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产品运销学知识点整理

农产品运销学知识点整理

农产品运销学知识点整理
农产品运销学知识点整理

存在意义:

一、农产品运销的必要性

农产品的属性:季节性;生物性(不确定与品质差异性);易腐性;高心理敏感性。

二、现代农产品运销的经济功能

1、报酬的合理分配(生产者、消费者、运销商的利益均衡)

2、运销导向生产机制的建立(运销导向:产销一致、供需均衡)

3、资源的合理分配

农产品运销存在的具体意义:

1.对个别农民的重要性:对农民生产业务的抉择有很大帮助

2.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

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始;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提供众多就业机会;资源分配更趋合理

3、单项供给曲线及其原因

单项供给现象:①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②当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较少,甚至不降反升

可能的解释:技术; 信息不完备:农民理性决策(分散); 农产品特性(不易储存); 资产(固定成本比重大);预期

4、时差/短、中、长期供应(价格调整时间)

时差的概念: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能立即引起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动,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到相应的农产品供应量变动的时间间隔,称为价格调节农产品供应的时差。

1.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内,供给量取决于现有农产品库存的地区调剂和上市时间的提前或延后,短期调整缺乏弹性。(库存)

2.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上,供应量取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农业生产者在原有的生产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根据市场状况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一般来说中期调整较短期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生产者对于供给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能力。(资金/人力)

3.长期供给:指二、三个生产周期以上,供给量取决于新形成生产能力的大小。农业生产者可以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农产品长期调整更具弹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供给量。(技术)

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相对性:同一时间长度,对一种农产品来说是短期的,但对另一种农产品可能是长期的。

1、农产品的生产量从长期来看,其变动有一定的循环周期存在,价格也呈现出循环波动。

2、各种农产品价格循环变动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价格波动周期取决于生长周期。

循环变动与季节变动的差异

1、均因供需失调所引起的。

2、季节变动的起因:主要是季节的变动带来农产品生产成

5、农产品运销的职能(小标题内容)

交易职能

1、交易职能是指涉及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2、本质:完成商品交换。

3、交易行为包括商品的收集和销售。

运销商在产地收集农产品,运到消费地销售,并决定价格以完成所有权的转移,使产销达成平衡。

实体职能

1、实体职能是指与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工处理、包装、运输、储藏相关的经营活动。

2、实体职能均涉及到产品实体在形式、时间和地点的改变,实现效用创造。

3、耗费成本 VS 实现价值增值

主要内容:1、运输职能;2、储藏职能;3、包装职能;4、加工职能

辅助职能

作用:

(1)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间、地点、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促进供需平衡。

(2)国家储备以应付战争、灾害等事件。如国家粮食储备。

(3)增加了产品的时间效用

类别:(1)运转储藏(2)季节性储藏(3)留存性储藏(储备性存货)(4)投机性储藏

6、质量与质量分级/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

质量定义,即“某一食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既定需要的全部特征”按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将商品分为三类:Ⅰ:搜寻品;Ⅱ:经验品;Ⅲ:信任品:

Ⅰ:搜寻品特性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觉察到的,包括产品的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包括商品品牌、标签、包装、销售场所、

价格和产地等特征,而内在特征则包括颜色、新鲜度、大小、形

状、成熟度等特征。

◆市场是有效的传递质量和价格信息的机制。搜寻品完全

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安全问题。

Ⅱ:经验品特性

◆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后能够判断,如口感、鲜嫩程度、

香味以及某些使人在食用之后立即致病的细菌污染等特征。

◆尽管经验品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可通过

企业的声誉机制(品牌)而不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

量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Ⅲ:信任品特性

◆指那些即使消费之后消费者也没有能力了解的有关食

品安全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特征

◆信任商品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不能区分高品质或

低品质,生产者也很难建立质量声誉,食品市场甚至会出现劣货

(低质量、低成本)驱逐良货(高质量、高成本)现象。需要第

三方独立的质量见证和管理性的干预

质量分级:根据公认的标准对有差异的产品进行整理分类,使得每一类别的产品的质量保持一致的行为。

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CCP体系

7、运销商的种类/运销组织种类(垂直协作)

一、按照流通职能分类

1、负责产品收集的运销商

2、负责产品批发的运销商

3、负责产品零售的运销商

二、按照是否拥有对产品的所有权分类

1、普通运销商有所有权

贩运商、批发商、零批商以及零售商

2、职能运销商无所有权

如代理商、经纪商、拍卖商(起媒介作用)

三、按照各运销主体在运销过程中承担具体职能分类

1、收购商;

2、运输商;

3、批发商;

4、零批商;

5、零售商;

6、拍卖商

运销组织种类

农产品运销组织的类型(分论一):国合农产品流通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商业性农产品运销企业

农产品运销组织的类型(分论二)市场交易合同交易合作社垂直一体化企业

垂直协作含义: 垂直协作是指在某种产品的生产和运销垂直系统内,协调各阶段的所有联系方式。

(垂直协作形式包括市场交易、契约(合同)、合作社和垂直一体化等各种形式。因此,垂直协作实质上是一种关系连续体,市场交易和垂直一体化是垂直协作的两个极端形式,居于两者之间的是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契约关系,合作社或战略伙伴等。)

垂直协作的形式:(1)市场交易;(2)合同形式;(3)合作社;(4)垂直一体化经营

8、农产品运销渠道7种类型(零售商、批发商、加工商、收购商、代理

商)

(一)生产者—消费者

1、这种模式又叫直接渠道。

2、它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任何中间商。

3、是最直接最简单和最短的渠道类型。

(二)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也称一层通道。

2、它是指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转卖给最终消费者。

3、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经过一道零售环节。

(三)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和零售商所采用。

2、农业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零售商,最后出售给消费者。

3、我国大中城市大宗蔬菜购买主要通过这种渠道流通。

(四)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主要形式,在生产者和批发商之间又经过一道收购商环节。

2、收购商起到了集中分散货物的作用。

3、农产品的收购商有两类:

①基层商业部门设立的独立核算的收购站和供销社:政府或企业性质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后然后交给市、县商业批发企业(大型收茶叶、蚕茧);

②个体商贩:多由个体组成,收购农副产品后然后转卖给批发企业。

(五)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是生产者将农产品出售给加工商,而不是批发商。

2、采用这种方式的是原始形态,不适合消费者直接消费,必须经过加工的农产品。

3、加工是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主要环节,采用这种渠道模式,一般在农产品产地设有农产品加工厂,便于生产者直接出售。

(六)生产者—收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这种模式是收购商到生产者处收购,转卖给加工商,加工之后通过批发零售环节最终实现产品销售。

2、与前一个渠道不同的是,这类农产品大多是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运输,或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额才能销售的产品。

(七)生产者—代理商—收购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1、多了代理商的环节。

2、代理商存在的意义在于它并不拥有产品的所有权,只是代理收购并销售。

9、农产品市场特性/农超对接与传统模式优劣势

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1. 农产品市场是比较典型的自由竞争的市场。

2. 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 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

传统模式(批发市场模式)与农超对接的优劣比较

(1)传统模式

自上而下,有基础,适应现阶段发展水平。流通成本高;一次性买断造成的投机主义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信息不畅,逆向选择

(2)农超对接

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紧密机制,实现三方共赢;信息的闭路回流,保证了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多方博弈下的质量保证。

标准化要求,冲击传统生产方式;合作组织化水平低,承接功能有限;资产专用性高,增加经营成本。

和规模有关系

10、农产品价格政策(稳定和提高)

稳定价格方法(一)(二)

(一)平准实物法

1、丰产、价低—储存

价格上涨—抛售储存(紧急进口)—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市场收购—价格上涨

2、条件:耐贮藏;充裕的基金;足够的库存

3、关键:价格安定带

(二)平准基金法

1、首先:确定价格波动范围,制定法定程序

其次:高价时征收一定基金; 价格下跌—补贴生产者

2、支持产业,发展生产

3、关键:确定价格波动安全带

4、好处:无需大量资金收购和储存农产品

提高价格方法(三)至(九)

(三)关税、变动税及进口限制

1、适合国家:生产不足需进口国家。

2、目的:提高国内价格,诱导国内增产,进而减少进口。

4、政府增加收入,成本转嫁至消费者。

(四)无追索权贷款

1、首先:农民用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农业部)商品信贷公司获得为期10个月贷款;

贷款额 = 抵贷价格(政府设定)×农民所有农产品数量

2、其次:当价格走低(小于抵押价格),农民可不归还贷款,且政府无权

索回贷款;当价格走高(大于抵押价格),农民可赎回农产品;

3、实质:价格保护(适用于耐储藏产品,美:谷物、棉花)。

(五)直接收购

1、首先:设定保证(支持)价格(一般大于均衡价格)

2、其次:政府直接收购市场上多余的供给,保证市场价格达到支持价格。

(六)差额补贴

1、首先:确定目标价格(成本加适当利润,且大于抵贷价格)。

2、其次:当市场价格小于目标价格,则政府按目标价格与市价差额进行差额补贴。

3、实质:目标价格为农民最低保护价格。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购买农产品。

(七)消费补贴或出口补贴

1、政府为保证价格持续在均衡价格之上,可采用国内消费补贴或出口补贴,以促使需求曲线右移。

2、消费补贴:如台湾的学童乳供应; 出口补贴:如欧盟对富余小麦和乳品的处理

3、效果准确性:如果对消费者的补贴金额不用于(少用)食品消费,则无效果(或效果不大)

(八)灾害补贴

1)对因自然灾害而不能播种或严重减产的农产品进行补贴。

2)我国办理此项业务的部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产保险公司

(九)控制供给(作物面积限制、运销配额、土地休耕)

1)短期:可储藏剩余物品

2)长期:限制生产或放弃、给予生产者补贴

3)使用情况:成为美国农业支持计划的主要特色;销售限制、运销限制较难控制,面积限制和土地休耕较易控制

11、农产品价差/农民分得比(影响因素)

运销价差:消费者支出中被运销部门占有的部分

农民分得比率: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所付价格一部分归农民所得,一部分则归运销商,前者占消费者所付价格比率,即为农民分得比率影响因素:

1、产品的易腐性;

2、加工程度;

3、体积与价值比:如单位体积价值比较小的农产品;

4、生产的季节性:如明显的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常年性;

5、运销商市场势力

6、完善的垂直统合

12、运销效率中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及其衡量指标

(一)技术效率—营运效率

1、概念:是指运销职能的有效执行,或改进运销设施与工具而产生的效率

2、技术效率涉及包装、加工、储藏、运输和其他运销活动的实际操作效率。衡量技术效率的指标

营运效率的衡量指标:

1、损耗率

1)运销损耗:包括农产品自然腐败或死亡之外,还包含擦伤、磨损、破烂、风折,甚至破损不能食用等。

2)损耗率降低方法:可通过包装方法和装卸操作方法的改进、分级工作的严格执行、运销设备的改进而降低损耗率

3)不同种类农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希望控制趋于零)。

2、产品在运销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

1)概念:尽可能减少运销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技术效率。

2)减少层次方法:

①改变传统的三级市场销售(产地批/销地批/零售农贸市场)等传统做法(制度)。

②提高商贩的经营规模是关键因素。

3、食品经过冷藏系统的比率

概念:是作为衡量技术效率的重要标准。对于易变质或者腐败的产品必须经过冷藏系统,在低温下运输贩卖,以确保产品品质,维护消费者健康。

(二)定价效率—经济效率

1、概念: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农产品价格变动反映价值增值的正确度、精确度以及变动的速度(资源的有效配置程度)。

2、主要讨论:在营销过程中,产品价格的增加有多大程度的自由并能准确体现产品本身价值的增值,以及如何在营销和分配中让不同的利益主体接受。

衡量定价效率的指标:

1、价格季节变动幅度—变动幅度大,则价格效率低

生产旺季大跌,淡季暴涨

可能的原因:缺乏储藏设施,市场信息不灵通

2、运销价差大小

(1)成本:运销中发生的费用(设施的利用/产品形式/时空/损耗程度)。

(2)利润:合理与非合理利润,考虑产品性质,营业风险,资本投资,商品周转率、工作辛劳度以及职业社会地位。

3、市场控制力:市场是否由少数大厂商操纵控制;价格控制力大,定价效率低下

4、价格敏感度指数:指产地价格与零售价格变动后相互调试所需时间距理想时间相差大小的程度。

产地价格下降,而销地价格反映较慢

原因:销售者心理、信息不流通、市场势力、消费者心理等。

标准试卷与答案_农产品运销学

一、判断( 1 分×15=15 分)( 正确打√,错误打×) 1. 农产品的总量均衡,即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 2. 同一农产品在产地阶段的价格弹性较零售阶段价格弹性小。√ 3. 农产品供给不易迅速调整,存在时滞。√ 4. 运销就是运输加销售。× 5. 搜寻品特性是消费者购买之后能够觉察到的。× 6 √ 7 × 8 × 9 √10√ 6 . 质量和质量标准均是客观的用语。 7 . 市场外流通不需经过市场。 8 . 佣金商,拥有农产品所有权和控制权。 9 . 产品因素和市场因素是企业在选择渠道时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 10 . 现货交易包括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 11. 农产品运销渠道等同于农产品实体转移。× 12. 对于一些名特优农产品, 为保证质量和信誉, 常采用较窄渠道。√ 13 .技术效率和定价效率是通常总是同向变化的。× 14 .高价差导致高生产者价格× 15 .价差和利润是一回事。× 二、单项选择题( 1 分×10=10 分,答案以ABCD 任一表示) A B D C C B CCDC 1. 收购价格主要由()决定。 A生产成本 B 运销成本 C 批发价格D 零售价格 2 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将其价格尽可能定得高一些,利用新产品的特点和没有竞争对手的优势,尽可能在短期内赚取更多的利润,尽快收回投资。这种定价方法为()。 A市场渗透定价法 B 市场撇脂定价法 C 成本加成定价法D 随行就市定价法 3. 被称为写字台批发商的是()。 A托售批发商 B 现购自运批发商 C 卡车批发商D 承销批发商 4. 运销职能是为了完成运销过程而采取的主要专业性活动。加工和农业保险分别属于( )与( )职能。 A交易与实体 B 交易与辅助 C 实体与辅助D 销售与实体 5.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属于()组织。 A国合农产品流通组织 B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C 商业性农产品运销组织D 以上都不是6. 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鲜活商品,易腐易损,故其销售渠道应尽量()。 A长些、宽些 B 短些、宽些 C 长些、窄些D 短些、窄些 7. 下列不属于政府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征的有()。 A交易量大 B 品种单一 C 一对一谈判方式D 保证金制 8. 下列不属于农产品运销创造出的效用有()。 A形式效用 B 地域效用 C 辅助效用D 占有效用 9. 假设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每年净增加率为1%,猪肉需求收入弹性为0.45,国民收入增长率为8%,即可得每年国内猪肉消费量之增长率为( )。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产品笔记

《食用农产品》笔记 第二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通过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集中交易市场,是指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 第六条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销售活动,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由本单位出具产地证明;其他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或者个人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由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等出具产地证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食用农产品标志上所标注的产地信息,可以作为产地证明。 第十四条供货者提供的销售凭证、销售者与供货者签订的食用农产品采购协议,可以作为食用农产品购货凭证。 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出具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或者销售者自检合格证明等可以作为合格证明文件。 销售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检疫、检验的肉类,应当提供检疫合格证明、肉类检验合格证明等证明文件。 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载明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销售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项目。销售凭证可以作为销售者的销售记录和其他购货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凭证。 销售者应当按照销售凭证的要求如实记录。记录和销售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 第二十三条销售者应当具有与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和贮存场所,保持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二十四条销售者应当具有与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备或者设施。 销售冷藏、冷冻食用农产品的,应当配备与销售品种相适应的冷藏、冷冻设施,并符合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环境等特殊要求。 鼓励采用冷链、净菜上市、畜禽产品冷鲜上市等方式销售食用农产品。 第二十五条禁止销售下列食用农产品: (一)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 (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产品营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产品营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下自发地配置生产资源,解决 与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2、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其所依据的标准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地理因素、、心里因素和等。 3、市场商品的购买,是的起点,也是市场的的第一个环节。 4、储存量和受产品生产周期、、销售量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5、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是对市场机会的,因此,分析市场机会,找到机会点,是成功的关键。 6、商品编码化有利于商品分类的标准化和建立系统,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和。 7、品牌是一种,是一个富含品质、服务、的名字。 8、一般来说,迎季农产品供应量大,价格相对;过季产品需要储存与加工,且供应量小,价格相对。 9、农产品定价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在定价时,利润水平要参考销售地区同类农产品的利润水平来确定,以增强销售价的。 10、农产品运输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解决农产品市场之间的矛盾。 11、在人员推销活动中,推销人员、和是三个基本要素。 12、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现代营销方式。 13、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原则和立场,我国确立了以《》为基础、采取逐步开放的方式、合理确定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 14、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我国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区域性大力地扶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是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 1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开展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的增长。 16、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双轨制”下自由流通部分的,以保证粮食的健康发展。 17、营销人员不仅要及时搜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还要及时反馈给果农或,这是解决市场水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18、饲料行业本身存在过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弱等方面问题。 19、农产品营销代理商既要成为企业的,又要成为顾客信任的。 20、农产品经纪人在与客户进行谈判时,要掌握一定的,善

农业名词简答整理

循环农业:是将循环经济观引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中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为目标的现金经济发展模式。其遵循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行为原则,通过优化从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友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地区、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个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就是农业产业各部门和个部门内部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农业宏观调控: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门和领域中的特殊体现,它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质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农业行为,是政府干预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 农业信贷:是金融组织在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是动员和分配农村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以供应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周转需要的一种活动形式。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模式: 内涵:有 模式: ①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即通过不用或少用话费、农药,围绕农业自然再生产特性来组织生 产,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②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主要是以科技进 步为依托,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实施现代经营方式,实现生产的集约化。 ③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农业。这种模式主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强调农业生 产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农业宏观调控的作用: ①有利于促使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上的基本平衡。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加大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降低不凉自然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粮食产量的波动幅度;健全全国有粮食储备体系,增加粮食储备。 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中国人口中,农民占主体,农民收入水平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速度。 ③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农业宏观调控可提升产业和农 产品结构的层次,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特点: (1)布局区域化。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布局。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要素配置,确立主导产业,实行连片开发,建立生产基地,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联合成千家万户的规模经营,创造区域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2)生产专业化。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集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做到主导产业商品基地布局专业化,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相结合,将初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加工制作成为最终产品,以制成商品品牌形式进人市场,从而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3)企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其突出特点是规模化经营。通过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产品销售及配送操作流程0001

农产品销售管理暂行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农产品营销管理,确保销售及内部配送操作流程 畅通无阻,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无障碍,确保公司财产不受损失,特制定本流程。 、供应酒店操作流程: 1、对接方式:酒店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直接与生产部负责人,电 话联系或下联络单; 2、配送部门:以生产部为主,营销部为辅; 3、开票要求:由生产部统一开票,注明客户、时间、品名规格、 数量、单价、金额、开票人。如有折扣的,需注明实收金额;如属处 理品,需备注说明,销售单需由生产部项目负责人或本小组组长签名; 4、采摘及送货:统一由生产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安排出品小组人员采摘,由生产部销售开票人员负责当场过称,当场开票,并由项目负责人或本小组组长当场签字,双方确认数量、单价、金额;并将销售单2-5 联撕下交生产部送货人,送货人到二到门时,需将销售单第五联“出门联”交值班安保,并主动配合安保人员对货单进行验证。没有销售单“出门联”或销售单与实物不符的,值勤保安不得放行; 5、签收办法:凡是供应酒店的农产品,统一由生产部配送到酒店仓库,由酒店仓库当场验收入库,验收合格后由酒店仓库经办人在生产部开出的销售单上签收,并留下第四联“客户联”作入库凭证。 如酒店大厅有用餐客人急要的,生产部送货人可直接将货送到酒店大

厅,但需有酒店吧台收银员签字确认,吧台收银员将“客户联”第四联留存交公司财务。如验货时生产部销售单与实货不一致,由酒店收货人在销售单上注明实收数量及金额,并由生产部送货人当场签字确认。生产部送货人凭酒店相关人签收的销售单第二、三联到生产部开票处报账(第三联交生产部项目负责人) 6、注意事项: (1)、只有用于销售给酒店用餐客户的农产品,吧台才能签收, 并要在当日的酒店营业报表上农产品收入栏中反映, 酒店厨房及榨汁需用的,必须由仓库签收入库再领用; (2)酒店经理为用餐客户代购的农产品,且又不在酒店报表上 反映的,先由酒店经理签收,财务先挂酒店经理欠款,待酒店经理将客户签单报财务后,财务再转挂客户欠款,如欠款收不回的,由酒店总经理负责; (3))生产部为酒店配送农产品所用销售单,必须开据独立一本 票据,不得与其他销售混用,便于随时对帐; (4)、温室大棚(徐晓梅负责)蔬菜配送方式暂时仍按目前方式 操作。 7、配送酒店流程图: 酒店=> 生产部——技术员——目组——酒店仓库 酒店经理直接联系生产部经理,然后由生产部经理安排相关系列工作,最终送达酒店。 二、客户自由采摘操作流程: 1、客户信息汇总及接待: 1). 公司领导、销售部门、酒店顾客、自然顾客等来自各个方 面的信息,统一汇总至营销部,由营销部安排和负责全程接待及相关事宜的沟通; 2). 营销部接到采摘信息后,应需事先知道生产部做好采摘准 备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农产品运销学重点整理

1.运销的含义、四种效用,存在意义 运销: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地传送到消费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全部经济活动=流通。 四种效用:形式效用、地域效用、时间效用、占用效用。 存在意义:必要性: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生物性、易腐性、高心理敏感性等属性; 现代农产品运销具有报酬的合理分配、运销导向生产机制的建立、资源的合 理分配的功能; 具体意义:对农民:对农民的生产业务的抉择有很大帮助 对整个经济: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始;是 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资源分配更趋合理。 2.各类农产品需求弹性/同一农产品在产地阶段的价格弹性较零售阶段价格弹性小。 3.单项供给曲线及其原因 单项供给现象: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当价格下跌是,供给减少较少,甚至不降反升; 原因:技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提高刺激农民采用新技术,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但农民不会因此对新技术弃之不用,所以);信息不完备:农民的理性决策(分散);农产品特性(农产品的生物特性造成农产品的供给存在时滞,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决定其不能立即调整农产品的生产,所以);资产(固定成本比重大,使得生产成本无法随产量的增减而等比率变动,固定成本一旦投入就必须继续生产,只能适当减少产量);预期 4.时差/短、中、长期供应(价格调整时间) 时差: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能立即引起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动,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到相应的农产品供应量变到的时间间隔,称为价格调节农产品供应的时差,或者叫时滞、时间滞后等 短期供应:指一个周期以内,供给量取决于现有农产品库存的地区调剂和上市时间的提前或延后,短期调整缺乏弹性(库存); 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上,供应量取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农业生产者在原有的生产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根据市场状况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一般来说中期调整较短期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生产者对于供给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能力。(资金/人力)长期供给:指二、三个生产周期以上,供给量取决于新形成生产能力的大小。农业生产者可以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农产品长期调整更具弹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供给量。(技术) 5.农产品均衡概念/农产品价格的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 均衡:农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量均衡;结构均衡,供给一方的结构因子与需求一方的结构因子在构成和数量上都能大致吻合。 价格的季节性变动:农产品价格的季节变动,主要是农业生产(或需求)受季节影响而发生季节间的产量不同所引起的;农产品供、需的季节变化是造成农产品价格季节变动的重要因素;供需变化一致时,价格季节变动不明显,不一致时,明显。 主要影响因素:供给方面的原因(生产季节性和耐储性);需求弹性的大小;市场宽度价格的循环变动:农产品的生产量从长期来看,其变动有一定的循环周期存在,价格也呈现出循环波动;各种农产品价格循环变动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价格波动的周期取决于生长周期。 差异:1、均因供需失调所引起的。2、季节变动的起因:主要是季节的变动带来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差异所致,主要来自自然因素,是周期较短的波动;3、循环变动的起因:则来自人为因素,是周期较长的波动.当农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生产的过度调整,加上农业生产对价格反应有时滞,产生农产品价格循环不断的波动。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产品销售分析

农产品销售分析 摘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农产品营销学固有的内容,它伴随农产品营销的发展而发展。尤其在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发展迅速,农产品市场已经从供给管理为导向的营销观念转向产品需求管理为导向。由于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改造和创新具有时滞性,所以在农产品营销运作中,往往更注重产品、定价和促销等营销策略。但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将会保持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字:营销渠道的作用营销渠道的分析营销渠道的建议发展趋势 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混杂,部分人对其认识不够清楚,不够深入,本人从历史演变开始分析,循序渐进,力求提出切合实际的分析与建议。 历史演变 1、农产品运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产品营销的产生阶段,也是市场营销学产生的阶段。在该阶段,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形式为生产者——消费者的直接销售渠道。由于在该时期美国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提高,加上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使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客观上造成了城市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使对农产品的购买能力下降,农产品市场价格相对提高。解决该题的主要方法是如何选择便捷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销售价格。因此,许多学者将这个时期的农产品营销学表达为“农产品运销学”。 2、中间商销售为主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美国农产品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现了过剩,形成了农产品买方市场。农产品营销已不是如何降低渠道成本和提高营销效率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使过剩的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换。而以前的农产品

运销方式,显然带有生产主导性,生产者缺乏市场驾驭能力,这样出现了对中间商的选择和培养,通过中间商的市场能力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完成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所有权转移。因此,在该时期许多人把农产品营销等同于农产品推销学。 3、垂直一体化渠道阶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中间商在农产品市场交换中占有主导地位,传统的营销渠道系统中的中间商(渠道成员)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相互排斥状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有权转移环节多,各渠道成员为自身利益,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利润绝大部分被中间商掠取,生产者往往得不到农产品在市场交换中的平均利润,受到中间商的盘剥。为了抵制这种盘剥,农民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生产者联合体,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垂直一体化渠道系统。主要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和农商综合体中心的垂直渠道系统的形式。使农产品营销渠道延伸到生产领域。 4、以顾客为中心的渠道阶段。20 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农产品营销渠道活动从消费领域开始,形成了以顾客导向为特征的营销观念。农产品渠道的设计以为顾客便利和服务顾客为中心,使渠道设计从些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使农产品营销渠道延伸到消费领域。 5、渠道整合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农产品营销渠道从过去传统的营销渠道系统发展到整合的营销系统。渠道成员间的关系由原来各自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竞争关系整合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的服务目标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渠道成员间的各种合作关系。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农业联合体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的主体。农业化的发展要求农业中许多部门(如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机构和加工机构)从农业中分裂出来,形成以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这种综合服务使农产品营销渠道延伸到农产品产前的服务领域和其他辅助的服务领域(如银行、保险、运输、咨询等)。以上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伴随农产品营销的发展而变化。同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演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前三个阶段属于以生产为导向型的农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整理答案

农业经济学2016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题目加粗,加粗加下划横线的是重点)一、概念 农业:指人类利用生物的生命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改进生物的生命进程,从而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或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

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