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知识点

唯物论
一.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中的事物时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仁者心动”,毕尔生的“万物只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提示: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
1.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不是外部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
1.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1)特点:
?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的。)
?计划性:(人们在行动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确定行动方式和步骤。)
?自觉选择性:(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的。)
?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创造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的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有着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有着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依据: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如何做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
一.实践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


1.含义: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的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的过程:认识受主客体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要求:
人的认识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认识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5.真理:
(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性质: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理解)
A.区别: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
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B.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
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

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理解)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主要观点 [精华版]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思维统一于存在。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意识的内涵及物质决定意识
从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可见,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务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要把遵循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结合起来,尊重规律,认识、利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要求: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7.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4)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朝阳一模)31.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等活动。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表明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前提②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在特定条件下外部矛盾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④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东城一模)31.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的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

造负离子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②人类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③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房山期末)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朝阳期末)16.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抓内部矛盾
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石景山一模)28. 2月9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等地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中国大部地区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人工影响天气仅是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只有具备适宜降雪的天气条件时,才能进行人工增雪。如果晴空万里,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是不可能形成降雪的。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推动枣物的发展
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
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海淀一模)26.喝上干净水是我国干旱地区农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我国开展了10多年的援建“母亲水窖”活动是将雨水集到水窖储存,配备专用的雨水净化器,让干旱地区农民喝上干净水。“母亲水窖”的创意
A. 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B. 说明实践的结果由认识主体决定
C.说明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D.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海淀一模)29.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观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东城期末)23.一般说来,狭窄的房间,若使用明亮的冷

调装饰,就会让人从心理上感到空间变得宽敞。这表明
A.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B. 空间大小因心理感觉而变化
C. 人的心理感觉受环境的影响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朝阳期末)18.中国高铁在短时期获得如此大的成绩,离不开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更离不开中国人永不服输、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这说明
A.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正确意识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改变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朝阳期末)21.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吸取他人经验教训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要学会主动遵守社会公德
D.认识不一定都来源于实践
(丰台期末)12.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丰台期末)20.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9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2010年10月,央行在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加息决定。央行历次调整货币政策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②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统一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昌平期末)30.右图为本届运动会的吉祥物---乐羊羊,一套5种。形象是运动时尚的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及 “和谐、激情”的亚运理念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
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摆脱规律约束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石景山期末)1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廖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主观因素会影响人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顺义期末)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12月在北京举行。中央根据2010年经济形势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预测和部署,体现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人的意识可以把握事物的规律
C.意识活动具有特殊决定作用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房山期末)10.之所以实行这种政策,从方法论角度看正确的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海淀30.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朝阳)31.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救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朝阳一模)3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制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制定“十二五” 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 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分)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

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丰台一模)3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
表1 2011年1月国务院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主要内容
政策要点
1 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2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3 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4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5 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
6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4)结合表1,分析我国政府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0分)
此次调控要求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住房价格控制目标,(1分)坚持了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2分)此次调控从政府监管、交易税费、房源供应等多方面组合出拳,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给,保障合理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1分)坚持了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1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1分)此次调控是在新形势下为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审时度势推出的新举措,(1分)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
(东城一模)40.2010年11月北京论坛开幕,世界三百余专家齐聚北京,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出谋划策。
材料三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的控制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十一五”常住人口的控制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机动车总数由250万辆增加到480万辆,而市区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仅为3.39平方米,北京市交通形势日益严峻,治理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建设世界性城市的一大难题。采取什么方法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是否限制汽车消费,显然是政府面临的两难抉择,也体现了管理者对城市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的不同看法。有网友认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最

佳决策应当是控制城市机动车拥有总量。
(4)结合材料三,运用哲学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6分)
北京市常住人口和机动车总量剧增,超过道路承载能力,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控制机动车拥有总量,能减少对道路通行的需求量;(3分)但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控制机动车拥有总量,还要加强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等工作,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3分)
(西城)38.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回答下列问题。
甲:建议我国设立政府资助动画出口项目。邀请一些国家的专家为动画样片打分,评选出适合国外观众欣赏口味的动画选题,这样可以避免政府资助的盲目性。
(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政府邀请国外专家评选样片,是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做法。(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指导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如果政府邀请国外专家打分,将有利于正确反映各国动画市场的实际需求,指导资助工作。(2分)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做到实事求是。(4分)如果政府加强调研,了解动画市场规律,将有利于提高资助的有效性。(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石景山期末)材料二: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之后,“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俨然成为社会最热门的字眼。本届北京车展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理念。当汽车业发展到如今的这个岔路口,科技创新开始向着更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2结合材料说明,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9
答案: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北京车展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汽车产业发展坚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理念是正确的意识,将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汽车产业发展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理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石景山一模)29.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主张:力行而后知之真。下列观点中组涵的哲理与之不符的是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三思而后行C.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D

.百闻不如一见
(丰台一模)33. 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1、5二模 第二单元
(东城)27. 在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上,设计师根据游客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这一设计说明
①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②要做到实践指导理论
③自然景观是设计智慧的来源 ④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统一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东城)28.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与这一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诗句是
A.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海淀)33.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一方面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扶持引导政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这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④要立足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东城期末)19.长期以来,碳、氧、氮、氢、硫、磷被认为是生命所必须的六种基本元素。据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就此,生命形式将可能会被重新定义。这表明
A. 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B. 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C.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可以改造D.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东城期末)20.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东城期末)22.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凭经验开药方,在某些方面,这些经验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都是建立在试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的

;并会根据病人的反馈进行调整,没有用的药或者副作用大的药会被取消,或者被减量。这种治疗方法,说明
①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 ②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③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④认识需要得到检验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丰台期末)19.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其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当初,不少人曾因担心人工生殖技术可能将培育出科学怪物或畸形人而进行激烈的争论甚至反对,现在,人工生殖技术不仅用于治疗不育症,而且为治疗癌症、胚胎干细胞研究等提供了线索和方向。材料说明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是适应认识的需要产生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昌平期末)25.“嫦娥二号”承担了四个科学探测使命:一是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是探测月球物质成分;三是探测月壤特性;四是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这必将使我们对月球的认识逐步加深。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
(石景山期末)21.当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温总理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主观意识具有客观现实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顺义期末)17.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C.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东城)31. 敦煌莫高石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莫高窟壁画,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继承了前代绘画、雕塑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莫高窟壁画表明
①艺术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②艺术创作必须是全新的
③艺术创作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④艺术创作离不开辩证思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城)24. 关

于农民贷款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微博中说:“有的地方很有意思,比如规定几不贷,家里有赌博的不贷,家里有吸毒的不贷,家里有人犯刑事犯罪的也不贷,必须讲信用、守法,真正勤劳的农民给贷。”这种贷与不贷,表明
A.价值观都是人生的正确向导B.实践与价值选择是密切相关的
C.满足个人利益就能实现人生价值D.一切实践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3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历史经验证明,就一般而言,凡不依法的,就必然是无序的;凡依法的,就必然是有序的。这种经验和历史活动的关系是
A.认识与实践 B.系统与要素 C.客体与主体 D.现象与本质
(丰台)27.西藏的发展历史证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和谐,西藏才能进步。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海淀)32.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
① 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 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 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丰台24.自1998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的变化过程。从认识论上看,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崇文29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回答29、30题。
29.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制定于1991,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改,不久它有望取代《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这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发展动力B.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C.认识是在反复中无限发展的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丰台24.自1998年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从紧”再到“适度宽松”的变化过程。从认识论上看,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东城28. 随着我

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各级人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东城一模)38. 中国经济强劲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也引发人们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持续的高增长下面,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4)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10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必要性。(4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3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西城)40. 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使其位于福岛核电站的机组发生爆炸并导致重大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能的审视和反思。某报以《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为题撰写了这样的评论:“197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3) 请阅读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人类关于核能的认识是怎样不断发展的。(8分)
40.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在利用核能的实践中遇到新的核安全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安全利用核能这一认识的发展;(4分)
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人类对于安全利用核能的认识不断的发展。(4分)
(如从矛盾的解决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分析,酌情加1分,总分不超过本题得分)

(顺义)38题: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许多农民工春节过后不再盲目的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而是比较外出打工和留乡打工哪个更划算。
国家统计局2008、2009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 单位:元





注:农民工在东部打工成本比西部高25%,还有背井离乡的隐性成本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农民工怎样才能成为当地的宝?(6分)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农民工应该有目的的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地的宝。(2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农民工在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特点后,做出了留在家乡发展的决定,他们意识到在哪里打工更划算。(2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农民工要通过实践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分)



(西城期末)29.(8分)深圳故事
材料一: 三十年的辉煌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回答,深圳特区的改革为什么能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3分)
答案:深圳特区的改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把人们头脑中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存在(主客观交汇点),检验认识正确与否。(3分)


2011、1期末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朝阳期末)1995 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此后的12 年间,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2% 上升到20%,作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确立起来,对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从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它的内涵却大大扩充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
(4)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

展规律的认识过程。(8分)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研究经济规律。(2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理念的提出,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④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2分)
(房山期末)37.材料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它对“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了技术改进,实现了运用火箭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使进入工作轨道时间更快、测量精度更高、试验项目更多,绕月飞行轨道高度由200千米降至100千米,离月球更近了。“嫦娥二号”之后,还会有“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车……探月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书写着人类和平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2)材料二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8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归宿。(2分)“嫦娥二号”是在探月实践中新需求的产物,为人们提供了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了认识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指导我国的探月活动。(1分)
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1分)“嫦娥二号”对“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了技术改进,使进入工作轨道时间更快、测量精度更高、试验项目更多,绕月飞行轨道高度由200千米降至100千米,离月球更近。(1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分)探月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1分)
(顺义期末)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时政小组同学以“学习建议内容,关注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读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三组同学们发现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从“国强”到“

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同学上网搜集资料,发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下列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结合材料,说明从追求“国富”向强调“民富”转型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8分)
答案①由“国富”到“民富”的认识,由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认识,是人类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人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2分)
②改革开放初期,追求GDP高速增长,当这个目标实现,又出现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等新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两个同步,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条件变了,认识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国富”“民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分)
(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海淀40(3).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地区列为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公里。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11分)
答案:人们观念的转变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决定认识)。(1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及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分)人

们在“征服自然”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毁林种粮,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面对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认识,更好地指导了实践。(2分)
人们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受到认识主客体的限制,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实现了认识的转变与升华。(2分)同时,由于认识对象的无限变化、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认识也不断向前发展了。(2分)
2010、5 二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