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语文培优之古代散文阅读(二)

高二语文培优之古代散文阅读(二)

高二语文培优之古代散文阅读(二)
高二语文培优之古代散文阅读(二)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强化提高训练精讲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

及子桓兄弟①共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视同岁中顾:照顾B.兴举义兵举:发动

C.妄相忖度度:猜测D.昔乐毅走赵走: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B.日削同争,以趋于亡

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5.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文: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愈顿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自周后文弊弊:衰坏

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工: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译文:

②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

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敦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译文: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译文:

(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教战守策

苏轼(有删减)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

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果: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趁(机)

C.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要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5.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译文: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译文: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断句: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

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修白。

(略有删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

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译文: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答:

最新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析

学员编号:XXXXXX 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李睿科目:语文学科教师:XXXXX 授课类型内容基础知识巩固散文阅读(赏析句子)巩固提升(议论文练习)星级★★★★★★★★★★ 教学目的与目标 1.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3.学会赏析散文中的典型句子并掌握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考查范围及考点。 教学内容 (谈天说地) 课堂导入 基础知识巩固

( 相关链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楣.(m éi ) 招徕.(l ái ) 荸荠(q í) 即物起兴. (x ìng ) B .眷.念(juàn) 彷.徨(páng) 稽.首(q ǐ) 根深蒂. 固(dì) C .缥.碧(pi ǎo ) 加冠.(guān) 霏.霏(fēi) 吹毛求疵. (cī) D .突兀.(w ù) 庇.护(p ì) 瀚.海(h àn) 泠. 泠作响(l í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苋菜 藉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B .博识 美艳 脂粉奁 屏气凝神 C .睥睨 迸射 秫秸秆 拖泥带水 D .鄙夷 谨记 璀璨 千里迢迢 3.(2014莱芜卷)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 ,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少年要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 ,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字音字形 1.蹲(d ūn)踞(j ù):蹲或坐。 2.酬和(h è):用诗词应答。 3.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基础练习 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作品选读》自测题4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 A、秦灭楚 B、西晋灭吴时 C、隋灭陈时 D、唐灭隋时 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刘禹锡 3、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 A、晚唐 B、中唐 C、盛唐 D、初唐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范仲淹 D、陆游 5、柳永的《雨霖林》是()的代表作。 A、豪放词 B、婉约词 C、怀古诗 D、山水诗 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刘禹锡 C、杜牧 D、辛弃疾 7、下列诗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A、李清照 B、苏东坡 C、陆游 D、辛弃疾 8、彻底打破“诗庄词媚”界限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白 10、“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和 A、白朴 B、张养浩 C、陶安 D、睢景臣 二、填空题 1、宋诗多喜说理,尚议论,以趣胜。 2、北宋词至而出现改观;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在《》中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而怀人,作品中说的“子由” 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公瑾”是。 5、北宋和南宋之间出现的一位着名词人是。 李清照的《声声慢》突出字来写。 6、“,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在《》中的诗句。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一、爱,有时是一种错误(深圳市06年中考题) ⑴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已经六年了,只是今天,略有不同。 ⑵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⑶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⑷一天很快地在挂念里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已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落下,而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⑸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 ⑹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 ⑺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满怀的期待里成长。 ⑻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临近期末考,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遗忘了什么。 ⑼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 ⑽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度一个快乐的寒假,拉开窗帘的那一刹那,我像是忽然清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枯黄的枝条在花盆里盘旋,有的已经伸出盆外,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⑾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那给我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不再相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而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轻轻地把太阳花埋在地里,我走了。身后是去年同它一起开放的同伴,今天它们的绚丽,对我来讲,似乎是批判,我的爱,错了。 ⑿转身的瞬间,我想起好多过去的事,好些东西都像太阳花一样可惜,我爱它们,便固执地将它们放进自己的空间,可到了最后,我总是不能很好地继续爱下去,以至于对我来说触手难及,而别人也无法得到. ⒀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 (选自《厦门文学》2006。1 有改动) 13.文章多处描写了太阳花,分别是草地上的太阳花;我照料下窗台上茂盛的太阳花;我疏忽后窗台上的太阳花,前后形成,突出了主题.(3分) 14.解释第⑷段加点词“灼灼”在文中的意思。(2分) 15.文中第⑺段画线句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味和谐。(2分) 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 16.文章第⑵自然段语言很美,请选择一处加以品味。(3分) 17.将第⑺段“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改为“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每天每夜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好不好?为什么?(2分) 18.第⑽段画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古代诗歌作品选读》自测题4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 A、秦灭楚 B、西晋灭吴时 C、隋灭陈时 D、唐灭隋时 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刘禹锡 3、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 A、晚唐 B、中唐 C、盛唐 D、初唐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范仲淹 D、陆游 5、柳永的《雨霖林》是()的代表作。 A、豪放词 B、婉约词 C、怀古诗 D、山水诗 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刘禹锡 C、杜牧 D、辛弃疾 7、下列诗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A、李清照 B、苏东坡 C、陆游 D、辛弃疾 8、彻底打破“诗庄词媚”界限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白 10、“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和 A、白朴 B、张养浩 C、陶安 D、睢景臣

二、填空题 1、宋诗多喜说理,尚议论,以趣胜。 2、北宋词至而出现改观;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在《》中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而怀人,作品中说的“子由”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公瑾”是。 5、北宋和南宋之间出现的一位着名词人是。 李清照的《声声慢》突出字来写。 6、“,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在《》中的诗句。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8、“马作的卢飞快,。”是 在《》中的诗句。 9、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湖 海桀 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形成性考核作业(2)解析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故选A。 (2)C项,“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理解错误,结尾这句话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地表达情感”。故选C。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相关内容、主旨、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理解文意,把重点语句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分析其含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

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析

学员编号:XXXXXX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李睿 科 目:语 文 学科教师:XXXXX 授课类型内容 基础知识巩固 散文阅读(赏析句子) 巩固提升(议论文练习)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1. 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2. 初步了解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3. 学会赏析散文中的典型句子并掌握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 4.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考查范围及考点。 教学内容 ( 谈天说地 ) ( 相关链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楣.(m éi ) 招徕.(l ái ) 荸荠(q í) 即物起兴. (x ìng ) B .眷.念(juàn) 彷.徨(páng) 稽.首(qǐ) 根深蒂. 固(dì) C .缥.碧(pi ǎo ) 加冠.(guān) 霏.霏(fēi) 吹毛求疵. (cī) D .突兀.(w ù) 庇.护(p ì) 瀚.海(h àn) 泠. 泠作响(l í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苋菜 藉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B .博识 美艳 脂粉奁 屏气凝神 C .睥睨 迸射 秫秸秆 拖泥带水 D .鄙夷 谨记 璀璨 千里迢迢 3.(2014莱芜卷)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基础练习 课堂导入 基础知识巩固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 ,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少年要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 ,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字音字形 1.蹲(d ūn)踞(jù):蹲或坐。 2.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3.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4.淳(chún)朴:诚实朴素。 5.熹(x ī)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6.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哕,鸟鸣声。 7.譬(pì)喻:打比方。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8.即物起兴(xìng):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枸杞(g ǒu q ǐ) 薏仁米(yì) 橄榄(g ǎn l ǎn ) 斟(zh ēn ) 挑剔(t ī) 家醅(p ēi ) 炮制(páo) 气氛(f ēn ) 过瘾(y ǐn ) 酬谢(chóu) 煨炖(w ēi dùn) 脸颊(jiá) 分量(fèn) 酿酒(niàng) 荤(h ūn ) 蔫(ni ān ) 褒贬(b āo ) 绰号(chuó) 抠(k ōu ) 蘸(zhàn) 发怔(zhèng) 撂(liào) 怵(chù) 戳(chu ō) 擅(shàn)长 刷浆(ji āng ) 难堪(k ān ) 一瞅(ch ǒu ) ( 吾日三省吾身) 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散文阅读(一) 回顾小结 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试题 命制人: 【复习目标】 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 【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总结概括类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 4.概括文章的主旨 【具体步骤】 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 (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要方法是: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 【疑难语句的种类】 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句子含意理解 2、句子的作用 3、对句子进行赏析 4、句子的比较 【具体步骤】 1、句子含意理解类: (1)注意句子所在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2)对句子的语法进行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3)抓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句眼进行解释。句眼通常是表达比较形象的词、高度抽象概括的词、指代词等。所谓形象化的词语或语句主要指那些具有比喻(包括通感)、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语言,或者描写生动细致(常用移用修辞)的语言。尤其是借代、借喻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找到它的本体。抽象概括的语言主要是这写语言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解说出来。含有指代内同的词则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语境当中找到它的具体所指。 (4)回扣段意和主旨进行解说。句子的表意既离不开段落,又与文章或段落的内容密切相关,尤其是它们的首尾句、文眼句、哲理句,更具有这种意义。 2、句子的作用类: (1)回答内容上的作用。这句话本身是什么含意,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是引出主题、暗示主题还是揭示主题。 (2)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是引出下文,还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上文。 3、句子的赏析类: (1)从内容上考虑,结合句子本身的含意以及和主旨、作者的感情的联系进行说明。 (2)从形式上考虑,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何种表现手法,何种修辞手法,再联系这种手法的本质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要与内容结合起来谈。 (3)从结构上考虑,是总领句,总结句,还是过渡句,或者文眼句、观点句,说明它在整个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

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参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曹操《蒿里行》. D.黄庭坚《登快阁》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 A.《逍遥游》 B.《齐物论》 C.《盗跖》 D.《五蠹》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 A.《荔枝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游山西村》 4.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 )。 A.毛诗 B.齐诗 C.鲁诗 D.韩诗 5.宋代词人( )的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又雍容华贵,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A.晏几道 B.晏殊 C.欧阳修 D.秦观 6.为律诗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的诗体是( )。 A.永明体 B.台阁体 C.西昆体 D.正始体 7.唐代诗人( )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A.王昌龄 B.刘禹锡 C.王之涣 D.杜牧 8.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 )作品。 A.吴文英 B.张炎 C.姜夔 D.辛弃疾 9.【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 )的散曲小令作品,其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体悟。 A.张可久 B.张养浩 C.白朴 D.关汉卿 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 )。 A.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著名的叙事诗《陌上桑》中用行人、少年、耕者等的反应渲染了采桑女的美貌,是乐府诗中烘托手法运用最成功的诗篇。 12.著名的抒情小赋《归田赋》的作者是,他还擅长散体大赋,《二京赋》即是代表。

人教版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赛里木湖 周涛 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 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 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 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 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妩媚而又刚健。 你就是我们的海。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小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你就是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那些城市里的“湖”,你当然知道它们的窘状和自得难解难分,它们是供人娱乐的一池,而你,才是真正的湖。 总是这样,在远离喧闹的地方,思想默默地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起来,辽阔起来。 所有的游客和路人,在你的身边赞叹,夸奖,似乎在这片刻,你成了他们的一样东西,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二答案(20201127233859)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 答: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中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何谓“粘”、 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 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 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 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 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4、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答:(1)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5、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答: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