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_以常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_以常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_以常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_以常州市为例

93

【摘要】以常州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为应用实例,阐述了该系统在规划条件、详规方案、重要建筑、市政设施四个阶段的应用,重点展示了方案浏览、方案调整、方案比选、实时计算经济技术指标、日照模拟等功能;研究了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及特色亮点,并总结了系统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关键技术ABSTRACT: With Changzhou 3D assist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planning condition,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key buildings and civil facilities. It illustrates its functions in schemes browse, schemes adjustment, schemes comparison, real-time calculation of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sunshine simulation etc. It also studies the key techniques and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issue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or solv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3D assistance examination; key technology

1 引言

近年来,城市三维仿真的应用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它结合了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技术,将GIS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行业、部门、地方政府都认识到它在信息获取和更新方面的优势和对于宏观决策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广泛应用了这些技术。

国内外的城市规划部门一直是对城市三维要求最多、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从整个城市或片区的总体规划到地块或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乃至重要单体建筑设计,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对城市现状和未来的描绘,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规划更加合理,城市的天际线更加美观。通过城市三维仿真,规划设计者、决策者乃至公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形态、分析城市景观、控制建筑高度、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真实地感受规划设计的效果,让决策者、设计者和公众都能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去。

2 常州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建设

常州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国内先进城市的实地调研,历经一年多的多次需求调研、系统详细设计、功能开发完善,现已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多次应用,完成了上百个规划条件、详规方案的审批,提高了规划审批和城市管理水平。

该系统分为四个阶段,即四个子系统:规划条件、详规方案、重要建筑、市政设施。不同的阶段对不同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各有侧重,如图1所示。

2.1 方案浏览

提供人行、车行、飞行等多角度的浏览模式,可快速生成建筑物立面图和高清图片,并可定制浏览路径,进行视频输出(图2、图3)。

2.2 方案调整

(1)楼层调整:调整层数或层高,并实时计算经济技术指标(图4)。

(2)色彩调整:对对象进行颜色设置。

(3)纹理调整:可对物体侧面或屋顶整体更换纹理,亦可单层更换纹理。

2.3 实时计算经济技术指标

可以计算整个地块的经济技术指标,也可以

【作者简介】

张春敏(1981-),女,硕士,常州市测绘院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刘全海(1972-),男,常州市测绘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修改日期】2011-06-27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7-0093-04【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以常州市为例

张春敏 刘全海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OF 3D ASSIST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ZHANG Chunmin; LIU Quanhai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春敏 刘全海

20th Urban Planning Informationizatio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第7期 VOL.35 NO.7 JUL. 2011

94

计算单幢建筑的指标,若楼层调整,经济技术指标也实时调整(图5)。

2.4 方案比选

可以进行双屏对比或三屏对比,在同一视角对多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图6)。

2.5 日照模拟

可在大寒日或其他指定日期对选中区域的模型进行动态日照模拟(图7)。

3 系统关键技术

3.1 面向服务架构(SOA)体系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模型,其基础是“WebService”技术。它是利用通用的Internet协议和数据格式来实现服务的访问,如HTTP传输协议、XML数据格式。

目前,GIS领域Web服务使用较多的是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如地理编码、位置查找和最佳路径功能等。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就是采用面向服务架构体系,以HTTP作为传输访问协议,以XML作为信息交换格式,将各个基础服务封装成单独的接口。

3.2 海量真三维模型数据可视化技术

由于城市级三维模型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传统三维渲染技术很难将如此大的三维场景渲染起来。系统采用在传统三维模型数据可视化技术基础上进行流程和算法优化,包括:

(1)数据裁剪技术:首先利用遮挡物进行简单的可见性测试,以识别场景的某些区域是否被全部或部分遮挡,然后再进行所有瞬间视点附近的大型遮挡物识别预处理,最后反复进行层次结构的可见性测试,以保证尽量少的离视点近的动态遮挡目标数据被处理(图8)。

(2)数据动态装载:采用基于数据分层、分块及数据页动态更新的算法,利用多线程

运行机制,根据视点移动的方向,预先把要更新的数据从硬盘中读取到内存中去,实现

多层次、大范围的城市三维场景实时动态展示(图9)。

(3)多细节层次(LOD)模型的渐进绘制:

要保证动态数据显示连续流畅,必须根据相匹配的图形绘制质量对场景绘制的刷新频率进行优化,进而控制场景内容的不断更新,

即渐进绘制。其关键是要生成若干连续的LOD

模型,并根据屏幕刷新率能够实时控制后台

图1 系统界面

Fig.1 System interface

图2 人行浏览

Fig.2 Browsing pedestrian street

图3 立面Fig.3 Elevation

图4 楼层调整(左图100m,右图200m)

Fig.4 Floor adjustment (left: 100m; right: 200m)

图5 实时计算经济技术指标

Fig.5 Real-time calculation of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95

模型的精华或简化层次。

3.3 基于网络速率的三维数据传输技术

系统对多种三维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优化,主要包括:

(1)ActiveX插件技术:采用与ActiveX插件有机结合的三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把三维数据放在服务器数据库中,GIS空间分析功能放在应用服务器中,通过数据索引及与系统应用服务器的连接,实现分析与服务功能,再通过Internet将分析后的结果传送给客户端的用户。

(2)渐进传输:即“边下载,边显示”模式,先传输一个数据量很小的粗糙的基网格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基网格后立即可以显示,然后服务器持续发送对基网格的优化信息,客户端的显示效果也逐渐精细,直到传输完毕或用户对模型精细度感到满意为止。

(3)下载平衡技术:系统会维护几个下载队列,如地形数据、模型数据、纹理数据等。如何平衡队列间的网络抢占优先级非常重要。一般根据各个队列占用网络时间与实际下载数据量进行投入产出比较进而进行自动平衡,将更多的网络带宽分配给真正需要网络资源的队列。

(4)多级缓存技术:各种数据类型的良好组织能有效地提高服务端对服务请求的响应能力,而缓存技术是网络加速技术和本地优化技术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本地优化技术则包括硬盘缓存、内存缓存和显存缓存三级。

3.4 真三维数据快速编译与更新技术

传统的三维数据编译方式,影像、三维模型数据等的编译发布需要较长时间。而由于城市建设、更新和保护的不断进行,影像和三维模型数据也需要不断更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综合采用多种技术,如不同分辨率地形影像数据实时融合技术、多任务并发处理技术、断点续编技术、任意范围更新技术、补丁式数据更新技术等。

4 特色与亮点

4.1 地上、地面、地下三维一体化

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实现了地上建筑物、地面道路、城管部件、地下管线、地下空间等三维数据的融合,如图10为地下空间三维数据,图11为地下管线三维数据。

4.2 与规划方案对接

系统实现从规划总平面图、效果图到三维

建模、方案审批的一体化快速生产流程,自主研

图6 三屏对比

Fig.6 Comparison of three screens

图7 日照模拟

Fig.7 Sunshine simulation

图8 透视显示之数据裁剪

Fig.8 Perspective of data cutting

图9 基于分块数据的动态数据页的建立

Fig.9 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data page based on partitioned data

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春敏 刘全海

20th Urban Planning Informationizatio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第7期 VOL.35 NO.7 JUL. 2011

96

应用,增加360°全景图等功能,从业务流程上更好地服务规划审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必胜,李清泉,梅宝燕. 3维城市模型的可视

化研究[J].测绘学报,2000,29(2):149-154.2 吴立新,史文中, Gold C. 3DGIS与3DGMS中的

空间构模技术[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19 (1):5-11.

3 王继周,李成名,林宗坚. 三维的基本问题

与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 (24):40-44.

4 李清泉,李德仁.三维城市规划审批系统中的

数据结构[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6,21(2):128-133.

5

张帆,史琼芳,达汉桥. Creator应用于虚拟城

市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5, 11(4): 55-57.

6

韩振镖,尹杰.3维GIS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J].测绘通报,2002 (8):49-55.

7 迟伟.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J].世

界建筑,2000 (10):56-60.

图10 地下空间

Fig.10 Underground space

图11 地下管线

Fig.11 Underground pipelines 图12 快速生产流程

Fig.12 Fast production process

图13 城市部件模型数据库Fig.13 City part model database

发多个三维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如规划方案三维数据预处理子系统、城市建筑三维预处理子系统等,从总平面图上迅速提取建筑物、道路、绿化边线,快速生成立体模型(图12)。

4.3 建立城市部件模型数据库

按照不同类别,建立了400多个城市部件模型数据库,按点、线、面匹配的方式在系统中快速生成,统一了数据格式,减少了数据量,该模型数据库还在不断扩展中(图13)。

5 结论与展望

常州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审批系统以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建筑空间感、大面积三维地形仿真等特性,很好地展示城市规划、宣传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易操作性,方便规划管理人员使用;建立现状三维数据库,完善三维数据建模标准,完善数据预处理程序,实时更新三维模型数据;提升三维效果,增强建筑物光影、水波等特效,展示规划三维成果;不断扩展

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V3.0 开发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市电力负荷大幅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电力建设的指导意义也日益显现。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网公司、省公司及各地市供电公司对负荷预测,中、长期电网规划越来越重 视。根据电网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各地市供电公司每年需进行滚动修编,深度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 传统的电网规划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规划决策依靠领导“拍脑袋”决定。另外,收集 客观、准确、全面的数据是科学电网规划决策面临的一大瓶颈。目前国外存在的一些电网规 划软件,尽管功能齐全,但不符合中国电网规划人员的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且价格昂贵, 直接引进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为增强规划对电网建设的指导性,提高滚动修编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各供电公司迫切需要一套专业高效、切合实际、简单易用、便于管理的电网规划辅助 决策系统,主要解决电网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数据管理、图形维护、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衡、规划方案辅助决策、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常见问题。 通力软件电网规划V2.0版本,已较好地解决了电网规划信息管理、图形维护等基本功 能,但分析计算能力相对偏弱。通力公司在电力规划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八年来不断的研究与探索,针对电网规划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实际需求,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出了一套功能 强大的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V3.0。 系统简介 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V3.0是一套专业、可靠、有效、易用的功能强大软件系 统。该系统先后在东北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取得了良好 的应用效果,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通力电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致力于面向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以构建城市电网规划信息化平台为目标,结合规划工作的实际需求,实现电网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系统针对地(市)级供电公司电网规划部门的工作特点,结合供电公司的实际管理模式,将电网 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融合一体,功能强大、计算精度高,界面友好,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熟练使用。是电网规划的一种高效、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设计目标 专业:软件由专业的电网规划设计人员使用,用于电网规划设计项目的专用软件; 可靠:软件由专业的电网规划团队设计,资深的软件设计人员完成,规划结果值得用户信赖;有效:软件从用户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功能,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操作流程,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电网规划设计流程; 易用:软件以直观图形为主要人机交互模式,人机交互采用软件主动型。软件使用方法简单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 计方案 第一章系统预期目标 建立吴中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把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与管理,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统计、及时修改更新、空间分析与资源共享等,完成规划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最终达到把大量单一、零散、缺乏内在联系的信息资料变成有机、综合的信息资源,以辅助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分析决策,为此不仅要具备合理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最重要的是要为系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系统的总目标为:规划领域在城市建设中具有超前性、基础性和重要性。同样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也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内外城市GIS 应 用的成功经验,是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主要管理手段。因此系统的近期目标是建立以吴中区建设局规划处的业务和管理内容为基础,以 GIS 技术为支撑,实现图、文、表管理一体化的综合型、空间型现代化网络管理体系。 第二章系统建设原则 为保证系统具备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要求,尽可能提高各项指标,拟建系统的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以及尽可能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保持系统 的先进性。 2.一致性原则 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系统建成后的自身运行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

接,必须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主要是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一致性等。 规范标准的选用顺序为:国家标准、规范,各行业、部颁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自行制订经过论证的标准。 3.安全稳定性原则 保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错误干扰下系统重新恢复和启动能力 维护数据安全性能力 4.完备性原则 数据完备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准确性和精度 系统功能完备性,子系统的设计必须有比现有业务流程更完善的数据输入、 管理、处理、输出和更新的功能 5.适应性原则 能根据机构功能调整的需要,不断满足以后系统目标的变化的要求 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日后的功能扩充 能适应技术更新(如软、硬件升级更新等)的要求 6.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 进行深入的用户调研分析,针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设计系统,使用户使用起来 方便实用 系统建成后能够投入实用,以实现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 经系统的深层次的应用开发,提供简单明了的用户界面,实现"傻瓜式"的操作系统的安装、运行简单方便,用户经短期培训即能掌握系统维护、管理和使 用 7.经济性原则系统结构设计认真考虑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统筹全局,按轻重缓急精心组 织系统结构,使系统运作高效而经济节约。 第三章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根据系统建设原则,为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1. 概述 现代社会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各种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这些事件通常会带来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地做出处理决策,减少事件带来的危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处理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属性数据又有空间数据。GIS可以支持大数据量以及影像数据,处理速度快,可靠性、稳定性高,支持复杂的图形符号等,因此,在应急事件的处置中,离不开GIS技术的有效支持。 空间地理信息是GIS的“血液”,是GIS系统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基于3S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空间信息,建设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其实质是为信息资源基于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整合、实现共享提供准确、实时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开发和整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发挥信息集成的综合效益,为 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和应急指挥等政府职能提供基础保障。 城市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是借助于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IS、数据挖掘等技术,结合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知识库、案例库、以及事件信息、周边环境信息,自动生成应急工作方案,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方案的调整,通过系统生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并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 施,并为预案的完善提供支持。 2. 研究现状 2.1 空间信息共享服务 空间信息是指与地球上空间位置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对象或现象的信息,也称为地理信息,它所表达的是真实世界的特性。空间信息具有分布性、异构性、复杂性等特点。 空间信息共享技术和GIS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息息相关,GIS技术的发展能明显改善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的方法与模式,GIS应用的推广和深入则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的需求和规模。从早期的数据转换到目前的基于空间WEB 服务互操作,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经历了数据转换、开放文件格式、标准交换格式、应用程序接口、空间数据库和空间WEB服务集成几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演化和发展,基于这些空间互操作技术的空间信心共享能力和性能逐渐提高,从发展趋势来看,基于WEB服务的空间共享技术是目前解决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 2.2 应急辅助决策 突发事件应急的核心流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是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关键的部分,因为应急决策的质量往往直接关系到应对行动的效果和突发事件所 形成的最终损失或影响程度。 目前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应急决策模型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借鉴其他领域的模型对突发事件决策进行了研究:如爱尔兰学者John Cosgrave在描述了突发事件决策问题的特性的基础上,运用Vroom和Yetton的领导规范模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决策的理论模型,建议决策者依据决策问题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授权程度对事件进行决策。Kelian将军事战斗的经验决策模型引入突发事件决策之中,允许下属在充分理解任务和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先前经验对当前环境进行评估,依据经验找出类 似应对做法,对决策行动方案进行修订。 (2)在应急决策方法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在对突发事件进行研究时,利用应用数学和风险管理领域的效用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进行了分析:如Noel Pauwels等人运用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的撤退决策进行了分析。Hiroyuki Tamura等人运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对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

增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第一节术语 1.1 建筑工程 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 1.2 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 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 1.3 建筑场地 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 1.4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 1.4.1 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 积的总和。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执行。 1.4.2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 总建筑面积。 1.5 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1.5.1 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 (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2)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1.5.2 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 建设用地面积。 1.6 建筑密度 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7 规划户数 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 1.8 建筑层数 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1.9建筑控制线 122

指在一定地块内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得超越的控制线,又称建筑红线。 1.9.1 建(构)筑物的主体是指不包括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如外伸台阶、步级、外 挑阳台及构件等)的建筑部分。 1.10 建筑高度 除有特别规定外,建筑高度是指计算建筑间距的建筑高度。 1.11 建筑间距 指两幢建(构)筑物外墙面(柱)之间的水平距离。 1.12 自身一方建筑间距 指一幢建筑工程的外墙面中点至其用地红线、城市规划道路中线或规划河涌中线的水平距离。 1.13 退让间距 指临规划道路的建筑工程的建筑控制线至规划道路边线最短的水平距离。 1.14 原状维修 指不拆除、不改变原有建(构)筑物的基础、外墙立面、建筑层数、高度、面积、使用性质的建设工程。 123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告知书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告知书》 试行版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告知书 编号: 为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和《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为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规划实施、优化空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在本市建设项目规划行政审批工作中推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就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的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三维审批管理适用范围 1、2013年3月1日起,对于附件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三维审批规划管理试点区域范围》确定的受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试行三维审批规划管理; 2、根据试点区域范围推广情况,进一步研究在全市范围内的划定合理区域内,综合考虑项目性质、规模影响等因素全面推广三维仿真审批系统。 二、三维审批管理报件要求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行政审批申请时,对属于三维审批规划管理适用范围的,应当在相应的审批申请环节,在提交有关申请材料时,一并报送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内容的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具体要求如下: 1、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咨询申请时,应当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规划设计要求》等规划管理设计条件文件中所确定的模型类型、

比对要素等管理要求,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比选研究方案的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2、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理申请时,应当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规划设计要求》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咨询意见》等规划管理设计条件文件中所确定的模型类型、比对要素等管理要求,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3、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根据《关于核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决定》等规划管理设计条件文件中所确定的模型类型、三维模型完善意见等管理要求,提交建设工程竣工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4、承担建设工程设计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应按照附件二《电子报建模型制作技术实施标准》所要求的数据标准,根据确定的模型类型、比对要素三维模型完善意见等管理要求,制作并提供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5、承担建设工程竣工实测的测绘单位,应当按照附件三《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数据标准》所要求的数据标准,根据实际竣工测绘数据内容,制作并提供三维模型电子文件 5、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测绘单位在提交上述电子文件时,应当同时提交《三维模型电子文件数据承诺书》,保证三维模型电子文件与该建设工程的二维技术图纸的各项设计内容、技术指标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告知单位(名称):(机关章) 日期:年月日

城市三维辅助规划及建筑物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城市三维辅助规划及建筑物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0T10:02:03.1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刘啸燕张斌[导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建筑物变化日新月异;如何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现今城区内建筑物的基本状况,监测城市内建筑物的动态变化,查处改建、扩建违规建筑物,是目前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公司辽宁省 1164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建筑物变化日新月异;如何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现今城区内建筑物的基本状况,监测城市内建筑物的动态变化,查处改建、扩建违规建筑物,是目前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可展示城市的三维实景模型;允许规划设计方案导入模型中,从多方面进行规划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城市建筑物监测管理信息发布系统,统计不同时期建筑物的变化,并将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发布给公众,允许公众对建筑物信息进行浏览查询,并接受群众监督。 1 目的意义 本项目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及三维自动建模技术,在获取地面影像的基础上,方便的生产DOM、DSM等成果,自动构建城市的三维实景模型。城市三维实景模型,可辅助规划部门进行方案设计、方案分析、领导决策等各种应用;DOM、DSM等成果可用于城市内建筑物的变化监测管理,辅助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快速查处违规建筑物。 2 建设内容 本城市三维辅助规划及建筑物监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加工及建筑物专题提取、建筑物变化监测、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四部分。 3 采用的技术方法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C/S架构,实现三维实景查看、建筑物信息查看等。系统的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有服务端和客户端共同实现,客户端实现与用户交互,图形编辑等操作,并展示项目相关信息,显示三维分析处理结果。服务器端模块与客户端模块一一对应,负责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分发,处理复杂空间分析等。通过这种前后台功能的严格划分,使客户端计算机不需要同时安装大量的组件,保证客户端更加轻便,部署更加方便快捷。 3.2 项目技术路线 此项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及数据应用。其中数据应用中,有两个应用平台,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和城市建筑物监测管理信息发布系统。 (1)数据获取 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方式,获取区域内影像数据;并进行外业像控测量。本次航摄以PC-6飞机为航摄平台,使用Leica RCD30倾斜航空摄影仪。使用Leica FramePro软件对航摄数据进行解压,使用Inertial Explorer和IPAS CO+软件将RCD30的GPS/IMU数据和卫星精密星历进行融合计算,并用计算后的数据对影像数据进行直接地理定位。对每个架次的数据进行影像质量检查和无约束空三计算,合格后整理资料。(2)数据处理 1)三维模型的创建 借助三维建模软件,通过摄影测量原理,对获得的倾斜影像、街景数据、照片等数据进行几何处理、多视匹配、三角网(TIN)构建、自动赋予纹理等步骤,最终得到三维模型。整个建模流程采用全自动处理手段,高效、可靠。 2)数字化产品的生产 ①DSM制作 对获取的影像,采用基于多基线、多重匹配特征(特征点、格网点及特征线)的自动匹配技术,有效解决复杂地形条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破碎地貌,深切割山地、大面积荒漠/沙漠等)下DEM/DSM 的全自动提取;算法能够同时适用于多源遥感影像,多重分辨率影像,星载三线阵影像的高精度匹配,同时提高影像匹配和三维地形信息自动提取的可靠性和精度。减少对自动提取的地表三维信息的人工编辑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②DOM制作 采用空三方法进行区域网平差,采用立体像对获取DEM数据,采用单片微分纠正方法获取正射影像,通过对影像的镶嵌和分幅形成最终成果正射影像。 ③专题数据提取 基于此项目的目的之一是监测建筑物的三维变化情况,需要将建筑物用地作为专题数据提取出来。采用正射影像(DOM)为数据源,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自动解译及人工解译,借助外业辅助测绘交叉验证,实现对城市建筑物专题信息的快速、高效、准确提取。即对作业区域内的城市建筑物以DOM影像图为基准矢量成线状数据,以shp文件存储。 3)建筑物变化监测 对指定的不同时期的DSM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城市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①指定需要进行比对的两个时期;默认与上一期的像片进行比对进行数据比对之前,需要选定进行比对的不同时期;默认情况下,本期数据与上一期数据进行比对;功能也允许作业人员进行人工选择不同的时期。 ②计算两个时相的变化信息 对两个不同时期的DSM进行差值运算,求取DSM的高度差;对差值运算后的结果,进行二值化、边缘跟踪运算等处理,并辅以阈值进行筛选,获取最终地表的变化情况(高度变化1米以上)。储存变化信息,并抽样进行外业核实,确定变化量与变化类型。 ③更新数据 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原数据库,生成最新时相的数据。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 总体介绍 蓝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LTUPMIS)是广东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多个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开发的以城市规划空间信息管理和实时更新为基础,以“两证一书”为核心,按照建设用地选址──规划方案审批──建设工程方案审批──建设工程验收──发证为主线业务流程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LTUPMIS 基于蓝图工作流平台──LTFLOW 和SuperMap GIS 平台进行开发,提供可以灵活扩展的、基于工作群组的空间数据管理、编辑和共享功能,是数字城市规划系统的理想平台。系统参照国家及建设部有关规范和标准,将GIS 集成于办公系统之中,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达到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业务处理、内部管理的计算机化,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效率和质量,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简单易用、功能强大、可定制、可扩展、易维护,具有分布式处理能力的流程管理、图形编辑、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组件式设计思想、流程化业务处理、层次化开发方法,终端业务处理可以在IE 浏览器、专用客户端两种模式下运行。 2 高效安全的空间数据管理 (1)通过采用高效、全面、成熟的SDX 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现状数据(基础地形图、综合管线)、规划编制成果(总体规划、规划路网、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专项规划)、规划管理数据(历史用地、基底红线、道路红线)等规划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实现良好的并发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全面支持Oracle、SQL Server 及Sybase 等大型数据库服务系统,实现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化管理。 (2)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直接访问其他格式数据,充分快捷地利用原有数据资源,如直接读取测绘界广泛采用的AUTOCAD 格式,可快速建立作为背景的基础地形图库。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 管理规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草案) (二O一一年九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它区域可参照执行;聊城市其它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在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及总体规划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用地,其用地边界规划至道路红线,若城市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则规划至绿线;沿小区级及以下道路的,应规划至道路中心线。 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三维可视化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1 三维可视化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应用的广泛改变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表现形式从传统效果图、沙盘模型、三维动画的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技术发展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城市环境从过去到未来变化状态及趋势进行科学的仿真、模拟和预测。利用城市空间数据建立一个逼真的、立体的、可交互的虚拟城市环境,可实现城市规划的全方位、自动化设计理念;并且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的虚拟城市景观可以从众多的规划方案中选择具有最佳效益的一个。 1.1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国外学者己经开发了三维GIS原型系统,使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建筑、交通、城市规划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德国Rostock大学、Stuttgart大学等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了三维GIS在数字城市模型中的应用,他们对城市的空间对象进行了分类和表示,建立了数字城市模拟系统,对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房屋、道路、绿地等)可方便地进行查询、分析和显示。一些商用GIS系统中,也加入了三维GIS模块,如ArcINFO的ArcScene、IMAGINE的Virtual GIS模块,能在实时三维环境下,提供GIS分析和实时三维飞行方式的访问和漫游。还有许多其它一些模拟实验系统,其研究集中于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功能方面,以及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上。目前,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机构进行三维GIS的基础研究,大量有关三维GIS的学术论文开始涌现。20世纪90年代后,三维GIS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GIS 的容涉及很广,包括天文、地理、地质、城镇建设、环境评估等,同时GIS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图形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众多的学科,各专业领域的专家都有人在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对真三维GIS进行研究。 在国,关于城市三维可视化软件较典型的有灵图软件技术的VRMap和适普软件的IMAGIS。VRMap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领域提供从底层引擎到专业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如图 1-1为 VRMap 的界面);IMAGIs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以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地面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和数字栅格图(DRG)作为处理对象的GIS系统。该系统结合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完全再现管理环境下的真实情况,把所有管理对象都置于一个真实的三维世界中,真正做到了管理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图1- 2 为IMAGIS 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2017年12月

第一章系统概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是以先进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底层,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为用户提供四类服务: 1、信息的管理、查询与检索。该系统在数字地球上,融入天气专题信息图层,直观地展现作业点分布、河流分布、重点增雨区分布、气象观测仪器、气象检测实况等信息。 2、可视化专业信息,辅助业务人员决策。采用科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现气象雷达数据、云图数据中的强度、速度、谱宽等信息,建立气象数据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辅助业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3、模拟业务过程,辅助任务规划。该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需求,模拟飞机飞行过程,辅助用户进行航迹规划;可模拟火箭作业过程,评估任务结果。 4、链接传感器,与实际应用业务对接。系统可与飞机增雨地空通讯系统、地面车辆GPS监控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增雨飞机和地面作业车辆的三维追踪和显示。

第二章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依托DreamMap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研制。该平台融合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兼容调用多种政府用、军用、商用地理信息数据,逼真展现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场景;可针对雨、雪、云、风等天气现象精细化建模,逼真展现天气动态变化;可提供距离、面积、高程、角度、剖面、最短距离等分析量算功能,定量了解空间环境;可标绘兴趣点、气象台站、侦察站等模型符号,并融合管理各模型属性信息。 一、空间环境展现 该平台可以逼真展现陆、海、空、天等多维环境信息,渲染矢量、注记等多种类型数据。 图1 大气环境

图2 地形环境 图3 海洋环境

图4 高精度影像数据 二、气象环境展现

MapGIS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MapGIS城市信息系统介绍 一、行业现状概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依赖对城市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关信息的把握。这些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传统的人工作业和分析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建、改建、迁建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受理、审批、签发一书两证业务在工作中逐年上升。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既要查询地块的规划信息和控制数据,又要了解用地现状、查阅有关法规,审批手续纵横交错。 那么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流技术及GIS技术建立服务于城市规划审批、辅助决策、信息发布、批后管理、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二、引入GIS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为主的知识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包罗万向的信息和有限的空间资源,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益,是城市规划管理和企业竞争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利用GIS技术,使管理者彻底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利用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和决策/分析,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信息,保证资料的正确性,提高查询速度,促进信息共享。GIS的应用己渗透社会活动的每一环节,建立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用空间数据网络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空间数据服务,供生产管理使用,使GIS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支配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非常重视数字城市的建设,科技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等多部委在九五、十五期间的许多科技项目都是有关对数字城市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了数字城市建设的理论方法、政策法规、标准、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各个方面。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加强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建设。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完整版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 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 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

二三维一体化数字园区解决方案

二三维一体化数字园区解决方案 1.建设背景 “数字园区”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城市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园区”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二三维园区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像的“三维数字园区”,人们可以

直观的从三维社区上判读社区建筑、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园区展示系统。为城市园区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园区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1国内园区信息化现状及趋势 1)国内园区的信息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2)学校资源相对分散 3)无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 4)各部门间沟通协作效率比较低 1.2园区管理面临问题 1)园区面积增大。 2)综合设施增长。 3)规划建设。 4)地上和地下管网管理。 5)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的不断成熟,园区在业务需求方面的不断变更,以上三点为园区相关部门建立起一套完善,高效,用于管理和分析决策的园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

三维可视化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1 三维可视化在城市规划得应用 三维可视化以其强大得功能与应用得广泛改变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表现形式从传统效果图、沙盘模型、三维动画得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技术发展得变革。更重要得就是实现了对城市环境从过去到未来变化状态及趋势进行科学得仿真、模拟与预测。利用城市空间数据建立一个逼真得、立体得、可交互得虚拟城市环境,可实现城市规划得全方位、自动化设计理念;并且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得虚拟城市景观可以从众多得规划方案中选择具有最佳效益得一个。 1.1研究现状 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己经开发了三维GIS原型系统,使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建筑、交通、城市规划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德国Rostock大学、Stuttgart大学等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了三维GIS在数字城市模型中得应用,她们对城市得空间对象进行了分类与表示,建立了数字城市模拟系统,对城市基础设施(包括房屋、道路、绿地等)可方便地进行查询、分析与显示。一些商用GIS系统中,也加入了三维GIS模块,如ArcINFO得ArcScene、IMAGINE得Virtual GIS模块,能在实时三维环境下,提供GIS分析与实时三维飞行方式得访问与漫游。还有许多其它一些模拟实验系统,其研究集中于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功能方面,以及与计算机网络得结合上。目前,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机构进行三维GIS得基础研究,大量有关三维GIS得学术论文开始涌现。20世纪90年代后,三维GIS研究得到了极大得发展。由于GIS 得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天文、地理、地质、城镇建设、环境评估等,同时GIS又就是一门新兴得边缘学科,它涉及到图形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众多得学科,各专业领域得专家都有人在根据自身学科得特点对真三维GIS进行研究。 在国内,关于城市三维可视化软件较典型得有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得VRMap与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得IMAGIS。VRMap就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领域提供从底层引擎到专业应用得全面解决方案,(如图 1-1为 VRMap 得界面);IMAGIs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套以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地面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与数字栅格图(DRG)作为处理对象得GIS系统。该系统结合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完全再现管理环境下得真实情况,把所有管理对象都置于一个真实得三维世界中,真正做到了管理意义上得“所见即所得”。(图 1-2 为 IMAGIS 电力系统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