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林武忠

在揭阳作家中,郑云翔老师是极其独特的一个。在一个需要不断地去选择和被选择的时代里,“纷华落尽,毕竟书生”(孙淑彦《坦荡荡的文笔——读〈郑云翔文集〉》)的他选择了深刻、真情与自我。

拜读完郑老师的《超越自尊》,我发现他的文章拒绝浮躁,拒绝庸懒,拒绝肤浅,曲高而和寡。如果你想真正读懂它,需要在更深人静之时,沏一壶清茶,点一盏青灯,独享夜之清朗,还需把白日的虚伪褪下,把浮躁的心灵掏空,然后轻轻地打开书本,让自己与作者的灵魂交流。这是一种享受,在欣赏的过程之中,你会发现眼前闪耀着朵朵火花——那是智慧的火花,它们会轻轻地燃触你的神经,给你启示,让你有恍然大悟之感,让你有拍案叫绝的冲动,让你为作者的灵感和运笔之妙产生深深的敬意。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你无法将这种好,这种妙用语言表述出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正是这种神秘的魅力让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另外,我感觉到郑老师就像解剖灵魂的剑客——解剖自己,解剖别人。解剖别人很多人经常在做,解剖自己则是天下最勇敢也最残忍的事情,但没有解剖,就不能让人去真实地体味一个生命,以及支撑起这个生命的灵魂和思想。当我从文字的背后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有一种虽喜犹悲的复杂感受,这种感受逐渐弥散开来,在读完掩卷遐思之时,心如铅坠,而正是这种沉重成了庄严思考的催化剂。读《英雄》更是如此。

真正的文学作品,会将你的心刺痛并让你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可笑的,它能让你了解真正的、现实的生活,而又能在此基础之上发掘你源于心底的力量,让你在孤独和痛苦中思考,去超越现实的生活和人生的尊严,在实现“大我”的同时让“小我”陧磐。我认为郑老师的《英雄》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时间是真正的试金石,20多年过去了,《英雄》的光芒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更加夺目,更加耐人寻味。

故事的展开,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等等和谐统一,并在和谐统一中氤氲着动人的深情,在和谐统一中透露出作者的思索,这一切所呈现出的意境,也就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境界,就是《英雄》的美。下面我们就以下五个层面来对《英雄》进行探讨。

一、故事层面

这是一个最低层次的层面。《英雄》主要由两个故事组成:即“我”的故事和朱克习的故事。在处理这两个故事的时候,作者都设置了悬念,使喜欢追问结局的读者大出意外。同时,作者采用显形和隐形两个脉络结构,显形为朱克习的故事,隐形为“我”的故事。隐形脉络有时通过不完整的破碎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是隐蔽在显形文本的结构内部,用对立面的方式来表现。显形结构用眼就可以看出其好处,而隐形结构的妙只能用心去感悟了。

我觉得《英雄》不以情节取胜,但也有匠心独运之妙。作品选取了“我”的独特视角进行观察和叙述。1967年,由于“忽传大井、所内有一大帮戴铜指甲的盗贼,前来洗劫汕头……”市民们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倒了,以致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后来,一些市民自发组织起了巡逻队,但是这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当飞驰的单车前来报讯:“贼上岸了!”的时候“巡逻队顿作鸟兽散,拖鞋掉满地,跑得慢的被关在院子外便尖声哭喊。”“退而御敌于家门……”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只有朱克习处之泰然,并且“早晨天刚亮就起来打打太极拳”,因此,市民们就像找到救命的稻草,发现了异人一般,把他推举为巡逻队长。一个掏下水沟冲厕所的人就这样戏剧性地被推上了“英雄”的交椅。后来朱克习带着巡逻队,“高唱着语录歌或喊着不规则的口令,士气振奋地直往人迹稀薄的区域闯……”他们力擒“苏修间谍”,怒割“间谍”耳朵,最后送其上西天,在残阳与腥血中,朱克习迎风而立,怎一个英姿飒爽!怎一个豪情万丈!由于其传奇经历,因此人送外号“朱中尉”。读着这荡气回肠的故事,让所有希望建立英雄功绩的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冲进小说,成为其中一员。朱克习作为“英雄”出名后,“在单位,他自己不知觉的能力也渐露出来,很快上升为组长、车间主任,把一班调皮捣蛋鬼管得十分伏贴,车间产量逐月上升……”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命运能给他机会让他一飞冲天,命运也能给他开个玩笑——被撤职,工厂倒闭,领五成工资。于是,朱克习由一个备受崇敬的“英雄”回归为一个平凡的市民。而出乎读者意料的是,后来经查明,那个被杀的所谓“苏修间谍”其实只是一个老实的补锅匠,而所谓的盗贼洗劫汕头,只是谣言而已。在这出人意料的结局当中,昔日的“英雄事迹”变成了今天黑色的荒诞,“英雄”就如一尊神像瞬间便在读者心中轰然倒塌,神像倒塌时粉碎成了无数锋利的精神碎片。在因其荒诞而发笑的时候,这些碎片却在无情地碾磨着我们的心——那是滴血的悲凉!

“我”的故事很简单,在叙述的时候夹杂着意识的流动。文章由“我”获得全市“振兴中华”读书测验比赛第一名切入,回顾了“我”的奋斗和总以失败告终的奋斗结果。我去当兵,初选过关,但因为狐臭而被拒之门外;接下来“我”进了街道土方队,在烈日下光着脊背猛干,和女人开粗野的玩笑,生活好像就这样在麻木中缓缓地流逝,可“我”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醒来,回顾往日的雄心壮志,泪水不自觉地就打湿了枕头——“我”进土方队也是一种失败的选择;后来,我想通过读书成为英雄,“我拼命地看起书来,越看越自卑,越自卑越发奋……”发奋的结果让我获得了全市“振兴中华”读书测验比赛第一名,并且“市委领导的手按在我肩上……”但是,读书也不能让“我”找到尊严与自信,不能满足于“我”年少时当“英雄”的梦想,因为这种成功是可笑的,“我”要去取媚别人,要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要用别人的意识去要求自己;当小许“因材施教”,提醒“我”不擅长讲,就去写时,“我”也确实是心动手痒,开始寻找生活中的英雄,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在寻寻觅觅之中,梦想也是以破碎而告终,因为究竟什么是英雄,“我”找不到,也不知道,因此在小说写完时“想象中该体验到的创作的豪迈和喜悦之情一点也没体验到”。

我喜欢英雄故事,因为故事中那种天马行空,剑胆琴心,那种卓越和完美,那种曲曲折折,那种传奇的经历,每一次都让我沉浸进去,让我不知今夕何夕,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投入和憧憬。《英雄》中的显性故事让我得到了感官的满足。而隐性的故事却引发了我的沉思,特别是把显性与隐性结合起来时,更觉完美。小说通过朱克习和“我”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中方方面面的人性异化和人精神世界的迷惘,从而表达了作者反抗人性异化、渴望人性复归的美好愿望。

最后,我觉得用作者评价《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的话来评价本文的故事层面非常合适——

“仿佛为了加强小说无情嘲弄的冷峻程度,作者故意用一种非小说的近乎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小说。一切会使人物幻化的巧饰外衣被揭去,而代之以专与人物为难、寻丑露乖的非英雄化手法。但在小说不伦不类的零乱材料的拼凑后面,我们却看到一种高层次的和谐、一种大巧若拙的手笔,在一派荒唐中看到深沉的寄意。”(郑云翔《詹牧师·阿Q·堂吉诃德——解读<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

二、人物层面

我天资愚钝,《英雄》我拜读了不下二十次,前几次是浏览,虽然感觉甚妙,但对于妙在何处,我却如丈二和尚。不说高深的,单单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我就经过了“否定之否定”后再确认的。开始时,我认为主人公是“我”,后来又读了十数次,窃认自己读透了,于是抛却了原来的观点,把朱克习认定为主人公,后来再读十数次,在思考中恍然大悟——“我”归根到底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都只是绿叶,当我们层层剥开,笋箨落尽方知竹。我不禁为自己的浅陋而汗颜,也为自己的愚钝而害怕,害怕对《英雄》只读而无法感悟,导致虽然情积于中,发之笔触而又无法真正窥得文章之精髓。然而一篇耐得起咀嚼,并且让人口留余香的文章不介绍给大家,又觉得甚为遗憾,因而硬着头皮接着写下去。下笔千言,可言而未尽,望所做之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郑云翔偏激的个性造就了他自己常常有一股超越时空的反叛意识,还有那一双锐利的眼睛,在洞察自己周围事物及现象……”(林璧荣《荒原上的独行者——评郑云翔的〈超越自尊〉》)所以,郑老师塑造的人物绝对不会是机械的、扁平的。我觉得《英雄》人物塑造的评价标准并非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人什么坏人,而是立体的、鲜活的、多层次的人,是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人——超脱了机械的“好”和“坏”的简单两极评价的人。其人物的塑造是放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我们通过这些生命去感受人物生活的时代、去感受永恒的人性以及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说朱克习的人生轨迹是:狗熊——英雄——狗熊。时势造英雄,时势也能抛弃英雄,时势还能把狗熊变成英雄,也可以把英雄变回狗熊,正所谓成也时势,败也时势。特殊的时期激发了人们的英雄情结,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英雄的身上,在危急之时首先想到的是推举出一位英雄,让其拒敌于汕头之外。可笑的人们把一个凡夫推上了时代的巅峰,真是“市井之中有隐士,草莽之间出英雄,深山之内藏高人。”朱克习就是一个被时代选择,也选择了时代,从市井之中一飞冲天的“英雄”。在那个“假做真时真亦假”的时代,红色浪潮把他推到了名利的颠峰,成了时代的宠儿,当尘埃落尽,荒诞如泡沫般破碎时,“英雄”也被雨打风吹去,成了狂热时代终结的弃儿。

镇昌爸的人生轨迹是:狗熊——英雄。在闻知盗贼上岸后逃跑的巡逻队中就有镇昌爸这个人;在抓“间谍”的时候,未见敌人,已先行尿裤的也是这个人;文革时他那当小学老师的老婆被批斗,工宣队长一威吓,他就上台宣布与她离婚,当夜她上吊了……十足一个懦夫的形象,实在上不了台面,就连“我”要写《英雄》时,由于他的“前科”,首先就把他排除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改革开放后,敢为天下先,开一间杂货店,以信息灵通、送货上门、薄利多销的优势,成了光华埠个体户的首富,捐了二千块资助教育,还出席了市个体户积极分子大会,出尽了风头。镇昌爸由往日的懦夫成了经济大潮下人们崇敬的财神。

“我”的人生轨迹则是:追寻英雄,可是总以狗熊告终。“我”身上有一点可恶的累赘——增生的耳蒂,往往带着某种神秘的预示。在“我”沉醉在对未来的美好遐想和对成功的沾沾自喜时,这可恶的耳蒂不是“被揪”,就是“隐隐作痛”,暗示着“我”的理想往往受到打击,让我由轻灵美好的梦境中回到沉重浮躁的现实中来。“我”的人生轨迹是充满矛盾的,描绘其他人的人生轨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绘“我”的人生轨迹,只有读懂了其他人的人生,才能读懂“我”的人生,也只有读懂了“我”的人生,才能读懂亿万生命的人生。因此,“我”的人生轨迹是最值得玩味和感悟的。

虽然,《英雄》中最终没有真正的英雄。但是一个人与命运的抗争,总是惊心动魄的,也总是激情四射的,特别是这个人能临危不惧,泰山崩而不眨眼,用一身浩然正气去支撑起历史的天空,更能引发人们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也许这种气概在历史事实的面前突然黯然失色,但是他的精神会在某段时间里定格,有识之士会让他赢得应有的尊重。正如朱克习,当英雄的光环褪去时,剩下的只是愚昧和可笑,但是,我们必须还原历史事实,去给人物一个公道的评价。我觉得郑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他塑造的朱克习是一个丰满的、立体的、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不超越历史的人物,他虽然可悲可笑,但撇开道德的标准,撇开这些人由于时代不可超越的因素而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单从他们本人的精神状态来说,确实有一种为常人所不敢为之霸气。人生当如斯,手起刀落,何等畅快!其身上的浩然正气又是永恒的,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普遍浮躁的今天,在“秀”气弥漫、“作”风盛行的当代社会,无疑仍是一泓清泉,一阵清风。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塑造人物时的高瞻远瞩。对于镇昌爸来说,他在某些时候确实像一个懦夫,但他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了先富起来的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饮水思源,富而不忘回报社会,这样的人最终我们原谅了他。对于“我”来说,也是雄心壮志,想通过自身的奋斗而改变命运,成为“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虽然“我”屡败屡战,结果总是屡战屡败,但我们也为其“不能改变出身,也要改变命运”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所折服。

在时代面前,他们都是无辜的,他们不是超越时代的“英雄”,因而他们的生命是鲜活的,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的人,这样的人物塑造才是真正的成功。

五个层面解读《英雄》

林武忠

三、环境层面

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所,渲染气氛,它指的是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关系和具体生活场所。要解读《英雄》的环境层面,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我们先来探讨本文的宏观环境。《英雄》的宏观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体现着社会时代特征,透视人物命运根源。十九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们又发现“人也死了”,也就是说,十年动乱期间,人性的愚昧和可笑彻底暴露,也彻底击碎

了人类真、善、美的幻想和永恒、幸福的神话,那是一个拒绝别人的思考,同时也拒绝自己的思考的时代。作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他要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去思索和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去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用剑打不倒所有暴君,但其造的孽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就是笔的力量。剑不能让历史倒流,但笔却可以。

英雄是要有用武之地的,英雄的职责是要去安邦定国的,既然要安邦定国,那么就要有邦让英雄来安,有国让英雄来定,如果天下太平,马卸鞍,刀入库,边疆烽烟不起,处处莺歌燕舞,需要英雄干什么去?因此梁启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英雄乃不祥之物!”的确,饱经祸乱,人们才会祈望英雄。行文至此,读者应该能体会到作者的言外之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必须反思那个以红色为背景的祸乱时代,反思人们为什么像公牛一样,在红色的面前变得莫名的疯狂、愚昧。看完本文,在历史阴霾的天空下,我们笑声过后,是一颗阴冷郁闷的心。

接下来简单说说本文的微观环境。《英雄》为我们营造的微观环境甚为奇妙,如文章开头,作者用和谐匀称的文字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神秘古怪的环境和气氛,紧紧地抓住我们与生俱来的喜欢探索的神经,让我们接受环境的感染而不自觉进入作者的圈套——读下去,弄清楚为什么;写授奖仪式的前前后后,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身临其境;写捉特务的环境时让人即觉得紧张刺激心跳加速,又让人觉得那一种静就如暴风雨来临前恐怖的死寂……如此等等,暂不赘述,亲自阅读,自有更多收益。

以上我们分析的故事层面、人物层面和环境层面都是《英雄》的表层,几乎所有的现实主义作品都可以做到,这些都不算《英雄》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这部作品的另外两个层面。

四、人性层面

故事的解读会变,人物的命运会变,环境的美丑会变,只有人性是作为人的本质而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国家和民族,永恒不变的。文学是一个作者、一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灵魂吟唱,决定文学作品境界的因素虽然是多元的,但最具力量的还是要首推人性的启悟。“杰出的文学作品常常有两个层次结构:其表层结构是深刻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面貌;其深层结构则颤动着对超越一时一地的人类永恒主题的探索,从而具有一种历久不衰的哲学高度。”(郑云翔《精神远征与自然踏实感的平衡——<绿化树>深层结构探讨》)我们透过《英雄》的语言层面而指向它的深层意识,发现感性的语言,感性的思绪是其表面,冷静而深刻理性思悟才是其内核。作者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中的英雄情结、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虚荣,揭示了芸芸众生的孤独漂浮感和命运的困顿感,字行里间闪烁着犀利的文化批判。

我们先来探讨英雄情结。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崇拜英雄,每个人也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出人头地、呼风唤雨的人,自己就是英雄,就是王者!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大多隐含着浓浓的英雄情结,心里甚至把英雄视为神灵。特别是在乱世之中,善良的民众往往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英雄的身上,于是像渴望自己成为英雄一样,也渴望别人成为英雄。但是,王者毕竟凤毛

麟角,所以大多数人的幻想是脆弱的,做英雄梦者众,实现英雄梦者寥寥。比如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都在追求卓越,然而都是追而无所获,即使有所获,也是以荒诞告终。比如我自己也曾经被英雄的壮行感动得唏嘘不已:为了助友锄暴,荆轲燕市悲歌,提三寸之铁,入虎狼之国,壮士一去不复还;为了保家卫国,邓世昌与“致远”舰全舰官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与倭寇同归于尽,黄海盛不下苍天的眼泪英雄的悲壮……然而,英雄情结支配下的我,在一次次的拼搏和一次次的失败中迷惘,迷惘使我怀疑,怀疑这种情结这种追求在一定高度上是对我们一种毁灭性的伤害。读完这篇作品,感觉思考是沉重的,需要付出代价,而它却又像是容易上瘾的毒药,一发则不可收拾。蓦然醒悟的那一瞬间,我们发现其实自己已经落入了作者精心安排的“圈套”——我们就像新时代的堂吉诃德,以笑声为武器,向狂热和愚昧的心脏插去,可结果,却发现我们自己其实在英雄情结的潜影响下,也是一个荒诞的“英雄”,我们用生命与灵魂去追求捍卫的,也将成为后人喷饭的笑柄。笑人笑己,都错得离谱,然而这种笑却绵亘古今,赓续未来。正如一个年轻大学生在《闲话郑老师的<英雄>》中的发问:“在《英雄》的那片诙谐中走出来,想想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多少个“朱克习”正在或者已经变成“朱中尉”,这样的“英雄”最终也会走向末路吧?”英雄之路会荒芜吗?我也不禁会发问。

英雄的故事结束了。一个时代落幕了。历史,却刚刚开始。我们是否因此而真正悔悟,或者又将一次踏上由可笑走向可笑的路。

接下来我们探讨人性的异化。

前所未有的动乱使中国人民对种种传统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动摇和幻灭之感。在那个人格、尊严与感情都被丑恶无情吞噬的年代,人的地位、作用、价值、命运等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进而使人对整个世界感到焦虑和困惑。人的异化程度前所未有地加深了,时代令人丧失了人的本性,变成了“非人”的人。人要么变成虫子,要么变成野兽。人性的畸变是人的异化的核心,君不见,当年九亿神州穿一色的蓝衣服,熙熙攘攘地在这块黄土地上空虚而无知地忙碌奔劳,茫茫人海之中,个体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像虫子一样辛劳,也如虫子一般卑贱,更如虫子似的懦弱。当生命只剩下本能与屈从,那么只能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与灾难,人已失却作为万物之灵的资格。民族固然是长远的,但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人生能有几个大的盼望,几个大的理想经得起破灭?所以异化为虫子的这一些人只能把自己的生命送上时代的祭坛。

没有异化为虫子的那一部分人,则在这个狂热得把人类潜藏于血液和骨髓中的野性和兽性激活,肆无忌惮地变态爆炸,冲毁人性与道德的堤防的时代,做祸多端而不自知。比无知更可怕的是麻木,比麻木更可怕的是狂热,为着“崇高”而变成野兽的人,则又比狂热多了些愚昧。“我们为何而战?”这个问题,问了几千年。自以为聪明而其实很愚蠢的人类,一边发问,一边屠杀同类,而屠杀过后往往又发现自己的愚昧和狂热,因此就引发了一次次沉痛的反思,一次次灵魂的拷问,拷问过后又是一次次的屠杀。朱克习不幸地被时代选择为侩子手,这个侩子手用别人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原本是善良的、惧怕血腥的,比如在捉“间谍”的时候,面对着声色凄厉的哭诉,他“不知所措地掰开他的手,自己的手却抖得掰不动”,他并非天生的侩子手,但是正当他心软的时候,环境往往把他“挤到配角位置”,他为了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在狂热的环境下,不得已只能任由自己实现了从人到兽的异化——先割耳朵后砍头,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能用如此典型的人物形象,去表达人类千年的愚昧,去展现一个时代的悲哀,真可谓高明,而由此引发的思考,是直指人心的拷问。

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无路可走,作品中的人们在一个变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原本善良的灵魂在现实中异化,并愚昧地沉浸于虚幻的英雄梦之中,直至时代的车轮和讽刺的现实把这个可笑可悲的梦碾碎,让其看清楚了自己曾经异化的灵魂。这是作者的残忍,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残忍。

人性的异化还表现在亲情的淡漠上,当朱克习成为“英雄”的时候,家人对他也是崇敬异常,可是当工厂倒闭,“英雄”下岗变成“狗熊”后,不仅社会看不起他,甚至连家人也是对他冷眼相看,他的孩子说出了这一切——“我不要红药水,不要你写。你厂里一倒闭,就连几毛钱都舍不得花。怪不得妈一向就骂你没本事,窝囊废!”

最后我们简单谈谈人性的虚荣。

努力、拼搏、奋斗,成为英雄,归根到底只是想满足自己虚荣的心,比如“我”想去当飞行员的时候,就“把进航校一直到转业衣锦荣归该有的一些非常场面的情景、我脸上该保持的表情、该说的各种腔调的话、配合动作、笑声都预想好了。”“当电视摄像机开拍的强光扫过来时,我心里很空虚,便屏住气息把视线伸向远空,作沉思状。自我感觉甚好。”……等等这一些,非常现实而深刻地把人的灵魂解剖开来,把人灵魂深处的病灶找出,引起疗治的注意。

《英雄》以喜剧作为外衣,而把悲剧作为内核,体现了一种更高的价值,那是对于人性存在的荒谬全都显现出来时的一种自我解嘲,然而,就像雨果的诗中所问:然后呢?然后呢?是生存还是毁灭,人总不能就这么笑天笑地笑人笑己,那是对向彼岸超越的嗤之以鼻!

五、自我价值的实现层面

在马斯洛的需求阶梯中,人的自我实现在最高层。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自然也就希望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把成为英雄当做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的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是英雄?谁是英雄?什么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郑老师当过泥水工、管工、交通员、资料员,做过记者、电视台副台长、中文系教授,身兼数个社会团体的理事。到过西藏参加援藏建设,参加了创造“深圳速度”的深圳金融中心五天一层楼大会站,也留过洋……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如此深厚的生活背景,使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品悟有了常人所无法拥有的素材,他的青春,又恰逢整个中华民族经历的由迷信崇拜到理想破灭绝望再到蜕变更新的时代,自身不平凡的经历加上社会的风云变幻,使其新旧思想发生剧烈的冲击和碰撞,形成了让人叹而观止的精神境界。他敢于冲破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酿成了一杯生活的的多味酒,虽苦犹醇,使读者在欣赏他的作品的同时,“时时冷不防被一股预谋的浪头扑过来压得呼吸困难;一口口又苦又涩的水灌进口中,但这水却富含强筋壮骨的药效成份。”(郑云翔《詹牧师·阿Q·堂吉诃德——解读<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英雄》更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人要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满地的鲜花和雷鸣的掌声……这一切都是正常的,也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价值的体现方式的一部分,但是,通过作品,我们却发现了,在一个变态的社会,人性由于受到极端的压抑,从而一切都变味,让本来的美好变成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内容摘要:王家卫的电影凭借其非常出色的艺术风格,如独白、碎片式叙述结构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迷恋,在表现中敏锐地勾勒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王氏的影视艺术风格。作品中拒绝与被拒绝、漂泊无根以及总是在塑造被遗忘的边缘人主题,更是将都市人的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电影中的主题选择与艺术风格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王家卫;主题选择;艺术风格 王家卫从1988年创作《旺角卡门》开始,一直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选择和艺术手法,风格鲜明地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疏离、隔绝,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以及人的漂泊无根。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融会贯通,互相影响,所以有必要做一个相关的总结与回顾。 一、王家卫电影的主题选择。 1995年,在台湾金马奖的影展特刊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连续拍了五部戏下来后发现,自己一直在向大家说的,无非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一种拒绝,还有害怕被拒绝和被拒绝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选择记忆还是逃避的反应。”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能够像王家卫一样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如此传神和细腻。 (一拒绝与被拒绝。 “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拒绝了别人”。这是《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的都是情感的种种悲剧。虽然这是一部上演在荒漠中的武侠片,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片中的侠客在江湖上漂泊,现代的都市人在情感上游离,都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总是在拒绝与被拒绝,追寻与逃避中孤独地吊影自怜。当时的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压力也愈发得大,没有时间顾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隔绝以及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于是,渐渐地人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长期饱受孤独的感觉,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害怕互相靠得太近。在处理感情上或无所适从或

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7篇

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7篇 On the first day of military train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7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军训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2、篇章2: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3、篇章3: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4、篇章4: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5、篇章5: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6、篇章6: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7、篇章7: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军训为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煅炼身体,增强体质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泰为大家分享的几篇军训第四天心得体会的范文! 篇章1:关于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感悟文档 老早以前就听家人说军训苦、太阳大、汗如雨。我今天第一次军训,所以这段时光必定能在记忆中封存,不褪色。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穿上了军服,我不时的就有了一种当军人的感觉,还有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上午先开展了动员大会,我了解了当军人可以保卫祖国,扞卫自己的家园。而且这次军训可以增强国防观念,强健自己的体魄……过了动员大会,很快就开始军训了! "向右看齐、向前看……”随着教官的声声令下,军训也就开始了。首先教官不许我们动,我尽我自己的全力不去动,可是还是有一些短头发在额头和眼睛那里飘来飘去,让我总是忍不住的想动,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可以的,现在我也算一个小军人,作为军人要有坚韧的毅力,而且我们老师也说:如果在战场上因为这一个小动作,从而有可能引起敌方的注意力接着引来杀身之祸。我强忍着,我相信我很棒,一定不会被这风

经典电影赏析资料讲解

经典电影赏析 如何解读一部影片呢?我们应该从主题和元素这两个角度来看。 主题:你应该知道一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元素:视觉和听觉的两方面组成了电影的元素,画面和声音就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语汇。 1. 画面 A.镜头元素 (1)景别运用,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2)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镜头,通过相机的推,拉,摇,移和升降 来表现 推:分为变位置和变焦距(霸王别姬) 拉,相对与推 摇:借助三脚架来上下左右移动 移:横移,纵跟和斜移 升降:用升降车或升降臂(罗马假日) B、转场: 每个段落(构成电视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镜头序列)都具有某个单一的、相对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

解析国产电影纷纷涉足西部片类型

解析国产电影纷纷涉足西部片类型 核心提示:美国人发明了西部片,但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并被全世界公认。今年,中国电影产业似乎在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首先是张艺谋将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翻拍成《三枪拍案惊奇》,有西部片+二人转的创造。宁浩的《无人区》也尝试用西部片+公路片摆脱疯狂喜剧的重复。高群书的《西风烈》是想借西部片的类型拍自己擅长的警匪题材。 《双旗镇刀客》海报 1991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在国内影院上映,该片影像风格和故事元素颇具美国西部片风范。这部片以127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赢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事实上,早在1988年张鑫焱导演、于承惠主演的《黄河大侠》就有点西部孤胆英雄的感觉。不过这之后,中国西部侠客电影并未形成规模。 到了今年,中国电影产业似乎在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首先是张艺谋将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翻拍成《三枪拍案惊奇》,有西部片+二人转的创造。宁浩的《无人区》也尝试用西部片+公路片摆脱疯狂喜剧的重复。高群书的《西风烈》是想借西部片的类型拍自己擅长的警匪题材。中国导演“到西部去”颇引人瞩目,记者采访了宁浩、高群书等导演,希望听听他们对中国西部片的理解。 核心提示:美国人发明了西部片,但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并被全世界公认。今年,中国电影产业似乎在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首先是张艺谋将科恩兄弟的《血迷宫》翻拍成《三枪拍案惊奇》,有西部片+二人转的创

造。宁浩的《无人区》也尝试用西部片+公路片摆脱疯狂喜剧的重复。高群书的《西风烈》是想借西部片的类型拍自己擅长的警匪题材。 《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导演新作 拍摄地甘肃张掖 如果套用《血迷宫》的剧情,小沈阳和闫妮在“三枪”中演的是一对互相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情人。 主演:孙红雷、小沈阳、闫妮上映:12月11日 故事:闫妮扮演的老板娘与小沈阳扮演的小伙计“偷情”,被倪大红扮演的麻子老板发现,于是就花钱雇了一个冷面杀手孙红雷去杀两人。谁知道经过一系列的阴差阳错,杀手错杀了老板,恼羞成怒之下,他决定继续追杀这对偷情男女…… 看点:最初张艺谋将“三枪”定位于“悬疑惊悚”,不过在接纳了新画面老总张伟平在主演人选上的建议之后,“三枪”才成为了现在的“惊悚喜剧”。“三枪”在故事发生地、马匹、枪支等元素上都与西部片比较吻合,但在人物设定上,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似乎缺少大英雄或大反派的“牛仔”人物,而且最后的大对决场面也是以悬疑的剧情做以推动,并非突出人物的个人魅力。 这一点与《血迷宫》还是有些相似,一如许多评论认为这是希区柯克的复活,讲究的是复杂情节下的简单剧情、扭曲和黑色的幽默以及对于气氛的出色把握。按照张伟平的阐述,“虽然选择在张掖拍摄,但是‘三枪’并没有刻意强调西部片的感觉。”或许这部影片是一部在西部发生的黑色幽默二人转。

电影《一一》的审美主题分析

电影《一一》的审美主题分析 [摘要]杨德昌创作的电影《一一》是一部反映现代都 市中上阶层家庭生活的影片。影片并不仅仅停留在展示现实生活的层面,而是通过影片的内容表达了创作者自身对于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以平静的影像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表面波澜不惊的画面却难以掩盖创作者表达赤子之心的强烈愿望,而从容面对生活的观念、多视角考察生活的启示以及杜绝恶的心灵是本片最鲜明的审美主题。影片也通过这三个方面表现出心如止水的人生审美理念。 [关键词]心如止水;人生;审美;态度;理念 人生就像是一个经历万事万物后最终回到起点的过程。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恰如电影的名字,生命平静地一一到来又平静地一一归去。尘世间的人对于生活应具有凝神关注的生命精神,康德曾经说过美是道德的理念,美是无功利的生存凝视,影片中从容面对生活的人生观念以及杜绝恶之心灵的审美主题恰是这一理念的现象表达。这是一种只有对生命大彻大悟后方能达到的人生顿悟。一次心灵的沉静观照,往往会造就人的生命动向,由此,荣格曾经说过人恰恰是应该在他忽略或者不能认真感受的现象中才能达到对心灵的 精神观照,因此,电影中多视角考察生活的启示这一审美主

题恰恰做了最完美的回应。尼采曾指出:“魔变(Verzauberung)是一切艺术的前提。”[1]杨德昌则将这一魔变充分运用到了 电影中,使《一一》和生命做了静默的联系,开始了一次生命的回归之旅。 一、从容面对生活的观念 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在从容不迫中展开,任何事件都在一一进行。现实生活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可悲的,这种美好或者悲哀取决于内心对待生活的审美理念,从杨德昌的心灵表达层面来看,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都应该以一种心如止水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生活中充满了不可控因素,过多地干涉或者掌控欲太强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应,在心如止水的平面荡起阵阵涟漪以致造成心灵的动荡。影片以阿弟和小燕的婚礼开始,当亲人和朋友漫步在充满阳光的林荫大道上时,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与美好,然而剧情中云云的出现使得婚礼的美好气氛戛然而止,看似美好的事物在背后掩藏着氤氲的因素。果不其然,在以后的生活中阿弟与小燕的婚姻一次次走向了婚外情与生活裂隙的 边缘。阿弟经济困顿的时候仍然需要云云的帮助,在阿弟喜得贵子之际却受到了生意失败的干扰。举办宴会的过程中,云云的到来再一次使欢乐的气氛尴尬起来,充满“欢乐”的喜宴却是导致阿弟自杀的由头,自杀未遂的阿弟又遇到了自己的流年,不明不白地发了一笔横财,生活仿佛永远在悲喜

英雄儿女四年级学生观后感500字范文

英雄儿女四年级学生观后感500字范文 电影《英雄儿女》简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抗美英雄王成为了祖国的胜利,拉响手榴弹,与敌人们一齐同归于尽的故事。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英雄儿女四年级学生观后感500字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儿女四年级学生观后感500字范文 今日,教师为了让我们好好珍惜此刻的生活,这种完美的生活是那么的来之不易给我们布置作业,观看电一影《英雄儿女》并写读后感,看电一影我很感兴趣,怀着满怀的激动,打开了《英雄儿女》,但看着看着,激动的心境慢慢消失了,迎来的,是一种想哭的感觉,但又不失自豪感。 电影《英雄儿女》简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抗美英雄王成为了祖国的胜利,拉响手榴弹,与敌人们一齐同归于尽的故事,之后,又牵扯出他的妹妹王芳为学一习一哥哥王成,也跑上前线,发誓要向哥哥一样,祖国的胜利贡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献出生命。之后,她与她的养父相见了,养父告诉他,他的亲生父亲就是一向引导她向前的王政委,王芳听了,激动地说: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我的工人父亲,一个是我的革命父亲!王成虽然倒下了,可是又有千百个像王成那样的英雄站起来,冲上去,组成了王成排。 看完这部电一影,我已热泪盈眶,想想我们此刻完美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难道还要奢侈的一浪一费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吗?许多革命战士用它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此刻奢侈的生活,难

道我们还要一浪一费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一习一呢?还有什么理由贪玩呢? 我想说:我为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为我有那样英勇的祖先而感到自豪! 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者们的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从而获悉与自我失散了18年的女儿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正在医院养伤时听说部队要打大仗,伤未痊愈便跑回连队请战。战斗打响了,为了坚守无名高地,部队伤亡惨重,增援部队一时又无法赶到,没过多长时间,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王成一人坚守阵地,消灭了无数进攻的敌人,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他对着报话机向首长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最终,在弹药用尽,敌人再次进攻时,王成抱着爆破筒跳进敌阵,壮烈牺牲。王芳明白后,十分悲痛。之后在一次演出中,王芳为了掩护一名炊事员,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回国内治疗。不久,王芳回到朝鲜,明白了王文清是自我的亲生父亲。王文清鼓励王芳要做工人阶级的好女儿,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负伤请战,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放过一丝机会。好一个“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任务,为了使命,更是为了和平。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样的,她为了他人而身负重伤,回国内治疗痊愈后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们

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浅论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而英雄传奇小说虽也是取材于史实,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它不局限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塑造典型的理想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两者在写作意图上都是通过演绎历史,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义理,但两者在创作形式、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则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区别。 一、历史演义小说以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英雄传奇小说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 点。 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从写作背景上看,历史演义小说一般描写的时间背景跨度比较大,一般以一个朝代的兴衰贯穿全文,有的甚至横跨两个或以上表现历史朝代的更替,揭示隐含的历史规律。如《东西传演义》由西晋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浑争降吴之功,终于大兴元年晋王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写到建武元年司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终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刘裕受晋恭帝辞让即位,东晋灭亡,时间跨度甚大。 而英雄传奇小说往往只是抓住某个历史片段某个特殊时期甚至是仅仅一场战役等等来刻画英雄,英雄传奇小说着眼的是塑造理想化的英雄,历史背景只是它的衬托。如在《北宋志传》中,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 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 二、历史演义小说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依据史实,英雄传奇小说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 构。 历史演义小说最大特点是以史为本,在真实再现历史本色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一些虚构的情节或者传说,此即所谓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如《隋炀帝艳史》的具体细节系作者虚构,但主要材料与史实相符。全书以东都游乐、开河南巡、江都淫乐为内容主干,穿插开市巡边、陈百戏、修长城等情节,基本上是按《通鉴》编年叙事的。一些具体情节往往是在史事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而成,如蒸宣华,建十六院,剪彩为花,殿脚女挽船等都有史实根据。历史演义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历史的小说化,即用小说的笔触来再现历史的真实风采。

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xx电影的作品风格及分析 在xx,xx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xx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他认为,有些拍得好的商业电影有一定的艺术性,也有一定的商业性。他把自己的影片归结于类影片。不过,他的影片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其所表现的情感,他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人类共有的情感,不分,不分国界,感动你了,你就喜欢了。” xx是xx“第五代”电影人的顶尖人物,他以直觉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达社会心理愿望,传送、显现大众心中的密码,这种内在的传递和内在的约束的强制与类型化的在深层次正好相通。xx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的心弦,展示中华大众心态。他拍过的影片题材广泛,有农村的、xx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无论是表现贫民生活还是描写宫廷贵族,他都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xx。 的在强烈的色彩、大量的构图背后,严格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叙事和抒情是其所遵守的主线。 作为我国很少有的天才艺术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xx》、《xx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xx》、《一个都不能少》等,它们可以和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作品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xx的电影创作始终显示了他厚积薄发,对电影艺术的

xx态度。在他电影作品中始终如一的三个基本主题:对xx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对城乡差别的关注。 xx电影中的红色和趣味xx作为他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这是任何一个熟悉他电影的人所共同感受到的。他对完xx形式的追求在当代电影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最显著的是对视觉审xx效果的追求,可以这样说,他精心经营的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具有广告一般的xx。对视觉审xx效果的追求是电影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根本的特征。他对视觉效果的刻意追求,甚至是苦心孤诣的追求,显示了他对电影艺术与众不同的理解。在xx的电影对xx追求中,《我的父亲母亲》、《大红灯笼xx》是最为突出的。电影的画面精致、对称、和谐,具有一种xx的xx。如《大红灯笼xx》中大公子做生意从外面回来,在楼上吹笛,最后和四姨太一同离开的场面,这种匠心独运不仅显示了xx对画面的刻意追求,与整个电影以四合院为基调的平整、稳定、压抑的画面既和谐一致,又显示了他内在的浪漫气息。与此相反,《我的父亲母亲》的画面则充满了一种不稳定的动感,显示了xx的活力,同时也显示了生命的一种悲壮与崇高的xx。特别是在画面与细节的处理上表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根本特点。xx为血和火的颜色,它代表了对幸福和理想的向往。与国庆、生日、婚宴等各种xx中出现的红色所代表的稳定和平xx的寓意不同,xx电影中的红色大多具有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跳跃、奔放、热烈、动荡的特点。

现代文学史3

第二章 现实与历史的叙事: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 五六十年代小说在题材上以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和农村变革题材为主。 1.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 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 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曲波《林海雪原》、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杜鹏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 2、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 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 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C.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 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此时期也出现“都市小说”和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 一、文学观念上,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 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内容判断,而忽视审美分析。 二、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有时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价值标准是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与审美性。

孤胆英雄杨子荣

孤胆英雄杨子荣 在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雄人物。提起杨子荣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最早是通过戏剧《林海雪原》认识他的,书中形象得刻画了一个只身打入敌人内部、临危不乱,巧妙的化险为夷,最终夺取威虎山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故事梗概: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解放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白鸽救了一个被杀伤的女人,并跟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天近黄昏,“百鸡宴”即将开始,从火车上乘机逃跑的小炉匠,逃回了威虎山。杨子荣震惊之余,决心随机应变,先发制人。于是,当着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面,杨子荣利用小炉匠不敢说出自己被俘经过的弱点,嘻笑怒骂,逼得

小炉匠前言不搭后语,黔驴技穷。小炉匠气急败坏喊道:“你不是胡彪,你是共军”。杨子荣很想一枪打死他,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样他就前功尽弃了。他仍继续镇定自若地与小炉匠舌战,直追问得小炉匠破绽百出,引起了座山雕的怀疑,最终座山雕开枪处决了小炉匠。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侠肝义胆、他的机智过人,甚至他的满身匪气都让人着迷。更由此衍生出了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以及同名电影,随着时代的变化讲述这一故事的方式和载体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 杨子荣的形象并不是虚拟的,他来自于现实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中国小说欣赏之一: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2.英雄传奇系列小说 《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说岳全传》共20卷80回,是明代以来各种岳飞故事的集大成者。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岳飞为首的宋朝将领,力主抗金,屡建奇功。但是以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最后将岳飞害死在风波亭。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总的来说过于概念化,但也不乏一些个性化描写,因此,“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朮(zh)之横”等,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两部小说比较 1.类型不同。按小说的类型划分,《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虚构描写英雄人物,主要按历史顺序展开故事,构成情节;《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更关注人物的命运,围绕主要人物的经历与事迹来突出其性情与神采,同时通过各路英雄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2.塑造的人物不同。这两部小说都有生动紧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都带有理想化的传奇色彩,但其中又有本质的不同。一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部分带有定型化的特点,看不出他们的个性与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如诸葛亮是智慧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主题 影片地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地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地银幕效果上。 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地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地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地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地主题,领会导演地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地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地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着),原着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编导培训影评写作技巧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地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地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地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编导培训影评写作技巧。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地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地理解!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的、深入的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早就听说军训很苦很累,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兴奋还是悲哀。爸爸跟我说,军训能磨炼意志,体验军人生活未尝不 是一件好事。哥哥却说,军训就是顶着烈日做各种重复乏味的动作,眼泪与汗水齐飞,“报告”跟口号同响。 今天是我来军训基地的第一天。因为,教官不凶,所以酸、甜、苦、辣各式味道全尝遍了。 一开始训练,我们便来到太阳底下,抬抬头:“哇!好刺眼!”我忍不住叫了起来。教官目光炯炯,神情严肃地说:“首先教你们 立正!”“啊?立正也要教?不会吧!”同学们嘀咕。教官给我们 自私讲解哥哥姿势的要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操练直到太阳白 窝的皮肤晒得热辣辣的。 下午教官叫我们立正、向右看齐等姿势,我努力让自己做得准确,抬起头,挺起腰。做到最好! 在军训开始前,校领导特地针对这次军训开了一次“军训动员大会”也许,同学都和我一样,对这次军训生活充满了幻想。当然来 军训的目的是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必须出 色的完成这次军训任务。我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来军训的。 经过一天的训练我深深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军训生活也是:苦中有乐,苦中取乐,苦尽甘来的。他比任何一种生活、任何一种做人方式都显得多姿多彩。 今天是真正军训的第一天,穿上军装,戴上军帽,镜中的自己,俨然是一个小军人,散发出别样的青春气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 心来到集合的地点,毕竟心中对军训还是有点恐惧、还怕,可由不 得不去面对,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我加入了班级列对中。 最开始学的是军姿,这是我们必须学的内容,也不知道在太阳底下熬了多久,只知道一定要坚持,因为我明白那一点一点小时的时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主题: 《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虽然他在影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二、视听语言分析: 1. 音乐分析: 《红高粱》中的音乐很少,总的来说就是三首曲子。一是迎亲曲,二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三是酒神曲。每个曲子都在剧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时都是声画同步的方式,是具体意义上的曲子,而第二次出现时都是作为一种升华来演绎电影主题的。 迎亲曲在第一次出现时是在娶亲路上,轿夫们颠轿的过程中所唱的。轿夫们黝黑健壮的身体,尘土飞扬的黄土地,以及大红的轿子,加之豪迈的男声,浑然一体,曲子在这里主要起到了烘托画面的作用,表现出的是一种喜庆感、是黄土地上这群人对于生命的激情,和他们豪放不羁的性格。 迎亲曲第二次出现是在九儿被日本人杀害时,在余占鳌抱着燃烧地酒坛冲出高粱地,豆儿的奔跑和九儿倒下的刹那,曲子响起,此时已经没了先前迎亲时的喜庆,更多的是一种悲壮和惨烈,同时也是对抗日英雄们的赞颂。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第一次出现时,是在“我”爷爷奶奶高粱地野合之后。首先,这首歌是余占鳌对心爱的人爱意的表达,他通过粗犷的声音吼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东北汉子骨子里的那份柔情。另外,余占鳌与九儿的野合可以说

最新学生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500字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大学殿堂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是一个新生活的挑战。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也是大学生活的第一天。放过长假的我们从享受中迈向紧张的军训,从丰富充实的假期生活走向另一种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总之军训生活中有苦也有甜。而且,军训生活确实很苦也很累。 严肃的教官站在队伍旁边,严格地指导着每个学生,似乎要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立正、稍息、下蹲、摆臂、踏步这些基本动作要我们反复地做着。这些动作平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而现在做起来却没那容易了。 军训时,教官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非常严格,对同学们也充满很高的期望,同时军训也赋于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坚强的毅力。 一天的军训生活下来使我们对大学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让我们的身心也得到了锻炼。 虽然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我们却有着共同的梦想。我们相信,无论以后的军训生活有多苦,我们都会坚强地一起走过!携手共进,一起度过我们的军训生活! 老早以前就听家人说军训苦、太阳大、汗如雨。我今天第一次军训,所以这段时光必定能在记忆中封存,不褪色。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穿上了军服,我不时的就有了一种当军人的感觉,还有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上午先开展了动员大会,我了解了当军人可以保卫祖国,扞卫自己的家园。而且这次军训可以增强国防观念,强健自己的体魄……过了动员大会,很快就开始军训了! "向右看齐、向前看……”随着教官的声声令下,军训也就开始了。首先教官不许我们动,我尽我自己的全力不去动,可是还是有一些短头发在额头和眼睛那里飘来飘去,让我总是忍不住的想动,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可以的,现在我也算一个小军人,作为军人要有坚韧的毅力,而且我们老师也说:如果在战场上因为这一个小动作,从而有可能引起敌方的注意力接着引来杀身之祸。我强忍着,我相信我很棒,一定不会被这风和这头发所打败。接下来的所有动作我都尽量努力去做,我想做得更好,赢得老师的认可,成为优秀的学员。 其实在这次军训刚开始的第一天,我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毕竟在一个新的集体,互相不成为朋友就很难成为一个好集体。而且,人们也说: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它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诚,只有交心才能换得对方的真诚,成为好朋友。

北影老师教你如何分析电影主题景别光线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 ——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 一主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 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 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着)原着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 【学习重点】 欣赏本文在矛盾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1、制作PPT课件。 2、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自读研究。 〖具体步骤〗 1、导语设计: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2、有关资料: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 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 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3、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 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4、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 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5、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⑴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⑵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⑶ 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 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讨论。 〖具体步骤〗

2021年初一的军训感想500字作文

军训代表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在军训中我得到了许多锻炼。下面就和大家初一的军训感想5字,来欣一下吧。 初一的军训感想5字 军训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回想起来,觉得既漫长又短暂;每天重复那汗流浃背的痛快。顶着炙热的阳光。虽然是辛苦的,但也少不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教官的可爱。每一次休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说有笑的,教官也和我们说起笑来。即使是和他开玩笑,他也不会生气。有时候我们说话事过分了一点,但教官也不会生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教官很慈祥。 我们这五天的欢声笑语,我们的泪水,我们的汗水,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的努力。但我们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教官的严格教导,同学们的努力和团结。这一切都使我们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老师说得对,我们班不仅是成绩最棒,而且表现也是最好的。正所谓“一班,一班,绝不一般”。 以前的我很讨厌军训,总感觉军训是又烦又闷的。但自从这一次的军训,我突然觉得其实也有快乐的。虽然回来以后,我变黑了,而且又很累,但心里却很踏实,很快乐。军训的日子里让我感受到了很多。这也将会是我生命中重要的回忆,永远也抹不去。 我们只相处了五天,我们也辛苦了五天,我们也快乐了五天。我们忘不了教官的和蔼,忘不了我们的笑声。获得胜利的那一刻,我们班是最光荣的。那一刻,我们是最幸福的。那一刻,让我们忘记了五天的辛苦。老师的欣慰,同学们的喜悦,还有教官那依然冷静的面容,我都无法忘记。其实,我知道,教官是最欣慰最开心的那一位!只是冷静是他的作风罢了。 当我们走上了赛道时,我们既紧张又兴奋。但我们始终认真的完成了,最终赢得了他人羡慕的眼光,我们真的很满足。 初一的军训心得5字 今天是我们军训的第一天,心情即兴奋又担心,毕竟这次和以往有些不同,相同的是熟悉的环境,不同的则是人,不再是熟悉的面孔而是陌生的,大家重新走到一起迎接新的学习生涯。 我们听了校长的发言,首先校长讲了蒙山中学的成长历史和办学理念,也讲了一点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我们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遵守校纪校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下午,我们在训练场地上进行一些军姿训练,并学做了新的广播操和着装整理,看着老师在台上面给我们做示范,我在心里暗暗思索,这套操真的好复杂哦,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脑瓜里一下子真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呢,不过心底暗下决心回家后一定要多练习,学不会的话到时多“难看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