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

市场[2] 社会主义是对主张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各种理论模式与实践形式的概括,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重要思潮。本文介绍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主要流派,论述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各种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以及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深[1] 入探讨和研究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认清西方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质、反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无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

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内容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试图将生产资[1, 3-5] 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在这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联系起来。这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突破。正如程恩富教授指出,西方马克主义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派别,而市场社会主义作为其主要学派别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市场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学派之一,它出现于20 世纪30 年代,由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首次提出。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理论初步形成时期。“兰格模式”是这一时期理论上的最大成果:生产资料公有制,小型工、农业可保持私有;建立不完全的市场体系,既存在消费品、劳动服务市场,也存在生产资料、资金市场;实行国家、地方、家庭参与的多重决策体系,实行双重价格定价体系,消费品和劳动力价值通过市场来定价,生产价值由中央计划机关采取模拟市场竞争的方法决定。

四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理论确立时期。这一时期,大多数东欧国家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尝试。主张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价格和工资、利率、外汇的自由化,生产要素的充分发育,硬性的预算约束,利润的最大化原则都是被纳入了改革的蓝图,而所有的市场化措施大多是在公有制的范围内展开的。

九十年代以来的反思、确立新形态的时期。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目的与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区别开来,深入论证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种种社会主义的新模式,并且以此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模式。主要理论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等。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坚持公有制为基础,主张建构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其次,主张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辅之以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较高的经济效率。最后,市场社会主义呼唤民主,平等和自由改良或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目标。

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及其内容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新模式大多建立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首先,经理管理型模式,主要代表有约翰·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詹姆斯·扬克的“实用社会主义”、巴德汉的“银行中枢的市场社会主义”等;其次,工人管理型模式,主要代表有戴维·米勒的“合作市场社会主义”、阿切尔·罗宾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雅克·德里兹的“自我管理”市场社会主义等等。

1 约翰·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

1) 国家的所有公司的全部股票都被重新分配,以便从一开始就给每一公民一份按人口计算的股份。每一公民从一出生就收到一份股票的有价证券, 因而有权获得一份其持有股票的公司的红利。

2) 所有银行都是国有化的。这些银行从私人储蓄者那里聚集资金, 并向企业发放贷款, 它们实际上运用的是与资本主义银行相同的准则。

3) 公司的经理由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后者由公司得以获得其资金的主要商业银行的代表构成, 它们既是企业工人的代表, 也是股票持有者的代表。

4) 政府安排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计划, 并运用不同的利率去鼓励或阻止某些特殊的投资。

5) 允许资本主义企业的存在, 即使是由一个企业家创办的企业。

6)建立不完全的市场体系,该体系存在消费品的的方式国有化(2)。

2 詹姆斯·扬克的“实用的社会主义”

1992年,詹姆斯·扬克在《修正的和现代化了的社会主义: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方案》一书中,扬克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构建了一个以资本的公有化和社会化为核心和特征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其要点是:将大规模经营的私人所有制企业转为公有制,以消除当代资本主义收益分配下的不平等,这是扬克模式的核心与前提。这种“社会化”的经济改造过程的目的就是使财产收入的流动反映社会成员对经济生产所做的独自贡献;第二,公有企业仍以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方式经营运作,借以保持经济效率。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雇工与裁员、税后利润分配、投资计划等,均不受干涉。允许企业间的竞争,保持与市场资本主义同样高的破产率;第三,公有企业的利润以社会红利的形式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个人所得的份额与他所挣得的劳动收入成比例。为取得比当代资本主义更大的平等,扬克的模式中设立了一个“公有财产管理局”,负责接受和分配产权收益,实现产权收益公平。公有财产管理局同时负责激励和监督企业经营者,而且采取相应的评估标准根据企业经营的优劣决定企业经理的任免。扬克认为,公有企业必须保留市场资本主义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等,还要保留自由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公平地进行竞争。扬克还指出必须保留金融资本市场,因为要保证经济运行的高效率,金融资本市场要继续为所有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以此建立起比当代资本主义更公平的财产分配制度。

3 巴德汉的“公司相互控股”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以“银行为中心”,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经营。几家公司围绕一家主办银行组成一个企业集团,每个公司和银行都相互持股,银行负责提供资金,并监督各个公司经营状况。将企业利润分为“集中红利”和“分

散红利”两部分来分配。企业部分利润交给国家成为“集中红利”,由全体公民共享;部分利润按照各股东所占该公司股份额分给他们,形成“分散红利”,由集团内其他成员分享,以达到公平分配目的。设立内部人员监督体制。以主银行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相互监督, 从而建立一种公司相互监督的机制。由此来说巴德汉模式较罗默和扬克模式在监督机制方面更加完善,但是与罗默的方案相比,巴德汉模式是以部分牺牲罗默模式中全体公民平等分配社会红利为代价的。

4 戴维·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

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为: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社会主义需要市场; 工人的合作社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企业; 合作制企业运作必须遵循资本运作原则、破产原则和企业的民主原则;国家的主要经济职能是负责调节资金,确定工人收入的最低标准,以财政政策调节收在社会中的分配,以福利制度保障公共利益。

5 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

该模式认为,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是一种有极大缺陷的经济体制,比如它不能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有集权化倾向、缺乏创新的动力;市场社会主义是唯一可生的、关乎人们需要的社会主义形式;市场社会主义具有大大优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其主要政策主张有:把民主作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实行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和工人的民主管理;实行投资的社会控制; 采用不完全市场,即只允许存在商品和服务市场, 不支持资本和劳动力市场。

三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1 约翰·罗默的“证券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罗默设计了一套银行为中心的监督体系,让银行监督企业, 并且企业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存亡, 这种让相关利益主体监督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罗默设计了一种能让全民分享经济总利润的息票经济, 通过股票分红, 每个成年国民都能分得一块国民经济的蛋糕, 在这种制度下, 不会出现贫富悬殊, 并且国民会有很强的共同体意识。近几十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但是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较少, 如何能设计一种制度, 让每个国民持久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而不是靠政府转移支付等暂时性的手段, 罗默这种国民持有公有企业股份的做法可供参考。

2 詹姆斯·扬克的“实用的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借鉴

实用社会主义模式从公平与效率结合方面考虑实现社会主义的改革设想具有借鉴意义。但没有过多触及资本主义的实质, 而在肯定当代资本主义效率的同时试图扬弃不公平的现象, 对于实行公有化的具体措施和分配收入问题没有提及。因此最多是从实用方面出发的一种与资本主义结合的改良设想。但是扬克所认为的,公有企业必须保留市场资本主义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等,还要保留自由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公平地进行竞争。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国有企业的

改革中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不仅仅要履行公有制企业的义务,还要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在市场中公平地进行竞争,企业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使得国有经济更好地在市场上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16大报告中也提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需要保留市场资本主义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特征,需要企业发挥经营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上多变的环境,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3 巴德汉的“公司相互控股”模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

巴德汉的“公司相互控股”模式在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的过程中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巴德汗认为将企业利润分为“集中红利”和“分散红利”两部分来分配。企业部分利润交给国家成为“集中红利”,由全体公民共享;部分利润按照各股东所占该公司股份额分给他们,形成“分散红利”,由集团内其他成员分享,以达到公平分配目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经过了:1、税利合一的利润全额上缴形式( 1949~ 1978 年) , 2、利润留成基础上的税利并交形式或以税代利的形式( 1978~ 1993 年) , 3、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方式( 1994~ 2007 年) 。这意味着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改革尚未真正完成, 国家还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制度, 没有实现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主体必然应享有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权。(3)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给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有独资企业上交年度净利润的比例区别于不同的行业分别为以下三类来执行,第一类是10%,第二类是5%,第三类暂缓三年上交或免交;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付国有投资者股利股息按照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的部分利润将上缴给国家,由全体公民共享;其他的利润按照各股东所占该公司股份额分给他们。这种分配国有资本利润的方式和巴德汉的“公司相互控股”模式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对我国今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 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

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了自觉控制、自由、民主、平等、和共同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上述目标的关系,调节好他们之间的矛盾。米勒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模式能够完全体现自觉控制、民主、自由、平等、共同理想目标这五个目标并把它们摆到相同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要分阶段体现和实现以上五个目标,在每一个阶段中要分清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米勒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为社会公正提供了保障。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公正的的维护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方面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米勒的理论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明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充分发挥两者的关系,把“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安定有序、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等为目标。

5施威卡特“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从施韦卡特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西方市场经济并非毫无瑕疵,它与不平等、失业、过度工作、贫穷、缺乏民主、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时,要注意扬弃,绝不能照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一些具体制度上,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价值。在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市场与社会主义能否结合充满疑虑,以施韦卡特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对市场与社会主义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新视角; 在宏观调控方面,施韦卡特对不加干预的市场经济深恶痛绝,主张由政府引导与控制社会经济投资,这对我国亦有启发意义; 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施韦卡特主张企业中的工人委员会和总经理由工人选举产生,企业重大事项应通过“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方式作出,这对推进我国企业民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

首先,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实现有着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障,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国外市场社会主义发展到当代,早已失去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只能是一种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虽然追求某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比如生产资料的社会共有以及分配平衡,但是失去了追求这些价值目标中的制度保障,不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其次,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不同。当代市场社会主义者不谈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是追求某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看成“平等主义”。这是由于他们在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上的不平等后,基于西方社会的现状提出来的经济模型,缺少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4)。

再次,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流派,市场社会主义极力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其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根源。但在对待公有制问题上,市场社会主义为突出市场带来的效率,为追求社会主义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价值目标而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逐渐淡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手段。在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中,无论是罗默的“证券所有制”、米勒的“合作制经济”,还是施韦卡特的“社会所有制”等模式中,都是重视收入平等甚于关心所有制内容,也就是试图通过产权形式的平等而使劳动者获得分配上的均等。而中国在公有制方面既借鉴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同时根据具体国情而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持了实事求是、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最后,市场社会主义强调市场的自发作用,限制国家的直接调节和控制。但是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发展经济,必然会引起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影响经济平衡和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国家在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方面的能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稳定、健康发展(5)。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序的发展及借鉴——程恩富教授访谈

2 罗默证券市场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的批判与超越.刘明明, 谢鸿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

3 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革及探索.濮峻杰.企业管理,2011(11).

4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兼论与国外市场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余文烈

5 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及启示.李晓飞.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References:

1. marvelten, 民事调解范围问题. 1899: p. 1.

2. AegeanSoftware, NoteExpress. 2005. p. NoteExpress is a perfect assista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r for researchers, scholars, students, and librarians. NoteExpress is designed to help you organize research notes and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generate bibliographies automatically,

search and capture bibliographic data from Internet with efficiency and ease. NoteExpress is well integrated with Microsoft Word. It can format bibliographies in many popular styles.

3. 民事调解制度研究.kdh..

4. marvelten, 调解法学. 1899: p. 1.

5. marvelte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899: p. 1.

[1] 2151566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公务员考试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答案: C 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高中政治教案: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

高中政治教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一、教材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节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消费、生产、分配,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现实情况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此国家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家电下乡等,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举措,多少都会有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他们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培养其观察生活、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提高政治课的信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014年[100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训练测试题含答案 试题101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 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试题102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 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 B. 商业资本 D. 流动资本 答案: ABC 试题103 :价格形成机制本身包含着三个组成要素, 是()。 A. 价格形成主体 C. 价格形成的客体

B. 价格形成的具体方法 D. 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答案: ABD 试题104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产业结构政策 C. 产业布局政策 B. 产业组织政策 D. 产业开发政策 答案: ABC 试题105 :抵押人可以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第三人 D. 抵押权人答案: BC 试题106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从价值角度看包括()。 A. 不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B. 可变资本 D. 剩余资本 答案: ABD 试题107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产权清晰 C. 政企分开 B. 权责明确 D. 管理科学 答案: ABCD 试题108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下价值形式()。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答案: ABCD 试题109 :关于抽象劳动, 论述正确的是()。 A. 抽象劳动是指具有特定具体形式的劳动 B. 抽象劳动是抛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 C. 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出的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D. 抽象劳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出商品价值 答案: BCD

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如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地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良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性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先构建其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新体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 1、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一是产权清晰,明确界定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和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二是政企分开,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作用在于监督资产的运营和变动。三是权责明确,各部门各企业分工要明确。四是管理科学,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负效应,按照价值规律,健全价格的监控机制也是必需的。发达的技术信息市场,有利于把科技成果通过中介组织,转变为现实力。同时还需要解决好市场交易的规则,管理制度和有关法规的建设,使市场能够有序地运行。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计划,财政,金融三个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关系。二是相应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利率,税率和汇率杠杆的作用。三是必须加强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二是竞争的原则。三是公平原则。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间的竞争以至破产,以及职工的养老退休、医疗等等,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逐步发展到全社会统一管理、统一支配。 另外市场经济也有盲目性和不足,要克服市场经济的不足,要引导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序和健康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有效宏观调空,更重要的要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运用。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农业全部进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质公开课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3.能够针对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4.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形成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感受课堂参与与共享收获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 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课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出两个问题: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主要圈的是哪个地方? 2.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是谁?他写下了怎么的诗篇? 引导学会感性体会深圳实行市场经济的重大变化,议一议: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还是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达成共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二)教学过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引导学生解读概念: ①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③市场调节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看着女儿这个样子,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大家都很热心,凡有剩下的,几乎都借给了婶娘,东家一寸票,西家两寸票的,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堂姐高兴极了,马上带着这堆鸡零狗碎的布票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此后(包括春节)有很长时间没见堂姐出过门,据说人瘦得不成样子。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推进新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及答案汇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现代市场经济 2 .所有制结构 3.企业制度 4.市场机制 5.社会保障制度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4.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5.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体现在= 6.划分企业制度的标准是()。 7.企业的效率来自()和()。 8.在现代公司中,对经营者进行外部约束的机制有= 9.从客体上市场可分为()和()。 10.市场失灵包括= 11.政府管制可分为()和()。 12.宏观调控的目标是 ()。 13.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 14.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 15.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有 ()。 三、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激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2.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讲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4.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活动。 5.分析市场的含义。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

2 .所有制结构——一个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每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3.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4.市场机制——市场中的价格、供求及竞争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约。 5.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和全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2.公有制。 3.自由竞争加社会公平。 4.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 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其主导作用。 6.所有者形式。 7.制度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率。8.市场约束和法律约束。9.商品市场、要素市场。 10.微观上的效率、宏观上的不稳定,分配不公平。11.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12.国民经济稳定增长。1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4.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15.对外贸易、对外资金往来、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劳务合作等。 三、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激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1)激进式改革的内容。(1分) (2)激进式改革的特点。(2分)(3)激进式改革的实质。(2分) 2.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1)国企改革与经济稳定(1分),(2)国企改革与社会稳定。(2分)(3)国企改革与公有制与共产党的领导。(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含义,(3分)自主性(1分)、平等性(1分)、竞争性(1分)、开放性(1分)、法制性(1分)。 2.讲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强制中的一诱致性(2分),双轨过度(2分)、体 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2分)、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2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4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4分)。 4.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活动。主要是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为:微观上的效率(3分)、宏观上的不稳定(3分),分配不公平。(2分) 5.分析市场的含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方(2分),市场是流通领域的总和(2分),市场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2分),市场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1)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4分)。(2)宏观经济政策选择。(6分)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2)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容(4分),(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6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3)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紧扣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百货大楼。 很多同学都去过,买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到金鹰、金地、朝阳、玄武等地方去,很方便,品种很多。但是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他们小的时候是怎么买衣服的? (布票,凭票购买) 展示图片:布票 说明那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现在买东西很方便,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 (理论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吗? (不一样)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自学预习(5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要求: ①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82——P84,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的标记。 ②完成学案上的三道判断题。 ③认真思考,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纸条上,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总交上来 检查、反馈、明确疑问,以小组形式汇总问题并上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李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理论建立过程中,党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史无前例探索。 建国以后,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遇阻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不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与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合法地位。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将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一个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崭露头角。在改革开放30年前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外的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国外专家说,中国走出“文革”非常轻松,好象是一场愉快的郊游。相比之下,东欧国家为摆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暴力的长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客观上说,这种体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其弊端也一目了然。 第一,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公有制的纯度越高越好,当年,人民群众多养几只鸡或者几只鸭都不行,片面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第二,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政府,企业自主权非常有限。有文章提出,我国大部分企业买个桌椅板凳,安装个电话都需要层层上报,经由行政机关审批才能落实。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要由行政部门来决定。第三个弊端就是资源配置无视市场的作用。对这些弊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显露,这个时候,党中央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在中共八大上,陈云同志也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要的意思是说,不要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给市场、给个人一点自由度。 在“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当中,谈经济方面问题时说到,要靠供求法则来解决问题,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显然已认识到市场的作用。198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体制改革办公室形成了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改的意见,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里面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时提商品经济的比较活跃。 第二个阶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时间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这个文件能过顺利通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方式转变后的发展必然。第一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点及解决办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焉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应把握两点: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 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答案: C 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答案: C 试题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A: 国家 B: 管理者 C: 企业 D: 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A: 资源的配置方式 B: 所有制形式 C: 经济决策体系 D: 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 答案: A 试题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A: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平衡 C: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基本平衡 D: 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 答案: A 试题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B: 是否通过企业进行调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

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高一)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 握教材体系。2.课堂上组织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课前预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加强宏观调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调控的含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4、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一一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匚 (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预习自测】 1宏观调控,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③增加就业④抑制通货膨胀⑤稳定物价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加快西部开发,从而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支持下,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教训,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思路,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新境界,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之路。 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引人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时候,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综上所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既有效地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通往富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