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5柳叶儿(巩固练习)

2-5柳叶儿(巩固练习)

2-5柳叶儿(巩固练习)
2-5柳叶儿(巩固练习)

第十课柳叶儿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菜糊糊zhōu( )

lēi( )紧凉sōu sōu( )

( )

涩.( )噌.噌( )逞.能( )

捋.( ) 攥.着( ) 兀.地( )

2.划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廉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 )

(2)(我)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呈能。( )

(3)天朦朦亮,眼睛还没有争开。( )

(4)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倘出

来。( ) 3.仿照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你对下面三个焦点问题的看法。

例如,关于“克隆问题”可以写成:克隆技术掌握了生命诞生的规律,但给生物的自然进程带来威胁。

(1)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赛中三战三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蹦蹦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④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⑤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从第一段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的“我”在去抢柳叶儿的时候,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二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写“我”在树头顶上看到初升的太阳,感觉它像“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说说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觉?也请打一个比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第五段中为什么讲“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豆儿是吃在嘴

里的,怎么会香到心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的样子?这句话写出了“我”吃柳叶儿包子时什么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童年是单纯的,可身上也会留下社会的印记,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如果有,请联系本文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课外阅读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

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不曾搬迁户,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忧虑之情。

D.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2)文章第⑤段中,“欢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欢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循规蹈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你”指代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其中第⑨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醍

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运用

1.[答案] 勒飕飕粥sècēng chěng luō zuàn wù

2.[答案] (1)“廉”应改为“镰”

(2)“呈”应改为“逞”

(3)“朦”应改为“蒙” “争”应改为“睁”

(4)“倘”应改为“淌”

3.[答案] (1)例: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可以铲除世界恐怖主义的毒瘤,但会给伊拉克平民带来人道主义的灾难。

(2)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又可以使这些企业经受锻炼,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发展。

(3)例:三战三败,一方面对我们的确是沉重的打击,但中国足球队从这次比赛中也得到了锻炼,看到了差距,吸取了教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进步。

[解析] 观点要全面,要注意抓住事物的两面性,辩证地来看待问题。

二、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1)[答案] 一是要早,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二是要由近往远。

[解析] “太阳出来之前”写出了抢柳叶儿要起早;“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写出了抢柳叶儿要从近往远“抢”。

(2)[答案] 本段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清凉、朦胧、宁静的意境,充满诗情

画意,从侧面表现了“我”的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解析] 这里的景物描写一点没有掺进苦涩的味道,通过景物描写,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体现“我”的喜悦,没有忧愁之感。

(3)[答案] 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因为“我”随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随时都会想到吃。

比喻句:例: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解析] 这个比喻写出“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家都吃不饱,看到太阳想到“大樱桃”,这是极端饥饿的折射。

所打的比方必须与太阳的形状或色彩有相似之处。

(4)[答案] 这里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更加生动地写出了“我”难得吃到如此美味的食物的满足心情。

[解析] “吃在嘴里”是味觉,“香在心里”是感觉,两种感觉器官通用,能够突出表现食物的美味无比,给人以幸福的感受,也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生活的艰苦。

(5)[答案] 写的是真实的样子。这是写“我”吃的贪婪和数量之多,也是写能够吃饱柳叶儿包子之乐趣,在那个时候能饱餐这样一顿“美味”,多高兴啊!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的饥饿、瘦削到了何种地步!

[解析] 当时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折磨,人们都十分瘦削,难得吃饱,肚子就变得滚圆饱胀,因此这是真实的描写,是当年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了“我”在常年饥饿的情况下,已经瘦削得不成人形,读来让人心酸。

(6)[答案]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文章中的“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这些句子以及写

“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低,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

[解析] “我”的童年是“苦中有乐”的。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但是即使是“乐”,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反映着时代的苦难。如文中写到,吃柳叶儿的时候,如果做菜包子吃,全家也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这里可以看出柳叶儿虽然不好吃,却非常的珍贵,反映出了那时饥荒的严重程度。

所以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2.课外阅读

(1)[答案] D

[解析]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本文开篇就写到了儿子第一次独立上学出门时的情景,然后作者由这一情景,想到了种种,可见,这里并没有“倒叙”手法的运用,因此D选项错误。

(2)[答案] 欢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解析] “欢然”是指高兴的样子,表现出孩子第一天独自上学的喜悦之情。“循规蹈矩”是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在文中指孩子走路时“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表现出了孩子第一天独自上学走在街上的小心谨慎之态。

(3)[答案] “你”指的是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解析] 该句的抒情对象是学校,因此“你”指代学校。运用“你”这一第二人称,能够更好地抒情,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期盼之情。

(4)[答案] 对获取什么样的知识而忧虑。

[解析] 第⑨写到孩子会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母亲的担心的是孩子在这种种的信息面前,不会取舍,获取不健康的知识。

(5)[答案] 精华(智慧)

[解析] 琼浆,形容鲜美的酒;醍醐,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这两个词语在文中都是指知识的精华。

(6)[答案] 例1:我同样作者的说法,同意的理由是:孩子最终是要独立生活的,母亲不可能陪伴终身,因而将“母子关系”看做“借来的琴弦”是有道理的,它能够让孩子更早地学会生活。

例2: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不同意的理由是:不应简单地将“母子关系”看成是“借来的琴弦”,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不能将孩子一推了之,母亲应该不包办,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解析] 作者把母子关系看作是“一把借来的琴”,实际上是指母与子的陪伴关系是暂时的,这会因为孩子的长大而终止,孩子终将独立踏上社会,母亲也终将离开孩子。对于这一观点,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孙悟空突然灵机一动,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 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知讲解 (一)编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把漂亮的小伞.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是怎么摆的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1)哪位小朋友起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摆这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5根)出示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板书5 2、那是几个5?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1×5 =5 5×1=5)出示 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 =5 或者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5乘1也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齐读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 3、观察你和同桌一共摆了几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5?怎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2×5 =10 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学用口诀)板书5+5=10 同学在计算乘法的时候,都是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在积的位置 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最新小学数学《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最新小学数学《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此篇《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为江北市教学竞赛优秀评课稿。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探究精神。 玉婷认真对待每次公开课,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试教,虚心听取同事意见,不厌其 烦修改,力求完美,如此执着的教学态度,是年轻教师的榜样。 二、教学方面上根据任教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刘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整节课的亮点有: 1、精心设置情境。 整节课以可爱手娃娃带出,先是儿歌欣赏,让课前学生情绪轻松愉快,然后引出课题,围绕手娃娃的手指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2、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刘老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

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手娃娃的手指个数这一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四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知识运用的5元超市、有调动情绪的游戏等等一系列都是围绕新课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即堂消化,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学而不厌,熟而不倦。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拔高训练第七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拔高训练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 我的最后一个谜语。 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D、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迹》一文中“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一句,可理解为:生活中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B、《月迹》一文,寻月的顺序可理解为:故事中——房间里——桂花树上——沙滩上。 C、《月迹》一文,作者描写了酒杯里的月亮、天上的月亮、眼睛里的月亮、沙滩上的月亮,美丽的 月亮无处不在,成了幸福与希望、美好与安宁的象征。 D、《月迹》一文,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蛉(líng)桑椹(shèn)诅咒(zhǔ) B、腻味(ní)颓唐(tuí)嗫嚅(rú) C、倔强(qū)镶嵌(xiāng)恬静(tián) D、参天(cān)轶事(yì)加冕(miǎn)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 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 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5年来,植树造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B、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柳叶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科目:语文执笔:审核: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课时编号: 《柳叶儿》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2、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出读不准的字及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并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捋.()逞.能()勒.紧()兀.地()噌.()唾沫 ..()() 涩.()攥.干()吟诗 ..()粥.()飕.()一茬.()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内容。 【自主质疑】: 【互动探究】: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 3、评析“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

【知识归纳】: 【巩固训练】: 1、你知道下面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该怎么读吗? (1).嚼嚼碎()咀嚼()倒嚼() (2).折折腾()折扣()折本() (3).咽吞咽()哽咽()咽喉() (4).糊糊涂()糊弄()糊红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1、找出选段运用比喻的句子,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第二节里的一系列动词,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1)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人们吃不吃树叶,如果吃的话,又是怎样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的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就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谜语吧!“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活说话。”它是谁呢?(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口诀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小朋友们,请伸出你们的右手向老师招招手,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啊?(5根) 师:对,1只手有5根手指。 【师边说边贴手图片1,板书”5”】 师: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是几个5呢?(1个5)1个5如何列乘法算式呢?(1乘=5,5乘1=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个5,1×5=5,5×1=5”】 师:我们给“1个5”编个口诀就是?(一五得五)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一五得五预备齐。 (——我们给乘法算式“1×5=5”编个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一五得五”】 师: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口诀前半句“一五“的“一”和“五”表示什么?

【预设:生1:1个5相加。生2:1×5。】 师:口诀前半句“一五“的“一”和“五”表示两个因数。那口诀后半句中的“五“表示什么呢?(积) 师:小朋友们真棒!请为自己鼓3下掌表示鼓励,1、2、3! 师:小朋友们,你拍手用几只手?(2只) 【师贴手图片2】 师:两只手又有几根手指呢?(10根)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2个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个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一说? 【师板书“加法算式”】 生:5+5=10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5=10”】 师:2个5乘法算式又可以怎么列呢?谁来说一说? 生:2×5=10, 5×2=10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10, 5×2=10”】 师:“2个5”口诀是?(二五一十)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二五一十预备齐。(——乘法算式“2×5=10”口诀是?(二五一十”))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二五一十”】 【若生无已有知识则师介绍口诀,板书“一五得五”】 师:口诀前半句“二五“的“二”和“五”表示什么呢?(两个因数)后半句中的“一十”表示什么呢?(积) 师:大家看这两句口诀,一句口诀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表示什么?(两个因数)后半部分表示什么?(积)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句口诀,你对于乘法口诀的编写有什么发现呢?) 2、编口诀 师:【贴手图片3】3只手有几根手指呢?(15根)几个5?(3个5)【板书“3个5”】师:4只手呢?【师贴手图片4】(20根)几个5?(4个5)【板书“4个5“】 师:5只手呢?【师贴手图片5】(25根)几个5?(5个5)【板书“5个5“】 师:你能用乘法计算吗?(能)你能自己编出口诀吗?(能) 师:请你先在0号本上写一写乘法算式和你编出的相应的乘法口诀。能认真、安静的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

二年级数学上《2、3、4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上《2、3、4的乘法口诀》听课反思评课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3、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瑞安市实验小学高娟华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

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的探索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

七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册苏教版

1.童年的朋友 chàn púɡū nong l?u liǔjiázōng tu?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u chúzì 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 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n kētuìdānɡpū bǔ 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1)“仅仅”限定“有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听了二年级黄老师执教的精品课“5的乘法口诀”,感受颇深: 黄老师认真对待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多次试教,虚心听取同事意见,不厌其烦修改,力求完美,如此执着的教学态度可嘉。 教学方面围绕学校数学“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的课题,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黄莼青老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整节课的亮点有: 1、精心设置情境。 整节课设计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情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课题,围绕孩子坐船的游戏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2、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黄老师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具体形象的情景,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四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男女生比赛背口诀、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知识运用的口算,、有调动情绪的游戏等等一系列都是围绕新课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课堂消化,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学而不厌,熟而不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番茄太阳 评课稿

评《番茄太阳》 今天有幸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节精彩的讲读课文《番茄太阳》,感受颇深,下面就几点谈谈这一课。 一、把握课标,巧妙地制定教学目标。 薛法根老师在《番茄太阳》一节课中,很好地把握课标,巧妙地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薛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文特点,大胆地取舍,追寻适合学生发展具有核心价值的内容,制定合适的目标,通过点名朗读、自由朗读、品味课文等各种方式,逐层体会“我”的心情变化,领会爱给予人太阳般的温暖。 吃透教材,用对比引发对改变原因的探究。 二、薛老师在《番茄太阳》一课中,“吃”透了教材,紧紧抓住课标,联系课文重点,讲读课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由自主的理念。 例如:从第一小节体会作者“心情灰暗无比”与最后一小节作者的心情“阳光温暖”作对比,引发对改变原因的探究,薛老师紧紧抓住这个作为理解全文的钥匙,并自始至终抓住“作者在跟你说什么”,“有着怎样的情感和心情”,作为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心灵深处的不二法门。 三.调动积极性,耐心启发学生。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刚开始回答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学生回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从头到尾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亲切的语言实在精彩,例如“掌声”等等,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得到调动。从教学过

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薛教师的耐心,她对学生的启发,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联系课文重点,提升对话。 在即将结束本课的教学时,薛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重点,与明明、与自己对话,依次出示: (1)心底有了快乐,()还会远吗? (2)心底又(),()还会远吗? 让学生在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爱给予人的温暖。而学生的回答更是充分体现了这堂课的成功。最后在一张笑脸的情境之下成功结束了这堂课,也让我们学会了快乐! 总之,薛老师这一切的教学活动拥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实现教学目标。它们环环相扣,连锁性强,无处不体现着教师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订:常州市第24中学凌婷 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顾亚珍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

可亲的老师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吴忠祥——七下第二单元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 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 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 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 世界。 《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 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 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 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 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 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是,他是我国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2.《月迹》的作者是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三 表内乘法(一):5、5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学设计_0

苏教版二年级(上)第三单元 课题: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9--30页例6、“想一想”、“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5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两个方面的经验:一是100以内的数可以5个5个地数的经验;二是在学习1—4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总体难度不太大。 教学思路及策略: 本节课的主线是: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用几个几相加解决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 写相应的乘法口诀→用编出的口诀解决表内乘法问题。在设计上,我在指导一五得五后,直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算式、编口诀,积极创造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深刻体会口诀的意义,更好的记忆口诀。练习设计上,整合资源,设计闯关游戏,变换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让孩子们乐学。更借语文之力,打造数学课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教学难点:主动探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卡片游戏:复习1--4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板书:乘法口诀) 二、主动探索,编写口诀 1、情境导入:几个5相加 谈话:秋天到了,公园里可热闹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公园里划船。(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船,每只船坐5人) 师:每只船坐5人,那1只船——坐5人。 师简介:我们可以表格来记录题目的信息。 (在表格中填写)也就是“1个5”。(板书:1个5) 那2只船坐多少人?(10)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也就是2 个5相加得10。(板书:2个5相加) 3只、4只、5只船呢?(打开课本29页,完成书上的表格)指名逐个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逐个板书:3个5相加,4个5相加,5个5相加) 2、主动探究:编口诀 (1)师:“1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呢?(板书:1×5=5)你能把它编成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1个5是5,1×5=5) (2)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像上面这样接着写算式,编口诀吗?自己试一试,在学习单上完成。 写好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师巡视。 (3)选择一份学习单集体订正。(重点指导:五五二十五) (4)组织交流,完善板书。 师:你们这么聪明,这么快就编出了乘法口诀,老师想知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记事写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训练《记事写人 线索清楚》教案苏教版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一、关于线索 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2.线索作用是什么?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3.请大家结合所学课文,说说我们常见的设置线索的方法有哪几种?A.以“人”为线索,如《我们家的男子汉》 B.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再现儿时在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C.以“物”为线索,如《柳叶儿》《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D.以“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往往以作者的意念流动,情感转变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非常适合于抒情性强的文章。如《我的老师》以我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 E.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三颗枸杞豆》,先用倒叙的写法引出回忆,然后按时间的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F.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1/7

屋》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G.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七颗钻石》。 另外,多种线索混合使用。如《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二、牛刀小试: 选择下列四组材料中的任意一组,用线索将下列词语贯穿起来。 1、爸爸背影眼泪 2、邻居我友谊 3、语文讨厌喜欢 三、安排线索应该注意的问题 1、析例文:《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边读边赏析,看看这个考生的作文为什么写得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线索的呢? 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 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小时侯,我常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因为他能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能捏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动物。每天放学,我便骑在父亲的肩上,同学们那羡慕的眼光,更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爱。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房县实验小学张士琼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潘老师上的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的理念,精心设计了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 七岁的小孩子突然面对那么多老师,心里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通过师生游戏,孩子们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笑容出来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的语言,适时进行的评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落实了口算天天练,口算设计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口算中设计了4+4+4、5+5+5.将其改为乘法的题,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准备练习后用谜语为切入点,从学生最熟悉的手指入手,整节课围绕手指的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顺理成章。 四、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培养了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潘老师出示福娃图,得出1个5到5个5相加是多少,非常自然地引出乘法算式进而得出口诀,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使学生归纳整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其次,及时反馈,培养学生规范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写口诀时,有一个孩子写的不够规范,如二五十,潘老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其他学生帮忙找问题所在,即规范了口诀的写法、又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记忆。 五、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把练习题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我行我秀、智慧之峰、挑战自我、脑灵心快。既层层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生动有趣,使数学练习不再枯燥乏味。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是在重点难点处,老师要注意引导,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背口诀时,有位学生说二五十五,我想这里暴露出学生对二五的意义不理解,所以老师不能简单的纠正为二五一十,要进行引导,让学生说二五是什么意思。 二是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行引导,如学生交流5的乘法口诀时,并没有交流出前四种口诀都表示两种意义,因此都能写两个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只表示一种意义,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还有学生发现五句口诀依次多五时,老师可追问一句:如果前一句口诀记得,后一句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三是背口诀的时间过短,只注重了有序背,忽略了无序背。

25的乘法口诀习题2

~5的乘法口诀》习题《2 1、用乘法口诀表口算。×5==2×5=31×5 6=5×5=5××45=9=7 5×8=5×5×2、填空。)。连加,和是()6个5 (1 )。2)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4个加数都是5,和是((3)、在○里填上“>”“<”或“=”。37 ○-85×5×7○36 435 5 39+2○8×42-33○2×6、想一想、解决问题。头,猴子是大象的4倍,猴子有多少只?(1)公园里大象有5 元,小明要买3个面包,他要付多少钱?(2)面包5 7、口算。3=3=3×3=4×2×=2×5=3×551×=、填空。8 四()十六(三()十五)五得五)十二三()四得八四()二十(9、看图写 算式。)1( □×□=□)(2 □×□=□10、画△表示乘法算式。5×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3)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乘法算式。 (1)3个5相加。 (2)4个4相加。 12、判断。 5+5+5+5写成乘法算式是4×5。() 13、看图列式计算。 横着数是()个(),竖着数是()个()。 列式是()×()=()或()×()=() 14、补充乘法口诀。 一()得二二()得六()七十四 二()十八()得八二六() 15、小兔子吹泡泡。

16、看图列示计算。 17、买门票各需要多少钱? (1)儿童票9张; (2)大人票2张; (3)儿童票2张和大人票1张。18、填空。 (1)4×()=12,口诀是()。(2)4×()=16,口诀是()。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1 前两天听了同教研组付老师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感受颇深,我感觉那堂课上得很有意思,也很成功。 在讲授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课前预设时,付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一只手,数数有几根手指,列出乘法算式是5*1=5或1*5=5,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整理口诀的经验,所以立刻就得出了五的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孩子们看到通过自己的手指居然也能学习口诀,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又全身心地投入口诀的学习中了。同学们对“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的总结也很迅速,基本上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指都能说出来。后来在总结三个五、四个五以及五个五的口诀以及算式时,付老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小组,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活动、分析、思考、研究,最后得出答案。事实也证明她这种做法很合适,当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剩下的三句口诀时,都能主动地与小组同学合作,你帮我数一数,我借给你两只手用一用,把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种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积极的创设条件帮学生融入他们熟悉而亲切的具体生活活动氛围,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就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经历;其次就是让学生体验“做

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最后一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开放课堂。 《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2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