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溶剂沸点(℃) V(cm3.mol-1) δ(cal1/2.cm-3/2) P 二异丙醚68.5 141 7

正戊烷36.1 116 7.05 0 异戊烷27.9 117 7.05 0 正己烷69 132 7.3 0 正庚烷98.4 147 7.45 0 乙醚34.5 105 7.4 0.033 正辛烷125.7 164 7.55 0 环己烷80.7 109 8.2 0 甲基丙烯酸丁酯160 106 8.2 0.096 氯乙烷12.3 73 8.5 0.319 1,1,1-三氯乙烷74.1 100 8.5 0.069 乙酸戊酯149.3 148 8.5 0.07 乙酸丁酯126.5 132 8.55 0.167 四氯化碳76.5 97 8.6 0 正丙苯157.5 140 8.65 0 苯乙烯143.8 115 8.66 0 甲基丙烯酸甲酯102 106 8.7 0.149 乙酸乙烯酯72.9 92 8.7 0.052 对二甲苯138.4 124 8.75 0 二乙基酮101.7 105 8.8 0.286 间二甲苯139.1 123 8.8 0.001 乙苯136.2 123 8.8 0.001 异丙苯152.4 140 8.86 0.002 甲苯110.6 107 8.9 0.001 丙烯酸甲酯80.3 90 8.9 0.001 邻二甲苯144.4 121 9 0.001 乙酸乙酯77.1 99 9.1 0.167 1,1-二氯乙烷57.3 85 9.1 0.215 甲基丙烯腈90.3 83.5 9.1 0.746 苯80.1 89 9.15 0 三氯甲烷61.7 81 9.3 0.017 丁酮79.6 89.5 9.3 0.51 四氯乙烯121.1 101 9.4 0.01 甲酸乙酯54.5 80 9.4 0.131 氯苯125.9 107 9.5 0.058 苯甲酸乙酯212.7 143 9.7 0.057 二氯甲烷39.7 65 9.7 0.12 顺式-二氯乙烷60.3 75.5 9.7 0.165 1,2-二氯乙烷83.5 79 9.8 0.043

乙醛20.8 57 9.8 0.715 萘218 123 9.9 0 环己酮155.8 109 9.9 0.38 四氢呋喃64-65 81 9.9 0 二硫化碳46.2 61.5 10 0 二氧六环101.3 87 10 0.029 溴苯156 105 10 0.029 丙酮56.1 74 10 0.695 硝基苯210.8 103 10 0.625 四氯乙烷93 101 10.4 0.092 丙烯腈77.4 66.5 10.45 0.802 丙睛97.4 71 10.7 0.753 吡啶115.3 81 10.7 0.174 苯胺184.1 91 10.8 0.063 二甲基乙酰胺165 92.5 11.1 0.682 硝基乙烷16.5 76 11.1 0.71 环己醇161.1 104 11.4 0.075 正丁醇117.3 91 11.4 0.096 异丁醇107.8 91 11.4 0.111 正丙醇97.4 76 11.9 0.152 乙腈81.1 53 11.9 0.852 二甲基甲酰胺153 77 12.1 0.772 乙酸117.9 57 12.6 0.296 硝基甲烷-12 54 12.6 0.78 乙醇78.3 57.6 12.7 0.268 二甲基亚砜189 71 13.4 0.813 甲酸100.7 37.9 13.5

苯酚181.8 87.5 14.5 0.057 甲醇65 41 14.5 0.388 碳酸乙烯酯248 66 14.5 0.924 二甲基砜238 75 14.6 0.782 丙二腈218-219 63 15.1 0.798 乙二醇198 56 15.7 0.476 丙三醇290.1 73 16.5 0.468 甲酰胺111(20)40 17.8 0.88 水100 18 23.2 0.819

聚合物δ

聚甲基丙烯酸

9.0-9.5

甲酯

聚丙烯酸甲酯9.8-10.1 聚乙酸乙烯酯9.4 聚乙烯7.9-8.1 聚苯乙烯8.7-9.1 聚异丁烯7.7-8.0 聚异戊二烯7.9-8.3

聚对苯二甲酸

10.7

乙二酯

聚己二酸己二

13.6

聚氨酯10

环氧树脂9.7-10.9 聚硫橡胶9.0-9.4

聚二甲基硅氧

7.3-7.6

聚苯基甲基硅

9

氧烷

聚丁二烯8.1-8.6

聚四氟乙烯 6.2

聚三氟氯乙烯7.2

聚氯乙烯9.5-10.0 聚偏氯乙烯12.2

聚氯丁二烯8.2-9.4 聚丙烯腈12.7-15.4 聚甲基丙烯腈10.7

硝酸纤维素8.5-11.5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 季戊烷 6.3 甲乙酮9.2 异丁烯 6.7 氯仿9.3 环己烷7.2 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 氯苯9.5 正庚烷7.4 四氢萘9.5 二乙醚7.4 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 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 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 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 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 丙酮9.8 松节油8.1 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 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 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8.3 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 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 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丁腈10.5 醋酸丁酯8.5 正己醇10.7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 硝基乙烷11.1 哌啶8.7 正丁醇11.4 二甲苯8.8 环己醇11.4 二甲醚8.8 异丙醇11.5 甲苯8.9 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 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 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 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 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 乙醇12.9 二丙酮醇9.2 甲酚13.3 苯9.2 甲酸13.5 甲醇14.5 苯酚14.5 乙二醇16.3 甘油16.5

水23.4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高聚物与有机溶剂溶度参数及有机溶剂溶解性对照表

高聚物与有机溶剂溶度参数及有机溶剂溶解性对照表 溶剂δ/103(J/m3)1/2 聚合物δ/103(J/m3)1/2 溶剂δ/103(J/m3)1/2戊烷14.4(13.8) 聚乙烯15.8~17.0 水47.9 正已烷14.9 聚丙烯16.6~16.8 氨水25 环已烷16.8 聚氧化丙烯15.3~20.3 乙二醇32.1(29.0)正庚烷15.2 聚苯乙烯17.4~19.0 丙三醇33.8 正辛烷15.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6(26.2) 环已醇23.3 异辛烷14 聚氯乙烯19.2~19.8 甲醇29.7 正壬烷15.7 聚丙烯酸甲酯19.8~21.3 乙醇26 正癸烷15.9 聚偏二氯乙烯20.3~25.0 正丁醇23.3 正十四烷16.3 氯磺化聚乙烯16.4~20.5 正戊醇 22.3~21.6 丁二烯13.9 环氧树脂19.8~22.5 异戊醇19.6异戊二烯14.8 聚甲醛20.3~22.5 环已酮19 苯18.7 尼龙-66 27.8 四氢呋喃19 甲苯18.2 聚丙烯腈25.6~31.5 醋酸25.6(18.9)二甲苯17.9~18.4 酚醛树脂23.5 甲酸27.6 乙苯18 聚三氟氯乙烯14.7~16.2 甲酸甲酯21.9氯苯19.4(19.8) 聚四氟乙烯12.7 乙酸乙酯18.6 硝基苯20.5(19.6) 聚丁二烯16.6~17.6 甲基丙烯17.8乙醚15.7 天然橡胶16.2(16.7) 三乙胺14.9 正已醇21.9 氯丁橡胶16.8~18.8 苯甲醛22.1正辛醇21.1 丁苯橡胶16.6~17.6 乙醛20.1 正庚醇20.5 聚硫橡胶18.4~19.2 甲酰胺36.4苯胺16.1(24.3) 聚碳酸酯19.4~20.1 乙酰胺34.2丙烯腈21.4 丁基橡胶15.8 二乙酮18 DMF 24.8 聚醋酸乙酯19.2(22.5) 氰乙烯17.8 DMAC 22.7 丁腈橡胶19.4(18.9) 偏二氯乙烯17.6丙酮20.1(20.5) 聚硅氧烷19.2 氯丁二烯19 丁酮19 二硝基纤维素21.5(23.5) 二硫化碳20.5苯乙烯17.7(18.8) 醋酸纤维素22.3~23.3 二甲砜29.9二氯甲烷19.8(20.5) 聚氨基甲酸酯20.5 二甲亚砜27.4氯仿19 聚乙烯醇47.9(25.8) 萘20.3 四氯化碳17.6 乙丙橡胶16.2 溶纤剂19 三氯乙烯18.8 聚二甲基硅氧烷14.9~15.5 四氯乙烯19.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1.9(19.8) 四氯乙烷21.3(19.4) 聚二甲基硅氧烷14.9~15.5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 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 正己烷7.3 卡必醇9.6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 二丙酮醇9.2 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是亲核的,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 亲电基团:-SO3H,-COOH,-C6H4OH, =CHCN, =CHNO2,-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C6H4NH2,-CON(CH3)2,-CONH-,≡PO4,-CH2COCH2-, -CH2OCOCH2-,-CH2OCH2- 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1.7~2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为高分子 的

溶剂溶解参数

涂料工业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依靠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并不能准确预测高聚物在某溶剂内是否溶解。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氢键力的作用,在下表列出的溶解度参数仅适用于外极性混合体系,而对于强极性分子体系,就会产生误差。 美国涂料化学家Burrell认为对第一液体有两个因素与液体溶解能力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液体的氢键力。根据氢键力的强弱,Burrell将溶剂定量地分成3组: 1.第一组:弱氢键(烃类,酯类,氯化烃类,硝基化烷烃); 2.第三组:中氢键(酮类,酯类,醚类和醇醚类); 3.第三组:强氢键类(醇类与水) 第二因素是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按溶剂氢键力大小分成3个等级。 1.强氢键溶解度参数δs 2.中氢键溶解度参数δm 3.弱氢键溶解度参数δp 判断是否溶解时,首先确认树脂和溶剂的氢键力大小的等级,然后依据树脂和溶剂在相同氢键等级,由溶解度参数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树脂是否溶解。 Lieberman设想以氢键程度的表征平均值(相对值)来定量氢键力,设定,弱氢键力平均值为。中氢键力平均值为,强氢键力平均值为。且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可以用下式计算 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φ1A+φ2B+…… 其中φ1,φ2——为溶剂A、B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 A,B——溶剂A,B的氢键力表征平均值。 如E-20的环氧树脂为中等氢健溶解度参数,δm为8~13,因此可以溶解在中等氢键溶解度参数。即第二组和其相近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内,如醋酸正丁酯,丙酮,乙二醇单丁醚。也可以将70%(体积计算)的二甲苯和30%正丁醇配成混合溶剂。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而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所以E-20环氧树脂可以溶解在此溶剂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 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表

树脂溶解度参数 参数差值绝对值<1.3-1.8即可相溶。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 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 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 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 醋酸丁酯 8.5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 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

溶解度参数

SEBS常用溶剂 溶解度参数7.2-9.6的溶剂,常见溶剂如下:环己烷(参数7.2) 正己烷(7.3)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正辛烷(7.6) 甲基环己烷(7.8) 异丁酸乙酯(7.9) 二异丙基甲酮(8.0) 戊基醋酸甲酯(8.0) 松节油(8.1) 环己烷(8.2) 2,2-二氯丙烷(8.2)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醋酸丁酯(8.2) 二戊烯(8.5)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四氯化碳(8.6) 二丙酮醇(9.2) 哌啶(8.7) 二甲苯(8.8) 二甲醚(8.8) 甲苯(8.9) 乙二醇单丁醚(8.91) 2 二氯丙烷(9.0) 异丙*丙酮(9.0) 醋酸乙酯(9.1) 四氢呋喃(9.2) 氯苯(9.5) 苯(9.2) 甲乙酮(9.2) 氯仿(9.3) 三氯乙烯(9.3) 三氯甲烷(9.3)。 常见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后面的是参数)季戊烷6.3 异丁烯6.7 环己烷7.2 正己烷7.3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正辛烷7.6 甲基环己烷7.8 异丁酸乙酯7.9 二异丙基甲酮8.0 戊基醋酸甲酯8.0 松节油8.1 环己烷8.2 2,2-二氯丙烷8.2 醋酸异丁酯8.3 丙酮9.8 1,2-二氯乙烷9.8 环己酮9.9 乙二醇单乙醚9.9 二氧六环9.9 二硫化碳10.0 正辛醇10.3 醋酸戊酯8.3 丁腈10.5 醋酸异戊酯8.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 2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二丙酮醇9.2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常用溶剂极性表

溶剂极性表

ethanol 4.30 1.20 79 210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丙醇) 4.30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0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 4.50 0.43 80 330 基酮) Dioxane( 二恶烷; 二氧六 4.80 1.54 102 220 环; 二氧杂环己烷) Pyridine(吡啶) 5.30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0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00 0.67 101 380 Acetic acid(乙酸) 6.20 1.28 118 230 0.37 82 210 Acetonitrile(乙腈) 6.20 Aniline(苯胺) 6.30 4.40 184 --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 6.40 0.92 153 270 基甲酰胺) Methanol(甲醇) 6.60 0.60 65 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0 19.90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 7.20 2.24 189 268 water 10.20 1.00 100 268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 是亲核的,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亲电基团:- SO3H, -COOH, -C6H4OH, =CHCN, =CHNO2, -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 - C6H4NH2, -CON(CH3)2, -CONH-, ≡PO4, -CH2COCH2-, -CH2OCOCH2-, -CH2OCH2- 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 <1.7~2 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粘度(20℃)/mPa·s; —介电常数 名称沸点密度粘度波长极性E T(30) 介电分子量溶解性水100 1 1 268 10.2 63.1 58.8 18 二甲亚砜189 2.24 268 7.2 45 48.9 78.14 DMSO能与水、醇、醚、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等混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化合物 乙二醇197 1.1155 19.9 210 6.9 56.3 26.33 62.07 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甲醇64.9 0.7914 0.6 210 6.6 55.5 32.6 32.04 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 二甲基甲酰胺152.8 0.92 270 6.4 43.8 36.71 73.10 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 苯胺184 4.4 - 6.3 44.3 6.98 乙酸118 1.28 230 6.2 51.9 6.19 乙腈81.1 0.37 210 6.2 46 37.5 41.05 相对密度0.79,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硝基甲烷101 0.67 330 6 46.3 38.6 丙酮56.5 0.32 330 5.4 42.2 20.5 58.08 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油类混溶吡啶115 0.97 305 5.3 40.2 12.3 二恶烷; 二氧 六环 102 1.04 1.54 220 4.8 36 2.21 88.11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2-丁酮80 0.8054 0.43 330 4.5 72.11 甲基乙基酮能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20℃时,水中溶解度26.8%(w),水在2-丁酮中的溶解度11.8%(w)。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油混溶。与水形成共沸物,其沸点74.3℃,含丁酮88.7%。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1.97%-10.1%(v) 氯仿61.2 0.57 245 4.4 39.1 4.7 119.39 微溶于水,能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及油类混溶 乙酸乙酯77.0 0.45 260 4.30 38.1 6.03 88.1 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及氯仿等混溶 异丙醇82 0.78505 2.37 210 4.3 48.6 18.3 60.07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与水能形成共沸物。 四氢呋喃66 0.8892 0.55 220 4.2 37.4 7.58 溶于水、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甲基异丁酮119 - 330 4.2

溶解度参数表原理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名称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氢键值 (Cal /em3)1/2×103(J/m3)1/2 甲苯8.918.81 4.5 二甲苯8.818.00 4.5 乙苯8.818.00 1.5 Solvesso 1008.617.60-Solvesso 1508.517.39 Solvesso 2008.717.80 石脑油7.615.550.0 苯乙烯9.319.03 1.5 苯9.218.820.0 正己烷7.314.940.0 正庚烷7.415.140.0 环己烷8.216.78 松节油8.116.5 双戊烯8.517.39 三氯甲烷9.719.85 二氯乙烷9.820.05 1.1.1-三氯乙烷9.619.64 硝基乙烷11.122.71 2.5 氯苯9.619.64 1.5 苯甲醇12.124.7618.7 苯乙酮10.621.69- 二丙酮醇9.218.8213.0 丙酮9.920.259.7 环己酮9.920.25 异佛尔酮9.118.62 甲乙酮(丁酮)9.319.037.7 二乙基酮8.818.007.7 甲基丙基酮8.918.218.0 甲基异丁基酮8.417.197.7 甲醇14.629.6718.7 乙醇12.926.3918.7 异丙醇11.523.53- 正丁醇11.423.3218.7 异丁醇10.8 - 22.10 正丙醇11.923.3518.7

醋酸甲酯9.619.648.4醋酸乙酯9.18.4醋酸正丁酯8.517.398.8醋酸异丁酯8.38.8乙二醇乙醚9.920.2513.0乙二醇丁醚8.918.2113.0乙二醇乙醚醋酸酯8.717.89.4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 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 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 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 醋酸丁酯 8. 2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 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二丙酮醇 9.2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氯苯 9.5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名称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氢键值 (Cal /em3)1/2 ×103(J/m3)1/2 甲苯 8.9 18.81 4.5 二甲苯 8.8 18.00 4.5 乙苯 8.8 18.00 1.5 Solvesso 100 8.6 17.60 -Solvesso 150 8.5 17.39 - Solvesso 200 8.7 17.80 - 石脑油 7.6 15.55 0.0 苯乙烯 9.3 19.03 1.5 苯 9.2 18.82 0.0 正己烷 7.3 14.94 0.0 正庚烷 7.4 15.14 0.0 环己烷 8.2 16.78 - 松节油 8.1 16.5 - 双戊烯 8.5 17.39 - 三氯甲烷 9.7 19.85 - 二氯乙烷 9.8 20.05 - 1.1.1-三氯乙烷 9.6 19.64 -硝基乙烷

11.1 22.71 2.5 氯苯 9.6 19.64 1.5 苯甲醇 12.1 24.76 18.7 苯乙酮 - 10.6 21.69 二丙酮醇 9.2 18.82 13.0 丙酮 9.9 20.25 9.7 环己酮 - 9.9 20.25 -异佛尔酮 9.1 18.62 甲乙酮(丁酮) 9.3 19.03 7.7 二乙基酮 8.8 18.00 7.7 甲基丙基酮 8.9 18.21 8.0 甲基异丁基酮 8.4 17.19 7.7 甲醇 14.6 29.67 18.7 乙醇 12.9 26.39 18.7 异丙醇 - 11.5 23.53 正丁醇 11.4 23.32 18.7 异丁醇 - 10.8 22.10 正丙醇 11.9 23.35 18.7 醋酸甲酯 9.6 19.64 8.4 醋酸乙酯 9.1 8.4 醋酸正丁酯 8.5 17.39 8.8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参照材料]

溶剂沸点(℃) V(cm3.mol-1) δ(cal1/2.cm-3/2) P 二异丙醚68.5 141 7 正戊烷36.1 116 7.05 0 异戊烷27.9 117 7.05 0 正己烷69 132 7.3 0 正庚烷98.4 147 7.45 0 乙醚34.5 105 7.4 0.033 正辛烷125.7 164 7.55 0 环己烷80.7 109 8.2 0 甲基丙烯酸丁酯160 106 8.2 0.096 氯乙烷12.3 73 8.5 0.319 1,1,1-三氯乙烷74.1 100 8.5 0.069 乙酸戊酯149.3 148 8.5 0.07 乙酸丁酯126.5 132 8.55 0.167 四氯化碳76.5 97 8.6 0 正丙苯157.5 140 8.65 0 苯乙烯143.8 115 8.66 0 甲基丙烯酸甲酯102 106 8.7 0.149 乙酸乙烯酯72.9 92 8.7 0.052 对二甲苯138.4 124 8.75 0 二乙基酮101.7 105 8.8 0.286 间二甲苯139.1 123 8.8 0.001 乙苯136.2 123 8.8 0.001 异丙苯152.4 140 8.86 0.002 甲苯110.6 107 8.9 0.001 丙烯酸甲酯80.3 90 8.9 0.001 邻二甲苯144.4 121 9 0.001 乙酸乙酯77.1 99 9.1 0.167 1,1-二氯乙烷57.3 85 9.1 0.215 甲基丙烯腈90.3 83.5 9.1 0.746 苯80.1 89 9.15 0 三氯甲烷61.7 81 9.3 0.017 丁酮79.6 89.5 9.3 0.51 四氯乙烯121.1 101 9.4 0.01 甲酸乙酯54.5 80 9.4 0.131 氯苯125.9 107 9.5 0.058 苯甲酸乙酯212.7 143 9.7 0.057 二氯甲烷39.7 65 9.7 0.12 顺式-二氯乙烷60.3 75.5 9.7 0.165

【精选】溶剂互溶次序表

溶剂互溶次序表 类别次序 AB1 盐水溶液 AB1 无机酸水溶液 AB1 水 AB1 乙二醇 AB2 甲酰胺 AB2 乙酸及其同系物 AB2 甲醇 AB2 乙二醇甲醚 AB2 乙醇 AB2 丙醇 AB2 丁醇 AB2 戊醇 AB2 酚 B 苯胺 B TBP B 丙酮 B 二氧六环 B THF B 吡啶 B 硝基苯 B 甲乙酮 B 戊酮 B 乙醚 A 二氯甲烷 A 四氯乙烷 A 氯仿 A 三氯乙烷 A 二氯乙烷 N 苯 N 甲苯 N 四氯化碳 N CS2 N 环已烷 N 正已烷 N 庚烷 N 硅油 N 石蜡油 表中顺序,离的越近越易混溶,越远越难溶 所以位于中间的THF,丙酮,二氧六环几乎和所有溶剂互溶! 如附件图所示: AB1和A部分互溶 AB2和N部分互溶 AB1和N不溶 溶度参数的定义 溶度参数 solubility parameter 表征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物质的内聚性质可由内聚能予以定量表征,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物密度,其平方根称为溶度参数。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衡量两种材料是否共容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当两种材料的溶度参数相近时,它们可以互相共混且具有良好的共容性。液体的溶度参数可从它们的蒸发热得到。然而聚合物不能挥发,因而只能从交联聚合物溶胀实验或线聚合物稀溶液黏度测定来得到。能使聚合物的溶胀度或特性黏数最大时的溶剂的溶度参数即为此聚合物的溶度参数。溶度参数公式为 编辑本段溶度参数的测定 (1) 小分子溶剂的溶度参数由Clapeyron- Clausius公式计算(2)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A 粘度法 B.溶胀度法 C.直接计算 扩展阅读: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季戊烷6.3甲乙酮9.2 异丁烯6.7氯仿9.3 环己烷7.2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氯苯9.5 正庚烷7.4四氢萘9.5 二乙醚 7.4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丙酮9.8 松节油8.1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 8.3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丁腈10.5 醋酸丁酯8.5正己醇10.7 二戊烯8.5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硝基乙烷11.1 哌啶8.7正丁醇 11.4 二甲苯8.8环己醇11.4 二甲醚8.8异丙醇11.5 甲苯8.9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乙醇12.9 二丙酮醇 9.2甲酚13.3 苯9.2甲酸13.5 甲醇14.5苯酚14.5 乙二醇16.3甘油16.5 水23.4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断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自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

溶解度参数表原理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ce7010376.html,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9.5 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 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 正己烷7.3 卡必醇9.6 正庚烷7.4 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 醋酸戊酯8.3 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 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 乙酸12.6 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 二丙酮醇9.2 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常见溶剂及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沸点(℃) V(cm3.mol-1) δ(cal1/2.cm-3/2) P 溶剂 二异丙醚68.5 141 7 正戊烷36.1 116 7.05 0 异戊烷27.9 117 7.05 0 1,1,1- 甲基丙烯酸甲酯102 106 8.7 0.149 乙酸乙烯酯72.9 92 8.7 0.052 对二甲苯138.4 124 8.75 0 二乙基酮101.7 105 8.8 0.286 间二甲苯139.1 123 8.8 0.001 乙苯136.2 123 8.8 0.001

异丙苯152.4 140 8.86 0.002 甲苯110.6 107 8.9 0.001 丙烯酸甲酯80.3 90 8.9 0.001 邻二甲苯144.4 121 9 0.001 乙酸乙酯77.1 99 9.1 0.167 1,1-二氯乙烷57.3 85 9.1 0.215 顺式- 1,2- 萘218 123 9.9 0 环己酮155.8 109 9.9 0.38 四氢呋喃64-65 81 9.9 0 二硫化碳46.2 61.5 10 0 二氧六环101.3 87 10 0.029 溴苯156 105 10 0.029

丙酮56.1 74 10 0.695 硝基苯210.8 103 10 0.625 四氯乙烷93 101 10.4 0.092 丙烯腈77.4 66.5 10.45 0.802 丙睛97.4 71 10.7 0.753 吡啶115.3 81 10.7 0.174 二甲基亚砜189 71 13.4 0.813 甲酸100.7 37.9 13.5 苯酚181.8 87.5 14.5 0.057 甲醇65 41 14.5 0.388 碳酸乙烯酯248 66 14.5 0.924 二甲基砜238 75 14.6 0.782

涂料工业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14 1 依靠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并不能准确预测高聚物在某溶剂内是否溶解。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氢键力的作用,在下表列出的溶解度参数仅适用于外极性混合体系,而对于强极性分子体系,就会产生误差。 美国涂料化学家Burrell 认为对第一液体有两个因素与液体溶解能力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液体的氢键力。根据氢键力的强弱,Burrell 将溶剂定量地分成3组: 1. 第一组:弱氢键(烃类,酯类,氯化烃类,硝基化烷烃); 2. 第三组:中氢键(酮类,酯类,醚类和醇醚类); 3. 第三组:强氢键类(醇类与水) 第二因素是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按溶剂氢键力大小分成3个等级。 1. 强氢键溶解度参数δs 2. 中氢键溶解度参数δm 3. 弱氢键溶解度参数δp 判断是否溶解时,首先确认树脂和溶剂的氢键力大小的等级,然后依据树脂和溶剂在相同氢键等级,由溶解度参数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树脂是否溶解。 Lieberman 设想以氢键程度的表征平均值(相对值)来定量氢键力,设定,弱氢键力平均值为0.3。中氢键力平均值为1.0,强氢键力平均值为1.7。且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可以用下式计算 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φ1A+φ2B+…… 其中φ1,φ2——为溶剂A 、B 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 A ,B ——溶剂A ,B 的氢键力表征平均值。 如E-20的环氧树脂为中等氢健溶解度参数,δm 为8~13,因此可以溶解在中等氢键溶解度参数。即第二组和其相近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内,如醋酸正丁酯,丙酮,乙二醇单丁醚。也可以将70%(体积计算)的二甲苯和30%正丁醇配成混合溶剂。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0.7*0.3+0.3*1.7=0.8,而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0.7*8.8+0.3*11.4=10.5,所以E-20环氧树脂可以溶解在此溶剂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