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中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实,这句话只有后半句是正确的,有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中国人多,其实不然,要说人多,按绝对人数,中国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确实不少;但按人口密度来说,中国比日本小得多:我国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而人口约是日本的10倍,因此,把中国的贫穷归罪于中国人多,未免有点偏颇。要说中国人多,是低素质的人太多。如何把我国的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综观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提高综合国力的大趋势:是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为此,在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于2001年6约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纲要》规划了21世纪前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具体阐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课程体系追求学术化、专门化,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视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儿童的经验阅历等,具有人格发展价值的要素,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如何协调人的智力发展与人格发展呢?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

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原有教学大纲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忽略个体差异,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统一的最高标准,从而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知识的学习。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作出最低的、共同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提供由专家认定的知识点。这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调开了方便之门。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强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亦具有目的性价值。

我个人认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容易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仍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例如,学校教育学生要诚信,但遇到某些事情却公开地让学生撒谎,如“没有”乱收费,“没有”买课外复习资料等等,“教育的悲哀”。

2、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要求人们放弃对自然、社会的主宰的要求,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实现整体人的发展目标。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如果人能善待生命,就不会出现“女博士生因恋爱问题而自杀”的现象。如果人能善待动物,就不会出现“清华学生用硫酸泼向狗熊来做实验”的闹剧。……

<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所谓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流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是通过知觉可以直观体验的世界,是一个有人参与其中,保持着目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

所谓科学世界,是指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应是内在的,历史的统一的。然而,回溯历史,审视现实,却发现科学世界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起着主宰作用,导致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割裂,导致了学校教育的非人性化现象。为了学生的发展,呼唤课程改革踏上回归生活世界的旅途,统整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