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筹资的核算(教案)

企业筹资的核算(教案)

企业筹资的核算(教案)
企业筹资的核算(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页(总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提问,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行为:及时复习,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 课堂提问,导入新课:

1、学习了会计要素,企业能否进行会计核算?

2、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是什么? 新课授课内容

教师行为: 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行为: 提前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师生互动

第六章 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过程: 制造业:

商品

流通业:

在产品

货币

生产过程

产成品

2、付采购费用税金

3、采购成本计算

4、材料入库

归集、分配和结转 各种耗费

1、收取销货款

2、付销售费用

3、结转售出产品成本

第一节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

一、权益资金的核算 (一)资本金制度

1、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注册资金);

2、投资者可以现款、实物、无形资产等向企业投资;

3、投资人一般不能要求收回投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

4、企业扩大规模增资或收缩规模减资都要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注册登记。

(二) 设置的主要账户 1、“股本”账户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是指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股份公司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投入公司的资本。其贷方登记按股票面值与核定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借方登记按规定报经批准减少的注册资本,贷方余额表示公司实有的股本总额。本账户按普通股和优先股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 股本 贷方

2.“实收资本”账户

筹资得来

投资者出资

债权人提供

1、办理货款结算

2、支付采购费用

1、收取货款

2、支付销售费用

3、结转售出商品成本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它与“股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核算除股份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的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结构与“股本”账户一样。

借方实收资本贷方

3、银行存款账户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企业如有存入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也在本科目核算。其借方登记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提取和支出存款数,借方余额表示银行存款的实有数。

企业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定期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企业帐面结余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存款的企业,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银行存款

贷方

4、固定资产帐户

资产类账户,核算公司固定资产原价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固定资产的原价是

指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有形及无形损耗,其价值要逐渐减少,并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称为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在本账户核算,而另设一“累计折旧”账户核算。关于“累计折旧”账户,在本章生产过程核算部分介绍。

借方登记各种来源固定资产原价的增加;贷方登记各种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余额在借方,表示公司现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借方 固定资产 贷方

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类别设二级账,按项目设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5、“无形资产”账户

资产类账户。核算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借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无形1资产的减少,包括价值的摊销及所有权的转让,无形资产要在其使用期内将其价值分期摊销计人管理费用;余额在借方,表示无形资产实有数额(摊余价值)。

借方 无形资产 贷方 无形资产明细账:按无形资产项目设明细账 (三)业务核算举例

[例 1]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40万股,每股面值1元,平价发行,股款已收,存入银行。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表示两层含义,一是公司银行存款增加,应计入“银行存款”

(1)核算内容:核算公司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2)性质:资产类账户。,-

账户的借方;二是银行存款增加的来源是股东投入的资本,说明企业股本增加,应计入“股本”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股本 400 0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按偿还期长短分为:短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一年内偿还

长期借款----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一)设置的主要账户

1.“长期借款”账户

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其贷方登记借入的长期借款和相应的借款费用,借方登记归还的借款,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公司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该账户按贷款单位设置明细账,并按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长期借款贷方

2.“短期借款”账户

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额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项借款。其贷方和借方分别反映借入和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公司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的本金。该账户按贷款单位设置明细账,并按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短期借款贷方

3.“财务费用”账户

举债经营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策略,由此发生的借款利息、手续费等则是一项理财费用,在“财务费用”账户中反映这部分费用,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借款手续费

等。其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期末无余额。该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财务费用贷方

(二)业务举例

[例2]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期限6个月的临时借款2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反映短期借款的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反映银行存款的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短期借款 20 000

[例3]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20万元,用于购建厂房,款项已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企业银行存款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反映长期借款的增加,应记入“长期借款”的贷方。其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长期借款 200 000

小结:

本节内容是会计基本业务中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企业筹资业务核算应设置的账户基本内容是什么?

课后作业:

1、配套习题集

2、预习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反应: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

一、权益资金的核算

(一)资本金制度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1、“股本”账户

2.“实收资本”账户

3、银行存款账户

4、固定资产帐户

5、“无形资产”账户

(三)业务核算举例

[例 1]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40万股,每股面值1元,平价发行,股款已收,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股本 400 0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按偿还期长短分为:短期借款----流动资金借款:一年内偿还

长期借款----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一)设置的主要账户

1.“长期借款”账户

2.“短期借款”账户

3.“财务费用”账户

(二)业务举例

[例2]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期限6个月的临时借款2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短期借款 20 000

[例3]2003年12月,新星股份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20万元,用于购建厂房,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长期借款 200 000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流程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Economic Statistics 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代码:0201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数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并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应用型高级统计专门人才。能在金融保险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市场中介机构等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经济统计与分析、金融统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开发和应用性工作,或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经济统计”方向、“金融统计”方向。“经济统计”方向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数据搜集与整理、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金融统计”方向强调统计方法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市场分析、投资与风险管理等金融领域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采取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厚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基本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高尚的人格情操。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是: (一)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 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对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 4.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统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 (二)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具有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主要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三、课程设置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单位大村职业中学校 授课班级高二2班设计者雷思 梅 章节名称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学时1学时 授课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基础会计》第四版。 教材内容分析: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张玉森和陈伟清老师主编的《基础会计》第四版第六章第一节中的内容,企业筹集资金过程的核算是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在理解掌握了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也为学习后面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还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基础会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这些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的基础。然而本节内容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实际工作,在理解上可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企业的筹资渠道;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的设置及运用。 能力目标: 通过质疑、分析与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业务,运用账户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账户的设置及应用; 教学难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账户的应用。 教法及学法: 主要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举例讲解法、提问式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归纳法 典型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PPT 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统计学课程,特制订了相应的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具体的安排情况如下: 一、课程介绍 《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 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 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究 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 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 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 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 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

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 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 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 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的作用、结构和种类。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分类,尤其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各种相对指 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 的区别。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 法及特点,尤其是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动态数列的种类。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各种动态水平分析指标和动态速度分析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 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如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发展 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发 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等。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点。平均发展速度两种计算方法的侧重点。动态数列的四种变动形态。几种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 尤其是用最小平方法配合动态趋势方程。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 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 以及平均数指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和分析 方法。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以及 根据指数体系进行指数间的推算。 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抽样平均误 差的计算方法。抽样极限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概率度的意义及其与 抽样推断可靠程度的关系。区间估计的方法与步骤。抽样方案设计

固定资产折旧讲课教案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转移过程和资金形态的变化过程,正确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而且保证了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大小受计提折旧基数、净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1、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当期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办法。 2、历史发展 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事理分配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折旧概念的产生及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

统计基础教案

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产出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的区别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讲,本章的内容不属于统计学原理的内容,属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科建设中,统计不是大学科,是把它作为经济专业的基础课程来设置的,但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有必要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主要内容,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以及主要的国民产出总量指标,所以特在此介绍。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含义和内容 沦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的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指标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并以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标准和规范。曾经在国际上存在两个影响较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使用的“国民账户体系”;二是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曾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 现在联合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包括五大核算内容:一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即增加值的核算或最终产值的核算;二是投入产出的核算;三是资金流量的核算;四是资产负债的核算;五是国际收支的核算。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比较 1.在核算范围上,MPS采用的是限制性生产观。SNA采用综合性生产观。 2.在核算内容上,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系统而的反映。而SNA既有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的核算,也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存量与流量方面的核算,能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SNA采用复式记账法,运用账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社会再生产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经济流量以及期初、期末的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性较强的体系。 4.在主要核算指标上,MPS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民收入。SNA表现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核算口径是时代的产物

筹资资金的账务处理

任务一筹资资金的账务处理 【情景写实】 天河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亨利公司投入的货币资金300000元,存入银行。 2.向刚上银行借入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9%的款项100000元。 收到某外商投资的一台不需安装的新设备,价值30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 天河有限责任公司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即所有者投资,也称实收资本;二是从债权人哪里筹集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等。筹集资金的业务主要包括投入资本的核算、借入资本及利息费用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投资者设立企业必须投入资本。《企业法人登记条例》规定,企 业申请开业,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因此投资者必须向企业投入资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按其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投入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从投入资本的形态来看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企业经营期间,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能随意变更。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投资人投入资本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等。 (一)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即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股东的股权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按照企业章程、合同、协议的约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法人资本的账户。其账户结构如下所示

会计基础教案4-1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 8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 1、师生互相问好 2、考勤。 步骤2、回忆上次课的内容,并进行提问,学生回答。(5分钟) 上一章中大家学习了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那么现在就来问问大家第二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 会计的六要素是什么? 会计的恒等式是? 什么是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规则是什么? 什么是复式记账?什么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是? 步骤3、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内容。(5分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类。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利润表。 会计恒等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且无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同一会计凭证,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总括登记,又要在有关明细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的方法叫作平行登记;平行登记规则可以概括为同期、同方向、同金额。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指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称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导言: 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本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相应设置不同的账户,并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提供信息。引出: 意大利的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于1494年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系统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歌德曾给予复式记账法高度评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记账法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由于工业企业

2、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首页

备注: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须注明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等版本信息。

三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注:1.每次课(2或4学时)填写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2.教案与讲义正文附后,手书打印均可。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水平、运行、波动、增长以及调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应用方法上。 微观经济学:使用传统(物理学、牛顿力学等)方法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其内部作用,解释经济现象。利用个量方法分析经济,研究的是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归纳总结各类经济现象,用总量的方法研究经济(综合法)主要研究: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环保等问题。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662年威廉·配弟英国《赋税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其核心思想是保持财政平衡,通过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国民财富。 1758年魁奈法国《经济表》开创宏观总量分析的先河。其核心思想是研究一个农业国家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问题。采取固定体价格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流通总量和货币流通总量、社会总产品和总收入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作了宏观静态分析。 马克思《资本论》将社会总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分成两大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次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成物资资料产品税补偿金(c)、工人工资收入(v)和资本家剩余价值(m),最后再对社会再生产(产品的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的不可避免性。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 1929年,西方爆发经济大危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问题成为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热闹话题和紧急任务。 1936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第一部代表作。其主要思想有:(1)否定充分就业;(2)否定萨伊定律,即否定法国萨伊的“供给为其自身创造需求”理论,认为供给并不总是与需求相等,宏观经济经常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3)主张国家干预。 1963 阿克利美国《宏观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地建立起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的若干前提假定 一、资源稀缺假设 指可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一切要素、环境、条件和人工资源,小于人们心理和生理的最大需求。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三大特征:(1)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2)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人支配;(3)具有完全的理性行为,可以准确比较和权衡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多元经济主体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即经济人)是多元化的。在计划经济中,只有居民、企业和

第六章 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投入资本核算教案

教案 一、教学课题:第六章第一节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投入资本核算 二、教学内容: 1. 本节课主要以企业筹集资金中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核算为主线,讲解投入资本核算需设置和运用的账户、投入资本核算基本会计处理和具体的处理方法。 2. 本章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为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内容能为学生在学习本章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打下一定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之前学习了账户及复式记账,但对于编制分录还不太熟悉,操作起来有困难。需针对分录的编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资金筹集的渠道,熟悉筹资活动中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熟练掌握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账户的性质、核算内容和结构,并会熟练运用,具体表现为学生会根据相关经济业务自己动手编制会计分录。 2.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知企业筹集资金时会发生哪些具体的业务并编制分录进行账务处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职业品德。 (2)培养勤于动手动脑、勇于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的设置和运用,投入资本核算的相关会计分录的编制。 2. 难点:有关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的区别和正确使用,对于投资和捐赠区别及处理要重点提示学生。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介绍。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研究法、发现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具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教材 九、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回顾 1.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七种方法,详见教材P26。 2. 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和运用中如何确定会计分录(格式化就是记账凭证),要同学注意三要素:确定账户名称;确定记账方向;确定应计金额。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韩梅梅和李雷毕业后,准备共同创业,设立一家大武汉热干面的公司。 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投入(起点)——生产——销售——分配(终点)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大家想想他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为公司筹集资金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资金来源渠道:投入资本和借入资金。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投入资本的核算。我们又要怎么进行核算呢?进行核算首先就要设置账户,该怎么设置? (二)讲解新知——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核算 投入时间:企业投资者的投资一般是在企业筹建阶段投入的,也可以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对老企业的追加投资。 投资方式:一般是现金投资,也可以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投资。 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其他法人单位、个人或外商等,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是国家或其他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是国家、外商、其他单位法人等,私营企业的投资者是个人。 1. 投入资本核算需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1)“实收资本”账户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教案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教案 第一发展经济与改善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第二框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GDP是现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掌握GDP 的含义,知道GDP的统计范围和方法,能够理解GDP这一统计指标的重要作用和缺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内阅读、讨论和外搜集有关信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参与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从而辩证地认识GDP。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绿色GDP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面,增强公民应有的使命感,激发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前准备: .学生分组上网搜集有关GDP的案例,并做简单记录和观点分类。 2.教师前对学生查找案例做简要指导并推荐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可持续发展网。 3.教师掌握我国近年来GDP总量和GDP增长率的变化,查找有关绿色GDP的材料。 4.指导部分学生制作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力是如何比较出来的?依据是什么?又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我们上海的经济、我们金山的经济实力的提高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问题: 题: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在其《经济学》中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今天,我们能够详尽地谈论国与国的经济水平与差别,谈论国民经济的疲软与复苏,谈论经济政策的出口与实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把标尺——GDP。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教案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教案 教案背景: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会计的概述,了解了什么是会计,掌握了会计六大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知晓了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然后通过学习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确了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其填制方法和类别,最后介绍了会计账簿,学习了账簿的登记和错账的更正。通过前一阶段逐步地、系统地学习,同学们对会计工作及其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同学们的中职会计学习进入了关键环节,学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阶段。 教学课题: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教材分析: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是企业进行各种经济业务核算的第一步。教材首先分析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所有者的投资,另一方面是从银行取得的借款。其次介绍了企业的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外商。同时教材介绍了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材料物资及无形资产的投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将要进行会计处理的对象。 教材主要从四个账户的知识点出发,介绍了企业筹集资金的账务处理,分别介绍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的性质、用途、结构、明细,然后进行投入资本业务和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通过例题,逐步展示企业收到货币资金该如何账务处理,企业收到机器设备投资又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当同学们第一次了解机器设备应计入“固定资产”账户时,教材很及时地阐述了“固定资产”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掌握和运用“固定资产”账户。当同学们学会了处理固定资产投资时,关于收到无形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就能很快地联想出处理方法。这就是前三个简单的所有者投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资产来源的第二个方面,向银行借款。向银行的借款处理有两种:一是借入长期借款,二是借入短期借款。教材作出了区分介绍,短期借款用来核算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而长期借款用来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教材展现了关于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例题,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 最后,教材中还提出了一种情况,如果将企业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将作何账务处理,通过分别介绍“实收资本”账户和“资本公积”账户,学生能够理解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账务处理。至此,教材将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的账务处理介绍完毕。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其主要来源渠道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和从银行取得的借款。 二、新授内容: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外商 投资方式有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材料物资及无形资产等。 投入资本业务和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 例题1.1日,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000元,存入银行。 “实收资本”账户的性质、用途、结构、“T”字形账户的介绍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实收资本500000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一、课号: 二、总学时:64学时 三、适用专业:统计实务(风险管理与精算)专业 四、选用教材:《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统计实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为对象,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等多角度进行的宏观经济核算,是认识国情国力的有力工具,是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手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充分认识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对于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核算和分析方法,为将来从事并胜任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分析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导论(4学时)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两大国民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重点和难点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平衡原则、主体原则、计量原则。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4学时。 2.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6学时) 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经济流量分类与资产负债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经济流量和经济交易的分类、经济存量和资产负债的分类;掌握经济指标法、平衡法与平衡表、复式记账法与账户体系。重点是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复式记账法与账户体系。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6学时。 3.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 国内总产出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分析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生产核算的范围与国内总产出、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掌握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要素成本结构的变化分析、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区域差距和国际对比分析。重点和难点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分析应用。 本章建议课堂讲授学时6学时。 4.投入产出核算(8学时)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投入产出基本模型、产业结构及其关联程度;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研究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影响。重点是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难点是产业结构及其关联程度。

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山东非经济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 核算方法 (修订版) 2010年5月10日 国民经济核算处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第一节背景 (1) 第二节制定非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的目的 (2) 第三节基本概念和原则 (3) 第四节基本核算方法 (6) 第五节基本分类 (9) 第六节核算与发布程序 (12) 第二章生产法和收入法GDP核算 (14) 第一节农林牧渔业 (14) 第二节工业 (17) 第三节建筑业 (24) 第四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 第五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 第六节批发和零售业 (53) 第七节住宿和餐饮业 (59) 第八节金融业 (66) 第九节房地产业 (83) 第十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1) 第十一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3) 第十二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9) 第十三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4) 第十四节教育 (108) 第十五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1) 第十六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8) 第十七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27) 第十八节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31)

第三章地区GDP核算方法问题 (143) 第一节异地产业活动单位核算和调整问题 (143) 第二节地区部分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143) 第三节地区GDP核算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146) 第四章支出法GDP核算 (149) 第一节居民消费支出 (151) 第二节政府消费支出 (163) 第三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66) 第四节存货增加 (170) 第五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176)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是从定量、信息角度经济活动和经济循环的有力工具,是为企业、行业研究经济周期与商业机会,以及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扩展会计专业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基础和能力。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联系我国实际,使学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增强经济数据信息处理综合能力,提高经济分析和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掌握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具体制度、规则和基本数据; 3.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进行核算和有效的综合分析。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72课时 2.学分:4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分为录象教材和IP课程两种,分别计划为13课时(50分钟)和7课时。电视课形式以精讲为主,全面系统的讲授课程内容。IP课件以模块式讲授,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并随课程进度录制。 3、其他 包括网上动态实时和非实时发布的教学资源及计算机CAI课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已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形成本课程的网络课程。 (三)教学环节 1、自学及面授辅导 电大是远距离成人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 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录象课的进程及文字教材,对学生进行辅导,按中央电大的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 2、网上辅导 网上发布各阶段学习内容、作业。 3、直播课堂 4、作业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指导书上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应用。 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 (四)考试 本课程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和教材中带*的章节不作考试要求。具体的考试要求及题型以中央电大下发的本课程考核要求为准。 本课程的各章教学时数分配如下(各地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行安排,可多于本课时,但不得少于本课时安排)。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 章内容课内学其中:录自习题研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统计学基础知识,全面认识和分析国民经济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系统全面把握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吸收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正确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本课程适用于统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总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要求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全民了解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主要观点,初步具备科学地鉴别、分析和吸收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学成份的能力。国民经济统计学使研究有关国民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方法论,而不是统计学原理中所提出的一般性统计方法,在研究范围和研究角度两方面与部门统计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邱东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版。 教学参考资料为邱东、蒋萍等《国民经济统计前沿问题》,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学时分配表 第1章总论 1.1 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信息社会中的国民经济统计学 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及其方法论研究的需求 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式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3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一、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既 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几年来作者在《国民经济 核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顺应远 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行优势组合,着 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营造环境、优化面授、强化交流、催化水平”的教学模式的思路和体会。 随着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继被 提出,这些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 对不同专业和学科来说,教学模式应表现出多样性。如何在网络教学 媒体和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集各教学方式之长,将“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以优质的导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开放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自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顺应远程开放教 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行优势组合,以提升学生 自学水平、唤醒学生潜能为出发点,在连续几轮的教学中,采用设计 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的方式,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的新型教 学模式实行了探索。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连续几轮教改的总体思路 开放教育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育的“中心”转变为现代教育中的“主导”,这种转换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 教学实践中持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适合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作者 在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刚开始接受这个工作起,就有意识地将这门课的教学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验平台,在连续几 年的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图1是 实施课程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示意图。

教学大纲_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09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统计学 先修课程:经济学、统计学 毕业要求: 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 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 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 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7.计算机编程技能与经济学基本常识 8.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核算,是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循环的有力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增强经济数据信息处理综合能力,为在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侧重对国民经济系统运行过程及结果的系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能够依据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在讲授过程中,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主要线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程,并借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了解中国国民经济现实。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整体框架与核算资料的应用是本课程的一大难点,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数据案例,以此案例数据为中心,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核算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庞大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点。讲课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并熟悉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国民经济核算常用指标的涵义、核算的基本理论、核算体系的内容。考核方式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北语-18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业1234教学提纲

18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弗隆姆的“期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 激励力量 B. 目标价值 C. 期望值 D. 奖惩 答案:C 联系Q|Q:805009261 2.研究表明,在人的素质表现的总信息量中,言辞占()。 A. 7% B. 38% C. 55% D. 60% 答案:A 3.()首创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理论,也称官僚制或科层制理论。 A. 法约尔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答案:C 4.()是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 A. 平等自愿原则 B. 协商一致原则 C. 依法订立原则 D. 效率优先原则 答案:A 5.( )在芝加哥的一家电气公司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 A. 法约尔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答案:D 6.()是率先提出“知识工人”这一概念的管理学家。 A. 德鲁克 B. 孔茨 C. 泰罗 D. 韦伯 7.后现代管理思潮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8.个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 30 B. 45 C. 50 D. 60 9.全面论述人力投资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 舒尔茨 B. 马克思 C. 沃尔什 D. 马歇尔 10.国际社会通常称补充养老保险为养老保险的()。 A. 第一支柱 B. 第二支柱 C. 第三支柱 D. 第四支柱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专业教育包括()三个层次。 A. 大学 B. 中专 C. 技校 D. 大专 答案:ABD 2.我国古代将职业分为()等阶层。 A. 士 B. 农 C. 工 D. 商 3.人力资源理论认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A. 个人 B. 用人单位 C. 社会 D. 国家 4.以下属于薪酬管理原则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