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有哪些类型解析

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有哪些类型解析

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有哪些类型解析

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有哪些类型?

运载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运载工具。用来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称为“空间运载火箭”,携带核弹头的运载火箭,则被称为“洲际导弹”。在研制阶段,都统称为“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可以按推进剂的种类、级数、级连方式和用途等进行分类。按其所用的推进剂来分,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等三种类型;按级数来分,可分为单级火箭、多级火箭两种类型;按多级火箭级与级之间的连接方式来分,又可分为串联型、并联型(俗称捆绑式)、串并联混合型等三种类型。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用途各异,按照有效载荷的所需到达的轨道不同,运载火箭又有低地球轨道发射、中间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高轨道(如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等几类。

例如我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则是一种固液混合型的三级火箭,其第一级、第二级是液体火箭,第三级是固体火箭;我国的长征二号E型运载火箭就是串并联混合型的两级半火箭,其第一级火箭周围捆绑了4枚助推器,在第一级火箭上面又串联了一枚二级火箭。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精彩瞬间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发射记录

1 1970-04-24 酒泉5020 CZ-1 F-01 东方红一号173 LEO 2 1971-03-0 3 酒泉5020 CZ-1 F-02 实践一号221 LEO 3 1974-11-05 酒泉138 CZ-2 Y-1 F-01 返回式卫星0-0 1790 --- 失败 4 1975-11-26 酒泉138 CZ-2 Y-2 F-02 返回式卫星0-1 1790 LEO 第1颗 5 1976-12-07 酒泉138 CZ-2 Y-3 F-03 返回式卫星0-2 1812 LEO 第2颗 6 1978-01-26 酒泉138 CZ-2 Y-4 F-04 返回式卫星0-3 1810 LEO 第3颗 7 1982-09-09 酒泉138 CZ-2C Y-1 F-01 返回式卫星0-4 1783 LEO 第4颗 8 1983-08-19 酒泉138 CZ-2C Y-2 F-02 返回式卫星0-5 1842 LEO 第5颗 9 1984-01-29 西昌3 CZ-3 Y-1 F-01 东方红二号910 GTO 失败 10 1984-04-08 西昌3 CZ-3 Y-2 F-02 东方红二号910 GTO 11 1984-09-12 酒泉138 CZ-2C Y-3 F-03 返回式卫星0-6 1809 LEO 第6颗 12 1985-10-21 酒泉138 CZ-2C Y-4 F-04 返回式卫星0-7 1809 LEO 第7颗 13 1986-02-01 西昌3 CZ-3 Y-3 F-03 东方红二号917 GTO 14 1986-10-06 酒泉138 CZ-2C Y-5 F-05 返回式卫星0-8 1800 LEO 第8颗 15 1987-08-05 酒泉138 CZ-2C Y-6 F-06 返回式卫星0-9 1819 LEO 第9颗 16 1987-09-09 酒泉138 CZ-2C Y-7 F-07 返回式卫星1-1 2076 LEO 第10颗 17 1988-03-07 西昌3 CZ-3 Y-4 F-03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1号 18 1988-08-05 酒泉138 CZ-2C Y-8 F-08 返回式卫星1-2 2129 LEO 第11颗 19 1988-09-07 太原1 CZ-4 Y-1 F-01 风云一号A 757 SSO 01星 20 1988-12-22 西昌3 CZ-3 Y-5 F-04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2号 21 1990-02-04 西昌3 CZ-3 Y-6 F-05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3号 22 1990-04-07 西昌3 CZ-3 Y-7 F-06 亚洲一号1247 GTO 23 1990-07-16 西昌2 CZ-2E Y-1 F-01 澳星模拟星Badr-A 7338+70 LEO 24 1990-09-03 太原1 CZ-4 Y-2 F-02 风云一号B 大气一号A/B 881 SSO 02星 25 1990-10-05 酒泉138 CZ-2C Y-9 F-09 返回式卫星1-3 2080 LEO 第12颗 26 1991-12-28 西昌3 CZ-3 Y-9 F-07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失败* 1992-03-22 西昌2 CZ-2E Y-1 F-00 澳星B1 GTO 紧急停机 27 1992-08-09 酒泉138 CZ-2D Y-1 F-01 返回式卫星2-1 2592 LEO 第13颗 28 1992-08-14 西昌2 CZ-2E Y-2 F-01 澳星B1 7597 LEO 29 1992-10-06 酒泉138 CZ-2C Y-10 F-10 返回式卫星1-4 弗利亚2080+259 LEO 30 1992-12-21 西昌2 CZ-2E Y-3 F-02 澳星B2 7615 LEO 失败 31 1993-10-08 酒泉138 CZ-2C Y-11 F-11 返回式卫星1-5 2099 LEO 第15颗 32 1994-02-08 西昌2 CZ-3A F-01 夸父一号实践四号1342+396 GTO 33 1994-07-03 酒泉138 CZ-2D Y-2 F-02 返回式卫星2-2 2755 LEO 第16颗 34 1994-07-21 西昌3 CZ-3 Y-8 F-08 亚太一号1385 GTO 35 1994-08-28 西昌2 CZ-2E Y-5 F-03 澳星B3 7669 LEO 36 1994-11-30 西昌2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2232 GTO 中星5号 37 1995-01-26 西昌2 CZ-2E Y-6 F-04 亚太二号--- 失败 38 1995-11-28 西昌2 CZ-2E Y-7 F-05 亚洲二号3500 LEO 39 1995-12-28 西昌2 CZ-2E Y-8 F-06 艾科斯达1号3288 LEO 40 1996-02-15 西昌2 CZ-3B Y-1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 4594 --- 失败 41 1996-07-03 西昌3 CZ-3 Y-10A F-09 亚太1A 1400 GTO 42 1996-08-18 西昌3 CZ-3 Y-14 F-10 中星七号GTO 失败 43 1996-10-20 酒泉138 CZ-2D Y-3 F-03 返回式卫星2-3 2970 LEO 第17颗 44 1997-05-12 西昌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2267 GTO 中星6号 45 1997-06-10 西昌3 CZ-3 Y-11 F-11 风云二号A 1369 GTO 02星

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及航天员

历次神舟飞船(从神一到神十)及航天员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

神舟1-10号飞船资料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时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着陆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着陆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着陆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航天员:杨利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 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 702 研究所 刘九卿

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的新要求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702研究所刘九卿 【摘要】随着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兴起,传感器产业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就传统传感器如何适应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对传感器技术的新要求是便携、节能、环保。技术发展方向是一部分产品应由传统型向全新型转型发展,并研发新结构、新敏感机理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在结构与功能上应具有微型化、无线化、智能化、低驱动、低成本和快速响应等特点,同时做到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寿命长、免维修。最后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结构原理和制造工艺特点。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低驱动 一、概述 计算机、互联网、传感器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内有关调查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物互联将成为下一个新兴的信息产业。而传感器是物联网整个链条需求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市场导入期,传感器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31%,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以上。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联网的物应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因此,物联网发展的根基是传感器,也就是说,发展物联网,首先应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可以说物联网与传感器是相辅相成的促进与带动关系,在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强力牵引下,我国传感器企业的一部分产品正由传统型向全新型转型发

最新-作文素材2019年国庆阅兵式解说词 精品

作文素材:2019年国庆阅兵式解说词 作文素材年国庆阅兵式解说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现在开始。 伴随着震天的60响礼炮,由200名武警官兵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护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出发,持枪行进在红色地毯铺就的天安门中轴线上。 正步行进的169步,象征着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169年的非凡历程。 在分列两旁56个民族群众代表的注目中,国旗护卫队走向国旗杆基座前。 在《军校之歌》的旋律中,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建的陆军学员方队接受检阅。 解放军院校建设形成了新型教育格局。 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共352人。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机械化步兵学院,主要担负全军机械化步兵初级指挥人才培养任务。 学院确定了积极改造摩托化、重点建设机械化、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办学思路,将联合作战、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等数十项前沿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我军院校建设历经82年探索发展,形成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新型教育格局,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型军事人才成为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军仪仗队护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率先接受检阅。 行进在所有受阅方队最前面的,是由156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军旗手朱振华和护旗手张洪杰、马常利,护卫着八一军旗走在最前面。 三军仪仗队是我军序列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代表国家执行了3000余次仪仗司礼任务,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时刻,被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红一师组成的步兵方队身着城市迷彩、手持95式自动步枪通过天安门。 身着城市迷彩、手持95式自动步枪的步兵方队正在接受检阅。 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部队,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整理)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隐藏▲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1996年前: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1996年 1996年后:1997年-1999年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未来任务 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 有效载荷名 称 发射起飞时间 (UTC+8/UTC+9)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1. 长征 一号 不明 1969年11月16日 17时4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失败第级制统程配器中发故障飞6秒

地 2. 长征 一号 无载荷试飞 1970年1月30日 亚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3. 长征一号 东方红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4. 长征 一号 实践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1年3月3日 20时1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5.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 卫星1) 1973年9月18日 20时12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6.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卫星2) 1974年7月12日 21时2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神州五号飞船

执笔:备课组长:审核: 课型:新授预设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2011.5.15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学法指导: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 设计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 ) tuǒ圆 (2)浩hàn ( ) (3)bù( ) 署(4)bù ( )阵(5)围绕 ( ) (6)调 ( ) 度 (7)瞬 ( ) 时 (8)遨()游 2、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椭.圆( ) ②步骤.(. ) ③衰.减()④浩瀚.( ) ⑤屏.障() 3、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

神舟七号资料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号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是第二艘搭载航天员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是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 景海鹏。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 本科学历,上校军衔,曾进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 天飞行任务飞行梯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 乘组航天员。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 人,本科学历,上校军衔,曾进入神舟六号飞行任务飞队 梯队。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市人,本 科学历,上校军衔,副师职,曾进入神舟六号飞行任务飞 行梯队,“神舟七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神舟七号飞船将于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择机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因为26、27号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 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

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3名航天员组成乘组执行飞行任务。 按计划,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此外,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在现场提问阶段,有中央电视台记者问,神七飞行任务和神五、神六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特点?这次飞行任务和前两次任务相比,无论是飞行产品的研制还是任务的组织实施,都有不少新的特点,其挑战性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技术跨度大。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二是任务风险大。这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两个风险高度集中的时段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 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航天服进行组装测试。要完成在轨训练、出舱、取回试验样品装置、返回轨道舱、气闸舱泄复压等一系列操作。因此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任务的成败。 四是实施难度大。为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这些对航天员的素质,对我们的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障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是参试系统庞大. 这次任务是我们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为保证航天员出舱活动阶段测控的连续,我们增加了测量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试验,构成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 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 人民币左右。舱外宇航服也许是全世界最昂贵的衣服,美国舱外 服价格是150万美元,“神七”此次的舱外服的价值,相当于1.6亿 元人民币,。舱外航天服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 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 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辐射、微流星 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保证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航 天服还能提供可靠工效保障及遥测通信保障等。舱外航天服俨然是个小卫星。它的外层防护材料具备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航天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舱外航天服还能产生助力,使宇航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航天员会呼出二氧化碳。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那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宇航员死亡。空气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孜孜追梦二十年载人航天硕果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 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863”计划。中央同时决定拨出100亿元专款,其中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指明方向的“863计划”,还是真正起步的“921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863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 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 作者:陈国华 概述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 和长征三号C4 种火箭组成。它们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均为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有A、B两种型号,A型的直径为2.6 米,B型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火箭的起飞质量约205吨。 长征三号的一子级和二子级均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由于长征三号在中国率先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制氢氧发动机、低温绝热结构和防爆设计等。众所周知,在研制新发动机的过程中,试车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靠试车来发现,改进措施是否得当也要靠试车来验证。氢氧发动机在正式参加飞行试验之前,共进行了约120次试车,累积时间32000秒。在三子级绝热共底贮箱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缩比贮箱、短贮箱和全尺寸贮箱等各种试验,如推进剂的蒸发量试验、用液氢和液氮填充的爆破试验、共底的绝热试验、内压试验和外压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解决了贮箱的绝热性能、工艺性能、低温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问题。同样,真空绝热的液氢输送管和各种低温阀门等也都在真空的介质中进行了严格的试验。针对液氢易爆的特点,在火箭上采取了安全防爆措施,如在易于聚集氢气的地方进行吹除和开通气孔;在氢箱与仪器舱之间设隔离膜,防止氢气进入仪器舱;为了防止氢气进入伺服机构,对伺服机构进行氮气保护等。此外还采用了屏蔽、接地、设置放电针等防雷电措施。 火箭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补偿式方案,以保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精度。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采用平台、速率陀螺、网络、摆动发动机连续式控制方案,而在三级滑行段飞行中则用继电器型开关控制系统,由开关放大器对无水肼喷管进行控制。姿态控制系统保证了火箭在给定的轨道上的稳定飞行,并将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姿态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了了解火箭飞行过程中箭上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在火箭上设置了3套遥测设备。一子级上装有一套YE-3M磁记录设备,记录分布于全箭各处的振动、冲击和噪声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它只在一级飞行时工作,一、二级火箭分离后随一子级箭体落至残骸落区,然后由人工收回处理。二子级上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它主要测量火箭在一级和二级飞行中的缓变参数和速变参数。三子级上也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主要测量第三级火箭和全箭控制系统在飞行全过程中的各类缓变和速变参数。两套Y7-1设备所测得的数据均实时地通过发射机发回地面。从第11发火箭开始,取消了一子级上的YE-3M磁记录设备。 火箭飞行过程中,地面的测控台站以及海上的测量船队都要对火箭进行跟踪测量,所以在箭上设有外弹道测量系统,给地面的测控台站提供跟踪信息。为了防止火箭发生故障而危及发射设施、城镇的安全,在箭上设置了安全系统,以求尽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2019_作文专题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2019 20xx年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划时代重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成功!下面是橙子带给大家的长征五号首发成功的感想作文,欢迎阅读!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1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后,是不断锤炼孕育着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同时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数据显示,在载人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占到了2/3以上,飞船系统中副主任设计师、副总指挥中40岁左右的年轻科学家占到80%。绕月探测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54名正、副主任设计师中,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占65%。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科技人员,不仅秉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还烙上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印记。 王翔是载人航天队伍中为数众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之一。本来他在国外的一家公司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但是当得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后,他毅然回国。 “为国争光与实现个人价值并不矛盾。”现在已是飞船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王翔说。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年轻的航天人在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1/ 6

生价值。 每当神舟飞船上天,神州大地上总会掀起一阵航天热。神舟六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巡回报告时,每到一地无不引起轰动。航天英雄的故事,被写进了多种版本的教科书。“与一切尖端科技一样,航天事业从来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多次拒绝高薪聘请的火箭系统年轻的副总设计师张智说。 正是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正是凭着敢于超越的意识,正是凭着脚踏实地的作风,中国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迹告诉世界:中国人同样能够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耀眼的明珠。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载人航天事业的螺丝钉;而载人航天事业,又是祖国这艘巨轮的螺丝钉。”神七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同舟共济、团结协作,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攀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2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 会对接, 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2/ 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