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测试: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全国通用

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测试: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全国通用

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测试: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全国通用
2020届高三政治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测试: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全国通用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测试: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一、单选题(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不可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先有意识后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3.北京时间2020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材料说明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规律具有主观性

4.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5.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①④B.②④C.③

④D.①

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7.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己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计划、目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8.唐诗《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它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

要讲话时指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据此回答下题

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这三大规律来执政,这是因为

①掌握了规律就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正确把握规律,是我党执政的根本目的

④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②④

10.不同宗教的诞生地域不同,向人们描绘的天堂模式也各异。如伊斯兰教的天堂原型是沙漠绿洲,而中国道教的天堂则是封建时代皇宫的翻版。这说明

A.宗教观念并非主观自生,其内容来自现实世界

B.宗教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C.宗教观念是人们善良愿望的反映

D.人间的绿洲和皇宫是天堂在尘世的影子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A.人脑天生有意识 B.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1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索、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

②观念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移入人脑并以人脑改造加工过的

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培养人们的节约型意识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C.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4.2020年底,某省出台节能新政策,把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领导班子任期内的考核指标,试行一票否决。这说明

①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5.从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青年报等就“山寨文化”在网上做的联合调查显示: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冒牌的文化,其核心就是剽窃;而五成以上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对于“山寨文化”人们褒贬不一,说明

①对“山寨文化”的价值判断并无客观依据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③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B.②③C.①

④ D.②④

16.2020年的端午“小长假”,山西省广灵县委、县政府领导全部深入到农户回访。“U形渠建少了”、“洪水坝该修了”、“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得还不够”,在深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利用休息日,县里的领导分头下去开展了全县“大调研”。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头脑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D.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17.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2020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18.2020年楼市“拐点”到底指什么?是指房价从上涨到下跌,还是指房价从快速上涨到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1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0.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以上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③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④事物发展趋势是曲折迂回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二、材料题( 3 小题,40分)

21. 期中考试结束后,甲同学考了78分,乙同学考了68分。结果,老师却在课堂上表扬了乙同学,课后批评教育了甲同学。原来甲同学虽然考了78分,但相比以前成绩却下降了,并呈下滑趋势;乙同学虽然只考了68分,但综合平时学习情况,与其以往相较,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呈上升态势。

请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分析评价该老师的做法。(15分)

22.目前,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益严重。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用水量剧增,另一方面水资源受到了污染。第三届世界水论坛

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天有近200吨垃圾倒入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都被污染。水污染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危害。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现在,各个国家都逐步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危机,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11分)

2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等。这些规律告诉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请回答:

(1)怎样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6分)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B

2.A

3.B

4.C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艺术以客观现实为摹本,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艺术家的创作脱离不了客观现实。

5.A

6.A

7.B

8.B

9.D 10.A 11.B 12.D 13.D

14.A 解析:“把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关系,“节能减耗意识”是正确的意识,因此①②正确。③

④没有体现。

15.B 16.B 17.B 18.D 19.B 20.A

二、材料题( 3 小题,40分)

21.(1) 老师从两位学生的客观学业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没有主观臆断,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5分)

(2) 老师综合分析了两位同学的不同学业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坚持从整体的全面的实际出发。(5分)

(3) 该老师分别从两位同学成绩的先后变化进行评判,既看两位同学现在的成绩,也分别分析了他们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分)

22.(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

(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材料中由于人类只重视工业发展,忽视生态平衡规律,导致水污染与水危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尝到了这些行为的苦果。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也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缓解水危机,为人类服务。所以,应该正确理解客

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23.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汉们还求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或免受其害。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高中政治常用哲学道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高中政治记忆方法

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基础。 (2)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包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①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含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统一体。 (2)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 (3)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主观世界既包括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包括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和提升人的意志品质,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3.自由与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由是有条件的:①认识条件;②实践条件。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③坚持“以干求肢”解题原则。即以题干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 是“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 (2)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3)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政治: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2007年01月17日 16:03 来源:百灵教育 复习提要 【重点考点所在】重点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们本身是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历年试题,尤其是辨析题和分析题这类主观大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这就更证明了它们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选择题,其中某些知识点和原理有出到大题的可能性。 『出题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出题特点有:①题干部分常用历史典故、科学事例、社会现实事例来命制,考察考生对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事例,相对而言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距离;②只要把握好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在相对脱离题干和材料的情况下解题。选择题多数只要是选项正确的就考虑选。分析题更侧重于要求答出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题出题特点』06年所有分析题的出题特点是:问到两个以上的问题,考察到两个以上的跨章节考点。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这种出题特点。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的意义(选择题) 【96年理科第11题,97年文理科第11题】 第二章 唯物论 1、物质与运动、时空的不可分割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选择题) 【96年第1 题:“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惠能的观点是。06年第1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2、实践的定义、特点、形式等(选择题)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多年考到的选择题) 【02年文科第1题,理科第1题,03年第2题,04年第2题,05年第34题】 4、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非常可能的选择题) 【99年文科第2题,00年理科第1题,01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2年文科第16题,理科第17题,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其哲学上的含义是】 第三章 辩证法

唯物论和认识论(高考政治基础知识)

唯物论和认识论(高考政治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

考研政治第34题整理

分析题第34题整理 答题套路: 第一问:一般考原理 答: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认为,哲学原理,该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方法论,材料中的现象体现了这一原理。(哲学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第二问:分2种情况 1、考哲学原理,回答套路同问题一; 2、考问题一原理的方法论,这种情况不需要再去阐述原理,直接答方法论并结合材料。 (方法论+结合材料) 常用术语: 唯物论部分(2个) 一、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1、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2、人类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改造自然。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12个)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征。 方法论:要求人们承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3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2018-2019年,全国县乡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据此完成第1~2题。本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采取的选举方式是( )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分析提示】 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都是差额选举产生。故选D项。 2.为配合所在社区的选举工作,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拟定了下列宣传标语,你认为恰当的是( ) ①珍惜选举权利,投出神圣一票②扩大公民权利,推动政治文明③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组合题用排除法。②错误,公民权利不能扩大,排除。④是对政府而言。 3.某市发改委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提交听证的两套方案中,初拟上调后的综合价格至少比目前高出40%。许多消费者对上调水价表示理解,但认为上调幅度偏大,“调价20%~25%比较合适”。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题,最佳的是( ) A.积极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建言献策为国分忧解难 B.自觉接受公民监督集中民智倾听民意 C.集中专家智慧着眼科学决策 D.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答案】 D 【分析提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B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听证,而不是专家咨询,C项不符合题意。 4.(2018·浙江宁波质检)在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

高三政治同步测试(11)—认识论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政治同步测试(11)—认识论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5小题,每小题2 分,共70分)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出:政绩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这三把“尺子”的检验。据此回答1—3题。 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政绩的尺子是因为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历史性活动 2.官员的政绩应切实是为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这表明在政绩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的价值评判标准是()A.看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B.看其是否符合党组织的需要 C.看其是否能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D.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中检验,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4.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这主要是因为()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体更正确更深刻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能动的飞跃 D.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据此回答5—6题。 5.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A.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B.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D.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6.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其他一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a)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b)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6讲《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为了提高全民环境法制意识,强化环保执法监督,湖南澧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从2019年8月8日起,至12月底,开展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这表明人大常委会执行( ) A.监督权 B.立法权 C.决定权 D.任免权 【答案】 A 【分析提示】 执法检查,督促政府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体现,故答案为A 项。B、C、D三项不合题意。 2.在2019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表明( )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分析提示】 依据材料,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任免权不是决定权,排除②。对行政权力有效制衡是三权分立原则的要求,不适合我国国情,排除④。 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近期初次审议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公开了修改草案、起草说明和修改前后对照表等相关文件,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分析提示】 本题适用排除法解答。①错误,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立法权。③错误,全国人大才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4.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发布时间:2012-8-24 浏览人数:85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考点1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③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包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处理好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按规律办事,首先要了解规律、懂得规律,还必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这都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按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正确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空谈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考点2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注意: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认识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还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认识。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 (3)从认识的目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注意: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无论正确的感性认识,还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后者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大。)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专题:真理及其特征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专题:真理及其特征 在历年政治考题中,认识论的特点就是出题知识点集中而且反复,今年恐怕也不例外,像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等依然会有题目出现。下面勤思考研整理总结了认识论这部分内容供大家复习参考。 真理及其特征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一元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①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 有限度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三)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到条件的制约,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017考研的钟声已经敲响,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赢得胜利,在此阶段考生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研这场战役中去。

高三政治必修四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四模块练习卷 第Ⅰ卷选择题(26小题,共52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 1.“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说明()A.哲学本来就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 C.哲学思考的巨大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的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革命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许多事物经过人们大脑的“艺术性”加工,表现的异彩纷呈。回答4—5题。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 ②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 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并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回答6—7题。 6.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翟志刚穿着舱外航天服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在这里航天员所进行的活动属于() A.科学实验活动B.生产劳动实践 C.改造自然的实践D.变革社会的实践 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遨游太空三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1《新高考政治》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5年全年,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迷,同比上涨1.4%,创6年新低,存在通货紧缩风险。对通货紧缩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过热 B.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C.企业产品积压,利润下降 D.投资收益提升,投资热情提高 2.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 A.物价会上涨 B.会引发通货膨胀 C.社会需求会更旺 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4.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 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 5.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 A.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 (分数:2.00) A.思维根源于存在√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 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容割裂。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这属于本体论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认识论的内容。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与发展的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不能脱离本体论;同时,本体论问题是认识的结果,解决本体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选项C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 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哲学都是世界观√ B.世界观都是哲学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二者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种,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所以,世界观的外延要大于哲学。就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可以说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故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解析:解析:分析题干:通过对题干及选项的分析,可知本题关键词是“物质”、“运动”,由此判断本题考点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分析选项:题干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因此而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认为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不是说两者没有区别,不能把物质的属性同物质本身等同起来。所以,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是BC。AD选项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排除。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27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易错题集锦(含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分析提示】 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哲学中的联系要比具体的联系广泛得多,二者之间是一种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2.(原创)2019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愿以主办2019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深化同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合作,为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提高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分析提示】 ③本身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表述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不具有决定作用。所以①②符合题意。 3.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 D 【分析提示】 此题可运用排误法解答。①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表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③说法有误,联系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选D项。通过材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012年高考政治冲刺 当代国际社会错题精析

2012年高考政治冲刺:当代国际社会错题精析 易错点一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与国家利益 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12年高三月考三13)在中国和挪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接近尾声时,挪威政府默许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给了中国一个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服刑人员,两国贸易谈判很快中断,中挪关系陷入低谷。这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 ③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国家利益十分重要④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和挪威之间的关系因为挪威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两国关系陷入低谷。①说法正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说法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材料两国关系陷入低谷,这不能说是冲突;③正确,表明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④说法错误,对外政策的立场没有发生变化。答案选C。 例题2(福建惠安高级中学2012年高三月考三24)2011年8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副总统拜登。胡锦涛指出,中美两国作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既肩负着重要责任,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中方坚定致力于构建互尊互信的中美关系。中方致力于构建互尊互信的中美关系的原因是 ①中美两国加强合作有利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 ②中美两国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 ③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④中美两国结盟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美构建互尊互信的关系的原因是因为两国合作有共同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决定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③不是原因;④说法错误,错在“结盟”二字上。答案选A 易错点二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主权 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12年高三月考三12)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可是近几年,周边的许多国家和我国的摩擦与争执骤然升级,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拥有领土主权。这一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 A.安全利益B.政治利益C.经济利益D.平等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利益的知识。根据材料,是南沙群岛的主权被许多国家宣称占有,这是在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也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安全利益,所以本题答案选A。B和C分别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说法片面,D不合题意。 例题2(福建惠安高级中学2012年高三月考三9)2011年8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强调指出,中国必须采取行动重新平衡人民币汇率:美国财政部长也指出,人民币汇率调整不是要不要做的事,而是非要做的事。美国的做法侵犯了我国的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权。因为人民币是否升值,是由我国自主决定,不能受外国的干涉,当美国对人民币指手画脚时,是侵犯了我国的管辖权。答案选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