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答案

(错误之处请改正)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原核生物 (2)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6)

第三章病毒 (7)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9)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10)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 (12)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4)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18)

第九章微生物与环境 (21)

第十章微生物与食品 (23)

第十一章感染和免疫 (24)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26)

绪论

一、填空题

1.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2.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3.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4.微生物的共同点有:个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5.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6.三域学说、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7.安东.列文虎克

8.葡萄酒变酸

9.琼脂

10.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

二、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的总和,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者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

2.六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五界学说即生物分五界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后有学者加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界,即构成六界系统。

3.三域学说Woese根据16SrRNA和18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把生物分为三个域:①古生菌域(Arehae ) ,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②细菌域( 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③真核生物域(Eukara),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三、问答题

1.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巴斯德的贡献: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接种

(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其它贡献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法国家蚕软化病、葡萄酒变质等。

科赫的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配制培养基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2.简述科赫法则的要点。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3.答案要点:可以腐肉生咀或曲颈瓶实验加以阐释;也可以别的实验材料或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阐释,只要实验设计合理,即可判定正确。

第一章原核生物

一、选择题

1.C 2.A3.B 4.C 5.C 6.A7.B8.B

9.B 10.D 11.C 12.B

1.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微米(μm)

2.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结晶紫碘液酒精番红紫色

4.特异性多糖(O抗原) 核心多糖类脂A

5.二电子致密层2—3nm 肽聚糖脂多糖层8nm 肽聚糖

6.一20—80nm 磷壁酸

7.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肽链

8.肽聚糖脂类物质

9.细胞质中细胞膜中细胞膜外细胞膜外

10.热干燥辐射

11.孢外壁芽孢衣皮层芽孢壁孢芽膜芽孢质芽孢核区

12.芽孢结构(厚的外壳) 含水量低酶组成型不同2,6—吡啶二羧酸钙盐13.蛋白质细菌运动

14.L环(连接在细胞壁最外层的外膜上) P环(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 S环(靠近周质空间) M环(扣着细胞膜)

15.多糖多肽或蛋白质负染

16.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

17.无性裂殖无性无性孢子菌丝断裂

18.裂殖芽殖子囊孢子

19.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粉孢子(节孢子) 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20.碳源能源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无机磷酸(或写成磷源)

21.细菌丝状真菌细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节孢子)

22.阳性杆状或原始菌丝分枝菌丝

2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小单孢菌属(Micrornonospora) 诺卡氏菌属(Nocardia) 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24.抗生素链霉素土霉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卡那霉素、井冈霉素) 25.半球形粉末状或颗粒状绒毛状或絮状

26.链霉菌菌丝断裂产生无性孢子

27.直形波浪形螺旋形

28.蓝藻水华(water bloom)或赤潮

29.异形胞固氮作用原

30.没有细胞壁

31.属种名词形容词

32.《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三、名词解释

1.荚膜指一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滞性较大、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厚约200nm的黏性物质。

2.芽孢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3.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4.菌苔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多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苔。

5.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菌等。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结果?

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由丹麦人革兰氏(Christian Gram)发明,其染色要点:①先用结晶紫染色,菌体呈紫色;②再加碘液媒染,菌体呈紫色;③然后用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色;④最后用沙黄或番红复染,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结果与细胞壁组成有关,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网络结构紧密,含脂量又低,当它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逸出,故菌体呈紫色;可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低,而脂类含量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革兰氏阴性细菌呈复染液的红色。

2.细菌芽孢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有何实践意义?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每一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故芽孢无繁殖功能。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这是因为与芽孢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①芽孢有厚的外壳;②芽孢的含水量低,其核的核心部位含水量在10%~25%;③芽孢中酶的组成型与营养细胞中酶组成型有差异;④芽孢中含有大量的为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

实践意义:①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②提高筛选芽孢菌的效率。

③产芽孢菌的保藏带。

④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3.比较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与病毒?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许多方面又类似于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类群。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又不具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病毒是一类具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人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4.简述古细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差异?

这是Woese等人1977年根据对微生物的16SrRNA或18SrRNA的碱基序列分析和比较后提出的,认为生物界明显地存在三个发育不同的基因系统,即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古细菌与真细菌同属于原核生物,但在细胞壁组成、细胞膜组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RNA聚合酶的亚基数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两者都是原核生物,即只有核区,而无真核。

五、写出下列微生物的学名

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 aureus

2.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4.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5.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6.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8.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9.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

10.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11.诺卡菌Nocardia sp.

12.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一、选择题

1.C 2.A3.D 4.C 5.D 6.C 7.A8.C

二、填空题

1.细胞核细胞壁细胞器

2.吸器菌环匍匐菌丝菌索菌核菌网

3.菌丝体的断裂裂殖芽殖无性孢子

4.裂殖芽殖

5.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6.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7.肽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

8.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粉孢子(节孢子) 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9.酸性环境

10.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1.子囊菌

12.4

13.游动卵

14.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15.子囊孢子

16.假根匍匐菌丝无隔顶囊足细胞有隔扫帚状的分生孢子梗

17.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18.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有性孢子

19.青霉

20.孢子萌发菌丝繁育形成子实体

三、名词解释

1.真菌:是指具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运动的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子。

2.酵母菌:一种俗语,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3.霉菌:是一种俗语,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分类上分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四、问答题

1.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

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种类形成菌丝,菌丝有隔膜。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而酵母菌则以芽殖、裂殖,有性繁殖产生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典型的子囊,内有八个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的菌丝分枝有隔膜。大多数担子菌的无性过程不发达或不发生,有性繁殖产生单倍体的担孢子。

2.如何识别毛霉、根霉、曲霉、青霉?

3.答案可参考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中的P59。

五、写出下列微生物的学名

1.腐霉属Pythium

2.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

3.黑根霉Rhizopus niger

4.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5.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6.啤酒酵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7.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8.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第三章病毒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5.B 6.D 7.B

二、填空题

1.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Stanley

2.代谢细胞专性寄生

3.蛋白质核酸

4.蛋白质核酸核壳体(病毒体) 病毒体脂类蛋白质5.DNA RNA RNA DNA

6.直杆状RNA

7.抗原性溶菌酶

8.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

9.吸附吸附

10.原噬菌溶源性稳定的遗传特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

11.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DNA获得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裂解溶源性细菌温和噬菌体

12.pH 高温干燥辐射

13.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14.宿主细胞酶或经病毒修饰改变了的宿主细胞酶病毒的一些非结构蛋白存在于病毒颗粒内的酶

15.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晚期基因表达

16.杆状螺旋状蝌蚪状

三、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

2.烈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

3.溶源性溶源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即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以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4.原噬菌体指附着或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5.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经典试验。基本方法是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或高倍稀释病毒和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和细胞培物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6.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7.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8.诱发裂解用某些适量的理化因子,如H2O2、紫外线、X—射线、氮芥子气、乙酰亚胺、丝裂霉素C等处理溶源性细菌,导致原噬菌体活化,长生具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并使整个细胞裂解的现象。

四、问答题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病毒是指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门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

(1)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至今尚未发现二者兼有的病毒。

(2)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3)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5)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病毒繁殖依其所发生的事件顺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吸附吸附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是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

(2)侵入侵入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不同的病毒一宿主系统的病毒侵入机制不同。

(3)脱壳脱壳是病毒侵入后,除去病毒的包膜或壳体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它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大分子的合成是通过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病毒复制事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根据病毒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可以将此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晚朋基因的表达。

(5)装配与释放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以一定的方式结合,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然后依一定途径释放到细胞外,病毒释放标志病毒复制周期结束。3.何为噬菌体,试述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烈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源化的噬菌体。

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有吸附、侵入、复制、成熟和释放。烈性噬菌体生长结果也可表征为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4.为何病毒性疾病比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更大?

答案提示:从病毒自身的几个特点加以阐述。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2.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3.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其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甾醇、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狭义的生长因子指维生素。4.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样的菌株叫营养缺陷型菌株,简称为营养缺陷型。

二、填空题

1.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水分生长因子

2.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

3.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

4.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5.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6.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7.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8.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三、问答题

1.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菌纯培养物?

要想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一需要如下程序:①查资料。看有无先人分离该菌的报道,从中获得分菌的经验;查苯的化学性质并建立其标准的测量方法,否则无法确定分菌过程中菌的降解效果。②采样。这是很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采集被苯污染的土壤并从中分离目的菌。随便取土是很难获得目的菌的。此外菌的种类不同采样也有差别。③富集培养。将采到的土样在富集柱上驯化,不断提高土中的苯浓度,使苯降解菌在数量上占优势。④取适量富集土样在以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设对照,生长后测富集液的降解效果。如果好,再适量转接到另一瓶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不断重复,直至获得高效的富集液。要注意富集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变化。该步的关键是苯含量测定要准确,否则会走弯路。⑤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将高效富集液进行稀释涂布,从中挑取单菌落并验证功能,方法是用以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测定其降解效果,找到高高效降解菌。⑥进一步验证,并进行传代试验,至少连续30代功能不丧失。

3.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选择性培养基的设计主要是投其所好和取其所抗。前者是加分离对象喜欢的营养物,使其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优势;后者是加入分离对象所固抗的物质,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使分离对象占优势。如Ashby无氮培养基:甘露醇1%,KH2PO40.02%,MgSO4·7H2O 0.02%,NaCl 0.02%,CaSO4·2H2O 0.01%,CaCO3 0.5%。该培养基用来富集自生固氮菌。培氧基中没有氮源,甘露醇为自生固氮菌的碳源。

4.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举例分析其鉴别作用和原理?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最常见的是EMB即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主要用于饮用水、牛乳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学检验和遗传学研究。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低酸度时二者会结合形成沉淀,起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如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混合酸,可染上酸性伊红,伊红又和美蓝结合,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发射光中还可以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有氧呼吸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由完整的呼吸链(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不同的氢传体)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势的化合物传递给高氧化还原势的分子氧,并使它们还原。由于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称为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无氧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特点是按常

规方式脱氢后由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个别为有机物延胡索酸)受氢。3.发酵发酵工业上的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而在生物化学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4.初级代谢指具有明确生理功能,对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如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维生素等的代谢。

5.次级代谢是相对于初级代谢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如某些色素、抗生素、毒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的代谢。

二、选择题

1.D 2.C 3.B 4.D 5.A

三、填空题

1.分解代谢

2.A TP

3.葡萄糖

4.EMP

5.38(原核) 36(真核)

6.可见光(840-870nm)

7.A TP

8.氧

四、问答题

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中,其基质脱氢和产能途径主要有哪几类?

以葡萄糖为典型的生物氧化底物,其脱氢阶段主要通过四条途径:

(1)EMP途径: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产生2分子丙酮酸和2分子A TP的过程。这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在有氧条件下EMP途径与TCA途径连接,并通过后者把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或其进一步代谢后所产生的乙醛等产物被还原,从形成乳酸或乙醇等发酵产物。

(2)HMP途径:这是一条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途径而得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代谢途径。

(3)ED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有的一种替代途径,在其他生物中还没发现。特点是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10步才能获得的丙酮酸。

(4)TCA循环:这是一种循环反应顺序,在绝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氧化性代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产能高效。真核生物中,TCA循环的反应在线粒体内进行,其中大多数酶定位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原核生物的大多数酶存在于细胞质内。

2.什么叫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较低的特殊呼吸。其特点是底物按照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个别是有机物延胡索酸)受氢。

呼吸也称为有氧呼吸,其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是它们代谢都经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氢传递;区别是氢受体不同,有氧呼吸最终氢受体是氧分子,而无氧呼吸的氢受体是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

无氧呼吸与发酵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区别是无氧呼吸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氢的传递,而发酵过程中氢的传递不经过电子传递链。

3.在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A TP和还原力[H]的?

亚硝化细菌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NH+4获得A TP和还原力[H]的,氨的氧化必须有氧气的参与,氧化作用的第一步是由氨单加氧酶催化成羟氨,接着由羟氨氧化还原酶将羟氨氧化为亚硝酸。A TP是在第二步中通过细胞色素系统进行的电子转移磷酸化形成的。硝化细菌是通过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氧化亚硝酸获得能量的,NO2—氧化为NO3—的过程中,氧来自水分子而非空气,产生的质子和电子从与其氧化还原电位相当Cytal进入呼吸链,顺着呼吸链传递给氧,产生A TP。而还原力H则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逆呼吸链传递并消耗大量A TP后形成的。因此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能量效率、生长速度和细胞产率都很低。

4.什么是次级代谢,次级代谢途径与初级代谢途径之间有何联系?

次级代谢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多半是次级代谢的前体。例如糖酵解产生的乙酰CoA是合成四环素、红霉素及β-胡萝卜素的前体。由于初级代谢为次级代谢提供前体,所以产生前体物质的初级代谢过程受到控制时,也必然影响次级代谢的进行,因此,初级代谢还具有调节次级代谢的作用。

5.一酵母突变株的糖酵解途径中,从乙醛到乙醇的途径被阻断,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但可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试解释这一现象?

糖酵解途径中产生丙酮酸后,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进入三羧循环产生能量而供菌体生长能量需要;而在无氧条件下可由乙醛作为氢受体而产生能量,乙醇脱氢酶是无氧条件下乙醛变为乙醇的关键酶,如果该酶缺失,则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本酵母突变株的从乙醛到乙醇的途径被阻断,所以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而因为它仍能通过三羧循环产生能量,所以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

7.请指出以下作为电子最终受体的呼吸类型

NO3 NO2→→N2硝酸盐呼吸、亚硝酸盐呼吸

Fe3+→Fe2+铁呼吸

CO2→→CH4碳酸盐呼吸

S 硫呼吸

O2有氧呼吸

Fumarate→→Succinde 延胡索酸呼吸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

一、名词解释

1.菌落形成单位(cfu) 即茵落数。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生长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接种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一个菌落可能由一个以上细胞繁殖发展而来。

2.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技术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状态,称为同步生长。3.连续发酵根据所绘制的典型生长曲线,针对所采用的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的一种培养方式,当微生物培养到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这样培养物就可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称为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氧,如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为连续发酵。

4.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生

5.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靠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SOD和过氧化氢酶的一类菌称为兼性厌氧菌。

6.巴氏消毒法是指对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液体进行的一种消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中无芽孢的病原菌,而又不影响它们的风味。

7.间隙灭菌法又称丁达儿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是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将待灭菌的培养基在80~100℃下蒸煮15~60min,再置于室温或37℃下保温过夜,如此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

二、选择题

1.C 2.A3.A4.D 5.B 6.B 7.D 8.C

三、是非判断题

1.X 2.√3.X 4.X 5.X 6.X 7.X 8.√9.√10.X 11.X 12.√13.X 14.X 15 X 16.X 17.X 18.√19.X 20.√

四、匹配题

1—G 2—E 3—J 4—I 5—D

6—H 7—B 8—A9—C 10—F

五、问答题

1.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机理?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温度、pH、氧气。

(1)温度。与其他生物一样,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这三个重要指标,这是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剩来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

(2)pH 对营养物的利用、微生物吸附、胞外酶的产生和分泌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温度相似,也有最高、最低与最适三个数值。不同种的微生物有其不同的最适pH,同一种微生物在其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最适pH要求。

(3)氧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真菌和大部分原生动物是需氧生物,细菌中一些是好氧菌,氧气是它们的能量代谢必要条件。对那些厌氧菌,氧气则是其生长的有毒物质。

2.常用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有哪些?

常用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有:①称干重法。可用离心法或过滤法测定。优点,可适用于一切微生物;缺点,无法区别活菌和死菌。②比浊法。原理,细菌培养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可目测,精确测定用分光光度计。优点,比较准确。③测含氮量法。原理,大多数细菌的含氮量为其干重的12.5%,酵母菌为7.5%,霉菌为6.0%。根据其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④血球计数板法。原理,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缺点,所测得的结果中包括了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优点,简便、快速、直观。⑤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作连续的10倍系列稀释,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MPN表,再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出其中的活菌含量。优点,可计算活菌数,较准确。缺点,比较繁琐。⑥平板菌落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经过培养后,用平板菌落数乘以菌液稀释度,就可计算出原菌落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较繁,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7.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1)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bacteriocidation)和溶菌(bacteriolysis)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2)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倒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3)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①低温。利用4℃以下低温以保藏食物、药品。②缺氧。采用在旧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目的。③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⑤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⑥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等。

8.目前一般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是什么?

生物体内极易产生的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厌氧菌因为不能合成SOD,所以根本无法使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歧化成过氧化氢。因此,在有氧存在时,它们体内形成的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就使自身受到毒害。

9.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氧化成有机酸,而使培养基变酸,蛋白质经脱羧成胺类而使培养基变碱。硫酸酸铵等无机盐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由于铵离子选择吸收,留下硫酸根而使培养基变酸,硝酸钠等无机盐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硝酸根离子选择吸收,而留下钠离子,而使培养基变碱。在一般培养过程中,上述变酸与变碱过程往往前者占优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一般培养基会变酸。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会明显下降。反之亦然。

调节措施:培养基变酸时,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中和或加适当氮源,提高通气量;变碱时,加硫酸、盐酸等酸中和,或加适当碳源或降低通气量。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B 6.C 7.C 8.D

二、填空题

1.噬菌体感染实验E.coli 32P35S

2.细胞水平细胞核水平染色体水平核酸水平基因水平密码子水平核苷酸水平

3.严紧型复制控制(stringent replication contr01) 1~2 松弛型复制控制(relaxed replication contr01) 10~15

4.F因子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 性因子(sex factor)

5.核酸核酸

6.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 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7.正变株(plus-mutant) 负变株(minus-mutant)

8.10—6~10—9 乘积

9.点突变转换(transition) 颠换(transversion)

10.光复活作用

11.转座(transposition)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转座子(transposon,Tn) Mu噬菌体等转座噬菌体(transposable phage) 12.自发突变量变或质变生长速度变慢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对外界不良条件抵抗能力的降低

13.干燥低温缺氧营养贫乏

三、名词解释

1.质粒:一种能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

2.诱发突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手段。

3.转座因子:指能够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或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一段DNA序列。

4.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是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种酶合成能力而导致该酶合成产物缺失的突变,致使其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突变型。5.6.

5.Ames 试验:是指1970年代中期由B.Ames所发明的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6.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7.转导(transduction):通过缺陷型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断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8.转化:是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断,经过交换将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都选用微媚实验材料?

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

1)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上生长;

2)繁殖速度快;

3)菌落形态的可见性与可辨性;

4)组成与结构相对简单;尤其是病毒的结构与组成更简单,对其核酸与蛋白质的易

拆分、标记、提取纯化,对宿主的易感染性与结果易判断;

5)突变体易于形成与易分辩筛选等。

6)物种具有多样性;

7)代谢和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

8)因此,采用微生物进行上述实验,具有简便、省时、易重复、实验结果易分析等

优点。这是为什么上述3个经典实验都选用微生物作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

2.在筛选营养缺陷型时,抗生素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突变菌株?

在这一方法中提到的所谓“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实质是淘汰野生型,剩下营养缺陷型,因而,在一个群体中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比例明显提高。

在培养环境中加抗生素“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选用基本培养基。因为,一般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正在生长的生物细胞的某一或某几步生物合成反应,致使细胞生长繁殖必需的细胞组成分与相应功能缺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或丧损生长繁殖能力。只有野生型菌株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一旦生长,即被加入培养基中的抗生素“击中”,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由于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因而,抗生素对之“无可奈何”,结果是“长者亡,休者存”。最终通过终止法或稀释法消除抗生素的作用后,把有限而“幸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置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扩增,从而达到“浓缩”目的。3.简述质粒的种类及各自的功能?

质粒(plasmid)是微生物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的携带有某种特异性遗传信息的DNA 分子片段。通常以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le,简称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cccDNA)存在于细胞中。

质粒的种类有:①抗药性质粒是指携带有分解某种抗生素或药物酶系的基因的质粒,可以赋予宿主细胞耐或抗或分解或失活某种抗生素或药物;

②抗生素产生质粒是指携带有合成某种抗生素的酶系基因基因的质粒,赋予宿主细胞合成某种抗生素的性能;

③降解质粒是指携带分解或降解某种芳香族化合物为简单化合物或无机物的酶系基因的质粒粒,赋予宿主细胞降解某种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

④大肠杆菌素质粒是指携带有产生大肠杆菌素酶系基因的质粒,赋予大肠杆菌产生大肠杆菌素的能力;

⑤性质粒又称F因子是指携带有负责接合转移的基因即编码形成性菌毛的基因和DNA 复制的基因,决定性别的质粒;

⑥毒性质粒:如存在于致病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的携带有可以导致许多双子叶植物根系产生冠瘿病根癌基因的质粒;

4. 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衰退、饰变与杂菌污染?

菌种衰退(degeneration)的根本的直接的内因是基因的自发突变。菌种衰退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菌株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自发突变,其后代变异株中的负变株比例总是高于正变株;因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负突变株在整个群体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致使菌株的优良性能逐渐衰退。然而,基因的自发突变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些原因属非人工有意设置而已。因此,凡能引起基因突变的一切环境因素都可视为菌株衰退间接原因。其他如菌种传代增加等也是菌种衰退的原因。

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菌株衰退具有可遗传性。而饰变主要是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发生遗传结构改变的、只是在转录与转译水平上的一种变化,因此,它没有遗传性,在解除相关环境因子后,改变了的性能可以恢复。因此它与衰退有本质区别。

生产菌株的杂菌污染也可导致菌株优良性能的衰退,但一旦菌株被分离纯化,优良性能即可恢复。故不难鉴定。

5.什么是原生质体融合,其基本操作程序如何?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sion) 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

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的再生和融合子的选择。

原生质体的制备根据微生物选用不同的酶处理两亲株,使细胞壁全部消失或使薄弱部分破裂,获得原生质。为防止原生质的破裂,要把原生质体释放到高渗缓冲液或培养基中。

原生质体的融合制备好的二亲原生质体可通过化学因子诱导或电场诱导进行融合。常用和最成功的化学融合剂是PEG(polyethyenglycol,聚乙二醇)。

原生质体的再生由于原生质没有细胞壁,仅有一层细胞膜,因而它虽有生物活性,但不是正常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两原生质体融合后,必须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上,使其再生,即恢复细胞原来面貌,能够生长。

融合子的选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的遗传标记或物理方法正确地挑选出合适的融合子。

6.简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

能引起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融合。

转化是指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断,经过交换将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其特点:①不需受体菌株和供体菌株的接触;②供体DNA不需要媒介的介导,处于感受态的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

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断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导又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两类。其特点:①不需受体菌株和供体菌株的接触;②供体DNA需要噬菌体的媒介作用。

细菌接合是指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性菌毛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过程。其特点:①需受体菌株和供体菌株的接触;②供体DNA通过接合管导人受体细胞。,4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其特点:①需受体菌株和供体菌的接触;②需要通过化学因子诱导或电场诱导进行融合二亲原生质体。

7.什么是基因工程,简述其基本操作过程?

基因工程(gerie engineering)也称遗传工程(genetics engineering)。实质上是一种DNA的人工体外重组技术。即根据人们的目标需要,用人工方法取得供体菌DNA上的目标基因,并加以改造,在体外重组于载体DNA上,并再导入宿主细胞内,并使其转录、翻译表达和复制,获得供体基因的生物学性状,从而获得大量的基因产物或使受体生物表现出新的表型性状。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大致可归纳为:①目标基因的分离或合成;②通过体外重组将基因插入载体;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④扩增克隆的基因;⑤筛选重组体克隆;⑥对克隆的基因进行鉴定或测序;⑦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⑧得到基因产物或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见下图。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一、选择题

1.A2.C 3.B 4.D 5.B 6.D 7.B 8.C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A16.B

二、填空题

1.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

2.圆褐固氮菌(Azobacter hroococcum) 熟化程度

3.真菌偏碱性

4.共栖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现象寄生关系捕食关系

5.营养物质能量

6.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作用

7.亚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亚硝酸硝酸

8.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所存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活动强度。

2.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枝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丛霉,它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

3.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

体存在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

4.极端环境微生物指一般微生物不能生存的极端环境如高温环境、低温环境、高压环境、高酸环境、高碱环境、高盐环增和厌氧环境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包括高温微生物、低温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和嗜盐微生物等

5.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互利共栖关系的进一步延伸,相互作用的两个微生物群体绝对互利,甚至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物体,分开后有的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互相之间具有高度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他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组成成员。

四、问答题

1.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而土壤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因为①土壤中含有大量变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可供微生物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②土壤中含有大量而全面的矿质元素;③土壤中的水分可满足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④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可满足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通气条件差,处于厌氧状态时,又可满足厌氧微生物的生长;⑤土壤的pH范围在3.5~10.0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是大多数微生物的适宜生长的pH范围;⑥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而缓慢,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所以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2.试述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

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捕食等关系。

偏利共栖关系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一个群体因另一个群体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例如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共栖时,好氧微生物消耗环境中的分子氧,为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厌氧的环境条件。

互利共栖关系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微生物群体相互有利的现象,二者之间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联合。例如纤维分解微生物和固氮细菌的共栖,纤维分解菌分解纤维产生的糖类可为固氮细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固定的氮素可为纤维分解微生物提供氮源,互为有利而促进了纤维分解和氮素固定。

共生关系是互利共栖关系的进一步延伸,相互作用的两个微生物群体绝对互利,甚至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物体,分开后有的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互相之间具有高度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他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组成成员。例如某些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组成的地衣,地衣中的藻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可为真菌提供有机化合作碳源和能源以及分子氧,而真菌菌丝则为藻或蓝细菌不仅提供栖息之处,而且提供矿质元素和水分,甚至生长物质。

竞争关系一个生态系统中两个微生物群体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州其他环境因子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在增殖率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时的现象。例如厌氧生镜中,硫酸盐还原细菌和产甲烷细菌都能利用H2/CO2或乙酸,但是硫酸盐还原细菌对于H2或乙酸亲和力较产甲烷菌高。

拮抗现象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微生物群体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同一生镜中的另外微生物类群的生存,而其本身却不受影响或危害的现象。例如人们在腌制酸菜或泡菜时,乳酸细菌生长,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pH值,使其他不耐酸的微生物难以能生存,而乳酸细菌却不受影响。

寄生关系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并赖以生存,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一种微生物种群被另一种微生物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3.作物的秸秆、稻草及幼嫩的豆科绿肥施入土壤,哪一个腐熟得更快?

有机质中的碳氮比(C:N)影响着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也影响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过程中,在适宜条件下,每分解100份的己糖大约利用20份合成细胞物质,大约80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一般细菌细胞的C:N平均约为25:1,因此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利用有机质的C:N大致为25:1。也就是说,当有机质的C:N为25:1时,微生物可以快速分解有机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但没有多余的氮进入到土壤中;而当有机质的C:N小于25:1时,微生物不但可以快速分解有机质,还有多余的氮加入到土壤中;当有机质的C:N大于25:1时,因为此时氮素不足而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为了分解有机质,微生物还会利用土壤中的氮素,但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因为随着有机质缓慢地被分解,CO2不断地被释放,C:N不断地减少,以致小于25:1,此时有机质可以被快速分解,最终有多余的氮素释放到土壤中去。作物的秸秆、稻草的C:N接近80:1,而幼嫩的豆科绿肥的C:N约为20:1,所以后者比前者更快腐熟。

4.试述自然界氮素生物化学循环?

大气中的N 2 通过某些原核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合成为化合态氮;化合态氮可进一步被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转化为有机氮;有机氮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释放出氨;氨在有氧条件经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氧化为硝酸,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氧化为N2;硝酸和亚硝酸又可在无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最终变成N2或N2O ,返回至大气中,如此构成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过程如下:

(1)氨化作用(amonification ):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称为有机氮的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nitrogen) 。

(2)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是指氨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形成硝酸的微生物学过程。硝化作用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铵氧化成亚硝酸;第二个阶段为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3)反硝化作用:或称脱氮作用,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将NO3-或NO2 -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代谢,从中取得能量,硝酸盐还原生成N2O ,最终生成N2的过程。

(4)生物固氮作用:自然界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微生物可以将氮气逐步还原为氨而作为氮源的作用过程。

五、写出T列微生物的学名

1.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2.甲酸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

3.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 (B 卷) (本试卷共 3 页) 要求:开卷考试;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清楚题号;答案和试题全交。 一、解释名词(每个2分,本题满分20分) 1、菌落 2、病毒 3、生长因子 4、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5、灭菌 6、质粒 7、营养缺陷型 8、水体自净作用 9、微生物的种 10、培养基 二、填空(每个空0.5分,40个满分20分) 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五种: (1) 、 (2) 、 (3) 、 (4) 、 (5) 。 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由 (1) 、 (2) 、(3) 、(4)四个时期组成。 3、防止霉腐微生物引发食品腐败的常用措施有: (1) 、 (2) 、 (3) 、 (4) 、 (5) 。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包括: (1) 、 (2) 、 (3) 、 (4) 、 (5) 。 5、微生物根据对氧的需求可分为5种类型: (1) 、(2) 、(3) 、 (4) 、 (5) 。 6、葡萄糖经EMP 代途径10步反应产生的3种产物是: (1) 、 (2) 、 (3) 。 7、真菌(霉菌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比如(1) 、 (2) 、 (3) 、 (4) 。 8、列举对微生物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名字: (1) 、 (2) 、 (3) 。 第1页 9、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划分为3个域,即 (1) 、 (2) 、 (3) 。

10、常用的消毒剂有: (1) 、 (2) 、 (3)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冷冻干燥保藏和液氮保藏是长期有效保藏各种微生物的 基本方法。 2、青霉素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胞。 3、黑曲霉、红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其中有些是单细胞微生物。 4、食品的水活度值越低,越不利于腐败(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降低含水量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5、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有无性繁殖形式。 6、大肠杆菌F +细胞通过接合作用向受体细胞转移F 质粒,结果导致原供体细胞失去了F 质粒。 7、国家规定:引用水中的微生物数应低于100个细胞/mL, 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细胞/L 。 8、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剧毒、致癌物质,它要在人或动物体经过代活化后才引起致癌作用。 9、地衣实际上是蓝细菌与真菌或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10、青霉菌发酵时,产青霉素的最佳温度与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完全一致。 四、简答题(4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 1、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杀菌机制。 2、简述艾姆氏试验的原理和实践意义。 3、比较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在产物、产能和菌种上的差异。 4、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第2页

食品微生物试卷(B)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试卷 第一题填空(20×1) 1.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的方式有、、 和四种 2.将碳源物质的性质和代谢的来源结合将微生物分为 、、和四种营养类 型 3.肽聚糖是由、和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4.生长因子是指、、和等有机营养物。 5.霉菌的菌丝分为、和三部分6.细菌的三型是指、、 第二题选择题(5×2) 1.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细胞壁外分泌一些粘液状或胶质状 的物质,当这种物质在细胞表面形成一个致密层时,叫做 A. 粘液层 B. 荚膜 C. 芽孢 D. 菌胶团 2. 接上题,如果是稀疏的附着,只形成一扩散层时,叫做 A. 粘液层 B. 荚膜 C. 芽孢 D.菌胶团 3.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霉菌 C. 病毒 D.衣原体 4. 凡是最适生长温度在10--20℃以下的微生物称为------------。 A. 抗冷微生物 B. 嗜冷微生物 C. 嗜温微生物 D. 低温微生物

5. 利用一些天然的动植物组织器官和抽提物制成的培养基,称为 --------------。 A. 天然培养基 B.合成培养基 C.半合成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第三题判断题(10×1) 1.γ射线属于电离辐射()2.杆菌比球菌具有较强的抗冰冻能力 ( ) 3.在超声波处理时,一般杆菌比球菌易被破坏而死亡()4.立克次氏体属于原核微生物()5.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弧菌()6.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呈红色()7.核酸的外周包有蛋白质外壳,称为核衣壳()8.子囊孢子属于无性孢子()9.孢囊孢子属于无性孢子()10.基因转位需要消耗能量()第四题名词解释(5×4) 1.致死温度 2.D值 3.防腐 4.氮源 5.培养基 第五题简答题(6×5)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微生物作业及标准答案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 原因: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答: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枝学科。使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 4、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可在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无害,而对昆虫有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 所以说,微生物即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无菌技术、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菌苔、分辨率 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计18 分)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大全

微生物试题 62.设计一个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的科研方案,并加以必要的说明。(要求写出酿酒酵母的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 22.微生物按能源和基本碳源来分,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类型?你们感分析它们各自的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分别是什么? 59.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 63.简述微生物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8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80.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如何缩短延滞期? 86.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35. 简述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其特点。 187. 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223. 试述比较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点。 229. 描述并分析生长曲线,并说明生长曲线对科研和生产的意义。 241. 试拟一个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微生物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试题 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colony 4.life cycle 5.capsule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A、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 C、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

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9、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中性 B、中性偏碱性 C、中性偏酸性 D、酸性 10、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界 三.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一) 一、名词解释 1.指示微生物:就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与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就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她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就是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就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 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P12 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与酵母菌菌落总数。P43 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P68 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就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P86 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P90 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与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与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P233 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与特定菌的检验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P101 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与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2.鲜蛋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P181 答:禽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但就是禽蛋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微生物侵入的结构及各种天然抑菌条菌物质。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表面有壳胶膜,可保护鲜蛋不受微生物侵入。蛋白内含有许多溶菌、杀菌等作用的因子,如溶菌酶,这就是一种碱性蛋白,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此外,在蛋白中还有一种伴清蛋白,它能螯合重金属离子,特别就是铁、铜、锌等离子,结果使这些离子不能被细菌利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 四、问答

微生物检验考试题目及答案

临床检验试题—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1)——肝炎病毒 一、概念 1.HBsAg 2.HBcAg 3.HBeAg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和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属于DNA病毒的有;属于缺损病毒的是;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3.HBV的外衣壳由、和蛋白组成,构成HBV的;内衣壳由组成;核心由和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和,猩猩和猿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而表示既往感染的抗体是。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即小球形颗粒和以及。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和。 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经4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 三、单选题 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2.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 HEV,HAV和HBV 3.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 4.不符合血清HBsAg(+), 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强传染性。 5.关于HAV,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

微生物第3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c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3,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a)。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a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简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 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 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芽孢 7、革兰氏染色丹麦科学家Gram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染色方法为:在一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 C、—%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positive bacteria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0绪论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8.普通菌毛主要与细菌的 A.运动有关 B.致病性有关

微生物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练习题 一、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 胞。HVhrXjn2Wt 2、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 作用。HVhrXjn2Wt 3、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 4、菌落 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HVhrXjn2Wt 10、腐生 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生活 方式。 11、包涵体 始体通过二分裂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即“包 涵体” 12、巴斯特效应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是一种厌氧发酵,如将发酵条件改变成好氧条件,葡萄糖分解速度降低,乙醇停止生产,但当重新回到厌氧条件时,葡萄糖的分解速度增加,并伴随大量的乙 醇产生。HVhrXjn2Wt 13、噬菌斑 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14、伴孢晶体

《微生物》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巴氏消毒法: 2.致死温度: 3.同步生长: 4.生长限制因子 5.次生代谢物 6.温和噬菌体: 7.致死时间: 8.灭菌: 9.消毒与灭菌: 10.disinfection 消毒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培养 11.纯培养: 二.填空 1.混菌法平板计数,在10-2稀释度的平板中平均有32个细菌菌落,每毫升原始牛奶中有个__________细菌. 2.__________是在10分钟内将悬液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杀死的最低温度。 3.__________ 酶能消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毒害。 4.厌氧菌可生长在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__________时期细菌最合适。 6.氢离子浓度(pH)可影响到细胞质膜电荷和养料吸收,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__________ 。 7书写莫诺(Monod)经验公式:__________,其含义是表示______________ . 8巴氏消毒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 9高压蒸汽灭菌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设一种细菌在接种时的细胞浓度为100个/ml,经400min的培养,细胞浓度增至10亿个/ml,则该菌在该段时间内的G为__________ ;R为__________ ;n为__________ 。(注:1/lg2=3.322,整个培养过程都处于对数期) 11好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________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_________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12烘箱热空气灭菌法的操作条件是控制温度在__________ ,维持时间为__________ 。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单选题 1.细菌单位是 A. dm B. cm C. mm D.um E. nm 答案:D 2.对下列细菌大小表述错误的是 A.葡萄球菌体直径约1um B.大肠埃希菌长约2~3um C.阴沟肠杆菌宽约0.3~0.5um D.霍乱弧菌体长2~3um E.布鲁菌长2~3um 答案:E 3.下列细菌菌体形态呈链状排列的是 A.卡他布兰汉菌 B.屎肠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淋病奈瑟菌 答案:B 4.下列细菌菌体形态呈螺旋形排列的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产酸克雷伯菌 C.克氏耶尔森菌 D.鼠咬热螺菌 E.鲍氏志贺菌 答案:D 5.下列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芽胞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质 答案:B 6.不属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是 A脂蛋白 B.聚糖骨架 C.四肽侧链 D.五肽交联桥 E.脂多糖答案:D 7.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具有很强抗原性的成分是 A.外膜 B.肽聚糖 C.磷壁酸 D.聚糖骨架 E.五肽交联桥 答案:C 8.下列菌有细胞壁外膜层的是 A.粪肠球菌 B.溶血葡萄球菌 C.新型隐球菌 D.产酸克雷伯菌 E.克柔假丝酵母菌 答案:D 9.下列不属于细菌细胞质基本成分的是 A.水 B.聚糖骨架 C.无机盐、糖 D.蛋白质、脂类 E.核酸 答案:B 10.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是 A.核质 B.胞质颗粒 C.质粒 D.核糖体 E.蛋白质 答案:C 11.细菌细胞质中决定菌体嗜碱性的物质是 A.核糖核酸 B. 质粒 C.蛋白质 D.双链闭环DNA E.脂类 答案:A 12.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核糖核酸 B.脂类 C.质粒 D.核质 E.蛋白质

微生物试卷-答案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学课程试卷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 分,计40分)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非细胞型微生物B A、衣原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2.首先成功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的学者是B A、伊凡诺夫斯基 B、汤非凡 C、李斯德 D、巴斯德 3.G+细菌对青霉素敏感是由于A A、青霉素干扰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甘氨酸交联桥与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之间的联接 B、青霉素溶解G+细菌的脂多糖 C、青霉素能增加G+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D、青霉素能溶解G+细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4.关于细菌细胞壁中磷壁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重要的表面抗原 B、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 C、维持细胞内离子的平衡 D、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 5.L型细菌是A A、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B、缺乏质粒的细菌 C、缺乏核质的细菌 D、缺乏细胞膜的细菌 6.细菌哪种结构的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C A、质粒 B、核蛋白体 C、中介体 D、异染颗粒 7.细菌荚膜的特性错误的是B A、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B、对碱性染料亲和力高,易着色 C、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易形成 D、有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作用 8.正常人体的下列部位应无菌A A、血液 B、皮肤 C、消化道 D、泌尿生殖道 9.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可引起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B、多数为蛋白质 C、大多数为G+产生 D、用0.4%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10.内毒素引起机体的反应错误的是D A、发热反应 B、感染性休克 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剥脱性皮炎 11.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是A A、荚膜 B、菌毛 C、M蛋白 D、SPA 12.关于菌毛的不正确叙述是D A、菌毛是蛋白质,具有抗原性 B、性菌毛由F质粒编码产生 C、可具有噬菌体结合的受体 D、细菌的运动器官

微生物平台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 1.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 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 A. 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B.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C. 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生长 D. 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 和霍乱弧菌 E. 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2.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A. 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B. 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 C. 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D. 具有抗吞噬作用 E. 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3.描述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 单位是: A. 天 B. 周 C. 秒 D. 小时 E. 分钟 4.有关鞭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以上均是 B. 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C.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5.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放线菌 B. 支原体 C. 细菌 D. 衣原体 E. 以上都不是6.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螺旋体 C. 真菌 D. 支原体 E. 革兰氏阴性菌 7.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A. 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B. 化学成分为多糖 C. 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D.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E. 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A. 胆固醇 B. 磷壁酸 C. 肽聚糖 D. 几丁质 E. 脂多糖 9.具有粘附能力的细菌结构是: A. 鞭毛 B. 菌毛 C. 胞浆膜 D. 荚膜 E. 中介体 10.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A. 繁殖体 B. 荚膜 C. 鞭毛 D. 芽孢 E. 中介体 11.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 误的是: A. 外膜 B. 脂多糖 C. 脂蛋白 D. 肽聚糖 E. 磷壁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