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201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1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1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1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2.( 12分)

二、提高练习

3. 仔细看图,填图号. (21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 的有( ) (2)从侧面看到的是B 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三、知识拓展。

亮亮用3个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上面看有几种图形呢?

【学习评价】

探索图形学案

5.2.1 因数与倍数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计算下面各题。

12÷2= 9÷5= 30÷6= 26÷8 = 8÷3= 19÷7= 20÷10= 21÷21= 63÷9=

二、自主控索

1.你能把上面的这些算式分类吗?为什么?

第一类 第二类

2.认识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3. 选取一个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学习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8的因数有

练一练: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我的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三、课堂达标

1.写一写。

15的因数有:,15是的倍数。

2.把方框中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3.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李老师拿了28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自主评价】

5.2.2 因数和倍数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会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4和5是20的( ),20又是4和5的( )。

2.12的因数有(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3.2的因数有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 二、自主探究

1.例3: 找出2的倍数:

2.2的倍数最小是 。最大的是几?

练一练:

1.用箭头表示出3的倍数。

2. 5的倍数有 思考:

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最小的倍数是 , 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达标

1.找朋友。

2.写出各数的因数和倍数。

3.谁说得对,在方框中画“√”。

四、拓展练习

14、21都是7的倍数。14与21的和是7的倍数吗? 18、27都是9的倍数。18与27的和是9的倍数吗?

【学习评价】

5.2.3 2和5倍数的特征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通过找出2和5的共同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7的倍数有

6的倍数有

二、自主探究

1.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思考:(1)上表中哪些数是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上表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把它们框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我来总结:

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 的数都是2的倍数。 2.

读一读:

(1

)考考你: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2)思考: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3.探索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的特征

按要求把数字卡片8、5、0摆成三位数;

(1)摆出是2的倍数的数

(2)摆出是5的倍数的数

(3)摆出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

我的发现:个位上是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课堂达标

1.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

偶数有:

2.给2的倍数涂上绿色。

3.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有:

【学习评价】

5.2.4 3的倍数的特征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92 13 28 70 33 78 125 50 735 426 515 210 3055 1560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在下表中圈出3的倍数。

2.思考:观察这个表格,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总结:一个数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我来验证:下面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

108 951 2124 1917

练一练: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三、课堂达标

1.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 )里面“√”。 92 75 111 65 655 5988 ( ) ( ) ( ) ( ) ( ) ( ) 36 49 131 779 7203 2222 ( ) ( ) ( ) ( ) ( ) ( )

2.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3.

4.在

3

的倍数。

5. 有9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自主评价】

5.2.5 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3. 写一写。

二、提高练习

1.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整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从下面四张数字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奇数偶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三、课堂达标

1.填空题。

(1)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

数是()。

2.选择题。

(1)已知123□4是3的倍数,方框中的数有()种填法。

A、1

B、2

C、3

D、4

(2)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差是()。

A、奇数

B、偶数

C、不一定是奇数或偶数

(3)1+2+3+4……+9这九个数的和是()

A、奇数

B、偶数

C、都不是

4.从2、6、7、5这四个是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四、拓展练习

晚上妈妈正开着灯在厨房做饭,宝宝调皮,按了7下开关,这时灯是亮的还是暗的?如果按了30下呢?

【学习评价】

5.2.6 质数与合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找20以内的数的因数和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理解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在讨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用筛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加以记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18、19、20

1-20这20个数要求从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等角度去描述1-20这20个数。

二、自主探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的因数: 2的因数:

3的因数: 4的因数:

5的因数: 6的因数:

7的因数: 8的因数:

9的因数: 10的因数:

11的因数: 12的因数:

13的因数: 14的因数:

15的因数: 16的因数:

17的因数: 18的因数:

19的因数: 20的因数:

观察这20个数,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只有1个因数的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

小结:

一个数,如果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学习例1。

你能从下面的表中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吗?

三、课堂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按因数的多少可以把非零的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三类。( )

2.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质数 合数

3.

【学习评价】

5.2.7 解决问题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合适的圈内。

39 48 51 207 420 801 8976

奇数 偶数

二、自主探究

1.阅读与理解: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 分析与解答:

学生举例: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偶数+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奇数+奇数=___奇数+偶数=___偶数+偶数=___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2)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3)10个偶数相加的和是()10个奇数相加的和是()

2.30个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3.小明的爸爸、妈妈今年岁数的和是奇数,几年后小明爸爸、妈妈岁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习评价】

5.9.1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的总复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征与联系。

2.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回忆一下在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一下吧!写在下面。

2.根据老师的板书和同学的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专项训练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说说是

怎么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说一下2、3、5的倍数特征。

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2 31 57 65 78 83

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与同桌交流一下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区别与联系。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5 6和16 15和25 21和63 说一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及两数成倍数关系和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4.甲、乙两人去青少年宫参加音乐培训,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有一天两个人相遇少年宫,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

求至少过几天他俩会再次相遇在少年宫,就是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策略: 1.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 四、课时设计: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板书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课件: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第12章 数的开方 导学方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 1.我们已学过哪些数的运算? 2.加法与减法这两种运算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之间呢? 3.什么是平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呢?什么是算术平方根?什么叫开平方? 4、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 5、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 2 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预习填空】 ★1、如果一个数的 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 ★2、一个正数必定有 ,它们互为 ,其中正数a 的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 (有且只有 个);负数 ; 3、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记作 (符号表示),其中 是算术平方根, 称为被开方数; 4、求一个 ,叫做开平方,将一个正数开平方,关键是找出它的一个 ; 5、练习: (1)∵( )2 =25 ∴正数25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5; (2)∵( )2=0.09 ∴正数0.09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3)∵( )2=16/25 ∴16/25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4)∵( )2=0 ∴0的平方根是 ,可表示为 = ; (5) ∵负数 ,∴ -4 。 6、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0,那么这个数是 . 【学贵有疑】 组长或学科导生检查情况(等级): 组长或导生(签字): 二 ·展示提升 1、填空(1) 144的平方根是 ; (2) 0的平方根是 ; (3) 25 4 的平方根是 ; (4) -4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21 (2)2 14 (3)64 (4)102 ;(5)0;

3、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81;(2)0.09;(3)1600;(4)49/25;(5)0.0256; 4、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1)-64; (2)0; (3)(-4)2 三、合作交流: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那么是否可以得到它的另一个平方根呢?为什么? 知识回顾与小结 1、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个平方根,它们互为;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负数没有. 2.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表示法:当a>0时,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2a”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2a”表示,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以记作“2a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根指数为2时,一般略去不写. 3.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解决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25的平方根是0.5;②-2是4的平方根;③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④负数没有平方根. A.1 B.2 C.3 D.4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0,1 9 ,17, 25 64 ,(-2)2,2 1 4 ,-16. 3). A.±4 B.4 C.±2 D.2 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0.0025;(2)(-6)2;(3)0;(4)(-2)×(-8).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5的平方根 B.-16是256的平方根 C.-15是(-15)2的算术平方根 D.±2 7 是 4 49 的平方根 五、课外作业: 六、学后反思:你都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地方还是让你感到疑惑的?…… 数的开方导学方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我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 、。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我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3.我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c a b A B C §11.1.1三角形的边 主备:崔建国集备:八年级数学组审核:叶立新时间:2014年6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三角板、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阅读教科书P2—P3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三角形概念: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叫做三角形的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是三角形的顶点。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是______、、、 三角形的角有、、、 图中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概念: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腰是______,底是______, 顶角指_____ __,底角指。 (4)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A B C 白山市第二十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班级:姓名:

【探究案】 探究:1、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 有路线。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2、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大小: 边测量长度 AB AC BC AB+BC_____AC AB +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 结论: 3、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8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其他两边长。 【课堂小结】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②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 8页1、2、6、7 2、选做题: 1、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 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 2、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分层练习合集(含答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线段 11.1.1 三角形边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三角形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2.学会三角形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阅读教材P2~4,完成预习内容. 知识探究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__________三条线段首尾________所组成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________,点A,B,C是三角形________,∠A,∠B,∠C是相邻两边组成角,叫做三角形________,简称三角形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B,C三角形,记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1)三角形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字母为三角形三个顶点,字母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ACB,△BAC,△BCA,△CAB,△CBA为同一个三角形. (二)三角形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______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______三角形,其中相等两条边叫做________,另一边叫做________,两腰夹角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夹角叫做______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______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相等等腰三 角形 . (三)三角形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2.推论:由于a +b>c ,根据不等式性质,得c -b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_(全册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 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 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 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 三、巩固反馈 1、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她灿烂的文化中,汉字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请写出几个是轴对称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奥运会五环图案有下列各说法:①它不是轴对称图形;②它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数学导学案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1)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2、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熟练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2-3页,完成下列要求: 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容: 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_______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相等。 6、课本P4练习1、2 7、如图1,△ABC ≌△DEF ,对应顶点是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7

8、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 10 9 10、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 和∠BCE相等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4第1课时观察物体15第2课时观察物体27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9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10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12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14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6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1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20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22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3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5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7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29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0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33第8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5第10课时体积单位之间进率解决问题36第11课时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7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38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40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41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2)43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45第5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47第6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49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3)51第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53第9课时分数基本性质(2)54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56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8第12课时约分60第13课

时求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练习课62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63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64第16课时通分66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68第18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70第19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练习课72第20课时整理和复习74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计划76第1课时旋转(1)77第2课时旋转(2)79第3课时旋转(3)81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83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85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86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88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90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92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94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96第7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98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99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01打电话103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计划104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0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07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09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110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112第九单元总复习114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114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16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18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120第5课时统计122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有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 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 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 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

第1题 腰的夹角叫做 , 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 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B 地 A 地

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doc

课题等式与方程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我会理解方程的含义. 22020最新2020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3、我可以根据情境正确列方程.(难点)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2分钟): 5x+4x= 8y-y= 7x+7x+6x= 7a×a= 15x+6x= 5b+4b-9b=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写等式: 2、我会写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自学检测(3分钟) 认识新朋友,并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两个词圈出来: 像x+50=100,x+x=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四、分层训练(10分钟) 1、观察、思考并讨论,并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填入下图: 注意: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 子叫做()

我发现: ()一定是 (),但()不一 定是(). 2、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请举例? 五、扩展延伸,当堂检测.(12分钟) (一)、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36-7=29() 6+x=14() 60+23>70() 8+x()50÷2=25()x+4<14() 5Y=40() y-28=35()(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2、方程一定是等式. ( ) 3、1.5+X是方程. (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 (三)、 (四)、

602525=+-x 481818=-+x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重点) 3、理解由具体的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的过程(难点) 导 学 过 程 一、回顾旧知(2分钟): 判断:如果它是等式请画△;方程请画□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 二、新课先知(10分钟) 1、看图填空. 20 ○20 20+( )○20+( ) x ○50 x +( )○50+( ) 50+a ○ 50+a 50+a-( )○ 50+a-( ) 2、小组讨论:第一竖排和第二竖排的式子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等式的性质: 4、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6025=-x 4818=+x ○□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过程:课前(独学) 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 ☆ ☆ ☆ ☆ 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也不是()。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三、我的小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