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语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有效策略

城区一小谢翚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迁移,忽视了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更忽视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衔接。

新课标提出了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阅读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加深理解文本的内涵,对生活的体验。大量文本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立足课内,经营课外”,让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融入课外阅读,融入生活实际,并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内引外联”,双翼并举,实现课内外衔接。

(一)立足课内,构建由课内向课外辐射的策略

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战场,针对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内应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为起点,创设链接的机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课外活动,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把课内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向课外的广阔天地自然辐射。

1、质疑式探究阅读

愿意思考的学生会对文本的内容或语句产生一定的疑惑。对

于这类疑难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还要点拨学生到课外合作探究。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由于建造金字塔的时间距今四、五千年我们大多没有游览过埃及的金字塔。于是很多同学提出问题。例如1.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人们为什么至今没有揭开埃及金字塔的秘密?带着疑问,他们上网查询到资料,询问有关的老师,阅读科普类图书。他们就在延伸探究中释疑解难。

2、赏析式探究阅读

苏教版语文课本有许多写景状物的名家名篇用语凝练,文笔优美。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并引领他们品词析句,还要点拨学生在课后深入赏析。例如学习《少年王冕》,品读“雨后湖光山色”这一部分,学生对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树枝像水洗过一般中的“镶”着、“透出”、“洗过”、认为用得很传神。教者可以利用换词法,点拨学生辨析“镶”、“透”、“洗”与各自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根据小组导航,各小组讨论“镶”、“透”、“洗”等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后去赏析相关写景文章中用得精妙的字词。

3、围绕主题式探究

苏教版语文课本的很多课文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同时也会出击相关内容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主题巧妙点拨,拟定课外探究的主题,水到渠成地达到课内外链接。例如教学《七律长征》,可以在学生深入研读中随机引导拟定课外探究主题,如长征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

写观后感来深化对英雄官兵的崇敬,忆苦思甜,感悟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4、生活式探究

教材是例子,教师应遵循“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的课堂原则。,凭借有限课堂开展无限学习,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学习了第11册课文《姥姥的剪纸》后,学生热情高涨,向美术老师请教剪纸的技艺。学会后,他们在过年时,自己剪纸贴在大门和窗户上增添喜庆的气氛。

(二)指导学法,编织“阅读网”

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着重指出要“经历过程,掌握学法”。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语文学习出现“学生活学,教师巧教”的新境界。为此,在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揭示规律,指导学法,编织一张课内外链接的“阅读网”。

1、读法拓展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我们让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让他们在课内学好名篇佳作,在课外会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1)举一反三式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切实完成课文教学目标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一篇重点课文带几篇课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读与文本主题、内容相关的读物;二是读与文本拓展相关的补充性读物。如学习了第十二册课文《三打白骨

精》以后,学生明白了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坚定、勇敢、嫉恶如仇的人,也知道了唐僧是一个是非不分、胆小懦弱的人。为了全面了解这两个主要人物,我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例如《孙行者三借芭蕉扇》、《悟空计盗紫金铃》。在阅读中,这样的情节“孙悟空二借芭蕉扇”,情节中看到悟空变作蟹精,骑着牛魔王的坐骑,摇身变作假牛魔王,运用甜言蜜语骗走了罗刹女口中的宝扇,让学生对孙悟空的机智认识得入木三分。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与牛魔王经历多次的殊死搏斗,从不退缩,让读者对他的坚定、勇敢记忆犹新。这样拓展读主人公的故事,可以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2)积累式阅读

重积累是新课标阅读教学所强调的,而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是背诵。因为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吸纳语言,才能运用自如。优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悟文字语言的精妙所在。教师还应引导加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积累。如学习了《黄山奇松》,学生品赏、背诵了文中描写黄山奇松千奇百态,引发人们产生奇特想象的精妙语句。在我的点拨下,他们课后再去搜集描绘花草树木的优美句段,背诵积累。这样通过课内外的大量积累,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有明显的增强。

2.写法延伸

语文新课标要求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从读到写,按一定梯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彩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精美而且有运用价值的语段。教师可点拨学生迁移这些语段的写法,写出全新的语段。例如学习了第九册课文《莫高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描绘莫高窟神态各异的彩塑、精妙绝伦的壁画。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象壁画中的人物并用语言描述,有学生写道:有的彩带飘拂,轻歌曼舞;有的在窃窃私语,诉说心中的秘密;有的手拿笛子,轻轻吹奏等

(2)典型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比较典型,而且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仿写。例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大江保卫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第二自然段写人民子弟兵的群体活动,第四自然段写黄晓文连长的个人表现。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场面。有的同学用此法写大课间活动,有的同学用此法写校运会的场面,有的同学写过春节时,街道上人们热闹非凡的情景。

(3)在文本空白处延伸写

苏教版不少课文有一些留白之处,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进行创造性表述。比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秦兵马俑》,当在教学兵马俑神态各异时,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它们的神情,姿态及内心世界,从而体会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创设活动情境,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

语文本身趣味无穷,如果再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出活

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那就能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就能让课内外的阅读教学相得益彰。

(1)课前三分钟的互动活动

课前三分钟或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或交流最近的热点新闻,或分享校园、班内的新鲜事,形式多样,由学生自主选择。由于长期开展在班级内形成制度,学生就会在课后主动地去汲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不定期的小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有比赛古诗会、读书故事会,小组演课本剧比赛、合编手抄报比赛、围绕热点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优秀作文朗诵秀等。举行竞赛前,由学生课外准备:在比赛中,教师应善表扬、善鼓励,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切实地体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真正体现课内外结合。

二、经营课外,拓展课内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学生能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是课内无可比拟的。为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开辟阅读空间,努力经营好课外这块阵地,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这样就能建立起课内外阅读高频链接的新格局。

针对课堂研读的主题,课前可组织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丰富课堂研读容量,使学生左串右联。如教苏教版第10册课文《梦圆飞天》,课前组织学生查阅并收集有关太空知识和宇宙飞船的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这样学生就会依靠较深的知识,更到位的合

作学习。实践证明,课前研习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轻松高效。

社会是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有许多语文现象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知识。为此,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如春节联欢晚会的串联词。生动、活泼的微博用语,丰富多彩的商店招牌,风景名胜的动人的解说词,著名主持人的独特主持风格,富有地方特色的谚语……这一些都要引导学生关注,使他们渐渐领悟到,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绝的源泉。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其获得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变大社会为小课堂,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收获走向语文课堂。如此一来,一个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循环便产生了。

总之,只有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坚持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齐头并进,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有效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我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

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当学到有关蔬菜的识字教学时,我觉得找一些介绍蔬菜的儿歌让学生读背,既增加了学语文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例如学完课文《木偶奇遇记》中的片段后,趁学生意犹未尽时,鼓励他们阅读全文。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找《安徒生童话》来读。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茨榆山小学汪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校语文课程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研究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内外整合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也需制定一定的计划,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促进学生阅读计划”;韩国发行了“世界阅读日”邮票,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南明教育创办者、新港实验学校校长魏智渊对“儿童阅读原理的解读”和“海量阅读”的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以及被授予中国“北派名师”的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的特级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课内外阅读衔接

课内外阅读衔接论文 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课内、外阅读仿佛是一只鸟的两翼,只有展开两翼才能振翅高飞。有人说,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准确。的确,现行的语文教育仿佛有一些被我们曲解了,许多同行们对课内阅读知识十分重视,每天、每节课都从生字、新词、重点句段分析、中心思想、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们进行课本上阅读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没错,毕竟我们的教育要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但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对这种现象颇有感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讲了多少遍,而等遇到一篇课外的阅读篇目,学生们要么曲解中心,要么肢解其意,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学生们仍旧是大面积的失分,令人不甚烦恼。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这仿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此种现象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本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通过研读专家们的学著以及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点思想积累,现简单地谈谈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点感悟: 一,努力提高课内教学的实效,。是的,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这就像一个人在爬楼梯,要想登上二楼、三楼,必须稳稳当当地走好第一层楼梯。我们的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阅读,理解,体验和积累运用的过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避之不谈的。有专家指出,小学语文的首要和主要任务说白了就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的确,“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要途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我们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们的评审,代表着我们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与美丽,那里有“静、清、绿,奇、秀、险”的桂林山水,有雄伟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漠孤烟直”的塞北风情,也有“风景旧曾谙”的江南早春;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那里有诉说屈辱的圆明园,有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有叙述抗战胜利后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的“难忘的一课”,还有抒发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的“最后一分钟”……朗读、背诵这些经典篇目,对于提升语感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去读、去品悟,教师也要做好范读工作,当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继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目的,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的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肥沃的土壤,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则是学生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双翼。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是语文书,传递这些知识的唯一角色是教师,而教室也成了这些知识交流的唯一场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如何把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是面临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课外阅读开阔课内阅读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这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因阅

读而精彩!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实践的价值。 本课题,着重从有效方面探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和作用。课内外阅读的和谐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这个研究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这个衔接点,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课内文本的感悟。 第三,由课外的阅读,再次地走向课内。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写一写阅读的收获与感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看法,形成一个由课内到课外,再由课外到课内的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模式。 三、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相互作用。 课内阅读有着一定的文本,在课内占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拓宽阅读的视野,激发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内容摘要】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引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反馈交流 【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160篇(段)。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老师去

思考和探索的。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课内激活课外,课外延伸课内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六年级《闻管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时不禁惊喜欲狂的心情总是理解不到,此时,将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既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又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2、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 于晗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于晗 发表时间:2019-09-15T16:57:25.15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作者:于晗 [导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和已形成的阅读能力来读懂课本外的文章。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红旗学校131100 摘要:课内外阅读衔接是指学生在参与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课外延伸,提高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和已形成的阅读能力来读懂课本外的文章。因此,阅读教学除了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之外,还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注重阅读迁移的规律和方法。 一、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析 目前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粗读。就是粗略地读书,这个过程通常在课前完成,是预习的一种方法。 2.略读。略读课文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学生只要抓住文章重点、难点,理解其大致内容即可。 3.通读。这个过程用时不长,只要求学生通顺地朗读一遍文章,达到加深文章印象的目的。 4.精读。精读就是有重点地读,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和词汇,鼓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阅读,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从而达到感悟文章意境、提升审美情操的目的。 5.诵读。诵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考验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诵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内外阅读相结合能实现小学生语文文化视野的扩展与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充分地感受到不同的语文文化魅力,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大量的语文文化素材,实现语文阅读速度以及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积累,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文学熏陶,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内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可以有效地培养其人文情怀,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变迁与民间疾苦,从而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措施 1.确定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点。 (1)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更广博地阅读精品名著。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2)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能力。(3)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2.合理利用课堂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征,抓住语文知识和语文阅读技能等内容。只有从教学目标出发,以教材为基础,扩展课外阅读才有意义,不要只顾扩展课外阅读而没有学好教材内容。 3.合理运用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模式。 (1)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总结的结合。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能够将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语句、词语进行记录,实现知识积累。需要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阅读笔记加深印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阅读除了积累外还需要交流,在交流中不仅能使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碰撞。 (2)强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拓展结合。在课堂上适时地抓住有利契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执行,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因某题材的阅读产生兴趣后,才会在课外自主地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第一,推荐与课文体裁相似的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其细腻的感情抒发借助了不同的文章体裁,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外拓展时,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推荐相关课外读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并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艳辉简议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J].读书文摘,2018,(02)。 [2]卢雪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63)。 [3]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方法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太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常常停留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书目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多数学生在读流行小说、

漫画、卡通等快餐文学;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1)走近专家,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为了营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氛围,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曹文轩、杨红樱、伍美珍等,让学生走进他们的文学世界。作家们新鲜的文学给养,让孩子们热情剧增,有效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2)搭建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合资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周水静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过许多常态课之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 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 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过程繁琐,花里胡哨,刻意追求热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启发性等。我们认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十分陈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 难题。因此,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探寻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 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州正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因此,做好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二、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 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本人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 习。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2)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 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有效教学。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 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既能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又能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 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高。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五、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1 / 3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2229857.html,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作者:盘安平 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09期 摘要: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的阅读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的阅读现状,然后提出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以教科书为基础,有效地联系了两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环境;阅读现状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在课内学习之余,还需要以课外阅读为依托进行拓展性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个性体验和情感投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主要从阅读现状和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笔者学校地处农村,地方文化氛围和家庭读书氛围都比较淡薄,学生家中课外读物也很少。很多学生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就算是父母带,大部分父母也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使得部编版新教材低年级语文书中的“和大人一起读”难以落实。虽然教师总是口头上督促学生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但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较少,难见成效。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较差。 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一)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将课内外阅读衔接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校内部定期组织语文教师轮流开展相关的公开课,做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促进语文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此外更要走出本校,到县、市一级的学校交流,同时也引进名师到本校送教下乡,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虚心学习先进的经验,活跃自身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差距,全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内外阅读衔接。 2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好“书香校园”。除了不断充实图书室的文本资料外,学校应进一步开放阅读环境,打造一个24小时开放的“诚信书吧”,充分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还可以进一步在校园内增设“阅读经典”大幅固定宣传标语,在各楼道的天花板横梁处增设经典名言等,如“与好书交朋友”“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学生充分沉浸在这样的书香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