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题

1、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胜利曙光D.重返联合国2、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4、《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有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増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7、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

8、“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9、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上海浦东开发区B.海南经济特区C.厦门经济特区D.深圳经济特区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②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③①②

13、2017 年5 月20 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A.一国两制B.两岸三通C.和平统一方针D.一个中国原则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结朿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联合国26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6、下列所示内容体现了()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成立二十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北京2014 北京2015 中国2016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7、“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就业制度的变化B.综合国力的提升C.医保制度的建立D.人民生活的提高18、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奏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勷词作

(1)以上词句涉及哪些历史事件?(答出两个)

材料二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三时间福建某城市深圳

1977年

2007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词句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2、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历届人大立法数量(条)

五届人大60

六届人大63

七届人大87

八届人大117

九届人大113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目标?

23、“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沟通]

材料一

(1)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当代开放]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3)对比材料二、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学史感悟]

材料四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公和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中国现代史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略

二、材料题

21、(1)台儿庄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平型关战役;长城抗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世界政治角度。

(3)改革开放的实行;文献、实物、口述、现代音像、数字资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22、(1)依法治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依法治国.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及法律宣传;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可依.

23、(1)丝绸之路,张骞.

(2)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