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所得税》准则相关问题探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营改增”对东方航空财务影响的研究

2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3 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4 杜邦分析法与平衡计分卡结合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5 华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基于-财务报表数据

6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7 雇员舞弊根源及防控

8 我国救灾资金管理机制研究

9 某公司存货管理研究

10 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策略探析——以某钢铁公司为例

11 中小企业动产质押担保研究

12 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1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和对策

15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研究

16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17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18 论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

19 低碳经济下某公司投资管理研究

20 江苏省各市投资环境研究

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22 某酒店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23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24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5 某制药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26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探讨

2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8 论会计假账的防范与治理

29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与研究

30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3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2 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纺织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33 大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成因及对策

34 论EV A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

35 某通信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 xx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践困境及其改进

37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对策研究

38 关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研究

39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讨

40 铸造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41 企业战略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42 关于个人所得税对调节贫富差距的思考

43 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

44 盛世环宇集团财务分析

45 企业社会责任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影响

46 xx建筑装饰公司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47 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说起

48 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会计应对策略研究

49 低碳经济下生态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50 低成本战略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51 某公司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研究

52 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对策研究

53 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5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55 全面预算管理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现状及对策——以某公司为例

5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运用

57 某船舶公司资产结构优化研究

58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影响的研究

5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60 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6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适用性思考--以某气动弹簧公司为例

62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6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研究

6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65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研究

67 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68 价值链会计下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成本管理

69 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70 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策划

71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2 某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优化研究

73 技术性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资本化问题探讨

74 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75 ERP系统在某公司工作中应用研究

76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研究

77 基于EV A的企业价值评估--以青岛啤酒为例

78 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79 碳税设计与思考

80 我国财务软件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81 产权式酒店投资策略分析

8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4 基于现金流的房地产行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85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86 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87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研究

88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研究

89 某公司存货的优化管理研究

90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

91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92 论现代成本管理技术在服务行业的运用

93 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路径研究

94 某公司模式研究

95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汽车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

96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97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8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讨

99 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00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模式对比分析——以某项目为例

101 应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困难及对策——推行中国特色的模式102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103 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04 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05 加强恒源国贸的固定资产管理

106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以苏宁电器为例

107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以某镀锌厂为例

108 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探讨

109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规避措施

110 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

111 作业成本法在某服饰厂的应用设计

112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113 从乳业巨头看我国股权激励制度——以蒙牛和伊利作对比分析114 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制度现状及对策

115 某太阳能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

116 价值链分析在xx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117 小微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118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9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以某集团为例

120 国内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

121 某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22 借款费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基于中国船舶的案例研究123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初探

124 论我国的融资租赁—以商业银行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为例

125 一汽轿车财务分析

126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研究

127 公司财务分析--长征电气()

128 次级债融资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

129 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130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131 EV A和BSC的综合应用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影响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132 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以某钢铁司为例

133 某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3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135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36 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探讨

137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138 高新技术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电子公司为例

139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14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定价研究

141 民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14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43 浅析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144 基于并购目的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探讨

145 对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碳会计成本核算的思考

146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究

147 人力资源会计的产权分配研究

148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框架设计研究

149 基于渠道理论的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150 论某集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

151 企业现金管理工具应用问题探讨

15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选择途径

153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154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缺陷及成因分析

155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利润的影响

156 (高职)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现金的管理--以xx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为例

157 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158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对策

159 某公司偿债能力问题的研究

160 某公司尾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161 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16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163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xx公司为例

164 浅析公交公司的成本控制问题

165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66 某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研究

167 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研究

168 论非公允关联交易及其审计

169 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研究

170 我国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融资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71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基于行政问责制视角

172 某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173 S公司业务流程再造与应收账款管理

174 我国民航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175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以海尔为例

176 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177 某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8 我国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

179 基于财务战略的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180 财务困境原因及摆脱困境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8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182 某煤炭公司体制研究

183 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184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85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86 低碳经济下xx公司环境成本控制

187 事业单位目标研究

188 吉利集团融资案例的分析

189 山东铝业公司税务筹划研究

190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191 关于x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192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193 某冶金制造公司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194 某食品公司制造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195 商业银行隐性竞争力分析——以华夏银行为例

196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问题与对策

197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策略研究

198 以风险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研究

199 xx公司融资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200 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研究-以某金属材料公司为例

《政府补助》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补助》准则应用指南 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一)原会计准则规定 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就政府补助的有关内容进行太明确的规定,但对补贴收入及捐赠进行了规定。 在财政部 2000 年 12 月 29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科目中专门对“补贴收入”进行了解释: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 先征后返增值税,计入补贴收入。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应于期末,按应收的活实际收到的补贴金额,计入补贴收入。如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它形式的补助,企业应于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 接受现金或非现金的捐赠,都计入“资本公积”核算。 (二)新会计准则规定 1 、定义 政府补助是指政府无偿给予企业现金或非现金资源,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资本投入。 我国目前主要政府补助: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 2 、分类 分为无条件政府补助与附条件政府补助。 附条件的政府补助:政府在特定的不确定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时有权收回的政府补助。不能满足条件时,政府有权收回;能否满足条件具有不确定性。 无条件的政府补助:除附条件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3 、确认计量 接受政府补助资产,在实际收到或者获得了收取政府补助的权利并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予以确认。 企业接受政府补助的现金资产,应当按照其实际金额入帐。 企业对于无条件的现金补助,应当在确认补助资产的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无条件的非现金补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应当在确认补助资产的同时计入资本公积。接受政府补助的非现金资产的初始计量,按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对照准则条例自我剖析材料

对照准则条例自我剖析材料 作为热点岗位的部门分管领导,对照《廉政准则》要求,在平时工作中,我能时刻提醒自己,踏实做好工作,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和人民的公仆,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为名利,脚踏实地做好热点岗位的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受到党和国家的多年培养,虽然现在分管全县的规划和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整天和开发商以及包区头打交道,我能以良好的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火热的工作之中。以干好事业作为人生追求,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生活;以为民多做实事为宗旨,不谋取个人任何利益;以“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为座右铭,不怕得罪人。不畏谣言攻击,珍惜现有的岗位,不辜负组织上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工作平台,让我有了这么好的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 二、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热点岗位的各项工作 我涉及的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县城总体规划正在重新修编,城市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飞猛发展阶段,我有多年的工程设计和管理经验,在开发区也分管过征地拆迁等工作,有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分管的经济开发区的园区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全县大城区建设框架已经拉开,沿海港口建设如火如荼,我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下属专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还要处理大量的群众建房拆房矛盾,我能做到学会弹钢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粗细结合,以解决棘手矛盾和难题为目标,以辛劳的工作来锻炼自己,以奋斗为乐,以吃苦为荣,创造性地开展大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不为名利问题而再去浪费自己有限的精力。 三、专心致志,一切围绕热点岗位的各项工作 我与别人打交道,相互间都能保持应有的距离,从不与自身工作相关的人员有经济往来,虚心与客商打交通,热情接待每个来访的群众,认真负责办好每件事,白天忙,就利用晚上干,基本没有假日,夜深人静时也常常思考工作,以合格党员标准对照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团结同志,专心工作。 四、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地做好热点岗位的各项工作 我为xx这块神奇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万千民众而活,我的工作就是建设今天,构想明天,我每天都要和善良与罪恶打交道,接受良心和诱惑的煎熬。我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我要为已经出生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们负责,我今天活着就是为了他们明天能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决不能为眼前而透支未来的和谐,也是为了自己在百年之后能有一片清宁的歇息之地。

所得税准则操作要领解析

所得税准则操作要领解析(一) 马永义/ 2019-01-29 121 0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时至今日,所得税准则仍然是42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准则之一,本文原载《财会通讯》2012年3期上,现分次在本公众号中推出,期望能够对更多的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伴随应付税款法的禁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18号准则》)下纳税影响会计法操作规则的大幅改动,促使人们不得不正面应对《18号准则》所规定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无论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是承担鉴证之托的注册会计师,乃至履行征税职责的税收征管人员和稽查人员均面临着难度不小的挑战。为了帮助实务界的同志从方法论的角度把握《18号准则》的操作要领,笔者在此予以具体解析。 (一)把握所得税准则操作要领的宏观切入点 众所周知,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和实施以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含会计准则,下同)与税收法规之间逐步发生了背离、“会税分离”的态势已基本确立。实务中,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应遵循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通常需要借助纳税调整来加以解决。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继续维持着“会税分离”的基本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实施仍未使该态势发生逆转。 笔者的个人观点是,“会税分离”是准确理解和把握《18号准则》的宏观切入点。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的税额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核定的,该税额的核定与企业依据会计准则而形成的利润总额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企业只需按照《18号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即可。与此相对应,企业财务人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暂时性差异的界定及计算上,以便准确确定企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数额。 简言之,当期应纳所得税的税额是“死数”,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

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所得税-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一、单选题 1、下列事项中,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是( C )。 A、因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B、因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税法折旧年限的不一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D、因企业合并时购买方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A B C D 2、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C、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A B C D 3、下列各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做纳税调增的是( C )。 A、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加计摊销 B、坏账准备的转回 C、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D、确认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上升 A B C D 4、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C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C、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A B C D 5、下列事项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是( A )。 A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金额按照150%加计摊销 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初始入账成本 C 、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大于初始入账成本 D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A B C D 6、下列各项负债中,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C )。 A 、因欠税产生的应交税款滞纳金 B 、因购入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 C 、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D 、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 A B C D 7、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不做纳税调整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处置时取得价款与初始成本的差额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D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 A B C D 8、下列业务中涉及的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是( C )。 A 、企业持有一项固定资产,会计规定按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按8年采用直线法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对所得税新准则的探析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对所得税新准则的探析

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通过倒轧的方法来推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旧准则中企业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应付税款法不要求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也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而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必递延到以后各期,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也要求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但在核算时,首先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交所得税款,最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倒轧出本期的递延税款。 (三)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差额的含义不同 新准则将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因为暂时性差异产生于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所以据以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必然更加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 旧准则中使用应付税款法时不确认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的差异。使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时,虽然也将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递延税款,但该递延税款项目来源于损益表,只是一种纯粹的递延项目,既非资产,也非负债。 (四)所得税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和披露内容不同

其一是资产负债表中区别于其他资产和负债单独列示的,新准则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旧准则是“递延税款”,并在“递延税项”下设“递延税款借项”或“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余额。其二是企业在损益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新准则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旧准则仅包括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其三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计入权益项目相关的当期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等项目单独披露,内容方面的列报和披露,新准则更详尽、完整、规范。 三、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一)真正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适当分离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遵循的原则、体现的要求不同,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会计制度服从于税法;二是两者在尽可能协调的基础上适当分离。 我国早期实行会计制度服从于税法的原则,1994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会计核算与税法开始适度分离,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分离原则继续发展。新准则颁发前,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都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对国家所得税收入没有影响,差别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不同。 同时,很多企业在实务中采用应付税款法,即在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同时,以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这实际上是会计服从于税法原则的体现,

2017年政府补助准则最新会计处理

2017年政府补助准则最新会计处理:(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会 计处理 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财政部于2017年5月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新修改的政府补助准则,在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较之前的旧准则都有一个很大的差异。 新修改的准则在政府补助的分类方面较之前没有变化,也是按照政府补助的资金最终的用途不同,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但是,两种不同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政府补助”和“摊销政府补助”两个方面的会计处理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1.在收到政府补助时:新的准则提供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选择。 (1)总额法:将实际收到的政府补助,全部计入“递延收益”。 (2)净额法:将实际收到的政府补助,冲减所形成的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1】甲企业于2017年7月1日从国外购入一项新技术,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入账价值为300万元。同日,收到政府100万元货币资金补助。假设符合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1)总额法:借:银行存款 100 0000 贷:递延收益 100 0000 (2)净额法:借:银行存款 100 0000 贷:无形资产 100 0000 2.摊销政府补助时:新准则新增了一个损益了会计科目“其他收益”,递延收益的后续摊销不再是固定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1)总额法: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即采用总额法),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计入到哪个损益科目,要根据相关的经济业务的实质,区分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 ①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按经济业务的实质,摊销递延收益到“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日常活动相关) ②与企业非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摊销递延到“营业外收入”或冲减相关损失。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现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应用指南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认识

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认识 【摘要】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先进性出发,对所得税会计改革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应用,最后阐述了此项改革产生的影响及应对办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所得税;资产负债法 新的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所得税准则的先进性 (一)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在旧会计准则中,多以“时间性差异”替代“暂时性差异”;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新准则摒弃了“时间性差异”的概念,引进了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所得或可抵扣金额。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当前会计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包括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内的企业财务会计视角已经由利润表观转变到了资产负债表观。 (二)明确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出发明确了资产和负

债的计税基础,这是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基本理论上的差别。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简历大全/html/jianli/ (三)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旧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里的债务法为损益表债务法;而新准则明确废止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差,因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的,据以核算的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要依据税法和税率的变更进行调整,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与税基之差,因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的,所以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必然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 (四)体现谨慎性原则 新准则设定了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上限:“企业应当以可能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避免了在债务法下如果预计未来会计利润不能大于应税所得,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虚增资产的情况。而且,新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为了与其他资产项目的

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使用指南与释义

政府补助 本章全面论述了政府补助的定义及其特征、分类、会计处理。在学习和理解本章内容时,应当关注:(1)政府补助的定义及其特征。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伹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具有无偿性、直接取得资产等特征。(2)政府补助的分类。政府补助应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掼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除了学习本章节的内容外,还应当认真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相关指南和解释。 第一节政府补助概述 一、政府补助的定义及其特征 为了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通常会制定一些政策法规对有关企业予以经济支持,如无偿拨款、担保、注入资本、提供货物或者服务、购买货物、放弃或者不收缴应收收入等,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但是,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并非都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企业在进行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首先需要根据政府补助准则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来判断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支持是否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如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将拥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分享企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关系,属于互惠交易。这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对企业的投资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是无偿性。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

所得税核算最新方法与举例

征地费用记入“无形资产”的核算某公司准备征用一块土地,征地时首先发生的环评费、赔偿费等先进入什么科目核算?能随时进入“无形资产”核算还是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再进入“无形资产”核算?如记入“无形资产”核算是否进行摊销? 解答: 该公司提到的问题没有明确征用土地的用途。如果是为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适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如果自用,按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征用前发生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中,待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按以上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技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所得税》准则废除了原有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要求企业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并确认、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目前,由于新所得税法与新所得税准则之间产生差异的项目越来越多,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理念的引入,因此,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新准则下所得税不仅仅是费用,甚至可能是所得税收益,这对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费用核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重点在于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一个“计税基础”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计税基础”不同于“纳税基础”。由于计税基础这个概念缺乏逻辑基础,因此“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较好理解,而负债的计税基础通常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我认为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从税法的角度来看资产和负债,反映的是税法对资产和负债有关项目的处理规定;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金额,是会计核算的结果,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定遵循的是会计准则的规定。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核算时通常遵循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3)分析、计算暂时性差异;(4)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5)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最新范文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摘要】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的报告。该研究报告通过比较后指出:“在制定准则,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采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也经历了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到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样一个核算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计量准确性由低到高的过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1987年发

布的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就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当年和以前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所得税纳税影响。1996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也由原来要求企业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改为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此可见,无论从制定准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还是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都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一、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是关键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成为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原来企业适用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有较大差别。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二、所得税准则的比较分析 1、所得税差异的分类方法不同 在原准则中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目的不同,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

对所得税新准则的探析

对所得税新准则的探析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内容包括总则、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确认、计量、列报等六章二十五条,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大突破。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造,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而以前的核算方法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因此,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新层次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探讨所得税新准则的变化。 一、《所得税准则》的取向及其背景 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规范,力图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本次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因此,《所得税准则》完全摒弃了原先的处理方法,一步到位,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全球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会计作为经济交流的“商用语言” 也自然应该顺应潮流,朝一体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据《全球会计准则接 轨――2002年全球调查》报告显示,95%勺被调查国家或地区已经采用或愿意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目前欧盟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已经采用了该准则,美国也大力推动与I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合作。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影响力越来越大,既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又有许多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交流需要我们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以减少交易的成本。 二、新旧准则的比较 新准则主要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新准则中计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发生了变化。 (一)计税差异的不同 新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部分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不一致。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即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财政部 2017年5月10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政府补助具有下列特征: (一)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对于企业收到的来源于其他方的补助,有确凿证据表明政府是补助的实际拨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该项补助也属于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 (二)无偿性。即企业取得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务等对价。 第四条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第五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相关,且是企业商品或服务的对价

或者是对价的组成部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 (二)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不适用本准则。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六条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第七条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八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一、所得税会计中的相关定义 各国在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分类时有所不同: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将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而我国则将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它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2.时间性差异。它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我国《会计制度》使用了时间性差异这一概念。 3.暂时性差异。与我国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公告(FAS 109)及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公告(IAS 12)中,都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它是指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4.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并非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或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则侧重于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它是指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可抵扣税金额。 二、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 1.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①应付税款法。该方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一方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其所得税费用与收入不配比,资产负债表也未能很好地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情况。②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作调整。③损益表债务法。该方法与递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得税税率变更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它以损益表为基础,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本文要试谈使用應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如何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处理 0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首次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力争在不久的时间内涵盖我国大中型企业。《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时确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与绝大部分企业和上市公司目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本文要试谈使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如何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1 资产负债债务法理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1.1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的金额确定其计税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差异称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原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1.2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

新旧所得税准则的比较及其对企业的影响(doc 16页)

新旧所得税准则的比较及其对企业的影响(doc 16页)

新旧所得税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为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对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修仃,本文通过对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结合实例分析所得税计算方法的差异,同时分析新旧所得税差异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新准则应用的意义,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来理解和运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 关键词: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资产负债表法对企业的影响 Old income tax code comparative and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Abstract:Converge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were revised Ding, paper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2006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18 - Income tax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ld criteria,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income and disclosure of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pecification and analysis with exampl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come tax calc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ld and new income tax on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application of new guidelines to help the accounting staff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use new income tax accounting standards Keywords:old income tax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arative balance sheet method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目录

新政府补助准则下的政府补助确认时点

会计技术指引\政府补助 有效期:无 标签:政府补助/确认时点 新政府补助准则下的政府补助确认时点 2017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的修订,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在实务操作上相比原准则有所变化。本技术指引将对新政府补助准则下的政府补助确认时点问题进行讨论。 技术讨论 修订后的准则第六条规定: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相比原政府补助准则,本条内容其实并未发生变化(参见原政府补助准则第六条)。因此,单单从新旧准则的正文解读,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是没有差异的。两个准则的正文均要求在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以及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时,予以确认。换言之,准则正文并未要求企业在实际收到政府补助后才确认。 但是,可能是鉴于当时发布旧准则时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部在旧准则的应用指南中,通过对货币性政府补助的计量进行特别规定的形式,实质上对货币性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进行了补充规定。旧准则应用指南要求通常情况下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实际收到时才确认,除非是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才能在未收到时作为应收款确认(当

然前提是必须满足准则正文规定的确认条件)。鉴于上述特别规定,实务中原先对于并非定额定量的政府补助,都是在收到时才确认。 新准则发布后,未对货币性政府补助的确认时点进行特别规定。因此依据政府补助确认的一般原则,企业只需满足两项条件,即可确认政府补助。不过,由于政府补助的一个无偿性的经济资源流入,何时确认应收的政府补助款,不像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那样可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点。我们建议,企业在判断是否满足“能够符合相关条件”以及“能够收到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发放政府补助的相关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力和资质; 2、企业是否适用相关政府文件,该文件是否普遍适用于其他类似企业,而不仅仅只是适用于该企业; 3、企业申请补助的流程是否合法合规; 4、企业收取资金前是否需要政府部门的实质性审核; 5、历史上同类型政府补助的实际发放情况。 应用举例 示例一 甲公司为一家航空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航空公司可享受缴纳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先征后返政策。甲公司以前年度均能够收到国家财政给予的该项返还资金。 本案中,相关补助政策是适用于所有航空公司,并非仅仅针对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