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酶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食品酶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食品酶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食品酶学导论复习知识点

食品酶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酶定义:是生物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浓度专一性和催化效率的生物大分 子。 2、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 (单位/毫克蛋白)。比活力是酶纯度指标,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 纯,即表示单位蛋白质中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愈大。 4、酶活性中心:是酶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中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 部位。 5、别构部位:指酶的结构中不仅存在着酶的活力部位,而且存在调节 部位,结合别构配体(效应剂)的部位。 6、酶原: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的,但不是所有新合成的酶都具有催化 活力,这种新合成的无催化活力的酶前体称之为酶原。 7、同工酶:来自同一生物体同一生活细胞,能催化同一反应,但由 于结构基因不同,因而酶的一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性质有所差别的一组酶。 8、Km 值:就代表着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 度。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它不是酶的特征常 数,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Vmax 也不同。) 9、序列反应: 酶结合底物和释放产物是按顺序先后进行的。 10、乒乓反应:酶结合底物A,并释放产物后,才能结合另一底物,

再释放另一产物 11、酶的抑制剂:酶分子与配体结合后,常引起酶活性改变,使酶活 性降低或完全丧失的配体,称酶的抑制剂,这种效应称抑制作用。 12、大分子结合修饰:利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分子的侧链基团共价结 合,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 与功能。 13、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 用的酶。 14、固定细胞:固定化死细胞、固定化活细胞。 15、固定化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 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 、重点知识概括 1、酶的一般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高,酶作用的专一性,大多数酶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6 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 接酶。 3、酶学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3.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控制动植物原料中的酶,利用酶的催化活性进行生产活动; 3.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酶的作用会产生毒素和有害物 质,酶的作用改善食品品质; 3.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3.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 3.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安全课程大纲-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 英文名称:Food Safety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类健康与种族繁衍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本课程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先修的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先修课程。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编写模式,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加工危害因素的来源及污染过程,学会贯彻和运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和卫生控制基本原则,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讲解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和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1.1 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 1.2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1.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现状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及其突出迫切问题。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编写整理人员: 丁长河鲁玉杰王争艳布冠好杨国龙田双岐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013年4月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食品水分活度仪器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样品在密闭空间与空气水汽交换平衡后,其分水活度近似等于密闭空间空气的相对湿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分活度仪LabSwift(瑞士Novasina)。 测量样品:小麦、面粉。 四、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带电插座内; 2.按MENU键开机,仪器自动运行“WARM UP”模式,经几分钟后,稳定并显示出测量腔的温度和水分活度值; 3.将标准品放入测量腔内(体积不要超过塑料器皿的上边缘),盖上仪器的上盖,默认模式为F模式,按MENU键开始测量; 4.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5.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6.按MENU键,然后按ACTURAL键至屏幕显示CALIB页面,再按MENU 键进入校正程序; 7.仪器页面此时会显示数字,下面会有CAL XX字样,XX代表着放进去的标准品的浓度,然后按MENU键; 8.仪器页面会显示0000提示输入密码,按ACTURAL及MENU键输入8808,具体是按ACTURAL选择数字,按MENU确认; 9.密码输入后仪器显示为CAL NO,此时按ACTURAL使之变为CAL YES,按MENU确认,仪器会显示WAITING至DONE,此时校正结束,仪器页面显示水活度值; 10.将待测样品放入塑料盒(去掉塑料盒的盖子)后放入测量腔内,盖上盖子,默认模式仍然是F,仪器自动进行测量; 11.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12.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13.分析结束后,长按MENU键仪器会显示OFF,并自动关机,拔下电源线,将仪器及电源线放入便携箱内。 注意: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已校准,第3-9步不需要操作。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09000族及IS0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我国食品标准 国际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 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IS09000系列标准概述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得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 【周学时】3 【总学分】3 【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 二、课程目得及教学要求 【课程目得】 食品分析就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得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得一门技术性学科。食品得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就是食品最基本得两大要素,而食品分析就是监控食品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得基本手段。 按照课程内容可分为分析方法概述、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与安全性检测等三大块内容。分析方法概述中主要包括样品得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与食品得物理检测法等基本分析手段;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中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酸度与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得测定;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限量元素与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等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掌握食品组成成分检测得方法与原理,掌握基本得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报告得撰写;了解食品分析中样品得处理方法以及样品分析得一般预处理方法;学生获得食品分析系统得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科研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讨论、汇报、视频为辅。其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得自学能力、知识得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培养,尽可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即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实际生活。 【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总评成绩=20%(作业+课堂表现)+10%考勤+10%期中成绩+60%期末成绩。 三、教学安排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食品分析得概念与作用 2)食品分析得任务与研究内容 3)食品分析得方法 4)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教材

绪论 1酶学(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性质、酶的反应机理、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科学。 酶的定义: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 2什么是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食品酶学:酶工程与食品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食品酶学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基本知识,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食品酶学主要任务:讲授酶学基本理论,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应用等内容。 3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速度方程。 这个方程称为Michaelis-Menten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为底物浓度。当时,,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络合物的理论 1.锁钥假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2.诱导契合假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3.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操纵子学说” 5酶的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酶的活性是受调节控制 绝对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这种高度的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6酶的系统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底物+反应类型 7酶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催化底物的氧化或还原,而不是基团的加成或者去除,反应时需要电子的供体或受体。 2)转移酶(Transferase)催化功能团从一个底物向另一个转移。 3)水解酶(Hydrolase)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 4)裂合酶(Lyase)能催化底物分子开裂成两部分,其中之一含有双键。这类酶催化反应都是可逆的。开裂点可以是碳碳、碳氧或碳氮键。 5)异构酶(Isomerase)催化底物的分子内重排反应,特别是构型的改变和分子内的氧化还原。 6)合成酶(Ligase)能将两个底物连接成一个分子,在反应时由ATP或其他高能的核苷三磷酸供给反应所需的能量。 8酶活力定义: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酶活力通常以在最适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度来确定。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的高低。 在标准条件下(指温度25℃,以及最适底物浓度、最适缓冲液离子强度和pH)1min内催化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酶的国际单位(IU, international unit )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 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 总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另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学生了解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主要组分的结构、性质和在加工保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掌握控制这些变化的要求和方法。 水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中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水的存在形式、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等。 碳水化合物部分学习和掌握主要的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及其在食品中的功能,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反应。 脂类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脂质的命名与分类、物理性质(同质多晶现象)、化学性质(脂解、自动氧化、抗氧化剂、热分解)和脂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食品感官品质、安全及保藏稳定性等的影响。

蛋白质部分学习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食品相关的功能性质(水合、溶解、粘度、凝胶化、组织化、乳化、起泡)、蛋白质变性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和控制。 酶部分学习和掌握酶的基本概念、酶在食品材料中分布、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和控制酶活力的方法、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食品加工保藏中重要的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合酶)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作用、影响和控制等。 色素部分学习和掌握天然色素(叶绿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的结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 1.1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1.2食品化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和学习方法 第2章水 2.1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结合水的概念 2.2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2.3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 2.4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第3章碳水化合物 3.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 3.2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 3.3食品加工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反应:水解反应、脱水反应、热降解反应和褐变反应 3.4单糖和寡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亲水性、与风味物的结合、食品风味物的形成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年9月

目录 酱油理化指标化学测定 (5) 近红外光谱仪使用教学实习 (10) 物性测定仪使用教学实习 (13) 大气质量检测 (14) 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4) 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5) 饮用水检测教学实习 (23) 实习报告封皮格式 (29)

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实习1计划 一、实习目的 1、学习并操作部分现代食品分析先进装备,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2、认知、了解食源微生物分析、检测和研究装备; 3、系统学习一种食品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 4、观摩学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范畴、程序和方法。 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应切实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了解与食品安全领域有关的现代分析手段,学习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实务,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习内容 1、专题调研; 可供选择的调研项目:(1)杨凌居民调味品(或饮用水、乳品、食用油)消费调查(至少30户居民),以上任选一项进行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 2、酱油质量指标的NIR光谱建模; 3、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纯净水生产质量分析与控制; 5、食品质构测定; 6、食源微生物安全实验室观摩; 7、不同冷冻食品超耐药细菌风险评估。 三、时间和地点 见下页具体安排表。

四、考核 实习结束后所有实习学生均应上交实习总结报告1份,该报告占实习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等)占实习总成绩的4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析与质量分控制教学实习1具体安排(第16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0级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1教学实习具体安排(第17周)

酶学实验

实验一、木瓜蛋白酶活性测定实验(明胶法) (一)实验原理 木瓜蛋白酶从明胶中分解出氨基酸和肽,其氨基型氮可用甲醛复分解,产生氢离子,浓度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二)定义 一个木瓜蛋白酶单位相当于在规定条件下分解1ug分子量的肽键时所需的酶量。 (三)试剂 1. 底物明胶 2. 柠檬酸盐缓冲液(pH5.0) 取70.000g一水柠檬酸溶于720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5.0,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3. 37%甲醛溶液 4. 酚酞溶液取0.5g酚酞溶于95%的乙醇中,并定容至50mL。 5.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4.0克氢氧化钠置于洁净干燥的烧杯中,加纯水稀释、搅拌溶解,将溶液移入1000ml洁净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6. 酶溶液用蒸馏水溶解酶,每毫升配制溶液应含有40U左右。酶的称量一定得按以下原则确定:用于主值和空白值试验的耗量之差应在1.8~2.2mL这一范围内。此外需用一个合适的称量重复测定几次。 (四)操作步骤 称取500mg明胶放入一只100mL锥形烧瓶内,加8mL蒸馏水,加热后明胶溶解。待明胶完全溶解加2.0mL柠檬酸盐缓冲液,置于水浴中冷却至40℃。加5.00mL已预热至40℃的酶溶液,于40℃下保温60min,加10.0mL甲醛溶液终止反应。加0.5mL酚酞溶液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至第一次出现明显的粉红色为终点。 用同样方法测定空白值,只是这里在添加酶溶液之前先添加甲醛溶液。在空白值测定方面耗去大约5mL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五)计算 用以下公式计算酶活性: 酶活力(U/mg)=(H-B)/E W×100 式中:H-用于主值的滴定耗量(mL); B-用于空白值的滴定耗量(mL); 100-相当于1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E W-每5.0mL所用酶液中含有酶的重量(mg)。 举例: 测定一个木瓜蛋白酶样品。从样品中称取68.2mg,定容100mL。5 mL此溶液中含有3.41mg样品。8.52mL滴定耗于空白值试验,10.57mL耗于主值试验。则酶活性为:(10.57-8.52)×100/3.41=60.1 U/mg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福建省晋江晋兴职业中专学校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总学时:80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设置体现了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学科交叉、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它是在一门关于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物流工程方向是主干课程,此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热能与动力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也可选修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主要动、植物原料及其加工食品贮藏保鲜的实用技术,力求体现食品科学发展的特点。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品质基础、食品贮藏保鲜原理、食品贮藏保鲜方法、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加工食品贮藏、食品流通中的保鲜技术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的热力计算方法;掌握单级、双级压缩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热力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作用等;掌握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原理与方法,了解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设备与工作原理;了解食品冷库的简单设计和设备选用;掌握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了解冷藏运输的基本手段。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的意义和任务、食品的分类和贮藏特性、食品贮藏科学的发展简况,以及我国食品贮藏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章食品品质基础(自学) 知识点

第二节食品的香气 第三节食品的滋味 第四节食品的质地 第五节食品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食品的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组成。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食品贮藏保鲜原理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贮藏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第二节食品的败坏 第三节食品败坏的控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中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品质变化的因素,从而了解控制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食品贮藏保鲜方法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鲜 第二节食品气调保鲜 第三节食品物理保障 第四节食品化学保鲜 第五节食品生物保障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各种贮藏保鲜的原理、方法、特点、应用实例。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 知识点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章,每个章节依据它的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

食品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计划在第六学期进行。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质量管理基础,食品质量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质量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质量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质量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质量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质量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内容 0 2 绪论 0 4 食品加工原辅料 0 3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7 6 肉制品加工工艺4 6 乳制品加工工艺8 9 果蔬制品工艺0 6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0 6 调味品加工工艺 7 9 软饮料工艺 4 6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3 0 30 60 合计 90 共计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工作范围界定在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如感官评定和常规理化检测、食品化学物质检测包括有有效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物等危害食品安全的项目。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实验室管理层: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管理实验室活动的人员。至少应包含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符合项的纠正。 技术负责人: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对技术要素的控制责任。 控制样品:已知样品成分含量、可用于重复性测试及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度的样品。1 实验室自己制备添加已知值的阳性样本。2标准物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客户能够确信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或服务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是为了实验室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确信本实验室和本部门能够达到并保持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为了让客户信任,通常要对实验室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并开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样品重复性测试、与外部实验室的测试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各种控制活动,以证实实验室、某个部门

或相关人员具有持续稳定的 4.1质量负责人负责主持保密工作 4.3质量负责人: 4.3.1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4.3.2监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及时纠正降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偏离行为; 4.3.3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2.12内审和管理评审要把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审核和评审内容,质量负责人要跟踪与此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落到实处。 5.3.4 最高管理者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5.4.4质量负责人应保持与最高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反映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本中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 5.5.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来自法律、法规,顾客的抱怨和意见,检测能力的验证和比对结果,当发现本中心的质量体系屡次出现同一类似的问题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3.1 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综合办公室发放。 5.2.1.2 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送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5.2.1.7 质量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编写,综合办负责人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 5.2.3.6 重新颁布新版本时,旧版本作废,已作废的文件应由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Food Analy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 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 分析方法的选择 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水分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无机元素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无机元素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灰化方法,重量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矿物元素、限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主要内容:

(完整版)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技术 学时:共72学时,理论课程46学时,实验课26个学时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教材和参考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课课时分配

实验课课时分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26时。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和加工原理,在参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食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果蔬贮藏与加工工艺、畜产品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饮料工艺、实习训练,等 就业面向: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主要教学章节 绪论 一、食品加工概述 二、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一果蔬食品加工技术任务一罐制品加工技术 一、罐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罐藏容器 三、果蔬罐头加工技术 四、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专项实训一糖水桃罐头的制作 任务二干制品加工技术 一、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干制方法与设备 三、干制技术 四、干制品的包装与贮藏 专项实训二干制胡萝卜粒的制作 任务三糖制品加工技术 一、糖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糖制品分类

(完整word版)大纲【营养配餐和设计】

《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Food and nutrition 课程编码: 课内教学时数:40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开课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3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营养方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本课程不仅与生物化学有关,而且与食品营养、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密切相关。本课程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基础上,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学生具备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和能力。 本课程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为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为学习基础;与《食品工艺学》、《烹调学》、《临床营养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能量和营养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知识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教学内容] 一、能量和营养素 能量、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水、维生素的基本营养知识复习回顾 二、各类食物营养特点 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类、奶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复习回顾 第二章营养配餐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进行营养配餐所需要的营养基本数据及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 一、标准体重的计算 二、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 三、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值及能量单位换算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六、中国居民每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三章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法和食品交换法进行配餐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一般食谱及宴会食谱设计的一些原则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了解有关配餐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食谱编制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计算法 (一)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 (二)三餐能量分配 (三)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提供的能量 (四)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需要量 (五)主食品种与数量的确定 (六)副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七)蔬菜数量品种的确定 (八)烹调油和主要调味品的确定 (九)原料的营养分析与调整 (十)将选定的原料编制带量食谱 二、食品交换份法 (一)特点 (二)步骤 (三)利用食物交换份表设计营养餐 三、计算机食谱编制法 四、中级技能的相关知识 (一)市场调查 1.了解就餐者基本情况 2.了解食物原料的库存与时价 (二)卫生督导 1.检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餐具消毒 (三)烹饪原料的感观质量检验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2015)

《食品化学》教学大纲(2015) 一,《食品化学》教学目的 食品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目前约有30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食品与工程类专业。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及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食品化学的发展。如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的应用,促进了脂类的自动氧化及自由基方面的研究;ICP-MS 及EXAFS 等新技术的应用,提示了食品中无机离子的存在状态及营养性或有害性的机理,形成了食品金属组学;食品营养的分子机理水平上研究成果,形成了营养基因组学及功能成分组学;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应用基础化学研究,形成了食品微波化学等。总而言之,近年来食品化学研究已引起了各国化学、食品及医学届的广泛关注,已有较多研究进展,为新资源食品的开发、传统食品工程化、新工艺及新包装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及科学支撑;与此同时食品中一些安全隐患因子也不断被发现,引起了消费者广泛关注。这就赋予《食品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应该是: 1),从食品学科角度,介绍大宗食料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在加工贮藏中变化,并将这些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变化机理与水产品中表征性成分进行比较,让学生既有较宽的食品化学基础,又能从食品的三个基本属性:安全性、营养性和享受性的协调方面让学生了解食品中成分与三者的统一;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所在高校的优势专业,在讲课的过程中对某些产品的化学进行必要的介绍。 2),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简要介绍新资源食品、传统食品、新工艺及新包装材料的一些安全隐患因子的化学特性及危害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3),加强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等知识与食品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化学是涉及食品学科的应用化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多代人应用了基础学科的科学成果,创造性地应用在食品学科中,解决了食品学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学科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食品化学》。因此在《食品化学》教学中,不能就《食品化学》的教材照本宣科,应适时将基础理论与某些食品化学的进步及成果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尤 其是近年来食品中无机离子的存在状态及活性功能的机理、多种营养成分相互之间在在加工及贮藏条件下的变化、食品营养的分子机理及营养基因组学、各类热加工化学等研究成果内容应结合相应的章节教学进行介绍。 4),开设综合性及创新性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10多届学生的《食品化学实验》开设情况,本次《食品化学实验》内容,除单项内容按老师准备好的材料及药品,按其菜单式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交出报告外,还将开设综合性大实验或自主开设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内容将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网页中另附)。 中 国 海洋大学 食 品 学 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