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是什么造就了浙商?

是什么造就了浙商?

浙江人会做生意!经常走南闯北的生意人都有这样共同的感受。吃透浙江商人的生意经,就能把握最佳机会巧经营,搏击商海成赢家。浙江人在生意上善于创新,很值得各方学习。而大家对浙江人生意经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宁波人在股票市场上首创的涨停板战术,其次就是温州人抱团的局部垄断的营销战术。

一、浙江人从商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代以前,越国大臣范蠡辅助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就弃官从商,因经营有方,富甲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商人。晋时,宁波“商贾已北至青、徐、南至交广”。唐代时,宁波、温州都是有名的贸易港,泛海兴贩的浙江商人从宁波出发,横渡东海,到日本岛。当时大商人李邻德、李延赤、张支信、李处人等,有自己的船队,往来于日本与宁波、台州、温州之间。南宋期间,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官方都设有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明清时,政府厉行海禁,但宁波、温州一带走私贸易很活跃,商人还装运硝黄、丝棉等违禁物品到日本等国做生意。

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温州等地相继被辟为通商口岸,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得以发展,“宁波帮”开始迅速崛起。富有经商传统的浙江人在重商的西方文化的催化下,大做生意,经商传统得以继承并极大地发挥,尤其是“宁波商帮”对中国近代工商业之发展起很大作用,当时上海工商业巨子多为宁波人。

改革开放以来,素有经商才能的浙江人又有了发挥专长的环境,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浙江商人铺天盖地,浙江商业之发展令人瞩目:至2001年底,浙江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14349个,成交额23000多亿元。各级市场联通四面八方。浙江人不无自豪地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也将会有浙江人。”

如今,人们把浙江文化优秀传统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精神。浙江先民就极富创造精神,早在史前就创造了独立的充满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后又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在浙江的学术文化史上,涌现过不少极富创造性的学者和思想家,如黄宗羲、鲁迅等。

(2)开拓精神。浙江是在人口流动、各种文化交流更替中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在浙江混杂并存,使浙江人兼蓄并收,形成了极其活跃的江浙文化。

(3)思想解放。浙江人不保守,总以开阔的胸怀和辛勤的创造去改变现实,迎接未来,这使浙江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不像中原人保守、沉闷。

(4)求实精神。浙江人主张在理论上究实理、讲实效,在行动上验证是非,反对空洞的说教。

这传统的四大精神正是商业精神的基本要素,长期影响着浙江人的心理气质,形成了今天浙江人头脑灵活、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性格。这正是浙江人商业头脑发达的文化基础。因此,与浙江人做生意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商业人文传统。这是与他们打交道,做生意的基础。

二、善于交际的“绍兴师爷”

浙江人善于交际。这一特点在商场上往往使他们很快获取市场信息,圆润光滑的处世之道为其赚钱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善于交际的浙江人常常成为商场老手。这当以绍兴人为最。

俗话说:绍兴师爷湖南将。自古绍兴出谋士,绍兴一直以出足智多谋、灵活圆滑的谋士而名扬天下。王振忠先生在他的《绍兴师爷》一书里说:“有人曾将绍兴的‘绍’字概括成:‘搞来搞去,终是小人;一张苦嘴巴,一把笔刀。’霎时间,一副活脱脱的绍兴师爷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其实,不单是‘绍’字,即使是将‘绍兴’二字联在一起,也同样能勾勒出一副绍兴师爷的尊容,不信吗?“拗七拗八,一枝刀笔,一张利嘴;到处认同乡,东也戤半个月,西也戤半个月,一言以蔽之曰:八面玲珑剔透。”

做一名师爷,除了处理事务要自己的见解,加强自身修养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各级关系。这既要处理与上级机关的关系,又要顾及同级机关的利益,更要考虑到对方主人的地位。身居幕中之人应谨慎从事,小心交友,以品行端正、推心置腹者为宜,既要避免与幕主过分友好,以免引起同行的疑忌和妒嫉,又要自尊自爱,还必须慎重考虑与民众的关系,一心为民着想。这就是历史上绍兴师爷的言明之处。在当代浙江,师爷已不复存在,但头脑灵活,善于交际却是浙江人的传统。

在人际交往中,浙江人机灵过人,深请“明哲保身”之道,为不得罪人,他们总收敛锋芒,尽量少说,后说。为此他们是心里明明知道,但口头上并不说出来,而是让对方说出来,让对方认为自己比他们聪明,有权威;而心中早已有底的浙江人却在后来再讲,如似奉承对方,这样,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圆润光滑。

在为人处世上,浙江人善于见风使舵,能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历、目的、看法,及时调整策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他们明明白白,这使浙江人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他们拍马屁时,常拍得恰到好处,拒绝别人时也委婉动听,讲出透彻的大道理来。比如,浙江人见别人的小孩总要夸上一夸:“孩子这么聪明”,“真漂亮,看那两只大眼”,“这孩子多淘气,点子真多!”谁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浙

江人投其所好真是到家了。又如浙江人见别人穿一件新衣服,总不失时机地夸上几句:“这衣服真帅气”、“这衣服漂亮极了”等等,让对方感觉到心里舒适,自尊心得到满足。无论什么人总是有优点的,浙江人善于挖掘出这些优点,并明确而适当地说出来。因此,只要和浙江人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任何人都会感觉到浙江人真不错。

经商实质是利用各种关系来获取自身的利益。浙江人善于交际的特点在商场上,往往使他们很快获取市场信息,圆润光滑的处世之道为其赚钱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在与浙江人做生意时值得警惕的是:

(1)透过其甜言蜜语、讨人欢喜的现象,看到其头脑灵活、见风使舵的商场老手本质。

(2)在浙江人美羡声中,应保持清醒头脑,防止自己无意中把商业秘密泄露出去。

(3)用其善于交际的特点,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杭州生意多和气好生财

在善于经商的浙江人里面,杭州人没法起代表作用,尽管杭州是“浙江首都”,但是,从某种意义讲,杭州人却不像善商的浙江人。

杭州人不愿外出,凡在外地谋生的杭州人,被“正宗”的杭州人所蔑视。因为在杭州人眼里,没有比杭州更好的地方了。许多杭州人是宁愿当清洁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和上海人的“恋沪癣”相似,杭州人有根深的“恋杭癣”。杭州人的自豪感甚至超过上海人,杭州人似乎从来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个地方最好?因为答案对他们而言根本是不言自在的。

杭州人自视良好,的确有资本。第一,西湖风景,举世闻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然风景优美,世人向往的杭州自然令杭州人引以自豪。第二,杭州曾作为南宋首都,而广阔的江南有几个城市有此殊荣?杭州人脑子里总还隐留着皇城中天子脚下的自负感。

因此,杭州人有理由呆在杭州不出去。长此以往,杭州人由于盘踞于祖先的荣耀和历史遗产上,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封闭并围困,年复一年地陶醉于一潭死水之中,逐渐趋向保守、封闭、夜郎自大。杭州人和敢于开拓冒险的宁波人、温州人相比,简直不像一个地域上的人。因此,杭州人少有成为大商人的。

杭州人做生意,少有跑到外面的,多是外地人到杭州来赚杭州人的钱,因此,若深谙杭州人的心态,赚起钱来就会容易得多。

在经商这一点上,杭州人认为面子是第一重要的,面子丢了,是最了不得的事,生性勤

俭的杭州人,总还时不时地摆一摆阔,保全面子。在历史上摆大少爷架子是某些杭州人出生以后的必修课,等空壳大少爷的架子学成,家中财产所剩无几时,这些大少爷们还要在白天人多之时到西湖去逛逛,弄件斯文衣服来穿穿,饿着肚皮而空使着牙签,腹中空空,却用油布揩揩嘴,让人家明白他今天油水十足。因为面子心太强,所以杭州人做生意,决不会赤裸裸地大谈其钱,尽管其心里多么渴望金钱,他们总会给“挣钱”披上一层动人的外衣,好像他们并不需要钱,仅仅是为了做某件光彩的事。但是,在杭州人内心深处,他们是渴望金钱的。这是与杭州人做生意时必须把握的,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因为杭州人太爱面子,有不少有碍面子的事他们不去做,这就是把挣钱的商机让外地人大可利用。

杭州人很雅,鄙视粗野。杭州人无法忍受别人指着脊梁骨骂人,他们总是心平气和,如果有问题,尽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绝不会“小人动手”。杭州人“世风温和”,是文明之邦。因此,在与杭州人做生意应该注重讲道理,讲究商业道德。

心平气和的杭州人经商时多不太狠,不怎么“宰”客。为了经营上的稳妥,多先虑后动,以求与各方和气生财。杭州人的这些风格,更像北方人。杭州人是南国商人中的北人。因此,与杭州人做生意是值得放心的。

四、四海为家的宁波商帮

宁波人没有北方人那么多的家园意识和守成享福思想,“航海梯山,视若户庭。”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拼博创业,也不愿守着狭小舒适的家园而碌碌无为。有人说,宁波人似乎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子。

1、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宁波人坚毅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在他们的商业活动中显露无遗。

19世纪末和20世纪40年代,宁波人曾两次大规模地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和欧美等地以及港澳地区创业,其中不少人成为当地工商界或金融界的巨子。

香港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基地。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董浩云和包玉刚都是宁波人。分布于海外各地的宁波人,始终保持经商传统。老一辈的宁波商人的后代又成为新一代的商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宁波风”。

从宁波商人的经营行业看,宁波商人敢为天下先,大胆开拓新领域,经营新兴行业。近代以来,不少宁波商人从事进出口贸易,经销五金、颜料、洋油、洋布、钟表、眼镜、西药等畅销洋货,还有不少人经营房地产业、保险业、证券业、公用事业和新式服务。这些行业都是“新玩意儿”,经营效益颇好。

宁波商人的商业资本的出路也充分体现其开拓冒险精神。他们有了一定资本后,不是买田置地或放高利贷以求保险,而是把商业资本利润投资于产业,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讲,风险与收益共存。风险越大,成功后的收益越丰厚。不少中国人在有了资本后,惟恐再失去财富,因而在做投资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风险小而收益稳的行业或干脆固守原有的行业,结果是小步前进,难成大气候。宁波人敢冒风险,锐意进取,也就能够把握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机会。他们之中也有败走麦城的,但成功者却是多数。宁波人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2、灵活善变,善于捕捉商机

宁波商人商机敏捷,从不墨守成规,及时调整经营方针的能力特强,仿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代表着优秀的现代商人品质。

香港巨商宁波人王宽诚,1947年刚到香港时,香港经济萧条,地价暴跌,房地产不被看好。王宽诚经过认真分析,预料几年后香港经济必定复苏,于是,果断大胆地在新界购进大片土地,建造数十幢名为“海圆公寓”的高层住宅。由于经济不景气,建筑行业渴望雇主上门薄利承包,所以“海圆公寓”造价很低。到了1949年,大批达官巨商蜂拥香港,“海圆公寓”以极高的价格售出,王宽诚大大赚了一把。

“世界船王”包玉刚,80年代初,正当他的航运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之时,他却做出惊人的决定:卖掉所有船只!因为他预感到两伊战争对石油产量的影响必将殃及油船运输,因此,他及时抽出资金,投资香港地下铁路和隧道,出任隧道公司主席,而后,又投资由英国人控制的香港最大的国泰航空公司,出任董事长。居安思危,在兴盛中看到潜伏的危机。“世界船王”终于又胜利了。

3、用诚信叩开财富之门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信”,“人无情不立”;讲究“诚”,以诚待人。西方人也把“诚”“信”列为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宁波商人,在商业历史上,宁波人“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发迹史颇有传奇色彩。

叶澄衷早年在黄浦江上靠摇舢舨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一天,一位英国洋行经理雇他的小舢舨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船靠岸后,洋人因事急心慌,匆忙离去,将一只公文包遗失在舢舨上。叶澄衷发现后打开一看,包内装有美金数千元和钻石戒指、手表、支票本等。他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急客人之急,在原处等候洋人以便归还。直到傍晚,那位洋人才

在到处寻包不见后懊恼地返回,他没有想到包会在舢舨上,更没有想到船工在等着还他包。洋人见包后,大为感动,打开皮包,原物丝毫未动。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洋人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洋人立即抽出一叠美秒塞到叶的手中,以示谢意,叶澄衷坚持不收,交包后就要开船离去。这位洋人见状,又跳上小船,让叶送他到外滩。一靠岸,洋人拉他到自己的公司,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做五金生意,叶答应了。从此,叶澄衷走上商途,在日后经营中,品德高尚的他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叶澄衷也一步步地走上“五金大王”的地位。

宁波人经营的店号都十分重视信誉。同仁泰百货店的挂牌上写明“货真价实,薄利多销;选货精良,讲求实惠;童叟无欺,诚实可靠”的经营宗旨,并在经营过程中恪守这一宗旨,赢得了客户,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讲诚实、重信用、求质量,是现代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宁波商人恪守这一原则,是其成为商界“常青树”的基石。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顾客是上帝”与“天下之主,不如买主”的宁波俗话不谋而合。宁波商人在经商实践中视顾客为“衣食父母”,处处尊重买主。现代商业服务业讲究“微笑服务”,宁波商业传统待人如宾,顾客上门,不管新老,笑脸相迎,端凳请坐,敬烟献茶。货款不足,派人跟取;携带不便,送货上门;远道顾客,招待食宿;买错货物,允许调换。总之一句话,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与宁波人做生意,你会感到很便利,放心,同时,也可以大胆地与他们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因为他们很守信用,也不会玩欺诈之类。

因此,基于宁波人的以上特点,在与宁波人做生意时,要学习他们的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耻于安家守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宁波商人凭着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的本领和诚实信用的本质才成为商界“常青树”的。因此,在与他们做生意时,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他们的这些精神和方法:

(1)必须先了解市场。因为市场爱你宰你都是不商量的,客观环境(诸如政局变动、自然灾害、国际政治形势、宏观经济形势等)的变化,同行业竞争对手经营手段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生意的成败,及时了解市场才能以变应变。

(2)根据市场变化,准确预测市场的走向后,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可先发制人。这也是商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3)必须做到人变我变,人未变,我先变,以待其变。

五、天才商人“温州佬”

温州人精明、敢干、务实、灵活,具有“犹太人”的天分和商业细胞。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敢冒风险、当老板。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是充满乐趣。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到处都能见到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的踪影。

1、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最初,他们并不十分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在人们眼里,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和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慢慢地,温州人多起来了,温州的标志也多起来了,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包装、标牌,证书,徽章越来越多地被温州人造出来,然后又被温州人传送往全国各地。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国人真有点被温州货包围和离不开温州人了。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温州人,这么会赚钱。

原来,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有一种超前意识,这个超前,不是超前消费,而是超前实践。在改革开放前期,许多外地人还在争论不休、犹豫观望时,温州人已在默默地探索实践了。有多少事,都是温州人“先吃第一口,先迈第一步”,然后推向全国的:例如包产到户、股份合作、浮动利率、第二职业、农民城等等。温州人无不是敢为天下先。

2、温州人商业头脑特别灵光。有句话叫:“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浙江的温州人不仅具有中国人聪明的脑袋,而且还以善贾闻名,被人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而是创业。相反,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在温州人眼里,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赚取。

温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就要干,什么看好就推销什么,并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吃、请、送、骗,白黑兼顾,什么管用就用什么办法,样样都使得出。温州人“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不死守昏死的摊子。如果自己的摊子不赚钱,不管它倾注了自己多少的心血,自己对它多么的有感情,他们就放弃它。温州人开公司仅仅是赚钱的工具而已,而不像有些人对待自己的公司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尽管不争气也舍不掉、摆不脱。

3、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也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温州人做生意从小处着手。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

“小玩意儿”,都由温州人做起来。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不怕赚钱少,就怕不去赚。因此,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慢慢地,他们把产品由小变得大了起来,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起来了。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4、温州人敢于实践。他们敢去其他地方人不敢去的地方,敢做其他地方人不敢做的事情。28岁的苍南农民王均瑶胆大“包”天,先后与国内6家航空公司合作,相继开辟了10条国内客运包机航线,创造了农民“包”飞机的“天方夜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刚刚起锚的时候,许多设计和构想还只是些粗略的线条,政策规定还存在暂时漏洞和空白。于是,东南沿海几百万人进行全民性“大走私”——发生在经济裂谷中的巨大雪崩。温州是浙江的重灾区。据温州打击走私领导小组不完全统计,仅从1979年春天的一年中,在海上查获走私船107只,总价值1100万元,走私品有录音机、电视机、手表、尼龙布、黄金等,在陆上还查获贩私走私案件9589起……几十个走私市场被查封,其中最大的7个走私市场受到多次冲击后才转入地下,最后销声匿迹了。

5、温州人精明而超前。他们很善于从别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就在这时,比田间机耕道强不了多少的杨高路上,两位操着上海人推也听不懂的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像勘察队员一样在张张望望画画写写,整整5天,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随后,他们悄悄登上海轮回到了温州。过了两天,他们提着装有65万元巨款的蛇皮袋,再次返回上海,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门。

令上海人诧异的是,两位温州人所看中的不是沿马路的门面,竟是在浦东严桥乡,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

精明的上海人窃笑这两个大傻瓜。可是,温州人自己心里有底。根据掌握的信息,他们认为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这就是一笔大财富。经过努力,温州方与上海方达成如下协议: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或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两位温州客所料:1992年春节,邓小平南巡,在杨高路留下足迹,紧接着,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道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两位温州人所建的出租房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6、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又不怕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温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农民购销员,这是中国70年代未80年代初冒出来的新名词。有人称之为8

亿农民的第一个裂变。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权威的统计,温州的农民购销员起码在14万人以上,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他们“跑了千山万水,说了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出千方百计,采购千万吨原料,推销千万种产品,签订千万张合同,组织千万家生产,传递千万种信息,开辟千万条财路,引出千万种发明,造就千万个人才”,他们是辛勤采蜜的“工蜂”。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

场的桥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金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睛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7、温州人四海为家。只要有利益,有价值,温州人就敢去其他地方人不敢去的地方,敢做其他地方人不敢做的事情。温州人是天生不安分的一群。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以至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变为坐商,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

(1)、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十几年前,出没于京城的还只是永嘉的弹棉郎、温州的理发女、瑞安的修鞋匠。而如今,北京城里竟冒出了远近闻名的“温州村”,人们誉之为“京军”,或曰“游击队”,或曰“移民潮”。他们散布在京郊的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气势”。

今天的北京城,有蜚声海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温州乐清人、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有饮誉海外的“中国阿信”女老板徐小英,有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出来的纽扣老板群,还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来自苍南金乡中国最大商标城的商标大王,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温州商人还以京城为依托,将他们的皮夹克、羽绒服远销独联体、东欧诸国。

(2)、大上海是温州人的经商基地。在南京路,上海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商品世界,虽然门口闪烁的霓虹灯店名和广告依旧,柜台里面的营业员未变,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数以百计的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改换了。经济学家称之为租赁、经营承包、联合、合股经营。这些新主人80%是温州人。

(3)、“世界屋脊”建起温州人的家园。北京去得,上海去得,“世界屋脊”西藏,温州人也敢闯。据统计,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久居江南的温州人生活于此,没有执著的创业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难以想象的。

(4)、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整个欧洲都留下了温州人的足迹。在巴黎也有“温州街”呢!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着的都是温州人,

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不得不说温州话。

8、与温州人做生意的四大戒律。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四处出击,八面埋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活跃了各地的市场,成为“东方起动点”,更带来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的观念冲击。但是,在与温州人做生意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要认识他们,学习他们的超前意识,勇于实践,投身商海;正视温州人的务实、苦干精神,少空谈,多实惠;注意他们的胆大和灵活性,小心他们的惊人举动,做好生意场变化的准备和对策;对于他们的“厚脸皮”,不要动摇,坚守自己的正确做法;对他们的只要什么赚钱,什么都干的策略,既要防备又要利用。

(2)温州人是商品的“天然平等派”,使人深切地理解了开放的本质是走向市场。必须懂得竞争与时间的某种变数关系。虽然你可能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但是如果说温州人一旦发现你这里有钱可赚,他们会四处出击,进攻你的地盘。因此,你必须坚守商业秘密。

(3)当农民购销员上门时,必须小心为妙。要鉴别其身份的真伪,小心骗子;要鉴别其产品的真伪,小心假冒伪劣产品;要鉴别其推销术的正当与否,小心他们吃、请、送、骗等等“十八般武艺”;在货到付款时,应留一手,防止付款后质量不合格,无法追回。

(4)应处处提防和利用他们不安分的思想。防止他们见利而动,打破你的计划,把整个生意搅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