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数学全册导学案

(新教材)

学校:____ _______

教师:_________

2020年1月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单元第5单元课题 5.1.2 垂线(1)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

主备人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

重点

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教学

难点

垂线的画法

导学环节课堂

流程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

自主学习

温故

知新

4 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

3=_______、∠4=_______

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

若∠1=90°,请画出这种图

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小组内

完成

角的表示

方法

角的计

互助

释疑

1 通过两个例题进一步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

探究

出招

15 1.阅读课本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

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

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

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

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自学

探究

然后在

此基础

上发现

问题,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教学目标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教学

重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教学

难点

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环节课堂

流程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一起诵读,教师并要求

自主学习温故

知新

3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

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

∠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邻补角和

对顶角

互助

释疑

3

1、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

的角?

2、自学的过程请带着这个问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细心观

1.如图(1),将木条a,b与木条c

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

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和直线

与直线相交”也可以说成“两

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

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

为截线。

探究出招15

2. 如图(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

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

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

AB,CD的,在截线EF的,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

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

AB,CD的,在截线EF的,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展示交流小组

展示

3

小组内交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

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班级

展示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的认

点拨升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就学生的展示点拨

总结

提高

2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内错角:“Z”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字型,“之间同侧”

扩展

提升

5

例1、如图(2)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

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例2.课本P7的例题

作达标 6 课本p7练习和习题5.1第11题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现代文中的成语 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引来伙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淅渐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含贬义)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来回翻身,多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思维活动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特别高兴。(侧重意外之喜) 各得其所:人或事得到合适的安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多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多用于两件事物的比较。 疲倦不堪:极度疲惫,不能忍受,多指身体因为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小心翼翼:举止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多形容人的行为、态度)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般用于否定句) 恍然大悟:型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侧重于突然明白)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也可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不能形容商品)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形容不负责任)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淡,不放在心上(一般用于“对……漠不关心”,含贬义)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含贬义)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含褒义,强调在原有基础上更好)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迁,改变(含贬义)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创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中性词)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指人的性格。(中性词) 参差不齐:长短不齐、好坏不一、水平不一,形容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哄堂大堂: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侧重说话的气氛好,大家都笑了) 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慌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含贬义)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多用于比较)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指小孩,老人或单身妇女)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含褒义) 不可救药:形容人或事不可挽救,比喻事态严重(含贬义) 骇人听闻:事出怪诞,令人害怕、震惊(多指社会事件,不是自然因素)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含贬义) 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灵机: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能力。(含褒义)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含贬义) 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含贬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梳理 数学的重点单元是:一、二、四、五、六相交线与平 行线 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校在初一上学期已经讲过了。当 然,即使上学期学过了,大多学校会在开学时重新进行一下 复习巩固。 从相交线和平行线这部分内容开始,就真正开始了初中 几何的学习。刚开始很多学生会不习惯几何严密的逻辑证明 过程,往往还保留着小学或是初一上学期解决几何问题时, 只注重结果的思想。 证明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部 分内容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慢慢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千 万不能只满足于题目会做或者会证明这个层次上。 从题型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主要有2个最为重点的 题型:第一类题型就是结合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去考察角 度的计算问题,这是中考选择题中几乎每年都会考察的一类 题型,需要重点的关注。 解这类题一方面要学会灵活的应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 一些性质,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例如“M”角模型等等,这样可以快速准确的解题。 另一类题型就是和平行线相关的证明问题。学习这类题

型要注意2点: 一是刚才已经说过的对于书写过程的规范性的训练; 二是做这类题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平行线判 定方法和平行线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大家要注意, 中考不会单独考察平行线的证明问题,一定会结合三角形或 是四边形综合考察,其中涉及到的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 质,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这类题目时,就要把握住这个大原则,千万不能就题论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始,就进入到初中代数很重要 的一个大的领域—函数这部分了。初中代数分为三大块:数 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前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相关的一些内 容,所以学起来不会太陌生,上手比较快。但是对于函数的 相关知识,学生很少接触过,所以刚开始学会速度慢一些, 有时会感觉不太顺手,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和家长 也不必过于担心。 这其实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大家都没太接触过,基本 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只要认真去学,其实是一次重新塑造自 己的机会。函数这一大块又可以分为2大部分,一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4大类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守电话的母亲 邓迎雪 ①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不知怎么就静音了,来电话没有铃声,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 ②“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 ③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到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了。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子无论多大,在她心里都是孩子。虽然想念他,挂念他,但她很少打电话。儿子工作忙,有时晚上还加班她怕打电话耽误他正事。于是,每天晚上,她就像一只待在巢里的老鸟,期盼着那动听的铃声。其实在电话里娘儿俩每天也总是聊那些内容,她问他今天怎样,累不累,工作还顺吗。儿子总会嘱咐她在家保重身体。这样的话每天说,她依旧是津津有味。儿子的电话让她踏实、心安。 ④“唉!可真倒霉!”母亲摊开粗糙的手掌,看那个出了毛病的手机,眉头紧皱。 ⑤坐了一会儿,眼看天慢慢黑了,她赶紧起身去厨房。 ⑥吃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母亲把手机摆饭桌上,边吃饭,边盯着手机,这样一来电话,她就知道。往常她总是看着电视,吃着饭,如今一心不能三用,盯手机就是她的主要任务。吃完了一碗饭,她起身匆匆去厨房盛饭,走几步又扭头看看,等她盛了饭出来,眼睛就像探照灯似的,“唰”的一下,先找手机看看有没有动静。 ⑦吃过饭,她紧握手机,斜倚在沙发上看电。往日这个时候,是她最悠闲清净的时光,边看电视等儿子电话。可今天她的心都在手机上,根本没心思看电视,以至于电视剧演半天了,她也没看懂剧情。这让她有点心烦意乱,起身关了电视。 ⑧今晚,客厅里的灯好像格外亮,雪白的光线倾洒下来,房间里像落了一层雪。她忽然意识到,光线是亮,来电话时手机屏幕的亮度也许不够。她庆幸自己及早想到这一点,干脆起来关了灯,房间就倏忽一下陷在黑暗里了。 ⑨母亲摸索着走到阳台,又坐在老藤椅上。坐在这里,她才听到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声淅淅沥沥,透着初冬的些许凉意。她把手机放在膝盖上,盯着手机,一动也不动。窗外昏黄、湿亮的灯光照进来,使她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⑩下雨的日子里,人最爱怀旧。母亲又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她最喜欢把他搂在怀里,给他讲故事。儿子每次都听得入迷,黑亮的眼睛望着她,圆圆的小脸上全是专注。后来,她会的故事都讲完了,就给儿子现编,往往那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儿子也听不出来,仍旧听得津津有味。想到这里,她笑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多少年过去了,儿子长大成人,展翅高飞了,而她也已走入暮年。 ?正这样东想西想,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来。母亲就像个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以迅疾的速度按下接听键。高兴地叫着儿子的小名:“小暄啊,吃过饭了吗?” ?儿子有些奇怪:“妈,你今天怎么接电话这么快,我刚拨通你就接了。” ?“那是赶巧了。”母亲笑盈盈地说,手中的手机好像会变魔术似的,让她顷刻间眉开眼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说明】1.有理数由“符号”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符号问题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忘记的问题.) 2.正数前面的符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的符号不能省略. 3.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正、负数通常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包括: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温度)零上与零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高于与低于(水平面);(出口)增长与减少……例如:向东走2米,记作:+2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3米. 6.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例如:①图纸上注明一个零件的直径是2.03.030+-Φmm , 表示零件的直径标准是30mm ,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存在的误差,因此直径可以比30mm 大0.2mm ,也可以比30mm 小0.3mm.即零件的直径在29.7mm~30.2mm 之间都合格.但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就不合格了.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掌握分类方法应注意两点:①不重复:即同一事物不能归纳到两个类别中; ②不疏漏:即某一事物不能在所有类别中找不到.) 【说明】1.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2.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1 3.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它可以化成分数.如0.333…= 3 阅读材料:教材95页《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4.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如:π. 5.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6.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7.几个常见的概念:非负数:指正数和零;非正数:负数和零; 1.2.2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说明】1.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画法: ①先画一条水平的直线; ②在直线的右边画箭头,表示正方向; ③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表示数0; ④以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原点的左右两边分别标出刻度. 3.数轴的性质: ①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关系; 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③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从右往左依次减小。 ④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2个,一个在原点左边,一个在原点右边,他们互为相反数.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精品文档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 180°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精品文档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a 、b 互相垂直,O 叫垂足.a 叫b 的垂线, b 也叫a 的垂线。则记为:a ⊥b 或b ⊥a ;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AOD=90°时,AB ⊥CD ,垂足为O 。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 ,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B l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总复习用)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精选教育类期中期末考试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在-212 、+710 、-3、 2、0、4、5、-1中,负数有 (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 、到原点距离相等且在原点两旁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B 、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C 、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D 、在一个有理数前添加“-”号就得到它的相反数 3、| -2 | 的相反数 是 ( ) A 、-12 B 、-2 C 、12 D 、2 4、如果ab<0且a>b ,那么一定有 ( )

A 、a>0,b>0 B 、a>0,b<0 C 、a<0,b>0 D 、a<0,b<0 5、如果a 2=(-3)2,那么a 等于 ( ) A 、3 B 、-3 C 、9 D 、±3 6、23表示 ( ) A 、2×2×2 B 、2×3 C 、3×3 D 、2+2+2 7、近似数4.50所表示的真值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4.495≤a <4.505 B 、4040≤a <4.60 C 、4.495≤a ≤4.505 D 、4.500≤a <4.5056 8、如果 | a + 2 | + ( b-1)2 = 0,那么(a + b )2009的值是 ( ) A 、- 2009 B 、2009 C 、- 1 D 、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2不是单项式 B 、- a 表示负数 C 、3ab 5 的系数是3 D 、x + a x + 1 不是多项式 10、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绝对值,这样的数共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面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1a - b ,其中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 、比a 的倒数小b 的数 B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差 C 、1除以a 的商与b 的相反数的和 D 、b 与a 的倒数的差的相反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若x<0,则x | x | = 。 13、水位上升30cm 记作+30cm ,那么-16cm 表示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细心填一填(每题2分,共24分)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它们是 ; 2.若直线a//b ,b//c ,则 ,其理由是 ; 3.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与点O ,图中AOE ∠的对顶角是 ,COF ∠的邻补角是 。 图3 4.如图2,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 处,可过C 点引CD ⊥AB 于D ,然后沿CD 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 ; 5.点P (-2,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6.把“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cm. 8.若点M (a+5,a-3)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 9.若P (X ,Y )的坐标满足XY >0,且X+Y<0,则点P 在第 象限 。 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其内角和是 。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构成的钝角等于 度。 12.如图3,四边形ABCD 中,12∠∠与满足 关系时AB//CD ,当 时AD//BC(只要写出一个你认为成立的条件)。 二、精心选一选(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认为符合题意的答案代号填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m, 9cm 3.某人到瓷砖商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 ) A .正三角形 B .长方形 C .正八边形 D .正六边形 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 .(3,6) B.(1,3) C.(1,6) D.(3,3) 5. 如图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 的是( ) A 、∠1=∠ 3 B 、∠2=∠3 C 、∠4=∠5 D 、∠2+∠4=180° 6.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 A .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c b a 5 4 3 2 1 A B D C 1 2 A B C D 图2 A F C E B D 图1 O A 图4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全册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期末复习 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主要知识点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发现元谋人的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碳屑和烧骨,推断出元谋人的各项状况,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北京人 1.发现: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的。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该遗址还发掘出土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北京人的特征 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脊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环境: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动物出没,水草丰美。

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历史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 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距今约3万年。 2.状况 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课标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知识点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展的表现: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使用耒耜等翻土工具。 2.历史影响: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说明】1.有理数由“符号”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符号问题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忘记的问题.) 2.正数前面的符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的符号不能省略. 3.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正、负数通常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包括: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温度)零上与零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高于与低于(水平面);(出口)增长与减少……例如:向东走2米,记作:+2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3米. 6.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例如:①图纸上注明一个零件的直径是0.2?30?表示零件的直径标准是30mm,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存mm,30.?在的误差,因此直径可以比30mm大0.2mm,也可以比30mm小0.3mm.即零件的直径在29.7mm~30.2mm之间都合格.但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就不合格了.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0整数正分数???????负整数有理数有理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1 (掌握分类方法应注意两点:①不重复:即同一事物不能归纳到两个类别中;②不疏漏:即某一事物不能在所有类别中找不到.) 【说明】1.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2.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13.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它可以化成分数.如0.333…= 3阅读材料:教材95页《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4.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如:π. 5.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6.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7.几个常见的概念:非负数:指正数和零;非正数:负数和零; 1.2.2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 册 教 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是描写景物的一组优秀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2、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3、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4、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教学难点 1、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 教学措施 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

《散文诗二首》的作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抒写了子女对母亲的爱,他们分别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远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哀伤。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 单元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掌握情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 3、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4、掌握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 5、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情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措施 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版)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试题(卷)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1页 共4页 班级: 姓名 : 考号: 座号: 座号 某某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 数学(共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总分人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π B .1.414 C .0 D . 2.下列调查中,适用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 .对玉坎河水质情况的调查 B .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 .对为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B . = C .任意一个实数的立方根都是非负数 D .±3是9的平方根 4. 下列各式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5. 若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B . C. D. A. 6. 若不等式 的解集为x >3,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B .a <3 C .a >3 D .3≥a 7.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8 B .10 C .12 D .14 8.点P (2m +6,m ﹣1)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 B .m <1 C .m >﹣3 D .﹣3<m <1 9.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小轿车从甲地出发,2小时后,大客车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又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小轿车比大客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设大客车每小时行x 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y 千米,则可列方程组为( ) A . B . C . D . 10.如图已知∠1=∠2,∠BAD=∠BCD ,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AD ∥BC ,③∠B=∠D ,④∠D=∠ACB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一个数的立方根是4,这个数的平方根是 . 1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1,到y 轴的距离是2,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课外现代文 《毽子里的铜钱》 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④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⑩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通读会文,梳理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老人送“我”小山薯—①________——②________——老人再送“我”小山薯—③________(2)请简要分析下面两处划线词“愣愣地”的不同含义,及体现的人物心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