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课请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上课请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上课请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上课请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苏州工业园景城学校开学第一课备课教案

当老师与同学们互相问好时,课堂就正式开始了。同学们会问好吗?生发言回答,然后老师提出上课师生问好的要求(内容与形式固定且声音响亮整齐),接着马上练习

(完整版)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张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我认为,叶老的论述是对大量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非常正确的。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尤其应该注意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中尤其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农村小学生有不少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教室校园环境差。学生带零食,买东西,吃后口袋、果皮、食物壳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学校老师虽做了大量工作,但病根未除效果甚微。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留长发,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的同学较多。各年级学生中皆有几个戴“黑项圈”的学生。中低年级不洗脸、不洗手者常见。这些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生精神风貌,影响了校风校貌。有些学生在校参加卫生扫除拖沓、马虎。在家很少参加家务劳动,一些学生从未做过家务,不知劳动的艰辛。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去纠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习惯,是一种行为习惯性的动作,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后天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形成。也就说这是条件反射长期反复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小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升华为“习惯成自然”,便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他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就于同行谈谈。 首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应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抓起。让他们对卫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意义,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其次,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卫生要求。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保健究竟要做些什么,把要做的内容公示给学生,让他们照章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可以作为大的方面的要求,但内容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对此,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衣着干净整齐。不要到处乱坐乱挨,保持衣服的干净与整洁,勤换勤洗。 ——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每天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要经常洗澡洗头,保持指甲整洁卫生,这样才能及时清除身体上或头发上的细菌和灰尘。 ——注意睡眠习惯。要按时睡觉,并且保证睡眠时间应充足,每天在九小时以上。睡眠的姿势要正确,不要俯卧,不要蒙头睡觉。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量进餐,定时进食,少食或不食零食,不要过多地吃甜食。要让孩子们“杂食”,不挑食。吃饭时要专心,不要看书、玩耍、说笑。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贪食,不喝生水,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更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教育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动性。 从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还没有摆脱理论灌输的教学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表现尤为突出,既违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如何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与途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首先,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灌输,只能渗透价值观问题直接指向人的灵魂,以说教的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我认为应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比如,根据课文的内容,把相关的价值观理念渗透进去。 其次,价值观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价值观教育带有鲜明的活动性,通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以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比如,讲安全保护,在课堂上,讲如何安全保护的技巧,不如把学生拉到街道上,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在哪里。要让学生爱惜周边环境,做环境的守护者,我们便可以把学生带到村庄、河边,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必要性,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乃至人类的危害。让生动的现实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后,价值观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有时我们开展一项很好的活动,学生也受到了教育,但是,活动结束,如果没有后续措施加以巩固,很可能成为一时的冲动,如果常抓不懈,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把自然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我们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个敬礼的小男孩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应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和上网查阅资料等。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文体活动。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学生积极性,我们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计划定好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计划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2、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这既要教师随时督促,更需要学生严格训练。由于学生年龄不同、个性有异,每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要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精选.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吧”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网吧的作用和意义,进入网吧可以学习电脑基础知识、通过上网可以查阅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可以发送信件、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好处是很多的,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己是不争的事实。但也许我们都听到或看到了不少负面影响:那些遍布城乡角落的网吧,像一个个美丽的陷阱,使许多学生丢魂失魄、丧失意志、无心学习、前途废弃。一到寒暑假,学生们更是肆无忌惮,不少学生生通宵达旦地玩电游、上网。网吧已成为目前教育和社会、家庭的一大障碍和症结,也是社会上产遍忧虑的一大社会焦点。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只有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各级社会监管门扎实工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开创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网络德育研究,特别是小学生的网络德育研究在起步阶段,目前大家都在探索中,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发展的同时,更让人们深切的体会到了它是把双刃剑。

大部分小学生利用网络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能够良好的运用网络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但是还有一部分发育较早的学生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跌进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一些学生在论坛上谈论的内容和见解让我们触目惊心,从思想、道德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方面暴露出了他们许多幼稚的认识,部分学生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内荒废学业。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学生中虽然不能代表主流,但如果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其负面效应将相当大。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 小学生爱玩游戏,看见某些网吧的电脑里有游戏,还是些同学最爱玩的游戏,就会经不住诱惑进了网吧。有的同学第一次玩游戏,就迷上了游戏。几乎上学的五天内天天放学去网吧玩,休假日作业不做,整天呆在网吧。最后甚至连饭都不想吃,父母问起来随便找个理由。天天去网吧,视力越来越差。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还要去玩。学习也越来越不好,直到上课都想着怎么玩好游戏。有许多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上网成瘾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也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了。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是目前大多数小学德育工作者值得深究的问题。 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网络三个魔爪,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大家也可能在电视上、报纸上没少见到这方面的消息,入网吧成癖,心灵扭屈,把钱花完以后就去抢劫、偷盗、打伤杀死老板......这些例子可以说是枚不胜举。在社会、在学校师生中造成极坏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铺上联办小学张磊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在整体上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但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给青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农村学校中,留守孩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了放任自流、迁就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使少年儿童普遍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四、麿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和最佳期。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理论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实施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培

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入手,把行为习惯渗透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教学区与生活区等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做人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纪的迁移促进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具体作法。 一、感受美,创造美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丑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丑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举行“我爱整洁之美”剪贴报制作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辽源市实验小学包艳红 一、为什么要加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民的希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所以说,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是造福下一代的“造福工作”,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利民工程”,。 小学生思维简单,思想单纯,应变能力较差,并且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由于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得机动车辆行驶的特点,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对违章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令正常行驶的车辆防不胜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有利于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有利于学校、家长的正常学习、工作和教学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要知道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 车辆、行人在街道和公路上因违反交通规则和有关交通管理规定,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物资损失的事故,称为交通事故。当今世界各国由于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占了各国非病致死人数的一半以上,是各类事故中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事故。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任何灾害甚至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要大。交通事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成为许多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据权威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5万多人;我国每年有近十万人死于车祸,平均每天二百多人。可见,交通事故与整个人类已经休戚相关。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他们在街道或者在公路上行动,便随时随地受到交通事故的威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交通事故的严重危害性,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并且还要知道交通事故具有的以下的特征: 1、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无论对交通事故的一方、两方、多方,还是他们的亲属及工作单位来说,都是突发性的,毫无思想准备,特别是给亲属带来突如其来的打击,危害极大。 2、交通事故涉及面的广泛性。在交通事故中每死伤一人,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和损害到5-6个家庭。 3、交通事故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用形象的话来说:“你不撞别人,但别人可能撞你。”无论什么人都存在着死伤于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4、交通事故隐患具有频发性。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我国每个机动车驾驶员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险情,每次险情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三、要知道人是确保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实践证明,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车辆性能不好,道路质量差,气候恶劣等,都可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在这诸种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车辆是由人制造、驾驶和使用的;道路是由人修筑、管理和使用的。车辆和道路是死的、无意识的、被动的,而人是活的、有意识的、主动的。据资料表明,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人员或行人的麻痹疏忽或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因此,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确保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维护交通安全,首先要抓好人的安全教育,使人人懂得交通安全常识。 1、什么是道路? 所谓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2、什么是车辆? 所谓车辆,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其中,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键词】培养激发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

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一、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之中 小学生品行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处在萌芽状态,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抽象的道德观念难以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很难收到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又要抓好时机随时进行,在这里,我认为有几个条件需要注意: 1、环境的作用 环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常规培养的一致性 现在小学里从六周岁半就进行一年级学习,他们从一个耍孩子走进课堂,受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的约束,况且,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宠爱他们,常规教育是对学生正确执行生活中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

育。对小学生常规教育就坚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小学生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入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按时上学,有规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寓教于教育活动及学习过程中 小学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及其自觉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的素质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1、以诚相见,融洽感情 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语言,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寓教于乐。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太理解那些道理,另一方面是讲多了他们会感到厌烦,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肯定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即孩子的好奇心理,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懂得道理。如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二、联系实际,寓教于实践活动中。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结合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道理,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们明白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

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因为,表扬是为了让学生们都向那位受到表扬的同学学习,也是寓批评于表扬中,达到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效果。 五、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 平时对于班里少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专心的学生,要与家长及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并采用“奖星制”,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快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家长的帮助,这些问题孩子有了一定进步。 四、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老师就要带头礼貌用语;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老师就要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要求(二年级)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要求 (一)学习习惯 (二)行为习惯 二年级 1、上课端正坐好的习惯。正确的坐姿:坐要正,头要正,不偏头,不斜视;肩要正,身体背部与椅背平行;挺起胸,身体上身不前倾,不后仰;两脚平放,小腿垂直地面,两脚自然放松。 2、正确读写的习惯。注意读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课间做正当游戏的习惯。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爱护游戏伙伴。 4、团结互助习惯。同学间要相互谦让。 5、上下楼道右侧通行,轻声慢步的习惯。出入教室、功能室、会场等活动场所时要右侧通行,轻声慢步,不拥挤,不抢道。 6、尊敬老师的习惯。见了老师问“老师好”; 7、与人和睦相处的习惯。尊重同学,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相互礼让,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不给同学取绰号或花名,不挖苦讽刺他人,不说让对方难堪的话。如果伤害了他人,应该及时真诚地道歉。 8、借东西要还的习惯。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对别人的东西要加倍爱护,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任何时候得到别人

的帮助,都要及时表达谢意。 9、尊老爱幼的习惯。尊敬长辈,爱护晚辈。 10、爱护公物习惯。公共财物是大家的,而不是个人的,不能独自占有,不能随意损坏。 11、勤俭节约的习惯。不随便倒掉饭菜,不浪费一粒米、一张纸。不乱花钱。 12、有错就改的习惯。不怕犯错误,只要有改正的勇气和精神就好。 13、注意安全的习惯。要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要注意用电、消防、日常饮食、游泳、交通、防雷电等安全。 14、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的习惯。讲文明,懂礼貌,不说不文明的语言,和同学友好相处,谦恭礼让,不打架。 (三)生活习惯 1、坚持刷牙的习惯。 2、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3、勤洗澡、勤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必须洗一次澡,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指甲内保持无污垢。指甲稍长即剪。 4、仪表大方得体的习惯。头发按时梳洗,勤剪头发。 5、保护眼睛的习惯。不在强烈的阳光下和暗弱的光线下看书。不睡在床上、坐在车上看书。不在路上边走边看书。看书时间不能过长。眼睛疲倦了,要闭目养神或朝远处眺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6、养成定时饮食的习惯,按时吃饭,不吃零食。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下面仅就我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以人育人 思想政治的实质就是育德。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我觉得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示范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如:我们在教室地面上捡起一片碎纸;细心地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当有的孩子生病时关切的问候一声;哪怕是“你真棒”这样简单的三个字……点点滴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

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德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博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爱,我班有个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两门课程都没有及格,一年级就考不及格,我觉得她是一位比较笨的学生,后来经过反思,我感觉这个成绩也有我的责任,是我对她的爱不够,对她的关注不够。后半学期我一有时间,就单独把她没学会的内容教给她,也让其他同学多帮助她,期末考试,她的两门成绩都超过了80分。其次要爱得深刻,要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我要求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来判断正确与错误时,突然一位女生站起来说“我分不清左右手。”全班同学大笑起来,我说:“请你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我边示范边说:“这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叫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爱因斯坦有一次竟忘了自己的姓名。”然后,我接着说:“分不清左右手的问题都敢提出来,这是一种敢于质疑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有了这种好习惯,你一定能学得很好。”这本是一件让我动怒生气的事情,但仔细一想,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尊,我们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和灵性。另外,我觉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古交市梭峪乡中心学校闫建梅 有这样的名言:“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从教多年,我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掌握差异,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脾气性格各有不同,习惯爱好也相差甚远。如果不对学生逐个了解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势必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及时而准确的作出判断,并制定出解决方案。 所以,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在与学生轻松自在的交谈过程中,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后,老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作出有差别的教育方式,或激励,或批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课堂上,注意每个学生在听课时又什么样的举止,左顾

右盼还是聚精会神,及时掌握学生的精神状态,并适时调整教学节。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老师以身作则。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相当大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经常从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还结合班队活动,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如:母亲节前夕,为了解母亲的辛苦及对孩子的疼爱,就组织学生们通过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真实的小故事,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说说母亲的心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学会感恩。 三、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优.选)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热爱生活,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大多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在劳动、体育活动和上学路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请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同学从世界上消失。”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呀!小学生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坚持不懈的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自觉维护个人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通过教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理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是很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小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打骂现象,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即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要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

道理。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准绳,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并分步落到实处,使他们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同时小学教师结合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建立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监护的情况下,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教育。如:靠近路边的学校可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门前来往车辆较多,每天过马路要左右看没有车辆最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使学生认识到在马路边玩耍、游戏的危害,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小学教师可以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唱儿歌、看录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利用日常小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听说有学生在玩滑板时摔断了腿;爬树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在学校楼道上快跑与同学相撞,碰破了额头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具有教育意义。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受到伤害的同学痛苦的样子,能清楚认识到受伤害的原因。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当有同学在走廊上与同学碰撞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雷锋小学王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对小学生习作进行有效评价

如何对小学生习作进行有效评价 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小孩子天生就是怕写作文的,可最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美国一位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儿童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照这样说来,大部分的小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怕写作文,而是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自信?他们说: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老师不是说这里不好,就是说那里不行。有时自己觉得挺满意的作文,老师也挑出不少毛病。我想,这可能是我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想我们的习作评价必须改,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习作热情,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现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恳请与同仁交流。 一、尊重学生 语文教师大多为批改作文犯难,虽然是“精批精改”,但效果却不明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习作背后的人――学生,而总是以成人的视角、思维、情感等作为评判的标准!教师必须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对不同学生提

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与自信。我们应给予热情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宽限时间和向他人求助,使之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辞不达意,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就给他们做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很好,那就更棒了!努力吧!”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根据学生好表扬的特点,还可以在批阅学生作文中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如“这里的内心活动写得好!”;“你这一加文章就生动了。‘布玩具狗‘也被你写活了,它真的能够伴你玩了。”;“修改后的文章真是精彩极了,我想即便是作家,也不过是这样写的嘛!”……这样的点评费时少,收效却很高,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怎会不由衷地听老师的话,认真改作文呢! 二、注重过程 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外化”表达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这种思想情感产生的过程,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观察体验,作文的质量便可想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刘鹏小学生大多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小学生在安全事故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请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同学从世界上消失。这些同学的死亡大都是交通事故造成的。”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呀!小学生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 极其有限,而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理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是很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利用日常小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听说有学生在玩滑板时摔断了腿;爬树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在学校楼道上快跑与同学相撞,碰破了额头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具有教育意义。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受到伤害的同学痛苦的样子,能清楚认识到受伤害的原因。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当有同学在走廊上与同学碰撞碰伤额头时,教师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让在场的同学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对这次事故的的体会和看法,交流一下可以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对学生谈到的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把说得好的意见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学生很容易受到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很有帮助。 二、在班会课中让小学生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救的一些基本能力。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 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互相追逐戏嬉,走路蹦蹦跳跳。就算在过公路时行走路线也会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任意穿行,就算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响个不停也浑然不觉,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压力很大,接触安全知识的机会不多,因此有必要利用班会课让小学生学习到一些系统的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知识。利用班会课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不能只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这样那样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救办法。这样的安全教育班会就像过眼云烟,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应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通过小品、模拟情景、自救演练、安全施救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这些形式可让学生真切感受安全事故的危害性,真切感受生命的可贵,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通过眼观,耳听,手动让安全知识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