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练习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

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他们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

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他们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表述错误,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草根文化不一定是大众文化;

③表述错误,人的文化素养不会自发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符合题意,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说明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的特点

1、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

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1 / 9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 不符合题意;材料的关键句是“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故B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

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B. 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C.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体现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A符合题意;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但不是直接的物质性影响,B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错误。故选A。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全今仍为兵家经典,甚争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C.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而非政治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故排除C;题中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百家争鸣,说明了文化并不都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文化可能先于经济社会,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给力”“吐槽”“拍砖”“雷人”……这些新词已在生

活中被广泛使用,并有部分新词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练习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材料强调新词已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6.“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小时候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

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后天培养起辅助作用

B. 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

C. 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

D. 文化是一种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A错误;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B不是文化道理,故排除B;材料中强调了文彦博严于律己,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故C符合题意;虽然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故排除D。故选C。

7.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

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正确,中国水墨画里“五色”融于一起,产生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因此,“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正确,墨色浓淡的变化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是人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得来的,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错误,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 / 9

④错误,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2.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出彩中国人》,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

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四选三“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观点错误,排除BCD。故答案选A。

9.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贵州代表团的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银

饰、刺绣、陶瓷、蜡版画、漆器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的贵州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

①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我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人们领略丰富的贵州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练习

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的贵州的生机和魅力,体现了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但未体现我国文化的区域性,②不符合题意;我国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④错误。故选B。

10.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

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与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故C符合题意;AB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故选C。

11.下列关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②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①符合题意,“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没有表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②不合题意,“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说法正确,故排除;

③不合题意,“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说法正确,故排除;

④符合题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反向选择题虽然不常见,但也是选择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最容易让学生忽视的.因此,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

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 / 9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不合题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现了深远持久特点;

③不合题意,“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不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符合题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呢?有专家建议,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才能使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落实专家建议提出具体措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练习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加大对乡村建筑、乡村风貌的保护,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物质载体。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挖掘开发乡村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孕育乡村独特气质和特色。③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民回乡创业,为传承乡村文化奠定经济基础。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没有限定文化生活的知识范围,要求结合材料就落实专家建议提出具体措施,首先必须理解材料中专家提出的建议,然后调动文化生活的相应知识作答。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要加大对乡村建筑、乡村风貌的保护,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物质载体;也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挖掘开发乡村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孕育乡村独特气质和特色。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才能使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说明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民回乡创业,为传承乡村文化奠定经济基础。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蚌埠市一些中小学也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市区某校师生们穿汉服、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据了解,部分学校安排每天的晨读时间,师生们同阅经典,与圣贤作伴?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淬炼出的精华,让孩子从小诵读,既增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阅读,使一大批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

(2)请你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广告限20个字

以内?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师生同阅经典,把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文化基因,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穿汉服、诵经典能使学生的知识、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促进其终身发展。④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穿汉服、诵经典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

(2)答案示例: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

7 / 9

【解析】(1)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学生可以依据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和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师生同阅经典,把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文化基因,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采取自觉行动;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穿汉服、诵经典能使学生的知识、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促进其终身发展;四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穿汉服、诵经典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

(2)此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要求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属于开放型主观题。学生在拟定广告词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主题,符合广告词的要求,要语句通顺,朗朗上口,注意题目要求的20个词以内,如: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当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科学的春天”,到5月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中国发生的这一切,校正着历史的航向。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带来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加强和国家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40年来,全体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人了活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请例举其中的两项。

【答案】。

(1)①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③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④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推动了自身的繁荣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练习

(2)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②“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注:考生还可以从“五位一体”建设;“四个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等角度回答。)

【解析】

(1)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人了活力”,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本题未限定具体的知识范围,解答此题需要具体解读材料,综合把握教材知识。改革开放带来思想解放,这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因此,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我们还可以从改革本身进行分析,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最后,还可以从对外开放的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推动了自身的繁荣发展。

(2)此题要求列举两项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把握。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从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选出两项即可,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

9 / 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