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版《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2012版《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2012版《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2012版《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06311360 学时:15 学分:1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A》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数据结构学科中一些基础性知识、重要概念及各种算法,通过该实验教学和学生的上机实践,将这些基础性知识、重要概念及各种算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实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了解算法的时间及空间分析方法;

3.能够为实际应用所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

4.通过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课程中介绍的各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能力方面得到提

升。

二、上机实验总体要求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实验本,上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

事先熟悉与实验有关的软硬件环境,编写好程序代码,供上机时使用。

2.实验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原则上每人固定实验设备,对

于实验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

3.编程序过程中要注意多存盘,避免由于死机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重复录入。

4.内部文档要求:

每个源文件和头文件都必须在文件首部的注释中注明设计者姓名,项目名(即我们的上机题目名),创建日期和最近一次修改日期。包含main()函数

的源文件必须在首部注释后另加一段注释,简要描述一下程序的目的和用到

的主要数据结构。文件注释格式如下:

文件名称:

项目名称:

创建者:

创建时间:

最后修改时间:

功能:

文件中的函数名称和简单功能描述:

文件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和简单功能描述:

文件中用到的他处定义的全局变量及其出处:

与其他文件的依赖关系:

◆每个类必须包含首部注释块,适度地描述这个类的目的。类的首部注释应该

紧挨着放在类的声明(一般在头文件里)前面。类的注释格式如下:类名称:

定义该类的目的:

类属性:

类中函数及功能:

与其他类的关系(调用/被调用哪类对象中的什么函数):

◆每个函数必须有首部注释块,描述该函数的简要功能,每个参数的逻辑含义

(包括它是输入还是输出或者输入/输出),函数调用之前的预备条件,返回后

的处理,返回值(如果有的话),该函数要调用到的函数列表(如果有)。这

些函数头注释可能和函数原型或函数实现放在一起。应该注意到:这项要求

不仅适合于单独的函数,同样适合于类的成员函数。函数的注释格式如下:函数名称:

函数功能描述:

函数调用之前的预备条件:

返回后的处理:

返回值(如果有的话):

函数的输入参数:

函数的输出参数:

函数的抽象算法(伪码):

函数与其他对象中函数的调用和被调用关系:

◆所有局部变量或常量的声明后应该简要说明一下他们的含义和用途。

◆主要的控制结构,例如循环或分支结构,应该在前面注明将要完成什么功能。

◆采用清晰一致的缩进格式和其他格式化风格(例如括号的定位)来提高代码

可读性。

5.过程代码要求

◆标识符名称(常量、变量、函数、类等等)应该具有描述性,便于理解。

◆要用到某个常数时,最好设置一个常量来代替这个数字。

◆采用枚举类型来表示内部标签和状态的分类。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全局或文件范围变量。但是允许采用全局范围内的类型

定义(包括类定义)。

◆采用适当的途径传递函数参数。当被调用函数需要修改实参的值时一般只采

用引用传参。当被调用函数只需改变形参(调用内部)而保持实参不变时采

用传值传参。

◆采用string对象来存储字符串数据(除了单个字符),而不用字符数组来表示。

◆采用I/O流代替C风格的I/O。

6.面向对象的代码要求

◆尽量采用类。不要用成员函数来实现结构类型。

◆一般来讲,建议采用类模板来表示容器型结构,如列表、树等,以提高可重

用性。

◆设计类时,每个类都具有比较好的完整性(即该类的数据成员和函数成员具

有比较好的内聚性和一致性,不要把不相干的东西凑合在一起,也不要把相

关的东西生生拆散)。

◆类的所有数据成员都应该是私有的。

◆很多情况下,类的某些成员函数应该也是私有的。视情况而定。

◆所有访问型指针都尽可能加const修饰(以区别于引用型指针)。

◆如果一个类数据成员是一个指向动态分配内存的指针,要求写出析构函数来

释放内存;并写出一个用于复制对象的构造函数(copy constructor),而且

写出赋值操作的重载运算(assignment operator overload)。

◆仅当有必要时才采用继承机制。

◆尽量少使用MFC库中的类,可以适当地使用STL的类(但是,如果同学们对

于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例如栈、队列等还不熟悉的情况下,还是尽量自己来

编写基本类)。如果要编图形界面,请尽量把与编译环境(如VC、C++ Builder)

有关的类限制在少数几个文件中。也就是说,尽量把算法部分和界面部分的

源程序分割开来。当然,string类例外,大多数情况下同学们可以用它来替

代chat *类型。

三、上机实验报告提交要求

按时完成各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应完成实验报告,并以打印或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习报告内容参见各实验。

实验报告提交时打一个zip(或rar)压缩包,zip(或rar)压缩包文件名统一采用以下格式命名: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题号-版本号.zip

(或为:班级-学号-姓名-实验题号-版本号.rar)

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2级1班学号为03的姓名是王三的学生的第4个实验的第1个版本的文件名为:jsj021-03-王三-4-1.zip(或为j021-03-王三-4-1.rar)。

各专业对应的缩写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sj

(2)信息安全—xa

(3)网络工程—wl

(4)软件工程—rj

zip(或rar)压缩包中应含有:

(1)readme.txt文件,把你的程序运行环境、编译运行步骤、程序功能等等简

单说明一下。

(2)附加了足够注释的源程序以及相关的项目和资源文件。

四、实验安排

实验一单链表操作

(一)实验内容

单链表的创建、合并和输出。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用Visual C++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

2.掌握单链表的创建、查找、插入和合并等运算。

(三)实验题目

本实验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从键盘输入顺序任意的5个整数,按有序插入的要求生成第一个有序单链表,

将该链表输出显示。

2.再从键盘输入顺序任意的5个整数,按有序插入的要求生成第二个有序单链

表,将该链表输出显示。

3.将这两个有序单链表合并成一个有序单链表,要求使用两个单链表的原有空

间进行合并,将生成的有序单链表输出显示。

【测试数据】

输入第一组整数:23 45 11 78 34

输出的有序单链表应为:11,23,34,45,78

输入第二组整数:90 13 45 66 10

输出的有序单链表应为:10,13,45,66,90

合并两个单链表,输出合并后的结果应为:

10,11,13,23,34,45,45,66,78,90

(四)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

2.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4.程序主要模块的功能说明。

5.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

6.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7.收获及体会。

实验二二叉树操作

(一)实验内容

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的使用。

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4.掌握栈或队列的使用。

(三)实验题目

本实验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按前序次序建立一棵二叉树,以‘#’表示空。

2.中序、后序遍历该二叉树,输出遍历序列。

3.求出该二叉树的深度并输出,或求出该二叉树的叶子数目并输出。

4.试以栈为辅助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树的前序非递归算法或以队列为辅助存储

结构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

【测试数据】

输入以下字符串,建立二叉树:ABC##DE#G##F###

输出中序遍历序列应为:CBEGDFA

输出后序遍历序列应为:CGEFDBA

输出二叉树的深度应为:5

输出二叉树的叶子数目应为:3

(四)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

2.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4.程序主要模块的功能说明。

5.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画出该二叉树的形态。

6.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7.收获及体会。

实验三图的操作

(一)实验内容

图的生成和图的遍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基本存储方法——邻接表和邻接矩阵。

2.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方法。

(三)实验题目

本实验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以邻接矩阵或邻接表作为存储结构建立一个无向图。

2.按深度优先遍历该无向图,输出遍历序列。

3.按广度优先遍历该无向图,输出遍历序列。

【测试数据】无向图如下所示。

1.实验题目。

2.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4.程序主要模块的功能说明。

5.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画出该无向图的形态,写出其邻接矩阵或邻

接表。

6.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7.收获及体会。

实验四查找操作

(一)实验内容

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二叉排序树中结点的查找

(二)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2.理解二叉排序树的建立过程。

3.掌握二叉排序树中查找结点的算法。

(三)实验题目

本实验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对从键盘输入的顺序任意的若干个正整数建立一颗二叉排序树,以-1作为结

束。

2.按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该二叉排序树,输出每种遍历的结果。

3.从键盘输入一个整数,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给出是否查找成功的结果。

【测试数据】

输入序列:67 13 11 88 45 9 60 20 -1

输出先序遍历序列应为:67 13 11 9 45 20 60 88

输出中序遍历序列应为:9 11 13 20 45 60 67 88

输出后序遍历序列应为:9 11 20 60 45 13 88 67

输入要查找的整数:45

输出查找结果:查找成功

输入要查找的整数:55

输出查找结果:查找失败

1.实验题目。

2.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4.程序主要模块的功能说明。

5.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运行结果,画出该二叉排序树的形态。

6.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7.收获及体会。

实验五内部排序操作

(一)实验内容

快速排序。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思想。

2.理解快速排序算法。

(三)实验题目

本实验要求实现以下功能:对从键盘输入的顺序任意的8个正整数,通过快速排序使之成为有序的序列。输出每一趟排序的结果。

【测试数据】

输入序列:49 38 65 97 76 13 50 27

输出的每一趟排序的结果应为:

初始序列: 49 38 65 97 76 13 50 27

第1趟结果: 27 38 13 49 76 97 50 65

第2趟结果: 13 27 38 49 76 97 50 65

第3趟结果: 13 27 38 49 65 50 76 97

第4趟结果:13 27 38 49 50 65 76 97

(四)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

2.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

3.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4.程序主要模块的功能说明。

5.写出程序运行时的初值和每一趟排序结果。

6.源程序并附上注释。

7.收获及体会。

制定人:施化吉审定人:批准人:

2012年12月8日

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刘玲腾刘继忠编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注意事项 一、液压实验是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液压传动中的基本概念,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一般液压元件和回路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对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二、在每次实验前,要认真复习课程有关的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前,应在实验台旁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操纵、测量等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步骤进行。 四、在实验室内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五、实验完毕,应整理好场地和仪器、工具,切断电源,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期交指导教师批阅。 六、实验成绩作为本课考核成绩的一部份。

目录 一、液压泵拆装 (1) 二、液压阀拆装 (7) 三、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 (10) 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组装实验 (13)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指导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 1.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 (1)熔点管壁太厚,则热传导时间加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3)熔点管不洁净,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6)加热太快,则会使熔点偏高。 2.可否用第一次测熔点后已经冷却重新结晶的试样,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在测熔点加热时,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这使得样品不纯,所测得的熔点不准确。 3.如何观察试样已经开始熔化和全部熔化? 答:试样塌陷并在边缘部分开始透明时就说明开始熔化;全部透明时说明全部熔化。 4.测定熔点对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有机物有何意义? 答:当化合物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下降,熔距变宽,因此,通过测定熔点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同时还能鉴定熔点相同的两种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5. 沾有浓硫酸的温度计能否直接用水冲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容易使温度计破裂。应使温度计上的浓硫酸充分冷却后用布擦去,再用水小心地冲冼。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答: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对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用蒸馏法测定沸点时,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所测数据会发生什么误差? 答: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 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许多气化中心,防止爆沸。若在加热后才发现忘了加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烧瓶内液体温度降到低于沸点几十度后再补加。用过的沸石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Word版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6-4-29

目录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3实验二、怎样计算 5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6实验四、数列与级数 7实验五、素数 8实验六、概率 9实验七、几何变换 11实验八、天体运动 13实验九、迭代(一)——方程求解 15实验十、寻优 16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18实验十二、迭代(二)——分形 20实验十三、迭代(三)——混沌 21实验十四、密码 22实验十五、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23附表(实验报告) 24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熟悉Mathematic软件常见函数图形 2、通过作图,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观察函数的性质 3、构造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表,观察函数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 1.1函数及其图象 1.2数e 1.3 积分与自然对数 1.4调和数列 1.5双曲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hematics ,开启Mathematics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问题编写程序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数学模型→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分析、检验和结论→心得体会) 1、1函数及图形 (1)在区间[-0.1,0.1]上作出 y = sin(x)/x 的图象,观察图象在 x = 0 附近的形状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 sin(x) 和它的展开式的前几构成的多项式函数y = x-x^3/3!,y = x-x^3/3!+x^5/5! . . . 的图象,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图象对 y = sin x 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3)分别取n =10,20,画出函数 y = sin(2k-1)x/(2k-1),k=1,2,...,n求和} 在区间[-3PI,3PI]上的图象.当N 趋向无穷时函数趋向什麽函数? (4)别取n = 5,10,15,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f(x) = sin x 与p(x) = x * (1-x^2/PI^2)*(1-x^2/(2^2*PI^2))*...*(1-x^2/n^2*PI^2))在区间[-2PI,2PI]上的图象,观察 p(x) 图象对 y = sin x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1、2数e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a n=(1+1/n)n和A n=(1+1/n)n+1的变化趋势: (1)n=10m,m=1,2,. . . ,7时的值,a n,A n观察变化趋势.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三个函数地图象y=(1+1/10x)10^x , y=(1+1/10x)10^x , y=e观察当 x 增大时

大学化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项目: 二、各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仪器介绍、熔点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基本操作 所属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毛细管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图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

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 点,T 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a)测定二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b)测定乙酰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c)测定未知样品的熔点,测二次。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毛细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待测样品、液体石蜡等。 五、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毛细管的封口:将毛细管用酒精灯的外火焰加热,一段封好。 2.装样品: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 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 mm。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装置的安装: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热浴所用的导热液。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导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使装试料的部分正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温度

201209级《发动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彭辅明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12年4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内燃机性能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2、掌物内燃机性能试验和某些专项试验的试验方法。 3、了解内燃机试验台架的基本组成和常用测试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掌物其使用方法。 4、掌物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3.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见表一)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物和理解。

实验一发动机速度特性 1、掌物发动机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 2、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图。 二、实验条件 1、东南4A91电控汽油发动机机(Pemax=77Kw/6000r/min)一台 2、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一台 3、FST2S发动机数控试验台一台 3、FCM-D转速油耗测量仪一台 4、温度计一只 5、大气压力计一只 6、93#车汽油 20升 三、实验原理 发动机速度特性: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一定(部分开度或全开)的情况下,研究其功率Pe、扭矩Ttq、耗油量B及燃油消耗率be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调整测功机负荷及指挥全组协调动作,一人;测功机负荷的调整应均匀、准确,尽量避免大幅度增加或减小测功机负荷,造成发动机的转速剧烈波动。 2、调节、监视发动机油门,一人;当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减小或关闭发动机油门。 3、测量发动机转速和油耗,一人;测量转速时,应注意转速的上下波动情况,当转速的波动值超过±20r/min,该组实验数据应视为无效并重做。 4、调节,监视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一人;保持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稳定在80±5℃范围内,出现气阻现象(无冷却水排除或冷却水出水温度超过100℃),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停机。 5、监视发动机机油压力、温度,一人;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6、记录发动机扭矩(测功机读数)Ttq、发动机转速n、耗油质量△m和耗油时间△t, 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7、绘制实验监督曲线,一人;当发现实验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而引起误差过大的点,应及时指出,以便补测校正。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照附录一《发动机台架试验安全操作规范》,作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确认发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安排及指导书 2009-10-21

实验安排1、推荐必做实验 网络扫描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防火墙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 2、推荐选作实验 VPN配置 证书的申请和使用 windows安全配置实验

实验一:网络扫描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最终巩固主机安全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Nmap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漏洞扫描工具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一台。 2、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实验步骤】 1、端口扫描 1)解压并安装ipscan15.zip,扫描本局域网内的主机 2)解压nmap-4.00-win32.zip,安装WinPcap 运行cmd.exe,熟悉nmap命令(详见“Nmap详解.mht”)。 3)试图做以下扫描: 扫描局域网内存活主机, 扫描某一台主机或某一个网段的开放端口 扫描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试图使用Nmap的其他扫描方式,伪源地址、隐蔽扫描等 2、漏洞扫描 解压X-Scan-v3.3-cn.rar,运行程序xscan_gui.exe,将所有模块选择扫描,扫描本机,或局域网内某一台主机的漏洞 【实验报告】 1、说明程序设计原理。 2、提交运行测试结果。 【实验背景知识】 1、扫描及漏洞扫描原理见第四章黑客攻击技术.ppt 2、NMAP使用方法 扫描器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系统的绝佳助手。象Windows 2K/XP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软件打开数百个端口与其他客户程序或服务器通信,端口扫描是检测服务器上运行了哪些服务和应用、向Internet或其他网络开放了哪些联系通道的一种办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也很不错。 Nmap被开发用于允许系统管理员察看一个大的网络系统有哪些主机以及其上运行何种服务。它支持多种协议的扫描如UDP,TCP connect(),TCP SYN (half open), ftp proxy (bounce attack),Reverse-ident, ICMP (ping sweep), FIN, ACK sweep,X mas Tree, SYN sweep, 和Null扫描。你可以从SCAN TYPES一节中察看相关细节。nmap 还提供一些实用功能如通过tcp/ip来甄别操作系统类型、秘密扫描、动态延迟和重发、平行扫描、通过并行的PING侦测下属的主机、欺骗扫描、端口过滤探测、直接的RPC扫描、分布扫描、灵活的目标选择以及端口的描述。 一、安装Nmap Nmap要用到一个称为“Windows包捕获库”的驱动程序WinPcap——如果你经常从网上下载流媒体电影,可能已经熟悉这个驱动程序——某些流媒体电影的地址是加密的,侦测这些电影的真实地址就要用到WinPcap。WinPcap的作用是帮助调用程序(即这

电子_基础实验指导书 2012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编 2012.1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1 微波基本测量 (1) 2 二维电场的模拟实验 (7) 3 电磁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 (12) 4 射频图像传输 (16) 5 偏振光实验 (23) 6 光源光谱特性的测量 (29) 7 光磁共振实验 (32) 8 半导体光电导实验 (41) 9 光栅实验 (47) 10 单色仪的标定实验 (51)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54) 12 半导体光伏效应实验 (60) 13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66) 14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实验 (72) 15 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 (77) 16 四探针测电阻率实验 (80)

实验1 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3.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4.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5.学习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微波基本知识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双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与工作状态在波导中常用相移常数。波导波长,驻波系数等特性参量来描述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一个横截面为b a ×的矩形波导中的TE 10波: 自由空间波长 /c f λ=, 截止(临界)波长 2c a λ=, 波导波长 /g λλ= (1) 相移常量 2/g βπλ=,, 反射系数 Γ=E 反/E 入 驻波比 max min /E E ρ=, 由此可见,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存在着一个截止波长c λ,波导中只能 传输λ<c λ的电磁波。波导波长g λ>自由空间波长λ。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并非是无限长,此时传输线中的电磁波由人射波 和反射波迭加而成,传输线中的工作状态主要决定于负载的情况。 (1)波导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微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 波导中呈行驻波状态.此时|Γ|=0,ρ=l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实验技能课实验指导书剖析

实验1-7 毕托管的标定 一、 实验原理 在理想不可压流体中,毕托管测速的理论公式为: 2 02U P P ρ-= 此式表明:知道了流场中的总压(0 P )和静压(P ),其压差即为动压;由动压,可 算出流体速度。 02() P P U ρ -= 毕托管的头部通常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直径应选用0.035d D ≤(D 为被测流体管道的内径总压孔开在头部的顶端),孔径为0.3d 。静压孔开在距顶端(3~5)d 处,距支柄(8~10)d 的地方,一般为8个均匀分布的0.1d Φ小孔(NPL 为7孔)。总压与静压分别由两个细管引出,再用胶皮管连接到微压计上,即可测出动压,从而可计算出流速。 图1毕托管测速原理图

若要测量流场中某一点的速度,需将毕托管的顶端置于该点,并使总压孔正对来流方 向,通过微压计就能得到该点的动压。在来流是空气的情况下,有 2 02 U P P h ργ=-=,(ρ 是空气的密度,γ是微压计中工作液体的重度,h 是微压计的读数)。但是由于粘性及毕托 管加工等原因, 2 02U P P ρ-= 不是正好满足的,需要进行修正。根据1973年英国标准BS-1042:Part2A1973的定义: 2 01 2P P C U ρ-= C -毕托管系数。所谓毕托管标定,就是要把C 的数值通过实验确定下来。 标定毕托管一般是在风洞中进行的,要求:(1)风洞实验段气流均匀,湍流度小于0.3%;(2)毕托管的堵塞面积小于实验段截面积的1/200;(3)毕托管插入深度h>2nd(n=8,d 为毕托管直径);(4)安装偏斜角小于2o;(5)以d 为特征长度的雷诺数必须大于250;(6) 最大风速不能超过 2000S d μ ρ(μ是空气动力粘度,S d 为静压孔直径)。这几点如能得到满 足,C 就决定于毕托管的结构,此时0 C C =称为毕托管的基本系数。流体力学实验室从英国进口了一支经过标定的NPL 毕托管,C=0.998。 毕托管进行标定时,将待标定的毕托管 与NPL 标准管安装在风洞实验段的适当位置上(总的原则是让两支管处于同一均匀气流区)因为是均匀流,则有 22C U P h ργ=?=标准 标准标准 22C U P h ργ=?=待标 待标待标 上面两式中,ρ、U 、γ均是同一的。两式相除,得 C h C h = 待标待标标准 标准 则 h C C h =待标待标标准 标准 0.9980.998 C h C h =∴ =标准待标待标标准 上式是毕托管标定的基本公式。通常是在10个不同风速下测量其C 待标 取其平均值;也 可以用10种不同风速下的 h 待标 和 h 标准 按最小二乘法求其基本系数。

有机化学实验(1)-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280 学分:1.5 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于辉大纲审核人:蒋忠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前沿学科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简单玻璃工操作,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蒸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及过滤,分馏,升华,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萃取,色谱分离,各类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 六、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贯穿到实验教学当中。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1. 实验预习: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正反应,主要副反应)、主要反应物、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用量和规格摘录于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简单步骤;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及原理。 2.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反应式;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主要物料用量及规格;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产率计算,结果讨论。 3.考核: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考试情况综合评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根据实验预习的充分性、操作的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60%);第二部分,期末或期中组织一次实验理论、基本常识等书面测验,考核成绩也作为评分依据(占20%);第三部分,期末或期中单独组织一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占20%)。以上三部分累加,得学期总分。 八、学时分配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10)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1)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1) 实验二:中断实验 (4)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行口实验 (9) 实验五:矩阵式键盘输入识别 (13) 实验六:LCD循环显示设计 (19) 第二部分单片机硬件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试验箱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地址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接口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通用电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实验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P1口亮灯和P1口加法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简单I/O口扩展(选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8255控制交通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128*64LCD液晶显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P3口地址的操作控制8位LED流水点亮,从而认识单片机的存储器。 二、实验原理图 实验参考电路图如下: 三、参考实验程序 //流水灯实验 #include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 sfr x=0xb0; //P3口在存储器中的地址是b0H,通过sfr可定义8051内核单片机 //的所有内部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对地址x的操作也就是对P1口的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 导书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试件尺寸,试件的形状,表面状态,加荷速度,温度,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每项实验都有误差,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数据,合理计算结果,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以便在经济的条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通过900孔/cm2的筛后,再将粉末放入 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基础化有机学实验讲义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指导书 2011级各专业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学生要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2、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实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写在专门的实验预习笔记本上,每个实验的预习报告须在实验前交实验指导老师审查,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做实验时只能按照预习报告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不能看实验教材。 3、在进行实验预习时除了阅读实验指导书意外,还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指导的电子版中,在每个实验中都链接有实验操作演示, 打开链接的方法是:按住ctrl用鼠标点击 图标即可打开链接 的内容。(播放视频需要安装较高版本的视频播放器如暴风影音5、迅雷看看、realplayer 等)。 4、实验时应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纶。 5、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出是否重做的决定,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6、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 7、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试验完成后交实验指导查阅签字。 8、实验成绩计算方法:考勤5分(迟到扣5分),预习报告25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草图、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回答提问等),实验操作及记录40分、实验报告30分。

目录 有机化学实验预备知识┈┈┈┈┈┈┈┈┈┈┈┈┈┈┈┈┈┈┈ 4 实验十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5实验十四柱色谱分离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8 +┈┈┈┈┈┈┈┈┈┈┈┈┈┈┈┈┈┈┈┈┈┈┈11 实验十六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7实验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备┈┈┈┈┈┈┈┈┈┈┈┈┈┈┈┈┈┈21实验十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