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以“head”为例。“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以后。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lay by”被用于铁道运输,成了“列车交会的侧线”。近年来,随着公路的发展。这个词又成了“公路上宽阔地带,供汽车停车或拐弯的地方”。

3)通过摹仿原有词产生新的术语:fireproof(防火),water—proof(防水)是产生较早的词。通过摹仿,产生了fool proof camera(]~!作简单、傻瓜也能操作的照相机)等。

4)通过生动的形象类比产生新的术语:现代科技中一些新术语,特男4是由“v+adv.(pmp.)”构成的术语。是根据生动的形象类比产生的,例如:flyover(立体交叉),pne-up健环车祸),airumbrclla渲中保护伞)等。在公路和铁路交叉的地方看到汽车在火车上空飞驰而过,于是形象地刨造出flyover这个词;看到高速公路上一辆辆汽车碰撞在一起,堆成一团,于是形象地想出pile—up这个词。Airumbmlla更是形象地表示掩护地面部队的空中保护伞。

2、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其含义

一些科技术语又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充了其原有的含义,有的科技术语被应用到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通过隐喻。类比其特征或功能,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受到西方政治家和记者的喜爱。其中以使用名词、动词居多,也有其他词类。

1)名词

(1)The policy of pacifisms is outlays to war,绥靖政策是战争的催化剂。“catalyst”(催化剂)是化学上的术语.在这个句子里通过隐喻生动地被应用到政治领域。

(2)Meter the 2nd issue。they began to solicit comment.Ther~adei'6 feedback was generally favorable.出了二期之后,他们开始征求意见。一般说来,读者的反应是良好的。在这里,作者不用常用的mspon~,而是通过隐喻借用了自动化领域的专门术语feedback(反馈),使表达更为生动。

2)动词

除了名词以外,大量科技动词也通过隐喻应用到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

(1)I inched my way through the narlowspnce between the“inch”原为名词,意思是英寸.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一38点一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表示了一个人在停车场内许多汽车之间穿行的艰难情况。

(2)us influence and prestige nosedived in Africa.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威望已急剧下降。“nosedive”是航空领域的专门术语,指飞机俯冲,直线下降,作者把这种生动形象应用到政治领域。

3)其他词类

除了名词、动词外,科技上常用的形容词、介词有时也通过隐喻借用到其他领域。

从而增加和扩展了其含义。例如:“sophisticated”原为一个贬义词,表示“久经世故的”,如sophisticated boy(世故的男孩);借用到科技领域就成了—个褒义词,如sophisticated weapon(尖端武器)。Plus和minus原为介词,表示数学上的“加”和“减”,也可用作名词,表示“加号”与“减号”;借用到日常领域。扩展了含义,成了“优点”和“缺点”;例如:So far as the work is concerned.the pluses outweighed thiamine’s.就这项工作而言。其优点超过缺点。

二、科技英语隐喻中隐喻的翻译技巧

在翻译科技英语的隐喻时,笔者认为,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加以运用:直译,意译。解释与补译及省略不译。

(一)直泽

在科技英语的隐喻中。喻体通常为我们所熟知的一般物体,其意义及特征也是妇孺皆知。因此,只需直译出来,便可充分理解其特殊含义。

1、Adhesive bonding is often the only practical way to join a honeycomb core to the solace skins.胶合黏接法往往是将蜂窝夹心结构接合在蒙皮上唯一可行的方法。

“honeycomb”直译为“蜂窝夹心结构”。

2、In actual practice。however, several variations have crept into high-level languages so that no high-level languages is totally”portable”to all computer systems with a compiler for the language in question.但是,实际上。某些变化已悄悄进入高级语言中。使得没有一种高级语言对于带有该语言编译程序的所有计算机系统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在这个例子中。“变化”被比喻为人,“crept into”可以直译为“悄悄进人”。

3、DOS is a very special pogrom because it is the program that is in charge of your computer.DOS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程序,因为它管理你的计算机。

在此句中。“DOS程序”被比喻为人,可以进行“管理”,“in charge of’可以直译为“管理”。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知道:采取直译既无损原意,又不影响译语读者的理解,还可使译文生动传神。

(二)意译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隐喻的直译会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要旨。此时,需要改用意译的手法。也就是说,除了喻体的字面意义外,还需给予它的隐含意义及解释,以利于汉语读者理解和译文语言的流畅。

l、11Ie last find ri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 the eminent safety of those creeps by

giving both sides more ammunition.最新的发现结果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旬中。“ammunition”本意为“军火,弹药”,在此意译为“证据”。

2、This brief tour will get your feet wet.By the time you 80-quaint yourself with Windows 95 here,you'll be prepared for the everyday tasks.简短的浏览使你初涉门径。等你熟悉了Windows 95以后,你就为每天的工作做好了准备。这里,“get your feet wet”可以意译为“使你初涉门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get your feet wet”直译为“打湿你的脚”,该多么费解和可笑。

3、Reusability can be a mixed blessing for user5,too,as a programmer has to be able to 6th the object he needs.对用户来说。可重复利用性也可能是一件好坏难说的事情,因为程序员必须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对象。如果把“a mixed blessing”直译成“混合的恩惠”。读者会不知所云。众观上下文。应该把它意译为“一件好坏难说的事情”。这样一来,作者的意图简单明了。读者也乐于接受了。因此。在翻译科技英语的隐喻时。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运用意译。使译文达到“她道”和“通畅”的效果。

(三)解释与补译

由于语言及语言中的隐喻现象非常复杂,单纯地运用直译或意译远远不够。很多情况下,我们需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译出喻体字面意义的同时。给出必要的解释与补充。

1、Yet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hat the steady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categories for mental illness is fuelling a kind of”disease inflation”.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精神病临床种类数目的稳步增长加速导致一种所谓“疾病膨胀”现象一精神病范围的盲目扩大。“disease inflation'’本意为“疾病膨胀”,译为“疾病膨胀现象”。“疾病膨胀现象”是它的直译。“精神病范围的盲目扩大”是对它的补充。补译使得译文准确。没有歧义。

2、In effect,mope eomputlng's already doing that with the size and cost of dig components shrinking midi,each breakthrough in mobile computer-a 30 pound,battery---operated dazzler when it was introduced in the mid-1980s-is today’s electronic equivalent of a steamer trunk.实际上。移动式计算已经在这样做,数字部件的尺寸与成本在迅速地减少,移动式计算机设计的每一次突破如此迅速地使以前的机器相形见绌,昨天的便携机(这种重30磅。由电池驱动的80年代中期推出的明星产品)在今天是相当于老式的旅行大衣箱一样的产品。“dazzler'’原意为“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把它解释为明星”;“产品”是对它的补充。解释加补充使得译文既准确又不失生动活泼。

3、If a window freezes on your screen, press Ctrl+AJt+Del(all three keys at the slue time).如

“freeze”果—个窗121在你的屏幕上冻结了(死机),要按Ctrl+Ah+Del键(同时按兰个键)。句中,

除了直译为“冻结”以外,又用括号中的“死机”加以补充解释,使其涵义通俗易懂。

(四)省略不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不影响原文的信息重点,为了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可省略不译。例如:

This means that traditional pmgrammlng could Thule called single threaded because the programmer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only a single thread during its careful journey from one instruction Io the next.

这就是说,传统的程序设计之肼以可被称为单线索的。是因为程序员在其小心地设计一个接—个的指令时,只负责管理一个单线索。“careful”和‘'journey”都是用来指人的。在原旬中用的主语为“it”,显然把“sin e thread”隐喻成了人。译文中“journey”没有被译出,原主语“it”被转换成“程序员”。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且使泽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语言逻辑。

三、结语

如前所述,隐喻在科技英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许多科技术语是借助于隐喻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科技词汇又是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其原有的含义。应用在其他领域。总而言之,隐喻有助于创造—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使信息接收者乱够更生动、更深刻地领会信息的精神。翻译时。若不妨碍意义的传达。可以直译。如果直译晦涩难懂或比喻太深奥。最好意译。此外。还可以用解释与补译的方法。既保留了隐喻的生动性,又和盘托出了它的内涵意义。最后。还可用“省略不译”的方法,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逻辑习惯。

1.直译

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王宁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总是不断在目的语中寻找对等语来诠释原语的意义。”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构造(感官和身体构造)和包括通感现象在内的相同心理基础,不同民族面对相同的客观世界所获得的体验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基于相同的感知。不同民族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然能够产生类似的概念结构。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通过认知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以认知为前提的,语言是与概念结构一致的象征符号系统。基于对客观世界相同的认知体现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共性,不在语言形式上而在于人的认知心理。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必然会出现众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对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根据隐喻产生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方式,可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在翻译方法上一般可以采用直译,即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隐喻修辞手段、喻体形象和喻义。如可以将the image demon is chargedwith the task of convening stimuli received from thesensory systems——sight,hearing,touch,taste,smell intoimages译为“从事影像处理的负责接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类感官刺激,并把它们转换成影像”。句中的the image demon为“从事影像处理的”(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认知模式)之意,译者没有改变原文的喻体。采用了原文中的隐喻义。

可见。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相关隐喻概念的语言表达具有相似性,因此译者可以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目的语中实现从意义到形式与原语的对接,并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

2.意译

在科技英语翻译隐喻化过程中,当我们不能把原语中的认知方式(即喻体)原封不动地转移到目的语时,为了使译文语言顺畅,译者不得不使用目的语文化的认知方式来替代原语文化中的认知方式,即翻译时将原文中的喻体改成适合于目的语文化的喻体。找出与原文形象对应的形象性词语。此方法为意译。如可以将the latest find-in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 the environment safety0f those crops by giving both sides more ammunition译为“最新的发现结果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句中的ammunition本意是“军火、弹药”,在此译为“证据”。

对于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可以首先考虑采取原语隐喻始发概念域(认知模型)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模式进行翻译,即使用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以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通过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原文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形式同样得到了体现,译文读者还是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反应。

3.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深植于语言。翻译时常常会遇到负载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由于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相同的隐喻概念或类似的概念域映射,原语隐喻中包含的概念域在目的语文化中既不能实现概念域的对等映射,也无法做到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对于这类隐喻的翻译,译者的权宜策略就是采取隐喻概念域映射的移植手段,即舍弃喻体形象只译喻义。如可以将today,it can be saidthat wheels mramerica,the four rubber tires of theautomobile move america through work and play翻译为“今天我们可以说,美国是靠汽车轮子运转的,四个橡胶轮子推动着美国人的工作和娱乐”。句中wheels run america原义是“车轮使美国运转”。暗指汽车工业在美国所处的支配地位,译者只有舍弃原文形象。将其隐含意思表达出来。

概念域映射的移植不仅是处理蕴涵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的翻译方法,在目的语中移植进原语文化还可以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结语

科技翻译中的隐喻是把形象化的描述与严密的逻辑论证融为一体,寓理于形象之中。生动具体地将复杂难懂的科学技术解释得通俗易懂。但科技英语中的隐喻翻译不是简单的、由原语到目的语的直线操作。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的产生是有心理文化基础的,并有心理文化上的运作机制,即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任何语言的翻译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对隐喻的翻译尤其如此。所以,加强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的认知性研究,是解决科技英语中隐喻翻译的根本途径。

如: informati 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flyover———立体交叉

s p lashdown———火箭、卫星的溅落

firewall———防火墙

的“隐喻的结构和功能”实际是隐喻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观点。隐喻的内在结构就是跨域映射( cross - domain mapping),即把隐喻看成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每种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包含数目庞大的概念隐喻(Con2cep tualMetaphor,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隐喻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隐喻在目的语中的实现,也决定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 on)

虽然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而构成隐喻的认知基础则是源于日常生活基本经验的“意象图示”,即“文化体验( culturalexperience) ”,所以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应追求实际生活经验中始源域语目标域之间的“语义关联( se2mantic ass ociati on) ” 。刘重德先生曾说:“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力求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分格,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段和句子结构。”所以,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必然会出现众多概念域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对这类隐喻的翻译应采用直译。

例1:menu———菜单

例2: s ound wave———声波

例 3 . The success or t oWindows3 . 1, W indows95is friendlier, faster and more feature - packed than itspredecessor .

(译文:作为Windows 3 . 1的后继者Windows 95比他的前辈更友好,更迅速,更有特色。)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读者对Womdows操作系统都不甚了解,所以这里采用直译,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特征都能为两个民族所认同。

2 .换译( conversi on translati on)

我们都知道语言中的隐喻不仅仅是喻体( vehi2cle)的问题,它还是语义和喻体的完美结合。在科技英语隐喻的汉译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汉语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喻体,而隐含意义却是空缺或不对应的。对于此类隐喻的翻译,笔者建议采用换译。

如:

(1)保留原语意象,加注对其隐含意义进行解

释与补译

例 4 . I f a window freezes on your screen, pressCtrl +Alt +Del (All three keys at the same time) .

(译文:如果一个窗口在你的屏幕上冻结了[死机] ,要按Ctrl +Alt +Del键[同时按这三个键] )

分析:“freeze”(冻结)的意象在译文中得到保留,后面在括号中加以补充解释,使其涵义通俗易懂。

例 5 . This news paper maintains a good balance in its p resentati on of different op inions .

译文:这家报纸在介绍不同观点时保持了很好的平衡(不偏不倚)。

分析:“balance”即平衡,是物理学概念,此处投射到评论指报道公正,不偏不倚。

(2)舍弃原语意象,选择目的语中的固定意象

例 6 .要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市场多元化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俗话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译文: It is i mportantt o tap the market potential extensively around the world . And geographical diversi2ficati on is the key t osurvive the unsteady world market . It is no good t o“pull all our eggs in one basket, ”as the saying goes . )

分析:句中“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中华民族的俗语,有着中国特色,如果直译,会让读者理解困难,所以应放弃原语意象,选择目的语中熟悉的意象,让读者易于接受,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例7 . This disease is certainly a li on in the path,you can go ahead or turn back . Which will you do?

(译文:这种疾病就是拦路虎,你可以勇往直前,也可以往后退缩,你准备怎么办?)

分析:“a li on in the path”直译为“拦路狮”,这种译法让中文读者不知所云,但中文中有相应的说法,即“拦路虎”,其隐含义与原语内涵相差无几。

(3)舍弃原语意象,只传达喻意

例8 . This means that traditional p r ogrammingcould thus be called single threaded because the p r o2grammer is res ponsible for managing only a singlethread during its careful j ourneyfrom one instructi on t othenext .

(译文:这就是说,传统的程序设计之所以可被称为单线索的,是因为程序员在其小心地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指令时,只负责管理一个单线索。)

分析:“careful”和“j ourney”都是用来指人的,在原句中用的主语为“it”,显然把“single thread”隐喻成了人,译文中“j ourney”没有被译出,原主语“it”被转换成“程序员”。这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且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语言逻辑。

概念域映射的移植不仅是处理蕴涵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翻译方法,原语文化移入目的语文化,可以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3 .意译( free translati on)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隐喻的直译,换译会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要旨。此时,我们应采用意译。何谓意译? 刘重德先生认为,意译是直译的补充,是表达原语内涵,传达精神的手段,而不知是重塑句子结构和模仿其修辞手法。

对于此类隐喻的翻译,译者可以首先考虑采用隐喻始源域在目标域中的归化映射模式进行翻译,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特点的始源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隐喻中的抽象概念,以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式。如

例9 . The latest findings will fuel the debate overthe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ose cr op s by giving bothsidesmoreammunition .

(译文:最新发现给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从而使有关这些作物环境安全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分析:“ammuniti on”本意为“军火、弹药”,由于此论述是关于农作物环境安全的报告,直译会使得句子晦涩难懂,为了适应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便于

汉语读者的理解和译文的流畅,所以应采用意译。“ammuniti on”在此译为“证据”。

例10 . That confidence will have t o be serene t ocarry the Japanese through what l ookst o be years ofheadlines and televisi on coverage for the West Germans .

(译文:日本人的这种信心必须十分坚定,才能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度过最近几年,因为看起来,在这几年中,西德人将在报纸和电视报道中大出风头。)

分析:这个句子是关于德国和日本在磁浮列车研制方面的竞争,句中“headline”被意译为“报纸”,其本意为“标题”,为和后面“televisi on”搭配,符合逻辑习惯,所以采用意译。

通过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原文隐喻的涵义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形式同样得到了体现,译文读者还是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反应。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 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 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42 中美幽默的比较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317056324.html,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作者:力一轩 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举例分析了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的使用,主要着重于由于文化不同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表达不同。通过分析,指出归化、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文化冲突;语言差异;归化;直译;意译 本文选自《华尔街时报》,题目为“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发表于《华尔街时报》中文版。这篇文章就中西方爸爸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然后发表评论。原文中,作者引用了一些中国博主回忆自己童年被爸爸打的评论。热议中,有网友认为中国式爸爸打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严苛的爱。 认真对比原文与译文之后,本论文将从文化层面和语言层面,举例分析译文。文化层面上,分析归化策略的使用;语言层面上,分析直译与意译的使用。强调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一、归化 所谓“归化”,通常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种透明而流畅的译文,从而使得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杨文峰,2010)译者运用归化策略能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感。译文中的一大优势就是运用了归化策略。 (1)原文:To beat is to care,to scold is to love. 译文:打是亲,骂是爱。 分析:译者没有直接去解释原文,而是运用了一句众所周知的中国谚语“打是亲,骂是爱”,这样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 (2)原文:A girl said her father beat her only because he was worried when she returned home late.Another wrote her father would buy her delicacies to eat the day after beating her,and apply ointment to her bruises.At the time I was thinking,why not just not beat me in the first place? She says.“I don’t know where he is now,but if it were possible,I would actually like him to beat me again. 译文:一个女孩说:“小的时候有一天晚回家,爸爸刚找到我什么也没说,打了我一巴掌。就那一次。另一个女孩写道:”从小到大父亲最疼我,小时候不听话也打过我不少次,但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英文翻译技巧之减词法

翻译技巧之减词法 一、从语法角度来看 (一)省略代词 英语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因此,英文汉译时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将原文中的一些代词省略。 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根据汉语习惯,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假如前后两句主语相同,就不必重复出现。英语通常每句都有主语,因此做主语人称代词往往多次出现,这种代词汉译时常常可以省略。 (1)He who never reach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不到长城非好汉。 (2) We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2.英语中有些作宾语的代词,不管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1) I’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read it with delight. 我收到了你的来信,愉快地读了。 3.省略物主代词 英语中的物主代词,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例如,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汉语只需说“我早上洗脸”,而不必说“我早上洗我的脸”。(二)省略代词it 英语中代词it既可用作人称代词,又可用作非人称代词、先行代词或强调句型中。下面侧重讨论it在其他几种用法中英语汉译时的省略。 1.非人称代词it的省略

非人称代词it在句中做主语时实际上是个虚词,并不指代上下文中具体的事物,一般主要用于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环境及一般情况等。汉译时,常将这一非人称代词it省略。 (1)It was just growing dark, as she shut the garden gate. 她关上园门时,已是暮色苍茫了。 (2) I glanced at my watch. It was earlier than I thought. 我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时间比我想象的要早。 2.先行代词it的省略 先行代词it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语法规则所要求的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它本身也是个虚词,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因此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1)It was Pasteur who discovered that diseases are caused by living germs. 是巴斯德发现了疾病是由活着的病菌引起的。 (2) It was on a small Pacific island that they found this rare kind of spiders. 正是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他们发现了这种稀有的蜘蛛。 3.强调句型中的it的省略 在“It is/was+that/who...”的强调句型中,it也是一个没有具体意 义的虚词,汉译时一般予以省略。 (三)省略连接词 汉语词语之间连接词用得不多,其上下逻辑关系常常是暗含的,由词语的词序来表示。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译汉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必把连接词翻译出来。 He studied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and then he went to join the army. 他在大学念过两年书,后来就去参军了。 1.省略并列连接词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 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事实上,翻译已经成 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 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 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 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 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 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为了更加 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 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在例句1和2中斜体字下划线的单词“but”和“Although”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逻辑 关系体现在汉语句子的括号中,这正表明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而我们中 文习惯的表达则是省略了括号内的字词,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连接起来,连词介词都少于 英语。 二、英语的末端开放与汉语的首端开放 汉语句式的展开是以中国人逻辑思维顺序展开的,通常是先叙述实物的外围环境和客 观因素,然后再叙述具体事务和中心事件。英语句式则与之相反,除了个别的做定语的单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 标签:翻译;增词法;减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补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减词法也可以称之为省略法。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其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但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一、增词法 (一)词汇加词,也就是说,由于词汇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加词现象 1.加动词 由于英语的词汇当中,名词居多;而汉语则不管有多少动词都可以并排使用。因此,许多英语的名词翻译成汉语时都要加上一些动词,否则,意思则很不完整,例如: The cities utilize these funds for education,police and fire departments,public works and municipal buildings.市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兴办教育事业,加强治安消防,投资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2.加名词 在汉语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不是很明显;而英语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很明显,特别是一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后面的宾语句子意思才完整。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增词。例如: According to scientists,it takes nature 500years to create an inch of topaoil. 根据科学家们的看法,自然界要用5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英寸厚的表面土壤。 3.加形容词 With what enthusiasm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uilding socialism. 中国人民正在以多么高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啊!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 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 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 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 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 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 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 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 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 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 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 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 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 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 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2020年MBA英语翻译方法:增词法

2020年MBA英语翻译方法:增词法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能够省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思不够明确或者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还有一些词,虽然在英语原文中意义明确而完整,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却不通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增词法的翻译技巧。 一、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we never have retreated and never will retreat)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are soon part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能够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理解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二、增加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上的部分 (一)增加动词 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意义,在翻译时经常需要在某些名词及动词之前或之后增加动词,才能使译文的意思明确完整,读起来也较通顺自然,符合汉语习惯。 He dismissed the meeting without a closing speech. 他没有致闭幕辞就宣布结束会议。 He spoke hopefully of the success of the negotiation. 他满怀希望地说谈判会取得成功。 After the basketball match, the chairman still has an important meeting. 在观看篮球比赛之后,主席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参加。 (二)增加形容词或者副词

翻译技巧:加词法和减词法

翻译技巧(二):加词法和减词法 加(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法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可以省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思不够明确的语言现象;还有些词虽然在原文中意义明确而完整,但译成汉语后文字却不甚通顺流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增词译法。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照意义、修辞或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S y n t a c t i c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从句法结构上考虑的增词) This kind of amplification includes: amplification by supplying such kinds of words as verbs, nouns, adjectives, adverbs, numerals, category words, generalization words, and the plural forms of nouns. (1) 增加量词(classifier) 英语中数词与可数名词往往可以直接连用,不用加量词。而汉语往往要加量词。 It was a nova! 这是一颗新星! The sun rose thinly from the sea. 一轮红日从海边淡淡升起。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s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到江里去了。 (2) 增加表达复数的词(convey the concept of plurality)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入A is B的基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信息传播尤为重要,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际的桥梁也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曾一度被看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事实上,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形式上虽是语言字符的转换,内容上却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翻译永远与文化脱不了干系,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东方民族惯用具体性,由多到一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横向铺叙,注重整体和谐。有时英语的一个长句需要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而汉语中一个意群的若干短句却可以合译为一个英语长句。英汉民族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句,词句省略等的不同。如此例句:“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如直接译成:“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的落下。”这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们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就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失为一段精彩的翻译。再如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们常见的译文为“welcome to Beijing!”翻译中句式的改变,使用英语祈使句,恰当的表达出中国人祈盼奥运的热情。如译为“Beijing is welcome you”,则语气过于平淡,效果大打折扣。 2 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的影响 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许多圣经故事,文学作品等以及中国的神话,典故,诗词歌赋等也被各自接受和欣赏,翻译也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翻译就必须是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的翻译,而不单单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例如:在《旧约创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Can't you see it is an apple?”字面意思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么?”根据历史典故,我们知道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触怒了上帝。苹果(apple)一词也就成了陷阱的意思。所以,此处译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更为贴切。风俗习惯更是如此,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精确性。如汉文化中,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见面问一声“吃了吗?”,一则表示关心寒暄,二则也是正式交谈的开场白。但如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则失去了其语用意义和应酬功能,也不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要在双方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解释。 3 宗教传统的影响 中国人信仰佛教,相信佛主主宰一切,而欧美人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世界。汉语中有

2016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2016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 增词法(上)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可以省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思不够明确或者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还有一些词,虽然在英语原文中意义明确而完整,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却不通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增词法的翻译技巧。 (一)、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we never have retreated and never will retreat)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are soon part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可以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认识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vice versa. 学生应该想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2019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2019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 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 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 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能够省 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 思不够明确或者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还有一些词,虽然在英语原文中 意义明确而完整,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却不通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 要使用增词法的翻译技巧。 (一)、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we never have retreated and never will retreat)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are soon part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能够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理解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vice versa. 学生应该想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浅谈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翻译教学

浅谈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翻译教学 摘要:概念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文章试图将该理论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指导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并希望通过此尝试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英互译水平。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汉英翻译;教学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对于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英汉互译能力是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以补全句子形式出现的汉译英试题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而这仅占卷面总成绩5%的5个汉译英句子却成为众多考生的薄弱环节,甚至攸关整场考试的成败。学生之所以在翻译题目上失分,部分原因是由于此题被安排在整套试题的最后,学生对考试时间统筹不合理,导致没有时间去作答;此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即使勉强作答,多数学生的“汉语式英语”现象过于严重,译文很难得到高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汉译英水平成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分析指导翻译实践,并希望通过此尝试逐步培养中

国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英互译水平。 一、语法隐喻概述 1985年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halliday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概念,这一提法超越了传统的词汇隐喻研究。具体来讲,“语法隐喻”不是单纯地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一种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结构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这两种语法结构分别展现了同一概念含义的不同表述方式,即一致式(congruent)和隐喻式(metaphorical)。随后,halliday又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并强调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最有力手段。名词化把小句变成名词或名词词组,使原本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示属性的形容词具有了名词特征。 在一致式概念表述里,按照我们的传统表述经验,动词表示动作、过程,名词表示行为参与者,形容词表示特征性质等。这种方式贴近我们的直觉感应,多用于日常英语表达。而在隐喻式表述概念中,人们通常根据语言的实际应用需要,变化原有的语法关系,即动词、形容词常被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等。这种用名词表示动作,或用动词表示某些概念的表述方式,在功能语法中被称为语法隐喻。通过大量的语料比较分析可知:在日常英语里,人们通常较多使用一致式的感性表达方式;而在书面英语或比较正式的文体中,

最新英语翻译技巧-增词法

最新英语翻译技巧-增词法 2017最新英语翻译技巧-增词法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youlikesport?Yes,I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youtired?Not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don'tretreat,weneverhaveandnever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neverhaveandneverwill=weneverhaveretreatedandneverwillre treat) Afoolandhiswordsaresoonparted;amanofgeniusandhis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manofgeniusandhismoney=amanofgeniusandhismoneyaresoonpart 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可以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asenseofyourfault,howcanrepentanceandamendmentbee 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认识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Studentsshouldlearnfromteachersandviceversa. 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笔译技巧3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一)语法增减词 A.英汉在语法上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 B.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 C.英语多用代词,相较汉语; D.英语介词丰富,汉语介词很少; E.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主要靠逻辑关系来铺排句子,强调意念的连贯性;F.汉语多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气。 例如: a.I’ve been rich and I’ve been poor —and I tell you , rich is better. 富裕也罢,贫穷也罢,我都经历过。说实话,富裕当然胜过贫穷。(省略关联词和已出现过的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b.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增加人称代词) c.该地区已没什么城乡差别。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in this region .(增加介词) d.Is more growth really better ? 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吗?(增加语气词) (二)词义增减词 A.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范围往往有宽窄之分,并非一一对应; B.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取增词法,使原文隐含的 意思得以充分表达; C.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则要采用减词法。 例如: a.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heer(纯粹的,一味地)increase in quantity of products has imposed an enormous cost on society in the form(方式,形式)of pollution ,crowding , proliferation(激增)of wastes that need disposal , and debilitating(使虚弱,使衰弱)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effects. 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 已经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需特殊处理废物的激增, 以及由此造成的负面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增词法) b.The only cure for envy in the case of ordinary men and women is happiness , and the difficulty is that envy is itself a terrible obstacle to happiness. 对于普通人而言,治疗嫉妒的唯一方法是快乐,然而困难在于,嫉妒本身就是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