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20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给人的印象大致有:才华横溢,装疯卖傻,放浪形骸,淡泊名利,愤世嫉俗,还有无为不争。隐士,才子和愤青很容易和这种形象沾边。后人学庄子,大都学习如何避世。其实人怎么个活法,无法定义是对是错。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活法不同,但都是一种活法。隐藏在活法后面的那个道理说不清道不明,但又隐约存在。圣人都在悟这个道理,途径不同,结论却是一致:道理是存在的,但又无法标榜,就像

水之于鱼,就像水平曰法。这样的道理明白了还不如不明白,但正是这样的道理才能化解世间所有的纷争。就像从1+1开始引出了整部现代数学理论,飘渺不定的人的思想,也是从这个道理发端,所以佛称之为世间解,道叫它做太极。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相(xiàng)梁鹓雏(yuān chú )夫(fú)醴(lǐ)泉

邪(y?)吓(ha)鸱(chī) 濠(háo)梁鯈(tiáo)鱼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学了这篇文章的有何感受?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等。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说说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 《惠子相梁》:

人物特点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中心思想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人物比较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中心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如:《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七、教学后记

庄子故事两则阅读理解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阅读理解答案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出自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出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游于濠梁鲦鱼出游从容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夫鹓鶵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日夫鹓鶵发于南海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是鱼之乐也安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1、xiàng yuān chú lǐ chī hè háo tiáo 2、《庄子秋水》战国道 3、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功名利禄 4、①于:在 ;从 ;到 ;在 ②之:他指惠子 ;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鱼之来。 5、做宰相;有人 ;发语词,用于句首;栖息; 甘泉,甜美的泉水;在这时;邪通耶,吧; 这;怎么;完全,确定是。 6、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7、言之有理即可。 8、宽对即可。 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doc

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安排 3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者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知识与能力 2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 学情分析 度。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 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以故事导入, 导语设计: 庄子生动引人,激快速导入新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 的故起学生的学课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 事导习兴趣。 “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 入 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 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 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 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 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 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 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 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 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 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 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 资料齐读对庄子有个介绍庄子和《庄子》 介绍初步印象。 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 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 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 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2-1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或谓惠子曰 ⑵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醴泉不饮 ⑷夫鹓■:发于南海 (5)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 是鱼之乐也 (7)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 ) ( ) ( ) ( ) ( ) (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 项不同的一项是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原文填空。 (1) 《惠子相梁》中,惠子恐的原因是有人告诉他: “ _______ , __________ 。 ⑵ 《惠子相梁》 中巧借鹓■:表明 自己的立场和志趣的排比句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两人围绕惠子提出的“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展开了 A.庄子往见之 B. 仰而视之曰 C.是鱼之乐也 D. 我知之濠上也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天下》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摆脱了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 二、正音、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句读、节奏和重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字音: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ò) 决(xuè)起而飞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 )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 游于濠梁( ) 鲦鱼出游从容( )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 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我知之濠上也( )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 ) 或谓惠子日(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是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之乐(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 (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其名为鹓鶵( ) (3)仰而视之日( )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3-1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疏通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相(xi a ng)梁鹓雏(yu o n ch u ) 夫(f u ) 醴(I 1 )泉邪(y e ) 吓(h e ) 鸱(ch i ) 濠(h a o)梁鯈(ti a o)鱼 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3、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 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教学过程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详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二、教学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三、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把握故事的寓意。 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20.庄子故事两则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 2. 正确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欣赏故事的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难点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三、知识梳理 1. 《惠子相梁》: 人物特点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中心思想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 然的哲学思想。 2.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人物比较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 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 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中心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

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 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四、学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阅读庄子的文章,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翻译课文。 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是,这。 2.设问 (1) 庄子是惠子的朋友,惠子为何会派人抓捕庄子? (2) 庄子知道后为何不跑,反而要去见惠子? (3) 庄子无意于名利,为何不直接表达而要用寓言的形式? (4) 在辩论中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5)在这场辩论中谁是胜利者?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1.你能否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庄子的内心追求?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归纳翻译句子原则。 教学难点: 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请学生介绍庄子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课文选的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秋水》。标题是编者加的。 2 从演讲的小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从演讲故事中我们解读到庄子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但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这些人中也包括了庄子的一位朋友惠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庄子故事都与惠子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 二、课文解析 (一)第一个环节:文言知识的学习 1积累重点词汇。 相或谓国止于是吓 梁是安固全循既已 2课文翻译,学生纠错。 3翻译原则: 1)对译 2)突出重点字词 A.古今异义 B.词性转换 C.多义词 3)突出句式特点 A判断句 B被动句 C省略句 D倒装句 课堂练习: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于是鸱得腐鼠 惠子相梁 庄子来,欲代子相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贤者为之用 (二)第二个环节:课文内容的理解 1、庄子是惠子的朋友,惠子为何会派人抓捕庄子? (惠子深知庄子无论学识还是修养都远远超过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他听信别人的挑拨,失去理智的判断,甚至丢弃朋友的情谊,在国都中抓捕庄子。) 2、庄子知道后为何不跑,反而要去见惠子? (庄子根本无意于梁国的相位,所以毫无畏惧之心。) 3、庄子无意于名利,为何不直接表达而要用寓言的形式? ?(比喻:鹓鶵----庄子 ?鸱----惠子 ?腐鼠----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品行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4、在辩论中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庄子的观点: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很快乐。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5、在这场辩论中谁是胜利者? (惠子胜在论辩严密;庄子胜在思想的博大和机敏应答上。庄子在最后的回答中偷换概念,将惠子问得“怎么知道”偷换为“在那里知道”,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巧妙地结束了论辩。) 6、你能否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庄子的内心追求?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追求自由的思想和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7、庄子为什么可以作到心境的自由与快乐,他依靠的是什么? (1、庄子淡泊名利,没有名利的羁绊与束缚。 2、对生死的豁达与超脱。) 总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庄子》故事两则的学习探讨了庄子的精神境界:视名利为腐鼠,将心灵投向自由而博大的逍遥世界。那么同学们又将追求和塑造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这个答案可能要伴随你们的成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点摸索,可能因时而异,当然也会因人而异。在这堂课的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探询到属于你的真谛。 三、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词句的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 3.收集庄子有关故事并谈谈感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助读,了解庄子和《庄子》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翻译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引导学生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作者介绍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资料助读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预习检测:给红体字注音 相梁()鹓鶵()( ) 醴泉()鸱() 濠梁()鯈鱼() 从容()吓() 自学指导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自学指导2: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并归纳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有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共同解决。方法指导:增、删、调、留、换。 质疑释疑 你有哪些字、词、句不理解意思,请提出来,共同解决。 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惠子相梁() 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③于是鸱得腐鼠() ④是鱼之乐也()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⑥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⑦请循其本() 一词多义:固: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研读故事一:《惠子相梁》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讲解 编稿:王胜华责编:谢华 课前导入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让我们走近庄子的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理解文章的内容。 4、感受庄子的语言特色。 知识汇总 1、关于庄子和《庄子》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

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2、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 吓(ha)儵鱼(tiáo)濠梁(háo) 特别标注:“鹓鶵”一词的后一个字,教材的写法左边是刍,右边是鸟。 3、一词多义。 是: 于是,鸱得腐鼠(这时) 是鱼之乐也(这) 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 于: 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 而飞于北海(介词,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20.《庄子》故事两则 授课人:林彦纯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2、把握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教法预设: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第一则《惠子相梁》 自学指导(一): △读顺: 1、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提示的读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几个要注意的字音:鹓鶵(y uān chú )醴(l?)鸱(chī )吓(hè ) △读懂: 2、结合课文注释,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按照“释词──译句”的步骤翻译课文。 新课讲解(一): 整理译文,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二): 把握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读悟: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好复述故事的准备。 2、分析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 新课讲解(二): 1、分析人物形象: 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对朋友薄情寡义……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机智幽默…… 2、小结: 本文记叙了庄子用鹓鶵、鸱对待腐鼠的态度作比喻,用鹓鶵比喻自己,用鸱比喻惠子,既表明了庄子清高自守、淡薄名利的立场和志趣(或是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自学指导(三):请按照学习第一则的方法自学第二则 1、读顺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 (1)结合注释,按照“释词──译句”的步骤翻译课文。 (2)思考: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讲练结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字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夫鹓鶵发于南海 B.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C.是鱼之乐也/于是鸱得腐鼠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是亦不可以已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4、下列对这则故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B.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着欣赏的态度。 C.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D.这个故事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课后作业:完成《庄子》的复习卷。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作者:佚名教案来源:别处引用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 教材分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

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二)、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 归纳相关文言现象; 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见参考译文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 付世明

白湾子镇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1月18日班级:姓名: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口头翻译全文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资料助读: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解,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四、预习小测 解释加点词语: 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于是 ..鸱得腐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探究案】 一、口头翻译全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于是鸱得腐鼠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读懂故事,探究寓意 1、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2、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1月18日班级:姓名: 【训练案】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惠子相.梁()(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在本文中“鹓鶵”是怎样一种鸟?“鴟”又是怎样一种鸟?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后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 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 )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 游于濠梁( ) 鲦鱼出游从容( )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我知之濠上也( )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 ) 或谓惠子日(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是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之乐(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二、文言文阅读。 (一)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其名为鹓鶵( ) (3)仰而视之日( )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鹪鹪的故事中鹓雏比喻什么样的人鸱比喻什么样的人腐鼠比喻什么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20《庄子》故事两则邱孔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⑴.南方有鸟,其名为?g?R() ⑵.非 醴()泉不饮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⑷.?() 鱼出游从容答案:⑴yuān chú ⑵ lí ⑶ háo liáng ⑷tiáo 2. 解 释下列加点字⑴.惠子相梁⑵.非梧桐不止⑶.是鱼之乐也⑷.安 知鱼之乐答案:⑴.做宰相⑵.栖息⑶.这⑷.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是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庄子即,国时期宋国蒙人,家。答案:《庄子?秋水》庄周道庄周战哲学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下列加点字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 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答案:D 3. 一词多义4. ⑴于发于南海()于是鸱得腐鼠()⑵固子固非鱼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答案:⑴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于:介词,在⑵ 固:副词,本来。固:副词,固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 循其本 D. ?g?R过之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答案:A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人恒 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答案:D 5.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

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总结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译文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梁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注释 惠子相(xiàng)梁:惠子在魏国当宰相。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庄子故事两则》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生平事迹不详,据有关史料来看,大体可知他思想上鄙视富贵、淡薄利禄,是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 《庄子》一书,现存33篇。一般认为,《逍遥游》等内篇7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杂篇共26篇,是庄子门徒或后学所作。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继承老子,对其中消极方面的东西有所发展。庄子不满于当时的战乱,对人民生活痛苦表示愤慨,他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他的蔑视礼法和权贵,放荡不羁,对统治阶级不合作,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有积极作用。但他由此得出抛弃一切的虚无主义结论,是十分错误的。 庄子散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他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极富浪漫色彩。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现的。他的故事形象生动,几乎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庄子散文不但譬喻特多,而且运用灵活。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于取象者也”,这对庄子来说,尤其恰当。《庄子》一书,“寓言十九”。这些寓言本来是用做譬喻的,但不管庄子或其后学主观上企图用来说明什么观点,寓言本身的文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古典散文中罕有伦比,对后代文学家影响深远。韩愈曾把《庄子》和《离骚》并称;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近。 庄子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茫昧)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天地之间),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