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五六七八九

实验五六七八九

实验五六七八九
实验五六七八九

实验五

实操3.1

齐次解:

p=[1 5 6]; a=roots(p); > >a

a =

-3.0000

-2.0000

特解:

a=[1,5,6];

b=[1];

sys=tf(b,a);

t=[0:0.1:10];

e=2*exp(-t);

yp=lsim(sys,e,t);

subplot(1,2,1),plot(t,e);

title('激励');

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subplot(1,2,2),plot(t,yp);

title('特解');

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实操3.2

a=[1,5,6];

b=[1];

t=0:0.01:8;

h=impulse(b,a,t);

subplot(2,1,1),plot(t,abs(h)),title('系统冲激响应h(t)');

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g=step(b,a,t);

subplot(2,1,2),plot(t,abs(g)),title('系统阶跃响应g(t)');

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051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激励

时间

0510

0.02

0.04

0.06

0.08

0.1

0.12

0.14

0.16

特解

时间

012345678

0.05

0.1

0.15

0.2

系统冲激响应h(t)

时间

012345678

0.05

0.1

0.15

0.2

系统阶跃响应g(t)

时间

实操3.3

主程序:

a=[3,5,7,1];t=0:0.1:8;Y=[1,1,0];

y=zerosolut(a,Y,t);

hold on

a=[3,5,7,1];t=0:0.1:8;Y=[1,0,1];

y=zerosolut(a,Y,t);

子程序

function y=zerosolut(a,Y,t)

%连续系统零输入响应。

%调用格式y=zerosolut(a,Y,t)

%a=微分方程分母系数

%Y=y及各阶导数的初始条件

%t=响应时间

n=length(a)-1;

p=roots(a);

v=rot90(vander(p));

c=v/Y;

y=zeros(1,length(t));

for k=1:n

y=y+c(k)*exp(p(k)*t);

end

plot(t,abs(y)),grid;

title('零输入响应');

xlabel('时间');ylabel('时间');

实操3.4

方法一:

a=[1,5,6];

b=[0.5];

dt=0.01;

t1=0:dt:10;

f1=impulse(b,a,t1);

t2=0:dt:2;

f2=exp(-t2);

f=conv(f1,f2)*dt;

t0=t1+t1;

t3=length(f1)+length(f2)-2;

t=t0:dt:t3*dt;

subplot(2,1,1);plot(t2,f2);title('激励信号');

subplot(2,1,2);plot(t1,f1);title('系统零状态响应');

012345678

0.2

0.4

0.6

0.8

1

1.2

1.4

零输入响应

时间

方法二:a=[1,5,6];

b=[1];

sys=tf(b,a);

t=0:0.001:10;

x=exp(-t);

y=lsim(sys,x,t);

subplot(2,1,1);

plot(t,x)

subplot(2,1,2);

plot(t,y);

00.20.40.60.81 1.2 1.4 1.6 1.82

0.2

0.4

0.6

0.8

1

激励信

012345678910

0.02

0.04

0.06

0.08

系统零状态响应

实验六

实操3.5

b=[1];

a=[1 5 6];

[H,w]=freqs(b,a);

Hm=abs(H);

phai=angle(H);

Hr=real(H);

Hi=imag(H);

subplot(2,2,1)

plot(w,Hm),grid on,title('幅频响应'),xlabel('频率(rad/sec)')

subplot(2,2,3)

plot(w,phai),grid on,title('相频响应'),xlabel('频率(rad/sec)')

subplot(2,2,2)

plot(w,Hr),grid on,title('频率响应实部'), xlabel('频率(rad/sec)')

subplot(2,2,4)

plot(w,Hi),grid on,title('频率响应虚部'), xlabel('频率(rad/sec)')

实操3.6

wp=2;ws=4;rp=1;rs=30;

[n,wc]=buttord(wp,ws,rp,rs,'s');

[b,a]=butter(n,wc,'s');

w=0:0.001:6;

[H,w]=freqs(b,a,w);

H=20*log10(abs(H));

plot(w,H),grid on

xlabel('频率(rad/sec)');

0510

0.05

0.1

0.15

0.2

幅频响应

频率(rad/sec

0510

-3

-2

-1

相频响应

频率(rad/sec)

0510

-0.1

0.1

0.2

0.3

频率响应实部

频率(rad/sec)

0510

-0.2

-0.15

-0.1

-0.05

频率响应虚部

频率(rad/sec)

0123456

-60

-50

-40

-30

-20

-10

10

频率(rad/sec)

实验七

实操4.1

clear,close all,

tmax=4;dt=0.01;

t=0:dt:tmax;

N=100;

w0=20*pi;dw=0.1;

w=-w0:dw:w0;

Ts=1/10;

Ts1=1/2;

ws=2*pi/Ts;

ws1=2*pi/Ts1;

n=0:Ts:tmax;

f=sin(0.5*pi*t);

fn=sin(0.5*pi*n);

subplot(3,2,1)

plot(t,f),title('连续信号f(t)'),xlabel('时间t'),grid on

subplot(3,2,2)

stem(n,fn,'.'),title('取样信号f[n]'),xlabel('时间点n'),grid on

F=f*exp(-j*t'*w)*dt;

subplot(3,2,3)

plot(w,abs(F)),title('f(t)的频谱'),xlabel('频率(rad/s)'),grid on

axis([-70,70,0,max(abs(f))]);

Fn=0;

Fn1=0;

for k=-8:8;

Fn=Fn+f*exp(-j*t'*(w-k*ws))*dt;

Fn1=Fn1+f*exp(-j*t'*(w-k*ws1))*dt; end

subplot(3,2,4)

plot(w,abs(Fn)),title('f(n)的频谱'),xlabel('频率(rad/s)'),grid on

axis([-70,70,0,max(abs(f))])

subplot(3,2,5)

plot(w,abs(Fn1)),title('f(n1)的频谱'),xlabel('频率(rad/s)'),grid on

axis([-70,70,0,max(abs(f))])

01234

-1

1

连续信号f(t)

时间t

01234

-1

1

取样信号f[n]

时间点n -50050

0.5

1

f(t)的频谱

频率

(rad/s)

-50050

0.5

1

f(n)的频谱

频率(rad/s) -50050

0.5

1

f(n1)的频谱

频率(rad/s)

实操4.2

function[x,n]=impulse1(n0,n1,n2)

%Generates x(n)=delta(n-n0);n=n0处建立一个单位抽样序列;

%[x,n]=imppulse(n0,n1,n2)。 if((n0n2)|(n1>n2)) error('arguments must satisfy n1

<=n0<=n2') end n=[n1:n2];

x=[zeros(1,(n0-n1)),1,zeros(1,(n2-n0))]; function[x,n]=step1(n0,n1,n2)

%Generates x(n)=u(n-n0);n=n0处建立一个单位阶跃序列; %[x,n]=step(n0,n1,n2)。 if((n0n2)|(n1>n2)) error('arguments must satisfy n1

<=n0<=n2') end n=[n1:n2];

x=[zeros(1,(n0-n1)),ones(1,(n2-n0+1))];

n0=1,n1=-20,n2=30;[x,n]=impulse(n0,n1,n2);f igure(1),stem(n,x)

-20

-15

-10

-5

5

10

15

20

25

30

00.10.20.30.40.5

0.60.70.80.91

n0=1,n1=-20,n2=30;[x,n]=step(n0,n1,n2);figu re(2),stem(n,x)

-20

-15

-10

-5

5

10

15

20

25

30

00.10.20.30.40.5

0.60.70.80.91

实操4.3 clear, k=-10:10;

x=sin(0.1*pi*k); stem(k,x)

title('正弦序列x[k]') xlabel('时间点k')

-10

-8

-6

-4

-2

02

4

6

8

10

-1-0.8-0.6-0.4-0.200.2

0.40.60.81正弦序列x[k]

时间点k

实操4.4 n=0:20; x=2.^k; N=21; m=4;

np=0:m*N-1;

xp=x(mod(np,N)+1);

subplot(2,1,1)

stem(n,x);

subplot(2,1,2)

stem(np,xp);

实验八

实操4.5

function[y,n]=segshift(x,m,n0)

%功能y(n)=x(n-n0)

%[y,n]=segshift(x,m,n0)

n=m+n0;y=x;

实操4.6

计算序列的累加

x=[0,1,2,3,4,3,2,1,0];n=[-2:6];

y1=cumsum(x);y=y1(6)

计算序列的奇偶分量

m=-fliplr(n);

m1=min([m,n]);m2=max([m,n]);m=m1:m2; nm=n(1)-m(1);n1=1:length(n);

x1=zeros(1,length(m));

x1(n1+nm)=x;x=x1;

xe=0.5*(x+fliplr(x))

xo=0.5*(x-fliplr(x))

subplot(1,2,1),stem(m,xe),ylabel('偶序列'), subplot(1,2,2),stem(m,xo),ylabel('奇序列'),

02468101214161820 0

5

10

15

x 105

010

2030405060708090 0

5

10

15

x 105

-10-5051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10-50510

-2

-1.5

-1

-0.5

0.5

1

1.5

2

实操4.7 clear;

close all;

x1=[1 1 1 1]; kx1=0:3;

x2=[3 2 1 0];

kx2=0:3;

y=conv(x1,x2);

k=kx1(1)+kx2(1):kx1(end)+kx2(end); subplot(3,1,1)

stem(kx1,x1),grid on,title('信号x1(k)') subplot(3,1,2)

stem(kx2,x2),grid on,title('信号x2(k)') subplot(3,1,3)

stem(k,y),grid on,title('x1(k)与x2(k)的卷积')

00.51 1.52 2.53 0

0.5

1

信号x1(k)

00.51 1.52 2.53 0

2

4

信号x2(k)

0123456 0

5

10

x1(k)与x2(k)的卷积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 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 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 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 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 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 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 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 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 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 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 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 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 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 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为了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 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 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 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 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 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 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为了 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 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这是实验的出发点。 2.预测:根据理论作出预测:如果X出现,Y应出现。 3.操纵:在试验中确立Y出现所需要的条件。 4.观察:观察Y是否出现。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局部解剖学重点(下肢)

第八章下肢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穿行的血管神经的关系? 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坐骨小孔穿行的血管神经关系 答: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经坐骨小孔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 股前内侧区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临床意义和走行 答: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人股静脉,其汇人点称隐股点。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好发静脉曲张。 前、内侧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答: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 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 后壁外→内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外→内股神经骨鞘及其包含内容(股A、股V、股管及其深部淋巴结) 股管的组成内容及其股疝 答: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因股环的前、内、后界均为韧带,不能扩张,故股疝容易嵌顿。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其意义 答: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 1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 2."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 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 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如汉语的轻声。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 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等。 17,后纵隔得内容。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 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 【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 (三)皮神经概况 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 (四)阔筋膜broad fascia 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 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 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较强) 内侧肌间隔(较薄) 股后肌间隔(薄弱) 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 (一)皮神经概况 隐神经(L2、3):小腿内侧 腓浅神经(L4,S1、2) 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 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 腓骨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 【小结】一、阴股沟皮瓣 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以阴股沟皮瓣为例: 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 (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2)供区血管神经丰富。 (3)部位隐蔽,切取后供区可直接缝合。 3.皮瓣的动脉 (1)阴部外动脉:起于股动脉;

心理语言学名词解释 注释版

1. Assimilation 同化A phonological process in which one speech sound replaced by another that is similar sounds elsewhere in the utterance. 2 Accommodation顺应A phonological process in which elements that are shifted or deleted are adapted to their error-induced environments. 3. Assemblage errors The correct choice or word has been made, but the utterance has been faultily assembled.Eg. writtening threat letters---writing threatening letters 4. Aphasia失语症A language or speech disorder caused by brain damage. 5. Anaphoric reference回指A form of reference cohesion in which one linguistic expression refers back to prior information in discourse. 6. .Behaviorism行为主义The doctrine that states that the proper concern of psychology should be the objective study of behavior rather than the study of the mind. 7.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临界期假设The view that there is a period early in life in which we are especially prepared to acquire a language. 8. Coalescence合并A phonological process in which phonemes from different syllables ar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syllable. 9. Common ground共识The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ose involved in the conversation. 10. Core grammar核心语法is the grammar that rules the essence of syntax of a language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It is an innate ability. 11. Categorical perception范畴听辨 The disablilty to discriminate sounds within a phonemic category. 12. Cohort Model群模型A model of auditory word recognition in which listeners are assumed to develop a group of candidates, a word initial cohort, and then determine which member of that cohort corresponds to the presented word. 13. Coherence连贯The degree to which different parts of a text are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Coherence exits at both local and global levels of discourse. 14...Distinctive features显著特征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eech sound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contrasts 15. Descriptive adequacy描写充分性The extent to which a grammar can provide a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a sentence. 16. Explanatory adequacy解释充分性The extent to which a agrammar can explain the fact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See also descriptive adequacy and observational adequacy. 17. Episodic memory情景记忆 The division of permanent memmory in which personally experienced information is stored. 18 Holophrase 表句词A one-word utterance used by a child to express more than the meaning attributed to the word by adults.. 19. Idiomorph A sound or sound sequence used consistenly by a child to refer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even though it is not the sound sequence conventionally used in the language for that purpose. 20. Incremental processing增量处理The notion that we are planning one portion of our utterance as we articulate another portion. 21. Language bioprogram hypothesis语言生物程序假设The hypothesis that children whose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language is limited use a backup linguistic system. 22. Language transfer 语言迁移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first language influences the acquisition of a subsequent language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在这个实验中,4岁的孩子们进入到一个房间里,在他们面前的事放在碟子上的一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要不就把棉花糖吃掉,要不就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他们会获得两块棉花糖。 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说他们会等,但是他们很多都难以抗拒面前的吸引然后屈服了——在研究人员回来之前就把棉花糖吃了,这里有《时代》的跟踪报道。成功延迟整整15分钟的孩子一般的采取了回避策略,例如别过头去或者盖着自己的眼睛。孩子们的行为意义很深远: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年时期很少会过于肥胖、有毒瘾或其他行为问题,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更成功。 我们可能有非常矛盾的道德冲动体验。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在1961年进行了一个相当令人惊恐的著名实验,是关于人们当被要求伤害他人的时候,内心关于个人道德和服从权威的想法,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Milgram希望通过进行这个实验,可以在二战这个灾难后深刻理解纳粹战犯可能保有的永不可饶恕的行为。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他共同测试一对被试,一个担当“老师”,另一个担当“学生”。如果学生答错问题,老师被要求对学生进行电击(学生大概是坐在对面的房间,但实际上他不会受电击)。取而代之,Milgram会播放一些喊叫声,听起来就像是那个

心理语言学

The Advantages Of Children Compared With Adult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owadays, Along with frequent contact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as been a hot topic that is popular in China. Many scholars think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ay great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cluding age, motivation, cognitive factors and so on. These differences vary, and have direct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ultimately the availability of a second language. Some parents push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second language, for example, English, as early as possible. Because they consider that the younger the easier to learn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childre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compared with adults from the aspect of memory ability, cognition and emotion. Firstly, the key period to learn language is between 2 to 12 years of age. There was a famous theme--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presented by Lenneberg in 1960s. He thought that the human brain in 2 to 12 years of age can acquire language easier due to the impac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in brains. Because both hemispheres of the brain join in learning language. That’s why young children have an extraordinary

心理语言学推荐书目

1、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5-1 2、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4-1 3、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1 4、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莫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5、阅读教学(英语)(平装)Jill Hadfield,王炫元(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1 6、汉语阅读与习得的认知心理研究;张金桥;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6-1 7、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安德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1 8、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英语教师发展系列:英语阅读教学;王笃勤,程晓堂;外语教研社;2010-1-1 9、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综合指导;纽南、贝利,外语教研社;2010.1.1 10、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从幼儿园到高3;贝克尔;外语教研社;2004-3-1 11、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12、学习心理学;刘儒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 13、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1 14、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7-1 15、人大附中校本教材:学习与心理;刘彭芝、王珉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人大附中校本教材:情绪运用与压力调节;刘彭芝、王珉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刘翔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8、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赵希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林崇德 20、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布兰思福特著,程可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