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如何构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

前言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中,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更是不胜枚举。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来说,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建立防止学术不端的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1背景和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对科学研究的不断重视,对科研和学术活动的投入不断增加,学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而近几年来学术界爆发出的一些学术不端丑闻使如何有效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对科学教育水平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科技界科研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屡屡被新闻媒体披露。目前,高校学术不端现象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趋势,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学科建设,阻挠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年来,由于不断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熏染,研究生中“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体现了教育的不够完善,也给整个学术界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做为未来学术界的种子,如果研究生没有健全的学术道德,必然会影响到学术界整体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对于各种学术不端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界定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1.2国内外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一系列涉嫌学术不端的案例在美国曝光,引发了学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陆续开展。从1974年到1981年,在美国共揭露12起科研不端行为的丑闻。从被贝尔实验室除名的“物理天才”舍恩,到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从德国的科学精英赫尔曼和布拉赫,到“自助创新的造假先锋”上海交大的讲授陈进,各种学术不端案例提醒我们,离开制度的约束和有效的监

督,科学的境地也照样会长出欺世盗名的杂草。学术不端行为从最为有名的大学到地方民办学校,从地位崇高的院士到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有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有国内努力成才者,各类研究生,涵盖生物数理化人文历史等各个学科。从芯片造假、抄袭的博士论文到80%复制比例的出书,说明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广泛性和频发性。随之曝光案例的增多,这一现象引发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反思。对于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性,已经有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1.3研究目的

本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学术不端现象,通过理论学习和文献阅读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通过分析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建立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改善学术氛围。

2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成因

2.1 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这不包括诚实的错误和对事物的不同的解释和判断。同时有人认为,学术不端主要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抄袭主要指抄袭者将被抄袭者的文字,不加修改地移入自己的论著,并当作自己的成果发表;剽窃主要指剽窃者将被剽窃者的文字或学术观点,经过改造后移入自己的论著,并当作自己的成果发表。抄袭是公开的,剽窃是偷偷的、暗地里的。

2.2 长效机制的定义

长效机制即为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2.3 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通知指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体现了崇高师德,树立了良好学术风气,为教学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

其中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是伪造注释;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2.4 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2.4.1一般表现形式

中国科协归纳出学术不端行为:1、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

2、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未经授权,利用被自己审阅的手稿或资助申请中的信息,将他人未公开的作品或研究计划发表或透露给他人或为己所用;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没有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

3、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它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拖延对他人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或提出无法证明的论断;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

4、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5、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时,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作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

6、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

2.4.2 目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些表现

第一,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文章应该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然的知识输出。可是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规定,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资格之一是在SCI收录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这就导致有些研究生为文凭而学习,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对论文的发表上有极大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不是真正的出于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而写文章,不是真正为了解决学术问题而写文章,而是被逼“无奈”,可想而知文章的质量了。

第二,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由于研究生学习期限有限,一般学制为二至三年,而大多数培养单位要求在学研究生必须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有的学生为了取得答辩资格,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和作者隐匿性,一稿多投。很多研究生认为一稿两投或多投,如果没有造成一稿两发或多发,就没有违背学术道德。一稿多投的直接后果是不尊重编辑的劳动。

第三,署名不真实。一部分研究生为了使论文能够更快的发表,或者是为了能发表在较高档次的刊物上,就会署上一些对论文没有实际贡献但却对论文发表具有极大影响的权威人物的名字,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第四,请他人代笔。“我想给人代写各种论文、总结、报告等等。不知道哪

里有市场”、“跪求1500字大学马哲论文。不要网上找来的!最好自己写的”,这样的字样在网上随处可见。有人把代他人撰写学术论文作为企业来运营,这势必会给那些急功近利的研究生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还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等等上述列举现象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2.5 形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

本来文章应该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然的知识输出。可是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规定,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资格之一是在SCI收录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这就导致有些研究生为文凭而学习,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对论文的发表上有极大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并不是真正的出于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而写文章,不是真正为了解决学术问题而写文章,而是被逼“无奈”,可想而知文章的质量了。所以对于研究生规范其学术行为,提高道德修养,完善内在气质,建立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生之所以会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如今,对个人科研能力的的认可局限于用发表论文来衡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期刊和杂志利用研究生必须发表定量论文的心理压力,变相提供代劳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有的学生抱着偷懒、侥幸、蒙混过关的心理,便开始了学术不端行为。从而,导致抄袭和水平很低的敷衍作品大量涌现,对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学校因素。首先,许多高校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多的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学校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没有给予及时的警告甚至惩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其次,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未开展学术道德的教育,没有给学生敲响警钟。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认识不清,获取关于学术规范知识的渠道也有限。专家指出多数科研不端行为源于常规规范基本训练不够,一开始就要对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知道怎样的引注格式是正确的,能够正确区分什么是合理引用,什么是抄袭剽窃,知道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同时,导师作用发挥不到位,也导致了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导师既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引路人、学术成果的审核人,又是研究生人格修养的榜样人。导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学术环境的优劣。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导师在聘任和遴选上把关不严,这些直接导致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另外,高校存在的教授行政职务化的制度也导致很多导师在行政职务上投入了大部分时间,使得原本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被大量的占用了。导师很难以保证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精心的指导,从而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

(3)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当然,从根本上说,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归咎于其自身在学术道德和学术修养方面的缺失、同时还有淡薄的自律意识、匮乏的创新意识以及缺少一定的学术积累等。确保学术研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学术的规范,“学术规范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术创新。很多研究生缺少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比较基本的常识、缺少一定的学术知识的积累和一些基础的学术修养,更缺少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缺少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和比较伟大的抱负。因此催生出了大量的“重复之作”。

2.6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有的学术造假是和经济腐败相勾结的,是为了推销假药、假产品的,那么就是在骗消费者的钱,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果靠剽窃、捏造数据、捏造学术履历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比较高的学术地位,那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搞科研的人,是竞争不过造假者的。而且学术造假还对同行造成了误导。如果有人相信了虚假的学术成果,试图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必然是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力,甚至影响到学位的获得和职务的升迁。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实验室、同一研究领域的人。

因此,人人都有权利维护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

3 如何防止学术不端行为

3.1 高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1)塑造正确的学术人格观,培养严谨的学术人格。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一部分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价值观出现错位,畸形的价值取向,链接到学术研究领域便是学术人格的缺失,是我国当前社会人格诉求利益化的体现,学术不端行为人,多数是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引发学术不端的行为,这部分人缺乏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人格有着严重的缺陷,甚至是有着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道德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治理高校文化取向,从而端正学术研究者的学术人格,把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规范体系、行为模式等融入到个体的人格中,完善研究者的人格取向,重塑学术研究理念,培养严谨的学术人格,教育高校大学生减少功利心理、侥幸心理及虚荣心理,启发自觉,培养大学生严以律己的能力。作为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应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帮助高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立的学术人格。

(2)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学风建设历来都是处于我国教育界道德教育首要位置的环节,高校科研过程中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愈演愈烈,同时加剧破坏了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如此陷入了一个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必须从其根源上入手,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术态度,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

始终坚持把思想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并全局考虑具体的教育制度、内容等不同的因素,制定学术道德教育制度,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内容,并作出相关的长远规划以及相应的考评标准和奖惩措施。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使高校学生每个人自觉的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共同维护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在此氛围中完成科研任务和学术活动。

(3)加强学习和宣传学术道德规范,提高自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及相关规范,对学术道德建设、学风建设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高校应当把加强师生道德建设,提升学术研究素质作为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前提,把学术研究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加强学习和宣传,提升高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变被动监督出发为主动预防。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期刊平台,采用专题教育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习掌握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广泛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已成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任务。

(4)建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机制。高校应当成立一个完整的专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宣传监督机构,制定一套详细的道德教育规范,长期有效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是科研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同时起到评价监督的作用,建立科学、公平、规范严格的评价监督机构,并制定详细的惩处机制,为规范的学术氛围提供一个保障机构。高校的评价机制应当质量与数量并重,适当降低科研成果数量的指标权重,提高科研成果价值性的指标权重,平衡二者的衡量标准,端正急功近利的研究思想,从而减少功利性的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利用网上各种专业学术文献数据库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自查:年终总结阶段,组织专家对已获得的成果和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最终审查和认定,一经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坚决查处,并纳入个人学籍内容,务必使行为人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其他人从中受到教育和警示。

3.2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防范措施

3.2.1落实规范,加强监督机制

针对高校每况愈下的学术风气,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要求高校“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

由此可见,高校对本校的学术不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为此,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颁布针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罚条例,同时,应完善相应的举报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要予以严格的查处、批评和处罚,同时对学术上的创新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要给予认可和奖励。只有建立起学术上的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机制,才能有效监督研究生的不端学术行为。

3.2.2 完善培养机制,强化各方作用

首先,要提高对研究生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的认识,注重研究生的入学教育,把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作为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必备内容。“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门的培训课程;专家报告会;典型案例讨论;研究生心得感受的交流与讨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文件的学习等”。其次,在导师的遴选和聘任方面应该把好关,制定明确合理的选拔标准,鼓励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当研究生进行论文的写作时,导师从一开始就应该进行细心的指导和严格的把关,加大对论文的检查力度,争取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3.2.3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学术道德

要彻底杜绝学术的不端行为,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从自身开始做起。从开始进行学术研究起,就要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精神,加强对学术规范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培养刻苦求实的科学态度,自觉的遵守学术的规范和道德,绝对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平时,就要加强对学术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研究学术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学术能力的提高和自律意识的加强,“长此以往,学术道德就会慢慢成为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在诉求,从而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关键性转化,沿着正确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学术精神和传统,使我国的学术研究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4 结语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建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高校对防范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要高度重视,从管理层到各个院系、部门,从领导到普通的教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反抄袭,形成强大的反抄袭阵营,采取多方面措施杜绝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但是要从根源上遏制目前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恶化之风,最基本的手段仍必须是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端正学风,建立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避免高校学生研究的功利化心理,杜绝浮躁的研究习惯,使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自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改善当前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风建设汇报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进步,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订了《贵州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积极征求意见和贯彻细则精神,主要通过学院政治学习两次学习学风建设的重点,组织学生学习;通过校园网把细则和相关文件发给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自学,并把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在公告栏上公示,提醒教职员工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近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积极为教师和学生科研服好务,年年完善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增大科研奖励的广度,在做好科研奖励的同时,也在项目申报和指导学生科研时提醒注意学风,不能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在学院创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学术规范建设工作,建议实施细则在“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建设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两方面加强。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学术活动公序良俗的行为。全体研究生不得有下述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抄袭、篡改他人作品等成果,剽窃、篡改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等行为。 (二)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伪造、拼凑、篡改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结论、注释或文献资料等行为。 (三)伪造学术经历: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时,不如实报告个人简历、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行为。 (四)成果发表、出版时一稿多投。 (五)未如实反映科研成果:虚报科研成果,或重复申报同级同类奖项,或随意提高成果的学术档次,在出版成果时未如实注明著、编著、编、译著、编译等行为。 (六)不当或滥用署名:未参加科学研究或者论著写作,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等成果中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行为;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位次上高于自己的实际贡献的行为;未经被署名人允许的随意代签、冒签;损害他人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七)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它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对竞争项目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年5月修订)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20XX年5月修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 (20XX年5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杜绝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令)、《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XX]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XX]9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伪造注释; (五)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违反正当程序或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八)其他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 第三条加强自律与他律,杜绝、防范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学位申请人应有学术自律意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位

论文的写作;导师应加强学术规范的指导,严格要求与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品质;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申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已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第二章审查及结果认定 第五条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采取如下方法: (一)利用检测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学位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 (二)实行学位论文校外双盲评审; (三)其他合理手段。 上述方法同时使用,技术手段与专家审定相结合,事前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 第六条我校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须接受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学位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将经导师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通过研究生综合 管理信息系统上传,用于相似性检测及双盲评审。 第七条检测时间及程序安排。 相似性检测由学位办统一组织,检测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一)答辩前常规检测。一般在3月、9月上旬进行,有初检和复检两个环节。所有申请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均须参加初检。复检产生的检测费用由学院承担。 (二)答辩后随机抽检。一般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前,学位办根据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对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定稿进行随机抽检。 第八条答辩前常规检测。双盲评审前使用论文相似性检测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技术性查重,并依据检测结果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最新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资料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一系列的学术不端行为被纷纷爆出,从较早的北大教授“王铭铭剽窃事件”,到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再到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销中国作者的107篇论文。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风气,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也因此,学术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和学术规范的重视也日益增长。 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讨论,多集中在学者和导师身上,而较少将目光放在研究生身上。我国科研事业的重心在高校,研究生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的科研实力。随着国家出台研究生扩招政策,研究生在培养数量迅速上升的过程中,其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部分学生因为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学校毕业要求或者其他原因采取了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影响可我国未来科研事业的发展。 研究生不同于学者和导师,研究生并不是长期或者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科研的道德规范的认知可能有欠缺,其学术不端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作为其中一员,在此就探讨一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从事学术与科研人员的不良学术行为”,而如何定位“不端”的范畴是评判、惩戒“不端”行为的关键,也是科研工作者自我约束的准绳。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是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具体行为表现在:在学术领域内做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如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等;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情况中,研究生做出情节严重的重要造假、剽窃行为并不十分普遍,而往往是非有意识的、非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容易踩到的雷区大概有以下几点:(一)编造和修改数据。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常常面对数据处理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因为数据的偏差过大舍去某些数据,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两个样本没有试验数据,为了实验的完整性而随意编造相近的的数据。这样的行为不一定是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多数情况都是对于科研规范知识的缺乏和对于科研精神的忽视。 (二)科研成果和发表文章的署名不当。高校的科研工作往往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于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经常会由多人同时承担同一课题研究,科研成果的归属、文章的作者顺序等可能会出现问题。此时,需要实事求是明确每个人所做的贡献,真实的反映在科研成果的署名上,因为科研成果不仅以为着荣誉,也同时承担着责任,切不可模棱两可,危及研究成果的真实性。 (三)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正确的科研态度应该如实的呈现科研人员在工作所呈现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不仅包括达到预期效果的结果,也包括不良结果。而研究生在从事研究中,可能会因为毕业、发表论文以及课题成果鉴定等原因而选择性的忽视一些不好的结果,只公开发表具有良好效应的一部分结果。虽然这样的行为并没有篡改和编造数据,但确实违背科学的真实性原则,并且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例如,浙江大学将瘦肉精推广到中国的许梓荣就被广泛质疑当年发表的文章中蓄意隐匿了试验中生猪的不良反应。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一)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 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即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伪造、篡改、抄袭”(FFP,即fabrication、falsification、plagiarism)三者之中。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7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认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辞海》关于抄袭的解释: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关于剽窃的解释:抄袭,窃取他人的文字以为己作。 通常,抄袭和剽窃为同义语。认为抄袭就是使用他人作品的内容而“不注明来源”,即不承认该内容来源于他人的作品,而把他人作品的内容据为己有。可以看出,抄袭是一种复制行为,然而复制不都构成抄袭。如合法的转载不能认为是抄袭。 对于期刊论文,认为有超过30%的内容相同,即构成抄袭。 自我抄袭: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复制自己其他文章中的内容。 2、一稿多投 表现形式: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投给两家或两家以上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 危害:一稿多投浪费有限的出版资源、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违反学术传统,侵害期刊社的专有出版权;损害期刊的声誉和读者的利益。 特点:内容大部分相同,只有局部不同,如行文次序调整;或文章名称略有不同,在不同媒体上重复发表。 3、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表现形式:一篇论文拆成几篇发表、一次性成果多次反复使用、同一成果被拆分成多篇文章发表、同一实验被分成多种角度阐发。 特点:作者相同;多篇文章主题完全相同;内容大部分重复(作者过度追求发表数量)。 4、不当署名 表现形式:署名者未参加有关研究工作,却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在别人作品上署名,无端侵害他人成果,使应该署名者不能署名或署名靠后,或提高署名者的成果数量;无功者在作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摘要:最近10余年来,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和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高频进入公众视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至为迫切,刻不容缓。本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作了六点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使之不愿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使之不必为;推进法制规范建设,使之不能为;加大惩戒处置力度,使之不敢为等四条应对之策。 关键词:科研诚信;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1-0091-02收稿日期:2011-09-25 作者简介:吴坚(1970- ),男,中共浙江仙居人,中共仙居县委党校教学科长、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党建、文化、 县域经济研究。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毒化我国的学术环境、学术生态,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本性放纵无度,容易诱使人阻碍学术创新、学术进步,而且还损害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们背弃诚信为本,滋生“一切向钱看”拜金思想。科研工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加重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如今我国者一旦红尘迷眼,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将功名利禄凌驾于科的学术不端行为,其花样之多、手段之奇、关涉之广,流学研究、职业操守之上,各种学术不端现象自然应运而生。 毒之深,几乎到了令人侧目而又莫之奈何的地步。有鉴于(二)学术规范缺失。在美国,有两本学界人士熟知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已是至为迫的学术写作指南:《芝加哥手册》和《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切,刻不容缓。 册》,它们对学术写作的各个细节,包括注释该如何标,引文该如何引,甚至对人名、地名、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作了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2007年《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严格规定;除上述两本通用手册外,美国不同的学术领域,见》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了以下六大分类: 还有各自的专有规范。由于我国没有类似的通用手册,科(一)故意虚假陈述。比如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研工作者对学术写作等科研规范普遍缺乏应有认知,很多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时候只能“凭科研良心与从业感觉”做出“或然”判断。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因为对科研规范不甚了解,工作中难免就会出现这样那样(二)侵犯他人著作权。比如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一些问题。 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三)评价体系扭曲。目前很多单位的科研评估主要(三)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是考评发表论文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承担科研项目数、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 申请到的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等。简言之,基本上是以数(四)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比如字量化指标为主,并据此给被评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分档、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定级,与个人职称评定、收入挂钩。“人在江湖,身不由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己”,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催生浮躁、急功近利思想,诱使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 一部分人超越底线伦理弄虚作假。袁隆平获评国家科技最高(五)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 奖曾因没有SCI论文受到非议、海归博士涂序新因申报副教(六)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授职称未果跳楼以求“解脱”,此类事件皆因不良评价体系费、装备和其它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或严重浪费科而起。 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四)权力深度介入。我国的学术研究单位几乎全为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以及故意隐公立性质,权力介入太深,学术行政化、科研“官本位”现瞒重要信息。 象突出。一方面,官员掌控大量学术资源,地位强势;另一二、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剖析 方面,单位学术成就又事关单位排名、官员政绩。相互需要(一)社会环境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的结果,是使官员与科研人员链结成官研一体化的利益共同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不断受到怀疑、否定,现代道德体。一旦发生学术腐败,官员一方往往不愿事态扩大而是选择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体系又未及重构、强化,人们的社会大事化小,息事宁人。比如:杨杰和陈进造假案东窗事发,二生活处于“自主”的道德放纵或道德真空状态。另一方面,人所在校方在收到揭发报告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郑重辟谣”,经济转轨中,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甚至都表示要采取法律措施捍卫学校和造假者的名誉。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吴 坚 (中共浙江省仙居县委党校,浙江 仙居 317300)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主要检测指标说明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主要检测指标说明 学位论文一般篇幅较大,为了便于快速准确的分析论文与比对文献的复制关系,系统设计了多个检测指标,这些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文字复制的特征。 一、总检测指标 从整体情况描述了论文的检测情况,便于快速了解该论文总的检测情况。 1、总重合字数(CCA),检测结果的核心指标,反映一篇论文复制比对文献的绝对字数总和。 2、总文字复制比(TTR),指学位论文中总的重合字数在论文总的字数中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可以直观了解重合字数在该学位论文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3、首(尾)部重合文字数(HCCA、ECCA),首部重合文字数是指学位论文前1万字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尾部重合文字数是指除去前1万字,剩下的部分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对于学位论文,一般开头部分均是综述性的报告介绍,其重要性远低于论文尾部。 二、子检测指标 学位论文核心内容一般主要存在于某几章中,子检测指标可以让用户迅速了解每一章节的检测情况。 1、文字复制比(TR),反映第一章节段落的文字情况,比例越高,反映该章节越多的文字来自于其他已发表文献。该指标反映了文章“抄袭”的文字数量比例。 2、重合字数(CNW),指学位论文该章节与比对文献比较后,重合部分的字数。一般来说,不管文字复制比如何,重合字数越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段文字比(PR),该章节文字重合段的字数之和占该章节文字数的比例为段文字比。段文字比反映了抄袭连续特征。 三、学位论文抄袭类型划分

类 型重合文字条件总文字复制比例轻度句子抄袭各连续重合文字均<200<10% 句子抄袭各连续重合文字均<200>=10% 轻度段落抄袭存在连续重合文字>=200<30% 段落抄袭存在连续重合文字>=200>=30%且<50%整体抄袭>=(总字符数/2)>=50%

写论文时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这断时间以来学术不端丑闻频频见于报端,从校长到学生,从历史陈案到史上最牛,可以说是一片腥风血雨,在这个时候,一套名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TMLC)的产品悄然走红于各大高校,张伟所在大学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 反剽窃就像“找不同” 这个“反抄袭”系统是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来检测学术不端行为的系统,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公司联合研发,耗时三年,在2008年12月底研制成功,2009年3月研究生院开始使用。官方宣称目前已涵盖上千家期刊编辑部,360多家高校,基本上覆盖了全国重点院校。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向记者介绍,到目前为止,光是研究生学术论文检测,TMLC的检测量就已达到20万篇次。 该人士表示,该系统的技术核心是自适应多阶指纹特征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抗干扰性强等特征。这里的“指纹”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如每个人说话都有口头禅,这个口头禅就是你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叫信息指纹。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说,比如研究金庸小说,金庸喜欢用什么字,用字的规律是多少,每个字在整个文章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这就是一个指纹。 在每一次检测过程中,待检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层处理,然后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通俗来说,就是将论文和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重合处的比例,判断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不过,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网络工程师冯骋认为,这种技术原理上比较简单,已经有很多现成的算法,而且根据中文的特征,算法上也不可能有太大突破,依赖的还是数据库的采集,然后拿文章进去对比,相似度达到多少,就认为抄袭。 在这套系统里,最小能检验到句子。只要论文与数据库的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因此这也是张伟担心所在,“谁不用CTRL+C和CTRL+V呢?” 和所有善于钻空子的大学生一样,张伟也不至于傻到一字不漏地照搬。他老早就未雨绸缪,上论坛求助一些从事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有“高手”告诉他,可以尝试将全篇论文的个别字符替换,如用查找替换功能,把所有的全角逗号换成半角逗号、把所有的“为什么”换成“为何”、把“把”替换成“将”,就可以绕过检测。 这正是张伟最担心的地方。在得知学校采用反剽窃系统后,他立即打听到开发公司的情况,并伪装成院校老师,打电话向对方求证一些技术细节。对方告诉他,简单的替换都会被系统识破,就是因为当系统检测单位精确到句子而不是段落时,传统的破解方法已经失效,重合比率技术可以进行防范。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林川副教授指出,这种检测技术也有技术漏洞。首先关于特征提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比对结果。其次是匹配效率问题,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技术指标并不相同,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的文献。比如做历史的研究,很多时候把历史材料、文献梳理出来就是好的论文,这就必然涉及到对很多材料的引用,评价,论述,但这样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抄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第 1 页 共 1 页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

20种常见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认定要点 本文试图将常见的科研不端行为穷举为6类20种。 第一类:学术造假。 造假是主观虚构和描述了不存在的事实,或将客观事实加以修饰,使其失去客观真实性。包括伪造、篡改和虚假陈述等。这些行为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情形严重或造成重大后果的,也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欺诈罪。 1.伪造。利用各种不实手段,编造科研结果、结论和产品。 学术造假调查有时并非易事,辨别一些实验图表的真伪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手段,认定的要点是由小同行专家仔细地审看科学实验的原始记录与已发表论文的一致性。一般地,不能简单地以相关试验不能重复为依据确定造假。 2.篡改。篡改是造假的另一种形式。是将已有的科学实验数据、图表等加以修饰、改动等,使其符合自己的预设结论,进而谋求不当利益。 事实上,大多数造假都是通过篡改等来实现的。和“伪造”相类似,判定“篡改”行为,核对研究的原始记录是判定的要点。此外,使用专业的电子工具审看电子文本,特别是审看图表数据的修饰过程等可以成为辅助的手段。

3.买卖和代写论文。是使用委托撰写或购买论文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一般来说,这些论文均为伪造,属于造假论文,也不会有任何学术价值。 一段时期以来,媒体披露科研人员(包括学生)为获得学位和其他学术荣誉,购买“枪手”代写论文的现象猖獗;一些医务人员也因为升职的压力,购买了“论文工厂”生产的“论文”投稿发表。 判定这样的案件相对容易,其要点是由专业人员对买受论文者进行问询、要求其提供并核对原始实验记录等。 4.代投稿论文。是指中介机构以以盈利为目的,以润色加工论文文稿为幌子,以保证发表为诱饵,接受科研人员委托代投稿发表论文的行为。该行为的本质是伪造同行评议意见,故归于“造假”一类。 论文写作是科研人员的基本责任,委托中介进行“润色”不能确保所发表论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代投稿机构通过网络欺诈等手段向期刊编辑部提交虚假的同行评议意见。如果是“吸金”的不良黑期刊,则编辑部的审核就更加形同虚设了。 在实践中我们应对那些不使用作者单位公务电子邮件地址的科学论文保持警惕。代投稿论文的认定通常以编辑部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议意见对论文进行撤稿而败露。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细节上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理工科领域,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 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记录和

遵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经常听到很多关于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学术本来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社会道德的建设,对人的价值观也会照成很大的影响。作为现代的研究生首先应该了解学术不端的涵义,其次要学会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在自身发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对研究生来说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良药。 学术不端行为指的是违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这三种行为,主要有不正当署名、篡改、抄袭和一稿多投与伪造这几种。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和对应方法,但是学术不端还是越演越烈,对学术界、对社会又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陷,诚实缺失 其次,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再次,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滋长了学术人的浮躁之风和功利之心 最后,损坏了国家声誉和形象。 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家兴旺的象征之一,学术风气的邪正

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既然学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呢?有哪些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一)、学术自治和独立。学术必须独立起来,淡化学术运作中的官本位意识,使行政、集团利益与学术分开,权力因素与集团利益的渗透是影响学术独立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界能够形成一种缺乏超越利益集团之上的行业权威和论压力,也能对涉事单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必碍于面子问题和人情世故,敢于说真话。 (二),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惩罚力度不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泛滥的原因,明确作者的权利与责任,“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不但有荣誉的分享,有责任也要承担”[18]。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应当积极推进科研诚信立法,深入开展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制研究。逐步完善科研诚信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科研相关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19]。 (三) 三是不仅建立系统内的自查自纠,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发挥社会舆论的压力。治理学术不端一定要釜底抽薪,必须从改革高校评价机制,该改变“学术权力化、行政化”入手;让学术委员会、评议员等等学术自治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用这些民主监督机制发现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端正学术风气,弘扬学术正气,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2010年7月29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不良学风预防惩治机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处理院属各单位科研及科研辅助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社会公认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以下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1.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2.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3.编造虚假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文献、资料、数据、图表、个案等。 4.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研究成果上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创作,而在其研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5.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参考引用他人作品和数据、资料过程中,不注明出处或来源。 6.在新作品中大量重复使用本人已发表过的研究作品。 7.擅自更改课题研究方向或最终成果形式、数量和质量要求。 8.在申报课题、成果、奖项、职称等过程中,提供虚假个人学术信息,伪造学术经历、研究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

9.学术期刊、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违规收取版面费,或使用人情稿、关系稿,谋取不正当利益。 10.作为评审专家或管理工作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违反规定泄露评审内容。 11.其他违背著作权法等法律或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机构 第五条设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由学部委员和著名学者组成,主任由主管科研的院领导担任。 第七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 1.指导和监督院属各单位规范学术行为工作,制定、修订、实施院有关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2.受理对学部领导、研究所领导、院职能机构人员、跨所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按照学科属性,指定相关研究所及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取证或性质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3、审议核准研究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4.受理研究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重大异议的申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临时审定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和裁定。 第八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办公室,由科研局和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所学术委员会成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同行专家参加。其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本研究所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2

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流程及处理意见

学位论文盲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流程及处理意见 为了更好地规范物联网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检测和答辩组织过程,参照?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以及?江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制定以下流程和操作细则。 一、组织和管理 1.学院组织的学位论文盲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过程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分管 院长领导,研究生秘书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论文盲审结果通报学生、研究生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论文检测报告提交学院学位分委会、答辩委员会并转发研究生导师及学生。 2.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由学位分委会负责最终解释和 认定;学院研究生工作管理人员(分管院长、研究生秘书等)负责结果认定过程。 二、答辩申请、学位论文盲审和检测流程 如下图。

三、相关事项说明 1.学院组织的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由学院安排评审专家进行评议。 2.所有提出答辩申请的研究生都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参加学院组织的盲审(被 学校抽审参加校外盲审的除外)。 3.研究生在答辩时,必须将认定后的论文检测报告附在学位论文之后,提交 给答辩委员会。 4.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结果是对论文文字重复比进行检测,并不是对被检 测论文的学术成果进行直接认定。检测结果对被检测论文的学术成果认定起参考作用。 四、评议结果认定与处理 1.学位论文盲审评议获得?中?以上结果为合格,研究生可以进行下一步答 辩申请流程,否则即为论文盲审不合格,其中,论文盲审结果为D(即?一般?)的,修改后参加下一轮答辩申请;盲审结果为E(?较差?)的,修改后参加下一轮答辩申请并送盲审。 2.学院学位分委会讨论并参考?江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启用‘学位论 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决定以文字复制比20%为检测结果合格认定线。即检测报告中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0%则认为检测结果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答辩申请流程。若论文检测报告中文字复制比超过20%,则由导师提供说明并负相关责任。 五、其他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盲审结果若未按规定时间返回,则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本实施细则对2010年12月以后申请答辩的研究生适用。

浅析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1章引言 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智、义、礼、仁、信、智的做人之道被中国人奉为生命之道。“诚信”历来便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根本”,在我国被誉为是做人处事的宗旨。研究生群体目前在我国属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将来必将发展成为我国科研团队当中的主力军,所以对于研究生群体们的学术道德水平考察不容忽视。 与全日制本科阶段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体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培养特点。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学院以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监督力度出现相对弱化的现象。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们,唯有树立一个诚信的人生态度,在诚信的指引之下,去正确的看待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第2章学术腐败行为 2.1 概念界定 狭义的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是指研究者在从事学术活动中缺乏对学术讨论、科学研究等领域既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与道德约束最起码的尊重与遵循。 2.2 分类 学术腐败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三类: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 2.2.1 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是在一种相当竞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风问题与学术舞弊而言的。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 .

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对于研究生而言,单纯的学术腐败并不常见,相反,学术腐败多见于老师或者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行为中。 2.2.2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主要是指学术从业人员有意识地进行的学术违法违规行为,如抄袭剽窃、实验作假、伪注等,是以违背诚实守信为前提,为了达到学术目的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当、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不守信用的动机。 1.2.3学术失范 学术失范主要是指学术研究及成果发表中存在的违背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学术偏差,如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等。主要有以下几个现象:(1)学术研究成果不严谨、不规范、没有多大价值;(2)许多低水平的学术重复现象频繁出现;(3)学术成果拼凑现象经常被发现,影响也非常的恶劣;(4)冒名盗用他人研究成果;(5)聘用“枪手”代写论文,自己坐享其成。 第3章产生学术腐败行为的原因 3.1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部分研究生在刚入学时比较迷茫,对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深入。需要撰写论文时才发现平时积累不够,加上缺乏自律意识,此时很容易出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学生从入校开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以期在评优中占据优势,在就业中增加筹码,一些研究生意志力薄弱,学习动机由获取知识转变为获取利益,在科研过程中投机取巧,出现程度不同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研究生自身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缺乏求真务实的品质。第二,创新意识不足。第三,责任意识不足。 .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用户手册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用戶手冊 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 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 1.1什麽是學術不端行為........................................................................................................ - 3 - 1.1.1抄襲.......................................................................................................................... - 3 - 1.1.2 一稿多投................................................................................................................. - 5 - 1.1.3 偽造......................................................................................................................... - 6 - 1.1.4 篡改......................................................................................................................... - 6 - 1.1.5 不正當署名............................................................................................................. - 6 - 1.1.6 一個學術成果多篇發表......................................................................................... - 7 - 1.2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功能.............................................................................................. - 7 - 1.2.1系統功能模塊.......................................................................................................... - 7 - 1.2.2檢測系統架構與核心流程...................................................................................... - 8 - 1.2.3檢測結果說明.......................................................................................................... - 9 - 1.3.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特性........................................................................................... - 9 - 1.3.1技術優勢.................................................................................................................. - 9 - 1.3.2資源優勢.................................................................................................................. - 9 - 1.4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性能............................................................................................ - 10 - 第二章用戶信息管理- 11 -2.1 用戶註冊- 11 - 2.2修改註冊資料.................................................................................................................... - 12 - 2.2修改用戶密碼.................................................................................................................... - 12 - 2.3修改用戶比對庫................................................................................................................ - 13 - 2.4管理員中心........................................................................................................................ - 13 - 2.4.1文獻管理................................................................................................................ - 13 - 2.4.2文獻查詢................................................................................................................ - 14 - 2.4.3會員管理................................................................................................................ - 15 - 2.4.4會員查詢................................................................................................................ - 15 - 2.4.5帳號統計信息........................................................................................................ - 16 - 第三章用戶稿件提交- 18 - 3.1 創建文件夾....................................................................................................................... - 18 - 3.2稿件提交............................................................................................................................ - 18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