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汇在句中的含义

第一册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

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13、唯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也。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

足下更.虑之。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计不知所

出耳!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6、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耻除矣。

27、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

人不敢忤.视。

2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9、请辞.决矣!

3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31、终已不顾.。

3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3、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3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

35、唯.大王命.之。

36、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见燕使者咸阳宫。

37、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38、群臣怪.之。

39、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曰:“北蛮

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

少假借

..之,使毕使

...于前。”

40、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41、自引.而起,绝.袖。

42、拔剑,剑长,操.其室.。

43、剑坚.,故不能立拔。

44、荆轲追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4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6、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47、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48、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49、轲自知事不就.。

(以上是《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

50、沛公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

51、旦日飨

...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5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53、妇女无所幸.。

54、素善

..留侯张良。

55、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具.告以事

56、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57、张良曰:“谁为.1大王为.2此计者?”

58、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59、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奈何为

之?”

60、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

61、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

6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63、吾入关,秋毫无所近.,籍吏民

...,封府库,而待将军。

64、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65、日夜望将军至,岂敢

..反乎!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

6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8、不如因善遇

...之。

6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谢.曰。

70、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

72、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

73、臣死且.不避。

74、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75、道.芷阳间.行。

7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77、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

下。

78、沛公安.在?

79、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

(以上选自《鸿门宴》)

第二册

80、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8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8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85、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8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8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8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

..夜寐,靡有朝矣。

89、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以上选自《氓》)

90、大人故.嫌迟。

91、非为

..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

92、妾不堪

..驱使,徒.留无所施.。

9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94、女行无偏邪,何意致

...不厚?

95、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

96、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97、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98、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

...苦辛。

99、人贱物亦鄙.,不足

..迎后人。

10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01、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102、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103、念.母劳家里。

104、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05、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106、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107、感君区区

..怀!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108、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109、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110、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11、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112、恐此事非奇

..。

113、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114、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

...兄

意,那得

..自任专!

115、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116、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

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

117、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11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119、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忘!

(以上选自《孔雀东南飞》)

12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2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

122、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2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124、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125、及其所之.既倦,请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犹不能以之兴.怀。

12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2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129、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3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3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以上选自《兰亭集序》)

13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13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3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37、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13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

139、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加少矣。

140、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41、既其

..出,则或咎其

..欲出者。

14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3、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4、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

14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146、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7、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4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49、何.可胜.道也哉!

150、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以上选自《游褒禅山记》)

第三册

151、危.乎高哉!

15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5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5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155、以手抚膺坐.长叹。

156、但.见飞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157、使人听此凋.朱颜!

158、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159、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乎来哉!

16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1、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6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以上选自《蜀道难》)

163、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164、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165、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66、低眉信手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67、银瓶乍.破水浆崩,铁骑突出

..刀枪鸣

168、暮去朝来颜色故

...。)

169、老大

..嫁作商人妇。

170、去来

..江口守空船。

17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7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173、莫辞

..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

...《琵琶行》。174、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75、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以上选自)《琵琶行》)

176、锦瑟无端

..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7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8、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以上选自《李商隐诗二首》)

179、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而矣

..。”

180、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181、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

18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

183、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18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18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8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8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8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8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190、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9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9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

193、百亩之.田,无夺.农时。

19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95、颁白

..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

19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9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以上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99、青,取之于.1

蓝,而青于.2

蓝。

20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01、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20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厉则利。

20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20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207、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

2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9、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以上选自《劝学》)

210、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21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12、外连横而斗.诸侯。

213、蒙.故业,因.遗策。

214、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肥饶之.地。215、以致.天下之士。

216、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217、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之

谋.。

218、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

景、乐毅之徒通

..其意.。

219、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220、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扣.关而攻秦。

221、秦有余力制.其弊.。

22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2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22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2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26、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22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28、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22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30、赢.粮而景从。

23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23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

233、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234、序.八州而朝同列。

235、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

236、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以上选自《过秦论》)

237、古之学者

..必有师。

238、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23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4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4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42、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3、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4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4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246、犹且

..从师而问焉。

247、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4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

249、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50、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

25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52、君子不齿.。

25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5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是故

..,弟子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5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

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以上选自《师说》)

第四册

256、异日图将

..好景。

257、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58、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59、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260、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26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

五城请易

..璧。

262、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263、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来。

26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65、王问:“何以

..知之?”

266、对曰:“臣尝有罪,窃计

..欲亡走燕。”

267、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赵王,故燕

王欲结于.君。

268、今君乃.亡赵走燕。

26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矣。

270、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7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27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73、相如曰:“王必.无人”

27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

27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璧

有瑕,请指示

..王。”

276、相如因.持璧却.立。

277、(相如)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278、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279、议.不欲予秦璧。

280、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不相.欺,况.大国乎?

281、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282、拜送书于.庭。

28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84、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也。

28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都予赵。相如

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

谓秦王曰。

286、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87、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288、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289、引.赵使者蔺相如。

290、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

约束

..者也。

291、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92、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293、臣请就.汤镬。

29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95、左右欲引.相如去。

296、不如因.而厚.遇之。

297、赵王岂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298、卒.廷见相如。

299、相如既.归,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300、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301、赵王遂.行。

302、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303、以绝

..秦望.。

304、请奉盆缶,以.相.娱乐。

30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306、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

...颈血溅大王矣。”

307、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0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309、秦群臣曰:“请以.赵之十五城为.秦王寿.。”310、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

..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11、而蔺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31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313、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31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315、已而

..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316、于是舍人相与

..谏曰:“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先生之高义也。”

317、廉将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31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19、臣等不肖

..,请辞去

...。

320、蔺相如固.止之

32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322、曰:“不若.如也。”

32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

哉:)

32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

...赵

者,徒以

..吾两人在也。

325、今两虎相斗,其势

..不俱.生。

326、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27、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以上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328、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329、稍迁

..至栘中厩监。

330、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

..观。

33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332、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

..也。”

333、武帝嘉.其义.。.

33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

在汉者,因厚赂

..单于。

335、答其善

...意。

336、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

337、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

338、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

等谋反

..匈奴中。

339、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340、阴相与

..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341、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

..胜曰。

342、吾母与弟在汉,幸蒙

..其赏赐。

343、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344、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345、单于发.兵与战。

346、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347、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

348、见犯乃

...死,重负

..国。

349、虞常果引张胜。

350、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

...加?”351、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

目以归汉!”

352、引.佩刀自刺。

353、凿地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

35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

355、而收系.张胜。

356、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357、举剑欲击.之。

358、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相坐.?”

359、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360、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361、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6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363、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364、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亡常

365、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

366、独.有女弟

..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367、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

成就

..。”

368、因.泣下霑巾。

369、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

370、后汉使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

371、“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

以让.单于。

372、凡.随武还者九人。

37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上选自《苏武传》)

374、衡少善属文

...,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

37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之情。

376、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77、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

..逾

侈。

378、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

..讽谏。

379、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

380、大将军邓鸷奇.其才,累召

..不应.

38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

...郎中,

再迁

..太使令。

38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83、遂乃

..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

38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385、验.之以事

..,合契

..若神。

386、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387、衡乃诡对

...而出。

388、阉竖恐终为其.,遂.共谗.之。

389、衡常思图身之

...事。

390、乃.作《思玄赋》以宣寄

..情志。

39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392、又多豪右

..,共为不轨

..。

393、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

394、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

..尚书。(以上选自《张衡传》)

第五册

395、余家贫,耕不足以

...自给。

396、幼稚盈

...室,瓶.无储粟,生生

..所资,未见其术.。

397、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

靡途

..。

398、因.事遂心,命.篇曰《归去来兮》。399、田园将芜胡.不归?

400、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40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0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0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04、乃.瞻衡宇,载欣

..载奔。

405、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06、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407、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08、园日涉以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09、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

..观。41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

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41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41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413、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41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41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41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1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418、已矣乎

...!寓形

..宇内复几时!

419、曷.不委.心任去留?

420、胡为

..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42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

..杖而耘耔。42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423、聊乘化

...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以上选自《归去来兮辞》)

4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425、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42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27、《齐谐》者,志.怪者也。

428、《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429、去以

..六月息者也。”

43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3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3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3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43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

...今培风;

43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36、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437、时或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

438、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439、之.二虫又何知

..?

440、奚以

..知其然也?

441、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以……为:)。

44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443、汤之问棘也是已

..

444、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44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44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447、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448、故夫知效

..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4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50、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451、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虽然

..,犹有

未树.也。

45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

..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45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45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455、若夫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以上选自《逍遥游》)

456、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

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57、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

..抚养。

458、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

459、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60、外无期功强近

..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6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6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6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46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465、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66、猥以

..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67、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468、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469、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7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

.....。

471、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47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473、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7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

..终余年,

475、祖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47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77、臣之辛苦

..,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78、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479、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80、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以上选自《陈情表》)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合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 2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

高中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

重要实词&虚词 贰: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 军:驻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辞:推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犹不如人) 许:答应(许之) 缒(zhuǐ):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夜缒而出) 济: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 肆:延伸、扩张(肆其西封) 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 因:依靠(因人之力而蔽之) 与: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 易:替代(以乱易武)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君图之) 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吾其还也) ~\(≧▽≦)/~~\(≧▽≦)/~~\(≧▽≦)/~~\(≧▽≦)/~~\(≧▽≦)/~~\(≧▽≦)/~ 略:夺取(进兵北略地)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秦兵旦暮渡易水) 谒:请(臣愿得谒之) 购:重金征求(秦王购之金千斤) 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收为奴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 揕(zhan):刺(右手揕其胸) 拊(fǚ):槌胸,形容非常痛心(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濡:沾湿,浸湿(血濡缕) 忤视(wǚ):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人不敢与忤视) 竖子:对人的蔑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瞋目:形容发怒时候瞪大眼睛的样子(士皆瞋目) 比:并,列(比诸侯之列) 谨:特别(谨斩樊於期头) 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 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引: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 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荆轲废) 创: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尺兵:尺寸之兵,指代各种兵器(不得持尺兵)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大全

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高考要求 1.语文高考的统一考试的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高中语文教材附录的340个文言实词是高考查的基本的文言实词。 考纲规定语文高考要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常用的“安、但、而、耳、夫、盖、故、何、乎、或、即、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惟、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还有八个双音节文言虚词: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巧。其中“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这二十个文言虚词是最基本的。 复习建议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抽象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抽象用法和在文中的具体用法 3.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和常用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5.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 6.注意从上下文,从文段作者的历史背景,从语法关系去翻译文言文。 7.强化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翻译和做题训练。 8.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是要将重点字词的原意翻译清楚,要做到“信”、“达”、“雅”,要忠实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要注意演播下列翻译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不译那些古今通用的内容。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等。将它们挪移译文中即可。 ②换文言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词、偏义复词等。对于这些词,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劳动”;“河南”译为“黄河以南”。 ③补是对文言文中各种省略实行的一种方法。若属于主语省略,就得补出主语;若属于宾语省略,就得补出宾语;若属于介词结构省略,就得补出介词结构,以保证译文的完整顺畅。 ⑤删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等。保持译文的简洁紧凑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调对文言文中的那些特殊语序、特殊句序进行调整,诸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9.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在上下文中,根据语言环境的语言规律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 ①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言听计从) ②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推断下面加点的词的词义。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用法18個常見文言 虛詞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十八个虚词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18个虚词的用法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本文是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感谢您的阅读!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柳宗元《捕蛇者说》)(若: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司马光《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精品】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专题一:文言实词

【精品】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 一:文言实词 【典例分析】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 (教版) 劝学 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说 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述语气。如是而已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 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高考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高考复习)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

高中文言文必备实词整理

文言文词语整理(注意:词语熟悉常用的义项不做整理) 白云语晓喻谕 收系执幽羁縻囹圄缧绁 分、虞度拟逆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陈陈相因因势利导因利乘便因其不备卒然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由于于是就 干 过:拜访如:过故人庄 方:比拟;正在;将要 拟:忖度;准备,打算;比,比拟;比量,比划;模仿 匹:相等,相当; 存(顾):思念; 看望,问候;抚恤;养老存孤 坐:因为;因……判罪;判罪(连坐)如:蒙毅当高罪死 婴:环绕妇幼婴城 治:社会安定 贼:伤害,残害;祸害;敌人,犯上作乱;偷窃的人 审:详细,周密;稳重,慎重;确实;审查,弄明白 革:皮;改变;除去 摄:整理(衣冠);辅助;代理 抑:低下;控制;或者 劝:勉励 乘:登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省:查看,检查;探视,问候;宫禁;官署名;行政区域 录:审查纪录囚犯的罪状;逮捕;记住;录用任用 乖:偏执;不驯顺;坎坷 购:悬赏捉拿 廉:正直;不贪;查访 狱:案件 科:法律条文;征税;判刑;作奸犯科;金科玉律科首 就:趋向;靠近;完成;即使(就能破之尚不可首也);广泛 此、是:代词这、这些 次:临时驻扎;住宿;住宿处;次序军次江北 薄:靠近;如:日薄西山;夜薄敌营 却:退后;推辞,不接受;去掉(却盾而前);还(却话巴山) 得:能够;完成 竟:整个(虚中竟日);完毕,终了(看书既竟);终于;究竟,竟然 卒:士兵;最终;通“猝”马上;死 简,拔,擢:提拔 典:卖典当;掌管 微:如果没有 盍:何;何不 干:河边;冒犯;干预,干涉;冲;谋求;才干(干谒)

疾:重病;痛苦;缺点;厌恶;妒忌;快,急促 忌:憎恨;嫉妒;畏惧;忌讳 病:得病;筋疲力尽;担忧(君子病无能);毛病弊端; 勒:笼头;强制;率领;雕刻 给:丰足;提供;供给 笃:深情;病重病笃笃情 舆:车;抬,举 布:布施;布化 化:以教育感化,民心民俗;大自然的功能造化;风俗风气 治:太平,与“乱”相对 攻,治:研究术业有专攻 捐:抛弃,除去,(细大不捐,捐身飞赴国难);捐献 负:依仗;背叛,辜负 荷,蒙:受 里:二十五家为一里,可译村里、邻里 脱:免去;如果脱有祸,固所不辞 让:谦让;责备大礼不辞小让 假:借(久假不归);借助;非正式的(假王) 仕:做官;官场 阕:宫殿,朝廷 客:外来的人;寄居他乡;门客食客 一:全部;竟然(一至于此乎) 剧县,剧职:难治理。任务繁重 向:先前如失向来之烟霞 归:出嫁;返回;归附; 引:拉开弓;率领;避开退却;取过来招引;引用;承担; 乘:登上;欺压;追逐;趁着 殆:危险;几乎;大概;通“怠” 贷:借出;借入;宽恕,推卸如严惩不贷责无旁贷 事:侍奉;效力 比:一个挨一个;并排,如比家;近来 害:嫉妒;妨碍 忌:憎恨;嫉妒;畏惧;忌讳,禁忌 嫉:嫉妒;憎恨 憾:遗憾,不满意 恨:遗憾“怨恨”连用是仇恨的意思 怨:埋怨,责备;恨,仇恨 营:经营;制作;谋求营利如:狗苟蝇营 徇:四声:示众;掠去;巡行特指巡行占领之地;通“殉”以身徇恩;二声:顺从 部:统率;官署,行政机关;部分,类别 幸:去某地;宠幸;幸而 多,许:赞美;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 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课内课外兼顾。散文、诗词兼顾。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课外,主要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文言名篇、名句的默写,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扎实积累的态度。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复习文言文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