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理管理学重点

护理管理学重点

护理管理学重点
护理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管理的相关概

1.管理的概念管理(management)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分配、协调组织内部一切可调用资源,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并取得最大组织效益的动态过程。

准确理解管理的概念,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管理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为过程:

②管理的宗旨是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的核心是执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五大职能;

④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内部切可调用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空间和时间等;

⑤管理的作用是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及效果,以同样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管理学的概念: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在各种社会组织和日益丰富的管理活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管理学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出关于管理一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知识,从而反映管理的规律性。

3.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承担管理责任,指挥协调他人活动,与他人一起或者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目的的人,其工作绩效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

注意:管理者不仅需要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来达到组织目标,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承担与监管他人工作无关的其他任务,如病房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不仅要协调、监管护士的日常工作,同时也会参与一定的护理操作。

二)管理的内容

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管理职能,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

1.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对管理基本功能和活动内容的理论概括,是管理成管理人员所应状挥的作用成承担的任务。

20世纪早期,法国的工业经济学家享利·法约尔首次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要执行五项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两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将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5种职能作为管理教科书的框架。

本教材将从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5个方面来论述管理职能。

(1)计划:计划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方案进行规划和安

排的工作过程。具体而言就是确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谁来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 where)和如何做(how)。计划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也是实施其他管理职能的条件,严密统一的计划有助于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2)组织:“组织”一词具有双重的含义:

1)从静态方面看:组织即组织机构,是由任务、工作和责任关系以及联系组织各部门的沟通渠道所构成的系统模式。如医院、护理部、病房等;

2)从动态方面看,组织即组织职能,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根据计划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安排、设计和维持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设计、组织运作、组织

变革等。

3)组织运作:是指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对原有组织功能的调整、革新和再设计。

4)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使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结构化,是完成计划的保障,也是进行领导、控制的前提。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所进行的人员选择、培训、使用、评价的活动过程.目的是保证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核心为选人、育人、用人、评人和留人。

(4)领导):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

(5)控制:控制职能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衡量、监督、检查和评价,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过程。

2.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客体,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空间等一切资源,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1)人力资源:人是保持组织有效运作的首要资源。

(2)财力资源:(3)物力资源:(4)信息资源:(5)技术资源(6)时间资源

(7)空间资源:主要包括高度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

3.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是管理理论、原理的具体化和实际化。管理方法逐渐趋于数据化、标准化、系统化和民主化。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在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和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是最基本、最传统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强制性:②具有明确的范围:③不平等性:

(2)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以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经济方法的特点:

①利益性:②交换性:③关联性:

(3)教育方法: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几个方面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改变行为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教育方法的特点:

①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②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③教育的形式多样:

(4)法律方法:法律方法也叫“制度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及类似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法律方法的特点:

①强制性:②规范性:③概括性:

(5)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基础上的系列数量分析、决策方法。

数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①模型化:②客观性强:

(6)系统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系统方法的特点:

①整体性:②开放性:

(7)权变方法:权变方法也称为“情境方法”,是指管理者在面对不同的组织情境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强调不存在简单化的或者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权变方法的特点是强调管理情境的特殊化: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

方法。权变方法要求管理者掌握各种管理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根据情况随机使用。

(8)人本方法:是一种在深刻认识到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方法。

人本方法的特点:

①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管理目标:②以尊重人格为管理价值规范:③以团队精神为管理价值取向:

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管理过程,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和特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特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遵循管理的原理原则,按照管理客观规律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科学的规律性:②严密的程序性:③先进的技术性

(2)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熟练地运用管理知识,针对不同的管理情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达到预期管理效果的管理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巧妙的应变性:②灵活的策略性:③完美的协调性

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

(1)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的目的性:

第二节护理管理概述

护理管理:是将管理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一)国外护理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被誉为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的奠基人。她首先提出医院管理需要采用系统化方式、创立护理行政制度、注重护土技术操作训练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欧美等一些国家对护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长不仅要具有护理管理学知识,还必须具有工商管理、经济学及财务预算等方面的知识。

(二)国内护理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近代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护理的影响。

随着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与进步,护理学与现代管理学不断交叉、融合,护理管理学也得到迅速发展,护理管理者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各种护理组织资源及服务群体,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并发表护理管理研究学术论文,出了许多护理管理专著,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护理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护理管理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护理管理工作逐渐朝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护理管理的相关概念

1.护理管理的概念:是指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是: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相关人员、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

美国护理学专家吉利斯( Gillies D.A.)认为护理管理过程应包括:资料收集、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与控制的功能。归纳起来,护理管理就是对护理工作的诸多要素(如人员、时间、信息、技术、设备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从而使护理系统有效地运转,实现组织目标,并使护士的能力及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护理管理的特点是:①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管理范围广泛、参与管理的人员众多;②综合性:护理管理是对管理理论和护理实践加以综合应用的过程;③实践性:护理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实际的临床护理问题;④专业性:要适应护理工作科学性、技术性、安全性的特点。

2.护理管理学的概念:是管理科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护理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既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分支学科,又是现代护理学科的一个分支。

3.护理管理者的概念:是从事护理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的总称,具体是指那些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负责对护理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护士,其在提升护士素质、质量监控和管理、协调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具有临床和管理经验,能全面履行管理者角色所固有的责任;

②掌握护理管理实践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程序、护理实践标准、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等。

(二)护理管理的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研究护理管理的客观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应用科学化的、有效的管理过程;构建和实

践临床护理服务内容体系;建立护理服务评估体系;实施护理项目成本核算,实现护理成本管理

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1)护理行政管理:是指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物资管理、人力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有效提高组织和部门的绩效。

(2)护理业务管理:是指对各项护理业务工作进行协调控制,提高护士的专业服务能力,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健康服务需求。

(3)护理教育管理:是指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提高扩理队伍整体素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护理教育管理应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

(4)护理科研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的科学原理、原则和方法,结合护理科研规律和特点,对护理科研工作进行领导、协调、规划和控制过程。

护理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护理管理模式研究:传统的护理管理注重硬性命令和规定,强调对事的管理和控制,而现代护理管理则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注重人与事相宜。

(2)护理质量管理研究: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3)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是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

(4)护理经济管理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护理成本、市场需求及护理相关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5)护理信息管理研究:现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利用和管理,尤其是随着大数据和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对护理相关信息进行研究成为必然趋势

(6)护理文化建设研究:

(7)护理管理环境研究:

(三)影响护理管理发展的因素

1.主要包括组织工作宗旨和目标、护理管理环境以及组织自身结构等。

2.护理管理环境组织在开展管理活动过程中,必然受到组织所处环境的影响。

护理管理活动主要受组织外部宏观环境、组织外部微观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

(1)组织外部宏观环境: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

院运转以及利益分配。

(2)组织外部微观环境:又称为任务环境,主要是指医疗护理服务对象、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3)组织内部环境:主要指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后勤保障、管理者素质、组织文

3.医院扩理管理组织结枃医院扩理管理组织结构直接影响护理管理工作模式及工作效率。

护理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角色:是指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1.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模式

20世纪70年代,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他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履行的特定职责归纳为10种角色,并将这10种角色划分为3种类型,即人际关系型、信息型和决策型

(1)人际关系型角色:代言者、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型角色:监察者/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型角色:创业者、协调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霍尔的“成功管理者”角色模式

雀尔和布兰兹勒提出关于护理管理者“成功管理者”角色的模式。认为护理管理者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即专业的照顾提供者组织者、人事管理者、照顾病人的专业管理者、员工的教育者小组的策划者人际关系的专家、护土的拥护者、变革者、行政主管和领导者。

(三)其他有关角色

1.护理业务带头人护理管理者

2.教育者护理管理者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

四、护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是指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工作方法与工作艺术的基础,涉及政

治思想道德、理论思维、文化、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

2.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个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知识素质知识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源泉和根本。

4.能力素质能力是管理者把各种理论和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护理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基本素质。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原理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前)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

近代管理学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

侧重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工作效率,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丶纪律性和祛理性,把管理的对象视为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理性经济人、机器的附属物,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茫约尔的理过理论和韦伯的行组织论为代表,称为经典管理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研究和理论侧重于管理的生存过程方面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提高工人的劳动生存率

②如何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泰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搬运生铁块就验:

精心挑选工人、让工人接受新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和帮助,获得技能;按科学的方法工作会节省体力。

将实验的手段引进经营管理领域计划和执行分离标准化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

金属切削巴斯和怀特等十几名专家的帮助下,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效率至上;挑选一流员工;劳资双方共同协作;实行奖励性报酬制度;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3)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

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开创对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管理学的鼻祖;率先提出科学营理代誉经验管理,开拓管理视野;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理的创始人;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区分开来。(4)科学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按标准丶规范培训和监督护理人员。

2.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以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得到有关原则丶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法约尔因《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探求管理的原则,从管理实际出发,作为管理者的行为准则(1)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区别经营和管理;提出管理的计划丶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倡导管理教育;归纳管理十四项基本原则。

(2)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贡献: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理论的一般性;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3)管理过程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者应用五大职能;责丶权、利统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严明纪律;奖赏分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1)韦伯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权力与权威是组织形式的基础(传统权力丶超凡权力丶法定权力;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任务分工;等级系统;人员任用;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成员的工资及升迁;组织成员间关系。

(2)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

合法权力是有效维系组织和确保目标实现的基础;行政组织的基本特征;提供社会发展高效丶理性的管理体制。

(3)行政组织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不同层次的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职责与权力对应;奖赏分明;发挥个人和组织的最大绩效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团体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代表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ⅹ理论-Y理论”等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闻名的霍桑试验,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对霍桑实验进行总结,是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性论著。

(1)霍桑实验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年)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年

(2)霍桑实验结论

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生理、物理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收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枧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对工人的响

2.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工人是社会人:人们的行为不单纯为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早正式组织的共同劳动过程中因情趣丶爱好而结成的自发性的群体组织。

新型领导重视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1)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贡献:

现代行为科学的基础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发现了霍桑效应。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源动力人的需要丶思想丶行为方式对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

有效沟通是管理的重要方法。

组织文化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管理者重视非正式组织对员工的作用,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创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协调组织内部人员的利益,发挥组织协同效应增加组织凝聚力。

(2)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试点、总结经验之后再推广;非正式组织要积极引导;调动护士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护理文化建设。

3.麦格雷戈的人性管理理论

是人际关系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麦格雷戈发表了《组织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一Y理论”该理论侧重对个体行为的研究。

(1)人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一X理论:

1)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人天生好逸恶劳,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人不求上进,宁愿听命于人,尽可能地避免担负责任。

人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往往相矛盾。

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

2)管理工作重点:

管理者应以利润为出发点,考虑人、财、物等资源的运用。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处罚和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管理者将金钱作为激励的手段

(2)人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一Y理论:

1)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人并非天生懒惰,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本性。

人在适当的鼓励下,不但能接受责任而且愿意负担责任后果。

人们愿意通过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目标。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可以统。

一般人都具有相当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

2)管理工作重点:

管理者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要素来实现组织目标。

人的行为管理任务在于给人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富有意义的工作使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尽可能统一。

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信任并充分发挥下属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

4.麦格雷戈人性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

(1)阐了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揭示了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提出了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为前提。

管理理论以人性假设变化为前提:人性假设理论动态分析了人性假设的变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才有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以人性假设变化为前提。

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该理论提出了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借鉴意义。

(2)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正确认识护士的人性,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了解护士的行为,护士行为依存于选择、动机、价值观态度、效用评价、行为准则、思想等。

护理管理者要掌握不同人性假设对提高管理绩效的意义。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管理理论形成许多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一;

管理过程学派丶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丶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丶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出,现代管理学派林立,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

代表性的现代管理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1.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1)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从抉择方案中,选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案。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

(2)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的贡献

西蒙是管理方面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该理论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系统阐远了决策的原理,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西蒙的决策理论是理解和分析人类行为的重要手段。

(3)在护理中的应用

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中。

科学合理决策,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高效领导。

(四)组织变革理论

1.勒温的组织变革模型

该理论将变革看作是打破组织的一种平衡状态,提出包含解冻丶变革丶再冻结三个步骤的有计划组织变革模型,解释和指导变革过程。

勒温的组织变革过程中,成功的变革要对现状予以解冻然后变革到一种新的状态,并对新的变革予以再冻结,使之保持长久现状被看作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平衡状态,解冻就是必需的。

(1)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精髓在于“变”,关键是管理者能否敏锐地观察到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权变理论注重变化、注重变革,始终要求组织管理者和员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理念去对待变革,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变革。

组织变革理论

(2)复杂性理论

组织只有在适应外部的环境时,才能进化与发展一组织的适应性与进化性是共生现象,动力是组织变革的能力。

组织通过各个部门而自行重塑,横向结构需要广泛的跨职能、跨专业的内部联络能力;该组织运用内部价格丶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各部门的复杂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具备自身没有的能力。

(3)组织再造理论

组织再造理论认为,现有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不仅臃肿庞大,而且內部结构繁杂丶低效,往往漠视服务对象,造成价值链混乱,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价值增值。

组织再造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变革,也称业务流程再造: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改革。

(4)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趣一种有机丶高度柔性丶扁平化、符合人性、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组织应注意:

组织成员通过终身学习,能够不断超越自我。

善于容纳别人,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努力追求卓越。

开展深度会谈,发挥团体智慧。

学会系统思考,敏锐洞察变化。

(五)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西方组织把标杆管理作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组织实践,提高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标杆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标杆管理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

标杄管理包括战略标杄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战略标杆主要收集各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领先组织成功的战略和致胜的竞争模式。营运标杆更注重具体运作的有效性,找出同行最佳运作方法,注重对环节、成本丶差异性3个方面比较,寻求最佳运作方法。

确定标杆基准包括内部标杆基准法和外部标杆基准法。

(1)标杆管理理论的贡献:

确定组织战略和计划;作为组织业绩提升与业绩评估的工具;标杆管理有助于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持续学习的文化。

(2)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

管理原理是从管理学中抽象出来的,作为管理理论的基础着重研究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丶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管理原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质和运动规律,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动规范。

管理原理丶管理原则是进行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

二.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含义及特征

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

目的性:每个系统有明确目的丶不同系统目的不同。

整体性:各子系统从系统整体出发,服从全局,使系统整体功能超过各子系统之和。

层次性:是系统的本质属性,构成了系统多层次递阶结构。

环境适应性。

(二)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

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看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

管理类对象是一个整个系统,应考虑全局系。

统原理可具体化为若干管理原则。

(三)系统原理的相应原则

整分合原则从整体出发,制定系统的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眀确各子系统的目标,按照确定的规范检査执行情况,处理例外和考虑发展措施。

相对封闭原则系统内部,管理的各环节须首尾相接,形成回路,发挥各环节的功能作用;系统外部,须具有开放性与相关系统有输入输出关系。

(四)系统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具有全局观念

2.关注护理系统结构的状况

3.处理好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主张“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人本原理强调,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条件来尽量发挥人的能动性

人本原理的相应原则:

1.能级原则按照一定标准丶规范丶秩序将管理中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分级管理,注意事项:

(1)管理能级必须具有分层丶稳定的组织形态;

(2)不同能级表现出不同的权利、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

(3)各类能级须动态对应,相应人才处于相应能级岗位上,傑证系统管理的高效运转。

2.动力原则管理动力是管理的源泉。

(1)管理动力来源:物质动力(最基本手段)精神动力(不仅可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在特定情况下,可成为决定性的动力)信息动力。

3.行为原则管理者要掌握和熟悉被管理对象的行为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

注意事项

及时了解并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注意个体的特征,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提高管理效率。

4.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应从精神层面对护理进行鼓。

工作中,护理管理者重视授权,做到知人善任丶用人之长。

工作中重视物质奖励。

(六)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注意把握被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各个环节

以实现整体目标。

1.动态原理相应的原则

1.反馈原则管理者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及时做出相应反应,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没有反馈,就没有效能。

2.弹性原则任何管理活动得留有余地。

1)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设计因素多,管理者须承认认识上的缺陷,留有余地。

2)管理活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3)管理因素多变化,一个细节的疏忽都能产生大影响。

3.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收集信息,及时反馈。

因地制宜,弹性动态管理。

对计划执行留有余地,及时调整计划。

4.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

它表明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都存在着效益问题,是组织活动的综合体现。

5.效益原理相应的原则

效益原理相应的原则是价值原则。

在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结构、组织和目标,科学有效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智

力和时间资源,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心工作。

6.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在讲护理服务经济效益时,应注重社会效益。

坚持整体性原则。

讲实效强化时间观念。

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相结合。

第五章组织

第一节概述组织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一.组织的概念:从静态方面看,组织即组织机构,是由任务、工作和责任关系以及联系组织各部门的沟通渠道所构成的系统,。如学校、医院、护理部、病房、护理小组等;从动态方面看,组织即组织职能,是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综合两方面的内容,组织的概念

包含以下4层含义

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组织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结合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2.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与协作组织。

4.组织可以不断变化和发展组织。

(二)组织的基本要素

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资源、精神、时机及任务。

1.资源即组织内所需的入员、经费、房屋、设施、仪器设备等。

2.精神是指组织内成员的职责、权力、工作规范、生活准则、服务精神、认同感及归属感等,如医院的院训、服务宗旨、护理团队文化等。

3.时机是指组织形成的时间和环境等。组织的内外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组织必须不断

地获取信息,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设计,以维持自身发展,例如为了确保临床一线护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直接护理病人,医院适时地建立了静脉输液配制中心。

4.任务是指为实现目标所完成的使命与工作内容。

(二)职能型结构

1.职能型结构又称多线型结构,是为分管某项业务的职能部门或岗位而设立且赋予相应职权的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2.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分工较细,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其缺点是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统一指挥;各职能部门间横向联系不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限。实际工作中,纯粹的此类结构较少。

(三)直线-职能型结构

1.直线一职能型结构是一种下级成员除接受一位直接上级的命令外,又可以接受职能部门管理者指导的组织结构,直线指挥人员在分管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职权;职能部门管理者可提供建议与业务指导,在特殊情况下可指挥下属,并对直线主管负责。

2.直线-职能型结构的优点是既可以统一指挥,严格责任制,又可根据分工和授权程度,发挥职能人员的作用。

(四)矩阵型结构

1.矩阵型结构是一种按组织目标管理与专业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命令路线有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直线部门管理者有纵向指挥权,按职能分工的管理者有横向指挥权。在一个矩阵式护理组织中,按目标负责的护理部副主任与护理行政、质量、教学、科研等职能的副主任共同负责各护理单元工作。护理部主任居于矩阵之外,基本职能是全面管理、协调、平衡权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等。

(五)其他

1.团队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构成团队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人、定位、权限及计划。团队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较传统的组织结构更具优势,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可以创造团结精神,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员工的士气,促进成员参与决策,增强民主气氛,提高工作绩效,可作为传统组织结构的补充。

2.委员会委员会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组成的、研究各种管理问题的组织结构。委员会常与上述组织机构相结合发挥功能,主要起咨询、合作、协调作用。委员会的组成一般考虑:①成员应具有高度的个人意愿,即使命感及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等;

②应由具有不同工作经验及教育背景的成员组成。委员会的优点是:可以集思广益;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利于沟通;能够代表集体利益;有一定的权威性,易获得群众的信任;能促进管理人员的成长。其不足在于较费时间,职责分离,有些参与讨论的成员不负责执行决议或承担的责任少,不利于落实组织决定。

3.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结点的网络联结构成的有机的组织系统。这里的网络不仅指“互联网”,也指相互关联而没有中心的特定形态。网络组织结点可以由人、团队、部门或组织构成,信息流驱动网络组织运作,网络组织协议保证网络组织的正常运转,网络组织通过重组来适应外部环境,通过网络组织成员合作、创新来实现网络组织目标。网络组织中不存在必然的上级和下属,只有独立的“结点”,边界模糊,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和灵活性。

(一)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组织设计:是指科学整合组织中人力、物力、信息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实现组织目标,有效配置组织资源,更好地实施控制,组织设计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

4.层幅适当原则

5.责权对等原则

6.稳定适应原则

(二)组织设计程序

组织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对新组建的组织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二是对原有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虽然情况不同,设计内容各有偏重,但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一致的。组织设

计的基本程序包括:

1.职能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设置管理职能层次,并层层分解为具体业务和工作等。

2.结构设计根据对组织职能的分解、归类,设计相应的组织部门机构,确立管理层次、部门、岗位。

3.职务设计分解各部门机构的任务和功能,确定其权责利,设置相应的具体职务。岗位设计设计必要的工作岗位,按照职位要求和编制数配备相应数量和素质的人员

5.协调设计设计纵向管理层次之间、横向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控制、协调方式等。

6.规范设计主要设计各项管理业务的工作程序、管理工作应达到的要求、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规范以及各部门中的人员配备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等。

7.反馈和修正将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修正,使其不断完善。

(三)组织运作

组织运作是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组织目标;②分解目标,拟定派生目标;③确认和分类为实现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业务工作;④根据可利用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状况,采用最佳方法划分各项业务工作;⑤授予执行业务工作的人员职责和权限,且为组织成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⑥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明确各层次、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使组织成员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和所属关系,使各单位、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相互联成一体,保证组织内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转,实现组织高效率;⑦随着组织的运转、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始终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医疗卫生组织

卫生组织:是指以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等。各种卫生组织都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作为组织的目标,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卫生组织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一)国际卫生组织

国际卫生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国际护土会等。

1.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系统内国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卫生组织。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订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

2.国际护士会ICN创建于1899年,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学会代表组成的国际护士群众性学术联盟,全世界医药卫生界历史最长的国际专业性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护士会的使命是:代表全世界的护士;推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影响卫生政策。

(二)我国卫生组织

按其性质和职能可分为三类: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和社会卫生组织国务院。

1.卫生行政组织卫生行政组织是对国家公共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组织。从国家、特别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县(市、省辖市所辖区)直到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均设有卫生行政机构。我国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行政组织是卫生部。省、市、自治区政府设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县、区设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在乡或城市社区设卫生专职干部,负责所辖地区的卫生工作。

2.卫生服务组织卫生服务组织是具体开展卫生业务工作的专业机构。狭义的卫生组织包括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卫生服务组织;广义的卫生服务组织还包括生物制品、卫生材料的生产、销售及管理机构、药品检测机构等。因其性质不同,职能不一。

(1)医疗机构: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的卫生专业组织。包括各

类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及街道卫生院、门诊部等。

(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以承担预防疾病为主要任务的业务组织。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健康教育所、妇幼卫生服务机构等,如妇幼保健院(站、

所)、产院、儿童医院、计划生育门诊部、咨询站等亦属于妇幼卫生服务机构。

(3)其他卫生服务组织:包括医学教育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医学教育机构由高等医学院

校、中等卫生学校及卫生进修学院(校)等组成,是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卫生人员,对在职人

员进行专业培训的专业组织。

3.社会卫生组织社会卫生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

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实体。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群众卫生组织: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代表和广大群众中的卫生积极分子组成的卫生组

织,主要任务是协调有关各方面力量,推动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防病工作,开展卫生工作,宣

传卫生知识,组织自救互救活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和福利救济工作。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地方病防治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等。

(2)卫生专业组织: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术性团体,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和科普咨询,提高医药卫生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如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

我国医院组织系统

(一)医院的概念:医院是对个人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专门场所,具有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等,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对住院或门诊病人实施诊治与护理的医疗机构。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二)医院的功能

1.医疗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主要功能,以诊治和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

2.教学功能。

3.科学研究。

4.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三)医院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类型划分条件:

1.收治范围: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2特定任务:医院、企业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3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体所有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

4经营性质: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

5地区:城市医院(市、区、街道医院)农村医院(县、乡、镇医院)级医院(甲、乙、丙等)二级医院(甲、乙、丙等)三级医院

6.分级管理标准(甲、乙、丙、特等)

1.按收治范围分综合医院是各类型医院的主体。重点收治急性病病人,分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喉等各专科及药剂、检验、影像等医技部门,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设备等。

2.按经营性质分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其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3.按分级管理标准分1989开始,我国试行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全国各类医院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划分为三级十等,即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分为甲、乙、丙、特四等。

(1)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指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机构。如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地市级的区医院和某些企业的职工医院。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

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做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2)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指向多个社区(半径人口≥10万)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并能承担部分教学、科硏任务的地区性医院。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我国护理组织系统

护理组织系统是医疗卫生组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卫生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

管理作用。

(一)护理行政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的医政医管局医疗护理处是主管护理工作的职能机构,一名副处长分管护理工作,负责为全国城乡医疗机构制定有关护理工作政策、法规、人员编制、规划、管理条例、工作制度、职责和技术标准等;配合教育、人事部门对护理教育、人事等进行管理;各省(市)、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均有一名厅(局)长分管医疗和护理工作。

2.组织职能各级卫生行政组织中的护理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在各级主管护理工作的管理者领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贯彻护理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法规和护理技术标准;提出并实施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检査执行情况;组织经验交流;负责听取护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中华护理学会各分会相互配合,重视和支持各级护理学会的工作,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二)护理学术组织系统

1.组织机构中华护理学会是我国卫生系统中护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术性群众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之一总会下设学会办公室、学术会务、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和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承办日常工作。

2.组织职能学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护理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崇尚护理道德,坚持民主办会原则,提高护理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依法维护护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任务包括:组织广大护理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论证、鉴定;编辑出版专业科技期刊和书籍;普及、推广护理科技知识与先进技术;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对国家重要的护理技术政策、法规发挥咨询作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权利,为会员服务

(三)医院护理组织系统

1.医院护理管理组织架构要求县及县以上医院都要设立护理部,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根据医院的功能与任务,建立独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三级医院实行院长(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负责制;二级医院可实行三级负责制或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负责制。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副主任由主任提名,院长聘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医院护理工作,各科主任与护士长是专业合作关系。一般30~50张病床的病区或拥有5名护士以上的独立护理单元设护士长1名。护理任务重、人员多的护理单元,可增设副护士长1名。

2.护理部的职能护理部,护理部的管理职能包括:制定并落实医院护理工作长远规划、年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设定护理岗位,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培养选拔护理管理人员,组织和参与护士考试考核录用、职称晋升工作;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和各岗位护士职责等;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督导和评价,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组织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査房和危重病人抢救;制定科学、规范化的疾病护理常規、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工作关键流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配合医院业务用房建筑设计和装饰布局的审核;参与护理设施、相关耗材的购置考察与审定工

作;安排和落实各项护理教学计划;对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进行管理,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对医

院护理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等,将占医院总人数三分之一的护士组织管理起来,保障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协调护理工作和医院的其他工作。

第三节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

1.组织变革(OC)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二)组织变革的分类

1.适应性变革--适应性变革属于复杂性。

2.创新性变革是指引入全新的管理实践--创新性变革往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和担忧。

3.激进性变革是一种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标状态的变革方式,是对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的,快速的调整。“全员下岗,竟争上岗”是激进性变革的典型。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上岗,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组织的关心,形成新的吸引力,把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1.结构变革:改变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规范化及集权化程度。

3.物理环境变革:组织的物理环境。

4.人员变革组织:成员应在观念、态度和行为上达成一致,成员之间应相互合作,否则就需要进行人员变革,调整角色设定、分工和授权等,这样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职相称,提高组织效率。

5.组织文化变:革组织文化变革是对影响组织成员价值观、工作态度和行为的组织宗旨、规范、规章制度等进行调整,营造组织成员乐于奉献、积极应对挑战、主动参与决策、民主管理的氛围,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组织变革的具体步骤包括:①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②了解变革的动力,明确变革的内

容,结合变革理论模型,制订改革方案;③克服变革的阻力,实施变革计划;④评价变革效果,

及时进行反馈。识别变革动力及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是组织进行成功变革的关键。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

1.外部变革推动力组织变革的外部环境推动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市场等方

面的各种因素和压力,其中与变革动力密切相关的有以下几方面:

2.内部变革推动力组织变革的内部推动力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和经营决策等方

面的因素。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

1.常见的组织变革阻力可以分为三类:

(1)组织因素:在组织变革中,组织惰性是形成变革阻力的主要因素。

(2)群体因素:群体因素主要有群体规范和群体内聚力等。

(3)个体因素:个体抵制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基本特征。

2.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管理者应针对组织变革阻力的表现,分析阻力的来源和所处阶段,制定出一些应对变革阻力的策略:

(1)沟通宣传,认同变革理念:

(2)全员参与,主动推动变革:

(3)重视人才,加快变革进程:即使不存在对变革的抵制,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变革。加快人

才培训计划,大胆起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加快组织变革的关键。

(三)组织变革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调整护理组织系统,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2.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3.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护理组织效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