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

陕西日报/2009年/6月/5日/第011版

人文?发现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

——陕商文化的荣耀与再生

本报记者陈艳

“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陕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人群体,明清时期的陕商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以泾阳、三原为中心,辐射西北、川、黔、蒙、藏等地,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成为名震全国的资本集团。

陕商,被岁月尘封的商业军团?抑或是正在建构中的传奇往事?其在研究者胸中的炙热,与在老百姓眼中的陌生形成了有趣反差。

领袖徽商的胡雪岩、贡献了票号与大院的晋商、纵横资本市场的浙商,还有势倾岭南的粤商或许才更为人们所熟悉,但历史真相很可能是,曾经的陕商富可敌国,并且还有“天下第一商帮”的光环。参与编纂《天工开物》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曾说“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陕商冠盖天下。

西北大学李刚教授研究陕商20多年,即便这样,现在每每谈到陕商他还是心潮澎湃,特别是在目前陕商被逐渐挤出中国商帮圈子,文化资源争夺已经进入战国时代的情况下,不让陕商文化归于无声是摆在所有陕西人面前的命题。

西秦大贾

与政治生态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商帮崛起的奥秘之一,陕商也不例外。

唐以后,长安及陕西逐渐从帝国中心沦为北中国的边关,明初中央政府为了应对西北边患,保证军队充足的粮草供应,实行了“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政策。抓住此契机,依托陕西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人文气质,天下第一商帮就此兴起。

盐业专卖是中国历代的基本政制,“食盐开中”实行后朱明王朝开放盐禁,引导客商兴贩粮食到边关换取盐引,陕商由此切入了利润丰厚的垄断生意。“食盐开中”政策理论上面向全国,但实际上只有类似关中这样的粮食产区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贩粮成本,加之边地地形险要、民风慓悍,南方商人鲜少参与。稍后崛起的晋商尽管也涉足其中,但是晋商从山东“贩粮换引”的路子与陕商“运粮换引”的路子相比,大费周折。

茶马交易、棉布征实等政策都具有类似的功效,此后,陕商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成为名震全国的商业集团。

取得盐引的陕商腰缠十万下扬州,时文“邗上梆子声不断,秦省惊动广陵湖”道出了当时的盛况。时至今日,扬州不少文化旅游景点都与陕商有关,扬州的大雄宝刹由陕西泾阳人赵运捐资修建;“张园”是陕西富平人张臻在扬州的别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驻跸的“康山草堂”为陕西武功人康海的私园。

云南游的热度让西南边陲的茶马古道变得众所周知,其实我国第一条茶马古道是陕甘茶马古道,每年123万斤的紫阳“宦姑紫茶”、100万斤的安化红茶就由陕商贩往西北大漠、草原。

明清时期,关中有“渭北严、赵、柳、詹四大财东和焦、常、曹三大富户,渭南有蒋、贺、李、刘四大姓”的说法,陕商名族当时富甲一方。

清末文人李伯元所著《官场现形记》起笔处的原型即为渭南孝义镇赵家,“赵家是镇中富户,有一年赵老爷的一个孙子考上了状元,阖镇祝贺,另一富户方家见了眼红,也找了一个举人夫子名王仁给他儿子老三作私塾先生,在庆贺赵家孙子中举王乡绅打探制艺入官经济之道”,而实际

情况是,陕商赵家由富而贵比书中所写还要富足。

赵家明初利用食盐开中积累家资百万,清代以后其商号遍布四川陕西各地,涉足盐业、茶叶、当铺等行业。赵家在孝义镇有九座宅院,气势恢弘,仅院内的戏台就有七间房宽。据乔家后人乔峰泰回忆,“赵家每年赚的银子都从四川运来,这些银子经常有保镖护送,也叫镖银。一次,赵家出镖银时,先头已经进入赵家大院,后一部分还在渭河滩上,挑银子的担子足有八里路长”。

陕商的影响与实力就此写就。

一个商帮的背影

陕商曾经的荣耀在今天显得多少有些落寞。

去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陕西无一人入选;上月初,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5位在陕富豪入选,其中金花集团吴一坚以28.8亿元第39名的位次领衔陕商。但是,与同处西部的四川、重庆、内蒙古相比,陕商上榜人数有一定差距,与有百人进榜的江浙更不可同日而语。

2007年8月中国商帮峰会在西子湖畔召开,主办方遍邀各地商帮,曾经的天下第一商帮——陕商被拒之门外。

2008年4月《商帮战国策:中国商帮新势力之崛起》出版,该书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商帮重新进行了梳理,所入选的九大商帮为“海商”闽商、“隐者”豫商、“豪侠”鲁商、“贵族”苏商、“草根”浙商、“传奇”徽商、“纯粹”粤商、“黑白”晋商与“精细”潮商,陕商没有入选。

太多太多的事实证明,陕商已经有淡出人们视线的危险。

《资治通鉴》上讲“关中沃野富饶,乃帝王之居”,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的历史给关中及陕西留下了灿烂文化,但帝都文化的单一印象实际上又遮蔽了文化的多种样态,天下第一商帮文化难以被正视。中国古代素有“士农工商”四民之分,商人地位等而下之,商业文化也就很少被书写于正史之中。唐以后,陕西在中国文化版图上不断被边缘化,文化领导权的丧失后,陕商文化愈加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陕商勃兴于明初,衰败于清末。清末一系列的社会动荡给陕商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渭北各县陕商财富几乎被掠夺一空。清军入陕作战后,征粮派饷,陕商积累百年的财富被搜罗殆尽。当此之时,胡雪岩正鞍前马后为左宗棠及湘军筹措物资,帝国第一红顶商人正逐渐引领徽商走向高峰。土焦瓦砾上的陕商荣耀从此淹埋。

陕商之所以被淡忘,与其环境与发展态势也有关系。海南文昌华侨中学教师潘爱琼对此有精彩论述:徽商富而好儒,广修书院、学堂,当地形成一股儒商之风,当了官的商人会扶持商人,这便形成了既商且儒的徽商;晋商不喜做官,其优秀的子弟多去继承祖业经商,其次做胥使,中材以下的子弟才去读书应试,其中还有中了进士回去经商的,这也让晋商的智力得到提升,形成一个精明的商业团队。反观陕商,相当一部分出身农家,他们在取得商业利润后并不是扩大经营规模,而是购田置地,修建住宅。这在农业经济条件下也许不算坏事,一旦社会出现变革,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特点就是致命的弱点和缺陷。

中国商帮文化中就有“徽骆驼、晋算盘、陕棒槌”的说法。

另一位陕商领军人物荣海也有相近看法,勤快、坚韧、善良是陕商的优点,但是陕商很散、很慢、在某些方面也很狭隘,“讲仁义的多,讲制度的少。往往仁义发展不好就变成了一种愚忠、愚昧,而不是先进的理念、制度”。

在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陕西,“物多不金贵”有时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面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延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秦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法门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黄陵祭祖为代表的祭祀文化与华山为代表的旅游文化,陕商文化要得到重视,还需要政界、学术界以及经济界更多的重视。

风云际会、万象云集的时代,天下第一商帮的荣耀召唤三秦后人,它的背影注定不能、也不敢离我们越来越远。

陕商精神需要多方推手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同乡或同业组成的会馆遍布各地。连陕商研究专家李刚都惊讶的是,与陕商有关的会馆竟多达245处,其中最早的是明万历年间陕商温纯在北京倡修的“关中会馆”,不少会馆到如今风光依旧。四川叙永陕西会馆、自贡西秦会馆、甘肃天水陕西会馆、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都是当地著名的文化景点。

会馆的修建过程中,陕商首创“合伙制”模式,联合山西、甘肃同业共同开发经营,展现出非凡的商业智慧。

据《成都史话》载,清代以来,四川的大商业,多由“陕帮”垄断,财力雄厚,会馆宏敞,街道亦宽。康熙年间,成都的陕商欲建陕西会馆,当地士人阻挠,言说会馆可盖,但不许动用当地一?土,以免风水外泄。陕商同仁毅然回到故乡,经千里巴蜀古道,硬是背着一口袋、一口袋的黄土建成陕西会馆。秦人生猛就此可见一斑。

李刚教授常年研究陕商,出版有《陕西商帮史》《陕西商人研究》《大话陕商》等著作,在他看来,陕商的精神气质可以概括为“厚重质直、忠义仁勇”,这种传统对于今天陕商崛起仍是宝贵资源。

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是陕商的历史品格,明初特殊的经济政策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帮,垄断东西部贸易达500年之久;不畏艰险、开拓有为是陕商的成功秘笈,西部高山巨川,南方商人视为畏途,陕商却能从容进退;奋志经营、坚忍不拔是陕商的经营态度,清初在扬州的陕商孙豹人被授官内阁中书衔,孙固辞不就,专心本业;恪守商道、稳健经营是陕商的经商风格。富平自汉代以来就有一个叫“直镇”的市镇,做生意一言九鼎、不言二价,故曰直镇。

陕商精神的嫡系继承在今天看来不容乐观,李刚教授对陕商后裔的不完全调查发现,继承祖业经商的没有几个,而对更多的人说来,陕商显得既陌生又遥远。

与陕商文化不断失落相反,上世纪90年代起晋商研究逐渐兴起,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此保持长期扶持,全省晋商研究人员有数千人。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及资源大省的经济支撑,晋商热潮风生水起。

而我省从事陕商研究的也就数十人,势单力薄,而研究、组织机构也就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陕商理事会、秦商研究会等几家。

陕商文化的热度与陕西经济的发展、当代陕商的支持也有关联。2007年以来,陕商在京、闽、甘、琼等地先后成立商会,成为联谊情感、交流信息的基本组织保证。

陕西经济的现状是陕商文化推动不足的另一块短板。同盛祥、德发长、老孙家等一批中华老字号老而弥坚,但谪守关中的态势仍使它们无法与同仁堂等老字号相比较,早已经进行全球布局的同仁堂已把新店开到了西大街;陕汽、法士特、陕鼓、西飞等大型国企虽是国内翘楚,但与世界工业500强还有很大距离;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已接近我省经济总量的50%,数量与实力仍显不足;除却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外,更多的陕商领袖还无法冲出陕西并影响全国。

天下第一商帮的荣耀召唤陕西人奋进。

链接

李刚揭秘陕商文化八大影响

在电视剧《保卫延安》热播后所掀起的陕西文化建设新浪潮中,西北大学对陕商有多年研究的李刚教授,满怀热情地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当年陕西商人的八大影响。在他的眼中,陕商文化影响深远,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1、茶马古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是陕西商人踩出来的。明代初年,明政府为了安抚边疆,在陕西实行被视为基本国策的“茶马交易”政策,将陕西紫阳县茶区(包括今天安康、汉中地区)所产的茶叶经汉中、凤翔、平凉、天水、两当、徽县贩运到甘肃、青海,在秦岭巴山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连接东西,衔接丝路的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每年将35万斤,清代每年将1100万斤陕西茶叶通过这条古道运送西部各地,为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用绿色换和平”“用绿色保和谐”的政策畅想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康定情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是陕西商人咏唱的。明清之际,在康定做生意的主要是陕西商人。康定泸河南岸的陕西街仅做茶叶生意的陕西商人就有80多家。陕西商人长期垄断着康定的茶叶贸易,每年将川南雅安、名山、射洪等县的茶叶4500多万斤,靠背?背到了拉萨,从而踩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条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那一首优美的《康定情歌》就是陕西商人用陕西文化“张家大哥爱上李家大姐”“太阳端端的照在康定城上”在康藏茶马古道上唱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国酒茅台:作为国酒代表的“茅台酒”是陕西商人贡献给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当年陕西商人聚集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贩自贡的盐到云南、贵州,史称“盐走赤水河,秦商聚茅台”。在那里贩盐的陕西商人为贵州无好酒所困,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陕西凤翔柳林镇,找到一个姓田的陕西酒师,带着“西凤酒”的配方,到茅台村,用西凤酒的配方加赤水河的水,经九次勾兑创造了著名的“茅台酒”,但是叫“茅台烧锅”,1915年巴拿马国际赛会获金质奖,才改名为“茅台酒”,成为国酒的代表。不仅茅台酒,包括全兴酒、郎酒在内的川酒大部分都是陕西人留下的历史遗产。

4、走西口:明代中叶,项忠赴陕开放陕北边墙,准允陕西延绥镇沿长城各地军民出长城各关口,开垦长城外的禁肯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轰轰烈烈“走西口”的开始。到清代乾雍年间形成高潮,20多万陕西商民出关口,闯关外,开发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使“天下黄河富宁夏”成为西部最壮丽的景色,而后又继续朝西走,开发了河西走廊和新疆,连乌鲁木齐最早的称谓“红城子”都是陕西人命名的。这一连绵四百多年的“走西口”西部初期开发浪潮,是陕西人一手描绘的历史画卷,才使那一首苍凉的《走西口》“常言说树挪死来人挪活,又不是哥哥一人走西口,啊亲亲,我挣上七斗八斗就朝回走”传遍了大半个中国。

5、天下会馆数陕西:有史料记载和实物佐证的274所会馆是陕西商人留下的最丰厚的历史遗产。为了祭神灵,聚乡亲,陕西商人将陕西的“四合院”盖到祖国各地,使明清中国商界盖会馆最多的是陕西商人,仅河南一省就有46所,遍布中原大地,现在全国作为文化景点开放的山陕会馆或陕西会馆就有64所,有利佐证了陕西商人在各地的活动。建造于乾隆年间的成都陕西会馆,就是陕西商人背着一口袋一口袋陕西渭南的黄土经千里巴蜀古道才建造而成的,这一壮举感动了当地的四川人,便把陕西会馆所在的“芙蓉街”改名为“陕西街”,使这座美轮美奂的陕西会馆解放后长期成为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

6、江南名园:陕西商人在明政府对陕西实行的“食盐开中”政策引导下,输粟换引,粮食到边关换取最能生利的“淮引”,然后下扬州贩盐,使扬州成为陕西商人的第一个殖民地,快活林。当年在扬州贩盐的陕西商人有五百多人,他们在扬州修建了华丽无比的“陕西会馆”,扬州的许多今天熠熠生辉的文化景点:张园、个园、蜀岗、溉园、康山别墅都是陕西人的产业。

7、扬州瘦马:陕西商人腰缠十万下扬州,推动秦淮河畔以“养瘦马”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的兴起。历史上叫“构置别室”,今天俗称“包二奶”。陕西人把要来的媳妇称为“买来的马”,扬州女子小巧玲珑,娇俏依人,被冠之以“瘦”,这就是扬州“瘦马”的由来。

8、十娘沉箱:明代以来秦淮河畔第三产业的繁荣,是陕西商人一手促成的。明人冯梦龙编撰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把杜十娘卖给了商人孙富,孙富就是以陕西商人为原型创作的。

直击者言

产业强才能文化强

人们普遍认为,陕西文化存量丰富但实力不足,这也揭示出一个经济规律:只有产业强文化才能真正强。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陕考察期间着重强调,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陕商文化的推广得到了我省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乐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等省领导进行了专门批示,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中小企业局、省贸促会、省技术监督局、省旅游局、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等部门下文表示支持。

陕商项目管理委员会是陕商文化产业化的积极推动者,该组织由省文化促进会、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世经机构等单位组成。

陕商文化项目的运营方行程3千多公里实地考察了陕商曾经的历史遗迹,6月初以“构建和谐,振兴陕商”为主题的陕商文化全省巡回演讲也开始启动。一系列大手笔的文化产业运作正在让陕商从历史尘封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25集人文电视专题片《陕商》正在筹划中;30集电视连续剧《西秦大贾》已经进入剧本建设阶段,张艺谋、赵季平、陈忠实、芦苇等投来关注目光;人文历史讲座《李刚话陕商》试图将明清两代陕商的起源、发展、辉煌以及逐渐衰落,呈现于观众面前;《陕商》系列丛书与《陕商》系列画册将在两年内陆续出齐。

陕商大厦、陕商学院、陕商会馆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也在擘划之中。

复活天下第一商帮的脚步愈加清晰、坚实起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