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分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我感到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感受。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由其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对此进行了强调和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了进一步阐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做出了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科学体系。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我们党积极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坚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科学的思维审视时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意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只有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1 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培训,我对教育信息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

《学习海南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心得体会》

《学习海南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心得体 会》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

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

学习五项教育心得体会4篇

学习五项教育心得体会4篇 范文1 自党中央决定并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就一直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重要讲话和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搞好“五项教育”,认真进行“五项反思”。通过这些教育和反思,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一、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是党章的内在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党章的内在要求。党自1921年成立起,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后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走的是群众路线。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

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个歪风)上,迫切需要对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党的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范文2 “五项教育”指的是党性观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组织观念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五项反思”指的是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党纪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正义良知缺失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些教育和反思,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章的规定,也是入党誓词的内容。目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参加活动或者会议迟到、早退、在下面小话不断,这其中就有党员同志。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是就是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枝末节反映了我们的党性。首先就要比照党员“八项义务”,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找一找差距和不足。现在,我们有些党员把入党誓词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把共产主义变成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把“见了困难就上”变成了“看见好处就上,见了困难就躲”。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私心杂念重,考虑个人利益多,凡事利字当头,无利不起早,严重损害了党在师生中的形象,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读《“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有感 一、通读全册——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刚到吴小就听校长介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第一次青年教师开会,详细记录的也是大家学习叶澜教授三篇文章后的体会;在此教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专家引领、到实践体验也一直围绕着“新基础教育”,但所有的理论学习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零碎而肤浅,因为在我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一本书,要谈的方面真的很多,要表达的感受也异常的丰富,心中有似一泻千里的冲动。但为了防止本人的一大毛病“漫无边际”,暂且结晶为一语——它是“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之所以“经典”是作者就连提纲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系列的选择、取舍、提炼、建构的过程,使作者要阐述的问题不断清晰化和系统化;之所以称“新教育理论”是通篇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与立场的时候都列举对比了古今中外各大派系教育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实际;之所以讲“实践下的”是我深感这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我读来一点也没有想抛弃的感觉,没有如同嚼蜡的感觉,没有读政府文件一样或听新闻报道一样的感觉,因为它来源于五十多所初中、小学自1999年秋天开始持续五年的发展研究。 正如叶澜教授自己所言,“新基础教育”这个生命体由“儿童”成长为“少年”。所以它是活的理论,怎么能不让我欣喜若狂呢 二、细读第九章——课堂教学改革 1、立足点与着手点——站在更高的山峰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转型性变革,从最 日常、最为基础性的日常教育实践着手研究。 叶澜教授在对于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中不但很理性揭示了,学校教育改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都尚未成为趋势清晰的走向,更不是现实,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则更为遥远。这样的务实精神实在让我钦佩,教育理论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当下的时代要求与实际需求出发才具有生命力,不是吗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

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的简单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新基础教育》暑假阅读心得

读《“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 与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暑假里,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对《“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初步地阅读了一遍。感觉到这本书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深刻剖析了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对症下药,指出了克服这些弊端的方法、路径和策略,可以说对我们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这本书的第一编,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儿童发展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等都对儿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许多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对当代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比如在我们的学生中,爱国意识淡漠;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等。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则是品种繁多,但教育内涵不足;基础性的内容多,发展性的内容少、虚;针对个案开展的研究多,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与改革少。在当前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感受不到班级生活的种种教育性,就是班主任也缺乏内在的发展性。可以说,对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得非常透彻,把握得非常到位。 认识到了问题,那应该怎样转变呢?本书第二编从思想上告诉我们,要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形成生命成长的综合意识、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指导我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实现成长教育的系列 性,活动要有系列性,不是零散的,点状的;要实现成长教育的有机性;要实现活动的育人价值。接着,它就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告诉我们实行改革的路径策略,如在班级领域,就可以开展岗位建设与班级小干部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队会,还有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沟通与融合,为我们班主任指明了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我们可以照着它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 该书对于班主任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点还体现在它对义务教育阶段一到九年级的学生发展特点及成长需要与教育系列活动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使我们每一年级的班主任能够快速熟悉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工作。比如它在五年级的工作要点中提到“促进亲子沟通,共同应对升学压力”,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虽然我们常州地区五年级还没有面临升学的压力,但“亲子沟通”这一做法我觉得很好。联系我们班的实际,在上学期期末时,班级里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我通过家访得知,这些孩子的家长期望值很高,但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而孩子也无法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就这样,双方存在着代沟。看到上海华坪小学陆敏老师开展的“架设心灵之桥”系列活动,我很有启发,在这学期,我决心也要从这一点上入手,促进亲子沟通,亲密家庭关系,从而使学生要学、乐学。 本书最后还帮助班主任概括归纳了班主任工作的几条“智慧之策”。一是要解读学生,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想具体研究本 班学生,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二是要形成教育主题与整体策划,三要增强班队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智慧,四是要辨名主题教育活动的类型差异,五要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逻辑。这些具体的方法给我们班主任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只要我们踏着它的足迹前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把它的理论转化我的行动指南,尝试去实践它的策略、方法,主动探索,自觉研究,我相信,在它的指导下,我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篇二: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严虎) “新基础教育”中的教师发展与成长 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之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刚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其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策略选择及实施纲要。其中,第四章第五节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让我收获颇多。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适时地调整预案,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高水平的预设,才有高质量的互动生成。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定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首先,具体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的学情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对“对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完全重合”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活动课堂是最

为感兴趣的。然后根据这样的学情,准确定位本节内容的编写意图和育人价值。本节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通过“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刚开始上课时,展示出多张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片,如飞机、奖杯、爱心图案、钥匙、五角星等,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多媒体展示出许多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互动生成”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课堂,让课堂“开放”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如果被教师“牵着走”,课堂将会失去它生命的灵性。 2、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真实性和挑战性。通过提出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引领,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心得体会: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路径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路径的思考(最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中特别指出, 应“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并用专门的篇幅论述这一举措的具体方式和路径。为进一步阐释文件,理清思路,笔者将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的主要路径分为校内衍生模式、校外拓展模式和综合学校模式三个维度。 校内衍生模式 校内衍生模式主要以中小学内部的课程为切入点。因为课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同样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 《意见》指出,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加强学校劳动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在此,可解释为三种方式。 一为普通学科课程渗透。以语文、数学等核心课程的知识点为基础,将动手实践、 职业体验活动融入中小学常规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主体参与、动手操作, 一方面强化对基础知识、课程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触摸职业的魅力,体验劳动的过程。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姥姥的剪纸》一文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操刀剪纸,感受“剪只

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的劳动过程,体会民间艺人的酸甜苦辣。 二为开好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技术课程不同于常规学科课程,直指职业技术领域,体现知识、技能与职业领域的连接性,在初中和小学有劳动技术课程,在高中有通用技术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可借助校内空旷场地开辟“开心农场”等区角,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内涵,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可结合学生未来生涯发展需要和高考专业志愿填报需求,灵活地开展“技术与生活” “技术与工程”“技术与职业”等课程模块,指导学生生涯规划。 三为拓展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能 人才为学生兼职授课,让学生感受工匠之美、工匠之魂;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小科 学家” “小小植物家”,通过观察记录周边动植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意识。 校外拓展模式

2020《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 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通用5篇)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1 在空闲时间里,我每天都坚持读叶澜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师智慧”、“学生成长”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

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显出来了。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们。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2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

【最新】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3篇

【最新】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下面是带来的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一: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这样一个新背景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设备组织教学,合理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领和示范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使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应有的成效的能力.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领导所体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加强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学校应当系统规划.有序行动,对以下方面要有所关注和思考: 第一,要关注课程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应当体现在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进而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关注课堂 创新教学与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体现在应当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实现的基本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基础,认识到高价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要确保体现技术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关注学生 信息化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关注和思考的出发点——应该了解如何创造将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了解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与家庭学校互动:了解实现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与全面发展轨迹;了解如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教师.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德江县长堡镇水塘中学:张金显 近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习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2篇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2篇 Five aspects of education, five items of reflection, experi ence and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 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 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 篇章1: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文档 五项教育”指的是党性观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组织 观念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五项反思”指的是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党纪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问题,深刻反思是否存在正义良知缺失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些教育

和反思,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章的规定,也是入党誓词的内容。目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参加活动或者而会议迟到、早退、在下面小话不断,这其中就有党员同志。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是就是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枝末节反映了我们的党性。首先就要比照党员“八项义务”,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找一找差距和不足。现在,我们有些党员把入 党誓词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把共产主义变成了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把“见了困难就上”变成了“看见好处就上,见了困难就躲”。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私心杂念重,考虑个人利益多,凡事利字当头,无利不起早,严重损害了党在师生中的形象,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时刻以一个党员的 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其次,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再者要强化自己的组织观念,牢固纪律意识,大

2020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近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信息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的培训,我深有体会: 1、提高了我们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本人现有信息技术状况的测评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中年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兴趣浓厚、明白易懂,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活动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这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学

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个培训,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师们让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 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 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一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认识,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我们教师就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路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拓荒人。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被知识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营造维持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课改的进行,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