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初探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初探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初探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初探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初探

上海市人民政府驻重庆办事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初探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通过吸引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机构、营运平台、研发中心等总部机构向区域集聚,将生产制造职能向周边扩散,能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整合、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资源,拉动服务需求,化解资源要素压力,成为当前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较早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凭借独特的区位、科教、市场、信息等优势条件,目前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位居第八,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学习总结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可以了解总部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对总部经济今后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

一、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和成效

(一)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

目前,成都市已经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商务区、高新、经开区和区(市)县集中发展区组成三级梯度发展布局,以及以总部基地为主的集群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之路。

中央商务区,主要包括春盐商圈、人南科技商务区、骡马市—顺城街—东大街金融商务区、天府广场CBD核心区等区域。主要集中了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和成都市百货大楼集团、成都市人民商场集团等本土服务业龙头的企业总部。

高新区、经开区(包括五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成都市

总部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域,集中了五冶集团、成飞集团、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大部分重要的工业企业总部。随着历史积累和“一区一主业”等引导政策的出台,各区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产业定位。(见下表)

成都市“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表

其他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主要以制造业企业总部为主,在全市总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总部经济密度相对要低。如双流县依托双流机场的“临空总部经济”;温江区发挥其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型总部等。

与大部分城市通过建设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CBD)发展总部经济的方式不同,成都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集中资源打造了21个总部基地作为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相对于建筑密度大、绿化面积少、交通压力大的CBD,总部基地有着“花园一样的环境、别墅一样的办公楼、便利周到的配套服务”,在这里企业可以拥有独立的办公楼、独立的大堂、独立的办公区,生活、工作自成一体。

目前,成都市的总部基地已发展形成了“3+X”格局:“3”是指青羊总部基地、双流空港总部基地、龙潭总部基地三个千亩以上的大型总部基地项目;“X”是指金牛高科技产业园、锦

江工业总部基地、武侯工业园总部基地、天府软件园等等中小型总部基地项目。中小型总部基地凭借其专业化、特色化等优势,与大型总部基地共同构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

(二)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效

总部是企业配置资源的中枢,总部的集聚必然为成都市汇集带来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加速了成都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的建设进程。近几年,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动工业快速增长,拉动城市经济发展。2010年成都市销售收入过百亿工业企业达13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40.1亿元,是总部经济起步初期2004年的3.86倍。而2010年成都市GDP总额5551.3亿元,是2004年的2.54倍;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对社会经济拉动明显。

二是推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总部基地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分散投资、分散管理而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效提高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成都市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64.1亿美元,是2004年8.55倍;2010年进出口总额为246.6亿美元,是2004年的10.86倍。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成都市企业总部数量的迅速增加,带动了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了成都市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2010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785.3亿元,是2004年的2.64倍。

四是推动城市发展,发挥乘数效应。一家大型企业的总部落户成都市,往往能带动上千名从业者,这就是总部经济的“就业乘数”效应。而大型企业给予员工的高薪更能带动本地的消费能力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科公司华西区总部设在成都市,几乎所布员工都来自本地。此外,在成都市还有23家经过思科认证的合作伙伴。思科公司在市外的13家合作伙伴也在成都市开设了分支机构。

总部经济的发展在增强成都市经济实力、推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时,也提升了成都市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大大增强了成都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二、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方式和举措

(一)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方式

与我国东部传统工业大城市不同,成都市本地工业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产业基础并不雄厚。但是,在产业基础之外,成都市却拥有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条件:近30所高校、100多家科研院所,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长期形成的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地位和经济辐射力,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宜商宜居的人文环境,都江堰、青城山、草堂、武侯祠以及周边的三星堆、峨眉山等人文和旅游资源,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支撑。

通过近十年努力,成都市发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扬长避短、内培外引,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集聚了一批国内外大企业的总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市内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总部。成都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出了康宏药业、地奥集团、万贯集团等一批跨区域经

营的大企业、大集团。它们走出成都市,抢占市场,形成了总部在成都市、下属公司或生产基地在市外、省外乃至国外的总部经济形态,成为成都市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市外企业纷纷迁入建立总部。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和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成都市在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一些市外企业尤其是省内其他地市企业“借地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将总部向成都市迁移。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宝光科技,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等公司均把总部移师成都市,促进了成都市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成都市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是中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为跨国公司拓展业务、整合资源,设立各种类型的总部机构提供了良好条件,被《福布斯》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有189家在成都市建立了分公司、研发中心或机构。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把中国区总部设在了成都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在成都市设立了区域性总部;英特尔、摩托罗拉、戴尔、爱立信、卡特彼勒等公司在成都市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四是国家战略科学布局促成总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受国家战略布局的要求,部分老牌的大型国企集团,如东电集团、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以及部分国家垄断性行业,如川渝中烟、四川电力、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等也纷纷把成都市作为其总部的驻地。

(二)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新举措

成都市近几年总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对而言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人才储备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针对以上情况,成都市提出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突出抓好航空航天、重装设备、核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总部集聚发展。建设西部企业总部最多、产业能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总部基地”。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新举措: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探索总部经济升级的新路径。从城市整体规划入手,把建设总部基地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把建设总部基地与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综合体集合起来。通过优化布局、突出功能、合理分工、完善配套,实现产业、服务和居住功能的协调,加速重点产业成片聚集。培养跨区域大企业集团,吸引更多的跨国(大型)公司设立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使成都市成为跨国(大型)企业在西部设立总部的首选。

二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寻求总部经济升级的新支撑。按照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六种形态,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尤其是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金融、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业巨头在成都市设立分支机构,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实基础。

三是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总部经济升级的新环境。扩大政务公开,优化办事程序,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发历史资源,加强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推进城市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建设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发展多类型总部,推动总部经济升级的集群发展。发展农业总部,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中发展,发展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农业。发展金融企业总部,发展以金融服务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中西部地区金融领域的监管中心、交易中心、创新中心、信息及人才交流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巩固和增强成都市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地位。发展中小企业总部,打造中小企业的创业基地、投资基地、培训服务基地和品牌孵化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中小企业进驻成都市,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四、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总部经济居于产业链的核心,能够对区域内交通、通信、金融等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统筹,提高资源集约利用度,提升区域经济的投入产出水平,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优势增长点。同时,众多企业总部的聚集所产生的强大的服务需求,也能为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进而推动区域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化解日益严重的生态承载压力,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宏观经济趋同的大背景下,以总部经济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细化地提升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启示二:总部基地是发展总部经济的有效载体

总部基地可以看成是商务花园和总部经济的结合体。总部基地具有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花园办公、生态生活、自成一体、软件平台与硬件设施并重等优点。它让企业拥有了甲级写字楼所无法提供的独立建筑单体、独立办公空间、独立大堂等独立空间,而“自由冠名权”则使企业总部楼具有了强烈的标识性和浓郁的企业个性风格,可以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同时,总部基地建设也为传统产业园区建设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向。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把侧重点集中在产业集群的设计和形成,更注重产业配套的规模效益,更契合企业发展成长的需求。因此,建设总部基地也将成为一种高新(产业)园区升级换代的创新模式。

启示三:总部基地成功运作的前提是规划和配套

不同于普通地产项目的开发,总部基地的建设规模大、招商范围广、配套要求高、开发周期长,一些规模较大的总部基地项目,甚至可以看做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复杂的城市运营项目。例如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龙潭总部基地项目的规划定位就是“拥有1600家企业、10万人工作和生活的新城区”。因此,总部基地的建设一定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依托交通、通迅、能源、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定位在最具优势的区域,尽可能安排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项目。

龙潭总部经济城项目,从开发之初就完善了“工业区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把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互动。在产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完善了城市功能,完备了城市形态、完美了城市风貌”。目前,已有香港利星行、上海裕都集团、福建华亚集团等190余家总部项目入驻。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9个、投资上5亿元重大产业化项目15个。

启示四:总部基地核心竞争力在软环境配套

总部经济是一种高端经济,总部基地在集聚了优秀企业的同时,也集中了高度密集的高端人才。因此,建设好总部基地就必须要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要为总部的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办公和生活环境。软环境建设是提升总部基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要打造高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规范政策,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要加强建设为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包括专业化的金融、会计、法律、物流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要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电信、电力、商务、医疗、教育、餐饮、金融、邮政、文化、购物等项目配套服务等等。只有在配套服务上注重时效性和完善性,做到最细化、高效化,才能提高总部基地对企业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思考 . 2009-5-13 戴宾阅读74次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三线”建设的需要,基本上没有提出独立的省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立足于省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对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与评述。 一、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不断弱化,省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增强。在此背景下,四川立足于省情,因地制宜谋求发展,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 1.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 1997年,四川行政区划调整以前,成都、重庆是四川两大省域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十分重视成都、重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以期通过加快两个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两市率先发展,增强四川的整体经济实力。1983~1984年,重庆、成都获批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83年和1989年,重庆、成都分别批准为全国计划单列市,获得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1年3月,国务院同时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两点式”战略的实施使成渝两市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四川省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改革之初的1978年,成都市的GDP仅为36亿元,占全省GDP的19?47%。①至 1997年重庆直辖当年,成都市的GDP已达到1007亿元,占全省GDP的31%。②在199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前20位中心城市排名中,成都、重庆分列第12名、13名,位居西部地区1、2位。 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了两个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促进了省域内人口、产业、资本和技术向成渝两市的集中,成渝两市自身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增长极核,主导了四川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以后四川以及成渝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架。“两点式”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四川省域经济的极核型空间发展格局,因而在促进成渝两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 20世纪80年代,四川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尚处于空间极化阶段,省域空间结构由单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和外围地区组成。重点发展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路与全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历程基本吻合。 与此同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曾提出过“依靠盆地,开发两翼”的战略思路。这里的两翼分别是指宝成铁路、成昆铁路(东经104°)以西和襄渝铁路、川黔铁路(东经107°)以东的两个区域,两翼之间的四川盆地则是全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依靠盆地,开发两翼”的战略强调要以壮大盆地经济实力为重点,支援两翼的开发。这一战略思路第一次尝试从全省范围勾画四川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但整个战略构想尚显粗略。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副市长刘仆接受记者专访,详解成都建设 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刘仆:我先介绍四大总体功能区。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长信联经济发展研究院李霞潘方勇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战略资源优势,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促进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成为推动中心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凭借科教、人才、信息等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等聚集蓉城,据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回顾这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总部经济在成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范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注解。 发展模式多样化 总结近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成都企业总部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和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四大类,不论哪一种模式,其着眼点均在于推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成都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拓展业务或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而在成都设立全国性总

部、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型总部提供良好条件。目前,来自美、日、德、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4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区域性总部,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中芯国际、华为、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都已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外地企业尤其是川内其他地市企业将总部向成都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实际看,成都主要承接泸州、眉山、德阳、攀枝花等地区企业及出于企业战略考虑的其他省市企业的转移。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上海的家乐福中西区总部,上海的五粮液系列品牌锦上添花酒营销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均已移师成都。 三是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近年来,成都市部分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构成了总部在成都,子公司或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向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延伸的典型的总部经济形态。如康宏药业集团、地奥集团、新希望集团、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等本土企业总部已经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这些总部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或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东电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二是当前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企业),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成都-世界田园城市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基础和条件 1、生态本底; 2、文化底蕴; 3、经济基础; 4、区域中心; 5、城乡统筹基础; 6、全球化与中国崛起;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1、内涵; 2、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比较; 3、“三步走”战略; 第三部分总体功能分区 1、全域成都规划:“一区两带六走廊”; 2、总体功能分区; (1)、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2)、优化型发展区; (3)、提升型发展区; (4)、扩展型发展区; 3、区域合作; 4、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第四部分市级战略功能区 1、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2、金融总部商务区; 3、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4、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5、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6、“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7、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8、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9、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0、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1、石化产业功能区; 12、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13、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第五部分区(市)县战略功能区

一、生态本底: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本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晓江: “千年传承的山水田林是成都构建“现代田园”的本底基础。

世界城市都有承载自身历史传统和独特人文特征的空间载体,而成都的载体是都江堰及平原灌区系统,是成都平原独特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缔造者,世界水利发展史的重要遗存。” “山、水、田、林”四大要素构成独特的生态本底 “山”即龙门山、龙泉山 “水”即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 “田”即都江堰精华灌区 ■现代农业承载基础■城乡生态环境 “林”即林盘 ■传统居住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城乡生态系统 二、文化底蕴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 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她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 2 2020年4月19日

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 3 2020年4月19日

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 4 2020年4月19日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成都即将出现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

成都即将出现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 2013年01月04日15:18 《第一财经周刊》微博我有话说(83人参与) 一个城市和一个商人的野心。在成都即将出现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不论结果如何,它的过程都是一个曲折而典型的中国故事。 文|CBN记者王娜实习记者施磊 图|肖毅 起初,邓鸿只有一个3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项目。 准确点说,当时这个水上乐园还只是一个室内游泳池,它是成都世纪城的配套设施。邓鸿创办的会展旅游集团,2008年在成都南城建造了以会展为主的综合体项目世纪城,它还包括了洲际、洲际假日两家酒店和天鹅湖花园小区,邓鸿认为这里需要一个游泳池,他把位置选在了世纪城洲际酒店背后的空地上。除此之外再搭配一座风情小岛,每天晚上做一场歌舞秀。这是他当时的全部构想。 出了成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公司。它不是上市公司,此前最为人所知的项目,是九寨沟原始森林里那座花费20亿元建造的洲际大饭店。在会展旅游集团宣传册上列举的辉煌成就里,写着“拥有五星、四星级酒店7家,是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全球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它目前所有的酒店项目,都是和洲际合作,这可能是唯一让你对这家公司产生熟悉感的事情。 也没有多少人了解邓鸿,他对自己的描述是曾是个画家,在他开发的许多项目的房间内都挂上了他的画。他做过军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拨商人中的一个,20来岁时在成都青年路摆摊卖牛仔裤,然后开装修公司、广告公司,甚至开过餐馆,还给人画过壁画。1993年去美国做生意,1995年回到成都做了沙湾会展中心。这位商人还曾两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400名—2006年,他9亿身价排名第327位;2008年是13.9亿身价排名339位。 但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很快,你会发现这个当初只有3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它被放大了63倍—直至190万平方米。它也需要一个更有气势的名字来配合,邓鸿把这座建筑命名为“新世纪 (9.26,-0.04,-0.43%)环球中心”。 “没有比这更大的建筑了,莫斯科将要建一座2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可它要到2015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工。”会展旅游集团高级顾问黄效融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一家快时尚品牌亚太区的CEO看到这个项目惊叹说,这比他看到的波音公司[微博]的装备间还要大。”盈石集团招商总监付旭所在的公司负责这座庞然大物里购物中心的招商工作。那个快时尚品牌之后在新世纪环球中心签下了2000平方米,将在这里开出西南旗舰店。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稳中趋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对外经济发展加快,财政金融经济运行良好等特征,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达425.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08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5.28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86.31亿元,增长26.5%,进出口总额为33.65亿美元,增长33.7%,进出口相抵,顺差3.71亿美元。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大关,达2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为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4年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2004年共计完成投资为291.41亿元,增长18.8%,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完成55.15亿元,增长83.4%;住宅完成185.6亿元,略有下降;办公楼完成9.86亿元,增长18.1%;其他用房完成40.8亿元,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局面也将形成一定的资金人才吸聚效应,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1-11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26.6元,消费性支出为7358.5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居住消费支出为899.9元,同比增长16.2%,但居民居住支出的比重则较去年下降了2%,仅为9.6%,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购买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成都市的用以衡量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0%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预期,2005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宏观政策环境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存在着投资过热,投机性购房比例上升、房地产市场

成都部署五大兴市战略-服务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成都部署五大兴市战略服务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在12月17日至18日举行的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成都市委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期“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大工作,着力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打牢经济基础。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新初指出,当前,多种机遇汇集、多重任务叠加、多元挑战并存,这是成都面临的发展实际。机遇喜人,任务逼人,挑战催人,确立“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当前成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成都作为省会城市落实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的自觉要求。 黄新初强调,省委对成都发展的要求是“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成都作为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主力军,理当成为具有支撑功能和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成都努力的方向,关键是要成为“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大局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要功能。 为此,成都市确立了“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圈层融合”的全域成都思路。即构建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极核的双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 为落实总体方略,成都要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增长极的产业支撑;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做强增长极的动力引擎;实施“三圈一体”战略,凝聚增长极的发展合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提升增长极的开放程度。 全会还通过有关决定,确立加强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记者王怀刘莉) 兴川大计的成都攻略 ——成都部署实施“五大兴市战略”解读 “从经济总量来看,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始终徘徊于第二梯队中游。如果不能在发展竞赛的相持阶段赢得先机,就更难在发展差距拉开后的追赶阶段争得主动。” 在成都市委决策层看来,身处竞争最集中、最激烈的组团,成都必须积极应对,力争走在第二梯队的前列,并向第一梯队的后备力量努力。 进退攸关,成败在当下。能不能发挥好“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要功能,能不能打牢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经济根基,既取决于成都怎么看,更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成都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目录 成都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序 与广州、西安、南京的横向比较 成都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成都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序情况 8 地方财政收入 11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1 年末人口总数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

年末城市化水平 13 人均GDP 13 GDP增长速度 4 经济总量(GDP) 6 土地面积 排序 项目 注: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整理,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为2<#004699'>0<#004699'>03数据,其他为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与广州、西安、南京的横向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比较 城市化水平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 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过去1<#0046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成都11.95%,广州13.83%,西安13.12%,南京13.<#004699'>02%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历年统计年鉴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2<#004699'>0<#004699'>04年数据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2<#004699'>0<#004699'>03年统计年鉴 城市化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成都、广州、西安、南京4地2<#004699'>0<#004699'>03年统计年鉴 成都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GDP增长情况 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情况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比较 从业人员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结论 GDP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1995~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198<#004699'>0~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比较 数据来源:198<#004699'>0~2<#004699'>0<#004699'>03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2<#004699'>0<#004699'>04统计手册》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用地和建筑分册(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十分相似。成都是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GDP排第9位,成都排第10位。 一、武汉与成都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与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各有高低。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小于成都的12121平方公里,但武汉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大于成都的439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成都的1286.60万人少376.60万人。武汉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成都的1139.60万人少304.05万人。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比成都的4502.60亿元多117.58亿元。其中,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比成都的2233.00亿元多95.98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比成都的4895.86亿元多136.32亿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期领先成都,但差距逐步在缩小。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比成都的4025.89亿元少1024.79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比成都的1949.95亿元多214.14亿元。武汉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内贸易领先成都的优势在不断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比成都的178.60亿美元少63.87亿美元。成都进出口贸易长期领先武汉。 武汉实际利用外资29.35亿美元,比成都的27.97亿美元多1.38亿美元。成都外商投资逐步赶上武汉,差距缩小。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比成都的387.50亿元少71.43亿元。近几年两市差距有扩大趋势。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成都的18650元少265元。两市差距在不断缩小。 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比成都的7129元多32元。武汉首次超过成都。2008年,武汉6349元,成都6841元,少成都492元。 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都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和成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与武汉相比,成都在以下4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集中度高。成都积极深入推进“三个集中”。1、工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200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食品(含烟草)、医药、机械(含汽车)、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六大重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定位更加明确,工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到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共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1.64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8.2%,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2、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城乡结构,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成都累计有20.30万农民转变居住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了土地集约化进程。新增耕地

成都口岸经济发展策略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3483149.html, 成都口岸经济发展策略浅析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处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9期 摘要:发展口岸经济已成为各地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重庆、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口岸经济,本文主要针对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成都;口岸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策略 口岸既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更是连接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成都作为西部唯一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打造口岸经济,促进开发开放正逢其时。 一、国内内陆城市口岸建设情况 (一)重庆:“空、水、铁”立体口岸体系 重庆依托航空、水运、铁路三种国家级口岸的天然优势,加快构建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以开放口岸为支撑、以保税(港)区为载体的“三个三合一”口岸体系,信息枢纽和“口岸”雏形初现,并培育了包括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现代物流业、创新型金融在内的十大产业业态,促进了加工贸易及其他形式的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已建成7个口岸,以及10个具有口岸功能的场所,能提供进口汽车整车、水果、肉类等16项功能)。 (二)郑州:依托航空口岸发展跨境电商 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构建了“单一窗口”综合服务、“综合园区”发展、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三个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共享、金融服务在内的“七个体系”。2011-2015年,新郑综保区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24%,2014年在全国42个综保区里继续保持排名第2位。 (三)西安:联合宁波港实现陆港海港合作 西安港以宁波港为中转港,开辟陆海直达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推动建立“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次申报”的监管模式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一体化通关模式,实现陆港与海港合作,西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内外贸发展成为陕西省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上半年,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值合计637.6亿元,增长15.5%,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7.3%)。 二、促进成都口岸经济发展策略

解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 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 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 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 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成都的旅游经济区。经过两年重建,基本具备了既是生态保护区又是现代旅游发展区的基础和雏形。特别是都江堰和大邑,发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具备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雏形和感官印象--大邑新场、花水湾、西岭雪山,以及都江堰虹口,都给人这种切身的感受。 第二个是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该区域是我市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第三个是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本质上说就是要加快发展,主要布局现代产业的一个区域。这恰恰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成都向东向南发展规划相契合。 第四个是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9月2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四川省首次编制印发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 五大经济区,五条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源于各发展规划瞄准各经济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特点,针对性提出相应目标和举措;相互协调,源于各发展规划始终强调互联互通,着力全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五个“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有哪些亮点?描绘出怎样的美好图景? 成都平原经济区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市,经济总量19126亿元,占全省59.6%;总人口超过3700万人,占全省46%。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都平原经济区要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发挥对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印发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工业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推动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服务业方面,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为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用现代服务业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扩大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另一主要内容。《规划》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率先实现由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