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7课《蜘蛛》.doc

【冀教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7课《蜘蛛》.doc

【冀教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7课《蜘蛛》.doc
【冀教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7课《蜘蛛》.doc

《蜘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3.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

4.提高抓住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查找作者的资料,了解蜘蛛,复习说明文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二、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三、

1.C

2.周建人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

3.特征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

1.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本文是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

围绕这个特征,介绍了蜘蛛各种各样的捕食方法;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及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等内容。

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3.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

4.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如第2、3自然段结合蜘蛛捕食的三种情景,介绍了三种捕捉食物的方法。

举例子:如第3自然段中“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披甲飞将的难捉。

作比较、列数字:如第6自然段中“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比蚕丝细得多了。”准确地说明了园蛛丝的细。

五、

1.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失败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蜾蠃,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

作者怀着对蜘蛛的无比热爱之心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去写作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热爱之情。因为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这个妙趣无穷的生物世界。

2.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巩固练习

(一)1.兜东西这那

2.(1)打比方(2)分类别(3)作诠释(4)作比较列数字

(二)1.作者以幼时的童心去观察蜘蛛,这样与少年儿童有了共同语言,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写蚊蚋“飞来”、“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取”,或者“咬、回”。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3.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

4.这是用的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对手的力量来分类,蚊蚋是力量最小的,飞虫是

力量较大但对蜘蛛没有危险的,第三类是带枪的,这一类不但力量大,而且还会对蜘蛛有危险。用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繁多的事物化为简单易理解的事物。

(三)1.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

2.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虫子的准确位置,这就必须依靠一双与众不同的好眼睛

3.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只要是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多快,朝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

4.(1)指挥防空炮火,准确地击落来袭的敌机、导弹(2)装在飞机上,监视地面和水面的活动目标(3)用以气象、天文观测,如云层移动等

5.会。因为对调后结构会更紧凑,也更顺理成章:先集中写青蛙的两个作用,再写其幼虫蝌蚪及画坛趣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就是藉秋风。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瞧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瞧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瞧今朝。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就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与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2016-2017学年[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夏天的旋律》教学设计

《夏天的旋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夏季不同节气的物候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3、学习本文细致的观察和形象化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情感;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3、通过对形象化语言的学习,能模仿说话、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观察的兴趣; 2、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美。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将和著名作家杨德祥一起走进火热的夏天,高唱《夏天的旋律》,歌唱美丽的大 自然,歌唱美好的生活图景,感悟人生永恒的真谛。(出示标题)在同学们的眼里,夏天又 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换句话说,夏天有什么代表性的景物和人的活动呢?说到夏天,可以 说是个非常非常美好的季节。夏的夜晚,在梧桐树下,驰骋着梦想,许许多多的人们聚集在 一起,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流动着时尚元素的街头,许多的太阳帽,舞动的曲子,漂 亮的姑娘一闪而过,给街头增添了不少的风景。作者杨德祥他不仅看到了夏天的颜色、形象, 而且还感觉到它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歌曲一样,有动人的旋律。下面我们 一起走进《夏天的旋律》。 二、作者简介 杨德祥,1965年生,安徽广德人。南京诸言绘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民建中央画 院画家、中国经济商务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都南海画院副院长。上世纪九十年代 初移居南京,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 工作室。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擅长国画、花鸟、走兽、亦工山水,尤精 画竹与虎。现任等职。先后在黄山、宣城、青岛、南京、香港、北京等地主办个人画展。 三、知识积累 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2、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 ,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 1.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 7 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猎狐》同步练习 鄂教版

《猎狐》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面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竹驽()粗糙()虎啸()冥()思苦想 温馨()毛骨悚()然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贪婪篱笆名誊挺而走险 B.愠怒崇尚玷污钢毅勇敢 C.糯弱唾弃奚落萎靡颓丧 D.轻蔑翱翔恫吓呕心沥血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⑴他希望展开一场血腥的厮杀,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勇武勇猛)。 ⑵他总觉得,当着母狐狸的面射杀它的小宝贝,好像也不太()(道德人道仁义)。 ⑶他觉得阿爸的挖苦还是有点道理的,自己身上确实存在()(柔弱软弱懦弱)的非男子汉的杂质。 ⑷那对小狐狸还()(茫然木然懵然)无知地蹲在前面。 4.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⑴韦老师柔声柔气的话语,清澈忧郁的目光,像一根无形的柔软的绳索,捆住了他猎手的天性……刚烈的野性。() ⑵母狐安详地昂着头,等待他棍子往下落。() ⑶它用它全部的生命在哀求:行行好,快打死我吧!() ⑷这是他雪耻的旗帜,是他勇敢的标记。() 5.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动人,而且还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你能找出一两例作点分析吗? 6.本文的结尾,戈文亮并没有抓回那只让他蒙羞的红狐,为什么他的猎手父亲还要为他举行迎接猎手满载而归的庆典仪式? 第二部分: (一) 他终于摸黑赶到了南温河。河水在星光下像匹蓝缎子;潺潺的水流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他顺着河滩向一片灌木丛走去,粗糙的沙砾硌得他脚掌发疼。他在灌木丛前停下来,将捕兽铁夹放在清凉的河水里浸泡了一阵,又抓起一把斑茅草,使劲将捕兽铁夹擦拭了一遍。他不是要清除铁锈,他是要冲洗擦拭净沾在捕兽铁夹上的人的气味。然后,他径直走到一块蛙形的岩石旁,将捕兽铁夹固定置放在两棵小桉树间,没错,这里是那只该死的红狐进出洞穴的必由之路,他早就顺着红狐留下的栀子花形的足迹从曼燕寨跟踪到这儿,昨天和前天,他花了整整两个白天的时间,侦察清楚那只该死的红狐就居住在南温河畔峭壁下某个石洞里。但他不能在白天来置放捕兽铁夹,一方面是为了瞒住阿爸;更重要的是,白天置放的捕兽铁夹只能逮住愚蠢的豪猪,而逮不住狐狸;狐狸是昼伏夜行的动物,和人类的生物钟恰好相反;它黄昏出洞时,经过整整一个白天的养精蓄锐,异常()(灵敏、敏感),来往路上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都休想瞒过它的眼睛和鼻子;黎明返回时就不一样了,在树林里奔波觅食了一夜,早已精疲力竭,又回窝心切,难免莽莽撞撞。 他把捕兽夹上的铁板支好,拉紧弹簧,安稳插销,然后用斑茅草伪装起来,还把两坨狐狸粪

七年级下语文一对一教案

2014.06.28 (10:00-12:00) 一、触摸文言文的余温 《口技》(林嗣同,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点明口技表演的准备,设好铺垫)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正面: 侧面:

六中上智寄宿部鄂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测试卷

六中上智(寄宿部)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题号一(34分) 二(26分) 三(40分) 总分 (一) (二) 得分 亲爱的同学: 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 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举起 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积累及运用(34分) 1.抄写下列句子,并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人迹罕.至倜.傥呵.斥祷.告妒.忌哽咽. ()()()()()() 2.根据语境依次选择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油菜子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了。 ②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了。 ③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了。 《夏天的旋律》 备选项:A.挤满爬满装满B.装满挤满爬满 C.装满爬满挤满 D.爬满装满挤满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销声匿迹惆怅兴致勃勃根深帝固 B.相得益章妥帖暝思苦想林林总 总

C.酣畅淋漓缭亮跌宕起伏致理名言 D.人迹罕至抖擞循循善诱斩钉截 铁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默而识.之识:认识②居.数月居:过了 B.①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所以②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C.①学而不厌.厌:厌倦②敏而好学敏:勤奋 D.①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惘而无所得②学而不厌厌:满足 5.下列译句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句:见到没有道德才能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句: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并以此拿来炫耀。 C.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而。译句: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越远。 D.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译句:靠近边塞的人,死了十九个。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4分) (1)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它的内涵。(2)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是否能够正视失败。 (3)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4)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7.将下面句子组成文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篇一:202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1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家庭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

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 第一课《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 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教案汇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小编为您精心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希望此文章能使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

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前二分钟:讲述成语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一) 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二)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三)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精品语文资料 一、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

鄂教版七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一)

鄂教版七年级(下)期末语文复习 专项训练(一) 一、课内字音、字形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菜畦.(qí)簪.子(zān)稍.微娇.滴滴 B. 撇.嘴(piě)发颤.(zhàn)留.畅软绵绵. C. 酸涩.(sa)倘.若(tǎng)惭.愧笑嘻.嘻 D. 书塾.(shú)连翘.(qiáo)遗漏.孤.零零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鸟巢.(cháo)代木丁.丁(zhēng)拂.晓迭.宕起伏 B. 应和.(h?)雪花飞飏.(yáng)芦篷.怨天尤.人 C. 冰碴.(chá)相得益彰.(zhāng)山麓.崇.山峻岭 D. 箬.叶(ru?)酣畅淋.漓(lín)磨炼.恓.恓惶惶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拘.谨心会.神凝 B. 寒噤.(jìn )转弯抹.角(mǒ)疟.疾慷概.淋漓 C. 赫.然(ha)气冲斗.牛(dǒu)聒噪.潜心贯.注 D. 腌.臜(ā) 按捺.不住(nà)霹雳.红装.素裹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停滞.(zhì)耽.误(shěn)纪.载粉墨.登场 B. 措.施(cu?)痊.愈(quán)崭.新梦寐以求 C. 渗.透(shan)昏庸.(yōng)免疫.川.流不息 D. 孵.化(fū)缘分.(fan)诚挚.诚言不谬.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荒诞.(dàn)拯.救(zhěng)蜷.缩通讯. B. 濒.临(bīn)缝.隙(fang) 浏.览焦距. C. 门槛.(lán)滑稽.(jī)纤.维胁.骨 D. 愚蠢.(chǔn)蹒.跚(pán) 胆怯.涟漪.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无误 ..的一项是() A. 愠.怒(yùn)自省.(xǐng)诲.人不倦(huǐ) B. 御.者(yù)髀.骨(bì)南辕北辙.(zh?) C. 社稷.(jì)汝.曹(nǚ)戮.力一心(lù) D. 汤熨.(yùn)忿.然(fan)晚烟萦.树(yí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教案一) 执教者:余刚 时间:二月二日地点:教室 执教班级: 综合实践的目标: 1 明确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2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 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安排和过程要求。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结果的体现形式。 综合实践的重点: 1 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2 展示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秀成果。 3 认识本学期我们要实践的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1 总结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上学期,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积极的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在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之中,同学们在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进步。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课堂和40分钟,语文学习处处都有,生活处处涉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语文课堂时空的无限延伸和无限可能性的一次有益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广泛的搜索能力,良好的团结意识。"综合"二字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综合,也是学科的综合,意识思维意识的综合,更是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的综合。我们初2006级三班的同学将自己的团队组合成若干个小的合作的团结的队伍,不仅胜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集体精神: 1 宋亚运(蜘蛛侠小组) 1人 2 胡悦(SPRING小组) 1人 3 李伊杨文倩周耘芸刘捷琳(动感地带小组) 4人 4 龚研王澜罗徐丹(蓝血小组) 3人 5 王雅琪姚梦君陈建宏周睿(VICTORY小组)4人 6 吴穹杨华宇陶岳枫(ROCK MAN小组) 3人 7周腾跃李祺灵陈逸豪 (SUPER AWD小组) 3人 8 马彪赵路程王亚雄(天炫小组) 3人 9 苏博生夏秋雨王一帆蔡佳伟(S X W小组) 4人 10 周子栋张辰窦南松(曼彻斯特联组小组)3人 11黄迪谭哲一(欣雨小组) 2人 12 张芸仪李雪钱佳婧(RUBASSE小组) 3人 13巫海强万渝圣彭美逍逸李璐君(十字军小组) 4人 14 刘宁武文婧罗丹纳吴青霞(X小组)4人 15 杨颖希彭丰梁俊杰(无名小辈小组) 3人 (画横线的同学为小组长)

《山中避雨》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山中避雨》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 册) 丰子恺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通过两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本篇文章的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把这篇课文讲透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这三方面来分析课文。那么我们来回忆一下: (根据六要素概述避雨的全过程) 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好,同学们,丰子恺写《山中避雨》要表达什么? (证明“乐以教和”的道理。)

老师:那么“乐以教和”在哪里得以证实? (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三家村气氛变化) 老师:作者和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有什么变化呢? 1、两女孩:怨天尤人——欢喜——纵情高歌——难舍难分 2、作者:扫兴——趣味更好——尝到音乐趣味——惜别 3、三家村:寂寥——观看——和唱——惜别 老师:产生变化原因是什么?(乐以教和),乐以教和在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选材紧紧“乐以教和”这一中心。 的确: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的更和谐。 二、品味语言。 1.“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中,“我所体验的境界”指什么?作者为何“不愿她们‘大人化’”? 提示:“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里应从周围环境和作者的感受两方面答。 明确:“大人化”怎样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不愿”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什么态度?“我所体验的境界”指“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情,反觉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导语】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单元 1.童年的朋友 积累与运用 1.chànpúɡūnonglòuliǔjiázōng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

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chúzì 2.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2)A(3)FD(4)B(5)A(6)B 4.①—C②—D③—E④—A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文两 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