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泽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

历史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人教必修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先秦诸子思想语录。据下表可知,先秦诸子

A. 强调推行抑商政策

B. 认同农业地位

C. 重视变革生产方式

D. 力促国家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从儒家到商家都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这种现象与春秋战围时期小农经济的兴起关系密切,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抑商,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2.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官府每年定期对公家饲养的牛进行评比,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若是到用牛耕田的时节,牛的腰围减小了,主管的官吏也要受到笞责。这表明当时秦国

A. 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B. 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

C.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 法律制度落后于形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可知体现了当时秦国对耕牛的重视程度,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耕牛的重视反映了注重保护牛耕农业,故选A项;重视耕牛是由于耕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不是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已经形

形势的适应,故D项说法有误,排除。

3.下面是我国古代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该水利工程的修建

A.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 促进了西域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

C. 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D. 被后人誉为“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明渠”“暗渠”“竖井”“山地”等信息可知,该水利工程是盛行于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坎儿井的修建与应用,有利于西域地区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是指位于四川岷江上游的都江堰,排除;C项是指关中地区的郑国渠等水利工程,排除;D项中的“河”是指黄河,与题干无关,排除。

4.晚明文学家冯梦龙在其小说《醒世恒言》写道:“(苏州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描述

A. 可作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佐证

B. 是研究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C. 是市民阶层崛起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D. 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晚明”“苏州”“俱以蚕桑为业……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

看出,这描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故A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中没涉及市民阶层,排除C。材料中没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点睛】本题依据《醒世恒言》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观察明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本题以《醒世恒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的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5.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A.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AB两项排除。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6.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纸币—“交子”

A.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 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D. 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D

【详解】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出商品经济的繁荣,故答案为D项。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因此并不能说明是抑商政策的结束,排除A项;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纸币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金属货币,到了明清时期,流通主要货币是白银,排除C项。

【点睛】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对商人经商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既是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7.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强调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商业街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问题,B错误;当时的主要城市仍然是政治中心,C错误;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均不是工商业市镇,材料也未涉及工商业市镇问题,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格局也涉及到城市的功能。

8.万历中晚期,明神宗派出太监到处收税开矿,“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遍设栏卡,重捐叠税、横征暴敛,结果是行旅艰难,市井萧条,机户改业,佣工无所趋食。这些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阻断了正常的民族经济往来

B. 打击了工矿业和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由此确立

D. 加剧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影响到工矿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经济往来”,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已有,排除C项。由于工矿业和商业都难以得到发展,对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没有起到产业解体的作用,故排除D项。

9.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列结论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 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C.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观,指辩证和唯物地看待社会,所以符合社会史观的结论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属于革命史观,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属于整体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属于文明史观,故排除B、C、D项。

10.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荷兰的地理条件更加优越

B. 荷兰控制了美洲

C. 荷兰打败了“无敌舰队”

D. 荷兰的航运业更发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在16世纪,主要的欧洲和外部的贸易靠西班牙,而在17世纪则主要靠荷兰,说明河南逐渐开始取代西班牙的海上贸易的霸权,这主要是由于荷兰的航运业更加发达,而荷兰地理位置条件并不一定比西班牙更优越,A错误;荷兰当时没有控制美洲,B错误;打败无敌舰队的应该是英国人,C错误;荷兰之所以在17世纪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航运业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D正确。

11.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D.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西属美洲,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都有“非洲奴隶”,因此可以判断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导致,C正确;据上分析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哪个国家率先开展奴隶贸易,D错误。

1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C.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D.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弗格森主要是强调了市场需求对于工业革命爆发的促进作用,即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故选D项;题干中的观点主要是论述了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是工业革命的起点,A 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材料中的论点人们对廉价服装有追求,但不能说是过于盲目,故排除B项;“扩展到世界”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题干中只强调了“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故排除C项。

13.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这一现象说明

A. 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 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

C. 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因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说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D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由“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可知,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发展的作用,没有体现城市化发展的原因,C项错误。

14.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

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

B.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但经过30多年,到甲午战争前夕“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可见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的信息,而是强调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布和土布的比较,且与洋布相比,“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15.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

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

B.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

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D.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的信息可知“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B正确;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不符合材料“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排除A;材料反映“买办”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排除C项。根据材料“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买办受雇子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6.下图为清末民初,我国商品市场中机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纱的流通示意图。据此可知

A. 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 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解体

C. 广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萎缩

D. 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

【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 的上海与内地在棉布与原料棉纱方面的贸易交流频繁,且上海是主要的流入地与流出地,故可得出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D 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故A 项不能得出;材料中的地点信息没有涉及到全国,只是部分地区,排除B ;从材料来看,只涉及到国内的贸易,没有对外贸易的信息,故无法得出D 的结论;

17.利用公式表示概念之间的

关系有利于简化教材内容,帮助理解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下列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些经济成分的公式表述,其中有错误的是 A. 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

B. 江南制造总局=资产阶级+机器生产

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D. 官僚资本主义=政权+近代工商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为洋务运动代表企业,属于政府官办企业,故B 项中资产阶级的对应关系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小农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家庭手工业紧紧地依附于农业上,A 项对应正确,排除;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 项对应正确,排除;官僚资本主义是政府通过权力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故D 项对应正确,排除。

18.“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B. 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54年”可知是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中“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

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说明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A 错误;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中国工业化的特点,B 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D 错误。

19.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 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B. 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C. 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D. 中国的

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作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化,A 项正确;B 项“已经”说法错误,排除;C 项“已经确立”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时期,D 项排除。

20.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

事迹反映了 A. 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C. 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 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几位企业家创业,反映的是私营经济、集体经济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所有制企业,新的经营模式,

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故选C 。材料中的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排除A ;材料涉及的是改革,而非开放,排除B ;材料并未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D 。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所列的这几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21.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A. 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 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C. 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D. 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发现,在高福利环境下产生了诸多问题,债务危机和超前消费就是高福利产生的两大问题,故B项正确。图片信息显示在高福利环境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没有说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债务危机需要的是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C项错误;超前消费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故D项错误;

22.1952年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出版,该书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这说明斯大林

A. 意识到苏联体制存在弊端

B. 想要恢复新经济政策

C. 开启了苏联经济改革序幕

D.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斯大林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说明斯大林意识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故选A项。

斯大林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旨在讨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而不是要恢复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开启了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斯大林承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排除D项。

23.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据此,戈尔巴乔夫

A.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 制定“加速发展战略”

C. 加强执政党地位

D.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苏联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导致苏联经济萧条,材料中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为改变这种局面,戈尔巴乔夫制定发展苏联的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A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多党制,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没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4.2018年7月13日,世界银行贫困问题专家翟思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过去3年来,世行支持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了40多次学习交流。”世界银行此举

A. 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发言权

B. 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C. 消除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D. 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这积极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故选D。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不是世界银行的宗旨,排除A;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排除B;发展中国家间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差异,其矛盾不可能被消除,排除C。

25.1956年6月,西欧六国代表齐聚布鲁塞尔,讨论(欧洲)共同市场和原子能合作开发问题。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拒绝六国邀请,他不想参加一个“六个国家,其中四个(法、荷、比、卢)是由我们从另两个(德、意)手中解放”的俱乐部。这反映了

A. 欧陆国家合作冲击了英国霸权

B. 欧洲经济一体化之路充满挑战

C. 历史纷争是区域合作主要障碍

D. 欧共体难以消弭成员内部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欧六国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英国以历史问题为由表示抵制,表明西欧经济一体化之路充满挑战,故B项正确;二战后,英国已丧失了世界霸权,A项错误;西欧六国并未因历史纷争而停止合作进程,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方才成立,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

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意义。

【答案】(1)特点: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运河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域外交通发达。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放的对外政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的建设;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3)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开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与国防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可归纳为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由材料“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可归纳为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由材料“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可归纳为运河使用促进南北交通;由材料“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可归纳为域外交通发达。

原因:原因可由特点推导而出,交通网络的发达离不开国内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繁荣;域外交通发达与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发达的对外贸易有着密切关系;运河的使用则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2)变化:由材料“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可知,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新式道路的建设。

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层面,主要体现在交通事业本身的发展及背后的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转型上;消极层面,则由材料“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可知,交通的进步也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了中

(3)意义:首先,由材料提到的时间再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新中国的交通建设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开

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与国防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其次,由材料“康藏、青藏、新藏

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可知,新中国特别注重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

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

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暑、

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暑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

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

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材料三 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

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

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

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货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

各国提供货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国)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在工业方面

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

【答案】(1)得益于新经济政策。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

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

(2)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业与农业的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

(3)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货款,开辟新的市场等。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内容即可。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从金融业、农业、工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影响根据“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模式等。

(3)根据“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日益增强,经济政策的调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采用各种方式开辟新市场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漫画。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比对,选择两张或两张以上图片,提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依据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论证:图二、图五

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图二中“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的场景。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的选择性多了,但却更加无法选择了,于是出现了图四中“握着钱不知买啥”的情景。

论题: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论证:图二、图三

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

于是出现了图二中“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的场景。20世纪70年代,十年“文革”动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而不是以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义,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这一时期的物资更加匾乏,于是出现了图三中“有点钱买不着东西”的情景。

论题:科技发展影响中国人民

的社会生活论证:图二、图五、图六图二反映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图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凭现金购物。图四反映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竞相兴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门购物。

注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如果考生能够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述亦可,但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并选择图二、图五的情况时,结合所学知识,图二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图五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事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中国的建立,可以分别从计划经济体制角度下和市场经济角度下商品供应角度、社会发展角度、民众心态等进行分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 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热播剧《芈月传》中有一场景:秦武王走到九鼎之边,忽然转头问周天子:“寡人欲携此鼎归我秦国,大王可允?”周天子只得壮起胆子,勉强应了一声道:“秦王无礼,九鼎非天命不可移,逆天行事,后果自负。”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 A.分封制的衰落B.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C.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D.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3.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宗法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7.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0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40个小题(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该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异姓诸侯 C. 殷商降族 D. 先代贵族 2. 妻(正配)三哥(20岁)六哥(16岁) 妾(侧室)大哥(25岁)二哥(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六哥 3.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汤 C. 周武王 D. 秦王嬴政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枢密院③设置刺史④实行推恩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设置三司使 C. 设置内阁 D. 废除丞相制度 7.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 A.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B. 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8.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 A. 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 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 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 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9.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万民法 10. 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 《人权宣言》 B. 《大宪章》 C. 《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11. 以下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A. 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B. 国王可以收税 C. 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1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艰难曲折,下列事件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颁布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③拿破仑称帝④波旁王朝复辟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30题,共58分): 1.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李鸿章“避战自保” C.清政府腐败,置民族与国家安危于不顾 D.清军将领畏敌如虎 2.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李鸿章消极避战的保船政策 B.威海卫的后方设施薄弱 C.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D.日舰封锁威海卫出口 3. 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5.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同核心内容是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B.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 C.反帝必反清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6. 下列属于清末“新政”采取的措施有:①奖励实业②兴办新学堂③实行征兵制④编练新军⑤奖励创造发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7. 18xx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 广州 C. 香港 D. 上海

8. 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 A.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9.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四川人民反清起义 10. 造成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 11.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正式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其出发点是 A.扩大国民革命军 B.奠定北伐基础 C.创建新式革命武装 D.促进国共合作 12. 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回击英法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 B.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共产党人 C.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D.支援第二次东征 13.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多种原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北伐目标明确、方针正确 C.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分化 14.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B.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 C.谋取国民党最高统治权 D.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15.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6.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北洋军阀的封建复古逆流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C.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 1.梁启超回忆故乡茶坑村的社会组织时说:“……,本保大小事,皆以“上祠堂”决之。”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 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西周推行分封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 C.西汉实行郡国制 D.美国实行联邦制 4.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以才能作为选拔标准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的“儒臣”指的是 A.节度使 B.参知政事 C.知州 D.三司使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 B.唐朝三省六部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7. 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A.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B.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范 C.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 D.强调了政党的领导作用 8.“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表明英国议会 A.行使最高行政权B.拥有最高的决策权 C.控制政府的决策 D.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9.法国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两党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卷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秋节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名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 3.唐初进士科只考时务策,后来先考帖经(熟读经史),再考杂文(文字写作)对策。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更是以“诗赋取士”。由此分析,进士科有利于( )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 5.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公职人员实行普选制 C.奴隶主阶级和有产者的民主 D.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6.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作用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8.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议会制 B. 联邦制 C.总统制 D.三权分立 9.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 A.民主主义 B.军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 理性主义 1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2013-2014学年上 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6、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人教版2018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8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 1.近代一有识之士在谈到某一条约的条款时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该条款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设立使馆界的规定 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申报》报道说:“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此报道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平型关战役 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5.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6.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分封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7.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屠杀现场遗迹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8.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军机处能决定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D.军机处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9.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10.近代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②五四运动③黄海海战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11. 中国某一时期“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大自 然进军, 一、选择题(50 分) 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出现这一建设热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1.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A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良性互动 2.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 设的盲目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决策,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12.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B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C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 ①②④ 3.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13.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 内地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14.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 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B 当时缠足运动兴起 4. 秦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此后,以农立国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具体原因不包括() . A维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必需 B 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C当时主要穿满式服装 D 当时流行三寸金莲 15. 近代以来.中国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 C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D 工商业的发展可以杜绝劳动力的流失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转变了人们 的思想观念 5.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 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 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 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6.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是下列哪一部 电影首映成功() A《渔光曲》 B 《风云儿女》 C 《歌女红牡丹》 D 《定军山》 6. “500 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 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 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17. 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 股票投机猖獗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加剧 D 阶级矛盾激化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18. 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 枯萎。”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7.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 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 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A个人能力不足 B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 国际环境影响 D 灰心绝望情绪 19.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不.包括()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