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热学学案

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热学学案

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热学学案
2019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热学学案

第13单元热学

第32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 kg.

(3)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 mol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A= mol-1.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反映了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运动越明显;温度越,运动越剧烈.

3.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和,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但分子间距离变化相等时斥力比引力变化得.

(3)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如图32-1所示:当rr0时,表现为;当r>10r0时,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图32-1

二、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增大.

2.分子势能:与分子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32-2所示(规定分子间距离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图32-2

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与的总和.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

及物体的都有关系.

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如果把分子看作,单层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32-3所示,测出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以算出分子的直径d,则d= .

图32-3

【思维辨析】

(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4)-33 ℃=240 K.()

(5)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

(6)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7)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思维拓展】

分子的体积如何表示?

考点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转换桥梁

作为宏观量的摩尔质量M mol、摩尔体积V mol、密度ρ与作为微观量的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分子体积V0都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起来.如图32-4所示.

ρ

图32-4

(1)一个分子的质量:m=.

(2)一个分子所占的体积:V0=(估算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或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3)1 mol物体的体积:V mol=.

(4)质量为M的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n=N A.

(5)体积为V的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n=N A.

考向一液体、固体分子模型

1 [2017·江苏卷]科学家可以运用无规则运动的规律来研究生物蛋白分子.资料显示,某种蛋白的摩尔质量为66 kg/mol,其分子可视为半径为3×10-9 m的球,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 mol-1.请估算该蛋白的密

度.(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建模点拨

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体或立方体,如图32-5所示,分子间距等于小球的直径或立方体的棱长,所以d=(球体模型)或d=(立方体模型).

图32-5

考向二气体分子模型

2 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地面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为.

■建模点拨

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大小不等于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如图32-6所示,此时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视为棱长为d的立方体,所以d=.

图32-6

考点二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考向一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就是悬浮的固体微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气体分子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D.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

E.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考向二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势能

4 (多选)[2017·山西晋城二模]将一个分子P固定在O点,另一个分子Q从图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两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间距关系的图像如图32-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2-7

A.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

B.分子Q在C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C.分子Q在C点时加速度大小为零

D.分子Q由A点释放后运动到C点左侧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E.该图能表示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方法技巧

(1)分子势能在平衡位置有最小值,无论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靠近平衡位置,分子势能减小,反之增大.

(2)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有两种方法

①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

②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

考向三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比较

2.内能和热量的比较

5 (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热量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E.物体运动时的内能不一定比静止时的内能大

式题 (多选)[2017·太原二模]如图32-8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两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F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表现为斥力,F<0表现为引力,a、b、c、d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图32-8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加速运动,经过c点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D.乙分子由a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

E.乙分子位于c点时,两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分子势能最小

考点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油膜体积的测定——积聚法:由于一滴纯油酸中含有的分子数仍很大,形成的单层分子所占面积太大,不便于测量,故实验中先把油酸溶于酒精中稀释,测定其浓度,再测出1 mL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取一滴用于实验,最后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作为油膜的体积.

(2)油膜面积的测定:如图32-9所示,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有机玻璃板取下放在坐标格纸上,以边长为1 cm的方格为单位,数出轮廓内正方形的格数(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计为1格),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图32-9

6 [2017·江苏联考]“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为V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体积为V2;

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0;

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轮廓;

⑤将描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读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

上述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是d= .

式题 [2017·郑州质检]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事先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槽中,待油膜充分散开后,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32-10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该油膜的面积是m2;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浓度为0.2%,400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后的体积是1.2 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32-10

■规律总结

1.注意事项

(1)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膜时先扩散后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

(2)在有机玻璃板上描绘油酸薄膜轮廓时动作要轻而迅速,视线要始终与玻璃板垂直.

2.误差分析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长时间放置,溶液的浓度容易改变,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2)利用小格子数计算轮廓面积时,轮廓的不规则性容易带来计算误差;

(3)测量量筒内溶液增加1 mL的滴数时,产生误差;

(4)油膜形状的画线误差.

第33讲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热力学定律

一、固体和液体

1.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两种,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

2.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性.

3.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的趋势,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4.液晶:具有液体的性,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性.

二、气体

1.气体的状态参量

(1)压强: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撞击的宏观表现,其决定因素有和单位体积内的数.

(2)体积:气体分子所能到达空间的体积,即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3)温度: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是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

T=(t+ ) K.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倍,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2)大量分子的热运动速率分布表现为“”的统计规律.

(3)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是确定的,平均速率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增大,但并非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3.气体实验定律

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把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实际气体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不考虑其他作用,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决定.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

三、热力学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的增量.表达式为ΔU= .

2.热力学第二定律

(1)内容:不可能使热量由温物体传递到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微观意义: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的方向进行.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能达到.

四、物体的内能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

转移到,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思维辨析】

(1)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2)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3)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水不再蒸发和凝结.()

(4)压强极大的气体不遵从气体实验定律.()

(5)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

(6)绝热过程中,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 J,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7)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8)热机中,燃气的内能可以全部变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思维拓展】

试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并说明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假设有一个容积为V的容器,容器内所装气体分子的总数为N,容器内单位体积分子数为n,其中n=,每个气体分子质量为m,我们在这个容器的内壁附近作一个小的正立方体,小立方体与容器内壁相接触的面积为S,令小立方体的边长为l=vΔt,其中v为气体分子平均速率,Δt是我们所取的一小段考查的时间间隔.小立方体内气体分子的总数为N',N'=nSl=nSvΔt,在Δt内,这个小立方体内的气体分子有六分之一都将与接触面发生碰撞.

考点一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考向一固体的性质

1 (多选)[2015·全国卷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规律总结

(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2)只要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

(3)只要是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反之,必是非晶体.

(4)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向二液体的性质

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因为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却不能,这是因为油脂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

C.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E.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规律总结

(1)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

(3)表面张力的效果: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考向三饱和汽压和湿度的理解

3 (多选)关于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不同饱和汽的饱和汽压都相同

B.温度升高时,饱和汽压增大

C.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比冬天的绝对湿度大

D.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与体积无关

E.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大,人感觉越潮湿

■规律总结

(1)饱和汽压跟液体的种类有关,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

(2)饱和汽压跟温度有关,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饱和汽压跟体积无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压不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考点二气体实验定律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三大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等温变化):

p1V1=p2V2或pV=C(常数).

(2)查理定律(等容变化):

=C(常数).

(3)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

=C(常数).

2.利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考向一玻意耳定律

4 [2017·全国卷Ⅲ]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33-1甲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1和K2.K1长为l,顶端封闭,K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M与K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1,且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如

图乙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1和K2的内径均为d,M的容积为V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待测气体的压强;

(2)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图33-1

考向二查理定律

5 [2017·山西三模]如图33-3所示,横截面积为S的热水杯盖扣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温度为27 ℃,压强为大气压强p0.当封闭气体温度上升至30 ℃时,水杯盖恰好被整体顶起,放出少许气体后又落回桌面,其内部压强立即减为p0,温度仍为30 ℃.再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室温的降低,内部气体温度降至21 ℃.整个过程中封闭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1)当封闭气体温度上升至30 ℃且水杯盖未被顶起时的压强p1;

(2)当封闭气体温度下降至21 ℃时,竖直向上提起杯盖所需的最小力F min.

图33-2

考向三盖—吕萨克定律

6 [2017·全国卷Ⅱ]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 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 b.已知空气在1

个大气压、温度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3)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的图像问题

(1)利用垂直于坐标轴的线作辅助线去分析同质量,不同温度的两条等温线,不同体积的两条等容线,不同压强的两条等压线的关系.

例如:在图33-3甲中,虚线为等容线,A、B分别是虚线与T2、T1两条等温线的交点,可以认为从B状态通过等容升压到A状态,温度必然升高,所以T2>T1.

图33-3

又如图乙所示,A、B两点的温度相等,从B状态到A状态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所以V2

(2)关于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不同图像的比较

p=CT

p-T

T,k=

T,

7 [2017·兰州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像如图33-4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 A=p0,温度T A=T0,线段AB与V轴平行,BC的延长线过原点.求:

(1)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 B;

(2)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p C和温度T C.

图33-4

式题 [2017·上海静安质检]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其p-图线如图33-5所示,变化顺序为a→b→c→d→a,图中ab线段延长线过坐标原点,cd线段与P轴垂直,da线段与轴垂直.气体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

图33-5

A.a→b,压强减小、温度不变、体积增大

B.b→c,压强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C.c→d,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体积减小

D.d→a,压强减小、温度升高、体积不变

■方法总结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的应用技巧

(1)明确点、线的物理意义:求解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应当明确图像上的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像上的某一条直线段或曲线段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

(2)明确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或p-T图像)中,比较两个状态的压强(或体积)大小,可以比较表示这两个状态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大小,其规律是:斜率越大,压强(或体积)越小;斜率越小,压强(或体积)越大.

考点四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求解

1.理想气体

(1)宏观上,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循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2)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2.状态方程:=C.

3.应用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8 [2017·福建厦门一检]如图33-6所示,内壁光滑的水平放置气缸被两个活塞分成A、B、C三部分,两活塞间用轻杆连接,活塞厚度不计,在E、F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左边活塞只能在E、F之间运动,E、F之间的容积为0.1V0.开始时左边活塞在E处,A部分的容积为V0,A部分内气体的压强为0.9p0(p0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97 K;B 部分的容积为1.1V0,B部分内气体的压强为p0,温度恒为297 K;C部分内为真空.现缓慢加热A部分内气体,直至温度升为399.3 K.求:

(1)活塞刚离开E处时的温度T E;

(2)A部分内气体最后的压强p.

图33-6

式题 [2017·南昌十校二模]如图33-7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玻璃管插在大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柱,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上部连通左、右水银的阀门A,当温度为300 K时,平衡时水银柱的位置如图所示,h1=h2=5 cm,L1=50 cm,大气压强为75 cmHg.

(1)求右管内空气柱的长度L2;

(2)关闭阀门A,当温度升至405 K时,求左侧竖直管内空气柱的长度L3.(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图33-7

■方法总结

对于两部分气体的问题,一定要找好两部分气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压强关系、体积关系等,分别找出两部分气体的初、末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考点五热力学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考向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2.温度、内能、热量、功的比较

3.对公式ΔU=Q+W符号的规定

4.几种特殊情况

(1)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2)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3)若过程的初、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9 (多选)[2017·全国卷Ⅱ]如图33-8所示,用隔板将一绝热气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气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8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式题 (多选)[2017·全国卷Ⅲ]如图33-9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状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9

A.在过程ab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在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在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在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E.在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规律总结

(1)做功情况看气体的体积: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负;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正.

(2)如果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由于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当它的内能变化时,主要体现在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上,从宏观上看就是温度发生了变化.

考向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自发地”说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2)“不产生其他影响”的含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10 (多选)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

B.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

C.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D.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E.与热现象有关的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规律总结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例如气体的等温膨胀过程.

式题 (多选)关于第二类永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将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作第二类永动机

B.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可能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同时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E.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规律总结

两类永动机的比较

第34讲选修3-3计算题型突破

考点一变质量气体计算题

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相关规律求解.

1.充气问题

向球、轮胎等封闭容器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的气体问题.只要选择容器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2.抽气问题

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可把抽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3.分装问题

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相关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再用相关方程求解即可.

1 容积为5×10-3 m3的容器内盛有理想气体,若用最大容积为0.1×10-3 m3的活塞抽气筒抽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抽气10次,容器内剩余气体的压强是最初压强的几分之几?

式题 [2017·广东惠州模拟]如图34-1所示,喷洒农药用的某种喷雾器,其药液桶的总容积为14 L,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积为2 L,气压为1 atm.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气压为1 atm、体积为0.2 L的空气.(不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

(1)要使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增大到5 atm,应打气多少次?

(2)如果药液上方的气体压强达到5 atm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么当喷雾器不能再向外喷药时,筒内剩下的药液还有多少升?

图34-1

考点二“气缸类”计算题

“气缸类”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压强的计算,对于活塞和气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计算,可根据情况灵活地隔离活塞或气缸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找到研究对象跟哪些气体接触,接触气体对它都有力的作用,气体的压力一定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2 [2017·山西联考]如图34-2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质量m=5 kg,横截面积S=50 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在气缸内距缸底某处设有体积可忽略的卡环a、b,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温度为300 K.现通过内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内气体,直至活塞恰好离开a、b.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 Pa,g取10 m/s2.

(1)求加热后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2)继续加热气缸内的气体,使活塞缓慢上升H=0.1 m(活塞未滑出气缸),若气体的内能的变化量为18 J,则此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图34-2

式题 [2017·全国卷Ⅰ]如图34-3所示,容积均为V的气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气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已知室温为27 ℃,气缸导热.

(1)打开K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2)接着打开K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3)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 ℃,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图34-3

考点三“液柱类”计算题

对于水和水银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我们经常用参考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进而求得气体压强.例如,图34-4中粗细均匀的U形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A,在其最低处取一液片B,由其两侧受力平衡可知

(p A+p h0)S=(p0+p h+p h0)S,即p A=p0+p h.

图34-4

3 [2016·全国卷Ⅲ]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34-5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

图34-5

式题 [2016·全国卷Ⅰ]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

的关系为Δp=,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

p0=1.0×105 Pa,水的密度ρ=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

(1)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2)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考点四“状态图线综合应用类”计算题

(1)p-V图像、V-T图像、p-T图像的理解.

①要能够识别p-V图像、p-T图像、V-T图像中的等温线、等容线和等压线,能从图像上解读出状态参量和状态变化过程.

②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得到p=CT··T,认识p-图像、V-T图像、p-T图像斜率的意义.

③作平行于横轴(或纵轴)的平行线,与同一坐标系内的两条p-V线(或p-线)、两条V-T线或两条p-T线交于两点,两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相同,依据纵坐标(或横坐标)关系,比较第三物理量的关系.

(2)对于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问题,主要是会根据图像判断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然后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吸、放热情况.

①做功情况看气体的体积: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负;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正.

②如果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则由于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当它的内能变化时,主要体现在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上,从宏观上看就是温度发生了变化.

4 [2017·大连二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34-6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T A=300 K,求:

(1)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

(2)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000 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图34-6

式题 [2017·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摸底]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像如图34-7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 ℃.

(1)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摄氏度?

(2)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图34-7

教师详解(听课手册)

第十三单元热学

第32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材知识梳理】

核心填空

一、1.(1)10-10(2)10-26(3)6.02×1023

2.(1)高(2)液体分子小高

3.(1)引力斥力合力(2)减小快

(3)斥力零引力

二、1.温度平均动能2.间距

3.动能分子势能温度体积分子的摩尔数(或分子数)

三、单层分子球形

思维辨析

(1)(×)(2)(√)(3)(×)(4)(√)(5)(×)

(6)(√)(7)(×)

思维拓展

(1)球体模型:将分子视为球体,V0=(d表示分子直径);

(2)立方体模型:将分子视为立方体V0=d3(d表示分子间距).

固体、液体分子体积V0=(V表示摩尔体积),但对气体V0表示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体积,因为气体分子之

间的间隙不能忽略.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例11×103 kg/m3

[解析] 摩尔体积V=πr3N A

由密度ρ=,解得ρ=

代入数据得ρ=1×103 kg/m3

例2

[解析] 大气压是由地球大气层的重力产生,设大气层质量为m,地球表面积为S

可知mg=p0S,S=4πR2

大气分子数n=

气体分子间距大,所以把每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认为是一个立方体模型,立方体边长即为分子间平均距离,假设为a,

因为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所以大气层每一层的截面积都为地球的表面积S,大气层体积

V=Sh=4πR2h,V=na3

联立解得a=

考点二

例3ABC[解析]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撞击悬浮微粒的不平衡引起的,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

项A、B错误,E正确;气体分子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选项C错误;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液体的温度以及颗粒的大小有关,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选项D正确.

例4BCD[解析] 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一直受引力作用,速度一直增大,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在C点的分子势能最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分子Q在C点时受到的分子力为零,故在C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零,选项C正确;分子Q由A点释放后运动到C点过程中,受到先增大后减小的引力,然后再向C点左侧运动时则受到逐渐增大的斥力,故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选项D正确;此图只能表示固、液两种状态下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气体分子间距一般大于10r0,选项E错误.

例5ABC[解析]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体积、温度、物态和分子总数,1 kg水和100 g水的质量不同,水分子总数不同,所以内能不同,故选项A错误;改变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所以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选项B错误;热量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也能从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多的物体,选项C错误;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少,选项D正确;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分子运动的快慢无关,物体运动快,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大,内能不一定大,选项E 正确.

变式题BCE[解析]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分子力的大小变化,在横轴下方的为引力,上方的为斥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乙从a到b受到引力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从b到c,

仍受引力继续加速,选项A错误;从a到c,一直受引力,故一直加速,所以到c点时,速度最大,选项B正确;从a

到c的过程中,分子乙受到引力作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故分子力做正功,所以分子势能减小,选项C正确;从a到c,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从c到d,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选项D错误,选项E正确.

考点三

例6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解析] 在步骤③中,应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油酸分子直径为d=,一滴纯油酸的体积为V=,

油膜的面积为S=Na2,联立解得d=.

变式题8.0×10-37.5×10-10

[解析] 在围成的方格中,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共有80个方格,故油酸薄膜的面积为S=80×1

cm×1 cm=80 cm2=8.0×10-3 m2.

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油酸的体积V=×0.2% mL=6×10-6 cm3.

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m=7.5×10-10 m.

1.(多选)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C.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一定增大

E.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解析] ABD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除了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外,还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体现,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选项B错误;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即r=r0时,分子势能最小,选项C

正确;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压强不一定增大,选项D错误;根据内能的物理意义及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可知,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选项E正确.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的冰与0 ℃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

C.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即使制冷技术不断提高,绝对零度也不能达到

E.用打气筒向篮球内充气时需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 AB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A正确;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均有关,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选项B正确;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错误;绝对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选项D

正确;用打气筒向篮球内充气时,气体压强增大,对活塞的压力增大,所以打气时需要用力推动活塞,选项E错误.

3.(多选)[2016·唐山摸底]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就一直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 ACE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选项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物体向外放热,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C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选项E正确.

4.(多选)[2016·豫东、豫北名校联考]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B.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D.在液体表面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E.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解析] ABD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选项A正确;扫地时扬起的尘埃比做布朗运动的微粒大得多,而且扬起的尘埃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不是布朗运动,选项B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液体分子的撞击对微粒影响越小,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选项C错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选项D正确;分子势能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在平衡距离以内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若在此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平衡距离以外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若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E错误.

5.[2016·重庆九龙坡区期中]如图所示为布朗运动实验的观测记录,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情况

C.实验中可以看到,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实验中可以看到,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E.布朗运动既能在液体中发生,也能在气体中发生

[解析] BDE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做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正确.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D正确.布朗运动既能在液体中发生也能在气体中发生,故E正确.

6.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解析] BCE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是:当rr0时F为引力.综上可知,当两分子由相距较远逐渐达到最近的过程中分子力是先变大再变小后又变大,选项A错误;分子力为引力时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为斥力时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选项B正确,D错误;因仅有分子力作用,故只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间发生转化,即分子势能减小时分子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增大时分子动能减小,其总和不变,选项C、E正确.

第33讲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热力学定律

【教材知识梳理】

核心填空

一、1.非晶体多晶体2.周期3.收缩4.流动异

二、1.(1)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

(3)分子平均动能273.15

2.(1)10(2)中间多、两头少(3)平均速率

3.反正正p1V1=p2V2

4.(1)气体实验定律温度(2)

三、1.内能W+Q

2.(1)低高单一做功(2)增大

四、1.凭空产生凭空消失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保持不变2.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思维辨析

(1)(×)(2)(×)(3)(×)(4)(√)(5)(×)(6)(×)

(7)(√)(8)(×)

思维拓展

[解析] 设容器壁上面积为S的接触面对这些气体分子的作用力大小为F,对这个小立方体中在Δt的时间内与

面积为S的接触面发生碰撞的气体分子,由动量定理得FΔt=N'·2mv

其中2mv为每个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碰撞过程动量变化的大小.

将压力F'=F=pS和N'=nSvΔt代入上式得

pSΔt=nSvΔt·2mv

消去左、右两边的相同项SΔt,得压强

p=nmv2

因为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为E k=mv2

所以容器壁上碰撞处的压强为p=nE k

从推导可知,在常温常压下,容器内质量一定的气体,微观方面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另一个是分子平均动能E k.而宏观方面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对应气体密度,分子平均动能E k对应气体温度,所以,宏观方面气体压强与气体密度和温度有关.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例1BCD[解析] 晶体被敲碎后,构成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的空间点阵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晶体,A错误;有些晶体在光学性质方面是各向异性的,B正确;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晶体互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正确;如果外界条件改变了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布情况,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内能发生了变化,E错误.

例2ACD[解析] 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这是不浸润的结果,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不能形成水珠,这是浸润的结果,选项B错误.玻璃板很难被拉开是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选项E错误.

例3BCD[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压是一定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汽压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与体积无关,选项A错误,B正确;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夏天的饱和汽压大,在相对湿度相同时,夏天的绝对湿度大,选项C、D正确;人感受的空气潮湿程度是相对湿度,选项E错误.

考点二

例4(1)(2)

[解析] (1)水银面上升至M的下端使玻璃泡中气体恰好被封住,设此时被封闭的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等于待测气体的压强p.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时,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设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则

V=V0+

V1=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1=p+ρgh

整个过程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pV=p1V1

联立解得p=

(2)由题意知h≤l

联立得p≤

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为p max=

例5(1)1.01p0(2)0.04p0S

[解析] (1)气体等容变化,开始时,压强为p0,温度T0=(27+273) K=300 K 当温度上升到30 ℃且尚未放气时,压强为p1,温度T1=(30+273) K=303 K

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p1=p0=1.01p0

(2)放气后内部气体压强为p0,温度T1=(30+273) K=303 K

气体等容变化,温度下降至T2= (21+273) K=294 K时,压强为p2

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p2=p0

当杯盖恰被顶起时,有

p1S=mg+p0S

若将杯盖提起时,则所需的最小力满足

F min+p2S=mg+p0S

解得F min=(p1-p2)S≈0.04p0S

例6(1)(2)

(3)-m0

[解析] (1)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的空气在温度T0时的体积为V0,密度为ρ0=温度为T时的体积为V T,密度为ρ(T)=

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ρ(T)=ρ0

气球所受的浮力为f=ρ(T b)gV

联立解得f=

(2)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G=ρ(T a)Vg

联立解得G=Vgρ0

(3)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mg=f-G-m0g

联立可得m=-m0

考点三

例7(1)(2)

[解析] (1)由A到B是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 A V A=p B V B

解得p B=.

(2)由A到C是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p C=

由B到C是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T C=T0.

变式题A[解析] 由图像可知,a→b过程,气体压强减小而体积增大,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倒数成正比,则压强与

体积成反比,气体发生的是等温变化,故A正确;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T ,由图像可知,连接O、b的直线比连接O、C的直线的斜率小,所以b的温度低,b→c过程温度升高,由图像可知,压强增大,且体积也

增大,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c→d过程,气体压强不变而体积变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气体温度降低,

故C错误;由图像可知,d→a过程,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变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气体温度降低,故D 错误.

考点四

例8(1)330 K(2)1.1p0

[解析] (1)活塞刚要离开E时,A部分内气体体积V0保持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得

p E=p0

对A部分内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T1=297 K

联立解得T E=330 K

(2)随着A部分内气体温度继续增加,A部分内气体压强增大,活塞向右滑动,B部分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设A部分内气体温度达到T2=399.3 K时,活塞向右移动的体积为ΔV,且未到达F点,

根据活塞平衡条件可得

p A=p B=p

对A部分内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对B部分内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联立解得ΔV=0.1V0,p=1.1p0

此时活塞刚好移动到F,

所以A部分内气体的最后压强p=1.1p0.

变式题(1)50 cm (2)60 cm

[解析] (1)左管内气体压强p1=p0+ρgh2=80 cmHg

右管内气体压强p2=p1+ρgh1=85 cmHg=p0+ρgh3

解得右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3=10 cm

右管内空气柱长度L2=L1-h1-h2+h3=50 cm.

(2)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解得L3=60 cm.

考点五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考题增分练(一)选修3-3

T 0 T 1 选修 3-3 增分练(一) 1.[物理——选修 3-3](15 分) (1)(6 分)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 对一个给 3 分,选对两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6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增大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 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 .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9 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圆柱形绝热汽缸内封闭着 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 T 0.活塞的质量为 m ,横截面积为 S , 与汽缸底部相距 h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活塞上升了 h .已知 1 mol 3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内能表达式为 U =2RT ,大气压强为 p 0,重力加速度 为 g ,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擦.求: ①加热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②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质量为 m 1 时,活塞 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解析:(2)①加热前,活塞平衡,有: p 1S =mg +p 0S ① 加热过程,气体等压膨胀,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hS 2hS = ② 解得:T 1=2T 0 由题给条件得,加热过程气体内能的增量为: 3 3 Δ U =2R (T 1-T 0)=2RT 0 ③ 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 W =-p 1Sh 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 U =W +Q 解得,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题型归纳

天体运动题型归纳 李仕才 题型一:天体的自转 【例题1】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1 2 4π3G ρ?? ??? B .1 2 34πG ρ?? ??? C .1 2 πG ρ?? ??? D .1 2 3πG ρ?? ??? 解析:在赤道上2 2 R m mg R Mm G ω+=① 根据题目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而重力等于压力则①式变为 22R m R Mm G ω=②又 T π ω2= ③ 33 4 R M ρπ= ④ ②③④得:2 3GT π ρ= ④即21 )3(ρπG T =选D 练习 1、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 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 2T = 2T =R N m T ?=π2 D.N m R T ?=π2 2、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数为G ,则地球的密度为: A. 0203g g g GT π- B. 0203g g g GT π- C. 23GT π D. 23g g GT πρ=

题型二:近地问题+绕行问题 【例题1】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高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 。已知月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hv 2 L 2 B .月球的质量m 月=hR 2v 20 GL 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 v 0 L 2h D .月球的平均密度ρ=3hv 2 2πGL 2R 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L =v 0t ,h =12g 月t 2 ,联立解得g 月=2hv 2 0L 2;由mg 月=G mm 月R 2, 解得m 月=2hR 2v 2 0GT 2;由mg 月=m v 2 R ,解得v =v 0L 2hR ;月球的平均密度ρ=m 月43πR 3=3hv 2 2πGL 2R 。 练习:“玉兔号”登月车在月球表面接触的第一步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伟大梦想。机器人“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自由下落试验,测得物体从静止自由下落h 高度的时间t ,已知月球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t 2 2h B .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 Rh t C .月球质量为hR 2 Gt 2 D .月球同步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 3hR 2T 2 2π2t 2-R 【例题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1 10 B .1 C .5 D .10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A B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 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 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8周专项限时练8

专项限时练8 实用类文本阅 读·非连续性文本 (用时:25分钟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夏普公司根据周有光提出的“从拼音到汉字自动变换不用编码”的设想,研制出中西文电子打字机,并送给周有光试用。那个时候,85岁的周有光刚刚离休,他回到家中,开始“弃笔”写作,写文章、写信、编辑书稿都用这种打字机完成。他说“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 周有光很早就接触了打字机,对语言文字也早有研究兴趣。他回忆说,20世纪20年代初,“那时在圣约翰大学,都是用英文,用打字机,太方便了,这给我印象太深刻了。我也学了一点语言课程,后来在外国,特别到英国,我买到许多字母学的书。字母学在中国没有人研究的,我看了觉得很有趣味。那时候我们的银行在美国经常跟英国联络,因为业务的关系,我要到英国去,那时候是业余的爱好,想不到后来会用上”。 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再次风行,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在周有光看来,这也是一种中国人惯有的自欺罢了,“文化的流动哪里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呢?文化的发展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他再次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双层文化”论,“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大家共同的现代文化,一个是各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是同时在这双层文化中生活的,每个国家的透明性都更强了”。在他的朋友陈章大眼中,周有光是真正的现代学者,“从不与世界为敌”。 材料二:

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105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人老了,牙不大好。”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待在桌前坐定,他摘下眼镜,合上书,将台灯推开些,戴上助听器,手不抖,气不喘。“我们要讲老实话,你们记录的时候,有些话少记录一点好了。” “我计算过,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5倍。”他举着一只手,手指揸开,很认真。105岁的周有光,完全跟得上时代脚步。他知道“谷歌”的纠纷,还差点去看了《阿凡达》;我们用惯电脑,“提笔忘字”,他也会忘;当年他推行简体字,现在却经常忘记简体字怎么写,记得英文怎么说,却记不得中文怎么说。他完全有资格跟记者讲古:“我看着私塾变成了洋学堂,从留辫子到剪发;看着家里面从原来点洋灯变成点电灯,用上了电脑;还有手机,万里之外的人跑到耳朵旁边了,不是过上神仙生活了吗?” 1956年,周有光刚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自己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材料三: 2013年4月28日下午,我们走进了周老的书房。眼前这位著名的长者,正坐在蒙上蓝布的沙发上,后背有点佝偻,看上去行动不便,但眼睛依然很有神采。当我们说话时,他会专注地倾听,等到他开口说话,却屡屡使人吃惊,缓过神来却觉得大有深意。 谈到这个国家,周先生很认真地说,“我对中国是抱有希望的,只是不能急,要慢慢来”。他说别人不懂,以为美国只有二百年历史,这是不对的,美国继承了欧洲的思想传统——尤其是在英国的政治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说来,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美国是五千二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未来要有耐心,中国的进步也是明显的。只是别的国家可能三十年就能达到的目标,我们或许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或更久才能达到。 《周有光文集》责任编辑曾拜访周老,周老说自己年老了,记忆力衰退了,但思维还没有衰退。如果思维衰退就会得老年痴呆,那生活质量就很差了。“不过老年痴呆者大概最后都不会承认自己是痴呆症患者,我也认为自己不是,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也痴呆了?”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啊!这就是周有光式自嘲。自嘲,乃最高之幽默,往往代表着智慧、勇气和深刻的内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有光对语言文字很感兴趣,并提出了“从拼音到汉字自动变换不用编码”设想,使得中西文电子打字机得以研发成功。 B.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增分练

计算题增分练(一) (满分32分 20分钟) 1.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倾斜传送带以v 0 =2 m/s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小物块A 从传送带顶端无 初速度释放的同时,小物块B 以v 1=8 m/s 的速度从底端滑上 传送带.已知小物块A 、B 质量均为m =1 kg ,与传送带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小物块A 、B 未在传送带上发生碰 撞,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sin 37°=0.6,cos 37°=0.8. 求: (1)小物块B 向上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2)传送带的长度l 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对小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解得a 1=10 m/s 2 小物块B 减速至与传送带共速的过程中, 时间t 1=v 1-v 0a 1 =0.6 s 位移s 1=v 2 1-v 202a 1 =3 m 之后,小物块B 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其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解得a 2=2 m/s 2 小物块B 减速至0的时间t 2=v 0 a 2 =1 s 位移s 2=v 2 02a 2 =1 m 小物块B 向上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v = s 1+s 2t 1+t 2=2.5 m/s (2)小物块A 的加速度也为a 2=2 m/s 2,小物块B 开始加速向下运动时,小物块A 已经 具有向下的速度,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要使二者不相碰,应在小物块B 滑下传送带后,小物块A 到达传送带底端.当小物块B 刚滑下传送带时,小物块A 恰好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此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19高考物理一轮训练选 选择题(1)新人教版

N 选择题(1)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 g 值一样大 B.北京地面的 g 值比上海地面的 g 值略大 C.g 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南北两极处 D.g 值在地面任何地方都一样 答案 AB 解析在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相同,故 A 正确;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 力加速度增大,北京地面的 g 值比上海地面的 g 值略大,在赤道处的 g 值小于在南北两极处的 g 值,故 B 正确,C 、D 错误,故选 AB 。 2、(2018·山东临沭一中月考)如图 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 A ,底面 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 F 通过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 B 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 F 增大时,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墙对 A 的弹力一定减小 C.A 对 B 的弹力一定增大 D.B 对地的压力一定增大 答案 CD 解析设 A 、B 的总质量为 M ,A 的质量为 m 。 对 B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F=F N 'sin θ ,可见 F 增大则 F N '增大,即 A 、B 之间的弹力增大,F N ″=mg+F'cos θ ,可见 F N '增大则 F N ″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 B 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以整体为研究对 象,竖直方向:F N ″+F f =Mg ,若 F N ″增大至与 Mg 相等,则 F f =0,所以 A 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故 A 错误,C 、D 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 N =F ,F 增大则 F N 增 大,故 B 错误。 3、.如图 ,带有竖直支柱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被轻质细线和 轻弹簧系住静止于斜面体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现烧断细线,则在细线烧断瞬间( ) A.小球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B.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 C.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瞬间增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瞬间增大 答案 AC 解析细线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然沿斜面向下,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 作用,合外力沿斜面向下,故 A 正确,B 错误。设开始细绳与斜面的夹角为 α ,斜面的倾角为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病句讲解(6)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病句讲解(6)含答案 病句---- 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物逻辑,有较大的迷惑性。 不合逻辑的类型主要有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果、主客倒置等。 病因阐释和解题方略典例示例 概念并列不当(1)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交 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 一标准划分的概念,如果标准 混乱,就会出现概念间包含或 交叉的错误现象。 如:(2015·天津卷)“五大道历 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 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 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 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 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 活。 (不合逻辑,“历史图 片”“历史物品”都是“历 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2)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收 束语 如: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 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 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 动。 [例29] 请辨析并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 (1)(2017· 浙江卷)《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 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 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 江西卷)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 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 不得统一配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 湖南卷)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 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 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 新和发展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 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 文字的规范意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概念并列不当,“留学生吟诵社”不属于 “朗诵爱好者”。可在“留学生吟诵社”后加“的成 员”。 (2)种属并列而致不合逻辑,“床上用品”从属于 “生活用品”,可删除“以及床上用品”。若要强调 床上用品,可把“以及”改成“尤其是”。 (3)“种属不一”或“暗换主语”,“既要传承它,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选训九月第一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物理2019高考一轮选训:九月第一周习题(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载石块的自卸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倾斜至一定角度时,石块会沿车厢滑至车尾.若车厢倾斜至最大角度时还有部分石块未下滑,卡车会向前加速,从而把残余石块卸下.若视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图 A.增加车厢倾斜程度,石块受到的支持力增加 B.增加车厢倾斜程度,石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C.卡车向前加速时,石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会减小 D.石块向下滑动过程中,对车的压力大于车对石块的支持力 答案 C 解析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石块受到的支持力F N=mg cosθ;故随着车厢倾斜度增加,石块受到的支持力减小;故A错误;石块未下滑时,摩擦力等于重力的分力,故F f=mg sinθ,θ增大,故摩擦力增大,故B错误;卡车向前加速运动时,合力沿运动方向,此时压力减小,故最大静摩擦力减小,故C正确;石块向下滑动过程中,对车的压力与车对石块的支持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故D错误. 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4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在0~4 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B.在0~2 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 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在t=2 s时甲车速度为3 m/s,乙车速度为4.5 m/s D.在t=4 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解析在0~4 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

动,选项A 正确;在a -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因两车的初速度为零,故面积的大小等于两车的速度大小,即t =2 s 时甲车速度为3 m/s ,乙车速度为4.5 m/s ,选项C 正确;两车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由a -t 图象可知,4 s 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此时两车的间距最大,选项B 、D 错误。 答案 AC 3、如图2,在x 轴上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x 轴下方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 2的匀强磁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原点O 以与x 轴成60°角的 方向斜向上射入磁场,且在上方运动半径为R (不计重力),则( ) 图2 A .粒子经偏转一定能回到原点O B .粒子在x 轴上方和下方两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C .粒子再次回到x 轴上方所需的时间为2πm Bq D .粒子第二次射入x 轴上方磁场时,沿x 轴前进了3R 答案 C 4、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段后,关闭发动机,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嫦娥一号通过P 点时的运动速度最小.嫦娥一号到达月球附近后进入环月轨道段.若地球质量为M ,月球质量为m ,地心与月球中心距离为R ,嫦娥一号绕月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G 为万有引力常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得体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得体新人教版 1.某杂志社欲新办一种面向中学生的刊物《中学生学语文》,请你为它写一条广告语。要求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广告词的拟写方法总体要求:内容浅显,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简洁易记。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朴实自然。(2)借用修辞手段。(3)注意音韵节奏。 答案学语文,你想登堂入室吗?阶梯就在这里! 2.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①。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②的报纸丰富了他们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⑤,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⑥。 (1)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可以圈定词语使用不当包括以下方面:语法上、逻辑上、连贯上、得体上。 答案(1)①“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除;(2)②“你们”改为“我们”;(3)④“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4)⑥“替”改为“为”。 3.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你对这位母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要点:(1)称呼(“阿姨”“伯母”等);(2)委婉、得体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3)分析“为什么”。“为什么”参考:别把“家庭教育”仅仅诠释为“家庭学习”;别让家长只是孩子学习的“拐杖”、老师的“助教”;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和尊重等等。 答案阿姨,您是不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受到正常人的尊重。 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2分) “十二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为做好2019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就目前高考物理的命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2019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3、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课前备好课。 教师要熟悉两纲,即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习。这样在一轮复习中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只有老师知道考什么和什么考,才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且每一节课必须备好课,你才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8、坚持天天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主动找目标生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辅导、谈心,摸清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坚持在思想、方法、知识等各方面的全面推进。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定认真执行,并且根据教学实际在做进一步的调整。总之,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各方面能力,为第二轮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1:高三物理科任教师及周月考出题安排 序号姓名任教班级周考命题 (周)月考命题(月) 1 龙淑琴高三(1)高三 (4) 全品小练习 周末滚动练 习和金考卷 单元滚动A 卷结合进度 安排周测 6、11 2 龙登 朗高三(2)、 (5)9、12 3 龙正钦高三(3)高三 (6) 5、10 1、周(月)考题必须与教学进度同步。2、月考题要 经组员论。试卷要求打印。 附2:教学进度安排表 完成教章节教学内容课时

2019-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

二.选择题 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 B. 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 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D. 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 【参考答案】ACD 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正确的是

A. :::2:1 B. :::: C. :::: D. ::::1 【参考答案】D 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 得:子弹依次穿过123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1 设子弹穿过第三木块所用时间为1秒,则穿过3,2两木块时间为:, 穿过3,2,1三木块时间为: 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时速度之比为:1::,所以,子弹 依次穿过1,2,3三木块时速度之比为:::1; 故D正确,ABC错误;. 3.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

e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为,则它从a 到e所用的时间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

4.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滑块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设滑块经C时的速度为,则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B. C. D.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参考答案】AD 5.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_病句讲解(1)附含答案解析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病句讲解(1)含答案 病句----突破核心考点,训练规范养成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指句子中词语或分句的顺序不符合语法习惯或事理。主要有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虚词位置不当、并列短语位置不当、分句位置不当等几种。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C.青岛市政府近日出台规定,到2017年底,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具备条件将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 D.当年的金沙江流域,很多林场都面临着变成荒山的危险,由于缺乏足够的森林涵养水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解析:选D A项,语序不当,“第一座”不应在“奥运会”之前,应移至“获得”之前。B项,语序不当,可改为“陈列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C项,语序不当,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具备条件”改为“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借助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比例缩放功能,医生可减少手部的自然颤抖或无意移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B.“积分圆梦”项目把公益需求通过金融网络延伸到消费者身边,消费者可以便捷地捐赠积分,这是以“互联网+”方式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C.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含答案)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1某时刻开始减速。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2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若用来计算物○3a a g 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 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其中,得T s s v n n n 21++=s T 1.05015=?=

=,=,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因为,,所以可判断物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56v v >67v v <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因为公式 5v 6v 7v 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T s s v n n n 21++=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cm 00.2s =?间的距离应该为,但图中,01.1300.201.11s 5667=+=?+=s s 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加速度 cm 00.2s =?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所以。 s m aT v v /20.11.000.200.156=?+=+=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 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求平均值,所cm s 00.260.460.63=-=?cm s s s s 00.2)(3 1321=?+?+?=?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得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 ma =mg μg a μ=(此式中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a f mg =+μf m f 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所以的测量值偏大。a a >'g a =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