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单元第二课 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六单元第二课 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六单元第二课  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六单元第二课  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

01水乡孕育的城镇

编写者:杨银飞审核者:胡巧钺包科领导:杨宏斌

【学习目标】

1.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2.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3.针对水乡城镇在发展过成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预学指导】

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45—47,准备下列问题的相关解答,标注自己的理解,提出

你的疑惑?

1.读图6-25,找出太湖流域的范围?

2.为什么太湖流域被称为水乡?找出太湖流域主要的河流、湖泊和城市?观察城镇的分布

有什么特点?

3.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太湖流域的城镇是如何形成的?

4.探讨水乡人们的生活特色(从建筑、交通、饮食、生活情景等方面分析)

5.水乡城镇化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我的问题:。【尝试回答】

1.结合课本图6-25,找出太湖流域的范围?例举太湖流域的著名水乡有哪些?

2.结合课本知识和所学知识,概括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气候、地形、河流分布三

方面分析),探讨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3.找出太湖流域主要的河流、湖泊和城市?观察该流域城镇分布的特点?

4.思考太湖流域形成城镇的有利条件和形成过程?

5.分析水乡城镇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合作互议】

探讨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从建筑特色、交通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考

虑)

拓展:以太湖流域的水乡为例,谈一谈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星级挑战】

1.太湖流域位于____的南缘,地形以___为主。

2.以下哪句话是描写太湖流域水乡城镇特色的()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一日过四季,十里不同天”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历史上太湖流域比较发达的行业是()

A.手工业

B.畜牧业

C.建筑业

D.林业

4.下列城市中,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

A.上海、北京

B.武汉、苏州

C.无锡、西安

D.杭州、宜兴

5.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水陆交通便利③经济基础雄厚④属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我国著名的水乡主要集中分布在()

A.鄱阳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洪泽湖流域

D.太湖流域

7.太湖流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湖泊广布,稻田遍野,物产丰饶,人口稠密,城镇众

多。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太湖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⑵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⑶简述太湖流域孕育众多城镇的有利条件。

8.太湖是我国第___大淡水湖。

9.下列我国主要淡水湖轮廓图中,表示太湖的是()

A. B. C.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A. 他们星期三和星期四两天都完全睡在床上,而且似乎越来越觉得疲乏。 B.大家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C. 他正想往回走,却瞟见了老远有一个发亮的小点,好像是日光。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词语练习。 “村里灯烛辉煌”中的“辉煌”还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互相搭配。 三、填空。 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奇的________萨契尔太太和汤姆的________的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________后 ________,充满了喜剧气氛。 四、品析句子。 ——后来他们还是让他俩上了船,划到一个人家,给他们吃了晚饭,让他们休息到天黑以后两三小时,然后才把他们送回家来。 1. 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表现了孩子们脱险以后的愉快心情。 B.这句话交代了孩子们回家的艰难过程。

C. 这句话写出了寻找孩子们的艰难过程。 2. 句中前一个“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三个“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一边暗暗盘算如何再宰更多的傻瓜。这样的小傻瓜会有许多。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儿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开开玩笑,可是结果都被留下来刷墙。在本累得精疲力尽时,汤姆早已经和比利·费施做好了交易。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特权——一个又一个的傻小子受骗上了当,接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 1.“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大密苏里号”指的是________,“离了职的艺术家”指的是________。 2.汤姆和比利·费施做的交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解释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出很多汗。()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九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课型Reading 主备人Xu lihu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周第导学案 教师寄语You’ll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学习目标1)Master the key words: nearly, ruler, boil, remain, smell, national, doubt 2)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by accident, take place, without doubt 3)Talk about tea,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it was invented 教学重点Talk about passive voice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tea 教学难点Passive voice 教学方法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一、自主预习 1) Do you drink tea everyday? 2)Who invented tea in history? 3)D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drink tea in their daily life? 4)The tiger is looked as the _r_______ of this forest. 5)Alice is without _d______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6)The dragon is treat as a _n________ symbol of the Chinese. 7)Mother is _b_____ the milk for baby. 二、展示交流 1) Important sentences: A: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years ago. B: 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g Nong first discovered tea as a drink. C: It is believed that 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D: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19th century. 2)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 years ago. 3)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Tea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3)Make conversations T: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ea is grown? S: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mountain… T: Where is tea produced in china? 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For example, 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见学生用书P39]

1.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太湖流域的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的南缘__,三面濒江临海。 (2)太湖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土壤:地形以__平原__为主,__地势低平__,土壤肥沃。 ②气候:属于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温暖湿润,__光__、__热__、__水__资源充足,__雨热同期__。 ③河湖:太湖流域有闻名于世的__大运河__和__太湖__,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河湖海相通,可以发展__水产养殖__和__内河航运__,是我国著名的水乡。 (3)太湖流域的主要城市:上海、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常熟、苏州、吴江、昆山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且较为稳定,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因此积水成河,河网密布。

2.水乡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1)水乡城镇的兴起: (2)水乡城镇的特色:__水__。 (3)水乡城镇的分布特点:城镇多__沿河__或__环湖__分布,众多的__河道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4)水乡的房屋特点: ①位置:房屋__临河修建__。 ②特点: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 ③目的:为了__洗涤、取水以及出行__的便利。 (5)水乡古镇:__乌镇__、__同里__、__周庄__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流域河网总长度12万千米,土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流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除外),江苏省的苏

美术课程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周翠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怎样用技术情感表现画家的爱国热情。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互助法、启发式、合作探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对课程题目“传统”与“现代”进行解释并让学生思考实现生活中与这两个词相匹配的事物。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教师对作出阐述和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出示相应的图片来说明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影响),美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出示反应传统绘画的作品)引出主题“从传统到现代”美术作品的发展过程。 二、对课程内容的讲解:(20分钟) 1、由古代人物画作品中对人体的表现手法,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的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红提出美术革命的要求故事。 2、教师播放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通过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课标解读: 1、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 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并感受水乡地区的风土人情。 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孕育 作用。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城市的起源、特色和发展,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2、理解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水“孕育”城镇的认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态度。 2、引导学生初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突破策略】:观看视频与图片,设计活动,讨论合作,归纳板书,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教学难点:分析和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突破策略】:阅读实例,观看图片,分析现象,小组讨论,开拓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课伊始,以柔美旋律——《梦里水乡》为音乐背景,以超链接的形式展示水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光,激起学生对水乡的浓厚兴趣。正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走近这柔美的水乡呢? 学生回答:想。 教师陈述:那就跟着老师出发吧! (二)走近水乡,感受水乡之“美” 1、水乡的位置 创设情境:紧接着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中国水系图 小组合作:1、请学生找出太湖在我国的位置。 2、再请学生读图4-14,找出图中的主要河流(包括运河) 【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太湖流域河湖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作者:朱自清)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对普通人的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听说读写思查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学生”但他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因学校多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和较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尽管如此,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祸不单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很难站在作者和作者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认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净化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读《背影》散文集引人课文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释 义 琐屑xiè颓唐tuí差使chāi交卸xiè 狼籍jí簌簌sù蹒跚pānshān 赋闲fùXiān惟一wēi举箸zhù橘子jú 妥贴tuǒ栅栏zhà拭干shì晶莹jīngyíng 三、合作探究 请学生研读全文,回答问题。 (1)1——5自然段中,“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领情了吗?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 一、教师动情地述说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读《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态和父子当时的心情。 二、教师指导学生介绍作者,并做适当的补充。教师用普通话正音,并指名学生说出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 三、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不时点拨,鼓励。 四、教师要求学生在“背影”、“流泪”“父亲的语言”三项中,任选一项,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要求1——3学习小组做第四题第1题,第4——6小组做第四题第2题 教师总结作业情况。 一、有的学生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为之欣喜,为之感动,想一睹为快。 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1)明确:安慰儿子,为儿子送行,照看行李,给小费,讲价钱,再三嘱托儿子路上小心。(2)完成儿子对“父亲”感情的转变。 四、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发言踊跃。 五、各组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分组交流,看谁的作业有特色,最后在全班交流。

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2 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评析他们的主要成就。 课标解读:本课标要求我们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结合本框内容,通过列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核心思想,理解其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二、教材简析: “启蒙运动”通过介绍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突出这一时期的思想主题,即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平等,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采用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识:1、文艺复兴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人文精神? (转承:文艺复兴、科学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当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些思想家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于是一场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兴起。由此导入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2.1 水乡孕育的城镇

6.2.1 水乡孕育的城镇 备课人年级第周星期日期 一、学习目标:了解太湖及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通过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三、我能自学:阅读材料及课本45—47页,完成自学题目 1、太湖是我国第大淡水湖,位于、、之间。 2、太湖流域水产丰富,被称为;地形以为主,其余 是和;太湖流域位于(纬度带)地区,气候类型是。 3、读图6—25,你能数清图中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这说明太湖流域河湖分布有的特点。 4、明清时期太湖流域著名城镇、、。这一带、一直比较发达。 5、太湖流域的大多数城镇,最初只是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或者货物的。随着参与交易的人数和商品不断增多,这些地方逐渐开始出现、、,后来就渐渐演变成小城镇。 6、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众多的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如今,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在、等水乡古镇里。 7、今天,伴随着水乡景观和农业人口的过程,一个个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 四、我能达标: 1.下列对于太湖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位于浙江、江苏、上海三地之间 C.每年1月份,太湖就会结冰且冰期超过1个月 D.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水乡”——太湖流域的城市是 ( ) A.西安 B.上海 C.嘉兴 D.苏州 3.历史上,太湖流域比较发达的行业是() ①手工业②畜牧业③建筑业④农副业

4.“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 ) A.手工业发达 B.农业发达 C.水网密集 D.商贸兴盛 5.既濒太湖,又临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城市是( ) A.苏州、杭州 B.无锡、湖州 C.苏州、无锡 D.苏州、上海6.下列景观属于太湖流域的是( ) 7.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的古镇是( ) A.乌镇、周庄 B.西安、洛阳 C.扬州、宋城 D.南京、上海8.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 ②从成因上看,太湖流域众多的湖泊属于洼地积水成湖 ③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④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前一阶段太湖蓝藻集中爆发,严重影响甚至困扰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水乡城镇的特色是什么?其民居大多临河而建,原因是什么? (2)太湖流域孕育出了哪些著名的水乡古镇? (3)从一定程度上说,太湖蓝藻暴发反映了水乡景观和人口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了留住水乡美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落实怎样的发展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2÷2=6 18÷6=3 12÷6=2 18÷3=6

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2.将上面的句型进行替换,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从而能就水的循环进行提问及简单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用故事的形式表述雨水的形成,完成Task time部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培养爱科学、好钻研的精神。 【课题】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句型: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要求学生能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 2.学生能替换关键词造新句,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并能在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自如运用。 3.简单了解面包、面粉和小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Let’s try 部分是教学难点,内容多,词汇量大。建议教师多放几遍录音,适时给学生以提示。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Let’s try 部分的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课时所学的单词卡。 3.教师准备雨水循环的教学课件。 4.教师准备水循环实验仪器:酒精灯一个,盖量杯一个,水等。 5.学生准备水彩笔,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口语展示 教学参考时间:2-3 分钟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 会认字: 韵掠吟辽阔抖蟋蟀振 重点词: 近义词:辽阔——广阔绽开—一绽放道别——告别叮咛——嘱咐 词语搭配:一阵阵秋风一排排大雁 重点句: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这是个拟人句。秋天到了,大雁南飞,秋风吹过田野,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这都是秋天美丽的景色,“叮咛”和“歌吟”是“秋的声音”。) 2.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这是个拟人句,把大树的枝干当作人体的手臂,把树叶飘落的“唰唰”声想象成人与人告别的话语,形象生动。)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虽然美好,但是短暂,让我们细心聆听吧,通过美妙的声音感知秋天的丰收和希望。) 4.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这是个排比句,说明秋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通过聆听秋的声音,也能感受到秋天所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课文结构: 所到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听听,秋的声音声音美妙 联想到的声音:叶子、小花、汗水、谷粒秋天美好 写法: 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示例: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主题: 作者抓住秋天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意的语言,表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拓展积累: 描写秋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离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教学时数:2-3课时,视班级情况灵活处理。 第一课时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这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它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汨罗江)的万古名声,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纵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2千多年,但是,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蓦然回首,屈原就站在身边,他似乎不曾远去,他已经永远定格在华夏子孙的心中。 二、说屈原:我所认识的屈原 1、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补充相关资料。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小学英语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Unit 6 Meet my family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Let's talk 部分的对话,并在实际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主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做替换练习。 3.能够运用句型:How many ......are there? 进行替换练习。 4. 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 重点:熟练掌握句型How many ……are there?的用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难点:理解Let’s talk中句子的含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运用 教具准备: 1、配套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Unit 4/B/ Let’s talk]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教师和学生的家庭照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Sing the song (上节课扩展练习的中的歌曲) 鼓励孩子边唱边演 2、单词抢答: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快速抢答 3、教师少拿一张卡片,让孩子猜猜。“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教师将卡片码成一沓,问:“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教师将卡片藏在身后,问:“How many cards in my hand?”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上一课Let’s learn部分的课件。说:“This is Amy’s family. H 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my aunt ,…” 2、猜一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新塘小学何佳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七节的内容。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科学讨论会”、“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关于铁生锈的现象,第5课已经作了分析研究,为本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是从汇报交流学生在第5课的课外实验的发现中展开的,学生热烈地分析实验现象和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得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学生在探究铁生锈原因的对比实验中已经初步发现铁在不同环境下生锈的快慢,于是我通过回顾探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现象中铁钉生锈在空气中及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的生锈速度,自然引出探究铁生锈的快慢是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为了能使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我在第五课之后,在教室里安排2组对比实验,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要求他们记录了第四天的实验现象,从中得出结论。师生讨论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懂得了铁生锈的原理,帮助人们寻找更佳的防锈措施,这样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但是学生对于一些防锈措施知道的很少,我事前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对《铁生锈了》一课的探究,学生已经明确了铁这种物质是会发生变化产生铁锈这种新物质的。并且六年级的学生们会根据多年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客观认知,在脑海中已经初步形成铁生锈的原因可能和潮湿的环境相关。但是,对于铁生锈的具体成因,六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分析获得结论。结合前面《铁生锈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探究铁生锈成因,在课外学生也已经通过开展对比实验来观察记录。基于这些学生已有的这些认知,他们在本课“科学研讨会”这个活动中首先要“学”的就是——明确铁生锈的原因。但我发现就教材本身的设计来看学生是很难获得铁生锈的成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科学结论的。(有两个变量)因此,要让学生找出对比实验中隐藏的对比条件(空气中有水,水中也有空气),就必须对教材这张实验记录单进行完善,设计“只有水而没有空气”和“只有空气没有水”的两个环境来进一步补充。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2.1《水乡孕育的城镇》教案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水乡孕育的城镇》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课围绕水乡孕育出的城镇,介绍了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水对城镇兴起、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本课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水文、区域划分等内容,介绍了分析区域的基本方法,第六单元第一课是北方地区,本课之后是其他一些典型南方地区的介绍,因此在教材中,本课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开始形成其抽象思维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掌握基本区域知识、分析区域问题,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的环节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太湖流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了解水乡城镇与太湖流域的关系,理解当地人们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2.能力拓展:学会从地图、图片、影像中获取有效信息,整合知识,综合分析水乡是如何孕育出城镇的,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情感价值: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点。 2.学习难点:太湖流域自然环境对于城镇的“孕育”作用。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见学生用书P39] 1.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太湖流域的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的南缘__,三面濒江临海。 (2)太湖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土壤:地形以__平原__为主,__地势低平__,土壤肥沃。 ②气候:属于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温暖湿润,__光__、__热__、__水__资源充足,__雨热同期__。 ③河湖:太湖流域有闻名于世的__大运河__和__太湖__,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河湖海相通,可以发展__水产养殖__和__内河航运__,是我国著名的水乡。 (3)太湖流域的主要城市:上海、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常熟、苏州、吴江、昆山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且较为稳定,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因此积水成河,河网密布。 2.水乡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1)水乡城镇的兴起: (2)水乡城镇的特色:__水__。 (3)水乡城镇的分布特点:城镇多__沿河__或__环湖__分布,众多的__河道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4)水乡的房屋特点: ①位置:房屋__临河修建__。 ②特点: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 ③目的:为了__洗涤、取水以及出行__的便利。 (5)水乡古镇:__乌镇__、__同里__、__周庄__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流域河网总长度12万千米,土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流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除外),江苏省的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祖父的园子》名师教案

《祖父的园子》名师教案 教学理念: 遵循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使个人汇报更加系统、互动补充更加生动。把肤浅导向深刻,把笼统导向具体,把内容导向方法,把理解导向运用,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今天我们要学习《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萧红,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祖父的园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生默读) 2.集体交流,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学生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

(1)好玩的地方(2)充满了快乐(3)非常美丽(4)充满自由……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渡:作者怎样把园子写得那么充满生机、充满快乐、自由自在、多姿多彩? (一)感受园子的多彩 1.哪些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 出示第一、二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2.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1)大园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活动空间很大。) (2)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充满生机。) (3)色彩斑斓(白、黄、大红、金、绿。) (4)有趣极了(引读:瞧,蜜蜂……) 3.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4.课文明明说这是一个大花园,可是一朵花也没写,花园里有花吗?(有)作者的表达多么巧妙啊,通过借各种昆虫,明丽的色彩把园子写得多姿多彩。(板书:多姿多彩) (二)感受园子的自由 过渡: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这个园子。 1.出示第十七自然段。 2.读这一段话,你感受到这个园子的什么特点?“一切都活了”“自由”。 3.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 4.这段文字是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从表达上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体会表达的妙处,自由交流。(使用了比喻、拟人,把一切都写活了。) 5.师生对读,体会感情。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就”。出现了几次?(11次)出现了5组“愿意……就……”进行排比。 6.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体会情感。你看,这就是萧红的文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梅花魂》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梅花魂》 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解说: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教读诗词泪珠落、弄脏墨梅发脾气、不能回国呜呜哭、赠我梅图谈寓意、随我登船送梅绢。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2.教材所在位置解说 人文主题:月是故乡明,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单元训练重点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借助某些景物或事情,理解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必定会对学生的习作有所启发。通过反复读课文,品析重点词句、谈体会、想象等方法必定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能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印象最深的细节去体会感悟。在本课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芳、葬身异国、腮边、甚至、白杭绸、无所谓、 梳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c.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这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d.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b.通过自学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括表达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的几件事,理解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难点:一是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二是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两点是提示中心思想的重点之处。三是课文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