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位称职的兽医,必须学好各门专业课,而动物病理学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器官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变化的一门科学,由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科学组成。

大二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病理解剖学,在郑明学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习了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经过和转归,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炎症,败血症,肺炎,非化脓性脑炎,肾小球肾炎等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病理变化。最后我们做了一个病鸡解剖的实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接下来是我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的大体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疾病是机体与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疾病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二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三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四是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准。疾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病因分类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依据病程长短可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依据治疗方法分类可分为内科病和外科病。疾病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终结期。致病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有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营养型致病因素。内因主要包括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机体的防御能力。

然后,我学习了一系列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其中有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损伤,炎症,肿瘤。这些病理变化在绝大部分疾病中都有体现。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它是机体的重要生理机能之一,他通过血液循环向各器官及组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等,同时又不断从器官和组织代谢产物,从而保证机体物质代谢正常进行。血液循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并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心血管系统本身及其调节过程发生损伤或障碍,还是血液,呼吸系统出现病理过程,都可使血液循环障碍与其病理过程也有着密切关系。血液循环障碍根据其发生原因与波及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血量改变引起的充血和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引起的血栓形成和栓塞,由于缺血而引起的坏死。充血指某些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性充血两种。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的现象称为出血。血液流至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栓塞指正常血液中不存在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的过程。引起栓塞的物质称为栓子。局部缺血指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量供应不足或缺失。个梗死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组织与细胞损伤包括萎缩,变性,坏死。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变化过程。是由于组成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所致。萎缩的病理变化为眼观全身脂肪,心冠脂肪,肾周围脂肪萎缩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呈半透明胶冻样,即发生浆液萎缩。实质器官体积成比例缩小,器官边缘变薄变锐,被膜增厚皱缩,重量减轻,质度变硬,管状器官管壁变薄,管腔变大,出现衰竭症象逐渐消弱严重贫血,被毛粗乱无光,全身水肿。镜检﹕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数量减少,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溶酶体和自噬体增多。变性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度的现象,细胞变性有颗

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间质变性包括粘液样变性,淀粉变性。细胞、间质变性包括透明变性。颗粒变性是机体发生的最早、最轻微、最常见的变性。颗粒变性易发于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眼观: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灰黄灰白色,浑浊无光泽,很像开水煮过一样。质度变硬变脆。光镜检查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粉红染的细小的蛋白质颗粒;细胞核肿胀、染色变淡。电镜检查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突断裂溶解、中间变空、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肿胀、严重时呈空网状结构。水泡变性是细胞内水分增多,胞浆内出现水泡的变性。表现在被覆上皮为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多量大小不等的水泡,HE染色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空泡边缘不整齐、空泡内有红染的絮状物,整个胞浆呈网状结构,炎重时水泡互相溶合变成大水泡甚至水泡会充满整个胞浆,使细胞呈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了可见游离脂肪滴的现象,眼观体积肿大,颜色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质地脆软,具有油腻感.镜检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有多量的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滴,石蜡切片HE染色呈空泡状小脂肪滴可互相融合成大脂肪滴将胞核挤于一侧,成气球样,核呈月牙状。细胞变性是一个可复性病理过程,导致细胞代谢降低,产生功能障碍。坏死指由致病因素直接破坏细胞组织结构和细胞成份而引起的,神经损伤时,神经对组织的营养和机能调节障碍也可引起。细胞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破碎、核溶解。胞浆对伊红的亲和力增强呈深红色颗粒,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肿胀破裂。坏死可分为干性坏死、湿性坏死、坏疽。

炎症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或坏死的过程。在变质部位,除有形态改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和功能障碍。其形态变化发生实质细胞或间质。实质细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严重时发生坏死,并可释放大量化学物质。间质一般发生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样等。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大基本物质分解代谢增强,氧化不全产物增多和组织渗透压升高。渗出指血液成分通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炎症部位组织内的过程。渗出的成分包括血液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渗出为重要的抗损伤过程,是机体清除质炎因子和有害病理产物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多种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充血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而来的。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局部细胞发生增生和细胞增多的变化称为赠生。增生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可以清除致炎因子和病理产物,防止炎症蔓延,修复损伤组织。在临床诊断上炎症局部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发生于体表的急性炎症表现尤为显著。炎症虽然发生在机体局部,但严重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根据炎灶局部病理变化,可将炎症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炎症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机体通过发生炎症始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局限化,并进而消除病因,修复损伤,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化而来,但是具有异常形态、代谢和功能。肿瘤具有以下特点:一、异常的形态、代谢、机能。二、呈相对无限止生长。三、幼稚不分化。一般形态具有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树根状、溃疡状。异型性是无论在形态,还是排列方式都与其来源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反映了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恶性肿瘤的异型性大,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慢,恶性肿瘤在短时间就可形成明显的肿块甚至超过了机体供给它营养、血液的能力形成溃疡。肿瘤对机体都有破坏作用,只是破坏的程度大小不同。

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并引起全身组织广泛损伤,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反应。

肺炎是肺脏发生的炎症包括纤维素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简质性肺炎。

非化脓性脑炎指主要由于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的过程。

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的炎症为主的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最后,我们做了病鸡尸体剖解实习,过程如下:〈1〉天然孔检查此鸡被毛杂乱,泄殖腔周围粘满粪便。〈2〉体表检查检查头部,冠,肉髯,腹壁,嗉囊,皮肤及羽毛足关节,胸骨营养状况等。〈3〉体腔剖开与检查①消毒液浸润羽毛②剥皮及皮下检查③剖开体腔并检查〈4〉脏器的采出和检查①心脏②肺脏③肝脏④腺胃和肌胃⑤肠⑥胰脏⑦脾脏⑧肾脏⑨睾丸、卵巢与输卵管⑩脑?外周神经检查(坐骨神经)在剖解过程中发现此鸡的被毛杂乱,体表脏乱。肝脏糜烂,心包脂肪有针尖状出血点,肌胃、腺胃正常。

取疑似病变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切片进行病理检查,诊断,过程如下:

一、取材

动物被处死后应立即取材将取下的组织迅速放入适宜的固定剂中,避免细胞发生如:自溶、腐败等死后变化现象,而失去原有结构。切取组织块既要保证组织的完整,又不可过大,以免固定剂不能穿透深层组织。通常组织块的厚度为2~3mm较为合适。

二、固定

应用化学试剂使组织或细胞中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凝固或沉淀,以保持其生活状态的过程称为固定。用于固定的试剂称为固定剂。

三、水洗

组织块固定后通常要用水冲洗。冲洗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残留的固定剂和沉淀,以终止固定作用并消除固定剂对组织着色的影响。

四、脱水

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有大量的水分,但石蜡为非水溶性物质,因此在石蜡包埋前必须除去组织中的水分,这一过程称为脱水。用于脱水的试剂称为脱水剂。可用作脱水剂的试剂必须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才可使组织中的水分被脱水剂逐渐取代而最终除去,同时该试剂还必须能与石蜡互溶或通过媒浸物能与石蜡互溶。脱水剂的种类很多如:乙醇、乙醚、丙酮、正丁醇、异丁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乙醇。

五、透明

组织经固定,水洗,脱水之后,要制成石蜡切片必须用石蜡包埋,但乙醇与石蜡不互溶。

这是需用一种试剂作为乙醇与石蜡之间的媒浸物。这种媒浸物取代乙醇后常使组织呈透明状态,因而将媒浸的过程称为透明,所用的媒浸物称为透明剂。

六、浸蜡与包埋

浸蜡是包埋的前期准备过程。因透明剂可与石蜡互溶,所以将已透明的组织浸入熔化的石蜡中,石蜡即可浸入组织,起到充分支持作用并使组织内部硬度均匀,利于切片。

包埋是将组织埋入石蜡、凝固成块的过程。包埋的容器可用商品化的包埋盒或自制的小纸盒。组织块放入包埋容器时预定的切面应朝盒底并做好标记以防混淆。

七、切片

切片是切片标本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要制作高质量的切片,除拥有良好的仪器外,还应具备娴熟的技术。

八、展片、贴片与烘片

石蜡切片必须展平,粘贴到载玻片上后方能进行脱蜡和染色。可使用展片台在载玻片上直接展片或利用恒温水浴箱漂浮法展平切片,然后用载玻片捞取。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利用45—50℃,烘片时间不得少于4h。

九、染色与封固

染液多为水溶液,因此烘干的切片在染色前需脱蜡。脱蜡使用二甲苯,时间为5~10min,室温较低时,需延长脱蜡时间或将切片稍加预热后再入二甲苯脱蜡。切片长时间浸泡在

二甲苯中一般不会影响染色效果。

为使切片便于观察并能长期保存,染色后的切片要进行封固。通常是用中性树胶进行封固。中性树胶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苯,因此需将染色后的切片脱水透明后再封固。主要过程如下: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经70﹪、80﹪、90﹪、95﹪、100﹪的乙醇逐级脱水,每经1~2min。浓度低于90﹪的乙醇对某些染料有脱色作用,应注意控制脱水时间。为使脱水彻底,可在95﹪和100﹪的乙醇中适当延长时间。切片脱水后进入二甲苯透明,二甲苯需更换2~3次,共需15min或更长时间。切片透明后即可以滴加适量的中性树胶,加盖玻片封固。

观察切片:

得出结论:

经过一学期病理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得体会到了动物病理学的博大精深,一个学期的病理学习之于病理这门科学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为我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做出贡献。

山农成人教育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动物病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代偿: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的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 坏,机体通过原组织、器官的正常部分或别的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代替、补偿的过程。 2.槟榔肝:鸡发生脂肪肝综合症时,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 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红黄相间的类似槟榔或肉豆蔻切面的花纹色彩,称为“槟榔肝”。 3.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 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或组织器官弥漫性肿大,但血液中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无肿块形成,如白血病。 4.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的 幼稚结缔组织。 5.缺氧:当组织(细胞)氧供应不足(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由于细胞氧化 过程障碍而不能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6.休克肺:指休克持续较久时,肺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淤血

出血、局限性肺不张、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以及肺泡透明膜形成等,具有这些特征的肺称休克肺 7.发热:是恒温动物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引起以 体温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8.淤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 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淤血。 9.血栓形成及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发生凝集或凝固的过程, 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10.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 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西米脾”是脾脏发生淀粉样变性的结果。 2.应激反应常发生以免疫反应和激素变化为主的反应。 3.充血器官颜色呈鲜红色,淤血器官颜色呈暗红色或蓝紫色。 4.CO和KCN中毒时血液颜色分别呈樱桃红色和鲜红色。 5.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6.纤维素性渗出性炎包括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两种类型。 9.骨骼肌蜡样坏死属于凝固性坏死。 10.皮肤或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缺损,浅的称糜烂,深的称溃疡。 11.根据脱水时血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将脱水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和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 12.代谢性酸中毒是时氧解离曲线右移,即在相同氧分压下氧饱和度降低。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其阶段性表现明显,通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8.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疾病的原因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疾病内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肿的发生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5.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常见的水肿有、、和等类型。6.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6.血液中调节PH值得缓冲对有、、和等。3.全身性贫血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可将缺氧分为、、和四种类型。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传染病的病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4.休克按其发生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阶段。8.发热常见的热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7.失血性休克按微循环的改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期。 5.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将发热过程分为、和。其中,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产热散热,动物皮肤血管,汗腺分泌。9.发热的临床经过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9.发热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败血症的特点是病原__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10.肝前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0.肝后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2.充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10.栓塞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2.引起充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血栓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动物病理学试卷之二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1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答: 1、× 2、× 3、√ 4、× 5、√ 6、√ 7、√8×、9√、10√ 二、名词解释(20分) 1、肿瘤 答: 由于致瘤因子的作用,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

2、白斑肾 答: 由于感染或中毒引起的以淋巴样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化脓性间质肾炎,在肾脏表面可见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称为白斑肾。 3、血栓形成 答: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并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病理过程,叫血栓形成。 4、脑软化 答: 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称为脑软化。 5、黄疸 答: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积存过多,把机体的浆膜、粘膜、骨膜、脂肪等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 6、变性 答: 机体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大类可恢复的组织损伤,呈现细胞和间质发生各种形态结构改变或者出现异物的病变,统称为变性。 7、炎性细胞浸润 答: 炎性细胞渗出后,分散或聚集于炎灶组织中的状态,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8、溃疡 答: 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脱落后,造成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 9、蜂窝织炎 答: 皮下或肌肉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 10、肝硬变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已整理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疾病: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动物机体发生的损伤和抗损伤过程,损伤占主导地位。 2.出血:血液(红细胞)流出血管或心腔之外称为出血。 3.出血性浸润:血液进入组织间隙,叫做出血性浸润。 4.贫血: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低于同龄、同性别健康动物的正常值,称为贫血。 5.营养不良性贫血:因营养物质(造血必须原料)缺乏而引起的贫血称营养不良性贫血。 6.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9.水肿:过多的水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0.浮肿:皮下水肿称为浮肿。 11.积水:大量液体积聚在浆膜腔时,称积水或积液。 12.脱水:机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水和电解质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而引起体液总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现象,称为脱水。 13.等渗性脱水:机体失水、失钠比例大致相等,又称混合性脱水。 14.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盐的丧失较少的一种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单纯性脱水。 15.代射性酸中毒:由于代谢障碍引起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碱性物质(碳酸氢根)大量丧失,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称代谢性酸中毒。 21 22 23.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环境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变化。 24.代偿: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动物机体一些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或组织结构遭受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改变进行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25 26 27.再生:体内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补的过程,称为再生。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 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动物医学复习题.doc

1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R受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毒是3~5 d,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5、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疾病的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6、代偿在致病因了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组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由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数目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8、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和创伤愈合等。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 生幼稚结缔组织。1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12、淤血静脉血液1111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临床上称为发叩。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血栓。1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解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15、梗死局部组织器官因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通常主要由于动脉阻塞血一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所致。 16、萎缩机体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其所含的实质细胞的体积或数量减少,而导致其木身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现象称为萎缩。1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称为变性。18、颗粒变性病变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微的蛋白质性颗粒,称为颗粒变性19、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20、透明变性乂称玻璃样变,是指在组织间质内或细胞内出现—?种半透明、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2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22、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引起的损伤所产生 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2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并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24、渗出炎区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间质、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25、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6、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笆,称为发热 tob_id_2536 2 27、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昼夜温差变动不超过TC。28、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变动超过1°C,但又不降至正常水平。 29、贫血指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玷低于正常值,并寺*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30、水肿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过多,称为水肿。31、钠水潴留机体排出钠和水的量少于摄入体内的量,称为钠水潴留32、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入侵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33、动物药理学是研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解剖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门静脉内的栓子会引起下列哪个部位的栓塞?(B) A、后腔静脉属支 B、肝 C、脑 D、肾 E、肺 2.肝脏淀粉样变时,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的部位是:(D) A、窦状隙 B、狄氏腔 C、汇管区 D、窦状隙与狄氏腔之间的网状纤维上 E、叶下静脉周围 3.血栓形成与以下哪项最密切:(A)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管中膜损伤 C、血管外膜损伤 D、血小板损伤 E、白细胞减少4.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A、造血细胞 B、心肌细胞 C、肝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骨细胞 5.上皮样细胞来源于:(D) A、瘤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上皮细胞 6.恶性肿瘤的糖代谢过程中,可产生:( A) A、多量乳酸 B、球蛋白 C、肿瘤坏死因子 D、干扰素 E、白细胞介素 7.心内膜炎时,炎症常发的部位是:(A ) A、二尖瓣 B、三尖瓣 C、半月瓣 D、心壁内膜 E、乳头肌 8.关于慢性性淋巴结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淋巴结充血 B、淋巴细胞坏死 C、急性淋巴结炎的早期表现 D、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E、窦卡他 9.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急性猪丹毒的病变:(E) A、急性脾炎、脾肿大 B、肾肿大,见出血点 C、卡他性胃肠炎,胃底和十二指肠出血 D、皮肤丹毒性红斑 E、固膜性肠炎 10.鸡马立克氏病也可以表现为鸡的:(D) A、大肝病 B、大脾病 C、大肾病 D、灰眼病 E、白喉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槟榔肝的镜检变化主要有:(AC ) A、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和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 B、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萎缩 D、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E、小胆管增生 2.与肝脏脂肪变性有关的病变是:(BC) A、肝脏变硬 B、肝脏变脆 C、肝脏呈红黄色 D、肝细胞内有包涵体 E、肝脏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3.构成肉芽组织的主要细胞有:(CD) A、平滑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巨噬细胞4.淋巴细胞主要见于:(BD) A、细菌性炎 B、病毒性炎 C、寄生虫性炎 D、慢性炎 E、急性炎 5.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CE) A、内生性生长 B、浸润性生长 C、膨胀性生长 D、弥散性生长 E、突起性生长 6. 慢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B) A、淋巴结肿大质变硬 B、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 C、中性粒细胞浸润 D、窦卡他 E、小血管扩张充血 7.间质性肺炎常见于:(BC) A、猪肺疫 B、猪喘气病 C、绵羊梅迪病 D、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E、马鼻疽

动物病理学题库

5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5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

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 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7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7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7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7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7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 7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7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8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8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 8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 8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 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 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4、气体、脂肪】 【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 【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 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 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 瘀斑:指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 【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紊乱, 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 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制,即 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 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2、疾病的外因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经典试题及答案1.疾病的发展过程的共同规律是( A )。 A.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B.机体的代偿过程 C.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过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关于疾病的概念,以下正确的是(A)。 A.疾病的发生需要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B.机体“自稳态"发生破坏

C.疾病是机体感到不适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3.一般临床症状出现的阶段属(D)。 A.转归期 B.潜伏期 C.症状明显期 D.前驱期 E.以上都是 4.临床死亡的主要特征为( A )。 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活动完全消失 B.心跳减慢,呼吸时断时续,反射活动基本消失C.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D.生命进入不可逆阶段 E.以上都不是

5.病毒、细菌等因素属于(A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营养性致病因素 6.下列致病因素,属化学性致病因素的是( D ) A.高温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农药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辐射、高温因素属于( B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营养性致病因素 8.槟榔肝的发生原因是( D )。A.中央静脉瘀血 B.脂肪变性 C.颗粒变性 D.A+B E.A+B+C 9.虎斑心形成主要是因为( B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坏死 D.空泡变性 E.以上都不是

欢迎加入2014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群:9,不定期上传复习资料,供大家复习之用。 10.气球样变属于以下的哪种损伤( B )。 A.萎缩 B.变性 C.出血 D.坏死 E.以上都不是 11.颗粒变性又称( C )。 A.水泡变性 B.淀粉变性 C.实质变性 D.脂肪变性 E.以上都不是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疾病: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生产力降低 2、疾病的特点 (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 (4)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3、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隐蔽期):从病因作用于机体时起,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开始出现时止的时期。 特点:机体动员各种防御机能抵抗致病因素产生的损伤。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致病因素、机体本身及侵入门。 (2)前驱期(先兆期):从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现时起,到疾病的主要症状开始出现时止的时期。 特点: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先兆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发热等。 (3).明显期(临床经过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典型症状充分表现出来的时期。 特点:表现出疾病的特异性症状 (4).终结期(转归期):疾病的结束阶段。骤退、渐退。 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完全痊愈:特点:病因消除后,疾病的所有症状消失,机体由病理性调节转化为生理性调节,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物质代谢恢复,动物的生产力恢复。 不完全痊愈:特点:病因消除后,疾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消失,但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还遗留有疾病的目些残疾或永久性病变。 死亡:生命活动终止,完整机体解体。也即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作用过强,机体的调节作用破坏,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适应力耗尽,呼吸和心跳等生命活动停止。 4、引起疾病的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引起疾病的化学性因素:主要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等 引起疾病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温热(高温和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大气压改变等 引起疾病的机械性因素:如锐器或钝器的损伤、爆炸波的冲击等 引起疾病的其他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应激 5、外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内因是疾病发生的根本依据 6、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或血液性状改变所造成的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某些病因作用于机体局部而引起的局部或个别器官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7、充血:某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的现象。 8、动脉性充血:是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9、动脉性充血的病理变化:眼观:充血的组织或器官呈鲜红色;体积稍肿大;局部温度升高;具有博动感。镜检: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 10、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1、肺淤血:急性:眼观:体积肿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重量增加;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泡沫样液体。镜检:肺小静脉和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屈曲,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少量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及脱落的肺泡壁上皮。慢性:常见肺泡腔内有吞噬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2、肝淤血:急性:眼观:肝脏体积稍肿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表面呈暗紫红色。切面呈暗红色,静脉血管扩张,并流出大量紫红色的血液。镜检:肝小叶中央静脉、窦状隙(肝窦)和叶下静脉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慢性:眼观:肝脏质度由软变硬,切面可见暗红色和黄褐色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镜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

动物医学复习题.docx

1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保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來阐明疾病发牛?、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F,受病因作用后,因口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杲常生命活动过程。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壽是站5 d,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5、 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疾病的外因:牛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索;营养性致病因索。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6、代偿在致病因了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纟F1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市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枳增大或数冃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可分为代偿性肥人和内分泌性肥大。8、修复指纽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牛: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包括清理、再牛、机化和创伤愈合等。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 生幼稚结缔组织。□、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12、淤血静脉血液凹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临床上称为发纽。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冇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血栓。 1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解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片常'物质,称为栓子。15、梗死局部组织器官因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通常主耍由于动脉阻塞1何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所致。16、萎缩机体发冇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其所含的实质细胞的体积或数疑减少,而导致其木身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现象称为萎缩。1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界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称为变性。18、颗粒变性病变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微的蛋白质性颗粒,称为颗粒变性19、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胞浆屮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20、透明变性乂称玻璃样变,是指在纽织间质内或细胞内出现 —?种半透明、无结构的蛋口质样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2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22、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引起的损伤所产生 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2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并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24、渗出炎区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间质、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25、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6、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称为发热 tob_id_2536 2 27、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昼枚温差变动不超过 l o C0 28、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变动超过1°C,但又不降至正常水平。29、贫 血指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屮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并冇红 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30、水肿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过多,称为水肿。31、钠水潴留机体排出钠和水的量少于摄入体内的量,称为钠水潴留32、败血症指病原微 生物侵入机体,在入侵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牛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纽织损 伤,使机体处于严重屮毒状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33、动物药理学是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