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逐之武退秦师》作业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 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

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6.D(A、B 、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7.D(否定判断句) 8.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 9.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C 11.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B《公羊传》《榖梁传》

二、思维图谱

课内阅读演练——在阅读中训练你的思维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矣

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4、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

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5、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6、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

17、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

(1)烛之武:

(2)佚之狐:

18、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 《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 字音 1.秦军氾南:氾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9. 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3)然:然而。 (14)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5)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6)既:已经。亡郑:使郑亡。 (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8)越国以鄙(bǐ)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答案 考试复习用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B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答案】 A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B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答案】 B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答案】 C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A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认为) 【解析】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如果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 D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 词,远方的国家)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8、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 四、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且贰于楚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烛之武)许之( 省略主语)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 E.(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 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

烛之武退秦师 - 教师版

语文必修①古文小测●《烛之武退秦师》 班级: 座号姓名成绩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1函.陵() 2佚.之狐()3夜缒.() 4共.其乏困() 5阙.秦() 6 逢.孙() 7戍.之( ) 8不知.() 9秦伯说.() 10、杞.子()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5)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 3师.必退 4烛之武退.秦师: 5以乱易.整,不武: 6公从之.: 7臣之.壮也: 8何厌之.有: 9因.人之力而敝.之: 10以.其无礼于晋: 11吾其.还也: 12亦去.之: 13唯.君图之 14、犹.不如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15)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四、文学常识填空及断句(10%) 1.《左传》又名《》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相传为春秋末年史官所作,具有很高的和价值。《左传》《》《》都是为解说《》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2.断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五、选择题(50)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杞( qǐ)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 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 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1)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通“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通“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秦伯说,与郑人盟说()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3.越国以鄙远鄙()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 4.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5.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 8.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必然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C郑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D既东封.郑封:成为疆界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若不阙.秦阙:侵损 C唯君图.之图:图谋D秦伯说.说:高兴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B唯.君图之唯:希望 C与郑人盟.盟:同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到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C失其所与.与:依附D以乱易.整易:代替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不仁.仁:人道 C失其所与,不知.知:明智D亦去.之去:离开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C 今急而.求子因人之力而.敝之 D 阙秦以.利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是寡人之过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烛之武退秦师》教师资格证试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古代的记叙文,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历史长河里,史传散文应该可以说是一颗非常璀璨的明珠,大家想想,初中学了一篇文章叫《曹刿论战》,还记得不记得《曹刿论战》选自那本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学常识 《左传》是,有名或相传为春秋末年国史官所著。记载了,是篇优秀的 . 字音 1. 秦军氾南:氾 2. 佚之狐:佚 3. 夜缒而出:缒 4. 君之薄也:薄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 共其乏困:共 7.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 夫晋:夫 9. 阙秦:阙 10. 秦伯说:‘说 11.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 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 烛之武退秦师 2 晋军函陵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邻之厚,君之薄也 5 越国以鄙远 6 朝济而夕设版焉 7 与郑人盟 8 因人之力而敝之 9 共其乏困 10 阙秦以利晋 11 且贰于楚也 12 夜缒而出 1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 君亦无所害 15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 若不阙秦) 通假字 1. 无能为也已 2. 共其乏困 3. 秦伯说 4. 失其所与,不知 5. 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 ④亦去之古义今义 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 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 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4.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5.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3. 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 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5 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1.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所字结构 1. 失其所与,不知所字结构(所字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 百度百科整理的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二。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编年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写人简而精,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因《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 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2.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动词的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完美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刚刚开始上文言文,第一课要了解一下学生在初中的文言文基础。教法上还是要沿袭初中的为妙。 一、朗读正音,整体感知课文。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 贰er (贰er这个字学生很容易写错)顺便让学生写出“12345678910”的大写字,检查结果,能完整写出的很少。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孙)阙,jue 动词。名词读que(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指导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关于停顿。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关于重音。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 关于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1、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 2、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 “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3、第三自然段:本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领读,齐读第三段) 4、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顿,因“微”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词,为“那”。“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 三、分析点评 题目:烛之武退秦师。 “师”作何解释? 凭一人之力能退秦师?难道烛之武武功盖世?或者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生答:略 师曰:凭三寸不烂之舌。可见,口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时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说电脑就是数理化,那么能不能说口才就是语文呢?至少这2者有紧密的联系。 问1: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 {联系英国为什么与美国联合攻打伊拉克?(石油、战略要地)借口是什么?(生化武器、与基地组织有关)} 板书: 英美关系------秦晋之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导读:译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吧。”秦伯很高兴,与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教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夜缒.(zhuì)秦军氾.(sì)南函.(hán)陵 B.共(ɡònɡ)其乏困逢.(pánɡ)孙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 C.失其所与.(yù)不知.(zhì)若不阙.(quē)秦 D.夫.(fú)战,勇气也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匹夫.(fū)之勇 【解析】A项“氾”读“fán”;B项“共”通“供”,读“gōn g”;C项中“与”读“yǔ”。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殚其地之出. 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D.晋军.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三段对话,体会人物说话语气,体会人物心理。 3.结合时代背景,揣摩语言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研读人物对话,体会其口吻与层次,揣摩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秦君退师和晋君不乘机攻击秦军的原因。 2.准确分析和表述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2.简述故事概貌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文意 1.研读第一段,体味烛之武的隆重出场 请学生朗读对话,教师加以指导,本段对话诵读的关键字是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虚词(1)佚之狐:“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准确把握“矣”“必”的语气:对国家的担忧,对烛之武的信任。 侧面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也可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2)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也”“犹”“矣”“也已”:满腹的牢骚与委屈。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 (3)郑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自责,情真意切;接着指明利害,晓之以理。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2.研读第三段 (1)分析层次 第一层: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的事实,放低姿态,摆正位置。 第二层: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点明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 第三层: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诱之以利。 第四层:说明晋国忘恩负义,挑拨秦晋关系,彻底瓦解秦晋联盟。 (2)诵读练习,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与语气 第一层第二层,陈述事实,平稳,不卑不亢 第三层,诱之以利,入情入理,高亢,诚恳 第四层,指责,挑拨,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 (3)问题研讨:烛之武这段说辞的顺序可以调整吗? 第一步,承认现实,放低姿态——正确的态度赢得秦君的好感,为下面的游说赢得机会。 第二步,说明秦晋亡郑的利益分配,进而诱之以利——直击统治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引起秦君的强烈兴趣,同时也为下面挑拨秦晋关系做了铺垫。 第三步,从历史到现实,直言不讳地指责晋国——在赢得好感、讲清利害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彻底瓦解“秦晋之好”。 3.研读第四段 思考: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这一段以整句为主,句句在理,思维严密,头脑冷静,应该读得沉稳从容。 (二)研讨人物形象 1.讨论和概括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佚(yì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一.一词多义 1、“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4、“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