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启示_以班贝克古城为例

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启示_以班贝克古城为例

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启示_以班贝克古城为例
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启示_以班贝克古城为例

第4卷第4期2011年8月

旅游论坛

T o ur ism Fo rum

V ol.4No.4

Aug.,2011

[国际旅游研究]

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启示

以班贝克古城为例

沈苏彦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 要]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能使自助旅游者在城市里顺畅地观光游憩。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班贝克古城为例,介绍了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阐述了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项目从立项、融资、实地调查、规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完善我国旅游城市的旅游标识系统以及我国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实践的几点启示,即利益相关者的介入、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一些保护古城风貌的做法。

[关键词]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德国;班贝克

[中图分类号]F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1)04-0145-04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载体的观光游憩体验活动和商务会展活动[1]。由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自助的散客旅游方式在城市中更容易实现,城市日益成为自助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事实上,从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来看,散客旅游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因为旅行社包价组团的旅游方式常常使旅游者对景点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无法尽兴。而散客旅游自由度大,形式灵活,选择性强。尤其像德国这样平均出游率较高的国家,旅游者相对比较成熟,自助游是最主要的旅游形式。网络时代使游客能够方便地预订客房和交通,了解旅游城市的基本概况,但是游客所到达的毕竟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地方,如何使游客能顺畅地在城市中观光游憩,是关系到游客满意度和城市形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班贝克古城为例,介绍了德国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以期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

本文所指的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对应于德文Fu g ng er leitsy stem一词。从字面上翻译,该词是指步行者的指引系统。但是该系统往往设置在城市,因为城市中观光游憩的休闲场所相对比较集中,往往以步行为主,而以一些其他的交通工具为辅。另一方面,使用该系统的人常常是外来的游客而不是本地常住居民,而游客也往往是散客自助游的游客,而不是那些有导游带领的团队游客。因此,笔者将Fu g ng er leitsy stem一词解释成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在德国,各个城镇都有这样的指引系统,这个系统的主体是城市地图,但是具体设置的地点、包括的内容也往往各有不同。下面以德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班贝克古城为例,介绍德国的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是如何通过调研、讨论而最终实现的。

二、德国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

(一)班贝克概况

班贝克古城位于德国南部地区,属于巴伐利亚州。它是一座在早期中世纪城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城市。班贝克古城内保留了大量11世纪至18世纪的建筑,是中世纪教堂、巴洛克居民住房和宫殿的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整个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2]。1993年,班贝克古城当之无愧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2005年班贝克的旅馆、客栈共接待过夜游客345674人次[3],与2004年相比,增幅达14%。一日游的游客据估计达到175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散客。每年8月到10月是班贝克的旅游旺季。

145

*[收稿日期]2011-04-06

[作者简介]沈苏彦(1979- ),女,江苏苏州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

(二)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

1.项目的设立和融资

1999年3月,班贝克城市营销协会首先提出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城市步行指引系统,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自助游散客的到来。这一系统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前来班贝克的旅游者。主要的目标是有效性,即建立服务于城市旅游者的城市图标,尽量用最少和最简单的图标来表示,节约成本,增强可读性,使旅游者能够在城市里顺畅地参观游览,发现古城之美。通过和相关公司沟通,最后确定项目由德国城市媒体公司(DSM)投资完成。作为回报,DSM可以将旅游信息亭背面空间辟为广告栏,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2.先期调查

2000年1月,由10人组成的项目小组正式成立,此小组每月召开1次讨论会,项目小组由班贝克市长H erber t Lauer、城市博物馆代表、负责古城文物保护的官员、负责城市和交通规划的官员、负责旅游和会议服务的工作人员、城市导游代表以及若干来自班贝克城市营销协会的工作人员组成。

项目确立以后,项目组首先通过认真彻底的实地考察以明确城市中现有的指示标志,建立起相关的信息档案,并且和班贝克大学合作,对前来班贝克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以步行方式旅游的自助旅游者在班贝克的主要停留点、参观路线等。同时还对市政设施、购物设施以及餐饮(特别是啤酒馆)场所进行彻底的调查。实地调查后,完成的信息档案不仅包括旅游者最喜欢到达的地方、目前忽视的地点和区域以及其他遗漏的信息,还包括如何利用好原先的路标系统,如道路指示牌、停车牌、旅馆指示牌等,如何添加遗漏信息,如何在旺季分散拥挤的客流,其他的交通方式如火车、汽车、自行车等如何作为步行的补充等方面。此外,项目组同时还讨论雷根斯堡和纽伦堡的自助游指引系统的利弊,吸取其经验教训。

3.内容与分布

班贝克古城被两条河分成3个部分。一是 山城 ,也可以称作宗教区域,包括大教堂及其周边的主教居住区、城堡区、圣母教堂以及早期葡萄种植区域。二是 岛城 ,是雷格尼茨河所包围的区域,这一区域建成于12世纪,其中包括一个市场和早期的城市居住区。三是 花园城 ,这一区域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包括一些零星的别墅、花园以及大量的开放空间,主要功能是贸易和蔬菜种植。班贝克古城的格局以及许多历史建筑仍然保持了原有功能和面貌,项目组决定采用这种比较明显的城市分区方式,将其作为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基本框架。

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包括3个组成部分[4],其中主体设施是信息亭,分布在游客可能停留的各个地点。如道路分岔口、火车站、汽车站、大学和停车场等地。这些 停留点 被分成旅游景点、市政设施(如市政厅)、博物馆、花园、停车场及其他几个类别。沿着大教堂和火车站的轴线建立了20个信息亭。大教堂是班贝克古城最重要的景点,此处信息亭设在人流最多的教堂南入口处。考虑到保持教堂的整体风貌,这里的信息亭采用水平斜坡式的桌面来展示城市旅游地图。在信息亭中,能很清楚地看到最新的城市地图,不仅城市结构清晰可见,每条街巷和步行区域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域也都有明确的表示。作为信息亭的补充,班贝克步行指引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指路标识牌。标识牌的设计原则是简单易读,颜色既醒目又不张扬。标识牌除了起到指路的作用外,还在某些区域起到了旅游旺季分散客流的作用。旅游者除了在信息亭中能查找到城市旅游地图,还能在旅游问询中心免费得到与信息亭内所展示的相同的旅游地图,以便于自助游的游客边走边看。免费的旅游地图就是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2002年6月,整个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开始投入使用,该系统由班贝克世界遗产文献中心负责随时更新,以应对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地图清晰易读,班贝克的城市旅游地图引入了 切割线 元素。即用纵横几条直线将地图切割成若干小方格,纵横直线分别用数字1、2、3、4等和英文字母A、B、C、D等表示。由这些直线组成的小方块都可以用一个英文字母和一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在地图的图例中,每个景点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坐标来标识其大致所处的位置,这就增强了地图的可读性,让旅游者可以很方便地在地图中找到相应的地点。地图中宗教建筑、博物馆、公园和其他吸引物都分别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标来表示。如果游客对某一类景点或者吸引物感兴趣,查找其所在的具体地点也就十分方便。对于特别重要的景点,地图上则用红色标记来表示。如果游客时间有限,只

146

想参观游览一下班贝克古城的精华部分,那么只需要寻找这些醒目的红色标记即可。另外,市政设施、旅游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火车站、旅游问询中心、无障碍通道、邮局等)都采用全德统一的标识,在地图中很容易找到其所处的具体位置。

三、几点启示

在上文中,笔者对德国世界遗产地班贝克古城的城市旅游指引系统项目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笔者相信,班贝克古城的城市旅游指引系统项目可以对我国旅游城市的旅游标识系统的完善以及我国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具体说来,以下几点是可以借鉴的:

(一)利益相关者的介入

旅游目的地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建立自助游指引系统也就依赖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通力合作。从德国班贝克古城的自助游指引系统项目小组的组成来看,其中既有相关的专业人士,如城市导游代表和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负责古城保护和博物馆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负责城市和交通规划的专业人士,又有参与城市宏观管理和营销的人员,如市长和城市营销协会的工作人员。同时,在项目调研阶段,有游客参与问卷调查,而班贝克自助游指引系统项目是由德国城市媒体公司投资完成的。因此,整个项目有不同利益主体的介入,他们之间相互协调,从而完成城市旅游指引系统,这将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班贝克城市旅游指引系统这个项目来看,其整个规划实现的过程都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首先体现在该项目的先期调研中。项目参与者对前来班贝克的游客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需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其次,考虑到游客需要方便快捷地找到城市的某个具体地点,因此,最终完成的城市旅游指引系统中的城市旅游地图增加了纵横切割线,并且在图例中将游客可能要寻找的场所均用切割线的坐标来表示,这就增强了地图的可读性,使游客能迅速在地图中找到自己所处的方位和要去的具体地点。第三,这种旅游地图不仅分布在游客最可能需要查找地图的地方,而且他们还可以去旅游问询中心免费索取,边走边看,非常的人性化。我国各个城市也都出版了专供游客使用的旅游地图,但是游客拿着地图往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要去的地方,可读性相对较差。而且,我国目前能够提供免费的城市旅游地图的地方也不多,即使能够提供一些免费的地图,其内容也不够详细。虽然地图并非值钱之物,但如果游客一到旅游目的地就能获取一张内容详实并且免费的旅游地图,那将会使游客对整个城市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游客对城市的满意度。第四,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项目由班贝克世界遗产文献中心负责不断更新和修改,这也体现出处处为游客着想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城市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城市地图和指路标识牌不能及时更新,那将难免会给游客提供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城市的形象。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很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因而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三)保护古城风貌的做法

保护古城风貌常常是古城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班贝克自助游指引系统的规划实现过程,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其保护古城风貌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如班贝克大教堂南入口的信息亭就没有用垂直形式的,而是采用水平斜坡式的桌面来展示城市旅游地图,以凸显大教堂的恢弘。此外,城市指路标识牌也体现了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其颜色和大小都与周边古建筑相协调。在一些游客流量比较大的区域,标识牌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导和分散客流的作用。这种从旅游供应的角度对旺季客流进行分散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正如阮仪三教授所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长期的事业[5],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地注意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只有如此,像班贝克这样的古城才能得到保护,并且保持其勃勃生机。

致谢:本文是根据 德国班贝克城市旅游步行指引系统 项目提炼而成的,感谢德国班贝克世界遗产文献中心的M atthias Ripp先生以及班贝克城市营销协会的工作人员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承照.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3):

82-87.[2] Bender O,Fiedler C,et al.Bam berger Ex trat ouren:Ei n geo graphischer

F hrer durch Sta dt&U mg e bung[M].U niversit t s-V erlag Bam berg,

147

2001:9-25.

[3] Stadt Bamberg.Bamberger Za hlen2005:Sta tistisches Jahrbuch der Stadt

Bam berg[M],2006:100-101.

[4] Ripp M.Supply-Si ded Cont ro l ov er To urist St ream s:T he Pedestrian

Guidance Syst em of Bamberg[A].In OWH C(eds).Preserv ation and

wo rld herit age cites integ ra tion by rehabilitatio n[C].Germany:Bam berg, 2004:32-34.

[5]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1-

67.

On Urban Tourism Pedestrian Guidance System in Germany:A Case of Bamberg

SH EN Su-yan

(Faculty of H umanities&Social S ciences,N anj ing For estr y Univ ersity,N anj ing210019,China) Abstract:Cities are beco ming o ne o f the main destinations for independent tour ists.In o rder to help to ur ists g o ar ound t he city easily,there is an urban pedestr ian guidance sy stem in many German cities.A s a case,it is intr oduced the pr oject o f ur ban tourism pedestr ian guidance system of Bamberg,G ermany,w hich is an o ld t ow n on the list of Wo rld Her itag e L ist by U N ESCO. By ex plaining ho w t he pro ject of urban pedestr ian g uidance sy stem in Bamber g w as r ealized step by step,some useful ex per iences from the case are summar ized for urban planning and to ur ism planning in China,i.e.par ticipatio n of stakeho lders,the principle of tourist-o riented and prot ection of o ld tow ns.

Key words:ur ban tour ism;pedestr ian guidance system;G ermany;Bamberg

[责任编辑:朱乐朋] (上接第144页)

Profiling Segments of Rural Tourists of Xiaozhou Village in Guangzhou

GO NG Jin-hong1,2,L I Jian-yi1

(1.School of B usines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 z hou510275,China;

2.S chool of H umanities and L aw,South China A gr icultural Univer sity,G uangz hou510642,China) Abstract:Based o n a co ntent analysis of t he nar rated mo tiv ation of rural to ur ists,this study identfied fiv e mar ket segments of X-i ao zhou V illag e,including wander s,relax er,cult ur al or v illage experiece seekers,natural sig htseer and just-for-acco mpaning-others to ur ists.M ultico rr espondence analy sis and One-w ay AN O V A wer e emplo yed to pro file these seg ment s acco rding to socio-economic and trav el-r elated featur es,as well as sat isfact ion and behaviour intention,pro viding implicatio ns fo 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Key words:rural tourism;segmentatio n;motiv atio n;sat isfact ion;behavio ur intention

[责任编辑:朱乐朋] 148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_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_崔凤军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 ——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 崔凤军 蒙吉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提 要 本文在对文脉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平遥古城旅游区的一级理念和二级理 念、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提出了40景组合的平遥古城旅游资源形象。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形象策划 理念基础 视觉形象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99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它表明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也使其保护有法可依。“保护重于开发”是名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持不懈的原则,它告诫人们不应为了开发而破坏古城的文脉和形象。然而,在国家名城保护资金十分有限的背景下,被动的任其自然损坏是毫无意义而言的,因而保护与开发始终是国内名城面临的往往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做到既不破坏名城,又能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为古城维护提供资金支持,旅游开发似乎是首选途径。 实施名城旅游开发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名城的脉络,设计出标志鲜明、生动的旅游形象。本文以山西平遥古城——国家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案例,探讨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方略。 1 平遥古城旅游文脉分析 1.1 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实物标本,已有2700余年的建成史[2],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现今规模,基本城市格局600余年未作改动,古城墙完整,古建筑排列有序,近4000处民居中有400余处保存价值较高,古街巷有如“龟背”上的寿纹,主要街道两侧基本保留了17—19世纪建造的商业店铺,是我国古城中能够体现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实物活标本。 1.2 明清时期最繁荣的商业金融中心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是从平遥开始的[3],“日升昌”是中国票号第一家,平遥一度是全国金融中心;平遥为“晋商”的重要发源地,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古城在票号发展兴衰的百余年过程中,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建筑质量也领骚多年,在县治城市中实为罕见。 1.3 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遗存最丰富的文物大县 第14卷 第2期1999年6月 人 文 地 理HUMAN GEOGRAPHY V ol.14,N o.2 Jun.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49631030)专项研究成果。本文承蒙王恩涌教授、郭来喜教授指导,并与刘锋、刘家明、郭英之、陶伟、李山等多次商榷,在此一并致谢!来稿日期:98—05—25;收到修改稿日期:98—10—26 DOI:10.13959/j.i ssn.1003-2398.1999.02.00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2014年03月07日08:46 来源:乐山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编者按: 在市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围绕全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23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大会发言材料。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乐山中心城区美丽发展的建议 乐山中心城区的建设之路应紧紧围绕“水润嘉州、生态乐山”的定位来开展,发挥水优势,彰显佛文化,打好生态牌,实现产城互动,景城相融。 (一)大力实施主城区五大提升工程,以城带产。重点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一是实施“一退三还”示美工程。大力开展“退居还水、退居还林、退居还山”工程。“退居还水”,就是要让房屋远离河流与湿地,实现水质清亮,显水露水,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嘉州人文历史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使之成为水润嘉州的新地标。“退居还林”,就是要减小城市建筑密度,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植被恢复和园林景观改造,在城郊大道和城区干道上形成一街一景色、一路一特色的效果,重现海棠飘香的嘉州之美。“退居还山”,就是要拉开建筑与山林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三江沿线和绿心周边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实现显山露城,显水露城,变三江环抱的主城核心区为大公园、大景区。 二是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要珍惜三江环绕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三江水资源,把三江打造成流动的风景和生态产业的容纳地,使之成为主城区的翡翠项链。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可从合理扩容大佛景区,适度建设凤洲岛入手,对凤洲岛侧的小铜河进行科学利用。通过“龙游三江”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把中心城区提升成为招商引智宝地、文化园、科技园之乡,成为乐山市名佛之外的又一名片。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区域旅游品牌建设初探[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区域旅游品牌建设初探—以宁波东钱湖为例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采用品牌化技术来塑造旅游地品牌,因为想要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着力打造旅游品牌。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更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品牌的优势,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品牌力就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优势是一种综合的优势,品牌力是一种整合的竞争力。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主体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持续发展,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在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和大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进入了旅游业发展的品牌经营时代。我国旅游品牌经营时代的来临,是顺应旅游业经营品牌化潮流的结果,也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旅游品牌建设现状及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步入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需求个性化、游戏规则化、消费感性化时代,旅游业的未来竞争无疑将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 (二)意义 东钱湖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区,也是宁波市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区,通过东钱湖的品牌化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宁波旅游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宁波东钱湖现有的品牌、品牌建设路线和策略的研究,运用学到的品牌建设的有关知识深入理解并分析其现有品牌和品牌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适合宁波东钱湖的品牌定位和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公里,国道线和省道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处精致的古院落。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文物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7年12月31日晚,在中国传媒大学超高清4K演播大厅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2017—2018)”上,敦煌市获“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殊荣。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代表敦煌市登台领奖。2015年7月7日—9日,我在敦煌市。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年6月14日中国旅游报 □本报驻甘肃记者张陇堂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内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地貌、玉门关、榆林窟、阳关……敦煌市的旅游资源在甘肃独树一帜。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是要把敦煌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敦煌的旅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敦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健说。2014年6月前不久,甘肃省出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将以文

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不能回避敦煌的差距和问题。过去,我们总是站在甘肃看敦煌、对照过去看敦煌;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世界胸怀、国际标准、名城目标来审视敦煌。”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2015年12月任甘肃省文化博览局副局长、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说。 他这样看待敦煌的差距: 城市功能紊乱、服务设施不全,城市四条大街背后多是棚户区,市民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没有会展中心、专业剧院、健身场所。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玉门关遗址、雅丹景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设施几乎空白。 文化没有有效地传承发展,还停留在洞窟里面、学术层面,没有转化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 交通条件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敦煌机场设计客运能力为30万人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距离敦煌最近的高铁车站——柳园站,通往敦煌的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来会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城市旅游品牌

泉州的旅游品牌,该何去何从?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旅游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蓬勃发展,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游客对城市目的地选择日益多元化,而众多城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现象也十分明显,城市旅游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城市旅游品牌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作用日显重要,而泉州作为中国众多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为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泉州旅游产业,成为中国旅游名城,必须树立一个“唯泉所有”的旅游品牌。 一、树立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城市旅游品牌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特征及旅游服务质量的抽象化和集中体现,体现城市的旅游形象,能传递给游客不同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性价值和情感价值体验,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不可替代性资源。详细来讲,城市的品牌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城市旅游品牌能够激发游客的个性诉求,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城市开始受到新兴旅游城市的挑战,只依靠特色旅游产品难以为继,城市旅游竞争力就需要有形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品牌的共同支撑。旅游城市品牌在传递给游客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信号的同时,还代表游客旅游的兴趣取

向、个性诉求甚至身份地位,更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带动旅游城市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大连针对自身历史文化内涵匮乏的旅游发展瓶颈,与2003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浪漫之都”品牌。自确立“浪漫之都”旅游品牌后大连城市旅游得到了快速而又持续的发展,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135.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25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7,42%;旅游收入占大连GDP比重从2002年的9.6%上升到2007年的10.4%。“浪漫之都”品牌确立后,在游客选择海滨类出游地是,该品牌能够提高大连在游客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从而在同类亩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城市旅游品牌有助于形成统一而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凸显城市的独特性。城市旅游品牌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特征的高度浓缩化的表述,也是城市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主要诉求点。一方面,用品牌来指导城市旅游的规划建设,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城市环境的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等方面体现城市旅游的品牌个性;另一方面,进行宣传促销时以城市旅游品牌作为出发点,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旅游口号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城市旅游品牌。这样,城市旅游规划建设而体现出来的内部理念形象和宣传促销而体现出来的外部营销形象就在城市旅游品牌的指导下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进而形成统一而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可大大提高城市旅游自身的竞争力。 比如,中国旅游文化名城西安将自己定位为历史古都——东方罗马,而其宣传语“西安,向世界讲述中华故事。”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创意、磅礴的气势和简明的语言,向世界徐徐展开了华夏五千年文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坚持五化同步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坚持五化同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近年来,我县按照“全县景区化、旅游一体化”的要求,以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集团化、信息化等“五化同步”为发展举措,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浙江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和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被列入首批国家公园试点、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首批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县。201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1.1万人次,同比增长28.8%,旅游总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7.2%,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连续三年超过11%。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国际化引领,打造全域一体的旅游格局 我们以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谋划旅游发展,把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重大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旅游国际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目前,已编制出台了《仙居旅游目的地城市规划》、《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具体任务,形成了以投资10亿元的海亮有机农业观光体验基地项目、投资12亿元的神仙温泉城项目为核心支撑的县域东部旅游板块,以神仙居景区、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皤滩古镇等为核心支撑的县域中部旅游板块,以投资60亿元的浙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水域面积4.7平方公里的仙女湖为核心支撑的县域西部旅游板块,在全县构建了板块特色鲜明、全域一体发展、产城融合互动的旅游格局。 二、坚持高端化推进,打造更具优势的旅游产业 我们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核心要素,充分依托仙居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切实发挥旅游乘数效应,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拉长产业链,不断丰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南农机2010年7月收稿日期:2010-03-14作者简介:曹友情(1990-),女,江西九江人。 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 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改善旅游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旅游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4-0126-02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CAO You-qing ,WU You ,FEI Li-ya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 Abstract :T ourism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whole.China has abundant natural and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domestic tourism i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So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 to strengthen ,use of economic ,leg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tourism market fully ,improv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Key words :T ourism ;national economy ;tourism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曹友情,吴 优,费黎娅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从而拉动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民收入、赚取更多的外汇,对于扩大就业领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作用巨大。 (1)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收入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旅游牵涉甚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相关产业的收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5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旅游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产值比重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我国旅游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更是超过了4%,2010年 我国旅游业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不仅能带动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是最终端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1元钱的旅游业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由此旅游业总收入对整个国家收入的带动作用是多么显著。它不仅为铁路、民航、公路、水路运输和旅馆住宿等输送了大量客源,而且对文化娱乐业有约50%的贡献率,对餐饮业、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3)增加外汇收入。外汇在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对外汇收入更是重视。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种种优势使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增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 (4)扩大就业领域。旅游业是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也很好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为游客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 TURAL MACHINERY 第37卷第4期·学术 V ol.37No.4 2010年7月 Jul.2010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自今年县委政府开展推进使用**城市品牌建设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住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宣传工作,重点落实在“使用”上,多渠道规范使用**城市品牌,使得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推广使用的情况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一是为了增强城市品牌意识,建设经营城市品牌,更好地宣传和使用城市品牌,我单位及时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

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责任人员。二是制定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要求。三是将此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推广使用成效显著 我单位向社会广泛宣传,认为城市logo代表了**的形象,创意生动,涵意深刻,值得推广。根据职能职责,把城市品牌建设工作融入到本系统建设、管理和各种活动中。一是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宣传。采用媒体宣传和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大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各类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心得体会广泛运用,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二是局办公室在办公用品、会务用

品、会标上多次使用**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特别是在今年庆“三八”评选十大优秀女性活动中,颁奖词的制作、奖品的设置、VCR的制作等方面,均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旅游”官网、“**旅游微信公众号”均有使用**城市品牌;在2017年3月,县城至“**?龙凤谷”、“**?花千谷”沿线重新设计、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40余个,旅游灯箱54个,所有标识标牌改版设计、制作、安装,全部规范使用城市品牌。在安家镇**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中,将**城市品牌元素融入旅游标识标牌、文化景观墙、水池观景台等项目进行设计安装制作;在2017年3月编制的《**县旅游导览手绘地图》和2017年初启动的《**县全域旅游规划》工作中,给北京知行堂公司提供了**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使用;《**县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实施方案》中,将**县知名农产品、名小吃、工业品等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篇

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一、桂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部分荣誉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漓江、芦笛岩、象鼻山、龙脊、八角寨、灵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区(点)各具特色;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可游性。近年来,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1998年11月,桂林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达标验收,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3年,经世界旅游组织考察,桂林、北京等4城市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2004年桂林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2005年,桂林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城市”。2006年,桂林进入首批全国创建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