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综合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

教育综合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

教育综合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
教育综合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1、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

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

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令该教师苦恼的根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①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

括: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学

校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等;(5)教师自身素养、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方法

的类型与功能。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

例中的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

此。

2、某中学初二1班转来一个学生小山,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很少按时完成作业。

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与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小山每次都点头,但回到班上却表现

依旧。李老师家访后了解到小山的父母几年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母都很少关心

她的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差,他跟不上班,对学习也没有兴趣。

如果你是小山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小山的教育转化工作?请依据德育中“学生的知情

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然实现的,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对小山进行教育转化工作也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作用,必须做到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具体措施(略)

3、为体现教学新理念,赵老师决定在教学中自己少讲,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自己也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找老师发现效果并不好。试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赵老师的教学改革不成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的形成;(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表现在:(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的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

原因:没有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起来。

改进:(1)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的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学法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正确引导。

4、上课铃一响,初二某班数学教师手捧批改好的作业本兴高采烈地推开教室门,突然“啪”

的一个纸团向他飞来,正好打在他脸上,学生们随着大笑起来,尔后鸦雀无声。在紧张的

气氛中,教师看到了坐在后面一排的一位男同学勾着头红着脸,不时偷偷地瞄老师一眼。

恶作剧的制造者显然就是这个学生。教师正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看学生的表情已有悔

意。

问题:

(1)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此刻这位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处理?理论

依据是什么?(提示:运用德育原则与方法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2)如果该教师立即严肃批评这位学生,并要求他马上向老师赔礼道歉,下课后上交不

少于500字的书面检讨,请问这种处理方式行不行?(提示:运用教师素养及师生关系等

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1)处理方法:该教师可以有意无意的走到这个学生身边,告诉全班同学说自己刚

才被吓了一跳,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砸向了自己,心理在想,这下完了,我要破相了,幸

好是一个纸团,不然真的我就会破相了,你们也担心老师被砸伤脸不?是啊,谢谢大家对我

的关心,由此看来,我们在教室里玩耍时还是要小心哦。接下去继续上课,待下课后再找这

个学生谈话,鼓励他自己说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并随机进行教育。

理论依据:正面教育原则——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

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贯彻要求:①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②树立

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④正面教育

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答(2)不行。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上,而是建立在

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坦率、开朗的基础上;教师的作

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提供利用的资料库,而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

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2)建立教师威信

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善与同学交

往的能力;教师对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

(3)善与同学交往

师生交往经历的基本步骤:接触——亲近——共鸣——信赖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满足学生正当要求。

5、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

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

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

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

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上述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运用的是演示法,正确贯彻了直观性原则。(1)直观性原则的内涵。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

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意义。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3)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7.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贵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1)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中,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1)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

(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

8、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④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案例中,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休学。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案例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了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结果导致了学生的休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9.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五分钟交流会。阎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这样好吗?”于是阎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阎老师说:“有位名家说的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的意义。

(1)案例中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的德育方法有: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

(2)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上述案例中,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①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阎老师在看到班上有不少男同学留长发时,没有严加指责,而是去把自己的头发整理了一番,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了典范。这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效果,比直接指出要好得多:②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案例中,阎老师首先自己理发,以自己的品德为情景对学生进行陶冶,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③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本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阎老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理发效果进行评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公认,而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做法更是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10.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良好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体现出于老师“代理班主任”的教育思想: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表现了她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具体分析如下: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的学生观念根本上是陈旧的,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正是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

②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学生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方面,并加以指导。于老师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

(2)“代理班主任”所起到的良好效果。①它减轻了班主任的不少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班主任能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②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它密切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给了学生真正的信任和支持,打破了师道尊严的清规戒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于老师的实践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教育。而且于老师的眼光看得更远:除了教学以外,教师的工作应该主要放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事实上,她的做法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而且还在于“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

(完整word版)学校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立德润物圆成材梦 惠民县辛店镇胡营学区小学王金堂 一、案例背景: 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同行们热议的话题。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师德和学生品德升华的一个集中体现。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不应该舍弃,更应满怀热情去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案例叙述: 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张锐,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在五年级时就听班主任讲过有关他的故事。接手了这个班以后确实领教了。他整天闹的同学讨厌,老师也烦心。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讲话,就是下位去把这个同学拉一下,那个扯一下,老师发现了马上回座位,老师刚转身他又闹起来,要不然就是趴在桌上打磕睡,作业时,别人都能认真完成,他就是空作业本交来,要不就是胡乱应付一下。总之,就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 有一次我在上数学课《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一课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他又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地推醒他,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为什么?”“什么也不会”,他摇摇头,“数学跟我没缘!”听到这里我当时真的火冒三丈,但是一种理性又让我平静了下来。我忽然做了一个决定,“你来当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吧!”当我做出这个决定后,全班同学都愕然了,他也痴呆呆的愣了很长时间,最终怀疑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不交作业,成绩逐步提高,最后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并且每到过节时还总是问候一下他的这位启蒙老师。我的心里美极了。 三、案例分析: 1、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只他一个,学校有这类问题的学生也不少,这是一种长期养成地惰性习惯。 2、来自家庭的关爱过剩,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我们叫做溺爱,早期不会发觉有什么,一段时间以后父母再怎么严厉也已经晚了。 3 、家长、学校的老师,学生从没有夸奖过他,有的就是批评,久了,让他自己都以为自已无药可救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4 、越玩学习成绩也就越差,也就越不想学。 转化后进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使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事与愿违。请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童主题活动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答:该四年纪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更说明该老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只喊的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主体性出发。归纳起来,充分说明该教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而该老师钻教材、讲课、抽问基本上是以教者出发,没有考虑备课与讲课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主体选择,当然就不成为学生主体反应的对象。 故此,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却事与愿违。 案例二: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真确的答案也算错。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 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教育综合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1、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 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 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令该教师苦恼的根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①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选择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基于对具体的教学中多个因素的分析,包 括: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4)学 校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条件等;(5)教师自身素养、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方法 的类型与功能。 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案 例中的老师尽管教学态度认真,也乐于学习,但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正在于 此。 2、某中学初二1班转来一个学生小山,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很少按时完成作业。 班主任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与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小山每次都点头,但回到班上却表现 依旧。李老师家访后了解到小山的父母几年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母都很少关心 她的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差,他跟不上班,对学习也没有兴趣。 如果你是小山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小山的教育转化工作?请依据德育中“学生的知情 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由知到行的统一不是自然实现的,离不开情和意等因素的中介作用;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对小山进行教育转化工作也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作用,必须做到晓知以理,动知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具体措施(略) 3、为体现教学新理念,赵老师决定在教学中自己少讲,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自己也能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找老师发现效果并不好。试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赵老师的教学改革不成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的形成;(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表现在:(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的独立性、创造性。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得发展。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精华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福建教育综合案例分析(1)

(五)、实例分析 1.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2.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3.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4.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可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 5.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 6.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 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六)、实例分析来源:www.examda.co m 实例分析题,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 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的行为。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案例分析题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往往是令考生头疼的题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针对案例分析题提出如下答题攻略,仅供考生参考。 首先,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对教育综合知识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要重点理解记忆。下面将为考生呈现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建议考生在把这些知识复习完之后,尝试对着目录来回忆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把这些知识都能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在头脑里形成“记忆树”。只有这样,考生在看到题的时候,才能快速的在头脑里检索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育学: 1、学生:(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1)学生观(2)教师观(3)教学观(4)师生关系(5)教育评价观 4、教学:(1)教学规律(2)教学原则(3)教学方法(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1)德育规律(2)德育原则(3)德育途径(4)德育方法

6、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4)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学: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化解教师不愿承担某些课程教学任务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承担了某系小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两年后,觉得该课程难教,与教学法和班队活动之类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这门课学生毕业后在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所以提出不再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建议系里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这门课程。系领导在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到实习基地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专家。得出的结论与该教师的结论完全相反:该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很重要,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三,每周至少有两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校创品牌、显特色的重要课程,市区的多所小学去年招聘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还招不到。了解情况后,系领导决定开展“校校合作”,邀请一位在该领域颇有研究心得的小学教师作为该系的兼职教师,让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主讲该门课程,将其出版的教研成果专著作为该课程的教材,并将该课程作为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立项。同时安排原来承担该课程的本系青年教师作为校外专家的助教,跟着校外专家听课,辅导学生,并协助专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点评: 1、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系领导没有急于下结论,也没有以不 服从安排的帽子强压任务给教师,而是首先想到调查研究,深入小学教学 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请教专家。 2、及时调整思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聘请具有一线教学经历、有丰富 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上该门课程,既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又在开 展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对原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既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给其学习 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听校外专家的课和协助校外专家进行网络课程建设, 使其对该课程的知识有更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为其今后再从事该课程 教学作好准备。 附件 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某大学一个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在全校排名靠后,师生意见较大。该大学对这个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来自另一个学院的年轻教授周锋脱颖而出,提拔到该二级学院担任院长兼分党委书记。 到任后,周院长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两周后召开全院大会,找出前任领导班子的十大不足,提出了他要进行改革的十大举措。上任后第20天,他首先将宣布将行政人员减少一半,富余出的人员从事创收工作。其次,周院长狠抓劳动纪律,每个行政人员和任课教师必须签到,对迟到早退者扣除一定数量的奖金。同时,他给行政人员和教师办相关学习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补考,再不合格的除扣除奖金外,行政人员重新安排工作,教师暂时停课。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详细答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

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

教育综合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 案例一(南京六城区2011真题) 1、这个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这个教师的做法也不符合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所有的学生都用“写保证书”的方式 3、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对学生只用了惩罚的方式,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惩罚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的 4、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利于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5、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①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③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④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案例二(河南特岗2011真题)

这个教师采用的“罚站”这样的惩罚方式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法律法规 案例一 答:学校的做法不合理。这是因为: 1、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不符合德育原则:导向原则、疏导原则 3、德育方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一、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二、从情理的角度说,十四岁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遍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三、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瞧到她们满身就是灰得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您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得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得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就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得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您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得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得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得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得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得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得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学生学习得兴趣得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得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瞧成就是具有能动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得社会人。(就是人,而不就是容器)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就是学习得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得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就是平等得,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得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得问题就是“对该教师得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得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得想象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案例分析题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往往是令考生头疼的题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针对案例分析题提出如下答题攻略,仅供考生参考。 首先,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对教育综合知识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要重点理解记忆。下面将为考生呈现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中公教师考试网建议考生在把这些知识复习完之后,尝试对着目录来回忆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把这些知识都能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在头脑里形成“记忆树”。只有这样,考生在看到题的时候,才能快速的在头脑里检索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育学: 1、学生:(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1)学生观(2)教师观(3)教学观(4)师生关系(5)教育评价观 4、教学:(1)教学规律(2)教学原则(3)教学方法(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1)德育规律(2)德育原则(3)德育途径(4)德育方法 6、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4)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学: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之案例分析题答题攻略 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案例分析题占的分值比重较大,往往是令考生头疼的题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教师网针对案例分析题提出如下答题攻略,仅供考生参考。 首先,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对教育综合知识中常考案例分析的知识点要重点理解记忆。下面将为考生呈现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教师网建议考生在把这些知识复习完之后,尝试对着目录来回忆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把这些知识都能串联成一个知识网络。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在头脑里形成“记忆树”。只有这样,考生在看到题的时候,才能快速的在头脑里检索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教育学: 1、学生:(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1)学生观(2)教师观(3)教学观(4)师生关系(5)教育评价观 4、教学:(1)教学规律(2)教学原则(3)教学方法(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1)德育规律(2)德育原则(3)德育途径(4)德育方法 6、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4)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学: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就是答题了。教师网建议考生至少读给出的案例两遍,抓住案例的几个基本要素理解文意。给出观点、看法,然后根据头脑风暴思考可能会涉及到的相关的知识点,逐条进行分析解剖。具体来说解题中可以分成五个步骤进行答题:第一步骤:整体阅读,提取信息。建议大家至少阅读两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理解。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我国中小学现在重点推行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是( C )。 A.校长责任制 B.校务委员会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下列属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是( A )。 A.每个班级确定班训和座右铭B.健全学生奖励制度 C.设计富于哲理的主题雕塑 D.开办公益讲座,树立学校的公众形象 3.衡量学校整个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C )。 A.教师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B.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C.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D.学生德育管理的好坏和成败 4.下列关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D )。 A.学校与社区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B.学校与社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C.学校与社区加强沟通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D.学校与社区沟通合作对社区没有影响。 5.下列关于校长负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校长负责制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B.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C.校长负责制党的学校基层组织保证监督。 D.校长负责制是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区组织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学校领导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包括( ABCD )。 A.确保教学工作的方向。B.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C.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D.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方式有( ABCD )。 A.脱产进修 B.业余轮训 C.自学 D.在基层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学习3.下列关于教师素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CD )。 A.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B.教师的交往素质只要为了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合作。 C.教师的研究素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教师多种素质综合发挥作用的产物。 D.教师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自我改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的道德素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校长应履行的行政负责人的职责( AB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