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教学,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有效教学,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有效教学,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有效教学,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有效教学,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肖成全教授倡导的有效教学,风靡我县教育界。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怎么做才是有效教学?结合观摩多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取经,我觉得:有效教学,应该让儿童的天性作主。

关注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天性作主就是教学设计中,注重儿童的好奇、创新、乐于想象等等特点。例如:曾听过《滥竽充数》中“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一处的教学――

师:这次,我们能不能把文字读成自己的动作,读成自己的神情?

(生边读边笑着自己比划)

师:现在,我来看看整班的南郭先生吹竽。(众笑)南郭先生这么笑吗?(生齐答“没有”后,纷纷鼓起腮帮,按着竽眼开始“吹竽”,有的学生一边吹一边东张西望,有的偷偷看别人吹竽……)

师:这么多南郭先生。南郭先生1号,(众笑)你为什么边吹边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啊?

生:我不会吹啊,得看看别人是怎么吹的,不然就原形毕露了。

生答略。

师:你觉得该怎么装啊?

生答略。

师:嗯,“装作很会吹的样子”。还要怎么装?

生答(略)

师:说得好!请大家带着这样的神情,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把文字读成了自己的动作、神情,透过动作、神情,南郭先生们,你们心里怎么想的?

生:有点紧张。

生:心虚。

师:紧张、担心,心虚啊!谁来读,(指生读),这就叫读到人物的心里去了。这个“装”字,你还想到什么词?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

引领儿童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经验去阅读,这不就是让儿童天性作主的教学吗?正如张康桥老师提倡的,语文就是儿童语文。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牢牢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感兴趣,儿童何愁得不

到发展,得不到提高呢?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就是培育儿童吗?让儿童得到发展提高,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精心地备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儿童的视角,思考学什么,怎么学,以儿童的方式去教学,实施的手段有:

一、将幽默的语言等请进课堂,让笑声传递有效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有助于形成良好融洽的人际氛围,有助于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

儿童爱玩、爱笑。幽默的语言,他们很感兴趣。如有一次我在让孩子们造拟人句时,一个孩子造“小鸟在枝头唱歌”,小孩子鼓励模仿,思维也简单,另一个孩子站起来依然是“小鸟在枝头唱歌”。我接茬道:“又一只小鸟唱歌了,有没有其他的,蹦出个小青蛙唱歌,飞来个小蝴蝶表演表演好吗?”于是拟人句开始五花八门起来。孩子们在笑过后,记住了许多拟人句。

幽默的语言为课堂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儿童愿意学,愿意做。故事牢牢地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教学变得轻松自如。老师恰当地使用这些手段,一定会为你的有效教学增色不少。

二、将直观形象引入课堂,让直观实现有效

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直观是一种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力量。

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直观形象思维比较善长,那么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就应偏重于将知识直观化,才能吸引儿童,达到效果。如执教《狐假虎威》、《蜗牛的奖杯》、《会走路的树》等许多情节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分角色表演。而《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类课文,本来就是经典歌词,学习后,学生们自然会产生学唱歌曲的愿望。画一画,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这些儿童感兴趣的直观手段,都可以恰当的运用,实施这些手段,能使学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联想有关事物,使审美对象在感知中显现更鲜明更生动,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有效地实现老师的教学目标。

然而,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关注儿童的天性,不是让老师一会儿多媒体、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画图,学生积累字词、读书的时间都被挤占了,只能匆匆而过,这样得不偿失,还谈什么有效呢?语文课堂,“动”也好,“静”也罢,只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都很好。肖主

编说得好:“对儿童的发展有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如果语文课堂“静中有动,动不忘静”的话,也许才是跌宕有效的高效课堂。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灵活带动有效

古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鲜清澈的水,是不停流动得来的;有效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方法带来的。

儿童的注意力总没有成人专注,坚持的时间短,一成不变的说教总会使他们生厌,如何长时间的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老师不时变换方法,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新学期的第一课《长江之歌》,这首歌的前后两节结构完全相同,当我与孩子们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我就注意到他们大部分开始注意力涣散,针对这首诗歌第一、二自然段结构相同的特点,我灵机一动,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按照刚才学习第一段方法自学。果然,新鲜劲来了,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学习效果也很好。这不仅让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学能力。

关注儿童的天性,就是关注儿童的成长,这是有效教学的真谛,请老师们蹲下身子,成为儿童。蒙特梭利对教师就有一个定位:“作为儿童的教师。”李吉林说:“我,一个长大的儿童。”只有这样,老师,您

的教学才会让儿童的天性作主,才会成就有效教学。

经验交流-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经验交流-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经验交流-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曾经断言: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思考。教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还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尤其是在孩子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在孩子犯错而尚未认识到的时候,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进行反思或反省,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会告诉孩子,你只管大胆地去做,只要用心做了,即使错了,也会是一种进步,成功是踩着不断的失败走过来的,我相信你一定行。开始,儿子还不太相信,慢慢地他就从中得到了甜头,学习更用功,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培养孩子学会思考的过程——让他去想,比思考出正确的答案重要的多。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爸爸下班的时候,发现已经放学的儿子在大门口使劲地开门。原来,门锁由于生锈很难打开。见到爸爸回来,急得满头大汗的儿子赶紧把钥匙递给爸爸,说:“这锁可真难开,还是您来开吧!”这位明智的爸爸并没有去接儿子的钥匙,而是对儿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我帮忙吗?如果我不回来你会怎么办?”说着,这位爸爸做了个无能为力的表情。儿子起先觉得有点委屈,刚想发作,爸爸又说:“你想想看,其他

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儿子想了想说:“滴两滴油在上面吧!”可是儿子马上又说,“现在不是没有油吗?”爸爸不吭声,又过了一会儿,只见儿子高兴地一拍脑袋。于是,他放下书包,拿出文具盒,用小刀削了一点铅笔芯的末儿,然后把这些末儿倒进了钥匙孔里。门顺利地打开了。这时,爸爸对儿子说:“我就知道你能够依靠自己来处理问题的,这才是个男子汉!” 教师父母的“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孩子学习方法,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当孩子遇到问题,有时我们教师、家长也可以“懒”一回,让孩子做“主角”,我们只要像故事中的爸爸一样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适度的鼓励、适宜的评价就可以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年级起,我们每一册的语文课本里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些诗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诗歌吧,谁

来给大家背一首? 2、积累了这么多的诗歌,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音乐感、分行排列……) 3、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亲近这个小精灵,学写儿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聊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既检查了学生日常的积累,而学生颇有韵味的诵读又为习作课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开讲氛围,学生对古诗特点的总结为后面儿童诗地创作做了铺垫。】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感觉怎样?课件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A.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小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B.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吗?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男,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他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教育思想:民主教育。 顾泠沅:男,生于1944年,江苏吴江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张思明:男,汉族。出生于1957年10月。籍贯:上海。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无形教育环境的创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 教育思想:成长教育。 张化万:男,1945年9月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教育思想:个性教育。

浅谈儿童诗的教学策略——以儿童诗《我想》为例

浅谈儿童诗的教学策略——以儿童诗《我想》为例 发表时间:2018-11-08T10:53:32.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黄宁娟[导读]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儿童诗浸润我们的语文课堂。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532200 摘要:在儿童的精神成长中,诗歌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今天高速信息社会,特别是少年儿童依旧需要诗歌的滋养,需要通过诗歌自己获得生存的自信与意义,获得精神的升华、安慰与愉悦,记住勇气、自豪、善良和奋斗精神。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儿童诗浸润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儿童诗诵读品析仿写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课标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首儿童诗《我想》为例,谈谈自己对儿童诗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诵读,读中感悟 1.听读,整体感知。创设良好的诗的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根据不同的诗歌使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听听录音泛读或教师泛读,能感受到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轻松活泼还是悲伤难过,不必急于分析或是大声朗读。如在《我想》一课中,我先出示春天的画面,然后问:在美好的春天里,看到美好的春光,你会想些什么?创设情境,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再引出著名作家高洪波以《我想》为题,写了一个孩子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在春天里的美好想象,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在学生自己诵读过后,教师再范读,这时的泛读不是强加、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让学生在听中体会老师是怎么读出孩子们在春天丰富的想象的。 2.自由读,个性感悟。学生对诗的内容、基调有了大概了解后,可根据不同的诗歌体裁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读的层次和要求要明确,读得通顺流利,读出韵律和节奏美。在交流中,可让学生想象画面,再自读,读诗不在于声大,而在于用情,读出自己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在《我想》第一小节的设计中,侧重指导朗读,举一反三,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以致用。如诗中的小主人,他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美妙的想象呢?学生读后,适时引导,要注意重读和停顿的地方,体会诗中的情趣,读出诗歌的感情。必要时,老师可再泛读,指导学生听,与之前对比,让学生再读。 二、品析诗句,培养语感 1.品评难解字词句。如《我想》第一小节中的“悠”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在理解的过程中,就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孩子美好的愿望。在第三小节中三个表示看的词语“看、望、瞧”,同义而不重复,用词精妙。把蓝天当做学习的课堂,体会孩子想法的大胆。 2.想象诗歌中的意象。诗人往往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我想》在学生自读、自悟后,让学生说说诗中的孩子有哪些美好的愿望?你觉得他还会有哪些愿望?学生会畅所欲言,从中就让学生感受到孩子那许多美妙的幻想以及对美和自由的追求和幻想。 3.赏析写作技法、修辞手法。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含蓄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想》一诗共五节,前四节运用排比手法描绘“我”的四个愿望,形象由浅显直白到意蕴深厚,层层递进,次第呈现。作者在这四节里大胆想象、巧用比拟,物我一体:把自己的手安在桃树上,带着一串花苞;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汲取营养;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瞧太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幻出春天的花草。既生动形象,又顽皮可爱、充满童趣。 三、仿写,勇于创造 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尤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分行的语言,重复的句式,相似的段落,都是学生模仿创作极佳的学习范本,很多儿童诗的教学都可以以读为主,以仿写为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在学了《我想》之后,我请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迅速浏览一遍,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文的意象,把眼光投向大自然的其他景物,去触发我们的想象,并抓住事物的特点,选择一或两个事物进行仿写。通过仿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学生的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诗歌的学习也一样,仅仅教好课本上的诗歌,还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要求。每首诗的教学学习不仅局限于“这一首”,可以借“这一首”架起通向“其他首”这样的桥梁的作用。这样从一首到多首,从课内到课外,就可以不断丰富学生诗歌的积累。诗歌的滋养,儿童的精神必将不断升华,语文素养必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娟静待花开——儿童诗《我想》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6,(4)。 [2]费莲浸润在诗意的童年里——从儿童诗《我想》一堂课谈起[J].快乐阅读,2016,(8)。

浅谈0-3岁幼儿早期教育

浅谈0-3岁幼儿早期教育 导读:本文浅谈0-3岁幼儿早期教育,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0-3岁幼儿早期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宋长乐 【摘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也可看出,三岁之前的教育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文章从早期教育的原因探析、早期教育的误区以及有效地实施早期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家长更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这说明,出生至三岁的早期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铺下道路,重视幼儿早期教育是毋庸置疑的。 一、早期教育的原因探析 1.早期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描述一个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国度,在那个理想国度中“幼儿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在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国际竞争中,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就依赖于教育,教育的成功捷径,则追溯到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成功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繁荣和昌盛是国家日益强大的基石。 2.抓住幼儿潜能发挥的关键期。日本儿童教育家木村久一总结出

儿童潜能的递减规律,他强调每一个幼儿都具备潜能,但潜能通常遵循“递减规律”:如果幼儿生下来就在理想的教育条件下被培养,幼儿可以发展自己能力的100%;但是,如果从5岁开始进行教育,就是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也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80%;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发展自己能力的60%,也就是说,教育越晚,儿童潜能发展所受到的阻力越大。简单地讲,每种动物都有适合发挥潜能的关键期,有的动物长,有的动物短,无论长与短,动物潜能必须在这个期限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潜能开发的关键期内进行开发,则会“事半功倍”,相反错过关键期,则会“事倍功半”,三岁之前的教育决定幼儿一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因此,要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3.幼儿是早产三年的动物。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提到人类的婴儿刚出生时,头部特别大,脑的重量是成人脑重的约25%,比成年类人猿还要重,在出生后头一年,大脑发育特别迅速,要想使人类的幼儿像一些哺乳类的幼崽那样强大,就需要把人类现在的妊娠期再延长12个月,这也就是说,人类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但是波特曼从把人与动物幼崽的现象对比中发现,人类并不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恰恰相反,人类婴儿的生理是比较成熟的,早产仅仅是他的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家格赛尔曾对野生儿的智力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头几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关键的时期,此时脑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他今后的心理发展方向,脑在此时仍处于胎儿期,从母亲孕育的胎儿变成环境孕育的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本质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根本价值在于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学生思考,把思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 1、给学生营造积极思考的环境。 保证学生安全,保证学生安全就是保证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环境里进行学习思考探究。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就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强大亲和力和信任感,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不怕张扬冒尖,不怕出错丢丑,使其在课堂上有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提出和回答任何问题,教师都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毕竟想的过程就值得鼓励,促进其积极思考。 2、丰富的课堂语言。 丰富的课堂语言可以促进积极思考,一个高水平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的基本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课堂语言,丰富的课堂语言可以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讲的有滋有味,让课堂从满活力与生命力。比如下面我们来看....,讲余弦定理,今天我们讲余弦定理,因为.....所以....记住这个定理,下面开始讲题,会不会?对不对?记住了吗,听懂了吗?这样只能使学生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徘徊。 如果换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化解?有谁想到解决问题了?你想法很独特很有思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沿着这同学的思路我们会的得出什么

样的结果?他的问题出在哪了?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的课堂语言必定能将学生带入积极思考的境界。促使学生不断的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正所谓几句话,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深处自然浓。 3、鼓励质疑提问,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学会思考。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想比想到更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思考比套路更重要)。问题的发现,既是思考的起点,又是思考的动力。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就必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我们都知道,越是学习好的同学,问题越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总是没有问题,没问题,说明他没质疑,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教师应设置障碍,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想探究想尝试的过程中来。给学生思考空间,给学生留出有问题可提的机遇。不要简单的告知,不要强势逼迫学生跑到自己设计的轨道上来,要诱发引导,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大部分要考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完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导学,问题引领,精心设计能够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进而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动机。有时甚至教师要挑起争端引起冲突,唤起学生的思考,或者融入探究者的行列,八仙过海,各显省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探究能力,提升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自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学会思考。一个个问题的突破,正如给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使他们豁

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一、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国外: (一)夸美纽斯(捷克) 1、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2、家庭即母育学校 3、局限:宗教性 (二)洛克(英国) 1、白板说 2、提倡“绅士教育”(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 3、局限:贵族性质 (三)卢梭(法国) 1、自然教育理论 2、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3、幼儿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自食其果) (四)福禄贝尔(德国) 1、“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 2、重视游戏对儿童本身的价值 3、创制“恩物” (五)杜威(美国) 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和改造 2、教育的目的——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3、教育的中心——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过程就是师生参与 4、教育方法——从做中学,以儿童经验为起点 (六)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园改革家 1、儿童的潜能——儿童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状态,具有天赋和潜能 2、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但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 3、教学内容——体育训练、感官训练、知识训练及生活训练 4、主要贡献:(1)教育理论与生理学、医学相结合,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2)注重感观教育;(3)强调幼儿的自我教育 5、不足之处:教具过于死板;过多注重智力 (七)皮亚杰(瑞士) 1、认识发生里创始人,主要著作《儿童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等 2、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个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教育、语言)和平衡化(图式、同化、顺应)。 国内: (一)陶行知 1、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 (建立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一年级儿童诗歌教学策略

一年级儿童诗歌教学策略 ------将所学诗歌运用到生活、情境中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诗歌总共出现25首,其中开篇为上学歌,意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价值观。拼音教学中有9首,主要为巩固拼音的学习。课文教学7首,识字教学4首,侧重点在于识字,语文园地4首,意在亲子共读,让学生感受阅读快乐,激发阅读兴趣。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展现儿童诗歌的魅力呢?如何让学生将所学诗歌运用到情境中呢? 一、多种形式朗读 教学儿童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把逗号或句号分隔的断句断恰当,把句子里的词语和词语间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准确,即把句子读通顺。自由朗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可以请每个学生读一句,可以男女生各读一句,可以小组每组读一句,也可以同桌共读一句,如果诗歌短小,可让学生单独示范读,其他学生帮忙更正。朗读环节,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充裕,力求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二、领悟意境 简短的儿童诗中会出现为数不多的形容词或动词,这些词对拓展儿童语言,培养语感至关重要。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词语“小小的”和“弯弯的”,引导学生想象船儿和月儿的形状,并带着动作读一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看图。教师可以在读诗前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读诗后提问:哪几句诗反映的是图上的内容?如《影子》和《明天要远足》两篇诗歌,单看图上孩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表情,就能知道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中感性的语言符号一旦有与之相契合的鲜明形象,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更令之难忘。 三、模仿创作,加以运用 《家》是一首学生喜爱的儿童诗,诗歌把学生带到了广袤富饶的大自然中,去寻找每种生灵赖以生存的地方。诗文最后升华到祖国是我们的家,读来真切感人,一种质朴单纯的归属感萦绕于怀。学完后教师提问:“蓝天还是谁的家?”学生们炸开了锅:“蓝天是风筝的家”“蓝天是飞机的家”“蓝天是海鸥的家”“蓝天是外星人的家”“蓝天是晚霞的家”……学生们大胆表达,从蓝天到泥土,学生给出了极富个性和创意的答案。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把主语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换一换,完成填空:_______是_______的家。

浅谈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_教育学论文

摘要 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热妈潮爸的相继涌现,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越发的重视起来,而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狭义的讲,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岁到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广义的来说,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岁到6岁的孩子进行一些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一些教育。 幼儿的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能力发展影响极大,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教育研究分析人员,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当代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成才的影响已成为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字:早期教育孩子影响能力

引言 (1) 第一章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2) 1.1 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 (2) 1.2 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 第二章幼儿开展早期教育的优秀案例 (2) 第三章幼儿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3) 3.1 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3) 3.2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4) 3.3 发掘潜力,开发智力 (4) 3.4 培养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创新意识 (5) 第四章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未来的影响 (5) 4.1 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 (5) 4.1.1什么是思维 (5) 4.1.2幼儿思维的发展方式 (5) 4.1.3幼儿思维方式与未来的影响 (6) 4.2 能力发展与未来的影响 (6) 4.2.1幼儿能力发展有哪些 (6) 4.2.2幼儿能力发展对未来的影响 (6) 4.3 幼儿情感发展与未来的影响 (6) 4.3.1幼儿的情感 (6) 4.3.2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 (7) 4.3.3幼儿情感发展培养极为重要 (7) 第五章幼儿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 (7) 5.1耐心等待,尊重孩子发展的中自然规律 (7) 5.2因材施教,贯彻不同的教育方式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 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常见的酸 一、教学背景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思考、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通过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自发地认识常见的酸,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原理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揭示和抓住酸的特征,从而得到酸的通性的原理,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对常见酸的梳理能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原理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比较、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学会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并会学。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自己说出有关的知识、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的、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兴趣,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三、教学重点: 1.常见酸的性质。 2.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简单归纳酸的通性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回忆引入]环节一:慧眼识酸。通过生活中的情景用问题回忆引入新课。既温故提升,又流畅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中的“准备律”,运用该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产生延续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

附件4: 部分专家简介 1、赵刚,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基础教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家教指南》杂志社社长。研究家庭教育多年,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成本等领域有一定研究成果、致力于国内外、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合作与推广活动。主编有《中国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倡导家庭教育管理、教学内容的时代化与科学化,走有中国特色的家长教育体系。 2、谭虎,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曾任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校长、《家教指导》报主编12年,著有《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读本》及中小幼家长学校系列教材《走进童心》《共赴明天》《放飞希望》三本,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和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家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家校合作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研究》等多项,发表家庭教育研究论文40余篇。 3、孔屏,女,教育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语》杂志编辑,《齐鲁晚报》“成长热线”主持,《山东商报》“家长热线”主持,《生活日报》“心理咨询”热线主持,《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报》“青春热线”主持。济南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山东商报》教育专家组专家,山东省《实践活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第1—4册、《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课本主编,著有专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心和孩子交流》。两著作均在2005年获得山东省科研成果一等奖,被济南市许多中小学指定为班主任老师的必读教材和新教师培训教材。 4、李晓凡,女,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中国教育学会讲师团成员,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全国“十五科研课题”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家长,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母亲”,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电视台《成长在线》首席专家成员。 5、钱志亮,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1994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书记,讲授过“教育学”“儿童发展问题”“学生问题咨询与教育对策”等十多门课程。兼任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专家委员、全国少工委平安行动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发展规划专家委员。

儿童诗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提纲

儿童诗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儿童诗教学恰恰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是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听童诗的声音——读诗 1.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读诗首先要有优秀的作品。儿歌是儿童诗的“童年”。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适宜于歌唱游戏,因此,最容易被刚入学的学生接受和喜爱。老师结合课文中的儿歌儿童诗教学,向刚入学的孩子推荐了《新编儿歌365首》。他短小,有趣,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背诵。金波、圣野等一大批著名儿童诗人专门为低龄儿童创作的儿歌贴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符合他们的心理,大大地拓展学生阅读儿童诗渠道,同时也为识字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 2、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他们创作的许多儿歌都早已被学生所熟悉,如叶圣陶爷爷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早在幼儿园就能朗朗背诵了。读诗不等同于把诗读一下,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因此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对诗歌的理解。 (二)练诗的体操——说诗,填诗 设计“课中课”,读诗品诗多积累如何对学生进行童诗教学呢?是单独拿出整节语文课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灌输吗?这样学生会不会厌倦呢?还是将这些童诗作为每天的“甜品”,让他们尝一点就爱上这甜丝丝的味道?再三思量后,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开展“课中课”教学,即在每一次语文课上抽出5分钟的时间开展读诗、品诗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吟诵诗歌、热爱诗歌。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安排。 (1)寻因法的训练技巧 兔子→受人欺侮……哭红了脸…… 星星→树枝把天空戳了许多窟窿…… 石榴→开心笑得露暴牙笑迎秋姐姐 太阳→怕和我比早起输得脸红……涂脂抹粉……喝醉了酒…… 草莓的痘痘→化装时忘了……长雀斑了…… 小雨点→想出来透气……乌云妈妈的孩子…… 雪花→小姑娘梳的六个小辫子……

浅谈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发

浅谈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发 摘要:社会竟争十分激烈,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开发,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做好。在实践中,0-7岁是幼儿早期教育开发的宝贵时期。把左脑、右脑开发并用,全部充分整合,才能使幼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孩子提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遵循规律创设环境右脑开发 当今社会竟争十分激烈,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开发,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做好。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普遍现象――遗传。基因控制着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序。如:儿童到一定的时候会走路,能学说话等。再就是生理因素。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的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当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成熟时,适时的刺激就会引发出相应的心理活动,并促使它发展。反之,如果机体尚未成熟,即使对它施加刺激,也不一定能生效。美国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格

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供了经典性的论据。格赛尔选择双生子A和B作为尝试,在A出生后第4周接受爬楼梯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训练,却很快达到了A的爬楼梯水平。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发展依赖于成熟的水平。在未达到生理成熟之前,训练的效果是有限的,而达到生理成熟之后,训练儿童掌握某种技能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生理成熟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状态。 在实践中,0-7岁是幼儿早期教育开发的宝贵时期。把左脑、右脑开发并用,全部充分整合,才能使幼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孩子提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 第一,幼儿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如:当幼儿记住某些词语时会不再开口,但这是暂时的沉寂,并不影响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总体过程是不可逆性。它遵循从头到脚,由近及远,先发展肩、头、上臂,然后相继发展肘腕,手和手指的动作。因此要抓住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给予适当的教育。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完整版)儿童诗创作教案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材分析: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这节课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悟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补充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2、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到了高年级应该让孩子们能独立创作诗,愿意用诗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 教育的发展趋势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尤其重视幼儿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我国也正在把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头等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从幼儿园这个角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幼儿教育作了展望,探讨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发展趋势 一、未来幼儿园的职能和工作形式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幼儿园的职能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育职能,一个是服务职能。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上,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将会在幼儿园消失,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将更为自由欢快,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将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他们乐于从游戏中学习,幼儿园将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选择伙伴,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可以自由交往;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具,充足的玩具任他们选;他们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游戏活动,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他们,新鲜

的形式刺激着他们,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启发他们,指引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进步。最高的自由指向最高的自主,最高的自主指向最强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写到纸上,而应该从物质准备入手,以物质准备为主,从而实现让幼儿亲自动手,主动学习。要善于营造学习环境,比如把图片贴在墙壁靠下的地方,让幼儿自己去看、去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布置活动室,创设游戏情景等。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要求都将是建议性质的,不强迫,对幼儿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就像远足一样,教师掌握方向,前进的路上大家一起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是朋友、玩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也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使大量的机器取代了人的劳动,休闲的观念也跟过去不同。幼儿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管理 未来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仍然是包括幼儿园的领导班子、教师、保育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是精通幼儿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业务领导应该是群众公认的业务带头人,能够领导和组织教学教研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来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幼儿教师应该是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育员应该是熟悉幼儿生活和活动特点,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能够保证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卫生、安全。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充满责任感和爱心,能够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过课堂上往往发现这样的现象:无论老师怎样启发,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整个课堂基本成了少数优等生的表演;早读课上,教室里是书声琅琅,学生们都在很认真地大声地读书,而真正能将所读材料即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记忆的,少之又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有的学生根本不会阅读,不会在阅读中自觉思考。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该让每位学生都学会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协助学生在小学里学会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一种自动化的水准。” 一、让学生在生本对话中学会思考。 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互相交流、双相互动的过程。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表现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蕴涵着善恶美丑的人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展示学生的生命个性。 学生面对文本不但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解读文本,除读准字音,还得弄清词意。这词意的理解就有很多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利用形声字的形旁、近义词替换和反义词否定法等等。学生利用这些方法自己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这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训练过程。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实行这样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这得根据文本的特点来思考。写景类文本就看写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特点;写事类文本就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的主题;写人的就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实行“体验”,边读边思考,把自己融入阅读材料中所描写的事物和环境中,去体验材料中的事物和人物,并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或更多事物,从而获得感性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共鸣,提升阅读质量。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质疑。了解文本内容仅仅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思考,为了深层次解读文本,学生要学会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这质疑也不是盲目的,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能够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比如:抓住题眼质疑,抓重点词句质疑,抓好中心句、过渡句质疑。掌握了方法,学以致用,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自然提升了。 这样,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实实在在地实行了思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逐渐学会思考,阅读的效率必然会大大提升,同时学生也养成了终身受用的好的读书习惯。 二、在教学对话中促动学生学会思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