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震

地震

地震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灾难可以在瞬间夺走生命,但永远无法让爱熄灭。

“抗震精神”就是:民族和谐,博爱互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大爱无疆!

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团结协作精神;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顽强拼搏精神;百倍努力、争分夺秒、抢救到底、绝不放弃的坚忍抗争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韧性战斗精神。”

连日来,全球目光都凝聚在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而西方的军事家的眼光也都集中在中国军队这次罕见的大集结、大调动上。对中国军队10万将士从天而降、越岭而来、驱车而至,直入灾区,对解放军官兵与灾难展开的大搏斗无不为之赞叹。然而,西方的军事家要读懂解放军对人民的"鱼水情"却并非易事。

时评:在这次地震灾害面前,我们看到总书记坚定有力的信念,看到共和国总理慈善坚毅的面容,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钢铁般的意志,看到各路抗灾英雄顽强奋斗的坚强,看到一个个奇迹般生命的刚强,看到广大民众的坚定意志,更看到在全中国全世界所有的华夏儿女、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激情,中华民族汇聚成的爱心和力量。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国人民的胆魄,中华民族的脊梁!

虽然我们无法用自己的肉身,替你们抵挡灾难与痛楚;虽然我们远隔千里,甚至无法陪伴在你们的身边。但请相信,平日里一呼百应的我们,此时此刻和每一个中国人一样,有着最朴实、最真挚的心。

作为一个人,我为失去同胞感到很伤心、很无助、很痛苦,

救援者几乎每人都背着30斤重的救援物品,在烂泥浆和乱石堆中穿行。他们一边要躲避山上不时滚下的足球大小的碎石,一边要防止一脚踏空。在脚边十余米深的地方,就是湍急的岷江。那是雪山融化后流下的雪水,当地人说,即便是大夏天,一个人掉下去,“五分钟就冻得没救了。”

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汶川?向世界报道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

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

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人性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

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谢谢大家!

唐山人在海外的问候

外边的夜很静,或许你们还没有睡。盖好你的被子,不要再回忆那瞬间的残酷!畅想下我们新的家园。给你自己一个微笑

震殇中,我们相拥取暖

人生本来不易,震殇无法平复的时候,唐山人愿与你们相拥取暖,一样的伤痛,一样的眼泪,希望我们获得力量……

请记得要微笑,从心底快乐的微笑

灾区的孩子们:

想告诉你们的是,我们永远在一起。

虽然我们从来不曾会面,或许我们在这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或许我们原本只是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但此时此刻,我们相识了。能够给与你们力量,是我唯一能做的事了。

也许,在这之前,中国的四川有着一个和我一样喜欢音乐的孩子,一样喜欢周杰伦,喜欢井柏然,喜欢打篮球,喜欢随时插着耳机陶醉,喜欢不由自主的自己唱上两句,喜欢……这是缘分。虽然这个孩子或许是因为地震失去了许多许多,但不要忘记的是,在世界的这个小角落里,仍旧有我这个和你有同样爱好的高中生。

我希望你们快乐,因为你们快乐了,我的愿望就达成了。其实我什么都做不了,除了捐了钱这种十分微小的事。不能替你们承受,不能替你们分担,所以请允许我贪婪的请求,我真诚的希望你们能快乐起来。

因为我们在一起。

灾难来临时,不要害怕,因为你要知道,还有我,为你们祈祷,祝福!

加油,四川的孩子们,振作起来,祖国的未来因为你们的成长而更显得熠熠生辉!

让我们一起加油奋斗!

当某年某月某日,我有幸在街角处看到你时,请记得要微笑,从心底的快乐的微笑,告诉我,我的愿望实现了。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

汶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你们好:

我是唐山地震的幸存者,惊闻四川汶川地震,每天守候在电脑旁,等候着灾区的每一个消息,一阵阵窒息的感觉袭上心头,那时候恨自己不是神仙,没有回天的法力拯救你们,我受难的同胞!唯有无奈心痛的泪水流淌!

小朋友们,我们相隔遥远,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活着就是有活的道理,活着就有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真的是很伤脑筋的问题,直到有一天,自己才明白人,每个人活者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天,让我告诉你灾区的小朋友,活着就是快乐的事情!惊恐和痛苦都会漫漫的过去,但那种惊吓是短时间不能消失的,但我们都能坚强起来,走出地震恐怖的阴影!不论你怎么样,断腿还是伤脚,只要你记得活着就是好!

感受生命,生命是快乐而美好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苦难那都是上天对我们活着的人的考验。小朋友们人生的路还很漫长,要走过自己漫漫的一生还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我相信一定会坚强起来,从小学会自立自强,学好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受难的家园,创造美好的未来!真正能拯救我们的是知识和我们的双手!

我相信你们能从痛苦中走出来!相信你们能行!

只要还活着,就要朝前走

四川人民是英雄的。灾害落到哪里不由人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刚强;谁逝去谁活着由不得自己,但是哭过之后还得活着,活着就得活个样来。有人说,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坑坑坎坎,经历了就得面对,忧愁也是一天,刚强也是一天,低头弯腰是一天,挺胸抬头也是一天。只要活着,就要朝前走,往后走没有路,只有前头的路是亮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切困难总会在我们共同的忍耐和努力中度过.

我们的国家闹过洪灾,闹过大的火灾,地震,台风等等,只要我们坚强,和团结一切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虚影.我相信汶川人有抵抗灾难的韧性.

不要在意现在的状况,也不要去凝视那些已经成为废墟的家园.人去了我们要节哀,要坚强.房屋没了我们可以再去建造,只要我们珍惜现在已经幸存下来的生命.

废墟上筑起民族精神新的长城

公元2008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之后,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又一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那一刻起,中华民族充分展现了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英雄气概。在德阳市汉旺镇那永远停在5月12日14时28分的大钟不远处,废墟上的危房正在拆除,一顶顶帐篷和一栋栋简易房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一望无际的田垄上,黄透了的麦子已经收获,绿油油的水稻正在成长;临时市场上,粽叶、糯米、红枣、香包等端午时令物品丰富,灾区群众在帐篷里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节;孩子们聚集在帐篷小学里,重新拿起崭新的课本。

劫后余生的汶川作证: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筑起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长城,坚不可摧。

在灾难中毁灭还是在灾难中重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意志力最严峻的考验。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让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迎接各种挑战

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抗争的历史。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不仅仅是远古传说,也是对我们祖先无所畏惧抗击自然灾害的生动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过多次大的自然灾难,如1966年的河北邢台地震,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洪涝灾害……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孕育、发展和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面前,在似乎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面前,从不低头,勇于抗争。”长期从事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王东说。“众志成城,不屈不挠,以大智大勇,战胜大灾大难,是中华民族精神早在自己的生成期就已确立的固有品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光大,熠熠生辉。每个特定年代,每次特殊事件,中华儿女都会为民族精神书写新的内容--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在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中华民族数千年丰厚历史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而且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生成了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

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

在伟大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千千万万的人汇入抗震救灾的洪流中。

当特大地震以超越人类的巨大力量重新改写山川河流布局和走向后的10多分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灾难救援队、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火速奔赴灾区。在抗震救灾一线,举国上下关注汶川,亿万同胞心系灾区,倾力支援抗震救灾斗争。

大灾有大爱。十三亿人的爱心,汇成爱的海洋……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万众望汶川,举国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灾难中彰显

“地震了,我有些事情要做,给我几天假”,5月12日下午,强烈的震感刚过,36岁的陈岩给老板打了这样一个电话。

随后,陈岩立即开车去附近超市买了一车矿泉水、方便面、面包,他不是要为家里准备,而是直奔都江堰,因为那里是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

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是共和国全体公民的集结号。像陈岩这样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在灾区到处可见。

一位志愿者这样写道:一个看似巨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变得很小;十三亿人民每人献出一点爱心,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发自心底的声音,冲破千山,跨越万水,响彻中国,直达汶川,突显了共和国公民在危急时刻,为国分忧、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识。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籍贯不同,却精神相通,目标一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方”不仅是国家、政府、组织、企业,还是每一个公民。

多难兴邦。面对地震的严峻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力量,深切体会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凝聚力。

“我要为抗震救灾做点什么”成了无数人的心愿、行动和荣耀。

地动山摇的一瞬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老师;废墟下,用最后一点气力唱着歌、相互鼓励、等待光明的孩子;一次次钻进随时可能垮塌的楼板下,搜寻生命迹象的救援队员……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

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纷纷慷慨解囊,自愿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千千万万最平常的百姓都在倾心尽力。

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民第一时间自发来到献血点无偿献血,许多市民在余震中一直等到13日凌晨。在北京、在上海、在石家庄、在广州……一些城市的血库出现了血浆太多存放不下的情况,还有的地方因为排队人太多甚至导致交通堵塞,血站不得不敬告献血者登记预约献血。

灾难让中华民族空前凝聚,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西班牙《世界报》发表题为《一个摧不垮的民族》的文章,称赞中国拥有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认为中华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地震震动中国,中国感动世界。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在对每一个生命的抢救、救援、援助中,大写的“人”字,让民族精神跃上新的时代高度

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让山崩地裂。此时此刻,人们心中不可摧毁的是对生命的渴望,是对生命的关爱,是对生命的信念。

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党中央、国务院最关注的始终是人民群众的生命。

——抗震救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重中之重。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

第一次为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降下

的是国旗,升起的是人的尊严。

大地震发生后,在飞机上,在帐篷里,在列车上,在中南海会议室,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已经召开了18次会议,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重建家园,每次的议题,每一项措施、每一项决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从抢救被困群众到救治伤员,从吃饭喝水到医疗防疫,从帐篷衣物到孩子上学,人民利益至高无上。

以人为本、一切为民,把人民的生命、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鲁迅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面对灾难,我们万众一心

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腾飞年;2008,是中国的灾害年、大考年。百年不遇的冰雪刚刚消融,“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余烬方散,反华势力阻挠奥运圣火传递的鼓噪言犹在耳,又一场大地震突然袭向汶川,袭向中国,山摇地动,山崩地裂!

面对灾难,中华民族这样应对:从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迅速部署、亲赴前线指挥,到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3万官兵冒着余震不顾一切开赴灾区,从上百支专业救援和医疗防疫队伍精心施救到数十万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忙前忙后,从大批救灾物资通过空中、水上、陆地紧急运送到全社会迅速掀起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募捐热潮,从白山黑水、塞北高原、渤海之滨到齐鲁大地、浦江两岸、南国边城,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贫富,13亿中国人紧急动员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灾区,所有的心都惦记着灾区,所有的情都紧系着灾区。这一切,都在诠释着、再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雄壮主题:“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面对灾难,万众一心,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蕴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很多的内容,但其最核心、最耀眼的,就是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灾难顽强搏斗。正是在自然灾害的反复锤击下,中华民族养成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坦然心态,锻造出同心协力、团结应对、共克时艰的民族性格。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面对灾难,万众一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增强、人民富裕、民族自信的彰显。从源源不断运送一批批救灾物资的专列、大卡车、直升机上,从献血车前、募捐箱前排起的长队上,从慷慨解囊的老总们厚厚的信封和写着长长的阿拉伯数字的支票上,人们所看到的,是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当温总理反复安慰受灾的孩子“政府要管你们的生活”的时候,当赈灾晚会上艺人们吼一嗓子“十三亿人民做你们的坚强后盾,怕啥呀”的时候,当网络上随处可见“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帖子的时候,背后透出的是强大起来的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改革开放使祖国强大起来、富裕起来,民族凝聚力随之大为增强,万众一心也才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崛起,四川才能雄起。

面对灾难,万众一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有人说中国是一盘散沙,那是“过去时”,看一看从北京到成都到汶川到映秀救援工作的有序展开和灾后重建的有条不紊,便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凝聚力、组织力。

面对灾难,万众一心,这是人民军队中流砥柱的威力展现。在受困待救的人们那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见来了子弟兵,就有了安全感,就知道有救了。身着迷彩服的官兵出现在面前,人民群众就吃了定心丸,一切焦躁、忐忑和恐惧化为乌有,希望和力量重新升腾起来。

多难兴邦。据专家解释,汶川大地震是因为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板块的俯冲,导致青藏高原崛起而引发。崛起总要付出代价。天将降大任于斯国,必先令其逢灾受难、历磨经劫。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复兴,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大灾如大考,考验着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党和政府的领导力、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必将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增长新的本领,更加成熟,更加强大,更加万众一心,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任何灾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坚定的步伐

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壮歌

灾难阻挡不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脚步。连日来,川、陕、甘、渝等地震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热情,坚持抗震救灾,努力恢复工农业生产,抓紧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铲平废墟,重建家园。

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破坏程度之惨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在世界历史上罕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打了一场全民动员的抗震救灾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无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

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图强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壮歌。

民族精神张扬以人为本

生命无价,重于泰山。

人们深情地呼唤:

“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民族精神凝聚爱国热情

这是对全体中国人生存意志和集体意识的严峻考验。国难当头,中华民族筑起万众一心的长城。无分地域,无分职业,无分老幼,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人的身份都是“中国人”。中华儿女挽起臂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万岁”,是这段时间人们相互鼓励说得最多的话。

这一幕我们不会忘记:当都江堰小学三年级的许中政和同学们被压在废墟底下时,在黑暗与死亡的恐怖中,这些9岁的孩子们,唱着国歌,互相激励着,共同度过了28个小时的生命等待。在震后,当我们来到映秀中学时,在一切都已毁坏殆尽的废墟上,唯有五星红旗,高耸直立,随风飘动。

国歌、国旗,是亲爱的祖国赋予我们以坚强。

我们历经磨难走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综合国力空前增强,改革成果惠及13亿人民,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空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提高。

中国,这个名字,比任何时候都使我们备感亲切!倍加自豪!

民族精神激发共担决心

在灾区,一幅巨大的标语直摄人心:一点很少的关心,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党中央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全国人民发扬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民族传统。可以说,在大地震灾难来临时,是13亿颗心传递着力量,是13亿双臂膀扛住了危难,是13亿人用集体智慧和力量,赢得了这场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全国人民视国事为家事,掀起了募捐风暴。企业家、明星、市民、工人、农民,无不踊跃奉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一个捐款箱前,每一辆献血车前,人们排起长龙,向灾区传递着爱与坚强。捐款数直线上升,日日刷新。整个华夏大地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来到灾区。即将结婚的武警战士江泳进入与外界失去联系的茂县,未婚妻也当了志愿者紧随其后,两人各自忙碌难以见面,终于有一天二人擦肩而过,烟尘中,江泳对未婚妻行军礼,未婚妻高喊:“记住我永远是你的新娘!”

在灾区,你会真切感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温暖。人们像熟人一样互致慰问,互助互让,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在世界各地,海外华人华侨慷慨解囊,通过多种形式支援声援灾区同胞。他们人在海外,愈加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

共赴国难、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他们说:“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其实,这个“奇迹”在我们民族历史上屡屡发生过。中华民族正是靠了这样坚强的团结,才一次次从艰难困苦中走了过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民族精神铸就自强信念

我们可敬的灾区人民,他们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感动和帮助的。

北川幼儿园的小杨帆,对救她出来的解放军战士说:“叔叔,我不哭,从被压着起我就没哭过。”五六岁的孩子,就懂得了坚强。

都江堰龙池镇南岳村青年共产党员唐海,在自己生日那天失去了四个月大的女儿,他组织村民在废墟里寻找幸存者时,人们发现他满脸泪水,原来他的女儿当天下葬。他说:“娃娃已经不在了,废墟下还有活人,死人救不转来,我们救活人。”在危难中他填补上已经去世的村支书的位置,成为村民的带头人。大灾之后,灾区群众没有等靠要,他们掩埋了亲人的遗体,擦干眼中的泪水,又开始了自救自助。

在地震灾区的帐篷学校的黑板上,胡锦涛总书记为师生们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六个大字。这是我们党在灾难面前的又一次号召和宣言,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坚持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

“多难兴邦”,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学生课堂的黑板上写下的这四个字,语重心长,极富哲理。与其说汶川大地震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场灾难,毋宁说它是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的一次考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宁可看成是天将降大任于斯国之征兆”。

多难兴邦健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灾难,但我们从来没有低头没有屈服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灾难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灾难铸就了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磨难只能使我们精神上更加富有,肌体上更加强壮,思想上更加成熟,脚步走得更加稳健。

“因为我活着,所以我要来”浸透民族精神

汶川大地震之后,陈岩是最早进入都江堰参与救援的志愿者之一,也是第一个进入重灾区汉旺镇救人的志愿者。一个穿格子衫的男人,穿行在废墟中。他说:“因为我活着,所以我要来。”

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几乎都传达着像陈岩一样感人至深的情怀:“因为我活着,所以我要来!”

患难之中见真情。应该说,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的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无数的英雄曾让我们感慨、让我们落泪。就像在房倒屋塌时死死护住学生的谭千秋、张米亚、向倩一样,就像蒋敏这样一个失去了幼女未来得及好好疼爱的年轻母亲,一个失去了父母未能尽孝的女儿,在大难来临之后,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为了更多的父母兄弟,忍住巨大伤痛,不惮艰险困苦,恪尽职守,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分担起更多人的苦难的英雄警察一样……他们的行动已经超越了生命,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切的一切。正如一位网友在看了有关陈岩救人的贴子后的留言:“2008年将不再有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让我们感动。最终,所有让我感动的人将汇集成一个主体,那就是——中国人民!”

英雄的称号也许是暂时的,但是英雄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而只有这种精神内化为全体人民的一种自觉行动,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多难兴邦奋发图强再铸辉煌

“四川,挺住!中国,加油!”的呐喊声,让世界看到了“多难兴邦”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

三天全国哀悼日,亿万人民在同一时刻肃立默哀。山川同悲、万民齐哀的国殇气氛是如此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更让我们听到了彼此的心声:擦干眼泪,挺直脊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高昂的“四川,挺住!中国,加油!”的呐喊声中得到了最鲜明的印证。“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在特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民族凝聚力的又一次提升。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有了民族凝聚力,这个国家就不为任何困难和灾难所压倒。在大灾面前,受灾群众表现出的坚韧、顽强,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慷慨解囊捐款赈灾的热潮,全国各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志愿者行动,献血车前长龙般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全社会守望相助的同胞亲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看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用行动向世界昭示:以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具有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力量。西班牙《世界报》发表文章《一个摧不垮的民族》,称赞中国拥有举国动员的能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文章指出,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战斗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第一线。当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中国国家领导人为人民做出了榜样,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无坚不摧。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不屈的人民,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

我为奥运做什么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很多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都积极为北京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奉献力量。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没有机会像建筑工人那样亲自为水立方、鸟巢等奥运场馆添砖加瓦,也没有机会向奥运健儿一样为祖国的荣誉而拼搏,也没有机会向奥运火炬手一样举着火炬传递奥运精神。但我们可以作为一名编外志愿者,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我们可以少开一天车,让北京的天更蓝;我们可以传播赛场文明礼仪,让赛场更文明,比赛更精彩;我们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让北京的市容更整洁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真诚的微笑,用微笑传播文明,用微笑构筑和谐;我们还可以……

奥运有我,我为奥运!我们可能没有惊天之举,做的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献出自己的一个微笑,一份爱心,一份力量,北京奥运会将因你我的参与更加成功,世界将因你我的参与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