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

 2009年 第1期兰 州 学 刊N o.1 2009

总第184期L a n z h o u x u e k a n G e n e r a l.N o.184 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

李春生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 马克思的科学人学思想是有丰厚的理论来源的,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变革的理论基础。文章考察了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关系并细致地发掘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分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B5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9)01-0030-03 [收稿日期] 2008-09-10 [作者简介]李春生,男,河南平舆人,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及理论创新”(项目号:2008-Z X-124)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哲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哲学变革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他的人学范式的革命中,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质上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正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立是同扬弃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一样,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形成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有密切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总体性质以及推进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新进展。

在黑格尔的人本主义学说中,他把人的本质精神化了,使自我意识成了人的本质。黑格尔的辩证法披着神秘的外衣,把人的生命过程当作人表现出来的神灵过程。由于他把人和自然界精神化,所以他把人的真正本质剥夺了。对黑格尔来说,人的本质不是关系,更不是表现出来的人与社会关系的抽象,而是另一种抽象,即主体已经不是人,而是神,是思辨式的绝对精神的神。虽然黑格尔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把人的发展看成是历史辩证的自我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表现为物质的、现实的创造,也不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统一,只是人的意识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很显然,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是把人的本质规定为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这就是说,不是先有物质的自然界,而是先有绝对精神。自然界只不过是人的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精神化为自然,是为了通过自然去发展人,然后再在理性中完成绝对观念的自我意识。因此,黑格尔的所谓人的理性和人自身都不是属于人的,而是服从于绝对观念的自我意识。人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就是绝对精神。

虽然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精神化,把人抽象化,但我们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对黑格尔人本主义哲学的这种形式的理解,而应当通过表面神秘的形式领悟黑格尔辩证法真正的人文精髓:那就是黑格尔人学发展的辩证法在抽象的形式下深刻地表现出来人的历史和异化,它所包含一切批判了的成分。因此,黑格尔是在抽象形式下掩藏着深刻的人本主义,而这种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成长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通道。具体来讲,黑格尔人本主义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黑格尔借精神的异化表达了人的异化;借精神要扬弃对象的异化使之复归于精神,表达了人收回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克服对象同自己相背离的异化的权利。所以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尽管是唯心的、抽象的,把人只看作精神,它里面却潜伏着一切批判的成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是这样评价黑格尔人本主义哲学的秘密的:“黑格尔的《现象学》极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到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1]这一论断抓住了黑格尔哲学中最根本的秘密所在,也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人本主义哲学的深刻领悟,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影响痕迹的内心独白。马克思欣赏黑格尔人学辩证法思想的主要之点有:

第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深刻阐发。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人看作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人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创造出现实的人本身。因此,黑格尔把人看作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人不是一个

静止和凝固的存在,也不是一个纯粹固定不变的存在,人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搏斗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拷问和自我超越的存在。人把自己的力量和本质对象化、外化,亦即人创造出自己的外部对象世界。同时,这就产生了同自己的对象之间的对立、主客体之间的对立,产生了人对于这种对立的扬弃活动,占有对象,把自己外化了的本质力量重新收归己有。这样,人就通过了自己的活动创造了对象化了的即现实的人本身,人通过这种活动完成了自我的创造和成长。

第二,黑格尔认识到了劳动的本质,或者说,黑格尔对劳动进行了哲学的本质的考察。黑格尔之所以能提出否定性的辩证法,把人看作一种自我创造过程,是因为黑格尔认识到了劳动的本质。否定性为什么能成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而不是人们所通常理解的那样只是单纯消极的否定、破坏或虚无?这是因为黑格尔用劳动来理解否定,因此“否定”这个单纯的概念才获得了真实的内容和生命。因为否定性就是劳作的活动,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外化对象化,而这种对象化所造成的客体,同主体又必定发生矛盾对立(它独立于人,或者甚至反过来统治人、奴役人、反对人),所以否定性就不仅表现为外化,还要表现为扬弃这种外化的活动,使外化的对象重新回到人本身来,使主体得到自我实现。这就显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了。

第三,黑格尔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深刻理解现实的人和历史。因为他把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理解为人在劳动中经历了漫长的对象化、外化和异化,并且扬弃这种外化的自我形成。在这一点上,费尔巴哈反而远远落后于黑格尔。费尔巴哈虽然主张物质的、现实的、感性的人而反对抽象,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神学,但是他没有吸取到黑格尔哲学中那些深刻的东西,没有看到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深义。他不懂得黑格尔用精神的抽象动作来表现实际的劳动,表现人的自我创造的历史活动的意义。他以感性直观的直接性作为根据来肯定人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却看不到现实的自然界和人其实都是在运动中、劳动中、辩证的否定之否定中才有其真实存在、才有生命、才实现其自我创造和自我肯定的。当然,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对劳动的理解也只是唯心主义的,他并不承认人类物质活动的劳动的本来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的方面。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作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2]抓住了劳动来理解人和现实世界,把劳动理解为外化、对象化、异化和它的扬弃,理解为人的自我生成。但同时,又把劳动看作从根本上说来只是理性的活动、思维的活动、精神的动作,这就是黑格尔的天才和他的唯心主义的错误的真正根源。

黑格尔人本主义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人的自我创造做了深刻的哲学表达,他所描述的绝对精神的能动的自我实现的运动,精神通过否定之否定所实现的自我发展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贯穿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这种对人的成长的哲学描述体现了黑格尔人本主义哲学的精髓,也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妙之处。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哲学启示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决定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特质,是马克思实践人学最主要的思想来源,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变革和人学范式转换的理论支撑点。

对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的另一个著名人物是哲学家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不仅继承了传统教科书所指认的唯物主义,更重要的是承袭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理念。如果说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物质前提,那么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目标。

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以后对马克思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对思辨哲学所进行的批判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人本主义的批判,以感性的、个别存在的实在性来代替逻辑学的一般存在,以人的本质代替抽象理性的本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命题是:人是世界上最根本、最本原的存在;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价值;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这种人本主义哲学决定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特殊价值及其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打通了道路。马克思曾热烈地信奉过费尔巴哈的人学,认为费尔巴哈对人的发现是近代德国哲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思想的交汇点,马克思正是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观念,才最终实现了哲学思想的革命。

具体来讲,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哲学应当把感性的自然人作为自己研究的中心。哲学不是神学,也不是虚幻而玄妙的精神思辨。费尔巴哈把感性的自然人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和理论出发点,把人看作是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物,而不是超自然的或纯精神性的东西,这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奠定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人本来是地地道道的实际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同周围的自然界、自然力量不可分离的存在物。因此,只有承认自然主义这一基础,才能理解人的真正的本质。

第二,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思想,对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人学思想有深远影响。在费尔巴哈看来,单个的人是孤独的、不幸的人,人类个体的幸福绝不存在于他们的对立和分离之中,而只能存在于他们的联合和共存之中。为此,费尔

31

巴哈竭力想在理论上证明,这种“联合”和“共存”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需要和欲望,是人之为人的普遍本质,即类本质。马克思在向新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中,正是在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思想的直接启发和推动下,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从而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

第三,费尔巴哈对宗教异化的批判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有直接影响。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孤独化造成了人对上帝的热爱,现实的人是孤独的、分离的,人在现实中的无依无靠造成了人们对上帝的依赖,造成了人本质的异化。于是,他对宗教的批判转向了对人的生活和交往的批判。因为人的正常交往受到阻隔,人与人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没有了相互依赖的情感基础,相互之间是猜疑和冷漠,这样就造出一个上帝来。就是说如果人的依赖感得不到满足和释放,他就会异化,没有上帝他也会设计出虚幻的上帝或类似上帝的东西。在费尔巴哈看来,人需要生活在一个相互关爱和友爱的团体中,他希望建立一个爱的宗教、爱的共同体,人们才能不信上帝。当然这一认识是空洞的、幼稚的。但由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批判理论提出了对克服人本质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本质复归问题,使马克思可以循着费尔巴哈的哲学逻辑继续进行理论开掘,在提出政治异化是宗教异化的原因以后,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要克服劳动异化和一切不正常的非人现象,必须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正是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进行清算的哲学著作中实现了哲学新视域的革命,走出先验人性论唯心主义和概念推演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的理论发展空间。由此,青年马克思开辟出一条以实践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也即自然唯物主义的思路,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序幕。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用感性的对象化活动原则取代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原则,重新阐释了哲学的本质和功能、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本质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结构,由此建构了一个由实践概念所支撑的新哲学理论运思的平台。《提纲》以社会关系的总和定义人的本质,颠倒了以人的先验本质定义人自身的先验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从而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类个体直观的方法将人的本质设定为抽象的无声的“类”。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视域———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生成已经浮现在马克思哲学思考的主导层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建构了一种全新的科学世界观。在《提纲》开创的实践的立场上,在面向社会生活的历史性生成方向上继续前进,进一步限制了实践概念中的纯哲学的人自身意识和道德伦理活动的内涵,以物质生产、经济交往和分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入口。深刻地揭示了费尔巴哈和一切就唯物主义者哲学前提的静态直观中的物质是非历史的主观假定,因而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者。马克思以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与人缠绕在一起的“周围的感性世界”,取代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中始终如一的感性自然界和感性人自身。因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意识是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历史地生成变化的历史性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就以自然、社会、人自身存在方式的历史性原则立场,超越了费尔巴哈哲学以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自身存在方式为天然自然属性所注定的先验性原则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阐述;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给予科学揭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对经济学的研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建构,从而完全彻底地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史观。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发展了辩证法;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完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理论的抽象议论的批判,逐渐形成了自己科学的人学思想,完成了哲学史上人学范式的格式塔转换。以往我们在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候,侧重于马克思人学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批判,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人本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作用,这并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重新打量既往的学术判断,真正界划出马克思人学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关系,既要强调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革命意义,也要切实认识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变革的基础和理来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3.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185.

〔责任编辑:王望〕

3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