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浅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浅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浅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浅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具有了生成性资源的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对资源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捕捉。

一、将错就错,捕捉错误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失误和出错屡见不鲜,尤其是以实验为主的化学课堂,实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来自于老师,然而更多的来自于学生,我们没必要对这些错误遮遮掩掩、置之不理或是直接给予否定,相反,若将这些错误加以利用,都可能是很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发现错误、剖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沉着应变,妥善处理,提升教学能力。正确对待和处理,将会获得许多新的启迪,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如教学《我们的呼吸作用》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先用排水法收集了一集气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再收集一瓶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个集气瓶内,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学生观察到两个燃着的木条都立即熄灭了,无法比较哪一个氧气的含量大小。我鼓励他们不要灰心,重新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作者姓名:张慧芳 单位全称: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分会名称与会员证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H466 性别:女年龄:41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一提起“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个话题,我的思绪遍飞回到2001年——灵武刚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那一年。我兴奋过,也苦恼过。现在,我想以我的几次课堂实践活动来谈谈我的做法,希望与诸君共同研究,继续探索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充满生机。 其一:《犟龟》反思 2001年12月4日星期二兴奋 今天早晨,我执教《犟龟》这篇童话。 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后,我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哪些是本文中重要的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请大家小组交流后再汇报。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从字形上加以注意,以达到正音识字的目的。汇报时,我先请一位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他回答到:“我们认为是‘犟’这个字,它最让我们注意。(我心里不禁暗暗得意,学生还是顺着我的想法走。)紧接着,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犟’是本文的中心,它写出了小乌龟的特点。”(我不由的愣住了,心里不由一紧,这该怎么办?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设计中将有三个环节被扔掉:生字词读写造句、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可又不能否定学生的说法。我把心一横,顺着你说的走,看你能跳到哪去?)于是,我又追问:“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一下?”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不听别人劝说,脾气犟。”请他坐下后,我又问全班同学:“对于他的理解,同学们还有没有意见?可以补充说明。”……就这样,学生先后找到了“不可改变”,甚至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荒漠”,他认为这个词重要是因为它写出了小乌龟走的地方环境恶劣,他要克服饥饿、干渴等难以忍受的困难,更能反映他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呀!原来顺着学生的思路会有如此多的收获:我可以不用费神地讲解,就使学生知道故事梗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看来,顺着学生的思路没错。)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感慨,以往那种机械繁琐地分析、肢解课文,以老师的思维模式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理解生硬的强加给学生的语文课,恰似一堵厚厚的冰冷的墙,隔开了学生与作者、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引蛇出洞”、“请君入瓮”,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他们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在教科书上,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互动式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学校的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互动教育模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标杆。可以实现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解决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僵硬化,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现途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的舞台,搭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之桥,将教师与学生凝聚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目的是为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互动式教育模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互动教育模式,可以实现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我们所说的互动教育模式中包括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生生互动、上下级互动、各部门互动、各育各科互动、校内外互动等互动关系,而互动教育模式的构建依赖于互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育这一课题的建设 新课程改革不同于过去的重要一点是:过去是“教就是教教材”。今天,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具体地说,就是教学要落实三维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课程观看知识与技能是静态的,相对来讲是要求学生对已学的学科知识进行归纳,并系统化。但新课改所说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采取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个性化并不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一样,区别在于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经验背景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是不同的。课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来讲他的学习的过程有他各自不同的特点。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基于学生的经验,设置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接受地学习。因此,要适应学生认知过程的自身特点,我们就需要有除教材以外的更加丰富的资源。努力用一本教材去构建上亿学生的不同的认知,让每个学生都学得有自身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是符合社会主流的清晰的核心目标,是大家共同努力的部分,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使不同的学生能够达到一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同时,我们还应考

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就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与。”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就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就是能够为课程与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与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就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与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就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与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与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与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与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与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她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就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就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与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她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就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与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

辅助性教学资源研究概述

辅助性教学资源研究概述 我国第八次中小学课程改革把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学术界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也得以蓬勃发展起来。而对于中小学辅助性教学资源的研究,更是具有开启山林、筚路蓝缕的意义,值得密切关注。本文试图仅就笔者亲历及管窥,对近几年新兴的中小学辅助性教学资源研究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辅助性教学资源范围十分宽泛,本文仅就关于其中最普遍、最敏感、最需要回答的教辅的研究情况作出概括,以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参考。 辅助性教学资源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的进行,始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专项研究课题《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研究》。该课题由北京修远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即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学资源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研究,唐小平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通过与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遂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数省市多家单位合作,初步引起了全国一定范围内对辅助性教育资源研究的重视,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与总课题组共同出版了专著。 教育部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成立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材选用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在主要对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围绕着社会所关注的中小学教学辅助材料进行了多方位的调研,形成了五十多万字的《中小学教学辅导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小学教辅资料能够引起教育部相关部门直接开展研究,足见相关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该项研究的相关结论“教辅材料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不可或缺的”、“教辅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教辅材料的质量亟待提高”、“教辅资料的价格有待规范”等等,更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期间,关于辅助性教学资源研究的课题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为了延续和深化“十五”期间的研究,北京修远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手,用原专项课题名称《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研究》直接申报了“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并获批准,主持人是温彭年和唐小平。该课题在本规划期的重点是与全国各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区域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目前在四川、山西、湖北、云南、江西、甘肃、广东等省正加紧推进。由连秀云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优质教学资源的评价与推广研究》随即推出。该课题把研究的目标直指教辅的评价与推广,体现了非凡的学术勇气和良知。该课题组成员可谓兵强马壮。他们分别来自在全国中小学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品德等各学科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汇文中学等名校,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教师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氛围,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而且许多宝贵的资源也被白白的浪费了,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将会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生成,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本文中的生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调整,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机智与合理调控。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对话、情境设置、教与学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超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课堂生成性教学③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特点与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 1、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 2、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火花和教学机智。 4、学生讨论中的分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创造性。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正如著名 的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源于创造。 2、突发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时是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 结果,带有突发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而完全不预设。 科学的预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深入地备课,才能对生成的信息作快速地判断与取舍,才能把所需要的纳入到准备的“预案”中,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正如歌德所说:“我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已经知道什么。”

_生成性课堂_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例如在教现行华师版《科学》教科书中的“熔化和凝固”、“观察水的沸腾”两小节的教学时,其中有通过海波的熔化、水的沸腾两个实验数据(温度和吸热时间的关系)作图象,从而较直观地建立“熔点”和“沸腾”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当把实验做完后,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图象时,却遇到了麻烦.学生对图象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也不会观察分析图象,更谈不上根据图象理解和判断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笔者猛然醒悟,原来是学生还未学过九年级数学中的坐标系及图象知识。马上引用这样一段话:“‘图象'我们并不生疏.社会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就是图象.由于图象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科学都经常利用它.”。借助于此,迅速突破在教学中出现障碍。 【反思】 由此可见,当教学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超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认知障碍是,还可以从另外一门学科中独辟蹊径,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可谓波澜起伏,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更能充分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不失为动态生成的成功案例。新课程的实施策略,更显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只能从学生的现状做出多种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运用,并在运用中随时得到调整。 【案例】 记得有一次讲授初中科学课《电热器》。 《电热器》是在欧姆定律、电流的磁效应、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电功等基础知识学习后,电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焦耳定律,其中焦耳定律是继欧姆定律后又一重要电学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是本章的重点,焦耳定律阐述了通电导体放出热量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教材是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直接引出焦耳定律,因此,做好影响通电导体放热因素的定性实验 是理解焦耳定律的前提和关键. 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逐步说明与演示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还没等我开始演示,在简单回顾了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刚开始要讲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常见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热设备, 你认为有哪些? 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电热毯,电热棒,电炉,电烙铁,浴室里的浴霸……”。 这位学生的回答中前面几个都正确,对于浴室里的浴霸,大家颇有争议,这个实例也在我的预想之外。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正确之处,然后要求大家讨论“浴霸”是不是直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着,最后各小组各抒己见,教学气氛空前的活跃. ..... 【反思】 一般地说,老师对一个学生回答的否定,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并带来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等。而像我在上述案例中所做的一样,不仅仅可以机智地把一个课堂中很尴尬的问题化解了,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真实经历”,去完成了一项讨论“浴室里的浴霸是否直接由电流的热效应工作”这个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让教师直接讲授出来的,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获得事实与依据、总结与交流,加强了科学思维过程的体验),这是比较严谨的探究过程,也是把原来可能造成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利用 内容提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 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 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包含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个过程,在教学关系上是师生合作对话,在情感关系上是师生理解信任,在师生关系上是彼此平等互尊。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丰富

谈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再利用

“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语课堂优质生成性资源的网格化管理与再利用的研究》 过程性研究论文—————————————————————————————————— 谈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再利用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与”俱来”,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当它到来的时候却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课堂的精彩,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着教材展开的真情对话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 我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个葬礼是特殊的?学生发言:(1)不是为死去的人,是为干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很特殊;(2)不是把瀑布葬掉,而是纪念这个曾经美丽壮观的瀑布;(3)这个葬礼由总统亲自主持,很特殊;(4)来参加这个葬礼的人很特殊,都是一些环保专家、科学家等知名人士。 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一给予充分肯定。这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这个悲剧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他还想说下去,可是又一时语塞,说不清楚。我刚想请他坐下,略一沉吟,就像商人看到了绝妙的商机。我慷慨激昂地说:“瀑布曾经为人类生活带来无限美好,人类不珍惜,且沦为残害瀑布的刽子手:今天我们──瀑布的谋杀者为瀑布举行葬礼!这不正是这个葬礼的特殊意义所在吗?我们觉醒,我们忏悔,我们要以此形式唤醒人类。”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 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认识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感性情感是生成的动力。生成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文本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为如此,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言语,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2)交互性交互性是生成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生成性学习认同师生、生生交往的“多主体”教学观,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学生的“健康感情、诚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发表时间:2011-04-25T11:35:54.387Z 来源:小教版英语周报11年30期作者:徐亚军 [导读]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 文 / 徐亚军 【案例】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可是,一位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却遇到了麻烦——课件上突然“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电脑中瑞星杀毒软件的小狮子突然出现在了屏幕上。小狮子又是翻跟头,又是打呼噜,俏皮的样子逗得学生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学生们开始小声讨论,全然忘了教师的存在。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表现得有点慌乱,只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声音来提醒学生们注意听讲。教师仍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课堂结束。 【反思】 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冷静地去面对,学会利用教学机智去化解。那天那位教师讲的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主要内容是Jim和爸爸就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展开的对话,重点学习slow,high,fast等副词的比较级及其基本用法。笔者认为,当时小狮子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 Oh, what's this? Ss: It's a lion. T: Yes. How lovely. Does it run fast? Ss: Yes. T: Who can run faster than i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1: No, I can't. 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2: No, I can't. T: Now, class.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s: No. T: OK. I can say “The lion runs faster than us.” Right? Ss: Yes. T: Now, look. It is running.(点击小狮子,让其退出) T: Can you see the lion? Ss: No, we can't. T: Oh, it runs very fast. 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不但让小狮子自然地离开了课堂,而且还巧妙合理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学习和操练了fast和faster。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师只有加强课后反思与总结,才能形成教学智慧与教学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开放教 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拟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针对成人教育教 学有效性提升这一重要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的教学活动入手,进而从系统有效性提升的角度,研究符合当今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对策。在解决实际一线教学面临的问题的同时,也针对成人教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 关键词:知识管理;人力资源;教育有效性;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育的实施者可以在 定的时间内,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成人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最大化地满足不同成人学生的多样需求。 保证成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育过程与学生需求的匹配,但在成人教育实践中却发现,这种有效性的达成并非易事。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深 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熟悉劳动法、经济法,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基础。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该专业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用性强的同时兼顾了专业性,总体学习门槛较低,对各种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平衡,适合各种学习背景的成年受教育者学习。选择该专业入手研究成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不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对于研究成果的迁移也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成人教育实践中,一直以来存在 着学生需求与教学效果不匹配的矛盾。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从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中形成的。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不善于记忆性学习与复杂概念的理解,而且不管是个人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还是工作经历均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人教育中,教学目标却主要是以知识本身是否得到掌握衡量成人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而忽视

[物理,高中,资源]高中物理实验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高中物理实验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成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自主学习的构建,它重视生命的个性化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生成性资源”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开拓思维,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实验课堂的全部细节.当学生提出与教师预设不同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纯属“节外生枝”,加以制止;也有教师能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观念,站在更高的层次,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热情,合理引导与利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课堂变成有生命活力的动态课堂,不断迸射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张扬学生的个性,显示教师的智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 1捕捉学生“错误”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以实验为主的物理课堂.教师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面.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师能够面对错误,巧妙地利用,反而使教学精益求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层次上更上一层楼,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教学案例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片断) 教师布置实验内容: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 学生活动: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巡视,发现小组D在说“我们组测出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不成正比呢?但是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图1)我看过之后,已经知道此小组出错的实验环节.) 师(不慌不忙):你们在测量加速度之前平衡力了吗?

生成性资源整理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 —以《火山与地震》为案例分析的生成性资源的整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方便快捷。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往往会因某种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借助简单的黑板、粉笔、模型、标本或图片,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再加上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例如:风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可以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化,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火山与地震》一课中,我先分别播放一段关于

火山爆发和唐山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火山爆发的震撼场景以及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塌陷,树木连根拔起的画面。学生被这壮观的自然场景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自然现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堂,进而揭示课题《火山与地震》,很好地为后面的课程教学作了铺垫,同时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实验更直观,效果更明显。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分组的科学实验只能是在小组内交流,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的效果。引入多媒体技术,在现今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利用实物投影仪,把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放大到大屏幕上,这样所有人就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情况了,交流起来方便多了。 比如,在做高锰酸钾溶解的对比实验时,各个小组把自己小组的两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台上,供全班观看。全体学生一起探究,比之前单纯小组内的交流更公开,更有示范性。由此,学生们确定了溶解快慢和搅拌、研碎、加热水等因素有关,教学效果很好。 三、科学课教学的观察探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把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浓缩到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观察蚕豆表皮上的气孔时,我们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大家把观察到的气孔形状画了下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看谁画得更准确。接着,教师播放了自己制作的PPT教学课件,把气孔的闭合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气孔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们的学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生成性教学案例

课例 背影 牛首一中王丰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质朴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感情。 感受父子深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初读---寻找父亲的足迹,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那质朴的言语中透露出那浓浓的父爱深情。 2、品读---感受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画面,从而学会体谅父母的至爱亲情内化自己的情感。 3、悟读---升华情感敞开心扉,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动人的亲情从而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分享给大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歌曲《父亲》),(低声的),渲染气氛。在音乐声中老师深情导入: 当优美的音乐缓缓响起,想必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孩子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浓浓的深情走进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 二、介绍作家作品。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2、朱自清作品主要特点是:构思缜密,布局精巧,语言质朴,文笔清丽。 三、父子深情。 (一)、父爱三部曲(本节课流程设计思路) 自读感知寻找父爱足迹 重点分析聚焦父爱画面 情感升华敞开你的心扉 (二)、追寻父爱“背影” 1、学生活动。 △讨论: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四次背影)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一、生成性资源的分类生成性资源的种类有很多,较常见的 有以下几种: 1.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他们很可能提出让老师想不到的,但却对这堂课的教学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利用. 比如我在上苏教版二年级(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我在备课时,预设的是学生提出已经学过的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没想到,竟然有一名学生提了一个倍数问题,而倍数问题则是我们那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的教学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后来,别的老师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在课堂上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果当时能很好地把握它的话,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了. 2.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有时候也可以把这些错误点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在教除法竖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写写看,有好几个人书写的方式和乘法竖式一样. 这样,教师

就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除法竖式都板书出来,通过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 3.偶发事件 很多时候,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有的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老师对这类事件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那就可以将这些突发事件转换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有这么一个教育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蝴蝶吸引了. 如果这时候老师只是喝止学生看蝴蝶,让他们认真听讲,估计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还是会被那只蝴蝶吸引的. 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他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只蝴蝶,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完成一篇作文. 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很好地把握了蝴蝶的特征,作文完成得都很快,而且质量也很高. 故事中的老师就是及时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所以取得了成功. 4.教师的错误 就教师而言,有时候可能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或是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老师也能把这些错误当成是课堂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对于老师犯的错误特别的感兴趣,都会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做错了” .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主持人(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

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