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

摘要:分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中的地位,说明煤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突出对煤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煤岩学的基本原理;浅谈煤岩学在煤田地质中的应用:在地质构造中、在煤相分析中、在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以及指导找矿、煤层对比等煤田地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煤岩学、基本原理、煤田地质、微裂隙

引言:煤是一种固体可燃矿物,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矿产。从岩石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可燃性有机沉积岩。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结构还将是以煤炭为主体的,是天然气、石油、核能、太阳能等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加强对对煤炭科学基础的研究也有这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煤岩学就是把煤视为一种由多种性质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结构混合组成的、性质复杂多变的有机岩石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其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学科,他就是煤炭研究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他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煤田地质工作中,人们主要是应用煤岩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煤、煤系沉积环境及煤田构造的研究。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煤岩学是煤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把煤作为有机岩石,以物理方法为主研究煤的物质成分、结构、性质、成因及合理利用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它于19世纪30年代诞生于欧洲,1854年,在英国托班岩(烛藻煤)是否算作煤的争论中,煤的显微镜下研究首先受到重视。1870年左右,T.H.赫青黎首次发现煤中的植物抱子。煤的镜下观察进一步证明腐植煤是陆生植物形成的。1882~1898年,对于藻煤薄片的观察做出了藻煤来自藻类的结论。20世纪初期较广泛地开展煤的显微镜下研究之后,煤岩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

我国是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研究,比发达国家晚了大约100年。但是煤岩学是煤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学科,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又加上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70%以上,从而促成了我国的煤岩学的迅速发展,如今,许多研究成果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煤岩学已渗透到许多科技经济领域,显示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1.2 煤成因研究:

煤岩研究证明,煤是远古植物遗体演变而来, 成煤环境亦可以煤岩组分、形态变化、组合规律及所含矿物质等特征得到反映。如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葛银堂等,通过对大同煤田燕子山勘探区的煤岩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纪煤层主要由石松、楔叶及部分浅水草本植物形成,古地理环境基本为滨海冲积平原,并以森林沼泽为主,显示微异地型泥炭堆积。该区侏罗纪煤层则主

要由被子植物,如苏铁、本内苏铁及松柏类组成,沉积于内陆湖盆森林沼泽环境,泥炭堆积方式为原地型[2]。河南理工大学刘植恒在研究粤北连阳煤田龙潭煤层时,发现其硫分含量与海侵有关。硫分主要源于海水,故临近海侵的西部地区硫含量高,远离海侵的东部煤层硫分低[3]。东煤地质局常彬、宋竹琴通过对蛟河煤田煤岩学研究,认为该煤田沉积于内陆湖盆泥炭沼泽或森林沼泽,还原至弱氧化环境,成煤物质为高等植物遗体。荣希麟在研究滇东晚二叠世煤系地质时,根据煤岩特征,归纳出三个成煤区西部陆相冲积平原成煤区、中部海陆过渡相滨海平原三角洲成煤区、东南部海相碳酸盐台地潮坪成煤区。

2、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分常规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宏观煤岩组分、显微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及显微岩石类型。英国煤岩学家M.Stopes(1919)在条带状烟煤中首先分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煤岩成分,亦称为煤岩组分,ICCP(1957,1963)称为煤的岩石类型。其中,镜煤和和丝炭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国际煤岩学委员会(ICCP)的硬煤显微组分分类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分类,颁布于1957年,以后又进行了补充,其显微组分术语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4)在煤岩分析中采用,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该分类将所有的显微组分分为三个组: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每个组都包括一系列成因,物理性质和化学工艺性质相近的显微组分,但三个显微组分之间在其化学成分和性质上有相当明显的区别。

(一)镜质组

镜质组是腐植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在中国大多数晚古生代煤种中,镜质组含量在55%~80%以上。镜质组主要起源于高等植物茎干、根和叶的木质组织及薄壁组织细胞壁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部分亦来自渗入细胞壁和充填细胞腔的丹宁、蛋白质、类脂物质(包括细菌的),细菌、真菌的代谢产物也参与了镜质组的形成(Teichmuller,1989)。

在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的氧含量最高,氢含量和挥发分高于惰质组而低于类质组。由于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因此其特性对煤的用途有很大影响。焦化时,中煤化烟煤中镜质组易熔,具粘结性,在加氢液化时,镜质组的转化率较高[9]。镜质组是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之一。镜质组性脆,裂隙发育。镜质组包括镜屑体、结构镜质体和无结构镜质体。

(二)类质组

类质组起源于高等植物中孢粉外壳、角质层、木栓层等较稳定的器官、组织、树脂、精油等植物代谢产物,以及藻类、微生物降解物。植物的类脂物及蛋白质、

纤维素和其他碳水化合物是类质组典型的物源。类质组包括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木栓质体、藻类体、荧光体、沥青质体和壳屑体等九种显微组分。其中,渗出沥青体是煤化过程中沥青化作用开始时形成的一种次生显微组分。

(三)惰质组

惰质组又称惰性组。它是大多数煤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常见显微组分组,由于在焦化过程中大多数惰质组组分并不软化具惰性而得名。惰质组的反射率在三个显微组分中是最高的,仅在高阶无烟煤阶段,镜质组和类质组的最大反射率可超过惰质组;在同一煤层中,各种不同的惰质组组分的反射率值可有相当大的变化。惰质组的透射色呈棕色、深棕色至黑色,其反射色由浅灰色、灰白色、白色到黄白色。惰质组具正突起。惰质组无荧光或具弱荧光。惰质组的碳含量最高,氧含量和氢含量低,芳构化程度高。

惰质组的成因多种多样。像植物组织的火焚、腐解、受真菌侵袭,以及地球化学煤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都能导致惰质化。在惰质组中,进一步可分出丝质体、半丝质体、粗粒体、微粒体、菌类体和惰屑体(碎屑惰质体)等六种显微组分[8]。

3、煤岩学在煤田地质方面的应用

3.1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煤田构造可以从煤本身入手,即利用煤化作用与构造之间关系,或利用镜质体得各向异性与构造间关系对地质构造的发生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3.1.1煤化作用与构造间关系

早在1966年,Teichmuller曾确定煤化作用与褶皱间有三种关系,即:前造山煤化作用、后造山煤化作用、同造山煤化作用。即是说煤化作用具有前构造的、后构造的和同构造的三种类型。煤化作用于构造关系不仅表现在褶皱方面,也反映在与断层关系上。若煤化作用发生在断层之前,那么在正断层情况下就会有煤级的间断,在逆断层情况下会有煤级的重复;倘若煤化作用是断层后发生的,则正断层上盘煤层的煤级高于下盘同煤层级,逆断层情况下则相反。

3.1.2煤化作用程度与构造解释

当煤化程度确定后,就可以利用煤级分布来解释构造。研究和解释地质构造通常利用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反映深度与等煤级线的剖面图,即煤化作用剖面法;或利用等煤级线的平面图,即煤化作用图方法来进行。这些图上反映出等煤级线,如等反射率线、等挥发分线等。褶皱地区,煤化作用为前造山的,露头出未显示褶皱的轴和翼的情况下,这时一般相对较低的煤级分布在向斜轴部,而相对较高煤级分布在背斜核部。在确定煤化作用程度之后,根据煤级倒置可识别出倒转地层层序。此外,在确定煤化程度之后,煤级的分布也可用来研究大地构造和古构

造。如贵州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晚二叠世无烟煤带,煤级显著高于两侧地区。据研究,这里不存在岩浆热变质,现存的中生代盖层不厚,煤化程度是前构造,从煤级分布上,黔中-川南的南北向分布反映中生代有过较深凹陷,接受过较大厚度的沉积,只是由于后期盆地上升而剥去相当厚度的盖层。中生代至始新世,太平洋板块以北北西向朝亚洲大陆倾向俯冲,使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东部地区受到南北方向左旋直扭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上述特点。还可以用煤化作用程度来分析断层性质。如徐榜荣等人利用煤级线(以挥发分表示)方法确定山东滕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南北向断层生成晚于东西向断层。

3.1.3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与构造应力场得研究

20世纪90年代,应用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研究古构造的发展演化特征,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进行聚煤盆地演化分析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学者

R.E.Franklin,1951和S.Ergun,1968等指出,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主要由于石墨状芳烃叠片的定向排列,这个方向亦是最大反射率方向。因此,一般认为,镜质组放射率各向异性是受力结果,直接与地质应力有关。J.D.Levine 和A.Davis(1989)建立的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与地质应力的成因模式表现出:沉积盆地随堆积负荷的加大,镜质组反射率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一轴晶负光性);在垂直负荷和弱构造应力下,出现二轴晶负光性;而在垂直负荷和强构造应力下,则出现二轴正或二轴负光性。构造变动中的侧应力是反射率进一步演变的根源,构造应力导致反射率各向异性增强及光轴重新定位,使光轴优选定位与最大应力方位相一致,从而最大反射率方向平行构造轴。

3.2 指导找矿

煤岩学研究既涉及煤的有机组分,也包括煤中矿物。由于成煤期间某些特殊地球化学作用影响,使一些矿物或稀散元素得以富集,甚至达到可工业利用程度。因此煤岩研究又可成为一种找矿手段。如劳林娟在研究茂名褐煤时,即发现煤中赋存有丰富的锗元素,且含量随有机组分增加而增加[4]。

3.3在煤相分析中的应用

煤相又称为沉积相,是指在某一成煤沼泽环境中所形成的煤的原始成因类型。即一定类型的成煤沼泽环境,必然导致形成一定类型的煤相。煤相分析就是通过对煤的岩石学特征、成煤植物及煤的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从而确定所研究煤层的成煤泥炭沼泽类型及其演化等特征。煤相研究不仅在煤的成因等基础理论方面意义重大,而且在煤质预测、煤层对比,以及油气地质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煤相研究也是煤田地质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尤其在当今能源紧张的形势下, 随着对与煤层共生的烃类矿产(煤成油、煤成气与煤层气)的研究日益重

视,煤相研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煤相是热姆丘日尼柯夫于1951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煤相理解为泥炭的堆积环境,并由成因类型所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沉积学中相分析和沉积模式时代的到来,煤相研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仅煤相的概念得到了重新修定,其研究内容及研究手段也更加多样化、综合化[5]。

3.4 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

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等人(2010)基于沁水盆地主要矿区实测煤样的分析资料,总结了煤岩显微组分、煤岩类型和煤相与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微裂隙的成因及煤岩学控制机理。微裂隙发育的一般要具备2个主要条件,一是发育流体微单元的载体必须是有机质丰度高且具有集中生烃潜能;二是这些组分内较均一,孔隙不发育,与周围其它煤的类型结合部分缺乏通道。而“气体积聚-体积膨胀-破裂”假说很好解释了微裂隙的组分选择性的特点。同时,该假说也可以解释煤的微裂隙与煤岩类型和煤相的关系。同时得出结论:该区微裂隙多以长度小于300μm,宽度小于5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一般都在10~50条/9 cm2之间;微裂隙通常发育于均质镜质体为主的组分中,且常见于条带状亮煤或以微镜煤为主的亮煤中。潮湿、弱氧化和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有利于微裂隙的发育。微裂隙是煤化作用过程中烃类气体的瞬间积聚形成高压流体单元后突然破裂而形成的,其中条带状亮煤或以均质镜质体为主的流体微单元,不仅具有较好的生烃潜能,同时孔隙发育差不利于气体的扩散,这是造成这些组分中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原因[6]。

3.5 煤层对比

因受成煤物质及环境条件影响,不同煤层的煤岩组分、煤岩类型及其他煤岩特点,均有所不同,从而成为重要对比标志。单美英在研究山东岱庄地区煤层时,发现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次为半镜质组、半丝质组、丝质组及稳定组。同一煤层中,各显微组分含量比例稳定,而不同煤层,则差别甚大[10]-[12]。煤中矿物种类及含量比,也显示这种特点。以此为标志对比煤层,效果良好[7]。四川煤田地质研究所利用煤岩特征对比沐爱矿区煤层,河南煤田地质局对矿区可采煤层进行对比,均获成功。

4、总结

我国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煤炭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因此对煤岩学的研究对我国有这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煤岩学是一门基础应用学,他的应用很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他在煤田地质方面的应用,通过介绍使人们认识到煤岩学的重要性。相信,随着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和现代测试、计算机技术的优势的充分发挥,煤岩学研究将会日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刘东娜.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的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2007

[2]李莹,张功成等.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

[3]刘植恒, 粤北连阳煤田龙潭组煤中硫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1982

[4]黄文辉,唐书恒.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的煤岩学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

[5]王绍清,唐跃刚.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中国煤田地质,2007

[6]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等.沁水盆地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

[7]单美英.山东省岱庄井田煤岩显微特征及煤层对比.1984.

[8].韩德鑫.中国煤岩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9]Teichm uller M.Origin of the petrographic constitutions of coal [C].Stach's textbookd of coal petrology(eds.Stach E etal.).1982.

[10]Feicheng Coalfield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al Quality Indicators,SHI Long-qing, XIN Heng-qi,

[11]LI Zeng-xue, WEI Jiu-chuan, HAN Mei-lian, Coal formation in transgressive events-A new pattern of coal accumulation[J],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2001,(01), in press.

[12]BAI Hai-sheng, Research on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Coal Measures Strata [D], Chengdu: PhD thesis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7, in press.

[13]XIAO Yi, WANG Hong-liang, DENG Hong-wen, LONG Guo-qing, ZHENG Wen-bo, SHAN Jun-feng, Ren Xiao-hua, Sedimentary evolu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s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Zones in Qingshui Sag, Liaohe, 2008, 26(6):1013-1020, in press.

炼焦配煤优化-2011-08-19

炼焦配煤优化 1炼焦配煤概念及相关指标 1.1基本概念 (1)炼焦用煤是指在焦炉炼焦条件下,用于生产一定质量焦炭的原料煤。 (2)炼焦煤是指单种煤炼焦时,可以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机械强度的焦炭的煤。这类煤具有一定粘结性(能够在高温条件下融化、粘接其他物质)。炼焦煤按变质程度可以划分为气煤、肥煤、气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 (3)炼焦是将炼焦煤在密闭的焦炉内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放出水分和吸附气体,随后分解产生煤气和焦油等,剩下以碳为主体的焦炭。 (4)炼焦配煤是指将几种不同类别的炼焦用煤,按一定比例配合作为加入炼焦炉炼焦的过程。 1.2炼焦煤的相关指标 (1)水分 将煤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煤样处于恒重时,煤样的失重即为煤样水分的质量,该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比即为水分。配合煤的水分大小稳定性对焦炉操作、焦炭产量和质量以及环保、炉体寿命有很大影响。配合煤的水分一般在4~12%。 (2)细度 炼焦用煤使用小于3mm 粒级所占的含量(细度)作为入炉煤的细度。炼焦用煤的粒度组成对焦炭质量影响很大,要根据不同煤种进行粉碎和筛分。对于硬度较高的气煤等煤种要细破碎,对于易粉碎的焦煤和肥煤可有较大的粒度。常规炼焦(顶装煤)时为75%~80%,配型煤炼焦时约85%,捣固炼焦时为90%以上。 (3)灰分 将煤在815℃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作为煤的灰分,残渣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煤的灰分产率。焦炭的灰分主要来自配合煤,配合煤灰分可按各单种煤灰分用加和计算,也可直接测定。在炼焦过程中,煤的灰分全部转入焦炭,配合煤的灰分控制值可根据焦炭灰分要求按下式计算: ,%coal coke A KA (1-1) 其中,coal A 、coke A 分别为煤和焦炭的灰分,K 为全焦率,% (4)硫分 配合煤硫分可以按单种煤硫分加权得到,也可以直接测定。在炼焦过程中,煤中的部分硫酸盐和硫化铁转化为FeS 、CaS 、FenSn+1而残留在焦炭中,另一部分如有机硫则转化为气态硫化物,在流经高温焦炭层缝隙时,部分与焦炭反应生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煤田地质学》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

炊事员试题题库

炊事员培训试卷 单位(项目)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15分 1.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上的“三违”指的是()、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4.热力消毒的温度是()度,时间是1--2分钟 5.储存食品应做到四防是:防尘、防鼠、()、防潮二.单选题25分 1.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必须先办()方可开业A。卫生许可证 B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C 从业人员培训证明 D 就业证明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 年必须健康体检一次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3.经过热力(煮沸、红外线加热或蒸汽等)消毒的餐用具,其 感官卫生应达到()。 A 光洁涩干 B 允许有水迹C允许有些油腻 D 只要没 有食物残渣即可 4.强调公共饮食餐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 )

A 杀死餐具上的微生物 B 漂白餐具 C 防止传播肺炎 5.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受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 救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 )报告 A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公安部门 C 政府部门 三.判断题25分 1.职工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应该认 定工伤() 2.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安全装置对操作带来的不便时,可以不 用或者拆除() 3.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首先应迅速切断带电设 备的电源,再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4.在打扫卫生擦拭电气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拭 电气设备,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5.食堂严禁使用工业盐() 四.问答题35 1.食品安全的意义是什么? 2.什么叫生熟分开?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200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煤矿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 SiO2 、摩氏硬度为 7 。 10、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层积岩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带。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低板条件,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下;(2)高瓦斯矿进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以上;(3)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和大气降水。 24、现行的规范中,把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 级、B级、C级、D级,四个级别,其中 AB 级为高级储量, CD级为低级储量。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地层、矿层分布、岩层产状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doc

《煤田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煤m地质学》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2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木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 6 、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度的影响。 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 (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木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 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夭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白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o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23、按煤的成因,煤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 24、泥炭沼泽形成的方式有两种,即:(陆地沼泽化)和(水体沼泽化)。 25、凝胶化作用的产物为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和(水分)。 27、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和(水的流通程度)。 28、(温度)、(压力)和作用持续(时间)无疑是影响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放射性元素蜕变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29、在煤的成岩阶段,(压力)是主导因素,而在变质阶段,(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0、(地温)朝地下深处逐渐增高是导致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逐渐增高的最基本的原因。131、1卡.力可分为(静压力)和(构造压力(动氏力))。 32、主要根据热变质的热源及其作用方式,可将煤的变质作用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33、含煤岩系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等几个方面。 34、含煤岩系的后期变化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保存程度)和(煤质)三个方面。35、引起含煤岩系后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o 36、植物遗体堆积速率与沼泽水面上升速率的关系的三种补偿关系为:(过度补偿)、(欠补偿)、(均衡补偿)。 37、依据煤层结构,可将煤层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38、煤层与顶板的接触关系有(明显接触)、(过渡接触)、(冲蚀接触)三类。

学校食堂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测试题(后附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于()通过,自( )起实施。 2、食堂从业人员做到四勤:() 3、地沟油的鉴别一般通过:( )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4、食堂食品留样不少于()克,置于冷藏设备保存( )小时以上。 5、三无食品指的是:( ) 6、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有:( )等。 7、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等。 二、单项选择题: 1、餐用具煮沸、蒸汽消毒应:( )?A.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 B.保持100度5分钟以上? C.保持85度30分钟以上D.以上都不对 2、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的条件下存放。( ) A.高于60℃低于0℃ B.高于60℃或低于10℃ C.高于70℃或低于0℃D.以上都不是 3、下列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方式哪种是正确的?() A.任何方式均可以 B.离地2米悬挂 C.离桌2米悬挂D.靠顶悬挂 4、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5、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距离墙壁、地面:() A.5CM以上B.10CM以上 C.15CM以上 D.20CM以上 6、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________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A.分别 B.分池C.分时D.分人 7、需要_________的熟制品,应尽快_________后再__________。( )?A.冷冻冷却冷藏B.冷藏冷却冷藏?C.冷藏冷冻冷藏D.冷冻冷却冷藏E.以上都不是 8、下列哪种厨师的操作做法可能引起细菌污染。( )?A.生、熟食品分开存放B.鱼肉蔬菜同一个砧板切配? C.消毒好的餐具摆放在保洁柜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9、需烧熟煮透,否则极易发生食物中毒的是下列哪组食品。()? A.豆浆、四季豆B.豆腐干、白菜? C.榨菜、酱菜D.虾、牛肉E.以上都不是 10、食品加工场所应距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A.15米以上B.25米以上 C.35米以上 D.100米以上E.以上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 B.甲型病毒性肝炎? C.活动性肺结核D.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2、下列场所中属于食品处理区的是:( )

食堂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公司食堂人员安全考试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司厂区内严禁携带烟火,禁止吸烟,不准末成年人进入,在班前、上班时不准喝酒。 2.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采用梯子登高要有防滑措施,梯子斜度以60度为宜。上下梯子要检查是否牢固,下面要有人扶持。人字梯中要用结实的牵绳拉住。 4.灭火器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正常,当指针指在红色区域表示压力不足。 5.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二、简答题 1.干粉灭火器的扑救范围是什么?如何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范围: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拔掉铅封,拉出环状保险销;一手紧握喷管,一手按下压把,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 2.简述灭火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①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②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③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④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⑤室外

站在上风处进行灭火。⑥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用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3、从业人员有哪些症状时应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答: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疥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因为这些症状都潜伏着病后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可能性。 4、什么叫生熟分开? 答:有3方面:⑴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⑵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应分开或有明显标记。⑶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5、食品加工流程应当怎样布局才符合卫生规范? 答:餐饮食品加工流程的布局应符合食品从高污染区向低污染区 方向流动的要求,并设定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一般按照:粗加工、洗涤区—食品工具、容器和餐具清洗、消毒区—不同食品类别次加工区—烹饪区—备餐区等来划分。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教材

一、基本概念 1.泥炭沼泽:沼泽是湿润的土壤内,长期或季节性的积水,并生长着喜湿性植物的低洼地段。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成为泥炭沼泽。 2.成煤作用: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为煤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的,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3.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4.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5.丝炭化作用:植物物质应受的氧化分解、脱水、脱氢及增碳化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 6.残植化作用: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7.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8.煤的成岩作用:由泥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年青褐煤的过程,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9.煤的变质作用: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10.煤化作用: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煤化作用阶段。

11.希尔特定律:德国学者希尔特(Hilt,1873)曾针对西欧若干煤田变质规律提出: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称为希尔特定律。 12.深成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是指煤层因沉降而埋藏于地下深处,由于地热及上覆岩系静压力作用下煤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13.岩浆变质作用:由于岩浆热、挥发分气体和压力的影响,使煤发生的变质作用 14.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煤系形成后由于地壳构造变动的直接原因而造成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15.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用镜质体的油侵反射率表示常用符号为R。 16.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17.成煤沉积体系: 18.含煤沉积旋回: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 19.含煤盆地煤盆地: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术语,其含义比较广泛,可以指聚煤盆地,也可以指后期构造盆地。 20.聚煤盆地: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21.煤田:一般是指在同一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广大地区,虽经后期构造和侵蚀作用的分割,但基本上仍连成一片或可以追踪,常常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2.拗陷型聚煤盆地 23.断陷型聚煤盆地

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 判断题: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 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 √ ) 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 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 ) 3、保质期,指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 ) 4、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 5、食堂从业人员指的是: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仓库保管员 等。( √ ) 6、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 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 ) 7、食堂从业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 洁的工作衣、帽。( √ ) 8、食堂从业人员不准留长指甲、不准留胡子,不准涂指甲油,不准戴戒指。 √ ) 9、校长是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 ) 10、学校食堂能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制做冷荤凉菜。( X ) 11、食品采购时要索取发票等购物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其它证照或证明不必 索取。( X ) 12、食物使用遵循先进先出,不用及时清除变质和过期食品。( √ ) 13、采购的食品不必进行验收。(X ) 14、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 制度。( √ ) 15、采购肉类原料必须索要检疫证明。( √ ) 16、备餐间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25℃以下。( √ ) 17、餐饮业中用于原料加工、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可不用区 分、相互混用,避免同一种厨具购置多个。( X ) 18、操作工具要保持干净、及时清洗,刀、菜板、用后洗净后立放晾晒、保存, 防止发霉。( √ ) 19、由于留样食品需要保存 48 小时以上,为防止留样食品腐败,应在冷冻条件

煤田地质学B重点复习

煤:植物遗体堆积在泥炭沼泽中经历生物化学及地球化学过程而形成的可燃有机岩石。 植物有机组成:碳水化合物、木质素、蛋白质、脂类化合物 植物成煤条件:成煤植物、气候条件(温暖潮湿)、 地理条件(沼泽环境)、构造条件(地壳运动) 泥炭沼泽:沼泽是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如果沼泽中形成并积累着泥炭,则称为泥炭沼泽。泥炭沼泽既不属于水域, 又不是真正的陆地,而是地表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形态。 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成为煤是经过的一系列演化过程。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 学作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已经形成的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条件: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厌氧细菌的参与、 煤的成因分类: 煤化作用的过程(论述) 煤化作用的阶段和特征: 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主要通过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和残植化作用,泥炭化作用的产物由高等植物残体和腐植酸组成 煤化作用阶段: 煤的成岩作用:由泥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年青褐煤的过程。 成岩作用机制: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 经过:压实脱水增碳;游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固结;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 煤的变质作用: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 煤化作用只有由浅而深、或者被终止,不可能发生由深变质的煤转变为浅变质的煤,呈现不可逆转性。煤化作用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煤化作用能否形成连续的演化过程,还决定于具体的地质条件。例:含煤盆地由沉降转变为抬升,这就会导致煤化作用的终止;如果后来由于岩浆作用的加剧,或盆地再度沉降,那么煤化作用还可能再次进行下去。

(完整版)食堂安全考试试题含答案

食堂安全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安全食品应该包括?( A ) A、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B、草鸡蛋、牛奶、海产品 C、水、蔬菜、面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长期多食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偏高 B、空腹不宜饮茶 C、死鳝鱼、死甲鱼、死螃蟹只要做熟了还是能吃的 3、以下哪种食品可以食用?( C ) A、发霉的茶叶 B、发芽的土豆 C、变绿的豆芽 D、变红的汤圆 4、电气设备着火时,应使用( D )灭火。 A、湿棉被 B、泡沫灭火器 C、黄泥 D、干粉灭火器 5、眼睛里溅入调味品或化学物品应( A ) 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 B、用手揉揉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D、不用处理,过片刻就好了 6、使用电器前应当( A ) A.仔细检查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B、不用检查,直接就可以操作 C.家用电器不存在安全隐患 D、其它 7、为避免触电,如果工作地面潮湿,使用电动工具的人应当。( D ) A、站在干燥的铁板上 B、站在绝缘的干燥板上 C、穿布鞋操作 D、穿防静电鞋操作 8、下列哪一种烹调方法能更好地保存鱼肉中的营养成分?( B ) A、红烧 B、清蒸 C、油煎 9、下列行为符合食堂管理制度的有( C )。 A、随地吐痰 B、敲打桌椅 C、自觉排队 D、代打饭菜 10、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 C ),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A、绿色食品 B、新鲜蔬菜 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各种杂粮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对“√”,错“× ”,每题3分共计30分) 1、水洗是清除果蔬上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韭菜、小白菜、生菜。( × ) 2、霉烂水果食用时将腐烂部分挖除还能吃。( × ) 3、鸡蛋的蛋白质几乎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 × ) 4、从营养学角度来评价,肉类烹调以炒为最好,蒸、煮次之。(√) 5、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中的营养,最好对蔬菜先洗后切。(√) 6、工作完毕时可以先清洗设备,不用切断电源。(× ) 7、安全教育包括技术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理论及教育方法。( × ) 8、环境卫生实施“四定”制度,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 9、操作设备时不得戴头巾、围巾、发辫放入帽内,防止卡入设备中。(√) 10、吃盐可以长力气,对人体健康也有好处,要提倡多吃盐。( × ) 三、问答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0分,共40分) 简述对食堂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1、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监督。 2、重视队伍建设,加大设备、设施和人员的配备,保证依法行政的力量。 3、对经营人员,要进行诚信教育,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对不法行

最新煤矿地质学试题库

《煤矿地质学》考试题 一、填空 1.根据莫霍面和古滕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和三个一级圈层。 2.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 3.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4.引起原岩变质的主要因素是、及等。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 6.按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和等。 7.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和。 8.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等。 9.石英的化学分子式为、摩氏硬度为。 10.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11.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 、、、。 12.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13.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来表示。 14.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5.断裂构造可分为和两类。 16.断层要素主要包括、、、、。 1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分类为、、。 18.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 19.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2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 21.影响煤矿生产具有普遍性的地质因素有:、、等。 22.现在把瓦斯矿井等级划分为三级:(1),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 23.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和。 24根据地质可靠程度,把资源/储量分为四个级别,它们分别是、、和。 25.地形地质图是表示研究区的、、、及 的图件。 26.反映某一水平地质情况和井巷工程的图件,称为。 27.喀斯特洞穴的发育和喀斯特洞穴塌陷是形成的根本原因。 28.瓦斯在煤层和岩层中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和。 29.人们对地下水提出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对煤矿生产有直接意义的有两种: (1)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分类有、、;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 3.外力地质作用: 4.岩石: 5.岩石的产状: 6.褶皱构造: 7.成煤作用: 8.煤化作用: 9.含煤岩系:: 10.喀斯特陷落柱: 11.矿井瓦斯: 12.绝对瓦斯涌出量: 13.相对瓦斯涌出量: 14.矿山压力: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煤田地质学》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可分为三大组:即: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2、宏观煤岩成分是肉眼可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丝炭、亮煤和暗煤;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成分。 3、宏观煤岩类型包括: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4、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识别出来组成煤的基本单位,称为显微组分。由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称为有机显微组分,而煤中的矿物杂质称为无机显微组分。 5、煤中矿物质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即:原生矿物、同生矿物和后生矿物。 6、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依据是:宏观煤岩成分及总体光泽强度。 7、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质和无机质;后者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8、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有害成分,对煤的加工利用起着不良的影响。 9、工业分析中,水分是以空气干燥基煤样为准,灰分以干燥基煤样为基准,挥发分则以干燥无灰基为基准。 10、煤的工业分析也叫煤的实用分析,包括测定煤的:水分(M)、灰分(A)和挥发分(V),以及计算固定碳(FC)四个项目。 11、在不考虑基准的条件下,煤的发热量包括: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和帝位发热量。 12、一般讲,(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最接近于煤的实际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是基本上可供利用的热量。 13、焦炭在炼焦高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分别是:(还原剂)、(热源)和(支撑剂)。 14、据气化剂的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 15、煤炭液化的方法有:(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部分液化)。 16、水煤浆的成分有:(煤粉)、(水)和(添加剂)。 17、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新分类主要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粘结性指数)将中国煤划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18、由菌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煤,称为(石煤),属于(腐泥煤类)。 19、生物遗体转变为沉积有机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是(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的结果。 20、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21、自有植物以来,从低等的菌藻到高级的被子植物其发展过程显示出五个阶段,由老到新是:(菌藻植物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2、煤的成因分类依据为:(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总的聚积环境)。

食堂工作人员考试题考试试题

食堂工作人员考试题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安全食品应该包括?(A ) A、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B、草鸡蛋、牛奶、海产品 C、水、蔬菜、面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长期多食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偏高 B、空腹不宜饮茶 C、死鳝鱼、死甲鱼、死螃蟹只要做熟了还是能吃的 3、以下哪种食品可以食用?(C ) A、发霉的茶叶 B、发芽的土豆 C、变绿的豆芽 D、变红的汤圆 4、电气设备着火时,应使用(D )灭火。 A、湿棉被 B、泡沫灭火器 C、黄泥 D、干粉灭火器 5、眼睛里溅入调味品或化学物品应 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A ) B、用手揉揉 D、不用处理,过片刻就好了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6、使用电器前应当(A ) A.仔细检查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B、不用检查,直接就可以操作C.家用电器不存在安全隐患D、其它 7、为避免触电,如果工作地面潮湿,使用电动工具的人应当。(D ) A、站在干燥的铁板上 B、站在绝缘的干燥板上 C、穿布鞋操作 D、穿防静电鞋操作 8、下列哪一种烹调方法能更好地保存鱼肉中的营养成分?(B ) A、红烧 B、清蒸 C、油煎

9、下列行为符合食堂管理制度的有(C )。 A、随地吐痰 B、敲打桌椅 C、自觉排队 D、代打饭菜 10、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 C ),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A、绿色食品 B、新鲜蔬菜 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各种杂粮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对“√”,错“× ”,每题3分共计30分) 1、水洗是清除果蔬上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韭 菜、小白菜、生菜。(×) 2、霉烂水果食用时将腐烂部分挖除还能吃。(×) 3、鸡蛋的蛋白质几乎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和利用。(×) 4、从营养学角度来评价,肉类烹调以炒为最好,蒸、煮次之。(√ ) 5、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中的营养,最好对蔬菜先洗后切。(√ ) 6、工作完毕时可以先清洗设备,不用切断电源。(×) 7、安全教育包括技术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理论及教育方法。(×) 8、环境卫生实施“四定”制度,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 ) 9、操作设备时不得戴头巾、围巾、发辫放入帽内,防止卡入设备中。(√ ) 10、吃盐可以长力气,对人体健康也有好处,要提倡多吃盐。(×) 三、问答题:(第一题20分、第二题20分,共40分) 简述对食堂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1、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充 分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监督。 2、重视队伍建设,加大设备、设施和人员的配备,保证依法行政的力量。 3、对经营人员,要进行诚信教育,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对不法行为 坚决予以查处。

煤矿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共8套).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片理:指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为固体。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先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瓦斯——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一般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储量——储量是煤田内蕴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粘稠的、以硅酸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质,可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组分和金属硫化物物质。 陷落柱——是由于煤层下伏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而形成空洞,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或似锥状柱体,内部充填塌陷形成的角砾状岩石碎块,俗称无炭柱。

构造运动——造成地壳岩层位移、变形的内力地质作用。 1.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作为相对硬度的是个级别,从1级到10级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解理与端口:解理: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端口:外力打击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端面的性质。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运动、渗透起阻隔作用的岩层。 4,组合带:指所含化石的内容在整体上构成与相邻地层不同的自然组合的地层体。 5.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6.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7.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8. 条痕: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9. 正断层:地质构造中断层的一种。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矿物是各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自然化合物,常见的八种造岩矿物指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2.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有煤层厚度变化、构造,变动、冲刷作用、岩浆侵入、瓦斯、地热和岩溶陷入柱等。 3.常用的煤田地质勘探图有件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煤

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

老师画的重点:聚煤作用(聚煤条件)煤化作用(煤变质作用)煤的孔隙系统煤岩组分煤层气、煤成气和瓦斯的关系煤成油理论等温吸附曲线 煤的分类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成煤的前提条件(泥炭的形成条件/聚煤盆地形成条件): 1、大地构造条件(地壳运动):提供成煤作用缓慢而均匀的沉降运动和成煤构造凹陷。 2、古气候条件:植物生长所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古地理条件:提供成煤场所(成煤环境)。 4、古植物条件:成煤的物质来源。 沼泽: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 泥炭沼泽:常年积水的洼地,其中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植物死亡后遗体背沼泽水覆盖,与氧呈半隔绝状态,使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即可转变为泥炭。泥炭沼泽形成条件: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2、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能保存转化为泥炭。 泥炭堆积条件:1、温暖的气候;2、常润湿多水;3、氧供给受限;4、下沉(植物生长毕旭思均衡的);5、有限的沉积流入;6、埋藏充足的深度;7、时间(10000年以上) 泥炭(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煤植物群落;2、成煤气候;3、泥炭聚集环境;4、古构造条件。 聚煤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1、均匀的温度和潮湿的气候:适宜于地上植物的繁殖生长; 2、大面积的沼泽地带:有利于植物的群落发展; 3、地壳的下降运动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相适应:有利于植物遗体的保存并沉积形成煤层。 泥炭(腐泥)化作用:由植物残体转化为泥炭的作用。 煤化作用:由泥炭转化为煤的作用。 泥炭(腐泥)化作用:从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聚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泥炭化作用包括:1、生物化学分解作用2、生物化学合成作用3、凝胶化作用4、丝炭化作凝胶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水较深、气流闭塞的沼泽环境下,受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发生细胞结构的吸水、膨胀、变形、破裂以至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体的无结构的胶质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水较浅、湿度不定的条件下经脱水和缓慢氧化作用,氧化的植物组织转入缺氧的环境(如水层、泥煤层、上覆岩层的覆盖)而生成具有一定细胞结构的丝炭,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腐殖组——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镜质组——地球化学凝胶化作用 丝炭化作用:惰质组残植化作用:稳定组(壳质组) 煤化作用:当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成煤作用就转入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即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这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泥炭进一步变为褐煤(成岩作用),再由褐煤变为烟煤和无烟煤(变质作用)。 煤的成岩作用:在沉积岩石学上是指沉积物的压实、脱水、胶结以及相应的化学变化过程。煤的成岩作用:是由经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泥炭在以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因素在内的影响下,出现压实、脱水、增碳、孔隙度减少、游离纤维素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微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