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杂记-法国

欧洲杂记-法国

欧洲杂记-法国
欧洲杂记-法国

欧洲杂记之—法国

周末带父亲出门,车上照例放着音乐。

“法语歌曲?”父亲问:“你法语学得怎样了,又放下了?”

“没时间,太忙了。”嘴上应付着,心里莫名的怅然却油然而升。法国,仿佛已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学生时代总是向往国外,同学之间讨论自己喜欢的国家,瑞士是我的梦想,因为父亲曾在日内瓦工作一年,他对那个国家的描述以及拍的照片令我心驰神往。那时多数同学的梦想都是美国,对美国的理解大都来自好莱坞那些理想主义化的电影。而法国,是我们多数人讨厌的国家,因为它象征着灯红酒绿、浮华和肤浅(注:深受小说《简爱》中对法国及法国人描述的偏见)。曾记得《读者》有篇文章写法国,说法国女人像水,法国男人也像水。而瑞士的男人像山,瑞士的女人也像山。

所以第一次去欧洲出差,第一站竟是巴黎,而且全程都乘法航,让我一点都兴奋不起来。那是1998年的11月份,当飞机在戴高乐机场降落,从落地到泊靠到廊桥,竟足足滑行了20多分钟,机场之大令我眼花缭乱,那时的北京机场还只有一号航站楼。到达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多,来接机的朋友来不及让我们先到住处,就径直开车带我们去参观夜晚的凯旋门和埃弗尔铁塔,而我,由于时差困得迷迷糊糊,没有丝毫的兴奋,只盼着赶快回酒店睡觉。

第二天因没有约见,因此和同事在巴黎街头漫步,凯旋门、香榭里谢大街,塞纳河……走累了,就坐在街心公园小憩一下,蓝天、白云、绿草……一切是如此宁静(特别对于刚刚结束在武汉工作半年的我)。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第一次领略到时装之都的魅力,过往的男男女女大多低头形色匆匆地走着,大部分都身着长短不一的风衣或外套,走起来是那么飘逸,很多人(而且女士居多)手里拿着烟,边走边吸。本是十分讨厌一边走路一边抽烟的我,看着他们,却体会到一种别样的风情,因为他们是那么—优雅。

巴黎只做了短暂的停留,我们下一站是尼斯和戛纳。在巴黎南部奥利机场,我们遭遇了法国的有名的罢工。拖着箱子到机场,所有法航国内航线都罢工,机场登记处指示牌全部空白,喇叭里一遍又一遍用法语播放着通知,我们立刻傻眼了,订好了约见,定好了去戛纳以及摩纳哥的火车,一步赶不上岂不步步赶不上,问机场工作人员如何解决,结果我们英语他法语,彼此都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无奈我们只好坐在那里等。后面两位也是外国人在用英语交谈,那一刻,英语

突然成为除中文外最亲切的语言。

“他们也很无奈,罢工刚开始,所有国内航线都停飞了,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传达着他们谈话的内容。

不知等了多久,终于来了一位会英语的工作人员,通知我们迅速在第几大厅坐机场大巴转移到戴高乐机场,临时调派飞国际航线的飞机解决困难。大家拖着箱子往大巴上拥,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北京火车站。

坐在飞机上才松了口气,到达尼斯上空,从飞机上俯视,平整光滑的海面仿佛蓝丝绒一般与与天相连,刚才的沮丧和不愉快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走在尼斯整洁的滨海大道上,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棕榈树,海风吹来,蓝天下摇曳的树木伴随着蔚蓝的大海,充分展现出地中海风情。深吸口气,第一次希望自己是法国人。

那一次出差,还要去荷兰、西班牙和德国。每次都在戴高乐机场转机。回国那天,当飞机离开戴高乐机场,我的心立刻惆怅起来。默默地与法国告别,不知道自己何时还能再回来。飞机上,领导问我这一路最喜欢哪个国家。

“法国!”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想想学生时代最讨厌的国家之一,却变成了最喜欢的国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回国之后,不可救药地开始喜欢法语,那一阵工作特别闲,于是买了复读机自学法语。

与法国的缘分并未结束。2002年,因工作需要再次去欧洲,主要行程是奥地利和法国,因第一站是奥地利,我们先与奥地利使馆联系签证事宜,无奈手续之繁琐令我们几乎要放弃。

“为什么不试试法国?”一位熟悉法国的朋友建议,于是全套手续全部重新来过。

“法国使馆来电话,要你回电话。”接到办公室同事留言我有点难以置信,使馆主动给我打电话,别是拒签了。接通电话,一位法国使馆工作人员建议我们让法国负责接待我们的单位出面给使馆致电,催他们加快速度办理签证,否则要晚了。”

“谢谢!”我赶紧用新学的法语致谢。

终于拿到签证,我问法国方面合作的先生,我需要给他带几份宣传资料时,他说:“四份。”

“四份?你确定吗?”因为他们是我们在法国的代理。

“其余的我可以复印。你们第一站不是奥地利吗?两位女士要走那么多国家,带着宣传资料会很重的。”他是如此的善解人意。

这一次,我不仅到了美丽如画的萨尔兹堡,还如愿以偿地到了瑞士,一路由一位朋友开车带着我们,从德国斯图加特、慕尼黑,到洛桑、卢瑟恩和日内瓦,朋友介绍他是沿着著名的“爱情之路”走的,难怪一路风景如画。

到了法国境内,第一站是法国萨伏瓦地区Chambery, 终于见到那位和蔼可亲的先生和他可爱的助理,感觉回家一般,到达当晚,他请我们共进晚餐。怕我们旅途过于劳累,他特别把晚餐安排在七点,所以当我们进入餐厅的时候,一个人没有,当地人通常在八点晚餐。席间,那个活泼可爱的助理是唯一抽烟的,望着她抽烟时优雅的神态,我几乎都想尝试一下。晚餐结束后,她急急地把我拉到一旁。

“我可以与你通信吗?因为我喜欢你。我英语说不好,写起来还可以。”

“好啊,我也喜欢你,告诉我怎样才能学好法语。”

“那太简单了,你来,到我家住半年,你只要负担往返机票就可以了。”她认真地说。

“谢谢你,也欢迎你到中国来。”我被她的真诚感动着。

最后一站是巴黎,完全是轻松的旅游了,因所有的公事都已圆满结束。白天是参观卢浮宫、凡尔赛,傍晚坐在巴黎街边露天咖啡馆小憩,晚上看红磨坊的演出。临回国前一天去参观圣馨大教堂,又让我体验了一次法国人的温情,陪同那位先生因对路不熟悉,向路过一位法国人问路。那天正下着细雨,他刚开口问路,那位法国人先把他拉进自己的伞下面,一个微小的动作让我们都感觉到温暖。

走过欧洲一些国家,包括曾经最向往的瑞士,发现法国仍是我最喜欢的,美国某位作家曾说过“美国是我的祖国,而巴黎是我的故乡”("America is my country, but Paris is my hometown")。

偶尔,堵在下班高峰的车流里,听着轻柔的法国歌曲,回忆起曾坐船徜徉在塞纳河上看巴黎圣母院和那一座座桥;傍晚时分漫步在协和广场,看巴黎天空中有名的云慢慢飘过埃佛尔铁塔……那一幕幕情景恍如隔世。

经典纪录片大全(国内外)

经典纪录片大全BBC经典纪录片专题合集 大型历史人物纪录片 《走遍中国》 《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 《流浪北京》 《四海为家》 《生活空间》 《我毕业了》 《天安门》 《广场》 《彼岸》 《江湖》 《八廓街16号》 康健宁的《阴阳》 杨天乙的《老头》 朱传明的《北京弹匠》 雎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 杜海滨的《铁道沿线》 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 赵亮的《纸飞机》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祖国各地》《神州风采》《地方台30分钟》《一部电影的诞生》 纪录片大全 BBC出品纪录片:傲慢与偏见(6集电视剧)冰雪的童话,地球故事 动物杀戮战场,动物摄像机 庞贝古城的最后一天,金字塔,超自然Super Natural,天有风云 野性新世界,与恐龙同行,与海怪同行,与野兽同行,与远古人同行 现代恐龙,丛林探险,宇宙行星探索记,人类感官 人类心智,鬼斧神工创世纪,海底怪物,战栗东方 海底深渊,海底之旅,圣经解码,消逝的生物 植物私生活,未来的世界,人体漫游,上帝之子耶酥基督 艺术精选(罗丹,莫奈),猿与人,动物奥运会 虎的王国,喜马拉雅山,优雅的宇宙 爱因斯坦之死亡方程式,释珈牟尼成佛之路,撒哈拉沙漠之旅 哺乳类全传,人类本能,日月星宿,时间机器,活力星球 耶路撒冷,超级人类 二战专题之:奥斯维辛集中营,从诺曼底到柏林,大西洋之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杀戮战场,战争之路,缅甸,被遗忘的战争野性欧洲,野性南美洲,野性亚马迅,野性非洲 大卫艾登堡漫游天堂,寻找阿兹特克人,深蓝,霍金的宇宙 群体大自然,生命之旅,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其他纪录片:cctv故宫,cctv永远的丝路,cctv抗战 周传基讲电影,NHK故宫至宝,NHK四大文明 考古中国1-6部,世界着名大学 北大听讲座,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导论 毛泽东诗词,西点军校 探索发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二战珍闻录 复活的兵团,孙子兵法,江南梦里水乡,苏园六纪 蒋介石,溥仪,BBC之宋美龄,孙立人,张学良 欧洲名城录,世界美术馆,中华文明5000年 走遍中国之西藏,百家讲坛:宇宙,哈勃眼中的宇宙 西洋艺术史(AVI) Discovery(共27G,已完成其中20G的下载,有目录) 人体奇航 美国国家地理(共100集,18G,伊甸园压缩,无水印,有目录) 高数1,2,离散数学,线性代数,从零开始学法语1-4,走遍美国78集文革十年(珍贵高清晰历史镜头,独立10集) 电视剧:Joey 1季,伪装者1,2,3季 反恐24小时1,2,3,4季,西部风云,死亡地带1,3,4季 王国医院,天使在美国,启示录,从地球到月球 嘉年华1,2季,罗马帝国1季,罗马1季(BBC与HBO合拍) 迷失1季,欲望都市1-6季,阴阳魔界1-6,42集 Over There 1季,危机四伏1季,欲望主妇1季

欧洲西部与德国、法国导学案

欧洲西部与德国 法国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目标要求1.欧洲西部位置、范围.2、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的特征; 4.德国、法国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文特征; 5.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预习案:填图 1.在图中绘制0°经线、50°N 纬线,40°N 纬线, 其交汇点位于 海峡和 半岛。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 (1)岛屿:A 、B (2)半岛:C 、D 、 E 、F (3)山脉:G 、H (4)河流:I 、J 、K (5)海域:L 、M (6)平原:N 、O 、P 阅读左图: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 、 D 、E 、F 、G 、H 、I 、J 、K 2.图中被北极圈穿越的国家是 、 、 、 。 德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海域:① 、② 欧洲地形 N O P 欧洲西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2)河流、运河:③ 、④ 、⑤ 、⑥ (3)城市:⑦ 、⑧ 、⑨ 2、德国北面的邻国为 ,西面的邻国主要有 、 、 、 ,南面的邻国主要有 、 等,东面的邻国主要有 、 。 法国: 1、在图中填出主要海域: 北海、大西洋、地中海、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 2、在图中填出主要地形区: 导学案:欧洲西部 1. 地理位置及范围 经纬度: °W ~ °E, °N ~ °N 1.地理位置 大部分位于 带,无热带,处于西风带 海陆位置: 西半部,北临 ,西临 ,南临 2.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 、 为主,世界平均海拔 的大洲,深受_______作用的影响。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 平原、以西 平原 山地:北部 、南部 ,博朗峰本区最高 ⑵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多 、 、海峡、内海和海湾; 主要半岛北部有 、南部有 、 、 ,主要岛屿有 和 ,主要内海有北部的 、南面的 、东南面的 ,边缘海有 , 是著名的海湾 (3)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显著气候分布: 东西差异:西部为 气候,东部为 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 气候,南部是 气候 自西向东:降水逐渐 ,年温差逐渐 。 分布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是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NO.1帝企鹅日记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企鹅生活的电影。南极大陆的北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而南部则终年覆雪、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这里生态稳定,没有天敌的追击。为了让企鹅宝宝健康成长,企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从北部来到南部孵化小企鹅蛋。 企鹅爸爸贺企鹅妈妈轮流进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则不远万里去找寻食物。途中的艰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鹅们则每年都这样往复进行着这项艰辛的任务。 影片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发人深省 NO.2迁徙的鸟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向大自然的献礼之作,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

NO.3南京 全球十大必看纪录片推荐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南京,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二十万人成为冷血日军刀下亡魂,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影片采访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收集了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 NO.4高三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法国建筑

巴黎建筑史 (Architecture) ?古罗马建筑风格(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后450年) 法国是第一个被古罗马朱利斯·恺撒大帝征服的位于阿尔卑斯山北地区。在文化方面,当时占据法国的凯尔特人的文化被迅速具有古罗马高卢人特色的文化所代替。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方格方面。 建筑特征 1.能够承受负荷的拱门 2.运用混凝土和石砖作为建筑材料 代表作 1.巴黎圣母院的前院(Parvi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古罗马时期吕代斯村庄的旧址(village of Lutèce)。广场上的石块显示出古街道以及建筑的痕迹。 2.克力吕(克鲁尼)博物馆又称中世纪博物馆(Musée de Cluny): 建立在古罗马公共浴池遗迹上。博物馆附近有座罗马式宫殿建筑遗迹,开着几道别致的圆顶拱门,那就是朱利安2000年前所建的公共温泉浴池。 ?罗曼式建筑(800-1100) 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受古罗马建筑影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高大宽敞的中堂是为满足来自各方作礼拜与祭祀人们的需要。这类风格建筑在如今的巴黎很罕见。 建筑特征 1.圆屋顶:增加了中厅的高度与宽度,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 2.厚墙、小窗及巨大的支撑柱: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令人感到压抑。 3.半圆形穹顶:上顶端圆弧形后殿是训练唱诗班的地方 4.回廊:分开了祭坛与唱诗班,使行人可来回走动 代表作 圣日尔曼的佩教堂(St-Germain-des-Prés) 昂古来姆主教堂(St-Julien-le-Pauvre)

?歌特式 (1100-1500) 11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是建筑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歌特式轻巧的外部支撑结构、宽畅高深的内部大厅逐渐替代了沉重阴暗罗曼式建筑。尽管当时作弥撒时主教仍坚持使用平民无法听懂的拉丁语,但镶嵌在教堂周围的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上的圣经故事可让人一目了然。 建筑特征 1.尖塔和尖顶:使建筑物四面围墙可支撑更多的重量,是歌特式建筑对世界建筑史上的最大贡献 2.十字交叉形拱顶和飞拱: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3.怪曽饰: 张嘴的怪曽为雨天排水之用 4.彩色玻璃窗:由于十字交叉形拱顶比较普通的圆顶更能沉重,于是扩大玻璃窗的面积并增加了其数量便成为可能。通常这些窗上用彩色玻璃描述了著名圣经故事。 5.玫瑰圆形窗: 大型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由彩色玻璃窗镶嵌而成 代表作 1.圣丹尼基督教堂(Basilique St-Denis,1140-44):位于巴黎郊区,是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 2.夏特尔主教堂(Cathédrale de Chartres,1194-1220): 杰出的哥特式建筑,以内部精美的雕塑与四周的彩色玻璃窗而著名 3.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de Notre-Dame,1163-1250):哥特式建筑最成熟的标志:肋架拱顶和飞扶壁,三扇法国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玫瑰形窗,北端塔顶的怪曽雕塑群及正门两端上方的石雕。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Renaissance 1500-1630) 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尽管对欧洲大陆其它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唯独法国艺术界未理会这股意大利变革潮。这期间的建筑风格,如同绘画艺术,强调从古希腊与罗马文化中吸取建筑物的和谐与理性,讲究秩序和比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建筑特征 1.比例与对称 2.垂直陡坡的房顶 3.天窗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第二部分第十三讲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丙洋流B.乙高于丙纬度 C.甲高于丁地形D.丁高于乙海陆 解析:结合欧洲西部自然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2016年1月,欧洲出现了3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是() A.西风带势力反常 B.极地冷气流强烈南下 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北移 解析:B项是欧洲出现严寒天气的原因。 答案:B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3~4题。 3.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河湖众多,少泥沙

解析: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说明河流落差大,即地势起伏大。 答案:B 4.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解析:由于高水头电站选址在山区,人口稀少,因而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答案:A 读世界某国部分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中间低,四周高 C.东南高,西北低D.北高南低 解析:从河流分布来看,图示区域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C 6.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从气候特点来看,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④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适宜葡萄生长。 答案:D 7.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D.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解析:②城市为巴黎,其形成与发展和河流、地形、农业、气候等有关,和矿物能源无关。 答案:D

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

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 [内容摘要]在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内容和主题的深化、表现手法的更新之际,人类学纪录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国内的一些先行者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那么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又有几种类型?请参阅本文。 [关键词]人类学;人类学纪录片;文化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它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的、理性的,属学术成果,在这个意义上,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等同,而与一般纪录片有异。从表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则又是鲜活的、形象的,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与一般纪录片相同。由此可以说,人类学纪录片是科学成果与艺术形式的完善结合,是纪录片手段用于人类学研究,其纪录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人类学是内在的表述内容,是人类学家研究成果的产物,也是纪录片中的一类特殊类型。“人类学”和“人类学纪录片”都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人类学”较早,本世纪初就已传入我国,而“人类学纪录片”就很晚了,直到“1985年,当时担任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来我国访问,这个片种才被介绍到我国”。① 在英语里,西方国家对人类学纪录片有若干种不同的称呼。一般称为Anthropologic Documentary(人类学纪录片),或Ethnologic Documentary(民族学纪录片)。也有的人把其中单纯记录某一民族的文化现象,但很少或不加任何解释和评价的影片称之为Ethnographic Documentary(民族志纪录片)。这些不同的命名多少有些差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可以兼容,这主要是在人类学界使用。而影视圈内,一般把这类影片通通归于纪录片,仅仅认为它是纪录片中的一类,并没有赋予它比一般纪录片更多的含义。 当今世界,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社会,人类学纪录片可以把不同的文化传递给人们,并促使人们开展对话,让人们分享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从而唤起人类对自身深刻而积极的感受。在世界人类学第9届大会上,与会人类学家通过了《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决议》,决议写道:“电影、录音带和录像带在今天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科学资料的源泉。它们提供有关人类行为的可靠资料,……它们能将我们正在变化着的生活方式的种种特征保存下来,留传给后世。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只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而且是同一性增强而文化大量消失的时代。为了纠正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的人类的短视行为,按现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记录人类遗产就非常必要。”②这已成为许多国家影视人类学家们的共识。 一、人类学纪录片的起源 人类学纪录片是随着电影的诞生而出现的。据著名的影视人类学家保罗·霍金斯(美国)的文章称,第一个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的人是瑞格纳特(Felix-louis Regnault),他于1989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非洲民族学博览会上用电影记录了非洲沃洛夫妇女制作陶器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第一部民族志电影”。 最初,人类学纪录片在人类学界不受重视,它只不过是作为人类学研究中的附带产物,而并没有作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成果中用以引用的重要部分。直到本世纪30年代,格利哥利·本特森(Gregory Bateson)和马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将人类学和电影结合到一起。 本特森曾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的色皮克河沿岸的雅特木耳人中间进行过田野调查工作,并写了本题为《耐温》(1936年)的专著。米德则在萨摩亚和新几内亚做过田野工作,他曾写过大量的专著和文章,并早已由于他的人类学著名通俗易懂而著称于世。本特森和米德于1936年—1939年在一个巴厘人的小村庄一起从事研究工作,他们的这一项研究对人类学的重要贡献就是: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他们用摄影手段来弥补早期各自工作中的不足,例如生动的可视性图像可以使本特森非人格化的抽象分析更加丰满;再比如纪实性的纪录片可以使米德对人类行为的广泛描写更加生动和深刻,纪录片就像他们的人类学著作一样,描写了人们的行为,并展示了人类学研究的结果。在纪录片的“许多地方集中表现了小孩儿之间以及小孩儿与成年人之间的相互行为。譬如他们在影片中表现了巴厘人挑逗小孩儿的这样一种行为:用手触摸刺激婴儿,使他达到近乎兴奋最高点时,突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这对研究成年的巴厘人没有高兴奋点的…稳定状态?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也以生动的形象表明,这一点在纪录片中可以很好地被表现出来。”③

法国纪录片《家园》Home中英文旁白

中英文对照字幕 请听我说 Listen to me, please. 你跟我一样,是智人 You're like me, a Homo sapiens. 一个有智慧的人 A wise human.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 Life, a miracle in the universe, 出现于约四十亿年前 appeared around four billion years ago, 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历史 and we humans only 200,000 years ago. 但是我们却破坏了 Yet we have succeeded in disrupting the balance... 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 that is so essential to life on Earth. 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的故事,你的故事 Listen carefully to this extraordinary story, which is yours, 然后决定你应该做什么 and decide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it. 这是我们的起源的轨迹 These are traces of our origins. 最初,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个浑沌的火球 At the beginning, our planet was no more than a chaos of fire, 伴随它的恒星--太阳诞生而形成的 formed in the wake of its star, the sun. 一团粘聚的尘埃颗粒 A cloud of agglutinated dust particles, 就像宇宙里面许多类似的星云 similar to so many similar clusters in the universe.

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实录

重要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2005-11-28 ——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实录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影像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在组织《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中,通过与法国著名影视专家的交流,对人类学纪录片的历史,与影像的关系,与一般纪录片的异同作了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几部片子的思考。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影像;客观性 1999年10月26日——31日,上海音像资料馆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影视部在上海共同举办了“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作为合办方,此次法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展映活动得到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影视部驻华专员范华(中文名)先生的大力支持。另一位法国知名人类学纪录片导演、人类学博士娜丁女士专程由法国来上海出席活动。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影视部主任铁里·巴杜先生为活动写来了贺信。信中巴杜先生简要地表述了他本人对于人类学纪录片的一些见解。他认为:人类学家始终与影像有着一种特殊的和得天独厚的关系。人类学家们是最早将摄影机和放映机纳入到科学研究行为中的人。这一切无疑是因为人类学是一门观察和如何观察的科学。人类学家在看待他所研究的社会时,要力求摆脱个人的局限、个人的成见,以及任何民族中心论和价值范畴的不同划分。这样一来,摄影机(还有与其不可分离的放映机或录像机)的作用则显而易见了。它们可以让人类学家重返拍摄地点,显示拍摄的图像,也即他观察到的这个社会的形象。换言之,这既是被研究的社会的画面,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实地考察或实地检验。 无论是巴杜先生,还是范华先生,还是娜丁女士,他们都将人类学纪录片纳入到科研领域之中,影像的记录服务和服从于人类学的研究,用影视人类学来界定他们的工作也许更为贴切。而引进如此专业性很强的影视作品,对于上海的影视纪录片创作、文化理论研究,以及上海音像资料馆自身又有什么意义呢?就连娜丁女士开始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对此,上海音像资料馆馆长陈湘云女士在开幕致辞中作了这样的表述: 音像资料馆的功能在于,以音像资料作为媒体,在空间上达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知与交流;在时间上构筑起人类文明与发展的音像史志。这与人类学纪录片致力于利用影像形式来记录、保存和研究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宗旨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而举办这样一次“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一方面是介绍和展示法国人类学纪录片的成果,法国是世界电影的诞生地,人类学的研究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一方面也想借此推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激发中国的纪录片编导,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与时代的使命,记录上海、记录中国,记录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足迹。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 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

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4729584.html,/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链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4729584.html,/show_page/id_zd39889b28f7111e1 b2ac.html#rd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似乎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国人加深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国人以保守著称于世,但英国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国人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不和英国人交往一段时间,是很难发现他们掩藏在绅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点的。另一方面,"英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问题。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北爱尔兰人各有自己的传统和民族文化认同。从这个层面上讲,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国性格";或者说,所谓的"英国性格",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英格兰性格"。不过,在整个英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现出相当多的相似性,因此笔者采取简单化的做法,以英格兰的情况为主,结合苏格兰和威尔士,将英国人的性格总结为五点。这五点比较充分地概括了英国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对广大计划赴英国深造的留学生有所帮助。 特点一: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英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内敛,是和英国的岛国地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英国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英国人的友善还表现在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爱心上。英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过售卖捐赠物品来为各种慈善工作筹款。每间商店都会源源不断受到各种物品。仅以牛津英国救济委员会(Oxfam)为例,这一英国最大的慈善机构2002年总共从金钱和实物捐赠中获得2200万英镑善款,并有23760名志愿者无私奉献时间,参与工作。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英国时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语言表达不自如,很难和英国人交上朋友。实际上,英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怀有善意,但觉得东方人很神秘、不愿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国留学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顾虑,主动大胆地去

第8课:欧洲西部与德国、法国

第8课时欧洲西部与德国、法国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地图,识记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气候因子,分析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结合地形与气候特点及经济水平,分析欧洲西部工农业生产与布局特点。 4.德国与法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等。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把欧洲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有30多个国家,国家面积都不大。 在图中填注: (1)大西洋、北冰洋、北海、地中海、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波罗的海。 (2)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 (3)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冰岛。 (4)读图描绘0°经线、北极圈、10°E、50°N,并指出穿过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 考点一欧洲西部 1.自然地理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 ①经纬度位置:本区主要位于35°N与北极圈之间,以及10°W与30°E之间,50°N和10°E穿过本区中部。本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西部,西临A大西洋,南临B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2)海岸曲折 ①多半岛和岛屿: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D伊比利亚半岛,E亚平宁半岛,F巴尔干半岛,G大不列颠岛。 ②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H北海,I波罗的海,J比斯开湾。 (3)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甲为波德平原,乙为西欧平原,丙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丁为阿尔卑斯山脉。 【点拨】欧洲西部波状起伏的平原,北部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与冰川的侵蚀作用有关。 (5)海洋性特征突出的气候

法国巴黎12大著名建筑及名胜

法国巴黎12大著名建筑及名胜(组图) 1.凯旋门 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

2.艾菲尔铁塔铁塔 矗立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它是为迎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而于1889年建成的。它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名字命名。艾菲尔铁塔高320.7米,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重达9000吨,共用了1.8万余个金属部件,以100余万个铆钉铆成一体,全*四条粗大的用水泥浇灌的塔墩支撑。全塔分为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115米,第三层高276米。每层都设有带高栏的平台,供游人眺望那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美景。埃菲尔铁塔脚下是战神校场(Champs-de-Mars)的绿荫区。过去这里是练兵场,现在是公园。古时候以及大革命时代,这里是举办许多节庆活动的地方.而且是巴黎的象征。

3.夜过艾菲尔铁塔 4.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一度曾是王宫,1792年起成为国立博物馆。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最初是用作防御目的的城堡,后来经过扩建、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目前,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卢浮宫收藏了人类艺术古代部分的精华,有著“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而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5.卢浮宫金字塔 卢浮宫入口处,是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棱角分明的三角形,造型好似罗马的金字塔,顶部尖尖而底部阔大,用多块透明玻璃拚凑而成,目的是采光。这个反常规的设计,装点着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 6.很少有人欣赏的金字塔的底部

法国经典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

法国经典纪录片微观世界观后感 《微观世界》这部纪录片,讲述的都是我们身边不留意的一些小动物。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微观世界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观世界观后感1 前几天,李教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微观世界》。影片讲述了很多细小的动植物的生活,经过摄像镜头的近距离的角度拍摄,让我们体会到动植物的微小世界是多么神奇呀! 这部影片是从黎明的时刻到傍晚拍摄的。你看,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食人花又把一个昆虫吞了下去;动物们快要过冬了,屎壳螂忙着赶紧储藏食物,你看它十分辛苦的推动着一个很大的粪球,推到上坡上时,因为上坡太陡,粪球又滚落下来,但它不泄气又开始推,突然粪球又被路上的树杈戳进去了,它在地上使劲扒也不行;突然它最终发现了是被树杈戳住了,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用力把粪球从树杈上退了出去,唉,屎壳螂最终把食物搬回了家。还有那美丽的喇叭花当镜头放大无数倍时,让我看到了花开的一瞬间是那么的神奇,但当花谢时像害羞的小姑娘把头缩了回去……看了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原先动植物也有它们自我的世界呀!

微观世界观后感2 星期日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齐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放的《微观世界》。 片子里,我看到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小昆虫和植物。毛毛虫首尾相接排成一队前进,但排头的和排尾的要是连在一齐,他们就组成一个圈不停地在原地转啊转!蚂蚁小小的个子竟然和比它大几倍的七星瓢虫打仗,还能打赢!有一种植物的花囊十分像昆虫,它能吸引真地昆虫爬到上头,到达利用昆虫传粉的的目的。还有一种花十分漂亮,长着玫红的花蕊,它把昆虫吸引过来,突然用花蕊和花瓣合起来,把昆虫紧紧地包裹起来吃掉。而蜘蛛先织起一张透明的大网,当有小昆虫不细心撞上来,蜘蛛就迅速地跑过去,一边吐出蛛丝一边将昆虫旋转包起来,飞快的缠成丝囊做食物。 小小的昆虫真是太趣味、太神奇啦!有机会我要去看看真的昆虫世界,看看屎壳郎推粪球、蚂蚁大战瓢虫…… 微观世界观后感3 我看了《微观世界》以后,异常佩服摄影者的技术,他能够把一只小虫子的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哪怕只是螳螂蹬蹬腿,蟑螂、跳蚤蹦一蹦,我们都能仔仔细细地看个一清二楚。

英国人性格浅谈

英国人性格浅谈 中国有句俗谚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举例来说,中国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勤劳刻苦、节俭持家;美国人精力充沛,不乏冒险精神;法国人浪漫时尚、极爱度假;德国人谨慎守时、纪律严明等。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样的一个国家,她的国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呢?笔者对此表示深有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找,笔者认为英国的性格大致有下文提到的几点。 从整体而言,英国人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守骄矜。英国人恪守传统,因而给人因循守旧的印象。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牛的特征之一便是保守固执。假如你作为异客生活在英国,恐怕会感到一种宁静、井然又有些冷漠的气氛。那一座座古老的、外壁已有些变色发黑的基督教堂,那座落在泰晤士河边的古堡式的伦敦塔,那镶嵌着直径二点八米的旧式大钟的英国议会大厦等,无不显露着这个国家固守着一种传统的风格。加上那不易见到阳光的阴暗天气,更平添了一种沉闷的调子。至于英国车辆的右方向盘左行驶,禁止给老房子换窗,以致保暖的中空双层玻璃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屋里常常是冷飕飕的,更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特点之二是喜欢独居,酷爱个人自由。英国人中流传这样的谚语:“我的家就是一座城堡,风可以进来,可未经我允许,任何人,就是国王女皇也不许进入。”许多英国人搬进新居时,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房子四周围上栅栏,把自己与邻居、与外界隔开,他人不可擅入。还有一句英语谚语:“墙高出睦邻”。我们中国也有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许有几分道理吧!

当代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当代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任 远 邱茹萍作 西方纪录片理论界习惯地把纪录片区分为两种性质:人类学的和社会活动的。《英国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于纪录片(Documentary)的解释是:“展示人类或社会活动的电影或电视影片”。人类学的纪录片还被看成纪录片的最传统的类型。正如美国学者玛莎?福斯特所描绘的那样:“自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震惊了全美国以来,纪录片工作者已经记录了其他与己不同的文明,或者为不同的文明记录了自己”。纪录片史惯于把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纪录片看成是人类学的纪录片,而同约翰?格里尔逊的社会性纪录片相区别。美国学者埃里克?巴尔诺在他所编写的《世界纪录片史》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弗拉哈迪的纪录片是以较长的篇幅把身居远方却相亲相爱的人群特写下来的肖像片,而格里尔逊的纪录片则是超越个人去反映社会的进程”。 如今,世界上每年都有人类学纪录片展播或评奖活动。由总部设在洛杉矶的国际纪录片协会(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sso2 ciation,简称IDA)和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合办的一年一度的“风城”国际纪录片节(Windy City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就是其中有影响的一个。1997年春季本文作者之一任远有缘接受约请以“荣誉嘉宾”的身份,访问了这个纪录片节,并做了《今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和《东西方纪录片对比研究》的学术报告;并出席了’97“风城”纪录片节特别节目———“亚洲影像”、“中国纪录片

日”,亲自感受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中央电视台)、 《沙 《深山船家》、 《回 《游牧》(辽宁电视台)、 与海》(辽宁、宁夏电视台)、 《百姓家园》(北京电视台)等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家》(四川电视台)、 受到美国观众、学者欢迎的情景。哥伦比亚学院影视系教师尼可莱斯说:“我们美国人已经很少看到这样优美的纪录片了。因为美国观众已经被电视新闻宠坏了。他们往往习惯于用短短几分钟了解一件大事,而很少接触你们这类慢慢道来的真正纪录片”。风城纪录片节主任玛莎?福斯特女士则因此写了一篇题为《跨文化纪录片和美国观众》的论文,她深有感慨地说:“反科学和激情主义成了美国埋葬跨文化纪录片不可忽视的传统”,她夸奖跨文化纪录片“至少为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文明来制作,并为这两者服务,与两者相关”的传统,因为中国纪录片的加入而“获得加强”。 “跨文化纪录片”这些概念或意识,我们觉得“人类学纪录片”、 对于我国纪录片工作来说还相当的陌生。因此,把我们所接触到的西方关于人类学纪录片的讨论点滴披露于后,也许是有价值的。 纪录片和人类学的关系 纪录片诞生于崇尚以人为本的西方。美国有些学者(如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影视系艾拉?阿布拉姆斯博士Dr Ira Abrams)把人类学与纪录片相联系,认为“纪录片开始时是人类学的分支,纪录片与人类学的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们的关系是文化的相比性/相关性”(1998年7月2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报告)。不少学者认为,从早期的纪录片来看,反映的就是人类学这个主题。例如20世纪20年代罗伯特?弗拉哈迪的 《摩阿那》和1934年的《阿兰岛人》以及近代的《北方的纳努克》、 《斯里兰卡的宗教节日》(原名为《所有季节的上帝》,它和《克孜尔《中国》都是英国导演查理?奈恩拍摄的人类学的片子)游牧部族》、 等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在反映着人类生存状态、生活的观念和人

强力推荐吕克贝松的纪录片

强力推荐吕克贝松的纪录片《家园》(关于环保的)(优酷网) 另外,纪录片《国家地理:人类消失之后》也不错。其他的如电影《后天》,《未来水世界》,《零下八度》(又名《南极大冒险》)也很好的。 又,有人看过《第11个小时》吗?也是关于环保的吗? 家园HOME简介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法国纪录片《家园》全球同步放映 《家园》已经被翻译成14余种语言,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同步放映。引发观众对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关注。 《家园》是法国金牌电影制作人吕克·贝松和法国航空摄影师兼生态学家阿尔蒂斯·贝特朗15年精致巨献的作品,通过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整部影片全部从空中高清拍摄,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向观众展示了50多个国家的空中照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球的美丽和创伤,还远了地球生态之美。通过第一部长片制作,导演阿尔蒂斯·贝特朗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份悸动,让我们从空中俯看大地,欣赏充满魅力的地球,分享这片共同生活的大地,分享他对地球未来的感叹和不安。 《家园》为我们铺下了一块奠基石,而我们要建设的将是我们的地球。影片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虽然人类存在只有二十万年,但是人类的生存却打破了地球四十亿年来固有的平衡。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正在破坏自己的家园。但是我们已经来不及悲观了。人类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时间来扭转这一趋势,意识到对地球资源的过渡开采,并改变消费方式。 导演扬恩·亚瑟花了15年时间筹备,走访50个国家拍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卢贝松首度监制,国际名摄影师杨亚祖贝特杭执导的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 -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国际摄影大师杨亚祖贝特为我们带来他走访超过五十个国家,全由空中俯瞰所拍摄的独特画面,分享他的惊奇与忧心,他的作品,立下一个我们必将共同重建的浩大工程基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