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恶之花的创作特点与写作风格探究

恶之花的创作特点与写作风格探究

第26卷第6期2007年1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Zhengzhou Institute o fA e ronautica l Industry M anage m en t(Soc ial Science Ed iti on)V o.l 26N o .6

2007.12

收稿日期:2007-10-10

作者简介:曹旺儒(1978-),男,陕西渭南人,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翻译研究。

恶之花 的创作特点与写作风格探究

曹旺儒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摘 要:夏尔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 laire 1821-1861),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是象征派

诗歌的先驱。文章拟就他的经典巨著 恶之花 中的几首诗歌进行赏析,管中窥豹,以探究他有傲骨却无傲形的人格,及其以更加自由的形象对自由、孤独以及自由审美观的追逐。他的作品主题尤其围绕人群与孤独,逆传统上流社会的庸俗审美,寻求 恶 之美。

关键词: 恶之花 ;波德莱尔;诗歌;象征主义;颓废主义;艺术至上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7)06-0045-02

一、引 言

一个诗人仅凭一本诗集就占据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这人就是独具魅力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这本诗集就是惊世骇俗的经典巨著 恶之花 。波德莱尔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卓越的文学评论家、艺术评论家、美学理论家和翻译家。他是象征主义的先驱,是艺术至上主义和颓废主义的代表。他在作品中既讲究浪漫主义的诗意,也追求诗歌形式上的美感,且也不乏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有悲观,更有理想。波德莱尔的独特不在于他的怪诞,而在于他的清醒; 恶之花 的非凡不在于它的刺激,而在于它的深刻。本文试图通过对 恶之花 中几首诗歌的鉴赏,进而管中窥豹,探究这部巨著的创作特点及写作风格,以飨读者。

二、诗歌创作特点及风格的解析1. 恶之花 的主题及创作特点

天鹅 是 恶之花 中的第124首,在这首诗中作者写道:

只看见一只天鹅逃出了樊笼/蹼掌不断地磨蹭着干燥的街石/雪白的羽绒拖扫地上的不平/张着嘴拱出一条没水的河堰/烟尘中她焦躁地梳理着双翅/心中装满故乡那美丽的湖水,说/:雨啊,你何时下?雷啊,你何时打?

1859年波德莱尔写下了这首诗献给正在流亡中的维克多 雨果。在这意味深长、充满象征的诗中,波德莱尔把雨果和自己的处境及命运均浓缩在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之中。 天鹅 象征着他们, 樊笼 象征着他们所受到的困扰和束缚, 雪白羽绒 象征着人在天堂中的纯洁无邪。然而摆脱了桎梏的人并未回到天堂,只是走出了小樊笼,进入了大樊笼,在他面前是 干燥的街石 、 不平的地 和 没有水的溪 ,他只能在心中怀念失去的乐园 故乡那美丽的湖 。而那上帝居住的蓝天是 嘲弄的 ,嘲弄在地上笨拙

地挣扎着的人;它又是 残酷的 ,听凭尘埃玷污雪白的天鹅。终于,天鹅怀着渴望重归天堂的心情向上帝发出了谴责, 吐出了它的诅咒 。这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受到何种磨难,终生都将在向往希冀中度过,他的向往是天堂,他的希冀是获救。这不正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吗?波德莱尔正是一只逃出樊笼在污泥中挣扎而且诅咒上帝、怀念故乡的白天鹅。

波德莱尔认为他所处的资产阶级商业文明的时代是一个颓废的时代,他的诗歌总是在表明对这个现状的敌意。波德莱尔用他的贵族主义的理想与他所在的世界对抗。他通过美化这个世界进而达到对此世界的超越,他的美化十分彻底,即便对死尸和腐物也能再三赞美。

以 恶之花 中的第27首诗歌 腐尸 为例,这首诗共十二节四十八行,诗人用了一半的篇幅来描写一具女人的

腐尸,纤毫毕露,似可触摸,形象的丑恶催人作呕,笔触的冷静令人咋舌。据说当时有一些不满现实的青年在咖啡馆里朗诵此诗,在座的资产者们个个大叫 丑闻 ,波德莱尔也因此获得 尸之王 的雅号。如果诗到此为止,那确是一幅出自拙劣画匠之手的拙劣的画,怕连诗也称不上。但是,诗并未到此为止,诗人斜出一笔,用三节抒情的诗句慨叹腐尸的原形已成梦境,透出了一些思考的端倪。接着,诗人用了两节诗警告他的情人:

可是将来,你也要像这臭货一样/像这令人恐怖的腐尸/我的眼睛的明星,我的心性的太阳/你、我的激情,我的天使!/是的!优美

之女王,你也难以避免/在领过临终圣事之后/当你前去那野草繁花

之下长眠/在白骨之间归于腐朽。

倘使诗在这里结束,虽说已有了些意蕴,但终究不过是一篇红粉骷髅论而已,不出前人窠臼。所幸诗人的笔不曾停下,他写出了最后一节:

那时,我的美人,请你告诉它们,/那些吻你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到时候,我的美人

啊,告诉蛆虫/他们定会把您吻吞/说我的爱虽已瓦解不成体统,但

45

第6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

改不了表里神圣。

这首诗歌充满着邪恶与死亡的气息,但却具有独特而致命的审美快感。它的形式和神圣本质的确令人惊叹,转瞬化腐朽为神奇,使全诗的面貌顿时改观,原来诗人的目的并不在 把丑恶、畸形和变态的东西加以诗化 ,也不是 歌咏尸骸 , 以丑为美 。他在创作红粉骷髅的诗篇中引出深刻的哲理:精神的创造物永存。对此,法国批评家彼埃尔有过极好的概括: 在 腐尸 这首诗中,对于精神能力的肯定最终否定了腐朽,这种精神能力始终在自身中保留着腐烂肉体的 形式和神圣本质 :肉体尽可以发霉、散落和毁灭,但其观念继续存在,这是一种牢不可破的、永恒的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我们不仅可以从诗的本身得出结论,波德莱尔本人的信件和日记也可以提供佐证。他在日记中说过: 精神创造的东西比物质更有生命力。 他还特别地提到 形式 : 人创造的一切形式,都是不朽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不无悲哀地慨叹: 我被视为 尸体文学的诗人 ,这使我很痛苦。 众多的读者所以在这首诗中只看到 丑恶 ,甚至 不道德 ,是因为他们被具体的形象挡住了去路,而对诗人的精神活动却麻木不仁。他们既无力捕捉诗中的象征,也无力从整体上把握诗的主旨。

波德莱尔不满足于帕尔纳斯流派的纯形式创作口号,他赋予艺术比寻求 纯美 更高、更神秘的使命,决意让艺术超越平俗时空框架而导向语言和道德王国之外的 不可知 意境。

在 祝福 中,他提到了 愤怒的人民 ;在 天鹅 中,他寄同情于 囚徒 、 俘虏 和 被遗忘在岛上的水手 ;在 猫头鹰 中,他告诫人们要畏怯 运动和喧哗 ;在 风景 中,他写道 骚乱的风暴徒然在窗外怒吼 。寥寥几句诗,就让读者想到了令资产者心惊胆战的1848年革命,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在革命失败后的消极颓唐的精神状态。

对于在贫困中挣扎的下层人民,波德莱尔也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在 恶之花 中,直接提到 工人 的诗句中有两处,如在 薄暮冥冥 中: 那些工人累弯了腰重拥枕席 ,他们从黄昏的到来中得到慰藉。然而,穷人的命运却在 快乐的死人 一诗中通过象征的手法得到了表现:

死亡给人慰藉,唉!又使人生活;/这是生命的目的,唯一的希望,/像琼浆一样,使我们沉醉,振作,/给我们勇气直走到天气黄昏 。

这是通往那陌生天国的大门!穷人的劳顿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死亡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而是休息,是安慰,是解脱。这是波德莱尔一种消极的理解,然而,对于穷人的悲惨处境来说,是多么深刻的写照!

2. 恶之花 的写作风格及技巧

波德莱尔是第一个表现恶之美的诗人,在 恶之花 中,他增添了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着力在城市的阴暗面中发掘诗意,从而更深刻地暴露出巴黎这座病城的灵魂。在他的笔下,工厂的浓烟变成 煤烟的江河高高地升上天外 ;在穷人聚居的古老郊区,破屋上的百叶窗变成了 遮蔽秘密淫荡 的屏障;街道是阴郁的,像老人的皱纹,却又嘈杂得震耳欲聋,路灯闪烁着发红的光,照着泥泞的郊区,是辉煌灿烂的巴黎的反面。那乞丐、老人、老太婆、拾破烂的、筋疲力尽的工人、学者,还有小偷、骗子、赌徒、娼妓,就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波德莱尔既描绘了他们一天的结束,也描绘了他们一天的开始。

对于金钱的崇拜,在 恶之花 中是通过诗人的悲惨命运来表现的,他受到家人的诅咒,他受到世人的揶揄,他的生活像拾破烂的一样潦倒,他竟至于为了糊口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尊严。

波德莱尔一方面对资产阶级怀有轻蔑和仇恨,往往表现出不共戴天的激烈情绪,但另一方面,生活范围的极其狭窄,又使他不能深切了解广大劳动群众的苦难和斗争,从当时此伏彼起的革命运动中汲取精神上的力量,因此,波德莱尔始终像一个揪着自己头发想离开地球的人一样,虽然费尽气力,痛苦万状,却终于不能离开。正如他在 断想 中所说: 我迷失在这丑恶的世界上/被众人推搡着/像一个厌倦了的人/往后看,在辽远的岁月中/只见幻灭和苦涩/往前看,是一场毫无新鲜可言的暴风雨/既无教诲,亦无痛苦。 追求解脱而找不到出路,热爱生活而又不知何所依凭,预见到革命却看不到希望,始终在如来佛的掌心里翻跟头,这是波德莱尔深刻的悲观主义根源。

波德莱尔用间接的方式、用具体的形象印证了他的直接的议论,从而更生动更鲜明地再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个本质方面。那时的世界是邪恶、丑陋、野蛮、肮脏的世界。通过对当时世界的技巧包装,或者说通过对当时世界进行审讯,通过对以前所没有的审美领域的开拓,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超越。诗歌艺术的任务在他而言就是修正自然。他对骇人听闻甚至是恐怖事物的美化,通过对丑的事物的审美表达彻底地反对着包围他的自然。他赋予诗歌以新的表达,用象征的、隐讳的、极度美化的词语反抗了他所生存的世界中早已变异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波德莱尔提供了这样一个命题,那就是如何通过艺术美化摆脱被虐待的存在,进而达到解脱。

波德莱尔吟咏路边的腐尸,孤岛岸边高悬的枯骨,他的诗句里充满着暗败的脂粉,褪色的油绘,古旧的香水瓶,被割下的头颅汩汩流淌着暗红的血,蛆虫有如潮水一般壮丽涌动。死亡和丑恶在他的笔下呈现出邪恶、神秘而致命的独特美感,他用血与火描摹出色彩斑斓而狂放不羁的画面。

为了实现解放人性的崭新目标,艺术被赋予了新的形式。这种形式作为对抗现实世界的黑暗、不合理、专制而呈现出反抗的深度。波德莱尔的诗歌就是在反抗 人之初性本善 这种旧有的世界对人的塑造和要求。因为他所生活的世界充斥着暴力和杀戮、疾病与困苦,完全不同于卢梭所在的世界。所以,他要塑造 人之初,性本恶 。他的 恶之花 将形象同象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向传统思想和美学观点挑战,标志着现代诗歌从象征主义向超现实主义的过渡,因此,波德莱尔也就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在 恶之花 中,(下转第51页)

46

刘守强:论 淮南子 对黄老思想的贡献

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形。

关于人的生成过程,描述得具体而生动,特别是关于形体与精神的区分,成为 淮南子 关于人的生命构成的基本观念。

在形神的基础上, 淮南子 又进一步提出形、神、气是生命的基本因素, 原道训 曰:

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其位则三者伤矣。 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应然能听,形体能杭,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

即是认为,人只有保全形、神、气三者,生命才可以正常运动。

在 淮南子 中,形、气两者关系密切,气主要依附于形,精气不能久离形体而漂荡于外,血气由五藏直接控制,所以也可以归于 形 的一方面。[4]说到底, 淮南子 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形、神两者构成的。

淮南子 认为,形、神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的。对于人来说,形神虽然不可分离,但神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神高于形,主宰形:

万乘之主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诊言训 )

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精神训 )

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原道训 )

在人死后,肉体骨血皆化,而神则与天地俱生,并不消失。故 精神训 说: 故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者,以不化应化。 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

淮南子 的编著者很重视人生的祸福问题,其书对此多有讨论。而追求生命的长生久视又是避祸求福的一个重要方面,故 淮南子 的形神论就为求取长生久视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只要保持形神的完满,就会长生不老。任何有损精神的因素都是编著者所极力反对的,如 精神训 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

淮南子 的出现昭示了黄老思想盛极而衰的历史转变。随着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指导思想的确立, 清静无为 、 与时俱变 的黄老思想已不再适合统治者的胃口而退出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而这时 淮南子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根据现实的政治生活对黄老思想做了新的论述,吸收并融合了儒、法、名、阴阳诸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道家思想。从而使得黄老思想在西汉中后期以一种强势的暗流存在于西汉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经久不息。这也为后来严遵、扬雄的出现作了铺垫,为魏晋玄学的出现以及道教的形成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何 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王彩红

(上接第46页)作者通过暗示、影射、启发、象征、以小见大等方法,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法国1848年前后二十余年的历史画卷。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反叛的一生,他的反叛以悲剧告终。然而这是一出有血有肉的反叛的悲剧,他将其凝聚在 恶之花 中,以生动的场景,活跃的人物,撕心裂肺的喊叫,发人深思的冥想,使万千读者惊醒振奋。

三、结 论

恶之花 所表现的是诗人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既有对亲人的不满,也有与社会的格格不入,既有疾病和死亡给他带来的痛苦与恐惧,更有清贫生活在其心灵上投下的阴影。 恶之花 犹如一曲宏大的交响乐,反复演奏着 忧郁与理想 对立的主题,自卷首的 祝福 始,到 旅行 作为呼应的谢幕,各个部分、各个章节相互映衬,的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结构。 恶之花 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恶之花 是 恶 的艺术,而不是恶的颂歌。同一个人,同一部诗,其命运何以有天壤之别? 波德莱尔和他的 恶之花 的历史命运就是社会病态的表现,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朵 恶之花 。

读过 恶之花 ,我们看到一个满目疮痍的社会,体验到一个备受摧残的人生,听见了一阵阵从地狱中传来的呼声,他们心中或许会生出一股怜悯的暖流,或许会腾起一团反抗的怒火,或许会敲响一阵自警的暮鼓晨钟 总之,他们会获得一副更冷静、更勇敢、更深邃的目光,从而不再为虚伪的纱幕所蒙蔽,不再为盲目的乐观所陶醉,也不再为世间的丑恶所吓倒。 恶之花 是伊甸园中的一枚禁果,它就盛开在地狱的边缘,只有勇敢而正直的人才能够摘食,并且消化。

参考文献:

[1]吴元迈.世界文学评介丛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2]波德莱尔.恶之花[M].杨松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波德莱尔.恶之花[M].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责任编辑:孙咏梅

5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