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人:王坤规划日期:2011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市性质、主导功能与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城市规模 (4)

第四章城市总体结构 (4)

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 (4)

第六章城市海岸带功能规划 (6)

第七章城市绿化 (6)

第八章城市风貌规划 (6)

第九章居住建设与自然村改造 (7)

第十章对外交通 (7)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与交通 (8)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8)

第十三章城市环境 (11)

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体系 (11)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 (12)

第十六章主要实施措施 (12)

第十七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前,用20—30年的时间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以港口、商贸为主体特色的沿海开放型新城区,有效指导全区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合理的发展,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适时进行的调整规划进行修订。

第二条规划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通知》国发(2009)18号文

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

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⒏《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30年远景规划纲要》

第三条指导思想

1.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总目标,按照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主体功能等城市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要素,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辐射能力。

2.以港口为依托、保税区为先导,重化工基地建设为契机,薛家岛旅游区为起点,按照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重点安排城市总体功能的各项要素。

3.以构筑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目标,按照适度分散、相对集中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调整用地结构,节约土地资源,处理好地上、地下、近景海域的城市主体空间关系,提高规划弹性和宏观调控能力。

4.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城市发展基础先行的原则,高度重视交通、能源、水源等制约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工程规划。

5.以大力促进社会文明,提高社会水准为目标,按照社会事业全面优化发展的原则,为建设既有现代化功能,又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创造条件。

6.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城市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构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15年,远期规划考虑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城市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黄岛行政区,规划区面积为217.3平方公里,红石崖镇、灵山卫镇等用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用地。

第六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由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二章城市性质、主导功能与发展目标第七条规划城市性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是青岛市的辅城,是以现代化国际港口为主体、以重石化工业、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第八条规划城市主导功能: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大型临港工业基地、综合重化工基地;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际贸易、信息交流中心;旅游、度假文化娱乐中心;办公、金融、商贸中心。

第九条城市发展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新城区为城市发展总目标,“九五”期间及至下个世纪前十年,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建设成为以港口为依托的口岸先进地区、国际贸易活跃的外向型经济先进地区,产业优势突出的工业先进地区、质量好水平高的城市生活先进地区。

第十条城市发展分目标

●经济目标

按2009年不变价格预算,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万元;至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万亿至2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万元以上。

●生活目标

规划期内,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2015年达到30.23平方米,2030年达到29.5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9%。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立充足的城市供应基地,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休憩城市空间。

●环境目标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保护好城市面貌,建城区绿地率到2015年达26.67%,2010年达25.44%。

●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各类社会事业的建设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科、教、文、卫、体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服务网络和体系。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十一条人口规模:规划期内全区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市吸引辐射能力的不断增强和重大建设基础上的引进等因素,采用系数增长,产值需求和综合平衡等多种方法预测,至2015年人口在74.82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在145.95万人(包括城市暂住人口)。

第十二条用地规模:根据国家城市用地标准和黄岛新区建设用地构成的特点,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紧凑集约发展的原则,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控制在100.62平方公里,2030年控制在176.8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1.20平方米。

第四章城市总体结构

第十三条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由六大功能区组成,即:行政商务中心区、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重化工业区、临港区工业、综合旅游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

⑴行政商务中心区:用地以原开发区向西南延伸至灵山卫镇,向东延伸到薛家岛凤凰园小区。规划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分布人口25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为行政、商贸、金融、信息、文化、居住等综合性的中心区域。

⑵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位于中心区以北,现保税区范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和临港优势,规划主体功能为国际贸易,仓储及加工工业。

⑶综合旅游区:位于薛家岛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分布人口2-3万人。规划主体功能旅游、度假、居住及海上娱乐。

⑷大型临港工业区:位于辛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分布人口11.5万人,依托前湾港建设,规划主体功能为全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机械、电子工业区。

⑸重化工区:铁路以东,黄辛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平方公里,分布人口8-10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为重化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对外交通枢纽。

⑹农副产品加工区: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内,规划用地面积2 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以林果、蔬菜、养殖业的深加工为主,形成全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生产向现代化工业化、专业化发展。

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

第十四条城市中心规划以公共建筑为主体组成,形成一个主中心和两个次中心,作为均衡用地布局、人口分布、方便居民生活的城市发展核心区。

①沿长沙江路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商贸为主的“城市主中心”,并形成全区的中心商务区。

②在崇明岛路中部形成以商业及综合服务业为主的次中心。

③在黄河中路西段、辛安办事处驻地形成以行政办公、商贸、文化、体育等次中心。

第十五条商业服务设施规划适应全区用地结构特点,形成现代化新城区需要的中心商业区、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三级城市商业服务体系。到2030年,规划商业服务设施总建设达到200万平方米。

⑴在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建设一个区级商贸中心。

⑵黄岛东北部次中心、辛安中部次中心建设两个分区级商贸区。

⑶结合居住区详细规划布置建设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按照居住区建设标准,配套完善现有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加强居住区集贸市场的规划布局,保证市民日常生活要求。

⑷商品市场体系按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两大类进行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以建设批发市场为主体,规划在辛安北部一带结合公路枢纽集中建设。生活资料市场规划在井岗山路形成区级综合性商业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内规划电子产品市场。

第十六条金融设施形成区、分区和社区三个等级,主要布局为:在商务中心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由国内外金融机构组成;在黄岛、辛安、保税区、香江路建设分区级金融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行政办公规划形成区、办事处两个等级。区级行政办公区在长江江路以北,办事处结合旧城改建中布置。

第十八条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区级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艺术、文化、科技交流的场所,形成宁静、优美的文化氛围。结合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建设专业系列博物馆和美术馆,在行政商务中心区建立大型图书馆。各分区,结合居住区建设居住区级文化俱乐部、图书室,老、少年活动中心。在城市中心建设影视中心。辛安、黄岛各建设多功能影剧院一处;完善重新现有文化的设施不得挤占挪用在文化设施场所。

第十九条体育设施形成区、分区、社区三个等级,主要布局为:在昆仑山南路东侧新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体育运动场馆,逐步改造、完善各区级体育设施用地和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在唐岛湾北侧结合航海活动建立分区体育中心,完善黄岛有有体育场;在薛家岛、辛安、柳花泊形成四处社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在薛家岛旅游区建设沙滩体育活动中心。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主要结合人口分布和居住区布局配套建设。规划在城市中心区的西部新一所大型区级综合医院;在薛家岛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医学科研中心;完善急救中心设施网络,改建扩建黄岛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辛安医院、开发区医院为分区的综合医院,床位200至300床,结合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建设辛安北、辛安南、辛庄、柳花泊、旅游区等社区的医院,结合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区级医疗、防治和保健中心,建立区级、分区两级康复医疗和老年病防治机构。

第二十一条教育设施用地规划,初步完成薛家岛高教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增加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机构用地。在江山路集中设职业教育区。中小学用地按照国家颁布的GB5018-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对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学校应逐步改造达标,严禁占用教育设施用地建设其它项目。

第二十二条科技设施用地规划建立“一区、两街”的科技体系布局,保证充足的科技设施建设用地。在国家高新技术试验区内建设科技试验区,在薛家岛高教区内分别建设科技贸易街。

第二十三条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新建居住区主要集中在辛安北部和城市中心区东西两翼。全区自然村改造本着节约用地原则,分级控制,相对集中改造。至2015年人均居住面积为30.23平方米,2030年达到29.53平方米。

第二十四条工业区规划以适应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为原则,规划布局为:在黄辛路以北,铁路以东以炼油为基础形成重

石化工业基地,在北部预留发展用地;在前湾港路西侧,建设临港工业区,逐步调整为无污染的二、三类工业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布置高新技术产业;在薛家岛湾布置修造船等工业。

第二十五条仓储规划主要结合工业生产、生活供应和对外交通设施进行布置。在黄岛北部结合油港布置油库区;在前湾港北部和西部布置临港仓储区;在保税区布置保税仓库。

第六章城市海岸带功能规划

第二十六条海岸带功能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1.城市海岸带及邻近海域的开发利用应以《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为主要依据。

2.在风貌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内,严禁填海造地,在其他功能区内的填海造地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沿南海岸线第一条城市道路以南的地段为城市公共绿地,可建设少量旅游服务的范围之内。

第二十七条岸线规划:

1.红石崖至大石头工业及仓储岸线及部分生活岸线。其滩涂及浅海可作为海产养殖区。该岸段临环胶公路,需注意防止海岸冲刷后退而及公路安全,必须加强岸堤保护。

2.大石头至黄岛油码头应通过围填,改造成人工岸线,作为未来石油城的工业及仓储岸线。

3.黄岛油码头至后湾西岸油港使用岸线。

4.后湾西南至黄岛船厂工业使用岸线。

5.前湾沿岸(船厂与电厂间)生活岸线

6.黄岛电厂西南至显浪咀前湾港及港口发展备用岸线

7.显浪咀至薛家岛安子码头工业使用岸线建港施工基地、北海船厂

8.薛家岛安子码头附近岸线客运码头扩建备用岸线

9.薛家岛安子码头至小岔湾水域造船工业岸线

10.石岔山码头至后岔湾村北生活岸线

11.窟窿山北至鱼鸣咀旅游及生活岸线,其中:

(1)南屯至象脖子(金沙滩)公共海水浴场使用岸线

(2)象脖子至石岭子(银沙滩)专用海水浴场备用岸线。

(3)甘水湾、绿岛姿两侧,连三岛以西专用海水浴场备用岸线

(4)绿岛咀至南屯近期为水产养殖岸线,远期为养殖岸线

12.鱼鸣咀至刘家岛西(唐岛湾北,西岸)近期为养殖岸线,今后可作为城市生活备用岸线

13.刘家岛至兰东至牛岛(唐岛湾北、西岸)近期为养殖岸线,同时可逐步围填改造为城市生活岸线

14.牛岛至唐岛至丁家咀小型船石及专用码头使用线

第七章城市绿化

第二十八条城市公共绿地规划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6.67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9.95平方公里,形成“三区、六带、一线”的布局结构。

1.“三区”指全区徐山、黄山、烟固墩山三处较大绿地。重点以丘陵山头公园为主体进行集生态环境、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有突出主题的公园建设。

2.“六带”由城市内镰湾河、辛安前河、辛安后河、南辛安河、岔河、丁家河六条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带组成。规划形成联系城市公共绿地、美化城市景观、防护隔离的绿化网络。

3.“一线”指海岸线的绿化。规划以滨海公园、游园和山林为绿化主体,以主题绿化、观赏性绿化为特色进行绿化建设。沿海岸线500米内的建设用地绿地率不低于50%.主干道、生活性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带建设。

4.生产绿地规划充分利用大环境绿化环、防护林地和待开发的沿海园林绿化带,开辟新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城市大环境绿化环,分别建设50公顷的花卉生产基地和100公顷的苗森生产基地。

第八章城市风貌规划

第三十条城市风貌规划主要从风貌特色、高层建筑布局、视线通廊、街景对景、建筑造型、城市雕塑与小品几个方面进行规定:

⑴风貌特色规划主要指在城市重点控制区,重点地段的城市规划建设。风貌区内的建筑应充分吸收青岛市特有的建筑与山海有机结合的城市设计手法,结合不同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风貌。

⑵规划高层公共建筑在城市中心的商务区和分区中心的商业区内。高层居住建筑应在区内基础设施容量相对较大的地段集中布置。

⑶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分区中心、文化中心、体系中心配套建设开放式的城市主题广场。

⑷规划视线通廊以观山和观海为主要方向,山体周围和沿海岸线的建筑不得对山海形成遮挡,山海周围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视线景观分析。

⑸规划确定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旅游线路两侧和公共活动较集中的道路两侧的建筑,必须按照城市设计要求,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街景效果。

⑹在城市重要地段应规划设计对景点,位于对景点上的建筑必须具有较高的建筑造型艺术。

⑺结合城市广场、对景点、公共绿地等布置建设城市雕塑和小品。

第九章居住建设与自然村改造

第三十一条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符合国家GB5018-93《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注重与住宅建设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为市民创造舒适、卫生、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

第三十二条在开发建设新区的同时,应及时进行自然村改造建设,旧村改造应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街、村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级控制,按照“提高环境质量,优化用地结构,均衡人口分布”的原则,逐步将建成区内的自然村和旧居民点改造为现代化化的城市居住区。

第三十三条自然村改造按三级控制

⑴在规划建成区内的村庄,按照现代化城区的居住区改造,严禁建设平房。

⑵在规划建成区边沿的村庄,近期适当按规划建设少量平房,远期按规划统一建设楼房。

⑶在规划建成区外的村庄,按照村庄规划,适当建设平房,鼓励建设以二层为主的农民新村适当建设平房。

第三十四条居住区建设规划建设黄岛、辛安、长江路、薛家岛,北岸新区5个中心居住区和24个居住小区,其中建成区12个,为十字路园小区、新街口小区、抬头小区、港头陈居住区、柳花泊居住区、扒山小区、戴戈庄小区、薛辛庄居住区、于家河居住小区、江山路小区、南营小区、烟台前小区。

第十章对外交通

第三十五条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由海港、铁路、公路和管道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形成以国际海港为主体的高效现代化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十六条海港规划以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为中心形成多功能的港口。近期完成前湾港二期工程和矿石码头,开工建设前湾港三期工程和煤码头二期工程;完善改造油码头,远期逐步扩大前湾港区规模,完善黄岛油港布局。

第三十七条铁路规划: 近期完善胶黄铁路货运通车后的功能,并开通客运线,远期修建胶黄铁路复线和黄岛区至日照港铁路(国家铁路南北第五通道)。规划预留铁路用地,在辛庄西规划一大型客运站场,在红石崖南规划一大型工业编制组站。

第三十八条公路规划,近期建设青日高速公路,远期完善泰薛公路,柳花泊至薛家庄公路,增加对外出口。

在辛安一带建设全区公路主枢纽,形成由组织管理中心和客运站场,货运站场系统组成的“一个中心,两个系统”的布局网络,规划组织管理中心设在前湾港路与昆仑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客运中心站设在火车

站附近,并在黄岛、轮渡站附近(原黄岛汽车站处)设附属发车点。在城区西南角的焦家庄处设一客运站,货运中心设在辛安办事处的大泊子村北,并在其附近建设集装箱中转站。

第三十九条管道运输规划建设山西煤炭给潍坊至黄岛的输煤管道,年运量700万吨;根据需要加强输油管道和天然气输运管道。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四十条城市主干路的规划布局结构为“二纵六横”,通过跨(穿)胶州湾的“一环、一桥、一隧”与主城的道路系统相连接。

规划道路网密度为2.9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4.10%,预测至2030年,区内机动车拥用量达到30万辆。

第四十一条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主要用于中长距离跨分区交通与城市外部相联系交通以及疏港交通,采用封闭式全立交的道路系统,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50-60米。主要为江山路、昆仓山路、青黄跨海大桥延伸线、嘉陵江路、长江西路。

2.城市主干路

主干路主要用于相邻分区之间的交通以及进出快速走廓系统的集散交通,与快速路一起构成城市内部联系的主骨架,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40-50米,道路间距800-1000米。主要有太行山路、黄王路、灵山岛街(路)、滨河路、钱塘江路等。

3.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分区内部,居住区之间的客货流量,并兼作主要交通走廓之间的联络线。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24-40米,道路间距300-500米。

4.城市支路

支路为工业区、居住区等区街的内部交通服务,并兼作城市干路系统的辅助集散系统,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16-24米。

第四十二条城市道路交叉口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流特征确定相应的形式,应设置立体交叉的路口,如不具备建设条件而采用平面交叉时,次等级道路只能采用右转方式进出高等级道路。

第四十三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场

1城市广场规划分为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规划交通集散广场3处,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市民游憩集会广场3处,用地3万平方米;区级广场2处,用地2万平方米。

2.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分为外地机动车、市内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

①外地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设置在城市的出入口道路,主要停放外来和过境的货运车辆。规划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4处,用地2.4万平方米,停车泊位800位。

②区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为23处,停车泊位5850个。

③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公共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应按规范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居住区应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自行车停车棚。

第四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多种客运效能的原则,使公共交通负担的出行量比重占70%。公共交通方式以分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为主,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划分为快速大站线、干线和支线三个等级规划,新建公共汽车保养场2处,枢纽站5座,规划新辟薛家岛至青岛的海上轮渡客运航线,薛家岛至主城区燕儿岛高速额艇航线,远期预留主城区团岛至规划黄岛铁路客运站的地铁线路及站场。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四十五条给水规划

一、规划需水量预测:

①规划2015年城市人口人均生活用水采用190升/日,暂住及城市流动人口采用140升/人.日.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23吨.规划2030年平均日需水量9.54万吨/日。

②2015年城市人口人均生活用水采用310升/人.日,暂住及城市流动人口采用190升/人.日,工业万元产值年耗水量采用19吨,规划2030年平均日需水量42万吨/日。

二、水源及系统配置规划:

近期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现有水源及设施进行挖潜改造,增加蓄水能力,兴建引黄济黄,棘洪滩水库引水工程,规划10万吨/日。

远期考虑酝酿国家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在红石崖增设净水厂,平均日供水能力25万吨/日,利用水厂周围的水库作为用水调蓄。

配套建设相应的城市给水管网系统,对原有的管网进行挖潜改造,并逐步敷设新的管道,形成“二纵五横”的供水骨架系统。

三、城市工业发展要以优化结构和规模经济为目标,对引进的大项目要做好需水量的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供水方案切实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节水意识,加大海水利用、原水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污水回收利用率,建立中水利用系统。

第四十六条排水工程规划

一、污水

生活污水排除率按给水量的85%计

工业污水排除率按给水量的75%计

2015年污水量为7.5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工业有害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0%,2010年污水量为33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有害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规划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把全区划分为二大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

⑴辛安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重石化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污水通入泵站汇入此区,规划在镰湾河下游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9万吨,占地面积15公顷,二级处理后再进一步进行口水标准处理,然后供给部分工矿企业及城市居民生活建筑施工,城市绿化等行业用水,配套建设提升及转输泵站5座(其中现状4座)及管道系统。

⑵薛家岛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范围包括中心区,综合旅游开发区和灵山卫镇等。规划在泥布湾建设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能力10万吨/日,占地面积10公顷,一期二级处理2.5万吨/日。配套建设泵站9座(其中现状1座)及污水管道系统。

⑶污水不能纳入城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可自行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雨水排除规划标准:

1.经流系数采用=0.4—0.65

2.根据自然地形将全区分成若干个排水区,每个分区的雨水通过自然河道和排水管渠汇入大海或水库等。

重石化工业区、红石崖、前湾港、油港等雨水,分别排入胶州湾和前海湾港海域。

农副产品加工区的雨水可统一排入小珠山水库。

临港工业区的雨水分别排入辛安前河、南辛安河、辛安后河,汇入镰湾河后,排入前湾港海域。

中心区及旅游开发区的雨水分别由马濠运河、丁家河水库汇洪渠,岔河及规划管渠就近排入前湾港、唐岛湾、薛家岛湾等。

3.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提高排除能力,对原有的河沟、渠道砌筑加固,疏通淤积。

第四十七条供热工程

采取多种供热方式发展集中供热。以热电站供热为骨干,积极发展集中锅炉房供热及利用工业余热供热尽量减少和控制分散,小型的燃煤锅炉供热,以减少大气污染。

逐步提高民用供热比重,力争使新建居住区、工业密集区、大中型公建集中区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

到2015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率达55%以上,到203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率达80%以上。

近期2000年按30%的供热面积率计,需蒸汽负荷286吨/小时。2010年按50%的供热面积率计需蒸汽负荷1759吨/小时。

规划近期:

①完成黄岛电厂老机组的改造工程及管网配套工程,规划规模450吨/小时,解决重石化工业区黄岛部分的供热。

②建设热电公司二期工程,规划450吨/小时(一期60吨/小时)及相应的配套工程,远期增加三期工程,规划260吨/小时,最终规模770吨/小时,解决行政商务中心区及部分临港工业区的供热。

③完善新街口供热站及其配套工程,规模2*20吨/小时,解决新街口工业区的供热.

④规划在重石化工业区建一热电站,规模540吨/小时,解决临港工业区重石化区等的供热。

第四十八条燃气工程规划

首先保证居民及第三产业用气,其次是工业原料及工艺用气。气源规划近期以石油液化气和人工煤气为主,远期以天然气和管道液化气为主。近期城区居民气化率达95%,远期达100%。

近期利用液化气码头进口液化气,在东山(长白山路东)及西泊子村北建立大型液化气贮罐站,采用瓶装和管道两种供应方式。供气站规模50007000户。气化站规模30005000户。在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建液化气气化站及相配套的管网系统,并为远期天然气的引进留有发展余地。

远期通过大炼油项目的建设,增加液化气供应量,力争引进天然气。在灵山卫镇建设大型液化天然气码头,并配套建设贮罐区,气化设施及相应的输配管道。

第四十九条电力规划

规划用电负荷2000年为24.3万千瓦,2010年为44.4万千瓦。

结合青岛电网电源的建设,规划新建辛安、重石化工业区220千伏变电站2座,规划临港工业区、高合、薛家岛办事处、保税区、黄山等五座110千伏变电站。加强110千伏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110千伏电网的可靠性,使110千伏电网覆盖全区,到2010年全部实现双回供电,建成区内10千伏线路,基本实现地下化。

第五十条邮电规划

⑴电讯规划以发展电讯业务和非电讯业务为主线,提高全区电信网的综合通信能力,建成具有现代技术装备,多种通信网。

2015年建成并完善以光纤、数字微波和程控交换为主体的电信网,增加邮电局所10处,增加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0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90%,相应建设电信主干线和配线。

逐步建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广播、电视并重,城市乡村协调发展,节目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体系。采用光纤技术,实现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广播电视同网混合覆盖,覆盖率达到98%以上。至2015年使城市居民入网率达到98%以上,服务性行业入网率达到95%以上,规划区内的所有有线电视线路全部转入地下化,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建立国际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结合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并入青岛市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与国际计算机信息网络接口的“信息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为用户开通视频点播,数据传输,机算计联网、可视电话等双向业务。

⑵邮政规划

在新街口北部和长江中路南侧规划两处大型邮政支局,在社区和居住区内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立相应的邮电局、所。

第五十一条环卫规划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对市容环境卫生的要求环境卫生的规划目标是城市垃圾全面实行袋装化和密闭式收集方式,分类收集率达到80%,垃圾粪便清运率和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5%,特种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100%。形成合理的环卫设施布局和管理服务体系。

1.规划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

2.规划按照商业街50米,生活性干道80米,一般道路100米的间距设置废物箱。

3.规划逐步取消垃圾方箱,建立袋装化垃圾收集系统,特种垃圾采用设有识别标志的密闭容器收集。

4.公共厕所:规划按规范标准确定合理间距和密度。大型公共建筑、主要街道两侧的商场应建设部分附属式公共厕所。新建公共厕所不得低于二类标准,在主要交通干道、繁华地区和公共场所设置部分无障碍厕所。

5.车辆冲洗站:规划与公共厕所、环卫车辆停放点、加油站等设施结合建造,冲洗站应设污水沉淀池,沉淀上清水循环使用。规划建设车辆冲洗站3座。

6.环卫清扫保洁工作息场:规划结合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每1-5万居民建设一处,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规划新建作息场10处。

第十三章城市环境

第五十二条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到2015年,控制住环境污染加剧发展的势头,保持城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30年使全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基本做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良性循环。

1.环境保护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以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重点,兼顾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污染,对污染严重不具备改造治理条件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到2015年,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9%,废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2030年达到100%和100%。

2.加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调整全区的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力和燃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严格控制经营和燃用散煤;全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2015年降至0.06毫克/标立方米,2030年降至0.05毫克/标立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2015年降至0.13毫克/标立方米。

3.加强全区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全区河道污染和海域水环境得到控制。

4.强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控制新增噪声源和社会生活噪声的增加。2015年环境噪声达标面积率达到100%。

5.提高城市垃圾的清运和处理能力,2015年使垃圾清运和处理能力达到100%,2030年继续保持100%。

6.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抓小珠山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农副产品加工区污水实行集中收集,由泵站排入辛安污水处理厂,以保证小珠山水库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第十四章城市防灾体系

第五十三条消防规划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远近结合”的方针,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和消防通讯网。

1.完善现有的消防站,规划新建地区消火栓的间距不超过120米,加强企事业单位场地内的室外消火栓的建设.市区人武部形成环形成环状供水,输水管道直径不小于300毫米,最不利点的水压不小于0.2兆帕。在沿海岸线一带结合道路堤坝建设设置一用于消防的海水取水口,以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2.提高道路等级,确保消防道路的间距不大于160米,提高消防执勤车辆的通过能力。旧区改建和新区建设时,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处街心公园作为城市火灾的避难场所。

第五十四条人防规划按照国家确定的一类人防重点城市的标准和“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总方针,新建项目应按规定设置人防地下室,规划形成市、区、街道三级指挥通信中心、线、面结合的十二年战斗片和战时交通医护、消防、防化、储备系统。

第五十五条规划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港口组成抗震疏散救助通道,抗震通道两侧的建设必须满足抗震规范要求,消除现有的影响防灾的障碍物。以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中、小学操场、集贸市场和相近的人防工程为近地疏散场所,以城市公园山头绿地、体育场、城市广场和地下人防工程为分流疏散场所。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第五十六条防洪治涝规划:城市防灾、治涝规划,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并与景观美化相结合。防洪治涝重点地区是河道两侧,及城市低洼地区。

第五十七条防风暴潮工程规划:设计高低水位,分别和高潮累积频率10%(或历时累频率1%)的潮位和低潮累积频率90%(或历时累积频率98%)的潮位。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

第五十七条近期建设规划主要结合《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计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按照城市总体战略目标与发展构想,科学合理的逐步高速完善城市各项功能用地布局,提高城市各项设施的水平,为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奠定基础。

第五十八条规划近期重点建设地区

1.进一步配套完善城市北部重化工业区和临港工业区的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

2.随着规划新的行政商务中心,建设长江路以南唐岛湾一带的标志性建筑。

3.加快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以金沙滩为中心,抓好海滨运动中心和海水浴场的建设。

4.居住区建设:近期以“安居工程”为主,加快居民住宅建设步伐,至2000年城市住宅竣工面积200站方米,有计划地对旧村进行改造。

5.公共绿地建设地区:进行烟固墩山公园、徐山公园、黄山公园的开发建设。进行小珠山、抓马山、薛家岛北山的绿化建设,建设井岗山路濠乐公园,完善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绿化,完成薛家岛花卉生产基地。

第六十条近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扩建黄岛电厂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127万千瓦;在辛安和薛家岛分别建设一座220KV和110KV 变电站;在重石化工业区建设电厂或变电站,以满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邮电通讯:建设保税区、旅游区和火车站三处邮电大楼,使全区交换机容量为8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32部/百人。

3.城市供热:扩大现有行政中心区供热能力和范围,实现黄岛办事处驻地区域供热。

4.燃气供应:近期有计划地实施石油液化气供应,积极推广管道燃气工程.在行政中心区、黄岛办事处驻地居民区建两处管道供气小区,每处供气户不少于4000户。

5.区内供水: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近期建设南北条线,南线为胶南至开发区(吉利河水库)至韩家庄引水二期工程;北线为引黄济黄(棘洪滩水库至开发区)引水工程。

6.城市道路:主要搞好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设,完善长江路、嘉陵江路、海港路、黄辛路和拦海北大坝、辛积路、沿海沿港路和江山路建设,使各功能组团相互联通。

第十六章主要实施措施

第六十一条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规定性和宏观调控能力,在城市规划区内,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立完善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的统一管理职权,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理顺市、区、街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各自的职责,以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六十二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时进行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第六十二条加强宣传,树立城市新形象。通过传播媒介和专项展示会等形式,大规模、多层次、多媒体地广泛宣传城市总体规划,树立城市新的形象,增强实施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意识,使投资者通过规划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工程项目的投入,加快城市建设,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六十四条深化城市建设系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的体制改革,建立起良好的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城市建设资金,增加城市建设投资渠道,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六十五条积极引入资金,搞好大项目的建设。要以石油化工项目为重点,多层次引进大项目,尽快形成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的新的产业结构形式,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十七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总体规划(2011年至2030年)》是青岛市总体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自《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批准之日起,上期总体规划与本期总体规划相违之处,以本期总体规划为准。

第六十七条《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到2030年)的法律有效组成文件是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图则。

第六十八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可以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进行局部调整,并报青岛市黄岛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青岛市政府备案。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青岛市黄岛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青岛市政府审批。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