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库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库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库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库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库(何建平)

填空题部分

第 01 章 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 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 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 02 章 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 66.5 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 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 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 12 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 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 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 15 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 各 7.5 度为零时区,向东分 12时区,向西也分为 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 时的时角为 0,前后每隔 1 小时,增加 15 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 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 (观察点所 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 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 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 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 16 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 m/s 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 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 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 15~30米之间,温度在 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37、降水量是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 一般以 mm表示。

38、降水时间指一次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常用 h或 min来表示。

39、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其等级以24h的总量来划分。

40、城市气候的特点是:风场与远郊不同、热岛现象、云量不同。

41、城市风场特点是风向改变、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风场对局部小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42、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43、热岛强度的气象条件包括有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44、热岛强度的人为因素包括有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45、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46、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1h。

47、日照质量由日照时间的积累和每小时的日照面积组成。

48、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49、建筑物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的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建筑朝向有 关。

50、从日照角度,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果朝向为东南和西南,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5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5

个分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 针。

5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主要指标是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辅助指标是累年日平均温度<=5 度和 >=25 度的天数。

53、建筑气候区分为七个一级区,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其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一月七月平均温 度、平均相对湿度,辅助指标是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 度和>=25 度的天数。

54、建筑气候区二级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55、柯本的全球气候区划分把全球分为六个气候区:赤道潮湿性气候区(A)、干燥性气候区(B)、湿润 性温和型气候区(C)、湿润性冷温型气候区(D)、极地气候区(E)、山地气候区(H),中国有湿润 性温和型气候区、湿润性冷温型气候区、干燥性气候区、山地气候区。

56、斯欧克来的全球气候区根据: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把全球分为四个气候区:湿热气候 区、干热气候区、温和气候区和寒冷气候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感性和主观,比较粗略。

第 03 章 建筑热湿环境

1、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 度进入室内。

3、外扰和内扰对室内环境的作用形式包括有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

4、得热量是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5、得热量与外扰之间存在衰减与延迟的关系

6、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7、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8、变换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需要经历三个步骤: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求对单元扰量 的响应和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和叠加积分求和。

9、积分变换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10、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典型区别是: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第 04 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代谢率是人体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

2、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代谢率高的器官温度较高。

3、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 度下降。

4、深层温度比较稳定。其平均值为体温。

5、血液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6、临床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7、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常用四点模型法测量。通过测试人体胸部、上臂、大腿、小腿处皮肤温度,按照权 系数 0.3、0.3、0.2、0.2 进行加权平均。

8、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 肤蒸发和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9、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 的换热量越大;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强。

10、平均辐射温度是指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 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11、操作温度反映了环境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综合作用。

12、对于典型的室内空气环境 LR 一般取16.5。

13、1clo定义为:在 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超过 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 适需要的服装热阻。

14、椅子对热阻的影响是:将增加 0.15clo以下的热阻。具体值取决于椅子与人体接触的面积。

15、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16、基础代谢率是: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 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17、人静坐时的代谢率为 1met(58.2W/m2 )。

18、在空调负荷计算时,机械效率常看作 0。

19、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 等三个因素有关。

20、体温调节主要是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21、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包括有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提高产热量等。

22、热感觉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23、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 环境温度。

24、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

25、贝氏标度的特点是热感觉与热舒适合二为一,也即其主要缺点。

26、ASHRAE 七级热感觉标度的优点是精确指出了热感觉。

27、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 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 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 其他因素等。

28、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 PMV)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 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 7 级分度。它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29、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30、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 5%的人不满意,因此 ISO7730对 PMV-PPD 的推荐值 在-0.5~ +0.5。

31、有效温度 ET是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 指标。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 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32、新有效温度 ET ﹡是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 50%空气环境中冷热 感相等,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 ET ﹡。它的数值上等于:对 0.6clo服装、静坐在

流速为 0.15m/s 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为 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 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它的优点在于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 的影响,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该指标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33、标准有效温度 SET﹡是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 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 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 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 SET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它 是在有效温度 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它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 为基础,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 故被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34、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 定时要更低。

35、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33 度以上开始下降。

第 05 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3、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 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 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 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5、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6、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7、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年平均浓度大约为 0.005~

0.01mg/m3 ,一般不超过 0.03mg/m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甲醛的 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

类民用建筑≤0.12mg/m3。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 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 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10、VOC 是(美国环境署)除了 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 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11、VOC 总称 VOCs,以 TVOC 表示其总量。其中《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 I类民用建筑≤0.5mg/m3,II类民用建筑≤0.6mg/m3。

12、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 55﹪以上。

13、世界约 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14、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 100 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 19﹪至31﹪。

15、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它列为 19 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16、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 15年以上。

17、《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氡的 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 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18、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19、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有:活性炭、人造沸石、分子筛。

20、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对NO、SO2、甲醛、H2S 的去除效果较好。

2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22、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计质浓度和计量浓度。

23、氧化铝对 NO2 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24、病态建筑综合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中可能涉及到 40 多个相关因素。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有:低通风率、空调、工作压力过大或对工作不满意、过敏或哮喘 患者。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地毯、办公室人员过多、使用显示器、女性等原因。

28、病因建筑综合症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心理和生理因素。

29、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离开建筑, 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他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30、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 而增大。

31、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是患者通常以低于正常剂量对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对抗效应,对某些食 物会产生抵触心理。

32、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的特征是:改进和避免可疑化学物质后,症状会消除或减轻,但再次的暴露会 引发症状的重视、病人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客观表现。

33、暴露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34、暴露水平评价通常包括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和体症、效应生物标志、相关疾病发生率。

35、可感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36、可识别阈值(比可感阈值高 2~5 倍)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 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 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

37、气味强度是气味感觉的可感强度。

38、感知负荷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 olf。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 1olf。

39、感知空气品质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单位为 pol。1pol 表示在一个空 间内,1olf的感观负荷源,在通风量 1L/s 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 06 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1、所谓通风是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 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2、通风的目的在于: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通风包括从室内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两个方面,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或进 风。

4、为实现排风或送风而采用的一系列设备、装置的总称,称为通风系统。

5、建筑通风的方法从实现机理上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6、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 出室内的通风换气方式。

7、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

8、自然通风的优点在于: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的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 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9、自然通风的缺陷在于: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 失、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 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自然通风不适用那 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目前的自然通风 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自然通风 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10、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有:穿堂风、单面通风、被动风井通风、中庭通风。

11、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 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12、混合通风是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 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其缺点是 空气容易污染。

13、置换通风是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 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14、个性送风: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 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

15、换气效率是用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16、余热排除效率(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17、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 1。

1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是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ADPI值越大,说 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第 07 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声途径和接受者。

2、一个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3、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称为声功率。

4、有声波传播时,压强随声波频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部分,即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 称为声压。

5、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6、描述一个简谐声波只需要频率(音调)和声压幅值(响度)两个独立变量。

7、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20 Hz~20000Hz。

8、音色取决于谐频分量的构成。

9、在应用声学中,通常用倍频程和 1/3 倍频程来表示声音强度。

10、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为 31.5Hz、63 Hz、125 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Hz、4000Hz、8000Hz、 16000Hz。

11、上下限频率值之差,称频程宽度,简称频带宽。

12、所谓一个倍频程,就是上限频率比下限频率高一倍

13、1/3 倍频程的上限频率为下限频率的1.26 倍。

14、波阵面是空间中相位相同的相邻点构成的面。

15、声线是声波的传播途径。

16、平面声波向前传播,声音不衰减。球面声波要衰减。

17、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 10 为底的对数并乘以 10(或 20)。

18、A声级是参考 40 方等响曲线,对 500Hz 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19、等效连续 A声级是某一时间间隔内 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20、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 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21、L10=70dB,表示测量时间内有 10﹪的时间,噪声超过 70dB。

22、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 L10,L50,L90。

23、NR 评价曲线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用于评价公众对户外噪声的反应。

24、点源和球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

25、线源和柱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

26、空气的吸收性能可用空气的衰减常数表示,其值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

27、室内声场是含直达声、反射声等的混合声场。

28、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 60dB 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9、混响半径是在直达声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30、舒适的住宅声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低噪声、声音私密。

31、 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50dB, 二级标准是≥45dB, 三级标准是≥40dB。

32、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一级标准是≤75dB,三级标准是≤75dB。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2008)规定的 0类标准~4类标准昼间分别为50dBA、 55dBA、 60dBA、 65dBA、70dBA,夜间分别为 40dBA、45dBA、50dBA、55dBA、55dBA。

3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 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 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 类标准5dB 执行。

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 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 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1 类标准。

3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3 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38、透声系数是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之比。

39、离声源一定距离处测得的隔声构件设置前的声功率和设置后的声功率之差称为插入损失。

40、环境噪声控制的原则是“闹静分开”、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 用、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术。

41、城市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42、城市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消除噪声源、切断传播途径、合理规划城区。

43、工程上通常采用 125Hz、250 Hz、500Hz、1000Hz、2000 Hz、4000Hz 的吸声系数来表示一种材料和 结构的吸声特性。

44、250Hz、500 Hz、1000Hz、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称为降噪系数。

45、吸声量是用以表征某个具体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效果的量,它等于吸声构件的面积乘以吸声系数。

46、强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要求达到 0.99 以上。

47、单层墙每增加 1倍,或入射频率每增加 1 倍,隔声量增加 6dB。

48、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 20~40dB。

49、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

50、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则该背景噪声称为掩蔽噪 声。该背景噪声通常被比喻为“声学香料” 或“声学除臭剂”。

第 08 章 建筑光环境

1、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能。

2、可见光是能被人眼所感到的那一部分辐射能,波长范围为 380~780nm,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 同的颜色。

3、辐射通量是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

4、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它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它的单位为流明。

5、555nm定义为同等辐射通量条件下,视亮度最高的单色波长(国际照明委员会)。

6、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它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单位为坎德拉。

7、光通量只是说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并没有表示出光源所发出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发光强度则 说明了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8、对于被照面而言,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的数值来表示它被照射的程度,称照度。单位为 勒克斯,它表示 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 1平米的被照面上。

9、亮度是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

10、物理亮度是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发光强度。国际通用单位为尼特或者熙提。

11、主观亮度是人们主观感受到的物体明亮程度。它不仅与物体的物理亮度有关,而且与我们所处的环境 的明暗程度有关。

12、相同的物体表面亮度,在不同的环境亮度时,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

13、锥形细胞在亮度高于 3nt 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称为明视觉。锥形细胞具有辨认细节和颜色 的能力,且随着亮度的增加该能力增强。

14、在暗环境中,人眼没有颜色感觉,也无法分辩物件的细节,对外部亮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低,主要是视 杆细胞起作用。

15、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

16、在视轴 1°范围内,具有最高的视觉灵敏度,能分辨最细小的细部,称中心视野。

17、 从视野中心往外 30°范围,视觉清晰度最好,称“近背景视野”,这是观看物体总体时最有利的位置。

18、人们习惯站在离展品高度的 2.0~1.5 倍距离处观赏展品,就是为了使展品位于视觉清晰区域内。

19、观察者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这样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场。

20、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称为视角。

21、视觉敏锐度(医学上称视力): 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它等于刚刚能 分辩的视角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

22、视觉适应是指眼睛由一种光刺激到另一种光刺激的适应过程。

23、明适应是暗到明的适应时间,一般2~3 分钟;暗适应是明到暗的适应时间,一般 0.5~1 小时。

24、舒适光环境要素包括适当的照度水平、舒适的亮度比、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避免眩光干扰。

25、色温是当一个光源的光谱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谱相同或相近时,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26、采光原则:是否节能、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27、晴天是指天空无云或很少云,即云量占整个天空面积的 30﹪以下的天气。

28、全云天是指天空全部被云层遮盖的天气,也称全阴天。

29、采光系数是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与室外同一时 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比值。

30、天然光照度随着海拔高度和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增加,如拉萨、西宁地区照度较高;随着湿度的增加而 减少,如宜宾、重庆地区。

31、人工光源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大类。

选择题部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题目(共 224题)

第 01 章 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不包括()。

A 安全性

B 功能性

C 舒适性

D 经济性

2、下面哪一项是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A巢居 B 草房 C 蘑菇房 D 蒙古包

3、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 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 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 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 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 02 章 建筑外环境

1、公转的轨道平面为 度。

A66.5 B 23.5 C 0D 90

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A 赤纬

B 时角

C 太阳高度角

D 太阳方位角

3、下面哪个角度不可能是赤纬角?

A-23 B 0 C 23 D 67

4、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 大于 0

B 等于 0

C 小于 0

D 无法确定

5、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 大于 0

B 等于0

C 小于 0

D 无法确定

6、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 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7、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 12 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8、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 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9、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 12 点

B 下午 18 时

C 深夜 12时

D 早上8 时

10、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正南方的瞬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 12 点

B 下午 18 时

C 深夜 12时

D 早上8 时

11、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本初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 12 点

B 下午 18 时

C 深夜 12时

D 早上8 时

12、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时区。

A 8

B 12

C 16

D 24

13、经国际协议,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度。

A 5

B 10

C 15

D 20

14、零时区是经度为()度的子午线东西各 7.5度。

A 0

B 90

C 180

D 270

15、当地时间 12 时的时角为()度 。

A 0

B 45

C 90

D 135

16、当地时间 15 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7、当地时间 18 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8、当地时间 21 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小时。

A 4

B 8

C 12

D 16

20、()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

A 太阳位置

B 太阳高度角

C 太阳方位角

D 赤纬

21、太阳位置常用()来表示。

A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B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赤纬角

C 太阳方位角和太阳赤纬角

D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时角

22、()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A 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 赤纬 D 太阳时角

23、()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A 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 赤纬 D 太阳时角

24、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不包括有()。

A 赤纬

B 时角

C 纬度

D 大气透明度

25、太阳常数一般取() W/㎡。

A 1023

B 1053

C 1253

D 1353

26、大气透明度越接近(),大气越清澈。

A-1 B 0 C 1 D 2

27、大气透明度一般取为()。

A 0.65~0.75

B 0.75~0.85

C 0.85~0.95

D 0.95~1.05

28、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9、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0、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1、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2、风向在陆地上常用()个方位来表示。

A 4

B 8

C 12

D 16

33、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A 4

B 5

C 8

D 10

34、气温是指距地面()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A 0.5

B 1

C 1.5

D 2

35、气温的()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A 日较差

B 日阈值差

C 日极限温度差

D 日比差

36、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向()递增。

A 东南 西北

B 南 北

C 西北 东南

D 北 南

37、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与()的平均气温差。

A 最热时刻 最冷时刻

B 最热天 最冷天

C 最热月 最冷月

D 最热季节 最冷季节

38、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m。

A 1.5

B 5

C 10

D 15

3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米之间。

A 1.5~5

B 5~10

C 10~15

D 15~30

40、中国地层恒温层的温度一般在()℃之间。

A 10~15

B 15~18

C 18~23

D 10~23

4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向()递减。

A 东南 西北

B 南 北

C 西北 东南

D 北 南

4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季高于()季。

A 冬 夏

B 夏 冬

C 春 秋

D 秋 春

4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季最低。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4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

A 较小

B 较大

C 不均匀

D 波动大

45、一天中()比较稳定。

A 相对湿度

B 绝对湿度

C 干球温度

D 湿球温度

46、降水强度的等级以()的总量来划分。

A 6h

B 12h

C 24h

D 一次降雨量

47、 下面哪一项不是城市气候的特点?

A风场与远郊不同 B热岛现象 C云量不同 D 相对湿度偏高

48、下面哪一项不是热岛强度的气象条件?

A 风速

B 云量

C 太阳直接辐射

D 空调散热量

49、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h。

A 1

B 2

C 3

D 4

50、建筑物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建筑物的平面体形

B 建筑物高度

C 建筑朝向

D 建筑大小

51、从日照角度,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果朝向为(),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A 东 西

B 南 北

C 东北 西北

D 东南 西南

52、郑州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3、上海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4、广州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5、昆明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6、拉萨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7、北京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 夏热冬冷

C 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8、建筑气候区分为()一级区。

A 3

B 5

C 7

D 10

59、建筑气候区适用于()。

A 一般工业建筑

B 民用建筑

C 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D 特殊工业建筑

60、建筑气候区划分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一月平均温度

B 七月平均温度

C 平均相对湿度

D 累年日平均温度<=5 度

61、建筑气候区二级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不包括:()

A一月七月平均温度 B 冻土性质 C 平均相对湿度 D 年降水量

62、下面那个气候区不属于柯本的全球气候区划分方法?

A 湿热气候区 B干燥性气候区 C 极地气候区 D 山地气候区

63、斯欧克来的全球气候区划分依据不包括()。

A 空气温度

B 相对湿度

C 太阳辐射

D 地形地貌

第 03 章 建筑热湿环境

1、内扰含有不包括()等室内热湿源。

A 室内设备

B 照明

C 人员

D 邻室的空气温度

2、外绕不包括()。

A 室外空气温湿度

B 太阳辐射

C 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D 照明设备

3、外扰和内扰对室内环境的主要作用形式不包括()。

A 对流换热

B 导热

C 辐射

D 渗透

4、()是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A 得热量

B 除热量

C 储热量

D 冷负荷

5、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 )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的关系。

A 未必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等于

6、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不取决于()。

A房间的构造 B 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C 热源的特性 D 计算时刻

7、变换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不一定需要经历的步骤是()。 A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 B 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和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和叠加积分求和

D 固定室内温度

8、积分变换法常用的方法是()。

A 稳态计算法

B 冷负荷系数法

C 当量求解法

D 换气次数法

9、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典型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

B 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C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D 计算结果不同

第 04 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是人体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

A 代谢率

B 深部体温

C 临床体温

D 皮肤温度

2、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代谢率()的器官温度较高。

A 高

B 低

C 变化快

D 变化慢

3、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4、一般说来,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5、一般说来,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6、人体的深层温度比较稳定。

A 稳定

B 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C 随情绪上升而上升

D 随出汗而下降

7、人体深部温度的平均值为()。

A皮肤温度 B 代谢率 C 基础代谢率 D 体温

8、()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A 肝脏

B 心脏

C 血液

D 肺部

9、()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A 血液

B 临床体温

C 代谢率

D 肺部

10、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常用()法测量。

A 四点模型

B 集总参数

C 当量模型

D 分量权重

11、平均皮肤温度的四点模型法测量之处不包括如下哪一项?

A胸部 B上臂 C下臂 D大腿

12、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不包括哪一项。

A对流 B辐射 C蒸发 D渗透

13、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

A 大 B小 C恒定 D易于变化

14、一般说来,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大。

A大 B小 C恒定 D易于变化

15、一般说来,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

A强 B弱 C恒定 D易于变化

16、平均辐射温度是指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 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A平均辐射温度 B操作温度 C工作温度 D环境温度

17、对于典型的室内空气环境 LR 一般取()。

A 13.5

B 14.5

C 15.5

D 16.5

18、椅子对热阻的影响是:将增加()clo以下的热阻。

A0.05 B 0.10 C 0.15 D 0.2

19、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 ),会使人( )。

A 降低 凉快

B 升高 凉快

C 降低 躁热

D 升高 躁热

20、人静坐时的代谢率为( )met。

A1 B 2 C 5 D 10

21、1met 等于()W/m2。

A50 B 55 C 58.2 D 60

22、在空调负荷计算时,机械效率常看作( )。

A0 B 10﹪ C 20﹪ D 30﹪

23、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下述哪个因素无关。

A 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B 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

C 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

D 出汗量

24、下面哪一项不是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

A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 B 调节排汗量 C 提高产热量 D 神经调节

25、()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A 热感觉

B 热舒适

C PMV

D PPD

26、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不包括()。

A 冷热刺激的存在

B 刺激的延续时间

C 原有的热状态

D 皮肤湿润度

27、热感觉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28、热舒适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29、预测平均评价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30、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31、ASHRAE 七级热感觉标度的优点()。

A 热感觉与热舒适合二为一

B 精确指出了热感觉

C 现实操作方便

D 比较客观

32、PMV 采用()级分度。

A 2

B 5

C 7 D10

33、PMV适用于()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A 稳态热环境

B 突变热环境

C 动态热环境

D 夏热冬冷地区

34、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的人不满意。

A 5﹪

B 10﹪

C 15﹪

D 20﹪

35、ISO7730 对 PMV-PPD 的推荐值在()。

A-1~-0.5 B -0.5~0.5 C 0.5~1 D 1~1.5

36、有效温度 ET是将若干因素综合为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其中不包括( )。

A 干球温度

B 湿度

C 空气流速

D 室内空气品质

37、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 时要更()。

A 超前 低

B 超前 高

C 滞后 低

D 滞后 高

38、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度以上开始下降。

A 18

B 25

C 30

D 33

第 05 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室内热环境

B 室内湿环境

C 室内空气品质

D 室内声环境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的指标。

A 甲醛 VOC

B 甲醛 氡

C VOC 氡

D 一系列污染物浓度

3、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A 50﹪

B 70﹪

C 80﹪

D 绝大多数

4、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不包括哪一项?

A 化学污染

B 物理污染

C 生物污染

D 电磁污染

5、甲醛的颜色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淡紫色

D 无色

6、甲醛的味道是()。

A 酸味

B 臭味

C 强烈刺激性气味

D 无味

7、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一般不超过 0.03mg/m3。

A 0.005

B 0.01

C 0.02

D 0.0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甲醛的 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0.08 B 0.12 C 0.5D 0.6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甲醛的 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0.08 B 0.12 C 0.5D 0.6

10、《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甲醛的 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0.08 B 0.12 C 0.5D 0.6

11、《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甲醛的 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0.08 B 0.12 C 0.5D 0.6

12、《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 I类民用建筑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住宅楼

B 医院

C 老年建筑

D 图书馆

13、《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 II类民用建筑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学校教室

B 图书馆

C 书店

D 体育馆

14、VOC 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苯

B 丁脂

C 甲苯

D 碳酸铵

15、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以上。

A 45﹪

B 50﹪

C 55﹪

D 60﹪

16、世界约()%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A 5﹪

B 15﹪

C 25﹪

D 35﹪

17、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 19﹪至 31﹪。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18、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年以上。

A 10 B15 C 20 D25

1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氡的 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Bq/m3。

A100 B 200 C 300 D 400

20、《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 规定氡的 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Bq/m3。

A100 B 200 C 300 D 400

21、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活性炭

B 人造沸石

C 分子筛

D 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

22、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过滤效率

B 压力损失

C 终阻力

D 容尘量

23、相对于活性炭,氧化铝对()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A 苯

B No2

C VOC

D 氡

24、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地毯

B 办公室人员过多

C 使用显示器

D 空调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地毯

B 噪声

C 女性 D低通风率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噪声

B 光污染

C 男性

D 工作压力过大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

A 对工作不满意

B 过敏

C 哮喘患者

D 地毯

28、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

A 办公室人员过多

B 低通风率

C 空调

D 工作压力过大

29、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 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 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30、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 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 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31、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是患者通常以()对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对抗效应,对某些食物会产生 抵触心理。

A 低于正常剂量

B 高于正常剂量

C 正常剂量

D 非正常剂量

32、暴露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A发生或预期将发生 B 发生 C 预期将发生 D 已经发生过的

33、暴露水平评价通常不包括哪一项?

A 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

B 临床症状和体症、

C 效应生物标志

D 可感阈值

34、可感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A 30﹪

B 40﹪

C 50﹪

D 60﹪

35、可识别阈值一般比可感阈值高()倍。

A 1~2

B 2~5

C 5~10

D 10~15

36、可识别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

浓度。

A 30﹪

B 40﹪

C 50﹪

D 60﹪

37、()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

A 感知负荷

B 气味强度

C 感知空气品质

D 可识别阈值

38、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包括下面哪一项?

A计质浓度 B 质量浓度 C 体积浓度 D 摩尔浓度

第 06 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1、通风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

B 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C 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D 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

2、一般意义上的通风包括哪两项?

A 排风 送风

B 排风 新风

C 送风 新风

D 送风 净化

3、建筑通风方法的分类从实现机理上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自然通风

B 混合送风

C 个性化送风

D 置换通风

4、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

A 余压

B 正压

C 负压

D 风压

5、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穿堂风 B 单面通风 C 被动风井通风 D 置换送风

6、机械通风不包括下面哪一类?

A 自然通风

B 混合送风

C 个性化送风

D 置换通风

7、混合通风的最突出缺点是()。

A 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B 空气容易污染

C 工作区温度不均匀

D 不稳定

8、置换通风目前在中国得不得大规模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严重浪费能源

B 工作区空气品质较差

C 现场施工及操作遇到问题多

D 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

9、个性送风的主要优点是()。

A 节约大量能量

B 空间温度均匀

C 个性化控制

D 空间气流稳定

10、()是用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A 换气效率

B 余热排除效率

C 置换效率

D 空气扩散效率

11、()是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A 换气效率

B 余热排除效率

C 置换效率

D 空气扩散效率

12、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A 下送上回

B 上送下回

C 上送上回

D 上送侧回

13、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20xx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xx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A 、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A 、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 、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 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 、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担任。A 、人大常委会主任 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 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A 、委员长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 宪法1 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A 、 主权在民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 则1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1 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A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1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A 、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1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A 、 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 原则1

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

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简答题题库 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2分) 内容包括: (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 (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1分) 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参考答案: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3分)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3分) (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2分) 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3分)(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分) (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2分) 3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科学性?参考答案: 所谓宪法规范的科学性是指宪法的各项规定必须真实的反映现实的社会关系,使宪法具有严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2分)首先,取决于宪法在指导思想上的正确性;(2分) 其次,它要真实的反应并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2分) 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2分) 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 (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

鱼类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填空 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和()。 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和()两类。 3、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包括()、()和()。 4、机体对各组织器官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和()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器官、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或()。 7、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细胞或结构称为()。 8、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9、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所产生的反应不是反射。() 第2章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一、填空 1、组织的兴奋除分别要求有一定的()和()外,还要求有一定的()。 2、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阈强度愈低,意味着组织愈容易被兴奋,即兴奋性愈();反之,阈强度愈高,则兴奋性愈()。与阈强度相似,时值小表示兴奋性();时值大表示兴奋性()。 3、哺乳动物的粗神经纤维为例,继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变化经历4个时期,它们依次是()、()、()和()。 4、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向的,而通过突触传递是()向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递质是(),终板膜的受体为()型受体,其阻断剂是()。 5、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的结构和机能联系部位,叫做()。 6、静息电位是()的平衡电位。 7、总时程0.14ms,舒张期0.09ms,则临界融合频率为()。 8、神经动作电位中,峰电位代表了组织的()过程,而后电位与()有关。 9、生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刺激形式是()。 10、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反应和兴奋传导的标志是(),它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11、在静息状态下,膜对()有较大的通透性,对()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2、欲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三个方面达到最小值。 13、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细胞或结构称为(),肌肉收缩时,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者,称为()。 14、神经纤维上任一点兴奋时,冲动可沿纤维向()传导,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 15、静息状态下,膜两侧Na+、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与()活动有关,静息电位主要是()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6、门控通道根据其开放和关闭的原理不同可将他们分为:()、()和()。 17、可兴奋细胞包括()、()和()。 二、判断题 1、直接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一种反射。() 2、局部兴奋无不应期,可发生总和,达到一定程度爆发动作电位。()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A.自觉遵守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它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A.法律规范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是 A.一致的B.对立的 C.矛盾的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A.无法可依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A.一般人的行为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 A.国家领导人废除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法是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 A.大陆法系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 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A.依法办事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D.权利本位【】 11.中国古代儒家主张

A.主要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应当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也日益增强 D.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手段日益重要,法律因为其稳定性而使自身作用大为削减【】 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对立面是 A.自由主义思想B.个人主义思想 C.封建特权思想D.官僚主义思想【】 14.我国法制的民主化是指在法制的各个环节上都坚持 A.自由原则B.民主原则 C.平等、公平原则D.发展【】 15.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前提条件是 A.提高人民文化水平B.加强普法教育 C.强化精神文明建设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6.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对待宗教一般采取 A.政教分离政策B.政教合一政策 C.政教并重政策D.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7.科技进步的可靠保障是 A.优越的经济环境B.稳定的政治环境 C.良好的法律环境D.卓越的人文环境【】 18.法的制定是 A.国家专有的活动 B.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C.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D.统治阶级政党特有的活动【】 19.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2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章要报国务院和下列哪些机关备案?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本级人大D.本级人大常委会【】 21.调整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应该划归为

2021年鱼类生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 完整性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器官,然后在尽量接近正常生活条件下,观测实验动物功能变化或功能紊乱等。 2.在体实验(i n v i v o):普通是指在麻醉状态下,对动物实行手术,暴 露所要观测或实验器官,也称活体解剖实验。 3.离体实验(i n v i t r o):从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出某种 细胞,置于适当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观测它们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 4.可兴奋组织:以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体现出较高兴奋性, 称为可兴奋组织或可兴奋细胞。 5.刺激:能被生物体所感受并且引起生物体发生反映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6.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处在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7.被动转运: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两种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时,溶质分 子会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位差(梯度,两者合称为电化学梯度)产生净流动叫被动转运。 8.易化扩散:某些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很小物质,在膜构造中某些特 殊蛋白质“协助”下,也能从膜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9.积极转运:是指细胞通过自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 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一侧移向另一侧过程。 10.原发性积极转运:在积极转运中,如果所需能量是由A T P直接提供积极 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积极转运。 11.继发性积极转运:物质逆着浓度差转运能量间接来自于A T P,这种形式 转运被称为继发性积极转运或联合转运。

12.第二信使:含氮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并通过 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激活膜内侧腺苷酸环化酶(A C),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在M g2+条件下,催化A T P形成c A M P。c A M P功能是接续传递信息,故被称为第二信使。 13.基强度:在一定刺激强度下,刺激持续时间越短,则作用越弱;刺激持 续时间越长,所需要刺激强度越小。当刺激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增长而进一步减少,这个最小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4.效用时间:用基强度刺激引起兴奋所需要最短刺激时间叫做效用时间。 15.运用时: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须最短作用时间, 叫做运用时。普通是用来测试组织敏感限度。 16.时值:是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最短作用时 间。兴奋性与时值亦呈倒数关系。 17.绝对不应期:在神经接受前一种刺激而兴奋一种短暂时期内,无论第二 个刺激多么强大,都不能使它再产生兴奋。也就是说,这一段时期里神经兴奋性下降为零,此时浮现任何刺激均无效。称为绝对不应期。 18.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第二个刺激有也许引起新兴奋,但所 用刺激强度必要不不大于该神经阈强度。阐明神经兴奋性有所恢复,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19.超常期:通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神经兴奋性继续上升,可超过 正常水平,用低于正常阈强度检测刺激就可引起神经第二次兴奋,这个时期称为超常期。 20.低常期:继超常期之后神经兴奋性又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称为低常期。 2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电位 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产生根源: 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其中,笛卡儿的“主客二分”对于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科技的发展的确发挥了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宗教根源:基督教: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伦理学根源:自然界只有工具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价值仅是满足人类永无止尽的欲望。 技术根源:技术发展的不足&对技术的滥用 经济根源: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负外部性即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2.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3.经济的贫困化(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因过度开采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化) 环境保护: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理解【1.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障实施的/ 2.调整的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3.是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鱼类生理学例题及答案

《鱼类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尿液生成过程包括,,。 2、肾小体包括和两部分。 3、胃的消化性运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 4、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和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5、心血管调节基本中枢在。 6、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和中间神经元三种。 7、鱼类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________,而哺乳类的正常起搏点是________________。 8、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和。 9、胃液主要有4种成份,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压、压和压的代数和; 12、高原居民和动物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是由于而导致肾脏产生增多形成的。 13、鱼类的正常起搏点是,而哺乳类的正常起搏点是。 14、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前者主要分泌、性激素,后者分泌()和。 15、球旁器包括、和球外系膜细胞,其中肾素由()分泌。 16、醛固酮的生理意义是、和。 二、判断题) 1、正常情况下终尿约占肾小球过滤量的10%。 2、肾小管对H+的分泌和对NH3的分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充盈最明显的是心室收缩期。 4、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肠较短,植食性鱼类肠较长。 5、心室肌细胞兴奋时,C a2+除由终末池释放进入肌浆外,尚需细胞外液提供。 6、心肌也属于横纹肌,所以和骨骼肌一样也能产生强直收缩。 7、肾素的生理意义是使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Ⅱ。 8、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肺的扩张与回缩。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 点整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641042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 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1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鱼类行为学期末考题库

鱼类行为学 一、填空题 1.动物的行为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逃避行为和生殖行为等。 2.根据行为的复杂程度以及可变程度则可将其分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和学习等。 3.在动物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流思想:欧洲的生态学派和美国的“心理 学派”。 4.研究鱼类行为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现场观察法、渔获实验法水槽实验法和数学模拟法四 中。 5.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最适模型的方法,这样的模型称为黑箱模型。 6.鱼类整个眼球近似呈椭圆形。 7.眼球壁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三层构成。 8.现在已经知道,鱼类的机械感觉器官主要有内耳石和皮肤感觉器官(如侧线等)。 9.鱼类皮肤感觉器官一般可分为感觉芽、陷器、及罗伦氏器等四种类型。 10.鱼类耳石分别称为小耳石、矢耳石和里耳石。测线 11.鱼类的化学感觉是指它们对化学性刺激的感觉,一般可分为嗅觉和味觉两大类。 12.就趋光性而言,可把鱼类分为三类:1.对光呈正反应,如银汉鱼。2.对光呈负趋光性, 如狗鱼。3.对光暗成均等反应,如淡水鲈。 13.对于鱼类的趋光性的原因和机制主要由四种假设:强制运动论,适宜照度论,适 应性阶段论和阶段论。 14.按照前苏联科学家的意见,鱼类的趋光由两个阶段所组成,也即生物学阶段和生理学阶 段。 15.视觉运动反应显然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的类型:局部性的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不会发生移 动;全身性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会随着视野内的物体的运动而发生移动。 16.极限流速是指鱼类所能克服的最大流速,极限流速又可称为临界流速。 17.很多学者认为,鱼类的趋流性也是由其保定目标所决定的的。 18.鱼类在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反应有三个典型阶段,分别称为:感电行为、趋电行为 和麻醉行为也可称为第一反应、第二反应和第三反应。 19.动物存在对接触刺激的趋性,这类型为称为趋触性或趋固性。 20.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 21.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行为方式。 22.根据鱼类能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将鱼类划分为广温性和狭温性鱼类。 23.在渔业方面,常常把对于某一鱼类具有高产量时的水温称为此鱼的适温,这种水温 也有一个范围,并称为适温带。 24.鱼的测线神经起着盐度检测器的作用。 25.根据海产鱼类对盐度变化的忍耐性大小和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狭盐性和广盐性。 26.鱼类对海水盐度的变化能引起反应。主要出于海水的盐度影响鱼体的渗透压。 27.海洋中鱼类的饵料生物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 动物。 28.快速游泳的鱼类都具有纺捶型的体型。 29.红肌肉多的鱼类,游泳持久性好、这类鱼可称为耐久型。 30.鱼类的瞬时下潜速度一般可达到0.5-1m/s左右,为水平方向游泳速度的20%_30%,而 且垂直下降的速度也不与体长的增减呈正比例关系。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2013

鱼类生理学实验指导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13年10月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 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与用品蟾蜍或蛙、任氏液、食盐、1% H 2SO 4 滤纸、普通剪刀、手术剪、 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步骤与项目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环境法考试重点

1.什么是水污染?如何认识我国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 答:污染防治法中的水环境污染简称水污染,是指陆地水污染,即由于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物质或能量排入陆地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渔业的危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污染除了上述危害外,还会影响航运、旅游业的发展,妨碍人们的娱乐、休养、体育活动等对良好环境的享受。 2. 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试述我国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4.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2)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则(3)利用资源与维护生态功能相结合原则 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答: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制度;水环境质量检测和水污染排放监测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其危害性和特点有哪些?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特点: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噪声污染是一种局部性和多发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噪声污染是一种其危害性不易评估的公海。危害性:影响人体健康;危害人类财产 7.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8.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9.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0.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1.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中央电大《宪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3

试卷代号:21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宪法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宪法的作用。 答:(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2分) (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2分) (3)宪法对实行法治的作用;(2分) (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2分) (5)宪法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2分) 2.我国的国家结构为什么采取单一制形式?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酌 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 单一制国家。(2分) 1.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答: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 级专政。”(2分)这就是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和基本点上是一致的,其主要表 现为: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权,工人阶级的 领导标志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2分) (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分) (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也是一样的。(2分)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 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2分) 2.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是:(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分)(2)有利于各 个地区的经济发展;(2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