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小幼类)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小幼类)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小幼类)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小幼类)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

A.发展基础教育

B.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普通教育

D.发展农村教育

2、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 )

A.受教育者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程序教学

9、科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10.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 )

A.1981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13、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政治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理想国》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

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1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17、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8、“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 )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陈鹤琴

20、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基础课程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_________

22、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由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23、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或训练最为有效,错过了这个时期,训练的结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这个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其核心就是维护儿童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

2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依据。

2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______

2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________课外辅导。

30、讲授法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讲解和讲演。

31、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_________的总称。

3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__________

3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是观察法和_______________

35、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___组织。

36、__________年,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这可以看作现代小学的开始。

37、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8、1897年,__________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9、小学以感知为主的常用教学方法有_________和实验法。

40、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______、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2、简述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4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44、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45、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四、论述题(共一题,10分)

46、论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记》主张“学不躐等”,意思是( )

A.学生生来平等

B.教学应循序渐进

C.学习不分贵贱

D.教学应跳跃式前进

2、关于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起源情况,有记载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一记载出自(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孟子》

3、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

A.自然性

B.人文性

C.系统性

D.社会性

4、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涂尔干

C.杜威

D.赫尔巴特

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 )

A.自主化的学习

B.启发性的学习

C.规范化的学习

D.探索性的学习

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和( )

A.自我评价法

B.实习作业法

C.教师评价法

D.情境测验法

7、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

A.思想教育

B.法制教育

C.心理教育

D.个性教育

8、构成德育过程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方法和( )

A.德育途径

B.德育内容

C.德育活动

D.德育评价

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得意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人呢为认定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11、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和( )

A.活动性原则

B.即时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个性划原则

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以及具有( )

A.崇高的人格形象

B.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C.灵活的教育机智

D.一定的研究能力

13、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

A.榜样法

B.陶冶法

C.实践法

D.锻炼法

14、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以及( )

A.小队教学

B.现场教学

C.分组教学制

D.弹性教学制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16、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教学的目的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以及个性特点;以及( )

A.学生特点

B.学校特点

C.课程特点

D.社会要求

17、如果一个测验在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恩那个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就具有较高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8、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综合性;加强弹性;加强( )

A.情感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研究性

19、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活动

20、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 )

A.课外辅导

B.成绩评定

C.学业考试

D.教研活动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制度化的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它指向形成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22、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_______________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23、20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是

_________、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4、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__的教育。

2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认定身心发展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_________、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27、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学生的主要权利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学生的______________

28、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9、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_;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_____

31、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___________、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因与外部环境在______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3、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

34、制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________________

35、近代兴办学校以来,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________________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人们的____________。

37、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______、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8、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39、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40.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41、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42、教学过程作为认识过程,其特殊性的表现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43、结合实际,论述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2、明确提出“教育适合自然原则”的西方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3、提出“博学语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4、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它的实现是通过( )

A.遗传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5、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

A.《政治学》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爱弥尔》

6、标志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水平,保障每个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是( )

A.普通教育

B.小学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7、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9、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

A.交往能力的培养

B.基本素养的培养

C.学会生存的能力

D.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1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的关系为( )

A.民主平等关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人格平等关系

D.授受关系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发展的动因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相乘论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教学活动

D.实践活动

13、在西方,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斯宾塞

B.泰勒

C.康德

D.布鲁纳

14、“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15、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6、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17、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教师的经验

D.个体经验

1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锻炼法

D.陶叶法

1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小组教学

D.复式教学

20、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教师社会地位专业性的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_》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

22、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23、基础型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即“__________”为中心的基础素养。

24、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又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要和重要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6、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__________等。

27、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评价时,___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的最好方法。

29、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__________、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部分组成。

30、儿童的品德是有________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品德发展中要晓之以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之以恒。

3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建立学生档案、________、________、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32、班会一般有三类,其中______________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33、____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34、________________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36、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3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8、减速“讨论法”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39、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40、请结合实际,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影,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 )。

A.全而发展学说

B.社会本位论

C.人们的教育理想

D.个人本位沦

2、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出发,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的是( )。

A.马管连柯

B.杜威

C.乌申斯基

D.陶行知

3、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木依据,对学生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德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称为( )。

A.心理测验

B.品德评价

C.成绩评价

D.操行评定

4、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 )。

A.认识的行动性

B.有领导的认识

C.认识的简洁性

D.有目的的认识

5、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农村、社会牛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社会实践

D.社会调查

6、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是( )。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生产力

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必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裎度,称测验的可靠度,又称测验的( )。

A.难度

B.信度

C.区分度

D.效度

8、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牛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习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课程研究的帮助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称为( )。

A.社会实践

B.兴趣小组

C.个别教学

D.课外辅导

9、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Lj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辞性与连贯性原则和( )。

A.困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说服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10、德育过程的四个相互制约制约的要素是( )。

A.知、情、意、行

B.活动、目标、模式、方法

C.品德、个性、心理、人格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代

D.隋唐时期

12、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缺席的思想家是( )。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13、《学记》提出“化氏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14、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5、教学过程的特点有直接经验与问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l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以及( )。

A.教与学相结合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棚结合

D.个人自学与教帅辅导相结合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 )。

A.社会公德教育

B.伦理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自我教育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目制定教育日的的( )

A.理论基础

B.实践依据

C.指导思想

D.人学依据

18、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殷同时代

B.战国时代

C.春秋时代

D.西汉时期

19、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这一观点称为( )。

A.外铄论

B.内发沦

C.多因素论

D.遗传论

20、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和()。

A.个性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_________、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2、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_____教材。

23、茌教学史1-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4、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________,分为四院落,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

25、教育实体的产生有以下标志: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独立的_________,。

26、西周以后,我国已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

之分,说明古代教育已经具备了完备的_________制度。

27、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以及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属于对自己感知方面的有自我观察和_____________等。

28、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实物直观;二是_____________。

29、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是_________关系。

30、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_____。

3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其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授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入学。

3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

34、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称为

3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__________等。

36、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__________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37、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__________等。

38、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帅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一原则称__________ 。

3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日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学时问、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性格特点; 。

40、班集体必须具符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明确的__________ ;__________;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班主任应当协调哪些方面的教育影响。

4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的界定。

43、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44、简述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45、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46、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论述三类课程的内涵及其三者之问的关系。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水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已经比较完备,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课程。

A.西周

B.春秋战目

D.隋唐

2、先秦时期,墨家与( )并称为显学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儒家

3、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每一个阶段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5-11

B. 5-12

C. 6-12

D. 7—13

4、下列思想家中,在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持有内发论的学者是( )

A.华生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5、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 )确认了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无歧视儿童等基本原因,并将之视为改善儿童政策,处理儿童问题的基本要求。

A.《儿童国际宣言》

B.《儿童权利公约》

C.《世界****宣言》

D.《未成年****利保护国际公约》

6、师生关系的内涵是复杂的,它包含着许多方面,从道德学习到道德成长的意义上说,师生关系一般被理解为( )

A.相互促进关系

B.权威一服从关系

C.道德授受关系

D.服从一定向关系

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提倡者。

A.博比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杜威

8、根据我们义务教育谋程计划的规定,目前我国小学共开设( )门课程。

A.七

B.八

C.九

D.十

9、(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

B.上课

C.教学

D.课外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中( )的特点。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教育性

C.认识的交往性

D.有领导的认识

11、( )是把两个年级的儿童放在列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老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小组教学法

D.复式教学

12、反映一个测验达到测验H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下列关于我国小学德育构成的诸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部分

B.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环保教育四个部分

C.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环保教育三个部分

D.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四个部分

14、( )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测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A.小学德育内容

B.小学德育过程

C.小学德育目标

D.小学德育评价

15、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今教童子,必使萁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白不能已”这段话反映出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遵循(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6、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践渠道或者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有多种,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A.少先队活动

B.思想品德课程

C.班主任工作

D.思想品德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

17、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非常广泛,其中(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8、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中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在下列诸多因素中,( )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A.共同生活的准则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明确的共同目标

D.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9、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

A.学校的师资力量

B.学生的兴趣,爱好

C.学校的教学特色

D.学生的知识基础

20、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个人情绪

C.群众性活动

D.参观,访问,调查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_________的社会活动

22、_________是适合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教育应该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

23、苏格拉底问答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这一方法可以要为三种,第一种叫苏格拉底讽刺,第二种叫定义,第三种叫_________

2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思想家是_________

25、《中华人民教师法》对教师的界定是:教师是屡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_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使命

26、学生_________的形成,既是教育的日的旭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27、_________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既培训学生做为一个公民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8、________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9、教学是_________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30、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础事实及其相应_________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31、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的辨证关系,以为教学是教师的_________,学生对这个学习丰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32、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在这些阶段中_________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3、上好一堂课,首先要_________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科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4、考查与考试的结果都是化为分数,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_________两种

35、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针对儿童的_________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36、儿童品德的形式与发展是一个以_________为基础,以道德情惑,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的整体运动过程

37、班主任是指_________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以工作的教师

38、_________是指教育结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校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39、课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40、_________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它以课堂讲授的知识为基础,但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学科中某一领域的拓展,它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独特功能

4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43、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发展趋势

44、直观教学的涵义和贯彻要求

45、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0分)

(暂缺)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D 14、BD 15、

C 16、B 17、C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

1、学校课程

2、自我评价

3、发展关键期

4、《儿童权利公约》

5、个体的实践活动

6、教育目的

7、发展性

8、学生身心发展

9、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0、讲述11、道德教育12、教育者13、说服法14、谈话法15、群众16、1989 17、儿童18、盛宣怀19、演示法20、意

三、简答题

1、P100-101

2、P157-158

3、P64-66

4、P51

5、P86-87

四、论述题

1、P136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6、A

7、A

8、B

9、D 10、A 11、C 12、D 13、B 14、C 15、

C 16、A 17、A 18、C 19、B 20、A

二、填空题

1、各级各类学校

2、非学校代观念

3、教育的终身化

4、其他学科教学

5、阶段性

6、差异性

7、人身权

8、相互促进

9、学校课程;研究型课程10、强制性11、示范者角色;研

究者角色12、个体活动13、发展性14、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15、学科16、教育理想17、地方负责

三、简答题

1、P35-36

2、P50

3、P68-71

4、P126-129

5、P95-96

四、论述题

1、P145-155

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C

6、C

7、D

8、C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

C 16、B 17、A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法》

2、地方负责

3、读、写、算

4、课程计划

5、教学大纲

6、讲授法、练习法

7、个别教学

8、观察

9、道德教育10、知情意;动之以情、导之以行11、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个别教育、班会活动12、主题班会13、良好的班风14、小组活动

三、简答题

1、P9-10

2、P64-67

3、P100-102

4、P111-112

5、P166-167

四、论述题

1、P133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B

6、D

7、B

8、D

9、A 10、]A 11、A 12、C 13、D 14、B 15、

C 16、A 17、A 18、A 19、B 20、C

二、填空题

1、不平衡性

2、理解

3、个别教学制

4、南洋公学

5、社会活动形态

6、学校教育

7、自我评价

8、模象直观

9、授受10、研究者角色11、儿童权利公约12、七周岁13、弗洛伊德14、人的发展15、自我调控16、课堂教学17、练习法18、直观性原则19学生特点20共同目标

三、简答题

1、P146

2、P60-61

3、P110

4、P36

5、P141

四、论述题

1、P74-75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幼类)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B

6、A

7、B

8、C

9、C 10、A 11、D 12、B 13、A 14、C 15、

B 16、D 17、B 18、

C 19、B 20、A

二、填空题

1、直接目标

2、终身教育

3、产婆术

4、赫尔巴特

5、专业人员

6、主体性

7、基础型

8、教学大纲

9、教育目的10、基本概念11、? 12、领会知识13、备好课14、等级制

15、思想品德16、道德认知17、全面负责18、操行评定19、多样性20、学科活动

三、简答题

1、P46-47

2、P61-62

3、P89

4、P104-105

5、P153-155

四、论述题1、P35-36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最新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8.“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教育学》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及其作品观点等知识点历来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之一。中公教育教师考试辅导专家周君老师分析各地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该类考点进行总结梳理,供大家学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3.“有教无类”——孔子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因材施教——孔子 9.“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0.“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1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1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8.“学不躐等”——《学记》19.教学相长——《学记》20.循序渐进——《学记》 2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23.《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捷克)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25.《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26.“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27.《爱弥尔》——卢梭(法国)

28.“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德国) 29.《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3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3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32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33.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34.教育即生活——杜威35.“在做中学”——杜威 36.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7.《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8.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9.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4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霍尔、格赛尔 41.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4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4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4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4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47.“学而时习之”——孔子——巩固性教学原则 48.“温故而知新”——孔子 49.“不陵节而施”——《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2.“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5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5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 ) A. 《爱弥儿》 B. 《教育漫话》 C. 《普通教育学》 D. 《人的教育》 3. 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B)。 A. 传授知识 B. 发展学生的智力 C. 形成技能 D. 培养个性 4. 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 )。 A. 综合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潜在课程 5. ( C)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A. 初中 B. 婴儿 C. 小学 D. 幼儿园 6.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C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7. 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 C )。 A. 劳动任务 B. 工作性质 C. 劳动对象的特点 D.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 个人活动包括( D )。 A. 体育竞赛 B. 学科小组 C. 科普讲座

D. 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C )。 A. 探究性活动 B. 发现性活动 C. 训练性活动 D. 社会性活动 10.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1.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 )。 A. 孔子 B. 墨翟 C. 董仲舒 D. 朱熹 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 是同时的 B. 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 汇总 一、教育观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df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的这种联系一方面放映了文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又通过其特定的文化功能阀作用与社会。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维斯康星思想明确的得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在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包括以下三点。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 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1.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 C ) A.研究范围B.研究对象C.研究任务D.研究课题 2.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这是教育学哪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A ) A.萌芽阶段B.独立形态阶段C.发展多样化阶段D.理论深化阶段3.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类社会教育的( B ) A.永恒性B.目的性C.生产性D.阶级性 4.为了扩大教育对象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而采用了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 社会是( D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实践 6.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 D.文学艺术 7.为我国正确的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 的( B ) A.阶级斗争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 8.义务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 C ) A.全面性B.全体性C.强制性D.基础性 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从小学至高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D.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11.我国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人别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上课制D.分组教学制 12.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是( A ) A.道德任何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学生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以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是( D ) A.班集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